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多元化的背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多元化的意义。
一、多元化的背景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国际化进程加快,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有了更广泛的受众和发展空间。
其次,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各民族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的融合和交融,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得以更加多元化地发展。
最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
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虽然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但是其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与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渐产生了差异。
因此,发展多元化的民族声乐艺术,也成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必然趋势。
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
其中,着重探讨以下三个方面:1、音乐风格多元化。
中国各民族拥有独特的音乐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艺术风格也各具特色。
与此同时,受到国际音乐流行文化的影响,现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吸收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其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
2、演唱形式多元化。
传统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大多采用以唱词为主的表现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现代的声乐艺术不仅包括单纯的咏唱,还涵盖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混合演唱、多人合唱、RAP等。
3、主题内容多元化。
传统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表达的是对生活中的田园风光、爱情、友谊、家乡等主题的歌唱。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主题内容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反映了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多元化发展展现了民族声乐的丰富多彩。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其民族声乐自然也是源远流长,风格各异。
从唱腔、音律、表达方式,到表演形式、内容题材,我国民族声乐的多样性无疑是其最大的特点。
无论是藏族的悠扬高亢的嘎达,还是蒙古族的雄壮豪放的长调,或是汉族的清雅婉转的戏曲音乐,每一种民族声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发扬。
多元化发展推动了民族声乐的艺术创新。
在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与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声乐作品和表演形式。
传统的民族戏曲与现代的流行音乐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颖多样的音乐作品;又舞蹈与声乐的结合,使得原本静止的声音在舞蹈的表演中更加形象生动。
这些新的尝试和创新,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有当代艺术的魅力和活力。
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
在多元化的发展中,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民族声乐的学习和传承中,使得传统的民族声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声乐也因为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提高了与当代年轻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使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这无疑是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一大助力,也为其传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在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传统民族声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压力。
虽然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平衡。
民族声乐的保护和传承还存在不少难题。
一些珍贵的民族声乐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些传统的民族声乐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多元化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艺术家的加入,来更好地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
在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大对民族声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将一些珍贵的民族声乐资源进行整理、保护和推广,以确保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对民族声乐艺术教育的投入,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到美妙的民族声乐艺术教育,从而为其传承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鼓励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艺术家加入到民族声乐的创作和表演中来,推动其艺术创新与发展。
中国的音乐形态学研究
?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音乐学 研究中,音乐形态学的概念得到了普遍 应用。不仅许多著述运用音乐形态学概 念来探讨音乐形式结构问题,一些音乐 学术期刊将音乐形态学作为专门的栏目, 一些院校更是将音乐形态学作为专门的 课程。音乐形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尽管 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我国的音乐 学研究中并没有真正成熟起来。
4、清:祝凤喈的《与古斋琴谱》则从创作 及演奏的角度探讨学科来看并命名 为“音乐形态学”起源于当代。
代表人物: 1黄翔鹏:《释“楚商”》 2赵宋光:《对民族音乐形态学的构想》
无论先后,这两位学者对中国音乐形态学建立所 作的贡献,都是值得重视的。
调式、音阶、衬词、衬腔等都属于构成 音乐形态的基本因素。研究某一乐目、 乐种、体裁的这些因素,即为形态研 究。”
? 叶纯之的界定:音乐形态学是“根据音乐的形 态即具体音乐作品的样式、结构、逻辑等来研 究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诸关系的学科。”
? 《中国音乐词典》中从律学的角度对音乐形态 学的界定:中国历史上对音乐形态的研究,主 要侧重在乐学和律学,统称乐律学。乐学“取 ‘形态学'的角度,运用逻辑方法来研究乐音 相互之间的关系”;律学“取‘音响学'的角 度,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乐音相互之间的关 系。”
三、中国的音乐形态学研究
中国早期音乐形态问题
1汉代:乐府相和歌。除了注明了调性外, 其中大曲的曲式有艳、曲、解、趋、曲、 解和乱组成。
2唐代:大曲的曲式一般是散序、中序、破 等。
3宋代:宋词有令、引、近、慢、犯等曲式。
4民间曲艺音乐:有鼓子词、货郎儿、唱赚、 诸宫调、散曲等体裁,各有自己特定的 体裁。
? 蒲亨建:从“中西音体系对该原理有不 同应用法则,与各自音乐实践有对应关 系,中西音体系有各自特殊的表现规 律”,来对“音乐形态学的学科地位与 学科涵量作出新的认识”。
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国内音乐形态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在这个背景下,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认为国内音乐形态的多元化体现在音乐风格和类型的丰富性。
现如今,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从传统的中国风格到流行的偶像歌曲,从Hip-hop到R&B等等,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类型也反映了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差异的存在。
在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不同音乐形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国内音乐形态的多样性还表现为音乐制作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性。
如今,许多音乐人和制作人都在尝试新的音乐制作方式和表演方式,通过一些高新科技手段将音乐和影像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更加震撼人心的音乐表演形式。
例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歌手和音乐人开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音乐制作和表演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然而,即使在这样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背景下,我们也不应忽视国内音乐形态的不足和挑战,这也是我们对国内音乐形态学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许多人认为国内音乐市场存在着缺乏创新和原创作品的问题,过度依赖模仿和抄袭。
这也限制了国内音乐作品在艺术性、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此外,由于环境和资源的限制,许多年轻人在音乐制作和发行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难题,例如资金、人才、版权等问题。
综上所述,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需要同时看到其多元化和多样性、创新性以及不足和挑战性。
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改革,不断优化音乐生态环境和推进产业升级,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内音乐形态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重提高音乐创作和表演者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加强版权保护和管理,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音乐艺术的发展并且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人生体验。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民族声乐之所以多元化发展,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音乐风格。
在全球范围内,民族声乐与歌舞、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一起,成为了各国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而在中国,民族声乐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首先,多元化的发展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音乐技巧和音乐结构方面呈现出多样性。
从地域上来看,不同地区的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西藏、滇池、内蒙古等地区,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和音乐气息各不相同。
从音乐技巧上来看,民族声乐包含了许多特别的演唱技巧和唱法,例如口技、吐字和颤音等,这些技巧让民族声乐更加独特和魅力。
其次,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音乐创作方面,民族声乐创作者们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融入了更丰富的元素,将传统音乐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他们将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了创新和融合。
这样的多元化发展具有启迪性和创新性,对于提高我国的音乐水平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在表现和传达我国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逐渐融合了西方音乐形式,创造出了新的、独特的音乐风格。
例如,汉绣文化乐团的《美丽的汉绣》、黄继光队长的《献给烈士的歌》等作品,就展现了民族声乐在创新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音乐市场和声乐艺术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
影响。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一直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民族声乐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实现多元化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多元化发展并不仅仅是在曲风和音乐形式上的创新,更包含
在作曲家、演唱者、观众等各方面的多样化。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推动民族声乐
的发展。
在作曲家的层面上,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青年作曲家参与到民族声乐的作曲中。
他们
应该有更加自由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借鉴先进的音乐理论、技巧和风格,创作符合当代审
美趋势的音乐作品,以此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
在演唱者的层面上,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和表现方式。
民族声乐的表
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需要考虑到情感的表达,有的需要注重技巧的运用。
我们应该
鼓励演唱家在演唱中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做到真正的个性化表现。
在观众的层面上,我们需要注重教育和普及。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民族
声乐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声乐的魅力和特点,进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声乐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从而保证
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形态
作 要 求 )与 西 洋 乐器 钢 琴 担任 伴 奏相
结 合 的 形 式 . 创 作 了 大 量 具 有 浓 郁 中
舞 台 的传 统 曲 目与 重要 体 裁 它是 诗
与 乐相 结 合 的 一 类歌 曲 .也 是 一 种 集 专 业性 、 室 内性 、 抒 情性 相 统 一 的音 乐 体裁, 它是 由诗 、 声乐、 旋律 、 相 对 独 立 的器 乐 ( 钢 琴 )构 成 的统 一 的有 机 整
有: 一、 歌 词选用有很 强的文学 性 , 符
一
l 音乐论坛 I
浅析 中国艺术歌 曲的音 乐形态
■骆定 海 贵 州师范 大学 音乐 学 院
摘要: 艺术 歌 曲是 声 乐作 品 的 一 大 门 类 , 是 声 乐 艺 术 宝库 中最 重 要 的 一 部 分 。 艺术 歌 曲这 一 声 乐体 裁 在 中 国 的 传播 和发
展 在 二 十世 纪初 . 在 一 个世 纪 的 时 间里 , 我 国 历代 作 曲 家创 作 了大量 艺术 歌 曲 , 产 生 了一 大批 优 秀作 品 。 中 国艺 术歌 曲 的
艺 术歌 曲 。 关键Fra bibliotek : 中 国 艺术 歌 曲 音 乐形 态
说 到 艺术 歌 曲 。有 很 多 学 生 可 能 有 一些 误 读 , 不 知道 何 谓 艺 术 歌 曲 , 到
差异 。所 以 , 本 文笔 者 的 一 点拙 见 , 所
术歌 曲 中的 “ 中 国调 式 和 西洋 调 式 ” 等
阐 述 的 艺术 歌 曲就 是指 中 国近 现 代 艺 术歌 曲 ,时 间 大 约在 二 十 世 纪 初 期至 二 十 世纪 末 。
艺 术 歌 曲 这 一 声 乐 体 裁 在 中 国 的
关于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与演唱风格的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与演唱风格的思考
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源远流长,各个民族繁荣发展的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各类曲调,
构成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国的民
族声乐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演唱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
首先,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音乐风格的影响。
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许多
民族声乐歌曲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在歌曲的编曲、演唱过程中加入了摇滚、流行等元素。
同时,也有一部分歌曲始终保持传统音乐风格,更具代表性和传承性。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
代风格,演唱者都要确保唱腔中体现出该曲调的特色和独特魅力。
其次,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也有着不同的流派。
如蒙古族的长调唱法,瑶
族的高亢呼唤,壮族的咚锵有力,满族的婉转柔情等等。
各个流派的演唱风格各具特点,
声音、情感、表达方式等都是独特的,这也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内涵和外延。
另外,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也与表演习惯及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
例如,一些民族音乐借鉴了京剧的表演技巧,演唱时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使得
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在民族音乐的演唱过程中,一些地方也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如
蒙古族的手拓鼓、藏族的拉萨舞等。
总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演唱者
应该在保证传统特色的同时,注重个性魅力的发掘,结合现代音乐元素,赋予歌曲更多的
生命力。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繁荣。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更多的是在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赋予音乐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在创作歌曲时,歌手和创作者们通过融合中国传统乐器、旋律和民族元素,赋予音乐以中国特有的情感和韵味。
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常常成为流行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使得音乐更富有中国特色。
创作者们也会在歌曲的编曲和制作上加入中国传统的节奏与韵律,让整首歌曲更加具有中国的风格。
除了音乐元素的融合外,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在歌词内容上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许多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都涉及到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中国人的情感体验。
这些歌词通过描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感情纠葛、家国情怀等主题,让人们更加贴近和理解中国文化。
一些歌曲还会借鉴中国古诗词、文学作品等,使得歌词更加富有诗意和情感张力。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不仅吸引了本土观众,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上也展现出了多样性。
从新民谣、流行摇滚、电子音乐到说唱音乐,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覆盖了众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这些音乐类型在吸纳外来音乐元素的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和情感。
新民谣音乐通过吉他、小提琴等乐器演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流行摇滚则通过嘹亮的吉他和鼓点,表现了青春的激情和对世界的探索。
电子音乐则通过现代科技的加持,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潮流与创新精神。
说唱音乐则通过富有韵律感的RAP,呈现了中国城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
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音乐创作的方式,呈现出了丰富的中国形态,也推动了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也为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形态的音乐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的音乐产业也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音乐制作和创作人员将有更大的舞台和机会,为中国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的教学法探索
犯调 变 奏 中的换 音变 调—— 借 字 ( 教案 节选 )
一
、
复 习 旧课
( 一) 教 师提 问 : 上 一 次课我 们 学 习 了变奏发展 手 法 中的板 式 变奏 , 我 想请 同学们 回忆 一 下 , 板 式 变奏 分
为几 种基 本 的类 型?
( 二) 学生回答 : 板 式 变奏 包括原 板加 花 、 增值 与减板 、 局 部 变化 等三 种 。
育的重要内容 , 以下是笔者近年来在中国传统音乐( 主要涉及传统器乐 ) 形态分析课程教学 中所积 累的经验 与体 会 , 概括 出以下 几种 教学 方法 。
一
、
理 论 讲 述 法
理论讲述法是以教师为主导 , 由教师以 口述语言向学生传授传统音乐形态知识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音 乐形 态 理论 讲述 主要 包 括旋 律发 展手 法 、 宫调 特征 、 配器 、 织体、 曲式结 构 等知识 点 。 以下是旋律发展手法中的变奏手法之“ 换音变调”“ 五调朝元” 理论讲述课例 。
的旋律 。如 江西赣 中花钗 锣鼓 《 长排 》 , 第三段将 原 曲牌 中所有 的 D音 换成 了 c音 , 旋律调 式 则 转 向上 五度 色彩 , 旋律得 到进 一步 的发展 , 音 乐显得 更 为明 朗 乐观 。 2 . 聆 听潮 州筝 曲《 寒鸦 戏水》《 柳 青娘 》 和赣 中花钗 锣鼓 《 长排 》 。 3 . 请 学 习古筝的 同 学现 场 演 奏部 分谱 例 , 大 家分 析 讨论 “ 轻 三 重 六”“ 重 三 六”“ 活五 ” 的 换 音 变调 的
乐的庞 大体 系, 并形成 了中国音 乐的特 色。形态分析与研 究的教 学是培 养 当代 学生深入把握 与认识传 统音 乐的基
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2023-11-06•引言•音乐形态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国内传统音乐形态分析•国内现代音乐形态分析•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音乐形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音乐形态学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音乐形态学是研究音乐形式及其构成规律的科学,对于理解音乐的文化、历史、风格及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目的与方法23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深入探讨音乐的构成规律、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推动国内音乐形态学的发展。
02音乐形态学基本概念与理论音乐形态学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形式、结构、语法和语用功能的学科,旨在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音乐形态学的定义音乐形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随着音乐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逐渐成为音乐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形态学的发展历史音乐形态学的定义与历史音乐形态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音乐形态学的研究内容音乐形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语法、语用功能以及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演变历史等。
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通过对大量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发展现状国内音乐形态学的起源与发展国内音乐形态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中国音乐学的兴起和发展,逐渐成为音乐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音乐形态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音乐形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等领域,研究内容包括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语法、语用功能以及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演变历史等。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一、历史记载与文化传承: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研究需要对各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演奏风格和文化传承做详尽的记载和分析。
这样才能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揭示其与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关联,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
二、音乐元素与表现形式:中国民族音乐学应对各民族音乐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进
行分析和归纳。
音乐元素包括旋律、节奏、音域、音高、音色等方面,而表现形式主要包
括歌唱、器乐演奏、舞蹈等。
通过对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的特点和风格。
三、现代创作与当代传承: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关注音乐创作与传承的
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音乐市场的扩大,一些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演绎呈现
出多样性。
一些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如何在当代环境中推动民族音
乐的创作与传承,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跨文化与影响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关注音乐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与影响力。
在全球性的
背景下,中国的民族音乐也在与世界各国的音乐进行交流和融合,通过互相借鉴与交流,
来拓展和丰富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主要包括历史记载与文化传承、音乐元素与表现形式、现
代创作与当代传承、跨文化与影响力,以及教育与传播。
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可以揭示民
族音乐的发展脉络和内涵,促进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全面发展。
[国内,音乐,形态学,其他论文文档]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文章来源3edu教育网一、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的主要特点概览我国地大物博,多民族共聚一堂,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2]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一)生态环境对民族音乐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每个民族或地区音乐差别的自然环境基础。
人类的一切活动,首先都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即所谓“顺其自然”。
地态即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它决定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在不同地态生存的人们过着不同的生活,也决定音乐表现的差别化的具体形式。
自然因素的差异,必将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与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人文环境,经由心态的作用创造出音乐形式的文化。
这种差异化的心态,也将形成不同区域民族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北方的人群常年在艰苦的客观环境生活,甚至以游牧为生或要与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环境相抗争,因而形成了特定的彪悍与豪放的性格特质。
生活语言转化为音乐语言,两种语言虽各具不同特征,但必须依据和遵循语言本身的特殊状态和特定规律。
这便是语态。
语言组合,语言繁简,语言的声、韵、调,语气语法,语言的自然节律,等等,总之,语言的一切表现形式与方式,都将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特定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乐态是受上述地态、心态、史态、语态等四态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被创作出来,但乐态又具有自身的各种不同特征与不同功能的基本形态。
上述“五态”既有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又有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的研究,必须先要研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五态”,解读5种形态的逻辑关系和辩证关系。
因为地态、心态、史态与语态共同制约着乐态的形成与发展,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进而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音乐形态学分析、音乐学分析与民族音乐学分析(三)——传统音乐研究的不同方法论视角及其文化语境的比较
音乐形态学分析、音乐学分析与民族音乐学分析(三)——传统音乐研究的不同方法论视角及其文化语境的比较内容提要: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也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无论从历时性或共时性角度看,该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对方法论范式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可能性。
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学分析和民族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化分析)被视为可供中国传统音乐(含汉族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者进行选择的三种典型的音乐分析范式,彼此之间存在共性、个性之分。
其中,民族音乐学分析从理论和分析实践上假定并包括了其他两种分析范式的因素,对于不同范式分别强调的“形态、语义、语境”等符号学分支的学术观念给予了综合的应用,又根据传统音乐具有的“跨(异)族群阶层”文化研究的性质,尤其强调了其中语境的因素。
故而,民族音乐学分析是我们从事该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予以考虑的一种分析思维和方法。
关键词: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学分析;传统音乐研究;“跨(异)族群阶层”文化研究;方法论;文化语境作者简介:杨民康(1955~),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研究员、博导,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100031)。
(续)五、从文化语境及应用场合看三种分析范式的文化审美观如前所说,在音乐学分析与民族音乐学分析两种分析范式之间,在研究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可以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以往持有两种不同分析思维观念的学者,其实素来有着各自不同的传统的研究对象范畴和文化语境,因而有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不同的设“局”标准,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同的“局内局外”文化立场和“主位客位”文化审美观及文化认同取向。
面对中国传统音乐这一研究对象,国内的一些研究者主张以“族内人”的身份和“本文化”以及音乐学分析的思维方法加以应对,亦即用“本文化”思维方法从事“异文化”研究。
另外一些学者则主张淡化其“族内人”的身份,更多地采用“跨(异)族群阶层”文化研究的思维和学术范式来加以应对。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现阶段的我国民族声乐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就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我国民族声乐在类型和形式上仍然相对单一。
传统的民族声乐重视咏史讴歌和表达民族情感,缺少对其他主题和题材的表达。
相比之下,国外的民族声乐更加多元化,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主题,因此更加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创作和演唱更多样化的民族声乐作品,让民族声乐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和需求。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也需要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较为单一,注重咬字清晰、音准准确和技巧的运用。
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声音的表达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情感的传达和音乐的表现力。
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演唱风格基础上,融入一些新的表现技巧和元素,以增加民族声乐的吸引力和表演力。
民族声乐的教育也需要更加多元化。
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主要以传统的技巧教学和练习为主,缺少对于创作和表演的培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体现。
我们应该在民族声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和演出机会。
我们需要加强对民族声乐的传承和保护。
民族声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声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培训,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民族声乐。
要实现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我们需要在类型和形式上增加多样性,演唱风格上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教育上加强创作和表演的培养,同时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和多元化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
在其发展过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着人民的情感和情绪,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虽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它的发展却曾经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导致了其在创新上的欠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和变革,如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独具特色的演唱形式和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的特点。
然而,目前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仍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问题。
首先,它在表现形式和曲风上的多样性不够,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和观众的需要。
其次,受到文化认同、审美观念、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的平衡性和持续性不足。
因此,为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全面发展,必须从多个方面加强发展和创新。
第一,要在制度保障上加强改革和创新,落实相关政策,集中资源支持和扶持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比如,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支持革新性的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引导全社会参与到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活动中来。
第二,应该积极推动文化多元化,提高人们对民族声乐的认知度和欣赏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民族声乐。
比如,通过媒体宣传,音乐节、举办音乐会、讲座等各种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推广民族声乐,让更多人更好的了解和发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
第三,应该加强教育培训,建立更多的声乐艺术学院和课程体系,提高民族声乐艺术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
比如,建立起更多的青少年民族声乐教育基地,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声乐教程和教学资源,人才储备做好准备,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总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方向。
只有通过人们在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下,不断以一种更加倾向于当代世界共同语言的方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开拓新的创作和表演形式,推进其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的特点,中国民族声乐才能在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情感。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
在这个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让它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为世界各国的人民所共享。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首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其中包括了丰富的民族声乐文化。
在推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并传承好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同时也需要注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通过对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深入挖掘和发扬,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力量,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迈进。
多元化发展需要重视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在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跨文化交流中,各民族的声乐艺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互相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
这不仅可以丰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也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多元化发展中需要关注现代音乐理念的引入和创新。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带来了音乐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引入现代音乐理念,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结合当代音乐元素,可以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赋予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多元化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中,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艺术团队来支撑。
这些人才和团队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同时也需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推动音乐创作、传播和表演等各个环节的不断进步。
传统之魂 现代之形——我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及其思考
对 于 中 国传 统 音 乐 的生 存 现 状 , 我 们 常 常会 听到 类 似 这 样 的论 调 ,比方 说 很 多年 轻 人 认 为 “ 传 统 音 乐 已经 是 过 去 式 了 , 现在 是 流 行 音 乐 的 天 下 ” ,一 些 学 者 常 常大 声 疾 呼 对 于 传 统 音 乐 的保 护 ,并 说 “ 中 国 的许 多 传 统 音 乐 正在 衰 落 和 濒
术 自身 发 展 的 需 要 和社 会 变 化 的 需 要 。其 实 , 我 们 今 天 欣 赏
到 的传统音乐就是一个 历经 了漫长历史时间演变 的结果 。 随 着 时代步入科技高度发达 、 物质极大丰富、资讯极为便捷 的
2 1世 纪 , 古 老 的传 统 艺术 也 在 发 生 着 外在 表 现 形 态 的诸 多
赋 予了多元角度的艺术价值 , 而来 自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得 尤为突 出。 当代人试图将传 统音乐置身于世界音乐文化 的多 元语境 中,赋予它新 的解读和意蕴。比如著名的民歌 《 茉莉
花》 ,这 首产 生于 扬 州 的江 南 小 调 在 今 天 就 被演 绎成 了许 多
个 活 态 的生 命 体 , 有 着 自然 的 新 陈代 谢 ,即随 着 时 间 的推
息的 “ 女 子 十二 乐 坊 ” 、“ 芳 华 十 八 ”等 新 派 组 合 ,姑 娘 们 舞
临消逝 ,情况十分 危急 ” 。 然而在 笔者看来 ,这其 中存在着
一
种 误读 ,因为许多的传 统音 乐并未消逝,它们一直存在于
我们 的身 边 , 只 是 大 多换 了一 个 外 形 而 已。 在变化的过程中,
传承发展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存现状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论调比方说很多年轻人认为传统音乐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是流行音乐的天下一些学者常常大声疾呼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并说中国的许多传统音乐正在衰落和濒临消逝情况十分危急
关于中国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我 国的音 乐 形 态 学是 由黄 翔 鹏 、 赵 宋 光 最早 提 作 ) 、 表演 和 理 论 3 方 面 共 同构 成 , 而 且 三 者缺 一 不 出 的学科 名 词 , 该 学科 的理 论 与 方 法 已逐 渐 被应 用 可 。我 国民族 音 乐 理论 , 尤 其是 民族 音 乐形 态学 理 在 民族 音 乐 的研 究 之 中 。本 文 阐 述 我 国 民族 音 乐 论 的发展 十分滞 后 。理论研究发展 的欠缺使我 国 形 态 特 征形 成 的生 态 环 境 、 民族 音 乐特 有 的形态 特 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制约Ⅲ 。
中国音乐形 态学研 究 发展历程 的简要 回溯
、
态研究作为专门的学科来 看待并命名为“ 音乐形态 ( 一) 生态 环境 对 民族 音乐 形成 有深 刻 的影响 学” 则起源于 当代 。从文献 的先后来看 , 黄翔鹏先 不 同的 自然生态环境 , 是形成每个 民族或地 区 生 的《 释“ 楚商 ” 》 在前 , 赵宋 光先生之《 对 民族音乐 音乐差别的 自然环境基础 。人类的一切活动 , 首先 形态学的构想》 稍后 。当然 , 无论先后 , 这两位学者 都受 制于一 定 的地理气 候 环境 , 即所谓 “ 顺其 自 对 中国音乐形态学建立所 作的贡献 , 都是值得重视 然” 。地态即 自然 地理和气候条件 , 它决定人们生 的。 活的一切方面 , 在不 同地态生存 的人们过着不同的 也决 定 音 乐 表 现 的差 别 化 的具 体 形式 。 自然 尽管从 学科概 念上我们引入 了“ 音乐形 态学” 生活 , 这门学科 , 但能引导人们欣 赏 、 认识 与解 析中国的 因素的差异 , 必将影响人 的心理活动 。与某种特定 经 由心态的作用创 民族音 乐形态学 的理 论至今仍在探索之 中。造成 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的人文环境 , 这一现 实的原 因有 多个方 面 : ( 1 ) 对 民族音乐 的感 造 出音 乐形 式 的文 化 。这 种 差 异化 的心 态 , 也将 形 成不 同区域 民族音乐 的内容 与形 式 。中国北方 的 性认识 多 , 理性积累少 ; ( 2 ) 作 品、 演唱 、 演奏多 , 音 甚 至 以游 牧 为生 乐形态理论研究少 ; ( 3 ) 用文学词句形容表述的多 , 人 群 常年 在艰 苦 的客 观 环 境生 活 , 以音乐 的专业语言剖 析表述 的少 。民族音乐似乎 或要与各种各样 的野外生存环境相抗争 , 因而形成 总处在让人感觉得 到而摸 不着 、 觉得 好而说不清 、 了特定的彪悍与豪放的性格特质 。 生活语言转化为音乐语言 , 两种语言虽各具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 民族音乐主要 由创作 ( 包括 口头即兴 和专业创 同特征 , 但必须依据和遵循语言本身的特殊状态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一、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的主要特点概览我国地大物博,多民族共聚一堂,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一)生态环境对民族音乐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每个民族或地区音乐差别的自然环境基础。
人类的一切活动,首先都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即所谓“顺其自然”。
地态即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它决定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在不同地态生存的人们过着不同的生活,也决定音乐表现的差别化的具体形式。
自然因素的差异,必将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与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人文环境,经由心态的作用创造出音乐形式的文化。
这种差异化的心态,也将形成不同区域民族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北方的人群常年在艰苦的客观环境生活,甚至以游牧为生或要与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环境相抗争,因而形成了特定的彪悍与豪放的性格特质。
生活语言转化为音乐语言,两种语言虽各具不同特征,但必须依据和遵循语言本身的特殊状态和特定规律。
这便是语态。
语言组合,语言繁简,语言的声、韵、调,语气语法,语言的自然节律,等等,总之,语言的一切表现形式与方式,都将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特定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乐态是受上述地态、心态、史态、语态等四态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被创作出来,但乐态又具有自身的各种不同特征与不同功能的基本形态。
上述“五态”既有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又有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的研究,必须先要研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五态”,解读5种形态的逻辑关系和辩证关系。
因为地态、心态、史态与语态共同制约着乐态的形成与发展,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进而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二)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与板块分布1.五声与五声性的七声旋律中的3种基本形态(1)上下行委婉级进(包括大小三度小跳)33-37。
(2)四度连续跳进。
(3)级进时某些音级翻高或降低八度出现的六、七度大跳33-37。
上述3种基本旋律形态形成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三大类旋律音程模式。
第一种形态南方居多;第二种形态北方居多;第三种以北方的内蒙、陕北、东北地区居多。
2.南、北方及中部交汇区各自特殊的旋律形态在我国南北交界区域的鄂、皖、豫南等中部地区,他们的旋律形态多为以北方的四度跳进开口,也有与南方婉转的级进交融的特殊旋律形态。
3.曲艺与戏曲音乐旋律中突出的拖腔的应用在我国民族音乐的旋律中,存在于曲艺与戏曲音乐旋律中的长短不一的拖腔应用无疑最别致。
有些拖腔是结构变化的需要,有些结构的腔调在特定的地方必须使用某些拖腔;有些拖腔是为了美化旋律;有些拖腔则是为了表现特定的人物性格与特定的思想情感。
可以说,拖腔是我国民族音乐,尤其是曲艺与戏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旋律创作手法,它被喻为是我国戏曲音乐的“三绝”之一。
如谱例1、谱例2的拖腔33-37,便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效果:总之,不同地区的审美特点及习惯、相异的语言结构等因素,都成为民族音乐旋律形态及特征的重要依据。
(三)民族音乐的调式体系与板块分布调式是音乐的灵魂、神经中枢,拨一丝而动全盘。
一般人可能说不清调式,但是,都会因为调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联想。
民族调式受我国传统的“和”的审美制约,形成了可以量化计算的调式构成的平衡原则。
通过对于旋律是否平衡的计算,我们可获得一种富于民族民间特色的曲调的优选法与调式的优选法。
1.民族音乐的调式体系。
我国民族音乐中,千万支曲的旋律与终止式组成了徵羽两大终止群体。
4类基本旋律音程和4种基本终止式组成了徵终止群体,这一群体包括大量的徵调式和部分宫调式以及下行终止的商调式。
另一种类型则以la为中心音,包括4类基本旋律音程和4种基本终止式。
它们组成了羽终止群体,该群体包括大量的羽调式和部分上行终止的商调式与少量角调式。
这两个终止群体以徵调式羽调式为主干,包括宫商角徵羽5类调式,形成了民族音乐的徵羽调式体系。
2.民族音乐的调式类别及型号。
从总体看,我国民族音乐的调式存在宫、商、角、徵、羽5类调式。
同时还有双重性调式,如既是徵又是商,非徵非商;既是宫又是徵,非宫非徵的调式,等等。
另外,还有不同调式类别的渐变性与交融性。
如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等就不是单纯的汉族民族音乐通用的徵调式,而是少数民族的羽调式与汉族的徵调式交融的羽徵调式。
同一类别的调式也会因为上句终止音的不同,即不同的调式支持音而形成不同的调式型号,并具有不同的风格与不同的表现力。
这就是北方音乐为什么大都粗犷豪放而南方音乐为什么甜美轻柔的重要原因之一。
3.民族音乐的调性变化。
在我国民族音乐中,五声调式有着与西方音乐不同的转调方式,即大都靠变宫与清角两个偏音的出现进行调性转换。
变宫为角转入上属系统调性,即去掉宫音而唱变宫音,有似宫音“降低”了半音,故而压抑、黯淡,民间叫“屈调”、“反调”、“败韵“。
清角为宫转入下属系统调性,是屈调角音而唱清角音,有似角音升高了半音,故而开朗、明亮,民间叫扬调、正调。
如谱例中西方音乐调性变化的原理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而由此变化产生的表现功能则是相反的。
例如刘天华的《光明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民族音乐调式的板块分布:汉族地区属于徵调式的汪洋大海。
而细分可知,汉族地区内的西北板块区,即陕晋板块区,以徵调式、商调式,非徵非商、既徵且商的调式为普遍;华北板块区,即冀、鲁、豫东、皖中北、江苏,以徵调式、宫调式和非徵非宫、既徵且宫的调式为普遍;以湖北为主的中部板块区,四周的调式影响聚居于此,故以徵、宫调式为主,包括羽以及上、下行终止商调式等多种调式并存的局面。
南方地区以徵调式为主;西南以徵调式和上行终止的商调式为普遍。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自己极富本民族特色的调式。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突出的是五声、六声、七声羽调式。
在新疆和西藏,多种特殊音阶与羽调式等都很突出;另外,角调式、徵调式、宫调式以及非徵非宫调式也很有特色。
西南与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四川、云南、贵州、海南、台湾是以羽调式居多,而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则以上行终止的商调式突出,广西等地又以徵调式、宫调式突出。
这些都形成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绚丽多姿的特殊风景线。
在汉族与少数民族接壤混合交融的地区,汉族的徵调式与少数民族的羽调式往往相互影响,形成了徵、羽调式交融的羽徵调式。
(四)民族音乐的结构特征与板块分布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的结构形态表现也丰富多样,其中普遍的、典型的形式是两句体与四句体。
两句体与四句体是民族音乐的基础结构。
(两)句(上下)结构与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普遍结构形态。
1.两句体,上下句,通常还叫对答句、乐段。
它还可再分为:(1)单两句体(单乐段):A+A,A+B;(2)复两句体(复合乐段):这种结构属于单两句体的发展或者说是两个两句体的组合。
这类两句体在民族音乐中几乎占半壁江山,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
2.四句体:通常叫做起承转合四句体,或者叫四句头、四句腔等。
它普遍存在于南方地区及南北交汇的地区。
这些特殊的民族音乐结构有存在于南北交汇处及周边地区的“五句体”、“赶五句”、“穿句子”等。
这些特殊的音乐结构形式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的音乐智慧,是我国民族音乐结构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中国音乐形态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上文已经介绍了中国音乐形态学的现状,因为我国音乐形态学研究起步晚,音乐形态学的学科理论建设至今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再加上上文已提到的我国民族音乐种类众多,因分布零散,不易收集整理的特点,使得中国音乐形态学面临着缺乏相应的较深入、实质的理论研究这个严峻问题。
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思考相应的对策。
笔者认为,为解决这一问题,较有效的方法如陈应时所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目前仍处于‘搜集不尽,研究不竭’的情况之下,为了发展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民族音乐研究者在可能的条件下,深入群众作实地调查,努力发现和挖掘新材料,为这门学科积累更多的实际声、象资料和研究成果。
”有了足够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参照西方音乐形态学的方法论,掌握中国音乐形态学的学科研究方法,那就不会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两难境地了。
另外,在进行中国音乐形态学的建设之时,曾有人错误地认为,音乐形态学乃从西方传入,再加上西方国家音乐理论发展已非常完善,作为科学的音乐理论,完全可以直接应用于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的研究之中,不需要另辟蹊径去研究中国的音乐形态学理论。
这便是中国音乐形态学面临的第二个较严重普遍的问题——生搬硬套西方音乐理论。
欧洲的音乐理论可以指导与解读一些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民族音乐现象却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于是只好、也只能“削足适履”。
实际上,生搬硬套的做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将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民族音乐艺术是有客观属性和民族属性两个不同方面的理论。
属于客观属性方面的理论,是总结属于自然形态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各种音乐现象的理论,这种理论具有普遍规律的一般性质,不同民族和地区能够通用,它可以对音乐现象做出最一般意义的指导和解读。
诸如音乐的高低、强弱、长短、升降、跳进与级进和大跳与小跳等。
对于这一类的音乐理论,我们完全可以运用欧洲的音乐理论来研究,做到“洋为中用”。
但是,我国的民族音乐更多的体现在各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民族属性方面。
它是属于在我国文化环境下生成的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特性。
因此,必须建立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才能够更好地探索我国民族音乐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质,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可见,建立与完善中国的音乐形态学势在必行。
王光祈先生于1924年和1929年先后完成的着作《东西方乐制之研究》和《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分为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这三大乐系。
三大乐系的划分方法为归纳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音乐的共性特征提供了一个颇有价值的参照坐标,当然,我们不能因为音乐的共同因素(特性)而忽略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音乐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例如,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的迁徙、地域性分布、民族杂居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他们的音乐一方面不断地与汉族音乐融合与渗透,另一方面又明显保留了许多难以归入“乐系”的特殊的音乐风格(音乐元素)。
我国的音乐形态学仍处于建设的初期,因此,在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经常陷入汉族音乐理论中心论的泥潭。
这是目前中国音乐形态学面临的第三大问题。
在田野工作时,绝大多数音乐工作者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采集时采用的是按汉族音乐形态产生的记谱体系。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记谱的准确性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