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完成不少于400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达到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是在大多数地方,课外阅读并没有落到实处,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还仅仅是一个“理论数字”。怎样倡导阅读的风气,怎样扎扎实实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任务落到实处,怎样让孩子热爱读书,成长为有书卷气的人,就成为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共同的课题。

一、亲子共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一个孩子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我们才能谈对他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效果的评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有台湾学者的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主要不在于家庭的硬件(如家庭有没有计算机、有没有书房、有没有大量的书等),而在于家庭的软件(如家庭学习的气氛与习惯,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关心与期望等)。家庭的阅读气氛与习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影响甚大,因此,对于以识字为重点的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家长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自己带头每天读书读报,给孩子

以良好的影响,如果儿童经常看到家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喜欢阅读。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比一万次耳提面命更有效。

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靠老师引导和调动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班级营造书香氛围,更要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倡导书香家庭,亲子共读,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亲子共读”,是指一对亲子在家中彼此共同阅读与对话,这其中也包括一位“亲”与两位或两位以上“子”共读或“双亲”与一位以上“子”共读。这种形式不需要教师或专人带领,主要在家庭中组织实施,也可称“家人阅读”,这也是家长与孩子相互沟通、共同成长的一座桥梁。“书香家庭”,就是指整个家庭爱书好学,书香氛围浓郁,亲子之间有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习惯。本研究将“亲子共读”引入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以期达到下列目标:

1、通过“亲子共读”方式,营造一种热爱读书的家庭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2、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发挥“阅读成长记录袋”的作用,在过程中养成和评价;

4、让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评价中来,使课外阅读评价多元化,也使这种独立的课外阅读活动在家长的参与下得到检查、督促和落实;

5、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孩子和父母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机会,使家长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灵。

三、“亲子共读”的具体操作策略

如何进行亲子共读?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研究开始前,有48%的家长根本不参与孩子的阅读,即使参与阅读也是各读各的,亲子共读同一本书并交流书的内容的只有20%。

亲子共读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自读感悟,指“子”在“亲”的督促、引导下,自主阅读、感知材料,自主领悟、体验阅读。这种形式以阅读经典诗词、三字经、四书五经、名言警句之类堪称母语精华的材料。步骤为:父母预读,了解文字含义——向孩子介绍或背给孩子听,激起孩子学习欲望——与孩子一起读,或由孩子自学——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是互动阅读,指“亲”与“子”以互动的形式开展共读。例如:共同朗读一个故事、一段美文;共同讨论、争辩一个问题;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共同写作读书感想;同心协力编创手抄报;合作演一出课本剧等等。这种形式的内涵是最丰富的,也是许多家庭所乐于接受和参与实践的。

亲子共读最重要的就是讨论,“讨论”是“亲子共读”中训练孩子学着理解问题、阐述观点、提高听说能力的方式之一。主要有三种形式:1.直接讨论:父母与孩子共读文章,就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2.逆向讨论:由孩子先阅读文章,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

展开讨论;3.非刻意讨论:由父(母)朗读,让孩子被动听之,然后父母展开讨论,吸引孩子加入。

四、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

众所周知,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实施渠道在课外,管理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去管理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将完不成任务,收不到应有的效果。“阅读成长记录袋”是一种重在发展、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正式启用是2003年9月初,要求学生统一用纸质文件袋,并让家长参与辅导孩子自制封面,自行装饰。

为了配合阅读成长记录袋的使用,笔者参考文献设计了三张形成性评价表:《课外阅读记录卡》《课外阅读自我评价反省表》《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检查落实表》。

《课外阅读记录卡》要求学生记录每一次阅读的阅读内容、感受、体会和读物中的优美语段。目的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自我评价反省表》帮助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也要看到自己需要改进和克服的问题。《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检查落实表》则关注学生在每天各个时段的阅读情况。这张表有两个特点:一是把课外阅读的时间分散化,重视边角料时间,比如,很多家庭由于是双职工,孩子放学回家不可能立即吃午饭,这段等待时间大约有30分钟,虽然时间较短,但也可以读不少东西;二是家长参与评价,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管理得到了落实。该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较好地磨砺了学生

的阅读意志,家长反映这张表实行以来,学生的阅读主动多了,偷懒不想读书的少了。

阅读成长记录袋里,除了三张形成性评价表,学生自己可以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可以设立好词佳句集锦,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以编辑图文俱全的阅读手抄报,向同学推介自己的读书成果。一些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过程性资料也可收入,如,在课前独立阅读课文所做的记录,为加深课文理解而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的录音等。总之,只要能反映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都可以收集。

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时间、内容和效果都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都能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学生也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中进行了自我评价和反思。当他们看到厚厚的过程性资料时,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六、“亲子共读”的效果

“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作为笔者打造的“给孩子一世书香,建设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的“书香人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展将近一学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时间增加了,读书量增大了。

“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从过去上街只买吃的、玩的变成喜欢逛书店,从过去生日礼物要玩具、衣物变成要课外读物,从不爱看书到坚持每天看三五页课外书,从只看连环画、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