家校协同教育案例
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普通的初中生,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小明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这种情况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关注,他们决定携手合作,共同为小明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对小明的关注不足,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心理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3. 人际关系障碍: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导致他在学校中缺乏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
三、家校协同育人方案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2. 开展家长培训: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课程,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小明解决心理问题。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文学社等,让小明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5. 家校共育:小明的父母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每天晚上陪他一起做作业,周末带他参加户外活动。
四、实施过程1. 家校沟通:学校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小明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小明的在校表现。
2. 家长培训: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4. 课外活动:小明参加了学校的篮球社团,在活动中结识了新朋友,性格逐渐开朗。
5. 家校共育:小明的父母开始关注他的学习,每天晚上陪他一起复习功课,周末带他参加户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五、效果评估1. 学习成绩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从班级中游逐渐上升到前列。
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案例
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案例哎呀呀,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事儿啊。
我孩子那学校,可重视这个家校社协同育人了。
就说那次开家长会吧,我一进教室,嘿,那场面,可热闹了。
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着,家长们呢,一个个都竖着耳朵听,那认真劲儿,就跟小学生似的。
老师就说啦:“咱这家校社协同育人,那可不是说说就算了的。
家长们在家里得督促孩子学习,不能光指望学校。
”我一听,心里直点头,可不是嘛,咱当家长的可得负起责来。
有一回,学校组织了个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社区做义务劳动。
哎呀,那场面可有意思了。
我家那小子,一开始还不情愿呢,说什么累啊不想去。
我就瞪他一眼,说:“你这熊孩子,去锻炼锻炼咋了?”到了社区,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的,我那小子看着看着也来劲了,跟着一起干起来,还干得挺起劲儿。
社区的那些人也可好啦,对孩子们都特别照顾。
有个大爷,看着我家孩子干活挺卖力,就笑着说:“这小伙子,真棒!”我听了心里可美了。
还有一次,学校请了个专家来给家长们讲课,讲怎么教育孩子。
我去听了,收获还真不小。
那专家说:“家长们,你们可别老是打骂孩子,要多跟孩子沟通。
”我一听,哎呀,我以前好像还真打过孩子,心里就有点愧疚。
回到家,我就跟孩子说:“儿子啊,以后爸爸不打你了,咱好好说话。
”我家那小子还有点不相信呢,说:“真的假的呀,爸?”我说:“当然是真的啦,爸爸以后要跟你好好沟通。
”这家校社协同育人啊,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家长和社会都参与进来。
有时候是去参观博物馆,有时候是去做志愿者,每次都特别有意义。
记得有一回,我们一起去参观了一个科技展览馆。
孩子们那眼睛啊,都瞪得大大的,对那些高科技玩意儿可好奇了。
我家那小子一直问这问那的,我都快答不上来了。
后来还是旁边的一个工作人员给他解释了好多,他才恍然大悟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变得更亲密了。
以前我总觉得和孩子有代沟,不知道他在想啥。
现在通过这些活动,我慢慢地了解他了,他也愿意跟我说话了。
初二家校合作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二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习压力、心理困惑等多重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开展了家校合作教育,以下是一则初二家校合作教育的案例。
二、案例主体1. 学生:小华,男,12岁,初二学生。
性格内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沮丧,缺乏自信心。
2. 家长:王女士,32岁,小华的母亲。
教育观念较为传统,注重学习成绩,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3. 教师:李老师,38岁,初二(1)班班主任。
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三、案例经过1. 发现问题初二上学期,小华的成绩下滑明显,课堂上经常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李老师通过观察和与小华的谈心,发现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同时也存在心理问题。
2. 家校沟通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华,李老师决定与王女士进行沟通。
首先,李老师向王女士介绍了小华在学校的表现,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
然后,李老师分析了小华成绩下滑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3. 家校合作在李老师的建议下,王女士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与李老师共同制定了以下合作方案:(1)加强亲子沟通,了解小华的心理需求。
王女士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与小华聊天,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倾听他的心声。
(2)关注小华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
王女士发现小华喜欢画画,便为他报名了绘画班,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3)培养小华的自学能力,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王女士鼓励小华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他执行。
(4)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小华的成长。
李老师定期与王女士沟通,反馈小华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4. 案例成果在家校合作的共同努力下,小华逐渐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自信心得到提升。
以下是小华在初二下学期的变化:(1)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作业完成质量较高。
(2)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
家校共育案例3篇
家校共育案例3篇【篇一】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是永恒的话题,它是指将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使教育目标一致、方法互动、内容补充,从而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定期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会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此,我就身边学生的一个案例,来探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来达到相辅相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我在县城一所小学任教。
这里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女,父母忙于生计,每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子女,家中虽有老人在家照顾,但由于年老体迈,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学习,也是有心无力。
孩子长期缺少关爱,,缺乏管教。
个别听话、自觉的孩子,学习还基本跟得上;但要是任性、懒隋的孩子,学习也就一塌糊涂了。
xx同学就是我教育过的学生中,比较难搞的一个。
xx同学是个五年级的学生。
他父亲长年在广州打工,家里就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7、8点才下班,根本没有办法很好的照顾他,年迈的爷爷奶奶有则在老家,xx 严重缺少关爱,缺乏管教。
但他生性好动,整天游手好闲,在学校要么睡大觉,要么打架。
成绩差不说,还跟了一帮社会小青年经常出入网吧,甚至整夜不回家。
妈妈拿他没办法,老师说起他也头疼。
刚升上五年级时,作为他班主任的我,很快就领教了他的“厉害”。
记得有一天早上8点,我发现他没来上学,打电话到他家,妈妈说他昨天晚上就没有回家,她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她现在就再去找找看。
当时我就在想:“管他呢,反正我已经报告他家里了,就算有什么事,也赖不到学校或老师的头上。
”可转眼又想:“不行呀,他妈妈已经管不了他了,如果老师也不严加管治的话,今天他去上网,明天也许做更加离谱的事情。
”于是,我马上将这事报告了学校,然后和几个领导一起到附近的网吧逐一寻找。
终于找到了满眼通红却网瘾十足的他,我们把他“请”回了学校。
学校领导依然狠狠地批评了他,再送他回到教室。
家校共育教育故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某小学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旨在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示家校共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工作狂”,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也较为紧张。
在学校,小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甚至与同学发生争执。
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与家长沟通,共同为小明创造一个阳光的成长环境。
1. 班主任老师与小明父母的第一次沟通班主任老师首先与小明父母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在谈话中,班主任了解到小明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向小明父母阐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建议他们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
2. 班主任老师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班主任老师与家长共同制定了一份教育计划。
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家长每周至少陪伴小明一次,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2)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小明的在校表现;(3)家长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4)家长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与同学的关系。
3. 家校共育成果在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变化:(1)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愿意与人沟通交流;(2)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3)与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不再轻易发生争执;(4)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
4. 案例总结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校共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小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逐渐摆脱了过去的困境,实现了阳光下的成长。
三、启示1. 家校共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范文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范文家校合作教育案例范文篇一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说明,古人早已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一体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动人。
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最细,所以父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而学校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也经过专业训练,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有计划、有系统,从而更专业地培养和教育孩子。
所以,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长,如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幸福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呢?我认为,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学校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多和家长联系和沟通,多听取家长的意见。
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的“苗头”,及时有效地向家长反映情况,并寻求家长的配合教育,让孩子在白天、黑夜、平时和周末都能得到连贯性的教育。
另外,在管理班级时,多倾听家长的建议,并将班级的德育目标、对每个孩子的期望等等通过短信、微信等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得家长能更全面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其次,教师和家长联系时应注意多报喜、巧批评。
多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进步,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对于一些确实存在缺点的孩子在和家长反映时应多注意语气和方式,不要造成家长反感。
最后,家长也需要调整自己的理念,不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任务。
家长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也应多抽时间陪陪孩子,理解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家校合作的成效可非常可观的,但如果只有一味地喊口号而不践行,那必然会是空洞无力的。
对此,我认为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进行有效地开展。
第一,变“学校对家长开放日”为“学校开放日”、“家庭开放日”、“社区开放日”。
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的规划和实施。
让教师走进家庭、社区,指导家庭、社区教育,更多地接触孩子的生活。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篇一】【案例概述】xx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小学半年的他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小蜗牛”。
无论是理书包、整理桌板,或是写字,干什么他都会比别人慢上许多。
每次老师、同学好心地催促他动作快点,他也总是一脸茫然,真让人替他着急。
为了拯救这只“小蜗牛”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便和他的妈妈一起出谋划策,试图学校、家庭两手抓,早日帮助他养成做事不拖拉,写字不分神的好习惯。
【目标与内容】拯救计划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认识拖延症的后果这一阶段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
当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
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们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教师和家长都要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后果和严重性。
家长切不可给孩子任何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这种不好的习惯。
二、好习惯从点滴抓起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又多是由家中老人照顾生活起居,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容易依赖家长,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改变传统观念,从生活习惯着手,尽量放手让孩子尝试自理,从而学会主动去做。
三、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效率意识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更多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而现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溺爱,缺乏严要求,只会一味地催促、央求其快点完成。
家校共育案例
家校共育案例案例一:绿色家庭在广州某小学,有一对特别注重绿色教育的家长,他们在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参加小区里面的环保社团。
这个社团里面有很多爱好绿色的小伙伴,每个周末都会带着自己爬过的山、河流和湖泊进行分享。
在孩子们的眼中,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色彩,他们开始懂得了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这对家长还为孩子挑选了一些绿色的文化艺术类图书,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另外,他们还花时间带孩子去周边的自然公园和绿地,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学校方面,孩子上课会有一些前沿的科学知识介绍,课堂上也会着重介绍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
这对家长还经常找时间参加家长会和社团活动,通过和其他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断优化家庭教育,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这种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开发,让孩子对环境保护和大自然充满了热情,同时也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环境科学和人文文化的知识积累,对于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和未来的人生道路都会有着实质性的帮助。
案例二:懂得人情世故在浙江的一所高中,有一位学生的家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引导孩子了解社会和人际关系。
他们带着孩子去走亲访友、看看对方家庭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帮忙接待宾客。
在活动期间,父母会和孩子分析对方社交场合的应对方法,邀请孩子也进行参与。
这位孩子在学校表现特别优异,尤其是在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方面,孩子身上表现出有独立见解、有条理性和成熟稳重的气质。
这样的特质在未来的职业和人际交往中非常有价值。
学校方面,这所高中注重在课堂和社团活动中培养孩子人际交往、沟通和协调合作能力,使孩子能更加自信和独立。
同时,在课堂上也重视文化语言修养的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文化艺术类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
家庭和校园的共同成长,让孩子不但具有了比较稳定的家教参照和校园规范,也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教育和未来人生的引导。
幼儿园家校合作成功案例
幼儿园家校合作成功案例案例一:共同筹备校园活动我们幼儿园在举办校园活动时,老师会提前与家长沟通,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组织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比赛等。
在筹备过程中,家长们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提供了很多创意和资源。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加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案例二:“家长教师日”活动我们幼儿园设立了一个“家长教师日”,每个月邀请一位家长来园与老师一起参与孩子们的课堂活动。
家长们可以亲自为孩子上课,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家长的关爱和陪伴。
这个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许多家长表示,通过这个活动,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案例三:家长志愿者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我们幼儿园推出了家长志愿者制度。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参与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如协助组织校园活动、担任亲子活动的导师等。
通过家长志愿者的参与,不仅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关注,也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案例四:定期家长座谈会我们幼儿园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们互相交流育儿心得,同时也让老师为家长们解答育儿过程中的疑问。
在这些座谈会中,家长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还会根据孩子们在园的表现,为家长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案例五:家长群互动幼儿园家校合作成功案例比如在刚刚过去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们走进校园,参与到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
家长们不仅亲眼看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有机会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在数学方面一直比较害羞,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
但是在家长开放日那天,这位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勇敢地举起了手,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这个小小的改变,让这位家长深刻体会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XX小学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XX小学为例,探讨家校合作教育的成功案例。
二、案例概述小张是XX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进入六年级之前,他的家长与老师沟通较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
进入六年级后,小张的成绩下滑,性格也变得孤僻。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意识到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家校合作过程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成立了家校合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同时,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沟通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 家长培训与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校还推荐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书籍,引导家长自主学习和提高。
3. 共同制定教育方案针对小张的情况,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学校心理老师定期与小张沟通,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教师针对小张的学习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并要求家长在家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
(3)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学校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和社团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4. 定期反馈与调整学校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定期反馈小张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方案,确保教育效果。
四、案例成效1. 小张的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心逐渐增强。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张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2. 小张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在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下,小张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 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家校协同育人优秀案例
家校协同育人优秀案例下面我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家校协同育人案例,以帮助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这种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案例背景:某小学开展家校协同育人活动某小学位于城市中心,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学生来自各种家庭背景。
尽管学校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
为此,学校决定开展家校协同育人活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内容:定期举办家校联谊活动为了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学校定期举办家校联谊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参加各种活动。
每次活动都有特定的主题,如亲子运动会、家庭读书分享会、家校趣味比赛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家校联谊活动中,学校还会邀请专家来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求。
同时,学校也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和生活。
活动成效:学生成绩和品德得到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协同育人活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家长们对学校的支持度也逐渐提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学校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开设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钢琴、舞蹈、绘画等。
学校通过家庭作业、家庭日常生活,引导孩子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家长们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家长学习班,增长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水平。
他们与学校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结语:家校协同育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业、品德、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希望更多的学校和家庭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建设更好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
家校合育教育案例
家校合育教育案例在当前社会中,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注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家校合作案例。
案例一:深圳中学的家校合育模式深圳市南山区高级中学率先提出家校合育模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该模式将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进行教育,让孩子在家与学校的不同环境中得到更为全面的成长。
具体实施步骤为,学校与家长双方先制定一个教育计划,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日常习惯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然后,学校通过家访、亲子活动等方式,与家长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在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下,深圳中学不仅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潜力,同时也能减轻家长的教育负担。
案例二:美国芝加哥市的家校社区合作模式美国芝加哥市针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家校社区合作的模式创新。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一个紧密的联合体,共同负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业,社区协助学校进行课外辅导和社会服务,家庭则承担着对孩子进行品行教育和生活规划的责任。
在这种家校社区合作模式下,芝加哥市的学生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和辅导。
他们可以接触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三:日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日本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贯穿整个学生教育生涯。
从学前教育开始,家长就被视为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参与到教学内容和活动中。
除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外,学生还在校内与其他家庭的学生进行混龄游戏和合作活动,加强了家庭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在这种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下,日本的孩子不仅接受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育,还培养了各种技能和实践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展现出的自主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都成为了日后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素质。
家校合育教育模式是当下教育领域中的一大热点话题。
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孩子们可以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合作共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十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和效果。
案例一: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某中学在每个学期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家长参与家庭作业、学习计划制定等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业成绩。
案例二:学校社区合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某小学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宣传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三:学校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某高中与当地企业合作,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或观摩学习。
这种合作模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并培养了实践能力。
案例四:家校社合作,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某高中与家庭、社会合作,开展兴趣特长培养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社会实践、科研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案例五:学校社会合作,促进学生就业某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得到企业的实践指导和支持,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案例六:家校联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某小学与家长合作,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的品德培养,通过家庭作业、家访等方式,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案例七:学校社会合作,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某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合作,共享教育资源。
城市学校派遣教师到农村学校授课,农村学校学生则到城市学校进行学习交流,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案例八:家校社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某中学与社会创新机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项目。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创新思维和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九:学校社区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某中学与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邀请医生到校进行健康讲座,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家校共育案例故事3篇
家校共育案例故事3篇【篇一】【案例】xx,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独生子,走读,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善于表达,成绩较好。
2016年11月3日中午在学校吃饭后,与另一班里的几个同学藏在厕所里抽烟。
被校长发现,校长说自己主动去找班主任承认错误,否则你就不读书了。
谁知,他不但不去认错,还二话不说,回到教室,背起书包就回家真的不读书了。
【教育经过】xx离开学校,回到了家,班主任王老师既是英语老师又是xx的五孃。
下午,班主任来到xx家,与xx的父亲商量了一下,待其情绪稍微缓和后,我们开始了对话:“xx,真的在厕所抽烟了吗?”,“是的”。
“还没有放学,你回家干嘛?”,“我不读了”。
“那你准备去干什么?”,“当厨师”。
班主任和家长都没有再说什么,把xx的表哥叫了回来(大学毕业后在县医院工作了一年)晚上,xx的父亲说“豪儿,你的五孃又是班主任,还有你表哥都为了你来了,你还是去煮点饭他们吃吧!”吃饭时,班主任抓住时机,先表扬xx,我吃xx亲自煮的饭觉得真香,这么小的年龄,饭都煮得这么好,错误还是能改的。
他表哥看时机已到,接着说,其实不懂事的时候谁都有过错,我读高中时离开学校去打游戏,我及时改了,不是考起了大学,现在工作了吗。
xx的妈妈也说,你自己错了,校长没批评你,你还赌气,怎么对得起学校和你五孃哟,你是初中生了,应该学会理解老师,体贴父母,你今天真是太不应该了。
明白了吗?”xx说“明白了,今天是我错了,明天我去给校长承认错误!”【评析】:教育反思:这个案例反映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遇事冷静分析,问题把握准确,教育方法得当是会产生良好效果的。
如果教师一听到学生犯错,马上暴跳如雷,不冷静处理,不与家长结合共同教育,粗暴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教育途径:注重学生身心感受,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做好学生情感引领,唤起学生信任之感。
教育感悟:一、注重学生心理感受,善于理解谅解,冷静分析处理是家校共育的前提。
家校合力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不顺畅,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为例,分析家校合力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二、案例分析1. 案例描述小明,五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家庭中,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在学校,小明与同学关系紧张,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班主任发现小明的问题后,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 问题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导致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2)学校因素:班主任在发现小明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家校沟通不足。
(3)教育理念:家长和学校对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导致教育方法不统一。
3. 解决方案(1)加强家校沟通: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开展家长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
(3)设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学校教育问题。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学习兴趣。
(5)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小明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提高其学习成绩。
三、实施效果通过家校合力教育,小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性格开朗: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小明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2. 学习成绩提高: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小明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3. 同学关系融洽:小明学会了与人沟通,与同学关系变得融洽。
4. 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小明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启示1. 家校合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2.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3. 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清晰,但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变得越发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开始意识到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教育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举例以下是一些家校合作教育案例,它们介绍了彼此间的合作,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协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一:家庭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案例这个案例是介绍学校和家庭如何合作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
学校定期发放阅读材料给学生,要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读,并提供一个家庭读书记录本。
学生和家长在记录本上填写他们的读书记录和交流他们的阅读体验。
学校老师会通过记录本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控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家长也可以通过记录本和老师交流孩子的阅读情况。
这种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增强孩子与家庭之间的沟通。
案例二: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案例这个案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家庭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需要制定适合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家长在家中帮助孩子完成。
学校老师还会根据家庭作业的情况来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作业了解孩子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
这种家庭作业的模式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并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案例三:课后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案例这个案例介绍了如何通过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会安排不同的课外活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报名参加。
学校还会制定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时间表和报名表,方便家长进行报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家校合作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建设良好学校与家庭关系的关键措施。
这些家校合作教育案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校共育案例
家校共育案例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家校共育的案例,以期能够启发更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案例一,学校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某中学每个月都会举办家长学校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比如,学校邀请家长参观学校的教学环境,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学风采。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形成了学校和家庭的良好互动关系。
案例二,学校开展家长沟通会。
某小学每学期都会组织家长沟通会,邀请家长到学校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家长可以就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建议。
通过这种形式的沟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得到了畅通,孩子的成长也得到了更好的关注和指导。
案例三,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
某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家长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们讲解孩子的成长教育知识。
这些活动涉及孩子的情感教育、性格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加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好的统一,孩子的成长也得到了更好的指导。
案例四,学校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
某中学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图书馆服务活动等,邀请家长积极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还可以与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让孩子更加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爱。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育人,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
家校沟通与家校共育典型案例
家校沟通与家校共育典型案例家校沟通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通过家校沟通,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家校沟通中,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以作为参考,下面将介绍一些家校沟通与家校共育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某中学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采取了一种家校合作的方式。
学校组织了一次家长会,邀请了学生家长参加,并邀请了一些优秀学生的家长作为经验分享嘉宾。
家长会上,学校详细介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方案,还向家长们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家长们在嘉宾的分享中,了解到一些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也了解到了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
通过这次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家长们也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案。
在家庭中,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并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学习支持。
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家校沟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所小学通过开展家校沟通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邀请家长们参加。
在家长会上,学校专门邀请了心理学专家为家长们讲解了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家长们在家长会上学到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也了解到了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
在家庭中,家长们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学校也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通过家校沟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案例三: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一所高中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制定了学生的品德教育方案。
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分享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学校还开设了品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家长们在家庭中也加强了品德教育,与孩子一起进行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协同教育案例
“啪”的一声之后……
“啪!”,在静静的走廊里,这个声音显得格外地响亮,我的心也随之一颤。
从小,我就很胆怯这个,不愿去看,更不用说这样去做。
但今天,我却近距离地清清楚楚地目睹了这一幕……。
原本为人煽凉的折扇却被杨某的家长狠狠地煽在了他的孩子的脸上。
在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地摔了一下。
再看孩子的脸,折扇的形状不偏不倚地印在了左脸颊上。
火辣辣地,像一根红香肠。
再看孩子的家长,气得满脸通红,试图在用这一举动来威慑孩子。
言谈之中,有再举进攻的趋势。
我见状赶紧舒缓气氛。
孩子捂着高高隆起的脸,满眼泪花。
此时,我的心仿佛被被摔到了谷底,沉甸甸地,要窒息的样子。
此时的我,就像一个罪人,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我都做了什么?孩子只不过是出于调皮,与同学打闹。
这是他这个年龄不可避免的错误。
可我,却只会告状。
这一记耳光,不仅打在孩子的脸上,更打在了我的心上。
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自己在教育学生上的问题。
分析反思:
在这件事上,我首先做了一个自我剖析。
我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作为教师,每天面临着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生之间的问题可能是最多的。
时间一长,首先,教师疲于去做这些事情。
又要教学又要育人。
恨不能有千头六臂。
其次,学生的反复性很强,面对老师的批评、威慑,持续不了多久。
因此,作为学校的一方,教师就拿出了杀手锏,希望让家长来协同教育。
为孩子告状,就成了家常便饭。
作为老师有一肚子委屈要去诉说,受到教育法的制约,除了说服教育,束手无策。
教师只能依托家庭教育,希望能够协同教育。
因此,就通过家长会,开学典礼上,留言本等等的途径来与家长沟通,希望求得共识。
而作为家的一方,多出在被动接受的一方。
但也不乏一些主动沟通者。
但为数不多。
忙于生计,无从估计等理由充分。
家长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大相径庭,有的家长过度张显家长的权威,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犯了错误,不由分说,打骂算作是教育,从不给孩子解释机会,更有甚者,一个不顺心就对孩子又骂又打。
有的家长虽不打骂,但是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横加干涉,从不给孩子留设一分空间,就拿选报兴趣小组而言,家长竟然不让孩子参加。
这样的现象也很多。
更有甚者,孩子在班里任班干部,后因能力较弱,不能胜任。
因此,改选了别的孩子,家长竟找到老师为孩子“打抱不平”,严重影响班主任的工作。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家校协同教育似乎很难。
最根本的问题,要先达成共识,在谈教育。
但这个共识却经常走入误区。
最后,更有甚者,家校变得对立。
例如:有些家长在品德培养上能与学校、老师交流,这本是件好事,但是这种交流大多停留在孩子守纪方面,如孩子上课是否听讲、做小动作啦、孩子听话不听话啦,调不调皮啦等等,其实这种所谓的品德方面的交流仍是为孩子学习上的情况寻找原因,并不是作为独立的孩子的品德培养来进行的。
因此,学校与家庭在孩子品德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对立的现象,比如学校里老师教“不打人,不吵架”,家里家长却教孩子“当今社会,人就要凶,别人骂你一句,你就骂他两句”;学校老师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家里家长教“不关你的事,别管”。
如此现象并不少见。
这样一来,最起码的共识都达不到,何谈家校协同教育。
措施:在文章的开始,我举了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由此,我反思了很多。
家长在用武力教育孩子的之后,心里难道不会埋怨学校教育的失败么?这样的想法积压多了,家校能协调吗?那就更谈不上协同教育了。
因此,事后,我很少再为学生告状。
而是积极地去分析问题,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教育方法去解决问题。
对于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他的孩子。
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点燃家长心中的希望之火。
与家长建立一个友善的关系,逐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