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
酶工程1-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详解
四点假设: ①、②、③ 同“快速平衡法”; ④中间复合体[ES]在一开始浓度增高后,可在相当一段 时间内保持浓度的恒定;在这段时间里,[ES]的生成速度 和[ES]消失(包括分解成 E+S 和 E+P)的速度相等,达 到动态的平衡,即“拟稳态”。
c[ES]不随时间而变化
dc[ES ] dt
k1cE cS
k1c[ES ]
k2c[ES ]
0
c
cE0 cE c[ES ]
vP
dcP dt
k2c[ES ]
cS c[ ES ]
c[ E ]
拟稳态
cp t
vP
k2cE0 cs Km cs
vP ,max cs Km cs
Km
k1 k2 k1
为米氏常数(mol/L)
Km
Ks
k2 k1
当k+2远小于k-1时,Km=Ks
每一种酶的催化反应都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及最 适温度。
添加酶的作用底物或者某些稳定剂可以适当提高酶 的热稳定性。
4、pH值的影响
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和底物分子中的基 团的解离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分子的构象以 及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和催化能力。 在极端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每种酶都有其各自的适宜pH值范围和最适pH值。
k1cEcS k1c[ES ]
cE0 cE c[ES ]源自vPdcP dtk2c[ES ]
vP
k2cE0 cs Ks cs
vP ,max cs Ks cs
Ks
k 1 k 1
为解离常数(mol/L)
M-M 方程的修正
1925年,Brigg 和 Haldane 认为:许多酶有很大的催化 能力,当[ES]形成后,即迅速转化成产物P而释放出酶, 即当k+2>k-1时,M-M 方程不成立。
酶习题1
27.判断一个纯化酶的方法优劣的主要 依据是酶的 比活力 和总活力 。 28.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 需的一类 微量 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 作为 辅酶 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 29.根据维生素的 溶解 性质,可将维 生素分为两类,即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 性维生素。
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 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 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 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 域
是非判断题 ( )1.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2.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 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 )3.某些酶的Km由于代谢产物存在而发生改 变,而这些代谢产物在结构上与底物无关。 ( )4.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不必大于酶浓 度。 ( )5.测定酶活力时,一般测定产物生成量比 测定底物消耗量更为准确。 ( )6.在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加入足量的 底物,酶促的反应能够达到正常Vmax。
( )7.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 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 ( )8.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9.酶活力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酶的定量测定。 ( )10.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 与酶浓度无关 ( )11.Km是酶的特征常数,在任何条件下,Km是 常数。 ( )12.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 与酶的底物无关。 ( )13.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种Km值。 ( )14.当[S]>>Km时, V趋向于Vmax,此时只有 通过增加[E]来增加V。
7.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所有的辅酶都包含维生素组分 B.所有的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C.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 分 D.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生化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一、选择题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A、骤然冷却B、缓慢冷却C、浓缩D、加入浓的无机盐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A、DNA的Tm值B、序列的重复程度C、核酸链的长短D、碱基序列的互补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2’,5’—磷酸二酯键B、氢键C、3’,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B、有密码环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D、5’—端有—CCA序列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A、C+A=G+TB、C=GC、A=TD、C+G=A+T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B、碱基A和G配对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B、5’-GpCpCpApUp-3’C、5’-UpApCpCpGp-3’D、5’-TpApCpCpGp-3’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10、tRNA的三级结构是()A、三叶草叶形结构B、倒L形结构C、双螺旋结构D、发夹结构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A、氢键B、离子键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13、Tm是指( )的温度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14、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A、DNAB、mRNAC、tRNAD、rRNA15、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A、A和GB、C和TC、A和TD、C和G16、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A、减色效应B、增色效应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17、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A、35%B、15%C、30%D、20%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杂交双链是指DNA双链分开后两股单链的重新结合。
米氏常数Km表示最大反应速率1
米氏常数Km表示最大反应速率时的底物浓度.xx方程:v=Vmax*[S]/(Km+[S])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的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
在探讨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通常测定其初始速度来代表酶促反应速度,即底物转化量<5%时的反应速度。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⑴底物对酶促反应的饱和现象:由实验观察到,在酶浓度不变时,不同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为一矩形双曲线,即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的增加与底物浓度的增加成正比(一级反应);此后,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的增加量逐渐减少(混合级反应);最后,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反应速度达到一最大值,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零级反应)。
⑵xx方程及xx常数:根据上述实验结果,Michaelis & Menten于1913年推导出了上述矩形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即米氏方程:ν= Vmax[S]/(Km+[S])。
其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
⑶Km和Vmax的意义:①当ν=Vmax/2时,Km=[S]。
因此,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当k-1>>k+2时,Km=k-1/k+1=Ks。
因此,Km可以反映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即Km值越小,则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③Km可用于判断反应级数:当[S]<0.01Km时,ν=(Vmax/Km)[S],反应为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S]>100Km时,ν=Vmax,反应为零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当0.01Km<[S]<100Km时,反应处于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之间,为混合级反应。
④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在一定条件下,某种酶的Km值是恒定的,因而可以通过测定不同酶(特别是一组同工酶)的Km值,来判断是否为不同的酶。
⑤Km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当酶有几种不同的底物存在时,Km值最小者,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细胞的代谢(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课件)
C.方案③可用来探究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
D.方案④可用来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典例2
答案:D 解析:虽然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块水解,不能催化淀粉水解,但蛋 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故不能进 行检测,A错误;不论蔗糖是否被水解,加入碘液都不会呈现蓝色 ,因此不能用碘液检测,B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1.5左右,将 胃蛋白酶置于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中,酶很可能会失活,C 错误;欲验证酶的高效性,需要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能力, 方案④符合,D正确。
考点链接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一、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温度影响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 滴加碘液后,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活性的 变化。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考点链接
实验操作
可溶性淀 粉溶液 淀粉酶溶
液 各自保温 处理5min 混合反应 继续保温
考点链接
②曲线
a.在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 反应物的反应。 b.在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 应物的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 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 活性可以升高。
考点链接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目的 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②尝试探究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方法。 2.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和无机催化剂Fe3+都能催化 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3.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 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 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生化实验报告(共8篇)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生化实验报告(共8篇)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生化实验实验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目的】观察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原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
淀粉及其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下,唾液淀粉酶活性不同,催化淀粉水解程度不一,生成的产物也就不同。
此外,激活剂、抑制剂也能影响淀粉酶活性,影响淀粉的水解。
因此可根据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溶液加碘呈现的不同颜色来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从而验证了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淀粉I2 【操作】1.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2.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3.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结果及分析】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说明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篇二: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第二章 生物反应动力学 1 酶促反应
积分
(C A0 −
1 dC D = k 2 dt ⇒ − C D )(C B 0 − C D ) 1 1 1 ×( − )dC D = k 2 dt ⇒ − C B 0 ) C A0 − C D C B 0 − C D
(C A0
(C A0
C B 0 (C A0 − C D ) 1 ln = k2t − C B 0 ) C A0 (C B 0 − C D )
不足: 不足:
• 多限于一步或几步较简单的生化反应过程; 多限于一步或几步较简单的生化反应过程; • 一般周期较长。 一般周期较长。
1.1.4
研究酶促反应的目的
对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仅用于解释酶促反应的 机制是不够的,还应对影响其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 定量分析,建立可靠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反应器 的合理设计合反应过程的最佳条件选择服务。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P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rp = k + 2 ⋅ C [ ES ]
由于中间复合物[ES]的浓度C[ES]为一难测定 的未知量,因此不能用它来表示最终的速率方程。 , 为此,需用反应体系中的可测量来代替该未知量。 这样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进 程,知道随着反应的进行各组分浓度的变化情况, , , 据此可以设计相关的反应器。 。
1.1.3 酶促反应的特征
优点: 优点:
• • • • 常温、常压、中性范围(个别除外)下进行反应; 常温、常压、中性范围(个别除外)下进行反应; 与一些化学反应相比,省能且效率较高; 与一些化学反应相比,省能且效率较高; 专一性好; 专一性好; 反应体系较简单,反应过程的最适条件易于控制等。 反应体系较简单,反应过程的最适条件易于控制等。
∴
∵CE0=CE+C[ES]
酶习题
酶一、名词解释:1. 酶活力及活力单位2. 变构酶3. 同工酶4. 酶的活性中心5. 诱导契合6. 酶的竞争性抑制二、填空:1.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与无机催化剂不同的特点是:(1) ;(2) ;(3) 。
2.右图是某酶分别在未加抑制剂(曲线1)和加入一定量的不同性质的抑制剂(曲线2和3)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图。
则曲线2表示抑制作用;曲线3表示抑制作用。
3.溶菌酶的两个活性中心基团Asp52-β-COOH的pK=4.5,Glu35-γ-COOH的pK=5.9,则在该酶的最适pH5.2时,两基团的解离状态分别为,。
4.某酶的催化反应:式中K1=1×107M-1S-1,K-1=1×102S-1,K2=3×102S-1,则K m = 。
5.某一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若[S]=1/2 Km,则v= V m;当酶促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m)的80%时,底物浓度[S]是K m的倍。
6.某酶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反应4分钟,可使0.46毫摩尔的底物转变为产物,该酶的活力为国际单位(U)。
7.FAD的中文名称是,NAD+的中文名称是,FMN的中文名称是,三者的生化作用均是。
8.(维生素)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该辅酶的生化功能是;BCCP中含有(维生素),其生物学功能是;TPP的中文名称是,它在生化反应中的主要功能是;THF(或FH4)的中文名称是,它在生化反应中的主要功能是。
9.酶的活性中心包括部位和部位;前者决定酶的,后者决定酶的;变构酶除了上述部位外,还有与结合的部位。
10.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和。
11.某酶催化底物S1反应的Km=4×10-4摩尔/升,若[S1]=1×10-3摩尔/升,则v/ Vm=;若同一条件下,该酶催化底物S2反应的Km=4×10-2摩尔/升,则该酶的这两种底物中最适底物是。
12.右图为某酶的动力学双倒数曲线,该酶的米氏常数等于,最大反应速度等于。
2019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二 第一讲 代谢中的酶和ATP(含答案)
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考纲要求]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 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知识主干·系统联网]理基础建网络回扣关键知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高考必背——记一记1.酶的作用、本质与特点(1)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呈正相关。
(3)酶浓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随底物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先加快后稳定。
3.与酶相关实验的2个注意事项(1)验证酶专一性实验的检测试剂底物为淀粉和蔗糖时,检测试剂应为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
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
(2)探究酶活性最适温度实验的底物和检测试剂①底物:不能为过氧化氢。
因为温度影响过氧化氢分解。
②检测试剂:底物为淀粉时,检测试剂应为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
因为斐林试剂需要加热,会影响自变量。
4.细胞中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 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易混易错——判一判1.判断下列有关酶的叙述的正误(1)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2017·全国卷Ⅱ)(×)(2)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2017·全国卷Ⅱ)(×)(3)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2018·全国卷Ⅰ)(√)(4)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2016·江苏卷)(√)(5)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生化模拟题-1
生物化学考试模拟试题(一)【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50分)1.疯牛病的致病物质是哪种?A.α螺旋阮蛋白B.β折叠阮蛋白C.变性的阮蛋白D.β转角阮蛋白E.以上都不是2.变性蛋白质最显著的特点()A.黏度下降B.丧失原有生物活性C.颜色反应减弱D.溶解度增加E.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3.常用于测定多肽N末端氨基酸的试剂是A.溴化氢B.丹磺酰氯C.羟酪胺D.维甲酸E.EDTA4.蛋白质的等电点是()A.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B.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D.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E.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5.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C)A.蛋白质溶液的黏度大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D.蛋白质溶液有扩散现象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6.下列正确描述血红蛋白的概念是:(B)A.血红蛋白含有铁卟啉的单亚基球蛋白B.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为S型C.1个血红蛋白分子可与1个氧分子可逆结合D.血红蛋白不属于变构蛋白E.血红蛋白的功能肌红蛋白相同DNA的变性是指(D)A.多核苷酸链解聚B.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C.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D.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E.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糖苷键断裂7.DNA变性时,其理化性质主要发生在哪种改变(C)A.溶液黏度升高B.浮力密度降低C.260nm处光吸收增强D.易被蛋白酶降解E.分子量降低8.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B)A.减色效应B.增色效应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E.溶液黏度增加9.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E)A.酶的必须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内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所有酶的活性中心有含有金属离子D.所有的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E.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10.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是:(B)A.底物的类别B.酶蛋白C.辅基或辅酶D.催化基团E.金属离子11.下列哪项不是酶促反应的特点:(C)A.酶有敏感性B.酶的催化效率极高C.酶加速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D.酶活性可调节E.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12.酶蛋白变性后其活性丧失,这是因为:(C)A.酶蛋白被完全降解为氨基酸B.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受破坏C.酶蛋白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D.酶蛋白不再溶于水E.失去了激活剂13.下列哪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有关(D)A.糖酵解B.糖异生C.糖原合成D.磷酸戊糖途径E.三羧酸循环14.下列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有催化作用(D)A.丙酮酸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果糖双磷酸酶-1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E.己糖激酶15.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B)A.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3-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D.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1,6-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16.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依赖哪种变构激活剂(C)A.ATPB.AMPC.乙酰CoAD.柠檬酸E.异柠檬酸17.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а-酮戊二脱氢酶C.琥珀酸脱氢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18.酮体中丙酮来自A.β-羟丁酸脱羧B.HMG CoA裂解C.乙酰乙酸脱羧D.乙酰乙酸CoA硫解E.丙酮酸脱羧19.脂酸合成的原料乙酰CoA直接来自A.脂肪组织内脂酸β氧化B.赖氨酸的分解C.线粒体内葡萄糖的氧化D.胞液内柠檬酸的裂解E.酮体氧化20.乙酰CoA羧化酶的变构抑制剂为A.乙酰CoAB.丙二酰CoAC.长链脂酰CoAD.ATPE.柠檬酸21.提供脂酸合成所需的NADPH + H+来自A.逆氢体、供电子体组成呼吸链B.糖酵解C.糖异生D.磷酸戊糖途径E.联合脱氢基作用22.有关呼吸链叙述正确的是A.两条呼吸链又四种酶复合体组成B.递电子体同时也是递氢体C.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D.抑制Cyt aa3,则呼吸链中各组分都成氧化态E.呼吸链的组分通常按E0由大到小的顺序23.下列哪种酶催化代谢脱下的氢直接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A.乳酸脱氢酶B.脂酰CoQ脱氢酶C.苹果酸脱氢酶D.a-酮戊二酸脱氢酶E.a-磷酸甘油脱氢酶24.苯酮酸尿症患者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原因是体内缺乏A.酪氨酸转氨酶B.磷酸吡哆醛C.苯丙氨酸羟化酶D.多巴脱羧酶E.酪氨酸羟化酶25.人体肝细胞合成尿素的限速酶是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B.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E.精氨酸酶26.下列哪种是生酮氨基酸A.甘氨酸B.亮氨酸C.缬氨酸D.精氨酸E.半胱氨酸27.下列哪种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A.亮氨酸B.赖氨酸C.天冬氨酸D.色氨酸E.脯氨酸2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色氨酸代谢的产物A.尼克酸B.丙酮酸C.乙酰乙酰辅酶AD.N5-CH3-FH4E.5-羟色胺29.体内氨储存及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A.谷氨酸B.酪氨酸C.谷氨酰胺D.谷胱甘肽E.天冬酞胺30.尿素生成的场所A.线粒体B.胞液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1.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7α羟化酶B.7α羟胆固醇氧化酶C.胆酰CoA合成酶D.鹅脱氧胆酰CoA合成酶E.胆汁酸酶32.D NA损伤后切除修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修复机制中以切除修复最为重要B.切除修复包括有重组修复及SOS修复C.切除修复包括糖基化酶起始作用的修复D.切除修复中有以UvrABC进行的修复E.是对DNA损伤部位进行切除,随后进行正确合成的修复33.真核生物DNA复制中,DNA要分别进行随从链和前导链的合成,催化前导链合成的酶是A.DNA Pol δB.DNA Pol αC.DNA Pol γD.DNA Pol βE.DNA Pol ε34.D NA复制时需要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叁与此过程的酶是A.DNA Pol ⅠB.DNA Pol ⅡC.DNA Pol ⅢD.端粒酶E.拓扑异构酶35.将病素RNA的核苷酸顺序的信息,在宿主体内转变为脱氧核苷酸顺序的过程是A.复制B.转录C.反转录D.翻译E.翻译后加工36.原核生物翻译起始时,所形成的70S起始复合物中,不包括下列那项物质A.核蛋白体的大亚基B.核蛋白体的小亚基C.mRNAD.fmet-tRNAE.起始因子37.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含高能磷酸键A.1,6二磷酸果糖B.二磷酸腺苷C.1,3二磷酸甘油酸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磷酸肌酸38.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39.除肝脏外唯一可进行糖异生和酮体生成的器官是A.脑B.心C.肾D.肠E.睾丸40.三羧酸循环的糖、脂、蛋白质共同代谢途径,可能转变为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A.丙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酸D.亮氨酸E.苏氨酸41.长期饥饿时脑组织主要能源是A.葡萄糖B.脂酸C.氨基酸D.酮体E.核苷酸42.抗结构药物利福平(Rifampicin)能特异性地结合抑制A.RNA-polⅢB.RNA-polⅠC.RNA-pol 全酶D.RNA-pol β亚基E.RNA-pol ζ亚基43.启动子(promoter)是指A.mRNA开始翻译的序列B.RNA开始转录的序列C.DNA模板结合RNA-pol的序列D.DNA模板与阻遏蛋白结合的序列E.与cAMP结合的蛋白质44.原核生物启动子的-35区的保守序列是A.TATAATB.TTGACAC.AATAAAD.CTTAE.GC45.肝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7α-胆固醇B.胆酰CoAC.结合胆汁酸D.维生素D3E.胆色酸46.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A.加单氧酶B.加双氧酶C.水解酶D.胺氧化酶E.醇脱氢酶47.维生素C缺乏时可导致C.痛风D.白血病E.贫血48.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是A.6-巯基嘌呤B.氨甲蝶呤C.氮杂丝氨酸D.别嘌呤醇E.阿糖胞苷49.dTMP是由下列哪种核苷酸直接转变而来A.TMPB.TDPC.dUDPD.dUMPE.dCMP【X型题】(每题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50.有关DNA分子描述哪些正确:A.有两条方向相反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B.5’端是-OH,3’端是磷酸C.脱氧单核苷酸之间靠磷酸二酯键连接D.碱基配对为A=T,G≡C51.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A.己糖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果糖双磷酸酶-1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52.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可参与哪些代谢途径A.还原成乳酸B.彻底氧化分解生成H2O和CO2C.合成脂类D.转变成氨基酸53.通常高脂蛋白血症中,下列哪种脂蛋白可能增高?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54.酸性氨基酸包括A.谷氨酸B.天冬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55.色氨酸参与A.磷酸肌酸合成B.尼克酰胺合成C.胆碱合成D.5-羟色胺生成5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与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不同点在于前者的:A.Km值增加B.Km值不变C.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D.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基团结合57.需要DNA连接酶叁与的过程有A.DNA复制B.DNA体外重组C.DNA损伤修复D.RNA逆转录58.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耗能的过程有A.氨基酸的活化B.翻译的起始C.进位D.成肽59.甘氨酸参与的代谢过程有A.肌酸的合成B.嘌呤核苷酸的合成C.嘧啶核苷酸的合成D.血红素的合成【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外显子2.一碳单位3.退火4.未结合胆红素5.分子伴侣 (molecular chaperon)【问答题】(三题,共25分)1.试述鸟氨酸循环、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蛋氨酸循环的生理意义.(6分)2.试述mRNA、tRNA和r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9分)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自是如何影响的?(10分)参考答案【A【X【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2.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体内可生成含有一个碳原子的集团,如甲基、亚甲基等。
高中生物新教材 必修一 同步讲义 第5章 微专题二 与酶促反应速率有关的曲线分析
与酶促反应速率有关的曲线分析1.底物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曲线的分析(1)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2)当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
2.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曲线的分析在有足够底物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3.温度和pH共同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1)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2)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
易错提醒(1)适当增加酶的浓度会提高反应速率,但生成物的量不会增加;若适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的同时生成物的量也增加。
(2)不同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本质不同①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通过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③抑制剂、激活剂也影响酶的活性。
例1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适当提高反应温度,B点向右上方移动B.在B点适当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不变C.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D.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答案 C解析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即B点会向左下方移动,A错误;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从题图看出,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但产物的量还会增加,D错误。
例2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C.a、b、c表示pH,则c>b>a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答案 B解析在一定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或pH时活性最大,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或pH,酶的活性都会下降,据此结合题意与图示分析可知,若a、b、c表示温度或pH,则在低于最适温度或pH的范围内,a>b>c,但在高于最适温度或pH的范围内,c>b>a,A、C、D错误;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若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B正确。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5.1.2 酶的特性含答案
第2课时酶的特性学习目标1.阐明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重点)。
2.探究酶活性的因素(重难点)。
3.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重难点)。
|基础知识|一、酶的特性(连线)答案①-b ②-c ③-a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下列是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示意图,请写出其中某点或某段表示的含义。
图中P点表示最适温度,Q点表示最适pH,偏离P点或Q点,酶的活性降低。
|自查自纠|1.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且受温度和pH的影响( )2.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3.由于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没改变,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4.高温、低温、强碱、强酸都会使酶失活( )5.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多组实验,相邻两组实验具有一定的温差( ) 6.探究酶的最适pH,需要在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 )答案 1.√ 2.√ 3.× 4.× 5.√ 6.√|图解图说|★无机催化剂和酶都有催化作用,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锁钥学说”解释酶的专一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影响酶的活性,直至失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 酶特性有关的实验分析1.酶高效性的实验分析 思路: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 (1)思路。
①⎩⎪⎨⎪⎧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②⎩⎪⎨⎪⎧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底物+另一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2)实例:实验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步骤1淀粉+淀粉酶蔗糖+淀粉酶2 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相同时间 现象 出现砖红色沉淀无颜色变化结论酶具有专一性3.探究酶的最适温度(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实验需要不需要保持酶的最适pH条件?pH在该实验中属于什么变量?提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
生化考试名词解释2. 别构酶:又称为变构酶,是一类重要的调节酶。
其分子除了与底物结合、催化底物反应的活性中心外,还有与调节物结合、调节反应速度的别构中心。
通过别构剂结合于别构中心影响酶分子本身构象变化来改变酶的活性。
3. 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不完全氧化生成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统称为酮体。
在饥饿时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4. 糖酵解:生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或糖原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乳酸,并产生少量ATP的过程。
5.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
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经过一定反应历程被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少量ATP和NADH+H+的过程。
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6.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经历糖酵解途径、丙酮酸脱氢脱羧和TCA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02和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7. 氧化磷酸化:生物体通过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外,大部分通过磷酸化作用转移至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中,这种伴随放能的氧化作用而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根据生物氧化的方式可将氧化磷酸化分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8. 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TCA循环,是糖有氧氧化的第三个阶段,由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开始,经历四次氧化及其他中间过程,最终又生成一分子草酰乙酸,如此往复循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乙酰基,生成CO2和水及大量能量。
9. 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糖异生作用的途径基本上是糖无氧分解的逆过程---除了跨越三个能障(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6-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转变为葡萄糖)需用不同的酶及能量之外,其他反应过程完全是糖酵解途径逆过程。
10. 乳酸循环:指糖无氧条件下在骨骼肌中被利用产生乳酸及乳酸在肝中再生为糖而又可以为肌肉所用的循环过程。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酶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酶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酶一、填空题1.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2.T.Cech从自我剪切的RNA中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称之为这是对酶概念的重要发展。
3.结合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其中任何一部分都催化活性,只有才有催化活性。
4.有一种化合物为A-B,某一酶对化合物的A,B基团及其连接的键都有严格的要求,称为,若对A基团和键有要求称为,若对A,B之间的键合方式有要求则称为。
5.酶发生催化作用过程可表示为E+S→ES→E+P,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都转变为此时酶促反应速成度为。
6.竞争性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 而Vmax 。
7.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结构类似物,能性地抑制酶活性。
8.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
9.PH对酶活力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和。
10.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是双重的:①②。
11.同工酶是一类酶,乳酸脱氢酶是由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有种同工酶。
12.与酶高催化效率有关的因素有、、、和活性中心的。
13.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V对[S]作图是S形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种效应而引起的。
14.测定酶活力时要求在特定的和条件下,而且酶浓度必须底物浓度。
15.解释别构酶变构机理,主要有和两种。
16.能催化多种底物进行化学反应的酶有个Km值,该酶最适底物的Km值。
17.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具有、、和等催化特性。
18.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G-SH能提出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测基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
19.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20.从酶蛋白结构看,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为,具有四级结构的酶,而在系列反应中催化一系列反应的一组酶为二、选择题1.有四种辅因子(1)NAD,(2)FAD,(3)磷酸吡哆素,(4)生物素,属于转移基团的辅酶因子为:A、(1)(3)B、(2)(4)C、(3)(4)D、(1)(4)2.哪一种维生素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A、硫胺素B、核黄素C、生物素D、泛酸3.含B族维生素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是:A、传递电子、质子和化学基团B、稳定酶蛋白的构象C、提高酶的催化性质D、决定酶的专一性4.有机磷农药作为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A、巯基B、羟基C、羧基D、咪唑基5.从组织中提取酶时,最理想的结果是:A、蛋白产量最高B、转换系数最高C、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D、比活力最高6.同工酶鉴定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A、纸电泳B、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醋酸纤维薄膜电泳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7.酶催化底物时将产生哪种效应A、提高产物能量水平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D、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8.下列不属于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为:A、对环境变化敏感B、共价催化C、靠近及定向D、微环境影响9.米氏常数:A、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D、是酶的特征常数10.下列哪种辅酶结构中不含腺苷酸残基:A、FADB、NADP+C、辅酶QD、辅酶A11.下列那一项符合“诱导契合”学说:A、酶与底物的关系如锁钥关系B、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在底物的影响下其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才能与底物进行反应。
生化习题_第三章__酶[1]
第三章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酶有高度的的特异性B. 酶有高度的催化效能C. 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D. 酶具有代谢更新的性质E. 酶由活细胞产生,从细胞分离出来后仍有催化效能2. 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C.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具有绝对特异性E.上述都不对3. 下列有关酶蛋白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属于结合酶的组成部分B.为高分子化合物C.与酶的特异性无关D.不耐热E.不能透过半透膜4. 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其活性大大降低或消失,这是因为:A.亚基解聚B.酶蛋白变性C.失去辅酶D.缺乏底物与酶结合所需要的能量E.以上都不对5. 有关酶原激活方式的正确叙述是:A.氢键断裂,改变酶分子空间构象B.酶蛋白与辅酶或辅基结合C.酶蛋白进行化学修饰D.亚基解聚或亚基聚合E.切除寡肽或肽段,酶分子构象改变6. 有关同工酶的正确叙述是:A.不同组织的同工酶谱不同B.催化的化学反应不同C.酶蛋白分子结构、性质、电泳行为相同D.同工酶的一级结构一定相同E.同工酶对同种底物亲和力相同7. 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B.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结合基团、催化基团C.酶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位于同一肽链上但一级结构相距很远D.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E.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8. 酶的纯粹竞争性抑制刑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A. Vm不变,km增大B.Vm不变, km减小C.Vm增大,km不变D.Vm减小, km不变E.Vm和km都不变9. 磺胺药物治病原理是:A. 直接杀死细菌B.细菌生长所必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生长某必需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D.细菌生长所必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E.分解细菌的分泌物10. 有机磷农药作为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A.巯基 B.羟基C.羧基 D. 咪唑基E. 氨基11. 酶原激活的实质是:A. 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酶蛋白的变构效应C.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D 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E.以上都不对12. 乳酸脱氢酶同于:A.氧化还原类 B.转移酶类C. 水解酶类D. 异构酶类E. 合成酶13.下列有关酶的辅助因子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是B族维生案B.是由活性部位的若干氨基酸组成C.决定酶的专一性D.不参与活性部位的组成E.是一类对热稳定非蛋白小分子物质14.唾液淀粉酶经透析后活性明显降低,其原因是:A. 酶蛋白变性B. 失去了辅酶C.酶被稀释 D.失去了C1-E.酶被水解15.某种酶活性需以-SH为必需基团。
生化(2)(1)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主要元素:C、H、O、N、S(P7)2、定氮法:样品中含蛋白质克数=样品的含氮克数×6.253、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α-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全面行成的化学键,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共价键,性质比较稳定。
(P11)4、肽: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也是肽。
10个以下氨基酸组成成寡肽,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称多肽。
(P11)5、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均称为氨基酸残基。
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的肽称为活性肽。
(P11)6、蛋白质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端到C端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主要化学键为肽键。
(P12)7、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主要化学键为氢键。
(P13)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主链和侧链在内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
(P15)9、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多肽链上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形成多个相对独特并承担不同生物学功能的超三级结构。
(P16)10、蛋白质四级结构: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以各种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在此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在此空间结构中,各具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亚基。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氢键,离子键。
(P16)第三章、酶1、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化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亚基:骨骼肌形和心肌形。
组成的五种同工酶:LDH1(H4)、LDH2(H3M)、LDH3(H2M4)、LDH4(HM3)、LDH5(M5)。
(P40)2、酶促反应的特点:催化性、特异性、不稳定性、调节性。
(P41)第五章、糖代谢1、糖酵解反应的特点: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的不完全的氧化分解反应,整个过程均在胞质中完成,无需氧的参与,终产物是乳酸;反应中适放能量较少,一分子葡萄糖可净生成二分子ATP。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此实验可以根据酶的特性,设计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实验检验。
(一)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一、实验目的1.了解酶促反应的激活与抑制。
2.学习鉴定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反应的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硫酸铜为其抑制剂。
通常少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就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常具有特异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达到1/3饱和度时就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三、器材1.试管及试管架 2.烧杯、椎形瓶和量筒(100mL)3.玻璃漏斗 4.吸管 5.滤纸 6.恒温水浴锅四、试剂1. 1% 淀粉溶液2.稀释100~200倍的新鲜唾液3. 1%氯化钠溶液4.0.1 %硫酸铜溶液5.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g 和碘10g 溶于100 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五、操作方法取3支试管,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氯化钠溶液1 mL,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0.1%硫酸铜溶液1 mL,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mL作对照。
再向每支试管各加入 0.1%淀粉溶液3 mL和稀释的唾液1 mL。
摇匀各管,充分混合,一起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15分钟后取出。
冷却后,各滴入2-3滴碘化钾-碘溶液。
混匀。
观察比较3支试管颜色的深浅,并解释之。
如果激活剂或抑制剂的作用不明显,主要可能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不够高,可以适当延长反映时间或者降低唾液稀释的倍数。
思考题1.激活剂可以分为哪几类?本实验中氯化钠属于其中的哪一类?2.抑制剂和变性剂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3.酶反应的抑制作用有哪些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通过检验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抑制剂的
五、教学反思
准备工作
1、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的教材收集资料。
项目任务
1.各小组分组合作。
2.组长组织课前对书本知识的预习。
3.小组成员分工讨论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4.小组总结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
5.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结评价
制定计划
1.学生各自探究制定小组项目的工作计划,并同老师沟通,力求工作计划的完善。
实施计划
1.确定分工
2.合作完成各小组的项目
检查评估(满意、合格、不满意)
1.自我评估:
2.教师评估:
归档
1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及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适条件和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3-4。
2.底物浓度的影响:随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度先增大,再增大的趋势减缓直至达到饱和,如图3-5.
3.温度的影响(双重性):
T<最适T时,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T>最适T时,酶开始变性失活。
4.PH的影响:与温度类似,略。
二、授新课
【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提出以下问题:
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各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
【生】小组讨论Hale Waihona Puke 展示:1.酶浓度的影响:在最
影响:不可逆性抑制和可逆性抑制两类。
【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
三、课堂总结
掌握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在各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如何变化。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26-27页的习题。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技能目标:
1.掌握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临床上的应用。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2.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临床上的应用。
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医护部生物化学学科项目教学
学部主任签字:学科组长:
专业-------班级----------姓名-------得分---------
课时:1课时
项目: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主备人:
时间:2014-9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复习前节所学。
2.新课导入:酶促反应具有不稳定性,酶是蛋白质,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凡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均可使酶变性失活。那么到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