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极坐标解法

合集下载

弹性力学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1)
q2 q1
边界条件: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2)
q2
q1
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不能求解A,B,
C。因此,需引入位移单值条件:
该项必须为零,否则在环上同一点有两 个不同的位移,故B=0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3)
பைடு நூலகம்q2
q1 因此,得到圆筒受均匀压力的拉梅 ( me,1795—1870 ,法国)解答:
小孔口问题的特点:
1.集中性,孔附近的应力远大于较远处的应力。
2.局部性,孔口附近的应力扰动主要发生在距孔 边1.5倍孔口尺寸的范围内。在此区域外,由于开 孔引起的应力扰动一般小于5%,可以忽略不计。
注:圆孔的应力集中程度较低,有凹尖角的孔口 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因此,在设计结构时应尽量 避免有凹尖角的孔口。
o
x 在仅有径向位移的情况下,段
P P’ A
PA没有转动,因此:
A’
B
C
y
B’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5)
— 纯环向位移下的线应变
o
x
很小,导致P’’A’’与PA
P P’’
的差别可以忽略,因此:
A
B B’’
D
D’
A’’
y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6)
— 纯环向位移下的切应变
o
x
P
P’’
A
B B’’
D
D’
A’’
阶,因此假定:
半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2)
F
ao
c
ρ
代入极坐标中的相容方程:
b
得到:
半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3)
代入:
F
ao

弹性力学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2

弹性力学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2
π 2
r
σr +P θ 3σr −σθ 2σcos θ
x3 σx =− π (x2 + y2)2 2P xy2 σy =− π (x2 + y2)2 2P x2 y τxy =− π (x2 + y2)2 2P
2. 位移分量
假定为平面应力情形。 假定为平面应力情形。其极坐标形式的物理方程为
P
O y
由楔形体受集中力的情形, 由楔形体受集中力的情形,可以得到 P
O y
(令 β =0 ,α =π) : 2P cosθ σr = − ( ) π r (4-26) ) σθ =0 —— 极坐标表示的应力分量 极坐标表示的应力分量 τrθ =τθr =0
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应力转换式( ), ),可求得 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应力转换式(4-7),可求得
∂r ϕ = f (r)sinθ
θ
ϕ = f (r) (M =常 ) 数
ϕ = f (r)sinθ ϕ = f (r)cosθ (M = P⋅rsinθ) (M =M+P⋅rcosθ)
附1:曲梁应力函数确定的基本方法 :
思路: 思路: 与直梁确定应力函数的方法类似, 与直梁确定应力函数的方法类似,借且于 梁截面上应力与内力 弯矩、剪力) 应力与内力( 梁截面上应力与内力(弯矩、剪力)的关 应力与应力函数间微分关系, 系、应力与应力函数间微分关系,来推断 应力函数的分离变量形式。 应力函数的分离变量形式。 梁截面上的应力内力的关系: 梁截面上的应力内力的关系:
θ
M = Py = P⋅rsinθ
由材料力学初等理论,可知截面上正应力 由材料力学初等理论, 由此假定: 由此假定:
σθ ∝M(= P⋅rsinθ)

弹性力学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s = sσ
(3) 多连体中的位移单值条件
§ 4-4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
·问题的提出
工程中有些问题, 用极坐标计算方便, 但应力分量用直角坐 标表述更直观. 反之也存在.
由此需要对应力分量进行坐标变换.
§ 4-4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
·坐标变换
已知 σx、σy、τxy , 求 σρ、συ、τρυ?
y
fρ τ + ∂τρυdρ ρυ ∂ρ ∂συ dυ συ+ ∂σρ ∂υ σρ+ dρ ∂τυρ C ∂ρ dυ τυρ+ ∂υ
B

§ 4-1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平衡微分方程
x
υ dυ ρ
Σ Fρ = 0 :
συ
A
σρ τρυ P τυρ
∂σρ σρ+ dρ (ρ+dρ)dυ - σρ ρdυ ∂ρ ∂συ dυ - συ+ dυ dρ sin ∂υ 2 + τυρ+ - συ dρ sin
Σ Fυ = 0 :
συ = ?
§ 4-4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
·坐标变换
συ = ?
将两坐标系下微元体组合
τyx σy σx συ
τυρ τxy
§ 4-4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
·坐标变换
已知 σx、σy、τxy , 求 σρ、συ、τρυ?
O x
υ
τyx
σy σx
συ y
τυρ τxy
Σ Fυ = 0 :
O h/2 h/2 lqx源自(v)x=0, l = 0
应力边界条件: ( σy ) y=-h/2 = - q (τyx ) y=-h/2 = 0 ( σy ) y= h/2 = 0 (τyx ) y= h/2 = 0

弹性力学徐芝纶版第4章

弹性力学徐芝纶版第4章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比 较
1 f 0。 (a) x yx fx 0 x y
式(a)中第一、二、 四项与直角坐标的方 方程相似; 而第三项 分别由PB、AC面不 相等和PA、BC面不平 行引起。
为边界上已知的面力分量。
常数,或 常数,
故边界条件形式简单。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例:写出应力边界条件(集中力偶作用处为小边界) b a 0 d 0 0 a 0
a
b 0 b 0
0
q
2
2
0
0 0

l
q0
0
0
0
0
2
2
0
0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PB线应变 PB PB PC PB (ρ u ρ ) d υ ρ d υ u ρ ευ PB PB ρdυ ρ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PA转角 0, PB转角
O

d

x P
d
P
A
u
B C
u
A
u
d
y B ( u )d CB β tan u PC u d u ρ u ρ (u d υ) u ρ dυ υ υ ∴切应变为 ρ u d υ d
1.只有径向位移 u ,求形变。 P,A,B 变形后为 P', A', B', 在小变形假定 O x β 1 下, u P d d

弹性力学第七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

弹性力学第七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

第七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知识点极坐标下的应力分量 极坐标下的应变分量 极坐标系的 Laplace 算符 轴对称应力分量 轴对称位移和应力表达式 曲梁纯弯曲 纯弯曲位移与平面假设 带圆孔平板拉伸问题 楔形体问题的应力函数 楔形体应力 楔形体受集中力偶作用、内容介绍在弹性力学问题的处理时,坐标系的选择从本质上讲并不影响问题的求解, 但是坐标的选取直接影响边界条件的描述形式,从而关系到问题求解的难易程 度。

对于圆形,楔形,扇形等工程构件,采用极坐标系统求解将比直角坐标系统 要方便的多。

本章的任务就是推导极坐标表示的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基本方程, 且求解一些典型问题。

极坐标平衡微分方程 几何方程的极坐标表达 应力函数 轴对称位移 厚壁圆筒作用均匀压力 曲梁弯曲应力 曲梁作用径向集中力 孔口应力 楔形体边界条件 半无限平面作用集中力二、重点1、基本未知量和基本方程的极坐标形式;2、双调和方程的极坐标形式;3、轴对称应力与厚壁圆筒应力;4、曲梁纯弯曲、楔形体和圆孔等典型问题§7.1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的基本方程学习思路:选取极坐标系处理弹性力学平面问题,首先必须将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边界条件通过极坐标形式描述和表达。

本节的主要工作是介绍基本物理量,包括位移、应力和应变的极坐标形式;并且将基本方程,包括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和本构关系转化为极坐标形式。

由于仍然采用应力解法,因此应力函数的极坐标表达是必要的。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系的选取与问题求解性质无关,因此弹性力学直角坐标解的基本概念仍然适用于极坐标。

学习要点:1、极坐标下的应力分量;2、极坐标平衡微分方程;3、极坐标下的应变分量;4、几何方程的极坐标表达;5、本构方程的极坐标表达;6极坐标系的LaPIaCe算符;7、应力函数。

1、极坐标下的应力分量为了表明极坐标系统中的应力分量,从考察的平面物体中分割出微分单元体ABCD ,其由两个相距茁的圆柱面和互成d「的两个径向面构成,如图所示在极坐标系中,用二表示径向正应力,用二表示环向正应力,「,和•二:分别表示圆柱面和径向面的切应力,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J=.二:。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章_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习题详解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章_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习题详解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典型例题讲解例4-1 如图所示,矩形薄板在四边受纯剪切力作用,切应力大小为q 。

如果离板边较远处有一小圆孔, 试求孔边的最大和最小正应力。

例4-1图【解】(1)根据材料力学公式,求极值应力和量大正应力的方位角α0max min 2x y σσσσ+⎫=⎬⎭ 其中0,,x y x q σστ===得max min ,q q σσ==-。

最大正应力σmax 所在截面的方位角为α0max 0max 0tan 104yqq τασσπα=-=-=-→--=-qqx若在该纯剪切的矩形薄板中,沿与板边成π4方向截取矩形ABCD ,则在其边界上便承受集度为q 的拉力和压力,如图所示。

这样就把受纯剪切作用的板看作与一对边受拉,另一对边受压的板等效。

(2)取极坐标系如图。

由2222442222cos 2(1)(13),cos 2(13),(4-18)sin 2(1)(13).ρφρφr r σq φρρr σq φρr r τq φρρ⎫=--⎪⎪⎪⎪=-+⎬⎪⎪=--+⎪⎪⎭得矩形薄板ABCD 内的应力分量为()()()2222442222cos 2(1)(13)cos 2(13)sin 2(1)(13)ρφρφa a σq φa ρρa σq φb ρa a τq φc ρρ=--=-+=--+ 其中α为小孔的半径,而孔边最大与最小正应力由式(b ),在ρ=α处得到44cos 2(13)4cos 2,φa σq φaϕ=-+=-当φ=0,π时,孔边最小正应力为(σφ)min=−4q ,当φ=±π2时,孔边最大正应力为(σφ)max=4q 。

分析:矩形板ABCD 边界上各点的应力状态与板内无孔时的应力状态相同。

也可以应用叠加法,求解薄板的各种较复杂的平面应力(应变)问题。

习题全解4-1试比较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指出哪些项是相似的,哪些项是极坐标中特有的?并说明产生这些项的原因。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l r
s
m
s
k
ur , u 为边界上已知位移, kr , k 为边界上已知的面力分量。
(位移单值条件)
r
r
r
0
r l
q0
r 0 0
0 r 0
r ra 0 r ra 0
r rb 0 r rb 0
b
a 0 dr 0
b
a r 0 dr 0
b
a 0 rdr M
d
r
P
ur
B
B
ur d
x
dr ur
A
P
A
1
(r ur )d
ur r
dr
径向线段PA的转角: 1 0
线段PB的相对伸长: 1
(b)
PB PB (r ur )d rd
PB
rd
ur (c) r
环向线段PB的转角:
tan 1 1
BB PP PB
(ur
ur
d )
ur
rd
1 ur
2
2 r 2
1 r
r
1 r2
2
2
极坐标下的相容方程为:
22
2 r 2
1 r
r
1 r2
2
2
2 r 2
1 r
r
1 r2
2
2
0
4
22
2 r 2
1 r
r
1 r2
2
2
2
0
说明: 方程(4-6)为常体力情形的相容方程。
(4-6)
结论: 弹性力学极坐标求解归结为
(1) 由问题的条件求出满足式(4-6)的应力函数 (r, )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习题详解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习题详解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典型例题讲解例4-1 如图所示,矩形薄板在四边受纯剪切力作用,切应力大小为q 。

如果离板边较远处有一小圆孔, 试求孔边的最大和最小正应力。

例4-1图【解】(1)根据材料力学公式,求极值应力和量大正应力的方位角max min 2x y σσσσ+⎫=⎬⎭ 其中0,,x y x q σστ===得max min ,q q σσ==-。

最大正应力 所在截面的方位角为max 0max 0tan 104yqq τασσπα=-=-=-→--=-qqx若在该纯剪切的矩形薄板中,沿与板边成方向截取矩形ABCD ,则在其边界上便承受集度为q 的拉力和压力,如图所示。

这样就把受纯剪切作用的板看作与一对边受拉,另一对边受压的板等效。

(2)取极坐标系如图。

由2222442222cos 2(1)(13),cos 2(13),(4-18)sin 2(1)(13).ρφρφr r σq φρρr σq φρr r τq φρρ⎫=--⎪⎪⎪⎪=-+⎬⎪⎪=--+⎪⎪⎭得矩形薄板ABCD 内的应力分量为()()()2222442222cos 2(1)(13)cos 2(13)sin 2(1)(13)ρφρφa a σq φa ρρa σq φb ρa a τq φc ρρ=--=-+=--+ 其中 为小孔的半径,而孔边最大与最小正应力由式(b ),在 处得到44cos 2(13)4cos 2,φa σq φaϕ=-+=-当 , 时,孔边最小正应力为,当时,孔边最大正应力为。

分析:矩形板ABCD 边界上各点的应力状态与板内无孔时的应力状态相同。

也可以应用叠加法,求解薄板的各种较复杂的平面应力(应变)问题。

习题全解4-1试比较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指出哪些项是相似的,哪些项是极坐标中特有的?并说明产生这些项的原因。

【解】 (1)极坐标,直角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10210f f ρρϕρϕρρϕϕρϕϕστσσρρϕρτστρρϕρ∂∂-⎧+++=⎪∂∂⎪⎨∂∂⎪+++=⎪∂∂⎩ 00yxx x y xy yf xy f y x τσστ∂⎧∂++=⎪∂∂⎪⎨∂⎪++=⎪∂∂⎩将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与直角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相比较,第一式中,前两项与直角坐标相似;而项是由于正 面上的面积大于负 面上的面积而产生的,是由于正负 面上的正应力 在通过微分体中心的 方向有投影而引起的。

弹性力学 第七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 第七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x r cos
arctan y
x
y r sin
x
y
r x
y
两种坐标系下位移分量坐标转换公式:
ur u
v sin u cos
v
cos
u
sin
u v
ur ur
cos sin
u u
sin cos
r
u
x
u
v
ur y
2、极坐标下的平衡微分方程
•几何描述
PB面积:rd AC面积:(r+dr)d
第七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本质上坐标系的选择并不影响弹性力学问题的求 解。 •但是影响边界条件的描述和表达,从而关系问题 的求解难易程度。 •圆形,楔形,扇形等物体,采用极坐标系求解比 较方便。
采用极坐标可更方便几何定位描述。
§7-1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方程
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r2 x2 y2
rds 1 xds cos 1 cos yds sin 1 sin
xyds cos 1 sin yxds sin 1 cos 0
用 xy 代替 yx 简化以后,得
r x cos2 y sin2 2 xy sin cos
o
yx y
x
y
B x
y
r
xy xya
c
A
x
b r r
同样可由三角板A的平衡条件F=0,得到 r ( y x )sin cos xy (cos2 sin2 )
和y分别改换为r和 。
r
1
E
2
( r
1
)
1 2
E
(
1
r
)
r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2

§4-5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某物理量是绕一轴对 称的,通过对称轴的任何面都是对称面,称 为轴对称问题。如果应力绕Z 轴对称,应力 分量仅是径向坐标的函数,与环向坐标无关, 切应力为零。例如受内、外压的圆筒。
即:轴对称应力问题 应力数值轴对称—仅为 ρ 的函数
τ ρφ τφρ 0
(a2)

u 1 u u 1 u u u 0
(a3)

1 u u u
积分式(a)中的第一式,有
1 A u (1 ) 2(1 ) B (ln 1) (1 3 ) B E 2(1 )C f ( )
(5) 轴对称应力及位移的通解,可以用于求 解应力或位移边界条件下的任何轴对称问 题。
(6) 对于平面应变问题,只须将 E, μ换为
E , 。 2 1 1
具体说明: (1)在轴对称应力条件下,上面几个表达式 为应力函数、应力和位移的通解,适用 于任何轴对称应力问题。 (2)在轴对称应力条件下,形变也是轴对称 的,但位移不是轴对称的。 (3)实现轴对称应力的条件是,物体形状、 体力和面力为轴对称。
(4) 轴对称应力及对应的位移的通解已满足 相容方程,它们还必须满足边界条件及多连 体中的位移单值条件,并由此求出其系数 A、B及C。

c
a
x
A
y


b
xy
x
图4-4
如图4-4,在弹性体中取微小三角板A, 各边上的应力如图所示。三角板的厚度取为 一个单位。令bc边的长度为ds,则ab边及ac 边的长度分别为 ds sin 及 ds cos 。

6-3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极坐标)

6-3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极坐标)

在不计体力的情况下, 可通过微分关系直接由直角坐 标系下的相容方程得到。
1 1 2 r , 0 (展开共8项) 2 2 r r r r 将O-xy坐标系旋转至 x 与 r 重合,即 0,此时
2 2 2
所以

y

r
x
当体力不为零或无势时,可用应力表示相容方程

x r
P
r r
r
r
视 P-r 为旧坐标,P点的应力状态为 r、、r r ; 视 O-xy 为新坐标,求P点的应力分量 x、y、xy yx 。
由应力状态的坐标转换公式
代入计算得
(3)体力分量的坐标转换 设极坐标系下的体力分量为 Fbr 、Fb 。 将其分别向 x、y 方向投影得

y r x
以此位置的直角坐标系, 建立平衡微分方程。即
同理
x r x r 0 y 1 2 r r y 0 r
xy r r x 0 xy 1 r r r y 0 r
Fb O

x
r
P Fbr r
y

2. 极坐标系下的平衡微分方程 由直角坐标系下的平衡微分方程推导
x sin cos r cos2 sin 2 2 r sin cos x r r
cos3
2 2
2
(无体力)
F F F 或 2 r 1 br br 1 b (计体力) r r r
应力分量 (不计体力)
( r ) s l1 ( r ) s l2 pr ( r ) s l1 ( ) s l2 p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 第4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  第4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2
u
u
§4-2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
所以,几何方程为:
1 2 1 2
1 2
u
u
1
u
u
1
u
u
(4-2)
§4-2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
由于极坐标和直角坐标都是正交坐标系,因此,极坐 标和直角坐标的物理方程应该有相同的形式。 极坐标下的物理方程: 直角坐标下的物理方程: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4-1 极坐标下的平衡微分方程 4-2 极坐标下的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 4-3 极坐标下的应力函数与相容方程 4-4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 4-5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4-6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4-7 压力隧洞 4-8 圆孔的孔口应力集中 4-9 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 4-10 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研究对象: 圆形、扇形、楔形体等物体
研究内容: 极坐标下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 应力法的基本方程
研究问题: 轴对称问题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应力集中 半平面体的受力问题
§4-1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一、极坐标下各分量的表示方法
1.应力分量
f
- 径向正应力
f
- 环向正应力
)
1 2
E
(
1
)
1 2
E
(
1
) (4-4)
2(1 E
)
平面应力问题
平面应变问题
E E
1 2
1
总结 极坐标下的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1
f
0
1
2
f
0
几何方程
u

第七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系解答

第七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系解答

1.6按位移法求解
基本未知函数为位移u r , uθ,应变、应力均由位移导出。

1.截面的几何形状为圆环、圆盘。

2.受力和约束对称于中心轴,因此,可知体积力分量fθ=0;在边
2.2轴对称平面问题的基本公式
图示圆盘受力情况,得应力为σr=σθ=2C= -q
2.按位移法求解:
本节讨论楔形体分别受三种不同荷载作用时,其应力解答如何,并将其中某些解答推广到半无限体情况。

楔形体分别受三种不同荷载作用时,应力函数φ( r, θ)的选取考虑:(1)采用分离变量法φ( r, θ)=g(r)f(θ) ;
(2)考虑应力函数在楔形体边界上的变化规律,将φ( r, θ)中的g( r)的形式假设出来,然后利用∇4φ = 0求f( θ)的形
式;
首先应考虑边界条件来定,即θ = ±α /2 时,σθ= 0,τrθ= 0,自然满足。

可见仅靠力的边界条件不能确定所有待定系数,这是由于本问题的载荷是作用于一点的集中力,在顶点有奇点,待定系数需靠部分楔形体
2.当α =π时楔形体变为半无限体,受集中力作用:。

04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04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河南理工大学力学系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4-3 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与相容方程
直角坐标下的相容方程为
4 4 4 4 4 2 2 2 4 0 x x y y
(平面应力)
应力的应力函数表示:
2 x 2 fx x y
Theory of Elasticit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2016年11月13日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4-1 §4-2 §4-3 §4-4 §4-5 §4-6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 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与相容方程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河南理工大学力学系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 极坐标下的相容方程为: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2 2 2 2 1 1 1 1 2 2 2 2 2 0 2 2 2
2 2 2 2 1 1 2 2 2 2 2 2 x y
极坐标下的 Laplace 微分算子:
2 2 1 1 2 2 2 2
河南理工大学力学系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三、边界条件
极坐标下,弹性体的边界面通常均为坐标面,即:
C,或 C,
所以边界条件形式比较简单。
思考题
1、试考虑在导出几何方程时,考虑到哪一阶微量,略去了 哪些更高阶的微量? 2、试比较极坐标中和直角坐标中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弹性力学极坐标求解

弹性力学极坐标求解

的位移分别为
u
u
d

u
u
d ,
见图4-2(b)。同样考虑
PA
的转角α
是微小的,我们可以得出:
PA 的线应变: 0
转角:
AAPP u PA
14.05.2021
9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求解
PB 的线应变:
BBPB PP 1u
转角:
u
需要说明的是: u 是由于环向位移而引起的环向线段的
而ρ,φ又是x,y的函数,如式(b)所示。因此 x, y
可以认为是通过中间变量(ρ,φ)的关于(x,y)的复 合函数。按照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有:
x x x y y y
14.05.2021
17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求解
其中ρ,φ对x,y的导数,可以由式(b)得出:
弹性力学极坐标求解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求解
2.正负符号的规定
(1)在极坐标中,ρ从原点出发,以向外为正; 而φ以 x轴正向到 y轴正向的转向为正; (2)应力的表示和符号规定与直角坐标相同,仍 以正面正向,负面负向的应力为正,反之为负; (3)微分体上的体力为 f ρ 和 f φ ,表示于微分体的 中心,分别沿径向和环向,以沿正坐标方向为正 ,反之为负。
14.05.2021
25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求解
4.5 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1.概念
轴对称,即绕一轴对称,是指通过此轴的任何面均为 对称面。
2.轴对称物理量的特点
(1)方向必须对称,因此,方向不对称的物理量不应 存在。因此:
0
(2)数值必须相同,因此,它只能是ρ的函数,沿φ 向不变 。由此可见,凡是轴对称问题,总是使自变量 减少一维,即:

弹性力学 第四章

弹性力学 第四章

(τ ρϕ ) ρ =R = 0 (σ ρ ) ρ = R = −q2
上面的两个边界条件是自然满足的。 上面的两个边界条件是自然满足的。 下面的两个边界条件只能确定两个常数。 下面的两个边界条件只能确定两个常数。 由多连体的位移单值条件,可以确定 。(P63) 由多连体的位移单值条件,可以确定B=0。( 。( 于是由下面的两个边界条件得: 于是由下面的两个边界条件得:
γ ρϕ
仅有切向位移时: 仅有切向位移时:
ερ = 0
α=
∂uϕ ∂ϕ
1 ∂uϕ εϕ = ρ ∂ϕ
β =−
∂uϕ ∂ρ

ρ

γ ρϕ = α + β =
于是

ρ
ερ =
∂u ρ ∂ρ
1 ∂uϕ εϕ = + ρ ρ ∂ϕ uρ
γ ρϕ
1 ∂u ρ ∂uϕ u ρ − = + ρ ∂ϕ ∂ρ ρ
σρ =
ρ
1+
q
r2
1−
r R2
σϕ =
ρ2
2
R远大于 ,得 远大于r, 远大于
σ ρ = (1 −
r2
r 1− 2 R
q
ρ
2
)q
σ ϕ = (1 +
r2
ρ
2
)q
τ ρϕ = τ ϕρ = 0
应力分量: 应力分量:
σx = q
σ y = −q
τ xy = 0
外环边界条件: 外环边界条件:
(σ ρ ) ρ = R = q cos 2 ϕ − q sin 2 ϕ = q cos 2ϕ
A
ρ
2
+ B(1 + 2 ln ρ ) + 2C + B(3 + 2 ln ρ ) + 2C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根据位移单值条件,可知:B=0 上述边界条件变为:
A a2
2C
qa
A b2
2C
qb
最后求得:
A
a2b2 (qb qa ) b2 a2
2C
qaa2 b2
qbb2 a2
r
b2
r2 b2
a2
1 qa
1
1 1
a2
r2 a2
b2
qb
b2
r2 b2
a2
1 qa
1
1 1
a2
r2 a2
b2
qb
r r 0
r
a2 r2
qa
a2 r2
qa
At the edge of the hole(r=a), r =- qa and =- qa. At a large distance from the hole, the stresses are negligibly
small. 应力与a2/r2成正比,当ra时,应力分量
二、应力集中的原因:
不是由于截面减小而使应力增大,而是由 于孔的存在,孔附近的应力状态与应变状 态完全改变了
三、应力集中的特点:
(1)局部现象:离孔越远,应力集中现象 消失越快
(2)应力集中程度与孔的形状有关,圆孔 较小;尖角孔应力集中程度高
(3)同样形状的孔,应力集中的倍数与孔 的大小无关
四、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
边界条件: r ra 0
恒满足
r rb 0
qa
r ra qa
qb
r rb qb
A a2
B(1 2 ln
a) 2C
qa
A b2
B(3 2 ln
a) 2C

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

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

Fx 0
0
a cos
sin ad 0
a
Fy 0
0
a sin
cos ad 0
a
MO 0
0
a ad
a
M
0
a
4.3 stress function and compatibility equation in polar coordinates
τxy=u/y+v/x中的一般规律
• 由τxy=u/y+v/x,总结出一般规律,即设有 两个正交坐标方向,一个坐标方向的位移(如 u)对另一个坐标方向(y)求导为该坐标方向 (y)线段的转角。
1. u/y--x方向的位移 u 对y坐标求导为y方向线 段的转角。
2. v/x--y方向的位移 v 对x坐标求导为x方向线 段的转角。
几何学和物理学三个方面来考虑。
直角坐标不
大方便
弹性力学 第四章
2
Polar coordinates 极坐标
• The position of a point P in polar coordinates is defined
by the radial coordinate ρand the angular coordinate φ.
极坐标中的应力函数及相容方程
1. 极坐标下的应力分量与相容方程
方法1:(步骤)
(1)利用极坐标下的几何方程,求得应变表示的相容方程:
1
2 2
1
2
1
2 ( )
(2)利用极坐标下的物理方程,得应力表示的相容方程:
2
2
1
1
2
2
(
)
0
(常体力情形)

弹性力学基础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基础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M 0
2020/7/21
t rj tjr
2020/7/21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力系平衡条件:
将微分体所受各力分别投影 到微分体中心的径向轴和环向 轴上,可分别列出径向和环向 的平面平衡方程,即
Fr 0 Fj 0
s r r
+
1
r
t rj j
+sr
sj r
+
fr0t rj r源自+1r
s j j
er
ur
r
ej
ur
r
+
1
r
uj
j
(4-2)
g rj
1
r
ur
j
+ uj
r
uj
r
➢应用了两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和小变形假
设,这也是其适用的条件;
2020/7/21
极坐标中的物理方程
➢物理方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对于理想弹性体,平面应力问题的物理方程
AA PP uj
PA
r
➢环向线段PB的线应变和转角分别为
PP uj
AA uj
+
uj
r
dr
BB uj
2020/7/21
+
uj
j
dj
ej
PB PB PB
1
r
uj
j
POP uj r
➢切应变为
g rj
+
uj
r
uj
r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
➢根据叠加原理,当同时发生径向和环向位移时,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为上述两种情形结果的叠加:
2020/7/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sin θ cosθ ∂ 2 − r2 ∂θ 2
极坐标下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 极坐标下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3)
∂2 ∂2 ∂2 1 ∂ 1 ∂2 + 2 = 2 + + 2 2 r ∂r r ∂θ 2 ∂x ∂y ∂r
应力函数的相容方程
∂2 ∂2 2 ∂2 1 ∂ 1 ∂2 2 ∇ 2ϕ = ( 2 + 2 ) ϕ = ( 2 + + 2 ) ϕ =0 2 ∂x ∂y ∂r r ∂r r ∂θ
极坐标系是正交曲线坐标系 极坐标系是正交曲线坐标系 正交
r坐标曲线:坐标θ为常数的曲线(过原点和空间点的直线) 坐标曲线:坐标 为常数的曲线 过原点和空间点的直线) 为常数的曲线( 坐标曲线 θ坐标曲线:坐标 为常数的曲线(过空间点的圆弧) 坐标曲线: 为常数的曲线( 坐标曲线 坐标r为常数的曲线 过空间点的圆弧) 由坐标确定的空间点, 由坐标确定的空间点,既是两条坐标曲线的交点 过一个空间点的两条坐标曲线都是唯一的,且相互正交。 过一个空间点的两条坐标曲线都是唯一的,且相互正交。其 切线构成局部正交坐标标架
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坐标变换
∂r 2 x = = cos θ ∂x 2r ∂r 2 y = = sin θ ∂y 2r ∂θ 1 −y y sin θ = ⋅ 2 =− 2 =− 2 y x ∂x r r 1+ 2 x 1 1 x cos θ ∂θ = ⋅ 2 = 2 = 2 y x ∂y r r 1+ 2 x
ε
(1) r
P′A′ − PA AA′ − PP′ = = PA PA ∂u (u r + r d r ) − u r ∂ur ∂r = = dr dr ∂r
ε θ(1) =
P ′B ′ − PB (r + u r )dθ − rdθ u r = = PB rdθ r
1 α = γ r(θ)
∂u r (u r + dθ ) − u r BB ′ − PP ′ 1 ∂u r ∂θ = = = PB r dθ r ∂θ
边界条件
Tr = σ r l + τ rθ m = Tr Tθ = τ θ r l + σ θ m = Tθ
u r = ur
uθ = uθ
极坐标下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 极坐标下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1)
直坐标下的相容方程
∇ 4ϕ = ∇ 2∇ 2ϕ = 0
r = x2 + y 2
y P r O θ x
P′′A′′ − PA = =0 PA P′′B′′ − PB BB′′ − PP′′ = = PB PB ∂uθ (uθ + dθ ) − uθ 1 ∂uθ ∂θ = = rdθ r ∂θ
极坐标下的几何方程(3) 极坐标下的几何方程(3)
几何方程
εr = ε
(1) r

(2) r
εθ = εθ(1) + εθ(2) γ rθ = γ r(1) + γ r(2) θ θ
θ = arctan y x
∂ ∂ ∂r ∂ ∂θ = ⋅ + ⋅ ∂x ∂r ∂x ∂θ ∂x ∂ sin θ ∂ = cos θ ⋅ − ∂r r ∂θ ∂ ∂ ∂r ∂ ∂θ = ⋅ + ⋅ ∂y ∂r ∂y ∂θ ∂y ∂ cos θ ∂ = sin θ + ⋅ ∂r r ∂θ
极坐标下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 极坐标下的应力函数和相容方程(2)
∂τ θ r ∂σ r ∂σ r 2 σ r drdθ + rdθ dr + dθ dr − σ θ drdθ + dθ dr + Fr rdθ dr = 0 ∂r ∂r ∂θ ∂σ r 1 ∂τ rθ σ r − σ θ + + + Fr = 0 r ∂r r ∂θ
极坐标下的平衡微分方程(2) 极坐标下的平衡微分方程(2)
d2 1 d d2 1 d ( 2 + ⋅ )( 2 + )ϕ = 0 dr r dr dr r dr 4 3 2 dϕ 4 d ϕ 3 d ϕ 2 d ϕ r + 2r −r +r =0 4 3 2 dr dr dr dr ϕ = A ln r + Br 2 ln r + Cr 2 + D
1 dϕ A = 2 + B(1 + 2ln r ) + 2C r dr r d2ϕ A σθ = 2 = − 2 + B(3 + 2ln r ) + 2C dr r τ rθ = 0
∂2 ∂ ∂ ∂ 1 ∂ ∂ 1 ∂ = ( ) = (cosθ − sin θ )(cosθ − sin θ ) 2 ∂x ∂x ∂x ∂r r ∂θ ∂r r ∂θ ∂2 1 ∂2 1 ∂ 1 ∂ = cos2 θ 2 − 2sin θ cosθ + sin 2 θ + 2sin θ cosθ 2 ⋅ ∂r r ∂r∂θ r ∂r r ∂θ 1 ∂2 2 + sin θ 2 2 r ∂θ ∂2 ∂2 1 ∂2 1 ∂ 1 ∂ 2 = sin θ 2 + 2sin θ cosθ + cos2 θ − 2sin θ cosθ 2 r ∂θ∂r r ∂r r ∂θ ∂y 2 ∂r 1 ∂2 + cos θ 2 2 r ∂θ ∂2 ∂ 2 cos2 θ − sin 2 θ ∂ 2 sin θ ⋅ cosθ ∂ cos2 θ − sin 2 θ ∂ = sin θ cosθ 2 + − − ∂x∂y ∂r r ∂r∂θ r ∂r r2 ∂θ
与极角坐标无关的弹性力学问题( 与极角坐标无关的弹性力学问题(3)
1 ∂ur ∂uθ uθ dg (r ) df (θ ) + − = 0 ⇒ g (r ) − r = + ∫ f (θ )dθ r ∂θ r dr dθ ∂r
df (θ ) + ∫ f (θ ) dθ = F dθ ⇓ d 2 f (θ ) + f (θ ) = 0 2 dθ ⇓ f (θ ) = I cos θ + K sin θ ⇓
第四章 平面问题极坐标解法
适解问题: 适解问题:主要边界是圆周曲 线的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比较适 用于极坐标解法
圆环问题 曲梁(扇形) 曲梁(扇形)问题 楔形体问题 开圆孔问题
注意:不同坐标系下的解答, 注意:不同坐标系下的解答, 仅是表答形式不同。 仅是表答形式不同。由于弹性 力学问题是唯一的, 力学问题是唯一的,问题的解 答的物理本质也是相同的。 答的物理本质也是相同的。
2 2
y
x’ y’ P r θ
σ θ = σ θ ′ = (σ y′ )θ ′=0 = ( τ rθ = τ r ′θ ′ = (τ x′y′ )θ ′=0
x
与极角坐标无关的弹性力学问题( 与极角坐标无关的弹性力学问题(1)
平面轴对称问题和应力轴对称问题
平面轴对称问题:结构对称于其中心轴且受力也对称于结构的 平面轴对称问题: 中心轴;只有径向和周向正应力,没有剪应力; 中心轴;只有径向和周向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所有应力与周 向坐标无关 应力轴对称问题:结构无对称中心轴, 应力轴对称问题:结构无对称中心轴,仅应力与周向坐标无关 均未提及位移约束 应力函数与周向坐标无关 ϕ = ϕ (r )
周向力的平衡 ∂σ θ dθ dθ (σ θ + dθ )dr cos − σ θ dr cos ∂θ 2 2 ∂τ rθ +(τ rθ + dr )(r + dr )dθ − τ rθ rdθ
∂r ∂τ dθ dθ +(τ θ r + θ r dθ )dr sin + τ θ r dr sin ∂θ 2 2 + Fθ rdθ dr = 0
位移分量
径向位移 ur 周向位移 uθ
极坐标下的平衡微分方程(1) 极坐标下的平衡微分方程(1)
径向力的平衡 ∂σ r +(σ r + dr )(r + dr )dθ − σ r rdθ
∂r ∂σ θ dθ dθ −(σ θ + − σ θ dr sin dθ )dr sin ∂θ 2 2 ∂τ dθ dθ +(τ rθ + θ r dθ )dr cos − τ θ r dr cos ∂θ 2 2 + Fr rdθ dr = 0
应力函数与应力的关系
σ r = σ r ' = (σ x′ )θ ′=0
∂ 2ϕ 1 ∂ϕ 1 ∂ 2ϕ = ( 2 )θ = 0 = + 2 ∂y ′ r ∂r r ∂θ 2 ∂ϕ ∂ϕ )θ = 0 = 2 ∂x′2 ∂r O ∂ 2ϕ ∂ 1 ∂ϕ = (− )θ =0 = − ( ) ∂x′∂y ′ ∂r r ∂θ
dg (r ) g (r ) − r =F dr ⇓ g (r ) = Hr + F
∫ f (θ )dθ = F + I sin θ − K cosθ
极坐标系
极坐标系是曲线坐标系
坐标r(径向坐标、极径):坐标 坐标 (径向坐标、极径):坐标 ): 原点到空间点的距离, 原点到空间点的距离,坐标正向 有原点指向空间点 坐标θ(周向坐标、极角): ):坐标 坐标 (周向坐标、极角):坐标 原点到空间点连线与x轴正向的夹 原点到空间点连线与 轴正向的夹 坐标正向由z坐标正向和 坐标正向和r坐标正向通过右手法则确定 角,坐标正向由 坐标正向和 坐标正向通过右手法则确定
∂σ θ ∂τ rθ ∂τ rθ 2 dθ dr + 2τ rθ drdθ + dθ dr + rdθ dr + Fθ rdθ dr = 0 ∂θ ∂r ∂r 1 ∂σ θ ∂τ rθ 2τ rθ + + + Fθ = 0 r ∂θ r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