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7c07fc9b89680202d82505.png)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5、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6、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体育训练。
④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①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②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曲折性。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
(2)社会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
学校体育学——第六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学校体育学——第六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29ae40c1c708a1284a44e2.png)
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知识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体育知识技能,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体能、思维能 力、自我锻炼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都得到提高。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 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 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 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 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 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 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 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 一门新兴学科。
在教法运用上有以下特点:
(1)为了促使学生尽早建立完整动作的动力定型,通常以 完整练习法为主,以加深学生对完整动作的体验。
(2)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动作 的规律性,分析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阐明产生错误的原因, 使动作概念进一步具体化,透彻了解动作的顺序。
(3)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要适当加大运动负荷,以 使学生能在最大限度地表现身体素质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提 高动作的效能与稳定性。适当增加练习重复的次数,但要避 免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动作走型和形成错误定型。
第二篇 学校体育教学
第六章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第一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体育知识含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是体育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育知识的涵义与分类 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
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电子教程
![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电子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fa1b6c6bb4cf7ec4afed090.png)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础、结束三部分。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10.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第六章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六章体育课程的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6e4bf47c1cfad6195fa78c.png)
(二)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目标、 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目标、
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体育教师最了解体育课程实施的情境因素 及实施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如果教师对体育课程实施缺乏兴趣, 及实施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如果教师对体育课程实施缺乏兴趣,担心 新体育课程实施会影响自己业已形成的教学优势(没有“安全感” 新体育课程实施会影响自己业已形成的教学优势(没有“安全感”),就 不可能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不可能有效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不可能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不可能有效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调适体育课程方案。 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调适体育课程方案。
在研究课程实施问题是, 在研究课程实施问题是,不应将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看做是一成不 变的,不应当用固定的方法来看待课程的实施,而要用动态的、 变的,不应当用固定的方法来看待课程的实施,而要用动态的、变化的方 法看待课程的实施。实施过程不等于简单地重复课程方案, 法看待课程的实施。实施过程不等于简单地重复课程方案,也不应该是课 程方案的照搬。实施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 程方案的照搬。实施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实施者 可能忠实地按照规定的课程方案去执行, 可能忠实地按照规定的课程方案去执行,也可能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来理 解课程方案,或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作一些调适。 解课程方案,或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作一些调适。 课程实施的本质不同,导致了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 课程实施的本质不同,导致了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课程实施的取向 以及课程实施中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持第一种观点的人, 以及课程实施中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更倾向于以国 家或地方为中心来推行改革,认为改革的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计划的过程; 家或地方为中心来推行改革,认为改革的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计划的过程; 而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强调在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施过程中,将学校、 而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强调在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施过程中,将学校、 教师、学生作为改革的主体,赋予更多的自主权来实施变革, 教师、学生作为改革的主体,赋予更多的自主权来实施变革,并且解决改 革过程中的问题。 革过程中的问题。
学校体育学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学校体育学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9b5b164028915f814dc273.png)
三、体育课程实施主要参与者 的作用 (一)学生 (二)体育教师 (三)体育教研员 (四)校长 (五)家长和社区成员
《学校体育学》课件
小结与关键概念: 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影响体育 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 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 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 程。
《学校体育学》课件
(3)归纳出激发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性
的有效措施。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实施体育 课程的本质、取向和策略,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及其在 实施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与处 理好的问题。
《学校体育学》课件
一 课程改革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改革的过程是艰辛和不平坦的,
育教师是自己课堂里的体育课程决策者,是一个将 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转变为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 与开发者。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 (二)相互适应取向 (三)创生取向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从上至下的策略
1、调查与发展模式 2、多因素综合模式 (1)发展:发展是指体育教育面对体育课程改革而使观 念发展变化的过程。 (2)参与: (3)支持:
育教师是自己课堂里的体育课程决策者,是一个将 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转变为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 与开发者。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 (二)相互适应取向 (三)创生取向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从上至下的策略
1、调查与发展模式 2、多因素综合模式 (1)发展:发展是指体育教育面对体育课程改革而使观 念发展变化的过程。 (2)参与: (3)支持: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六章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六章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624b39eb7360b4c2f3f6457.png)
第六章 :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一是强调体育教学的双边性:“体育教 学是指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 以体育课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在教与学 两个方面的双边活动。” “体育教学是以体 育教学内容为中介,以学生身体参与为特征 的师生双边活动。”
第六章 :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二是强调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体育教 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 方针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锻炼身体,增强 体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 技术、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有目的有组 织的教育过程。”
3、娱乐性 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多是从各种各样的运动性、竞技性游 戏发展变化而来,运动性游戏自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 4、非阶梯性 体育教学(主要指的是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内容与一般学科知识课程内 容不一样,它没有学科内容之间比较清晰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阶梯性结 构,以及明显的从基础到提高的逻辑结体系。是由众多的相互平行的运动项 目和身体练习组成。
2、根据体育学习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理 应依据体育学习目标,在分析体育运动项目与身体练习的主要功能基础 上,进行整理与合并,作为形成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素材。
3、对各种体育运动进行典型性分析 体育运动项目与身体练习具有多功能性与多指向性的特点。必须根据社 会的需求与条件,同时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兴趣爱好,从众多的 体育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中选出比较典型和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 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第六章 :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本质 与特点,认识与把握体育学习目标基本内涵与制 定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与编制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3760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3.png)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功能和目标掌握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理解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1.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学校体育的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学校体育的目标: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等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学校体育的内容:田径、球类、体操、游泳、武术等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功能和目标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小组讨论:学校体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的选择1.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的认知测试题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报告第二章: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2.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要求和评价标准理解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系2.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原则:目标导向、学生中心、差异化教学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自我评价等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等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小组讨论: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和实施要求2.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方案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报告第三章: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技巧3.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技巧的运用和调整理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3.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游戏法等学校体育教学技巧的运用:教学语言、教学示范、教学调整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提高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等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认识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实践演示:学校体育教学技巧的运用和调整小组讨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3.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案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评价报告第四章: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4.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了解学校体育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理解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4.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教学、指导、评价、管理等学校体育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尊重、信任、激励、指导等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师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关系建立小组讨论: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方法和技巧4.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的认识测试题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关系建立的评价报告第五章:学校体育安全管理与健康促进5.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常见伤害及预防措施理解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5.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应急处理等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常见伤害及预防措施: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安全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第六章: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6.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利用了解学校体育资源的种类与作用理解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对学校体育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场地、器材、设施的布局与配置学校体育资源的种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安全、丰富教学内容等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等6.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利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规划与利用小组讨论: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对学校体育的影响6.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调查报告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利用的评价报告第七章: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组织7.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竞赛的策划与组织了解学校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流程理解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组织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竞赛的策划:目标、内容、形式、时间等学校体育活动的形式:比赛、表演、健身、娱乐等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组织的流程:筹备、实施、总结等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组织的重要性:培养竞技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7.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竞赛的策划与组织实践演示: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的流程与方法小组讨论: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组织的重要性7.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的策划方案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的评价报告第八章: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8.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方法了解学校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理解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8.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方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等学校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发展等8.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方法与应用实践演示:学校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小组讨论: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8.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案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评价报告第九章: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9.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政策的类型与内容了解学校体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理解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对学校体育的影响9.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政策的类型: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学校政策等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培训等学校体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对学校体育的影响:规范管理、保障权益、促进发展等9.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政策的类型与内容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小组讨论: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对学校体育的影响9.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认识测试题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的评价报告第十章: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10.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在终身教育中的角色与任务了解学校体育对终身教育的影响和价值理解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10.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在终身教育中的角色: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生活质量等学校体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任务: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等学校体育对终身教育的影响和价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第十一章: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11.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理解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1.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团体活动、个体辅导、心理训练等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缓解压力、提高自我效能、增强社交能力等1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实践演示: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小组讨论: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1.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问卷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报告第十二章: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12.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了解学校体育社会适应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12.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竞争意识、沟通能力等学校体育社会适应教育的方法与技巧: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1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实践演示:学校体育社会适应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小组讨论: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12.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评估表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社会适应教育的评价报告第十三章: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13.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了解学校体育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理解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相互促进的意义13.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体育项目背后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学校体育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传播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认同感等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相互促进的意义:丰富学校体育内涵、提升国家软实力等1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学校体育活动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相互促进的意义13.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调查报告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活动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评价报告第十四章:学校体育与国际交流14.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形式与途径了解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学校体育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14.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形式与途径:师生互访、国际比赛、在线交流等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拓宽视野、提高竞争力、促进友谊等学校体育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增进了解、传播文化、促进和平等1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与国际交流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讲解: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形式与途径实践演示: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实施案例小组讨论:学校体育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14.4 作业与评估完成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形式与途径调查问卷提交对一次学校体育国际交流的评价报告第十五章: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学习目标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创新实践理解学校体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角色15.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心理健康等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体育科技创新等学校体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等1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生对学校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的认知和期待教师讲解: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学校体育创新实践的案例小组讨论:学校体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15.4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学校体育的定义、功能、目标、组织形式、内容、教师与学生、安全管理、健康促进、设施与资源、竞赛与活动组织、政策与法规、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与国际交流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675b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9.png)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学校体育学》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7ab40c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d.png)
《学校体育学》教学内容课程介绍:本课程的性质:这是体育专业理论必修课程;界于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课程;是考研的二门专业课程之一,主要的内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怎样认识学校体育?怎样设计与实施学校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什么是和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体育老师?本教材的构建坚持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以思考、解释、解决学校体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全书的最重要的追求。
学校体育学主体内容简单介绍:一、学校体育基本问题:历史、目标二、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功能、实施、评价等三、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四、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physical education)学习目标(1) 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 了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特点与发展趋势第一节外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一节外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体育概念的回顾及对学校体育概念的关系2. 从几个重要人物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指出:灵魂与肉体是不相互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的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
(2)夸美纽斯认为:要做一个健全的人,在具备了学问、德行、怜诚之外,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人的机体和智能正常发展,达到“ 身心两个方面的一种和谐”.(3)英国洛克,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明确地把体育纳入教育,并把体育作为人得到健康、幸福的基础。
(4)法国的卢梭主张教育顺应自然,他提出健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工具,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指出,这个基础,并要从婴儿时期就打好,使婴儿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一切身体上的桎梏。
(5)德国的古茨姆茨的贡献是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体育方法体系化。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第六章体育教学评价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第六章体育教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70e25e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7.png)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篇第六章体育教学评价课次:23、24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评价教学⽬标:掌握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功能、原则与⽅法;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学会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和学⽣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法。
教学⼿段:讲授与讨论第六章体育教学评价第⼀节体育教学评价概述⼀、评价、教育评价、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评价(⼀)有关评价的⼏个概念评价——《辞海》——是泛指衡量⼈物或事物的价值教育评价——是根据教育⽬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教育活动进⾏系统的调查,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予以调整的过程教学评价——是依据⼀定的教学⽬标和标准,对学⽣的学和教师的教进⾏系统的调查,并评价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定的体育教学⽬标及其有关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解体育教学评价时判断体育教学活动价值及优缺点的过程判断的根据是体育教学⽬标及有关标准体育教学评价是⼀个过程,系统调查及其在此基础上的评定和调整⼆、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某⼀学校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进⾏完整的系统的评价单项评价——是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某个侧⾯进⾏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和学⽣是主要参与者,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活动的结果,是评价的重点(三)内部参与者的评价和外部参与者的评价根据评价的参与主体(四)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体验⽅式、客观测量和测验,两者结合(五)相对评价愈合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表现在集合体处于正态分布中的、⼀贯稳定的、个⼈和个⼈之间的差异绝对评价——以集合体每个⼈达到预定⽬标的程度(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或开始时了解学⽣的准备状态,编班或安排教学计划形成性评价——对仍在发展和进⾏中的教学活动进⾏价值上的判断,探究所存问题或缺陷,以便形成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法或教学⼿段终结性评价——是对已经完成的教学加以价值判断,为各种决定或决策提供资料或依据三、教学评价的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动机强化功能(三)考察、鉴定功能四、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体育教学评价时,从评价的标准和⽅法、评价信息的获取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体育教学的客观实际,⼒求客观、公正、准确,不能主观臆断或掺⼊个⼈感情(⼆)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时,应对体育教学的各个⽅⾯或某⼀⽅⾯的全部内容特征做多⾓度、全⽅位的考察和测量,不能以点带⾯,以偏概全评价标准全⾯、解决主要问题、定性与定量结合(三)指导性原则应把教学评价和建⽴相应的教学指导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不能毫⽆根据地随意评论;指导明确、反馈及时;有启发性,不能搞⾏政命令(四)科学性原则应依据⽐较科学的评价指标标准进⾏合理的评价,并应使评价的过程和⽅法科学化依据体育教学⽬标确定合理统⼀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有关评价的⼯具⼿段有效度和信度五、搜集评价信息的⽅法(⼀)观察法——有⽬的、有计划地通过对体育教学评价对象的活动所进⾏的系统、深⼊的教育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种⽅法(⼆)问卷法——通过书⾯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问卷,从⽽获取评价信息的⽅法具有隐蔽性、⼴泛性、时间范围可调节性(三)测验法——是通过考试、技评和达标等形式,搜集学⽣的学习反应、学习⾏为的综合结果的重要⼿段1、体育理论知识的测验2、运动技术的测验3、⾝体素质测验4、体育情感⾏为测验六、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理念的不断更新(⼆)评价内容不断扩展(三)多种评价⽅式综合运⽤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3、⾃评与他评相结合(四)科学评价,重在激励第⼆节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主要是对体育教学效果进⾏的⼀种综合衡量评判。
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课件 免费在线阅读
![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课件 免费在线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403b2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c.png)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 与功能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一、课程的含义
(一)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二)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 的所有经验” (三)课程即研究领域 (四)课程即学科内容
二、教学的概念
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一、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一)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二)普通学校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性质
第八章 体育课程学习评 价
第一节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一)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二)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 (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四)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
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二)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
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 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 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 运动经验,提高运动素养,规范和改善体 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三、体育学习的特征
(一)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 验为主
(二)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三)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 进行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 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 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
(一)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 供依据
(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三)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的需要 (二)社会的需要 (三)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体育课程的实施》课件
![《体育课程的实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2f1e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2.png)
01
实施背景
某小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认为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02 03
实施方式
该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体育课程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周都能接受到足 够的体育训练。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如跳绳 、踢毽子等,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兴趣。
实施效果
该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高,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培养了良好的运 动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与反馈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04
CATALOGUE
体育课程实施的资源保障
师资力量
师资规模
01
具备足够数量的专业体育教师,满足教学需求,确保课程质量
02
体育课程实施是实现体育教育目 标的重要途径,旨在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实施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 运动技能水平。
体育课程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体育课程实施对于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理论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施体育教学 的关键,包括讲解、示范 、练习和反馈等方面。
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实施体育教学 的保障,包括班级管理、 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等方 面。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实施体育教学 的必要环节,对教学效果 进行评估和反馈。
健康教育学理论
学校体育学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校体育学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f074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e.png)
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即股骨和肱骨等)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3.呼吸系统
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增强。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
(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课后小结:
任课教师:
周次:
课次:
授课班级:级体教
教学内容: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功能及制定,能正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校体育学》教案
任课教师:
周次:
课次:
授课班级:级体教
教学内容: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一些特点,深入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难点:学校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1、动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重大事件:(1)高尔霍夫尔的来自校体育改革(2)美国的“新体育”运动
3、代表人物:高尔霍夫尔、伍德和赫塞林顿
4、特点: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战争的影响,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美国、瑞典、英国、法国等欧美各国,都通过增加各级学校体育课时、增加经费、实施体质测试标准制度等方式,加强了对体育的干预。
学校体育学第六章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学第六章 体育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ee0a7020066f5335a812160.png)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
•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 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 和标准。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 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 到的标准。是由体育教师制定的,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实用性;指导具体的体育教 学活动,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定向。 •
• 三是强调体育教学的技能传习: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普通学 生之间开展的运动技术传习活动。” • 体育教学定义:是在学生与体育教 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 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 往活动。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
•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 多形式的过程。 从认识论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 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从结构论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 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发展体力的基础 上最大限度地培养能力、发展学生智能 和体能的多层次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六章
体 育 教 学
体育教学
• 教学任务:
1. 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 学目标、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与运用、 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作用 2. 初步掌握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时机 与注意事项 3.学会体育课堂组织管理和体育学习评价的 基本方法 重 点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及组织形式 难 点 :体育课堂的组织管理与学习评价
• • • • • • • 1、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 2、有教育价值 3、目标描述要准确 4、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只有当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人能像目标制定 5 、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 者那样理解其中要达到的结果时,目标才是 有效的。 6 、合理的目标分类 7、及时调整
(四)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3、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管理
一、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 (一)制定合适的实施计划 (二)开展交流
1、与体育教师们交谈 2、实行开门政策 3、进行态度调查 4、自由交换意见 (三)提供支持
《学校体育学》课件
二、克服阻力,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 (一)产生阻力的原因 1、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权 2、缺少利益 3、负担增加 4、缺乏支持 5、孤立无援 6、不安全感 7、标准不一致 8、枯燥乏味 9、混乱 10、其他阻力
课堂讨论:
1、题目: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参 与改革的积极性?
2、时间:15—20分钟。
3、目标:使参与者能了解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 程改革的因素,找到提高体育教师积极性的方法与 途径。
4、材料:找出一所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具体案 例。
5、步骤:
(1)阅读案例。
(2)讨论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校体育学》课件
(二)如何提高人们对体育课程变革的接
受程度 1、充分依靠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 2、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 3、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 4、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时机 第一阶段:与己无关的。体育教师还没有 明确他们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与己相关的。人们将个人状况 与变革相互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与任务相关的。 第四阶段:关注影响到的。
《学校体育学》课件
(二)从下至上的策略 (三)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1)帮助体育教师注意来自于校外的信息,利
用这一点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诱因。 (2)鼓励体育教师建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
中,他们的认知理解已经改变,思考如何运用 新信息的观念。 (3)通过体育教师互相交流提供机会来促进新 观念的广泛传播。 (4)通过向校内和校外的人宣传来促进体育课 程改革新思想的普及、推广。
需要改革吗? 2、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
识上,从掌握运动技能到促进学 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如何 教学? 3、在教学方法上,以前是以我为 中心,而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如 何上课?
《学校体育学》课件
4、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 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 的朋友,如何处理? 5、在学习进度方面,由过去教师统一制定 的进度,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 择教学进度。如何开发? 6、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从规定的几个项 目,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己选择体育运动项目。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P103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第一,“现实性”,指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境性。 第二,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
况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第三,创造性。体育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体
《学校体育学》课件
三、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 问题
(一)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 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
(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三)重视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 中的作用
(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 统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三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 (一)起始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维持阶段 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可靠有效 (二)互动性 (三)可行性 (四)灵活性 (五)突出重点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P103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第一,“现实性”,指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境性。 第二,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地实际情况
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第三,创造性。体育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体
育教师是自己课堂里的体育课程决策者,是一个将 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转变为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 与开发者。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 (二)相互适应取向 (三)创生取向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从上至下的策略
1、调查与发展模式 2、多因素综合模式 (1)发展:发展是指体育教育面对体育课程改革而使观 念发展变化的过程。 (2)参与: (3)支持:
《学校体育学》课件
三、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 问题
(一)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 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
(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三)重视发挥学校在育课程实施中 的作用
(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 统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三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 (一)起始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维持阶段 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可靠有效 (二)互动性 (三)可行性 (四)灵活性 (五)突出重点
《学校体育学》课件
4.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 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 友,如何处理? 5.在学习进度方面,由过去教师统一制定的 进度,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 教学进度。如何开发? 6.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从规定的几个项目, 转变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 选择体育运动项目。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四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管理
一、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 (一)制定合适的实施计划 (二)开展交流
1、与体育教师们交谈 2、实行开门政策 3、进行态度调查 4、自由交换意见 (三)提供支持
《学校体育学》课件
二、克服阻力,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 (一)产生阻力的原因 1、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权 2、缺少利益 3、负担增加 4、缺乏支持 5、孤立无援 6、不安全感 7、标准不一致 8、枯燥乏味 9、混乱 10、其他阻力
《学校体育学》课件
(二)如何提高人们对体育课程变革的接
受程度 1、充分依靠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 2、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 3、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 4、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时机 第一阶段:与己无关的。体育教师还没有 明确他们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与己相关的。人们将个人状况 与变革相互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与任务相关的。 第四阶段:关注影响到的。
《学校体育学》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体育课程实施主要参与者 的作用 (一)学生 (二)体育教师 (三)体育教研员 (四)校长 (五)家长和社区成员
《学校体育学》课件
小结与关键概念: 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影响体育 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 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 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 程。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实施体育 课程的本质、取向和略,体 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及其在实 施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与处理 好的问题。
《学校体育学》课件
课程改革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改革的过程是艰辛和不平坦的,
需要改革吗? 2.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
上,从掌握运动技能到促进学生 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如何教 学? 3.在教学方法上,以前是以我为中 心,而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如何 上课?
《学校体育学》课件
(二)从下至上的策略 (三)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1)帮助体育教师注意来自于校外的信息,利
用这一点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诱因。 (2)鼓励体育教师建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
中,他们的认知理解已经改变,压在思考如何 运用新信息的观念。 (3)通过体育教师互相交流提供机会来促进新 观念的广泛传播。 (4)通过向校内和校外的人宣传来促进体育课 程改革新思想的普及、推广。
育教师是自己课堂里的体育课程决策者,是一个将 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转变为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 与开发者。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 (二)相互适应取向 (三)创生取向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从上至下的策略
1、调查与发展模式 2、多因素综合模式 (1)发展:发展是指体育教育面对体育课程改革而使观 念发展变化的过程。 (2)参与: (3)支持:
课堂讨论:
1、题目: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参 与改革的积极性?
2、时间:15—20分钟。
3、目标:使参与者能了解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 程改革的因素,找到提高体育教师积极性的方法与 途径。
4、材料:找出一所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具体案 例。
5、步骤:
(1)阅读案例。
(2)讨论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归纳出激发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性
的有效措施。
《学校体育学》课件
(3)归纳出激发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性
的有效措施。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实施体育 课程的本质、取向和策略,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及其在 实施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与处 理好的问题。
《学校体育学》课件
一 课程改革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改革的过程是艰辛和不平坦的,
《学校体育学》课件
三、体育课程实施主要参与者 的作用 (一)学生 (二)体育教师 (三)体育教研员 (四)校长 (五)家长和社区成员
《学校体育学》课件
小结与关键概念: 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影响体育 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 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 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 程。
《学校体育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