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海绵城市雨洪排水高效调蓄利用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应用

浅谈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应用

浅谈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缓解城市内涝,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海绵城市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蓄洪;雨水;城市内涝前言近年来,全国大范围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城市内涝,许多城市开启“看海”模式,城市部分地区公共设施甚至一度陷入瘫痪。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有180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高峰期达到了234座。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深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城市化和各项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不透水面增加、河湖水体破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连接中断,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水文条件。

一旦遭遇暴雨地等极端天气,易出现城市内涝,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真正解决我国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复杂水问题。

1海绵城市的概述1.1海绵城市的提出“海绵城市”概念是在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首次提出;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1.2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将城市建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通俗地讲就是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将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进而实现更宜居、更安全、更节能、更生态。

1.3海绵城市的措施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环境的冲击,通过一些措施促使其恢复到原有自然状态的水文过程。

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效利用雨排水

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效利用雨排水

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效利用雨排水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水资源呈现出较为匮乏的局面,许多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海绵城市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在建设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对雨水的利用和规划,能够进一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标签:海綿城市;建设理念;雨排水;高效利用引言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释放水资源,雨季来临时,其能吸收、储存、净化水资源,旱季时其能根据需求释放水资源。

这样一来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海绵城市能够将雨水从灾害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因此,我国许多城市都纷纷开展了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规划。

1我国降雨情况与海绵城市概述从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较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我国年降雨季节不均匀,降雨变化也比较大,大部分城市的雨季集中在6~9月,降雨量约为全年的70%左右。

此外,受纬度与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降水与气温有显著差别,东南方沿海地区雨量充足,西北方内陆地区雨量匮乏,同时季风也是由南向北减弱,进而导致我国降水分布不均匀。

海绵城市能够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吸水、蓄水、净水以及释放雨水等工作,进而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1]。

2生态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理念的应用策略2.1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中特色设施之一,其能够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收集,民居、学校、办公楼、工厂等建筑均可建设绿色屋顶以收集雨水资源。

绿色屋顶收集的雨水能够用于洗车、浇洒道路、灌溉绿化带、冲洗公厕等工作。

这种技术有效降低了饮用水资源的浪费,进而减少家庭和市政用水量。

此外,海绵城市中还有一些建筑将绿色屋顶打造成屋顶花园,在建筑屋顶上栽种植物,进而降低屋面的径流系数,削弱雨水资源的径流量,同时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水体质量。

科技成果——海绵城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科技成果——海绵城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科技成果——海绵城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技术开发单位衡水益通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成果简介该技术产品为国内目前最简易有效的弃流、过滤装置,内置1mm 格栅网,有效截污同时不形成堵塞,实现自动排污;弃流雨量可通过内部杠杆调节,适合不同的汇水面使用。

整套装置利用雨水流量自动调节,无需电源和任何电气装置,材质为高品质的UPVC和不锈钢材料,使用寿命远高于电动装置。

雨水经过装置内部的弯头改变流向,沿垂直方向流动,遇到伞状分流构造,从而使雨水沿伞状边缘流动,接触垂直放置的过滤网,雨水经过滤网流向清水室,垃圾沿网面落向垃圾接收口,雨水得到过滤,垃圾得到分流。

主要性能指标1、镀锌波纹钢管用作雨水收集渗透设施,主要由钢板加工成波纹状,制成管体,采用热浸镀锌或其他涂层防腐,制成雨水储存罐(池)、带孔渗水管、波纹钢管检查井。

2、产品可以满足顶部覆土0.6-10m的静载荷和车轴280kN的行车动荷载要求。

产品的各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广场、道路,通过草坪、庭院、建筑屋顶等作为收集雨水的有效界面,经过简单的处理应用于日常生活。

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屋顶、街道汇水面积上收集来的雨水和经过渗透砖、绿地草坪渗透收集来的雨水过滤后贮存于地下雨水收集罐(池)中,经处理后用于绿化、冲厕、洗车等用途。

采用的镀锌波纹钢蓄水池简省土地,不占用空间,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顶部覆土可绿化,设置停车场。

蓄水池可以制成不同形状,使蓄水池的建造可以更加分散,灵活。

应用成本低典型案例案例1:衡水市武邑县雨水集蓄工程。

工程安装的系统运行稳定,可满足日常对杂用水的需求,使雨水得到了循环利用。

案例2:甘肃雨水集蓄工程应用中,通过改变绿化带模式,提高绿地草坪的雨水入渗能力,使其具备收水功能。

在地下铺设下渗管道,用来汇集路面及草坪的下渗雨水,有效的缓解了当地用水紧张的现状。

应用情况自2016年开始推广应用,已销售约10余套,系统运行情况稳定,雨水资源得到有效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分析摘要:城市建设根据不同城市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做出对应的设计,使人们生活各项需求得到满足。

随着时间推移,人口逐渐增多,资源逐渐变得紧缺,致使城市建设整体空间受到束缚,人们居住环境受到了挑战,为了解决城市整体环境与资源问题,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这一新颖方法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它为整体城市的水资源作出了创新,使其更好的收集水资源,减少浪费现象发生,并且还为城市排水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加强了抗压功能、渗水功能、排水功能等,可以有效的解决在雨季缺乏排水功能的问题,并且可以在干旱时节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接下来,本文将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建筑排水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技术前言:海绵城市理念在此时应用于建筑之中,可以起到高效利用水资源,并且对于可能出现的降雨过量导致排水困难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人们生活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为社会发展铺垫了道路。

1海绵城市理念与特点1.1 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比如雨水可以储存,干旱时可以将雨水排出去,这样就能达到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以雨水系统为核心,即通过净化、渗水、蓄水等措施,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利用,从而达到稳定、可持续的城市景观格局。

在这一进程中,要从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把“海绵城市”的概念融入到各个层次的规划设计中,使城市的建筑更加生态化、绿色化、节约化[1]。

总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遵循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生态调蓄的作用,减轻城市的雨水、洪水,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并使城市的环境得到美化和保护。

1.2 海绵城市理念的特点海绵城市由控制污染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和防洪系统组成。

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须保证三大系统的有机结合,以达到防御洪水灾害、节约水资源、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减少排放源,全面推进城市区域、街道基础设施建设,把雨水用于商业、住宅、公园绿地等。

海绵城市方案究竟是如何利用雨水的

海绵城市方案究竟是如何利用雨水的

海绵城市方案究竟是如何利用雨水的?发布时间:2016-03-08 本文已阅读:36次文章来源:四川远景产业规划研究院在雨水充沛的城市,景观设计师可以灵活运用雨水景观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

尤其是在绿地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些雨水景观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

雨水收集系统1、绿地生态水渠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2、道路渗滤沟推荐使用透水铺装来取代传统的不透水材料。

透水砖的下方应配备细沙、砾石等透水结构,也可适当铺设蓄水模块或排水管道,以利于雨水的下渗。

在某些地方因景观和功能要求(主要道路和广场等)未能使用透水砖的,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渗滤沟汇聚到周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

根据具体位置及路幅宽度不同,渗滤沟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主园路渗滤沟:路幅宽6m,行人较多,雨水稍有污染,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②硬质广场路面: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广场中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③3m宽园路:渗水砖路面+渗滤沟+穿孔集水管;④山体渗滤沟:内侧做渗滤沟,隔一定距离结合地形设置渗滤池或贮水池;⑤木栈道:栈道下方设置低洼绿地;⑥停车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结合植草砖停车区,尽可能让雨水下渗,此处雨水污染较大,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

雨水净化系统1、土壤渗滤净化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2、人工湿地净化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

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效利用雨排水

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效利用雨排水

3’~
第2 6卷 2 0 1 5年第 4期( 总第 1 1 4期 )
重 钢 机 动 能 源
排水量为 2 0 4 . 0 8 万吨。 每年平均为重
钢 节 约水 资 源 费 用 和取 水 电费 ( 重 钢
综 合取 水费用 约 0 . 2元 吨 )总计 约 4 0 . 8万 元 。 同时 , 在旱 季 , 长 江取 水 水 位 较 低 时达 到 1 4 8米 , 接 近重 钢 取 水 最低水位 1 4 7米 , 存在一定 的取水安
边 山体生 态环境 、最 大条 件利 用 厂 区地 貌地 势 , 充 分 收集 开 发利 用 雨 排水 的原 则对 厂 区及 周 边 山体
合理利用 了雨水资源,为企业带来 了天然的财富 ,
减轻 了企 业负 担 。 2 、 海 绵城 市建设 理念
我 国《 指南》 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定 义: 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 对 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 良好的 “ 弹性” ,下雨时吸 水、 蓄水 、 渗水 、 净水 , 需 要 时将 蓄 存 的水 “ 释放 ” 并 加 以利用 f 2 】 。 某 学 者认 为 可 以具 体 分解 为 : 一是 , 海
城市不时缺水之需 , 体现了对水环境及雨水资源可 持续的综合管理思想【 3 1 。 上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 笔 者认 为可 以很 好 地 运用 在 一 个较 大 面 积 的工 厂规 划建 设 中 , 以使 工 厂也 能像 海绵 城 市一 样 , 在 雨 季
存水 , 在 缺水 季 节 释 放水 源 , 保 持 工 厂 区域 的生 态 环境 ,同时也 能提 高工 厂应对 自然灾 害 的能力 , 俨 然一 个 “ 海绵 工厂 ” 。
活污水及雨排水分别通过各 自的排水管 网输送至 中央污水处理厂进行集 中处理回用。 下面重点介绍 雨排水系统在雨季及旱季的使用情况。 图片说 明: 图1 为示意简图 , 只代表功能性示 意和描述 , 不反映实际布置 。 如图 1 , 重钢新区雨排 水 在 厂 区规划 设 计 阶段 即 已本着 最低 影 响开 发周

海绵设计消峰调蓄时间

海绵设计消峰调蓄时间

海绵设计消峰调蓄时间海绵设计是一种利用海绵材料进行城市排水、缓解雨洪灾害的技术。

海绵设计可以有效地消峰调蓄,解决城市强降雨导致的道路积水、低洼地区内涝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绵设计消峰调蓄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海绵设计消峰调蓄的原理海绵设计消峰调蓄的原理是利用城市中的海绵材料对雨水进行存储和过滤,达到减缓降雨过程、削峰填谷的效果。

海绵材料可以取代传统的水泥路面、泥土地面等硬质拓扑,将城市道路变成了类似于人工湿地的地面,使得雨水可以更容易地渗入土壤中,缓解雨洪灾害带来的破坏。

二、海绵设计消峰调蓄的方法1.构建海绵城市:通过改变城市建设方式,建设出各种类型的海绵城市——包括海绵街区、海绵广场、海绵公园等,将海绵材料融入到城市中的各个角落。

2.建设海绵道路:将传统的水泥路面上铺设海绵材料,使得雨水可以更加容易地渗入土壤中,减缓降雨过程,避免产生瞬间暴涨情况。

3.修建海绵绿地:建设大型人工湿地,通过植被和土壤吸附雨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雨水、降低污染的效果。

三、海绵设计消峰调蓄的效果1.减缓瞬间暴涨:海绵设计可以在相同的降雨量下减缓水流速度,使得水体的暴涨减轻,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率。

2.保护城市环境:通过修建海绵绿地、海绵广场等海绵城市设施,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垃圾治理难题。

3.提高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海绵设计的应用,可以使得城市减轻污染压力,提高城市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总之,海绵设计是一种创新的城市生态建设技术,可以有效地消峰调蓄,解决城市强降雨导致的问题。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能够更广泛地应用海绵设计技术,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多的益处。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及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方法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及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方法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及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调,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环保而有能效的建设模式层出不穷,成为现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趋势。

海绵城市可以通过人为设计的道路系统来实现绿色水务管理和有效收集雨水,缓解城市的洪涝灾害。

首先,普通道路上建设的雨水污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大面积的雨水汇总到集中汇水系统,从而减少城市街道上的洪水斑驳。

其次,运用集水管来实现雨水分流和分区管理,由大型雨水管将雨水汇集到小型雨水管并进行分流,从而减少雨水斑驳和伤害。

此外,现有的蓄水棚及涵洞也可以有效地缓解洪水的伤害,从而保护社会免受洪泛灾害的损害。

而绿廊是一类特殊的道路,可以通过改变道路的尺度来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利用植被和温室效应来有效地收集雨水并进行回收,以达到节约用水及绿化环境的效果。

此外,植物覆盖率较高的地面面积能够起到降雨和弱酸雨洗涤等作用,同时也是自然补给水的重要保证,减少水土流失的损失。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道路系统的建设,具有实现防洪治理,收集多余的雨水并回收利用的作用。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雨水污染及表面径流,实现绿色水务管理。

只有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运用普通道路系统,集水系统,蓄水棚及涵洞,以及绿廊等绿色建筑技术,才能够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繁荣发展。

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雨水调蓄池

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雨水调蓄池

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雨水调蓄池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雨水池雨水作为自然界的天然水资源,若得到有效利用则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状至关重要。

城市水资源循环过程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中提及的“渗滞蓄净用排”中的“蓄”指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不仅把雨水留下来,同时也把降雨蓄起来才能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后进行有效利用的多重目的。

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还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雨水调蓄池、塑料模块蓄水。

本期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雨水调蓄池的功能、用途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用案例。

一、什么是雨水调蓄池1、定义和分类让我们先来看国际上雨水管理技术较为先进的德国和日本是如何对雨水调蓄池进行分类和定义的:而在我国目前则没有如上的细分,而是统一将:为解决城市内涝、溢流污染、合流制完善的各类雨水池统称为雨水调蓄池。

2、适用场景为解决和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避免初期雨水对排放水体的污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人工修建具有储存雨水功能的钢筋混凝土池或模块池,临时性的把雨水储存起来,起到积极调度作用,类似于一种口袋型存水构筑物。

目前,雨水调蓄池一般修建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公园、城市水系等公共区域的下方,用来收集和储存雨水。

作为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它可以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期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这样既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二、雨水调蓄池的作用和优势除去常规的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之外,雨水调蓄池还有很多实用性的优点:优势一、用天然的方式净化初期雨水,建立海绵化排水净化系统,改善天然水体循环雨水调蓄池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小区内的雨水花园,也可以是城市中的口袋绿地,在有效利用了天然绿地或湿地及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基础上,大大小小的调蓄池成为了水质净化-蓄滞水-地下水回补多级多功能湿地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同时成为地下水回补的前提条件。

海绵型城市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海绵型城市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下凹式绿地是绿地雨水调蓄技术 的一种,较普通绿地而言,下凹 式绿地利用下凹空间充分蓄集雨 水,显著增加了雨水下渗时间。 具有渗蓄雨水、削减洪峰流量、 减轻地表径流污染等优点。
21
三、海川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22
三、海川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工厂、工业园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23
三、海川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比利时
• 1999年公布规定最低管理要求,规定所有新 建或改建项目的单户住宅必须安装雨水利用 设施。
日本
• 日本是亚洲重视城市雨水利用的典范。 • 政府鼓励全社会利用循环水,重视雨水利用。
15
雨水收集利用现状 国 内
(1)20世纪80年代在缺水地区的农业和乡村中,已开始实施 集雨节水工程。
(2)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发展较晚。
10
深圳雨景实拍
11
深圳雨景实拍
12
雨水收集利用的分类
分类: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
直接利用:
将雨水收集 后直接回用,用 于小区杂用水、 环境景观用水和 冷却循环用水等。
间接利用:
将雨水简单 处理后下渗或 回灌地下,补 充地下水。
综合利用:
根据具体条 件,将雨水直 接利用和间接 利用结合,在 技术经济分析 基础上最大限 度地利用雨水。
13
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
意义: 实现雨水资源化,缓解目前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减缓洪涝灾害,缓解目前国内的城市雨涝; 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 符合低冲击模式的理念,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
展; 有助于提升建筑物绿色建筑评价等级。
14
雨水收集利用现状
国 际
德国
• 国际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1989年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 • 截止1999年,约有20万套雨水利用设备投入使用; • 2000年初在设备方面已经形成集成化、成品化。

海绵城市措施及作用

海绵城市措施及作用

海绵城市措施及作用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将城市设计成具有高度渗透性和蓄水能力的“海绵”状结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措施及其作用。

1.雨水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到蓄水设施中进行储存和利用。

这样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景观绿化、农田灌溉等用途。

2.绿色屋顶:通过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覆盖层,可以提高屋顶的渗透性和蓄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还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蓄洪池与湿地公园:在城市中建设蓄洪池和湿地公园,可以吸收和储存雨水,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同时,湿地公园还具有景观效果,可以提供市民休闲、散步的场所。

4.渗透性道路与人行道:通过材料选择和设计,使道路和人行道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减少雨水积聚和径流,提高城市的地下水位,改善城市水资源状况。

5.水源保护区建设:建立水源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和建设的范围,保护自然水源的环境和水质,确保城市的供水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海绵城市措施,下面将介绍它们的作用:1.减少洪涝灾害:海绵城市通过蓄水和渗透的措施,能够减少城市降雨的径流速度,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和程度,从而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2.节约水资源:海绵城市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措施,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的消耗。

3.改善城市环境: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屋顶、蓄洪池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4.提高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海绵城市通过渗透性道路、水源保护区等措施,能够提高城市的地下水位,促进地下水的补给和循环利用,增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5.增加城市景观:海绵城市的措施往往呈现出绿色、湿地等景观效果,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景观空间,增加了城市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措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和节约水资源,又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增加城市景观,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2)

创建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2)

创建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创建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雨洪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难以满足快速而大量降水的请求,常常造成内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发挥雨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创建海绵城市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作为关键环节之一,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性:通过改造和利用地下空间,实现雨水的蓄存和慢排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

2. 安全性:通过优化下水道系统,避免城市内涝和排水堵塞等安全隐患。

3. 环保性:通过绿地覆盖、雨水收集及再利用等方式,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4. 可持续性:通过雨水蓄存和利用,解决城市用水问题,提高城市的自给自足能力。

5. 美观性:通过融入建筑和景观设计,使城市更具观赏性和生态性。

三、适应范围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城市,特别是那些面临雨洪问题的城市。

尤其是在雨季较长、降水强度大的地区,该工法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

四、工艺原理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改造施工工法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和理论实现:1. 雨水蓄存:通过改造城市下水道,增加蓄水池和水贮池的容量,实现雨水蓄存功能。

2. 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利用植被和土壤进行雨水的过滤和蓄存。

3. 雨水利用:收集和利用雨水,供给城市绿化、洗衣、冲厕等非饮水用途。

4. 雨水渗透:通过改造道路和人行道的材料,使雨水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地下水层,补充地下水资源。

五、施工工艺(具体施工工艺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而定,下面为一种可能的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进行现场勘测和设计,确定改造方案和施工方案。

2. 地下蓄水设施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在城市的低洼地带建设蓄水池和水贮池,确保足够的蓄水容量。

3.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管道、排水口等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引导至蓄水设施。

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应用

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应用

项目名称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应用候选单位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候选人徐志通余雪松徐大勇高俊斌彭志刚潘晓军项目简介海绵城市雨洪利用与控制是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能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国内最早开展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系统化研究,开发出雨水排放收集系统、雨水渗排一体化系统、雨水储存处理回用系统,率先实现了雨水收集、渗透、储存、处理、回用、排放的综合利用系统集成及工程化应用,使我国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发出了多功能、一体化的雨水收集、渗透、输送的渗透排放一体化系统,创新研发环保、高效、经济型、组装式储水模块化技术及雨水调蓄排放及储存利用多功能一体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创新集成多项雨水收集技术,通过雨水弃流功能、截污功能实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率先实现了雨水收集、渗透、储存、处理、回用、排放的综合利用系统集成及工程化应用。

首创了可调坡度的缝隙式地沟雨水收集技术、用于塑料模块单元性能测试的测试方法、经济、节能型自净化雨水检查技术,并成功开发出一种施工容易,工程投资抵,安全可靠性高的雪山融水的收集利用装置。

项目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

本项目由2009年开始研发,于2011年研发成果陆续实现转化及产业化,并成功推向市场。

2011年-2015年,累计完成产品项目322个,实现收入52859.72万元,其中近三年项目收入31209.77,项目利润4082.88万元,上缴税收1802.97万元。

项目产品投入市场后,实现了多领域工程实践,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城市水系、道路桥梁、设施农业等领域,应用本项目产品工程322个。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海绵城市是指采用一系列的城市规划、管理和设计措施,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模仿和优化,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城市排水问题,并减少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1. 综合排水系统设计:传统的排水系统通常是将雨水快速排到城市的河流或者下水道中,容易导致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

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将雨水纳入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设计雨水花园、绿化带和湿地来自然过滤和处理雨水,减少排水压力。

2. 蓄洪与回收雨水:海绵城市将雨水作为宝贵的水资源来利用,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和蓄洪,然后利用蓄洪水来滋养绿化带、湿地和河流等,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回收雨水可以用于冲洗厕所、灌溉或其他非饮用目的,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3. 硬质铺装替代:传统城市中大量使用的硬质铺装,如混凝土、砖石和沥青,会导致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倡导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草坪,可以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径流和地下水负荷。

4. 水景和湿地的设计:海绵城市通过创建水景和湿地,提供了水循环和水利用的机会。

通过构建湖泊、湿地和溪流等水景,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还可以提供雨水的生态处理和存储功能。

5. 生态廊道的建设:海绵城市通过打通生态廊道,将城市中的自然地貌、绿地和水体连接起来,形成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这种设计可以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物种多样性,并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

6. 城市绿化和植物的选择: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合理的城市绿化设计和植物选择。

适当的绿化能够吸收雨水和二氧化碳,减少气温和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选择耐旱的植物可以减少浪费的水资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综合排水系统设计、蓄洪与回收雨水、硬质铺装替代、水景和湿地的设计、生态廊道的建设以及城市绿化和植物的选择等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海绵城市方案优化设计与雨水资源利用

海绵城市方案优化设计与雨水资源利用

海绵城市方案优化设计与雨水资源利用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系统和人工措施,使城市具有高效地滞洪、蓄洪、净化和利用雨水的能力,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解决城市洪涝、水源短缺等水问题。

在海绵城市方案的优化设计过程中,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重要一环。

首先,优化设计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

合理规划城市的建筑物和道路,确保雨水能够被有效地收集。

建筑物的屋顶和立面可以设计成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以最大程度地收集雨水。

同时,在道路的设计上可以考虑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径流渗透系统等,将雨水与污水分流,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同时可以将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冲洗马路等。

其次,优化设计海绵城市的雨水存储与利用系统。

通过建设蓄洪池、蓄水河道等,对雨水进行暂时性的存储,以防止城市内涝。

同时,可以建设地下水蓄水层,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补充城市的地下水资源。

此外,海绵城市还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景观绿化、农业灌溉等,实现雨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再次,优化设计海绵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

在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时,可以采用分级排水的原则,对雨水进行不同等级的处理。

优先利用雨水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然后才将不可利用的雨水进行排放。

在雨季来临之前,对污水管网进行巡检和清理,以保证雨水排放的顺畅,避免因排水系统堵塞而造成的城市内涝。

最后,海绵城市方案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各个措施能够协调配合。

例如,雨水收集系统与雨水存储与利用系统需要有良好的连接,以确保雨水能够被有效地收集和利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体性,合理划定城市的绿地、水域等区域,以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之,海绵城市方案的优化设计与雨水资源利用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全面考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面临的水问题。

这样的城市将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海绵城市规划的雨水资源利用策略探索

海绵城市规划的雨水资源利用策略探索

海绵城市规划的雨水资源利用策略探索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城市防洪和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视。

海绵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理念,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质量。

本文将探索海绵城市规划中的雨水资源利用策略,从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雨水收集雨水收集是海绵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城市中,大量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入河流或海洋,导致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而海绵城市规划中,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

1.1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一种常见的雨水收集方式。

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种植植物,可以有效地减缓雨水的径流速度,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同时,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和蓄存雨水,减少雨水的流失。

绿色屋顶还具有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等多重功能。

1.2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将雨水收集和景观绿化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设计合理的花坛和水池,可以收集和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为花园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雨水花园的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高了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雨水储存雨水储存是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雨水储存系统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供城市在干旱季节或紧急情况下使用。

2.1 雨水收集桶雨水收集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雨水储存设施。

通过将雨水收集桶安装在房屋的下水道或屋顶,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在需要时使用。

雨水收集桶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的用水量,还可以降低城市的排水压力。

2.2 雨水蓄滞洪区雨水蓄滞洪区是一种将雨水储存和洪水调控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在城市规划中设置雨水蓄滞洪区,可以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并在洪水发生时起到缓冲作用。

雨水蓄滞洪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还可以增加城市的水资源供给。

三、雨水净化雨水净化是海绵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提高雨水的质量,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净水技术终端雨洪生态调蓄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沣西新城中心绿廊示范项目

净水技术终端雨洪生态调蓄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沣西新城中心绿廊示范项目

净水技术终端雨洪生态调蓄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沣西新城中心绿廊示范项目小编导读以我国西北地区首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为案例,在全面介绍其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作为该系统终端的雨洪调蓄枢纽单元—中心绿廊项目。

对其设计工作原理及雨水消纳能力进行了阐述与定量评价,探讨了其雨洪综合管理效益及与传统人工调蓄池技术的差异。

结果表明,中心绿廊集径流总量、径流峰值、面源污染控制等功能于一身,在有效提升区域防洪排涝标准的同时,兼具景观、经济、生态、环境等多重效益,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绿色、灰色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实践参考。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着力推行的用于破解城市防洪排涝桎梏的新型雨洪管理思维革命,是统筹解决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的科学途径与重要方法。

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发现,现代雨洪管理理念(如雨洪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策略LID、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可持续性排水系统SUDS等),已逐步摒弃 “快排为主,蓄排分离”的传统方式,转而辩证地倡导应在确保排涝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开展雨洪调蓄利用。

其中,雨水调蓄池因可控性强、适用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然实践表明,雨水调蓄池受降雨特性、土地空间、排水体制、建设投资、下垫面变化、上下游管网流量及高程等因素限制较大,调蓄容积有限,且经济性等缺点长期饱受诟病。

本文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为例,在整体介绍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终端雨洪调蓄枢纽—中心绿廊项目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功效,并与传统雨水调蓄池进行了对比,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雨洪调蓄技术甄选提供参考。

1沣西新城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如图1所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与咸阳市建成区之间,规划控制面积为143 km2,建设用地为64 km2。

新城地处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互联网海绵城市雨水蓄集与智能喷灌系统

互联网海绵城市雨水蓄集与智能喷灌系统

互联网海绵城市雨水蓄集与智能喷灌系统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雨水管理问题。

互联网海绵城市概念的出现,为城市雨水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互联网海绵城市雨水蓄集与智能喷灌系统,探讨其意义和实施方法。

互联网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水利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水循环的有机结合,减缓城市洪涝灾害和地下水位下降,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而其中,雨水蓄集和智能喷灌系统则是互联网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互联网海绵城市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蓄集系统,将雨水纳入城市水循环的一部分。

将雨水通过软性水利构筑物,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雨水洼地等进行蓄集和利用,可以减少城市的雨洪排放,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这种系统的建立能够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少雨洪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害。

其次,互联网海绵城市的智能喷灌系统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对城市绿地进行智能化管理的方式。

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智能化软件的应用,实现对绿地植物的智能监测和灌溉管理。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需求,实时调节喷灌水量和喷灌时间,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智能喷灌系统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决策者做出更科学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

在互联网海绵城市雨水蓄集与智能喷灌系统的实施中,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蓄集和利用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雨水洼地等。

其次,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确定合理的蓄集和利用策略,以及喷灌系统的布局和管理模式。

同时,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接受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以推动系统的实施与推广。

互联网海绵城市雨水蓄集与智能喷灌系统的实施,对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减少城市的水资源压力和排水负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调控,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成果——海绵城市雨洪排水高效调蓄利用技术技术开发单位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对应需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成果简介
该技术基于加拿大计算水力研究所开发的城市暴雨污水及雨洪管理建模软件(PCSWMM),采用非线性水库法与圣维南方程进行水文学及水动力学计算,并集成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模型和污染物累积、冲刷、处理等数学模型,形成海绵城市雨洪排水高效调蓄利用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评估低影响开发(LID)、滞洪蓄水设施设计、雨天污水管道整治、洪泛区分析、集水区和流域管理建模、动态双排水系统设计、污染修复、水质建模、卫生系统设计、雷达降雨校准等多方面的工作。

主要性能指标
含有降雨/汇流、积雪融化等6种常用模块,具有霍顿、格林-安普顿等5种下渗模型,支持水文学及水动力学2种计算方法,可对反应函数、目标函数通过8种误差测量方式进行多重验证,支持2种并行计算方式。

内置60余种设计暴雨模型,直接支持50余种GIS/CAD格式数据,可模拟水泵、管道、堰等10余种工程设施和下渗沟槽、透水路面、集雨桶等8种常用LID设施。

该软件对模型规模无限制,可为250000条以上的管道/渠道提供优化支持。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估低影响开发(LID)、滞洪蓄水设施设计、雨天污水管道整治、洪泛区分析、集水区和流域管理建模、动态双排水系统设计、污染修复、雷达降雨校准等多方面的工作。

技术特点
具有强大的水文、水力、水质模拟功能,能够计算降雨地表产流、地表汇流、管网水动力传输和水质变化,支持1D/2D模型的耦合,支持LID布置模拟,可模拟完整的降雨径流和污染物运移过程,解决与暴雨径流相关的水量与水质问题。

应用成本每套平均售价约35万元。

典型案例
案例1:应用于天津大学新校区低影响开发设计中,评估了绿色校园建设中的水文与生态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案例2:应用于太原南部城区城市海绵城市设施分析与雨洪管理方案,应用面积约220km2,涉及河道总长度约20km(含汾河干流及支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成果为该地雨洪排水调蓄利用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是以加拿大计算水力研究所开发的城市暴雨污水及雨洪管理建模软件(PCSWMM)为基础研发自1984年上市以来,用户已遍及全球85个国家,应用项目超过1万个,广泛应用于雨洪资源管理、城市防洪方案设计等方面。

在国内将该技术已应用于天津大学新
校区绿色校园建设、天津市空港经济区雨水管理系统、太原市南部城区雨洪资源管理,为当地雨洪排水调蓄利用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专利情况1项发明专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