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冀教版复习特训第五十四篇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冀教版复习特训第五十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d33a8ea76e58fafab003be.png)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冀教版复习特训第五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最终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这一过程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完成于(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唐朝时期D、隋朝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中心南移D、苏杭生活富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被誉为“东方热启动者”的是( )A、穆罕默德B、亚历山大C、马可?波罗D、屋大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赞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纸币最早出现于( )A、北宋前期安徽地区B、南宋后期山两地区C、北来后期河南地区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迪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69e40079680203d8ce2f24f6.png)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迪徐根艳望江县高士中学摘要:古代社会经济主如果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或农业文明。
而农业的进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生产力的进展是经济迸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的稳固是经济进展的前提;统治者的重视是经济进展的保证;优越的地理环境是经济进展的客观条件。
相对于南方来讲,黄河中下游地域较早的具有农业进展的这些条件,从而使其长期走在南方的前面。
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我国经济重心却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进程。
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超饭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启迪Ancient China'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moved southand the reasons for inspirationXu Gciiyaxi Gaoshi Middle School Waiigjiaiig County Abstract : The ancient economy mainl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 s economy based on agriculture,so the aiicicnv time was named as agricultural society or agricultural dc^-clopmcnt of agriculture was determined by many as dc\r ck)pmcnt of productive capacit}*,social stability,special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xcellent lands forcon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th south China,the areas in the middle of or lower level of the Yellow River possessed these conditions fbr developing agriculture,so the region was more prosperous than th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n T,thc economic center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from north to transference not only had profound impact on ancient economy,but also proves to be meaning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Key words : The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South; Reason; Inspiration古代社会经济的进展,主如果指农业经济的进展,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6e5b0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b.png)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
这种转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北方经济中心的崩溃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以其肥沃的土地和多样的资源而成为了经济的中心。
在这个阶段,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非常繁荣,大量的粮食、商品和财富都集中在北方。
然而,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北方经济中心逐渐开始崩溃。
这个阶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失和社会动荡。
许多人被迫离开北方,前往南方或者其他地区寻找生计,这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其次,北方地区的衰落使得南方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南方的经济逐渐兴盛起来。
二、南方经济的崛起南方地区以其湿润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耕地而被广泛认为是农业的天堂。
这个阶段,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种植水稻和茶叶成为了南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除了农业,南方还拥有丰富的手工业资源,如丝绸、瓷器等,这些产品远销海外,给南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南方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南方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使得南方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加,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南方地区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南方兴起。
这些城市不仅为南方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成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在这个阶段,南方已经完全取代北方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
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南方的商品和财富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
这使得南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和经济中心。
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方地区的繁荣带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eb9ae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3.png)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1、南移历程: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2初步开发:三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3大规模开发:东晋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5开始南移:隋唐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继续南移: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7超过: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的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着名的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着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到元朝时,出现了南粮北调的形式.8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兴修水利;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促使对外贸易的发展.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生产遭到破坏,而南方又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迁移,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此,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一发展历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三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原因
![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0a064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a.png)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原因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这一重大的历史变迁,对中国的经济格局、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早在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的重心所在。
当时的关中地区,沃野千里,农业发达,是国家的重要粮仓。
而南方地区,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大部分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大量北方人口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
这给南方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他们带来了北方的农耕经验,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南方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使得南方的农业逐渐赶上北方。
到了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南方的物产能够更加便捷地运往北方。
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成为国家粮食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此外,南方的手工业,如丝织业、制瓷业等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渐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北宋灭亡后,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出现了许多新农具和新的种植方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同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也非常繁荣。
商业城市众多,如临安、泉州、广州等,海外贸易发达,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海外。
在手工业方面,造船业、印刷业、造纸业等行业的技术和规模都超过了北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北方频繁的战乱是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北方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为了寻求安定的生活环境,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次,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a07f8fa417866fb94a8e82.png)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1.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脱脱《宋史》“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材料二:(2)材料二图一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2分)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2分)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1分)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2分)(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分)【答案】(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2分)原因:北方战乱,民众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为南方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扶持。
(4分,每点2分,答到任意两点给满分)(2)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分)作用:促进南方经济发展(2分)(3)机构:市舶司;(1分)瓷器、丝绸、棉织品等。
(2分,每点1分,任意两点给满分)(4)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2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相公史实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北宋时期南方的重要性,“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时期苏湖一带经济发展,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既可以依据已学知识从民众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相对安定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纸币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北宋‘交子’”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交子是北宋时期在四川成都使用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宋时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1e6f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1.png)
东汉三国、魏晋时期以来,北方人民的南迁,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后期,中国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南移;到了南宋,全国的经济中心最终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经济重心在北方。
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
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
3、南移最终完成:北宋到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4bb114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c.png)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中南方地区在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移动,这一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东汉时期的转折、唐宋时期的巩固和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南移。
第一阶段:东汉时期的转折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最初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然而,在东汉时期,南方逐渐开始崛起。
这一转折主要受到政治和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治上的动荡导致了南方经济的兴盛。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的衰落和地方势力的崛起,使得南方地区得到了相对的稳定。
同时,南方的地理优势也为经济转移提供了机会。
南方地区拥有广阔的江河网络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为农业、水运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南方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也是南移的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其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从而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同时,南方地区还富含铜、铁等矿产资源,这为手工业和冶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唐宋时期的巩固经过东汉时期的南移,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稳定在了南方地区。
在唐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中心。
唐宋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的盛产丝绸、茶叶和盐等商品,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品种。
同时,钱塘江和汴河等水运通道的畅通,也为南方商品的输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唐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巩固还体现在手工业和农业方面。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制造业发达,如织造业、陶瓷业等。
此外,南方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第三阶段: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南移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
明清时期的南移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对南方的重视程度增加。
南方地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中央政权开始更加注重对南方的统治和管理。
同时,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也为中央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86cdd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1.png)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四个选项,我们可发现B所述是错误的,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从唐朝开始,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2.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A.对外交往频繁B.文学艺术璀璨C.民族战争不断D.商品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交子。
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交子用统一的纸印刷,上面绘有房屋、人物等图案,后来慢慢发展,交子真正成为了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交子由于轻便,容易携带和保管,解决了人们经商贸易的不方便,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折射了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
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材料三:1979年,深圳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536ed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d.png)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经济中心南移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这个变迁并非突然发生,而是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这三个阶段,以期为读者呈现清晰的脉络。
**一、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的第一阶段**在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开始逐渐兴起。
长江流域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作为当时重要的交通要道,长江对于南方地区的通商贸易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由于南方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逐渐繁荣,使得南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由于连年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逐渐萎缩。
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二、唐宋时期的第二阶段**进入唐宋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继续蓬勃发展。
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当时最为繁荣的地带之一。
南方的开发利用在这一阶段达到了巅峰。
强大的水利工程、发达的农业生产和繁荣的商业贸易,使得南方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
尤其是唐代,长安作为当时的首都,与南方地区的经贸往来频繁,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至宋代,南宋时期更是南方经济繁荣的典范,广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经济逐渐式微,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三、明清时期的第三阶段**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南移趋势更为显著。
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南方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提升。
广州、福建等地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商贾聚集于此。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手工业、纺织业等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当时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由于战乱频发、交通不便等问题,经济相对滞后。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南移达到了巅峰,南方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变迁经历了东汉晚期至南北朝的第一阶段、唐宋时期的第二阶段以及明清时期的第三阶段。
这一过程的展开,既受到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与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密不可分。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e3a0bbf5335a8103d220ac.png)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秦汉时期
北方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南方则十分落后。
2,南北朝时期
西晋末年,永嘉南渡,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
六朝时期,经济基础依然相当薄弱。
同一时期的北方地区,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但经济基础较好,很快就从几次衰退中恢复,维持总体上高于南方的经济水平和实力。
全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3,隋唐时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之间的联系。
安史之乱时大量人口南迁,南方逐渐成为朝廷财赋的主要来源。
4,五代十国时期
北方朝廷更迭不休,战乱频繁,而南方经济恢复较快,这一时期在整个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两宋时期
江南水田农业最终超越了华北的旱地农业,江南在中国农业中的基本地位确立,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北方再遭战火,大批人口南渡,南北经济的差距拉大。
到了两宋之交,南方的经济重心最终确立。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4f6ed7e2bd960591c67798.png)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1.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A.开始使用牛耕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题文问的是宋朝商业繁荣的史实,A、B、C三项反映的是宋朝农业繁荣的史实,只有D选项“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反映宋朝商业繁荣的史实。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2.《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是说,南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源于江南地区,说明了当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A.对外交往频繁B.文学艺术璀璨C.民族战争不断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据题文要求选出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的选项,“交子”是具有纸币性质的凭证,可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新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4.“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文景之治B.东京的繁华C.开元盛世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魏晋以来,江南地区逐渐开发。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使江南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趋势
![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3bb4e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2.png)
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趋势
古代社会经济主要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古代经济重心早在黄河中下游平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后期转移到了江南。
而这一地域性的转变,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复杂而漫长的转移过程中,它的转变点则是在五代、两宋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就在全国遥遥领先。
农业普遍推行牛耕,土地基本上得到了开发。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出现了一大批手工业中心和商业都会。
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继续高涨,个别农业部门开始商品化,城市更加繁荣。
王莽时期曾均输官以加强市场的管理,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西汉政府设的铁官、工官、服官,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但是,黄河流域的富庶地区,由于某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使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在这个过程中并经历了几度的反复,汉魏之际长期的战乱是造成这一残破局面的开端,三国两晋时期有了一个短暂的复苏,西晋年间的永嘉之乱到整个十六国时期,再次遭到破坏。
以后经过北魏至随、唐时期,在统一和比较安定的条件下,经济得到了恢复并取得不少的进展。
可是到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一直到金、元统治时期北方再一次遭到严重的摧残。
从此,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便失去了它。
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重心的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94a0937bcaaedd3383c4d33a.png)
经济重心的转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古代,这种不平衡明显地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1)、奠基:①春秋战国寸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②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④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
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完成南移:宋朝。
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作物,“苏湖熟,天下足”。
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7c74111e10a6f524ccbf85a1.png)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曾发生从北至南、从西到东的转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
正是由于该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
因此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战乱,这就使黄河流域原本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不断遭到破坏。
特别是东汉末年,北方大规模的战乱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几经洗劫,黄河中下游的高度文明一再受到破坏,人民生活流离失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长江流域此时却获得了发展经济的一些便利条件。
南方此时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方的某些统治者,如宋的刘裕,也比较注意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因此南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赶上北方,为国家实现政治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也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准备了条件。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发生,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平均十年左右即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战乱,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民迁居江南,补充了当地劳动力;加上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重视发展生产,因此南方经济又一次获得发展。
南宋时期,北方为落后的金政权,而汉族建立的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问题中国历史传承数千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黄河”始终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f04de16bd97f192379e9f6.png)
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1.两宋时期,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粮食作物是()A玉米 B、番薯C、马铃薯D、占城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粮食作物。
两宋时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故选D。
2.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到什么时候最后完成()A.唐朝时期B.五代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经济中心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选D。
3.“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煤。
汴都是指北宋的都城东京,,石炭是指煤炭,“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意思是北宋东京居民都以煤炭作燃料,没有一家烧柴火的,故选C。
4.宋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出现了()A.秧马B.曲辕犁C.铁制农具D.三脚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农业生产工具。
宋代人发明的秧马,提高了劳动效率是宋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故选A。
5.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下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A.东晋时期流芳千古的书法艺术 B.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从图片中的秧马、翻车、圩田、海船可知是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
6.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评,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货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交子②秦半两钱③五铢钱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出现的先后顺序。
秦半两钱出现在秦朝,五铢钱出现在汉朝,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故正确顺序为②③①,所以选D。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测试试题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44a6b431126edb6f1a10d7.png)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测试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B.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执行削藩政策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主持变法4.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A.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5.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6.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蕃市B.市舶司C.蕃学D.蕃坊7.《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8.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9.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10.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11.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并且此地在宋代已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此地是A.海南岛B.湖州C.景德镇D.泉州12.七年级(1)班同学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达成的共识,你认为正确的有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南方地域辽阔③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④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A.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④13.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3经济重心南移
![13经济重心南移](https://img.taocdn.com/s3/m/6d1dbb12650e52ea5518986c.png)
二、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1、南方 社会相对安定;
2 、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 是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 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三、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方面
2、手工业方面 3、商品经济发展方面
四、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表 现 方 面
——《宋史》卷337《范祖禹传》
“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王应麟《玉海》卷17引秦观语
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苏 湖 熟 , 天 下 足 。
宋人《农耕图》
—— 南 宋 谚 语
一、温习回顾:
1、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什么地方?
北方
2、何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东晋南朝时 3、何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经历了 一个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2、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3、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经 济重心完全南移。
(3)、纸币的出现
北宋交子
南宋纸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移到长江 流域有哪些表现?
(1)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 ,而 南方却有 ,是北方的两倍 (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 已 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农 手 商 工 业 业 业
具
体
内
容
南方劳动力大量增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 改进;(秧马)种植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
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不论质量,还是数量 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 段,被誉为“瓷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B】
①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②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③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B]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
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
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
描述的是[C]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施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