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粘膜给药系统

合集下载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针对一些难以通过胃肠道给药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肽 、蛋白质、细胞因子等,开发出高效、安全的口腔黏膜 给药制剂。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特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采用口腔黏膜给药方式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高血压药 物等,可以避免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 从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 的应用
药物的分布特点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随着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但不同药物 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
药代动力学过程
药物的吸收过程
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后,会被胃肠道进一步吸收和代谢,最终被肝脏代谢和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如氧化、还原、水解等,最终形成代 谢产物排出体外。
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抗体等生物技 术,研发新型口腔黏膜给药系 统,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
反应。
纳米技术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口腔黏膜给 药系统,研发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等,以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及安
全性。
系统生物学
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为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研发和优化提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药物治疗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优点之一是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缺点之一是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 口腔溃疡、口腔炎等。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
局部治疗
口腔溃疡
通过口腔黏膜给药,可局部作 用于口腔溃疡表面,有效缓解
优势与局限

粘膜给药系统医学PPT课件

粘膜给药系统医学PPT课件
主要剂型:
口腔贴膜剂、口腔贴片剂、咀嚼片、含片、舌下含片、 口腔崩解片等。
16
口腔贴膜剂
溶解
药物
生物粘附材料
分散
薄膜状柔软固体 惰性材料外表层
背衬层、药物储库、限速膜和粘贴层构成。
17
口腔粘附凝胶剂
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高分子材 料为胶体材料。
聚合物的用量可显著影响胶体的柔韧性万粘附 性及流变性。 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研制了用于口腔溃疡治疗 的复方替硝唑凝胶,具有水溶性特点,稠度适 宜,无油腻性。
43药物tmaxmin生物利用度研究对象脑啡肽类似物51070100加压素类似物1020612胰岛素510830催产索5103040胰高血糖素5107090促甲状腺释放激素5151020生长激素释放因子204044药物鼻腔给药口服给药inpo黄体酮82579104氢化可的松60927226脱氧皮甾醇72059122羟孕酮97159165乙炔基雌二醇82520041盐酸普乃洛尔9991905345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后脑脊液中的药量比较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后脑脊液中的药量比较46鼻腔给药鼻腔给药47鼻腔给药鼻腔给药48鼻腔给药鼻腔给药49鼻腔给药鼻腔给药505152诱导
21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口腔黏膜粘附给药: 心血管药物、止痛剂、镇静剂、止吐剂、激素、糖 尿病药物等各类药物的研究。
未来发展:
寻找粘附性强、刺激性小、物美价廉的粘附材料; 延长药物在口腔的滞留时间; 提高黏膜对药物的通透性; 口腔粘膜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22
口腔崩解片
在少量水的情况下,15s内迅速崩解成细颗粒的新型固 体速释剂型。 主要特点: 不需用水送服或仅用少量水送服, 也不需咀嚼, 药 物置舌上, 遇唾液即可迅速崩解, 随吞咽入胃而起效。 方便如老人、儿童、吞咽困难或特殊环境中的患 者用药。 药物主要在胃或消化道被吸收。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药物与辅料
药物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主要针对中小分子药物,如蛋白质、肽类 、核酸、抗生素等。
辅料
为提高药物稳定性和溶解性,需添加适宜的辅料,如表面活 性剂、聚合物、缓冲剂等。
给药系统设计与制备
剂型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包括口腔喷雾剂、口腔贴片、口腔凝胶等剂型。
制备方法
不同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各异,如口腔喷雾剂涉及药物与辅料的混合、乳化和 灌装等过程,口腔贴片涉及药物与聚合物的混合、涂布和压制等过程。
药代动力学与药物疗效
药代动力学
口腔黏膜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需进行药代动力 学研究,以评估给药系统的效果。
药物疗效
口腔黏膜给药可直接将药物输送至靶组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 ,给药系统设计及辅料的选用可影响药物的释放和作用时间。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组成与结构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应用领域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未来展望
01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定义与分类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口腔黏膜(包括口腔颊黏膜、舌 下黏膜、上颚黏膜等)将药物传递至目标部位的一种给药方 式。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口腔黏膜给药具有直接、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和疗效,同时可以避免胃肠道不适和肝脏首过效应等。
局限性
口腔黏膜给药的局限性在于药物吸收面积较小,对于一些大分子药物和脂溶性药 物可能难以吸收。此外,口腔黏膜给药的口感和气味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口腔黏膜给药》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课件
02
口腔黏膜给药包括口腔喷雾、口 腔黏膜贴片、口腔黏膜含片等多 种形式。
口腔黏膜给药的优缺点
优点
口腔黏膜给药具有方便、快捷、 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特别适 合于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的患 者。
缺点
口腔黏膜给药的吸收效果受口腔 环境、药物性质、给药方式等因 素影响,有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
口腔黏膜给药的适用范围
药物渗透技术
促进药物渗透进入口腔黏 膜深层,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口腔黏膜给药的设备与仪器
药物制备设备
用于制备各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的设备,如搅拌器、乳化器、干 燥机等。
药物释放测试仪器
用于测试药物在口腔黏膜上的释放性能的仪器,如释放池、色谱仪 等。
黏膜粘附力测试仪器
用于测定口腔黏膜给药制剂粘附力的仪器,如粘附力计、扫描电镜 等。
主动转运
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口腔黏膜。主动转运 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将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 一侧的过程。药物的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并且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口腔黏膜给药的原理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口腔黏膜给药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达病 变部位,避免胃肠道的降解作用和肝 脏的首过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创新给药技术和制剂
未来需要加强口腔黏膜给药的基础研究, 深入了解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为新药 开发和制剂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创新给药技术和制剂,提高药物的渗 透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和副作 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拓展应用领域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口腔黏膜给药的应用领域可以进一步拓展 ,如用于局部治疗、快速缓解症状、预防 性用药等,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最新13第十三章 黏膜给药制剂概论幻灯片课件

最新13第十三章  黏膜给药制剂概论幻灯片课件

生理因素:黏膜部位出现炎症、破损、上 皮细胞角质化、过敏性鼻炎及感冒等疾 病。
剂型因素:药物剂型不同,会影响药物从 剂型中的释放速率,从而影响药物黏膜 吸收速率,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其它因素:药物溶液的体积、溶剂、pH等。
三、黏膜给药吸收促进剂
许多物质能够增加黏膜的透过性,称之为 吸收促进剂(absorption enhancers, absorption promoters,penetration enhancers),可分为化学吸收促进剂和物 理吸收促进剂。
粘膜:鼻腔、口腔、眼、直肠、子宫以及阴道
二、黏膜给药的特点
药物通过黏膜给药,局部治疗作用, 全身治 疗作用;
与口服给药相比,不经过肝脏,因此没有首 过作用;
可以避免口服给药因胃肠道pH、菌群及酶系 统代谢分解,生物利用度提高,如前列腺素 鼻黏膜给药生物利用度比口服给药高5~10倍
第二节 黏膜给药的吸收及质量要求
老年人口腔保健
• 老年人中常见的口腔问题
– 4.口腔念珠菌感染 oral candidiasis • 急性伪膜性,慢性萎缩性
– 5.口腔癌
老年人口腔保健
• 目标: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尽可能恢复口腔功能 • 策略——综合保健
– 个人努力 – 医生指导 – 社会重视
• 重点:
– 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 – 终止现有疾病的发展,防止再失牙 – 修复缺失牙
老年人口腔保健
• 老年人口腔组织的特征
– 牙釉质:磨损使透明度增高,龟裂增加,着色 加深
– 牙本质:弹性下降,小管变细,继发牙本质增 多,含水量减少
– 牙髓:髓腔变小,牙髓组织变性萎缩 – 牙骨质:颈部暴露,楔状缺
– 牙周组织:牙周膜钙化,牙龈萎缩,牙槽骨退 缩,骨质疏松

《口腔黏膜给药》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PPT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的定义和意义 常见的口腔黏膜给药方法 口腔黏膜给药的优势和适应症 口腔黏膜给药的注意事项 口腔黏膜给药的应用案例 口腔黏膜给药的发展前景 总结和展望
口腔黏膜给药的定义和意义
1 方便快捷
通过化
避免肠胃消化和酸性环境对药物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唇疱疹
使用口腔凝胶可以直接施加在 疱疹上,缓解疼痛和症状。
口腔黏膜给药的发展前景
随着药物研发和技术的进步,口腔黏膜给药在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口腔黏膜给药可以提供更便捷、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治疗 体验。
总结和展望
口腔黏膜给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给药途径,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案例。 未来,口腔黏膜给药将继续发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减少剂量和副作用
由于口腔黏膜给药直接作用于目标区域,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系统性副作用。
常见的口腔黏膜给药方法
涂抹剂
将药物直接涂抹在口腔黏膜 表面,如口腔贴片、溶液或 凝胶。
吸收剂
将药物吸收在口腔黏膜上, 如舌下含化片、舌腭溶解片。
咀嚼剂
将药物咀嚼时释放在口腔黏 膜上,如口腔消毒片、止痛 片。
口腔黏膜给药的优势和适应症
在使用口腔黏膜给药之 前,要保持良好的口腔 卫生,清洁口腔黏膜。
在药物吸收期间,避免 进食和饮水,以免影响 药物吸收。
正确的咀嚼或涂抹方法 可以提高药物吸收效果。
口腔黏膜给药的应用案例
口腔溃疡
使用口腔黏膜贴片可以直接附 着在溃疡面,并释放药物以加 速愈合。
齿龈炎
使用口腔喷雾剂可以在齿龈表 面形成保护膜,缓解炎症和疼 痛。
迅速有效
药物可以迅速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快速起效。

口腔黏膜给药精选ppt

口腔黏膜给药精选ppt

1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酶的活性低

3、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好

4、剂型易定位,用药方便。
精选ppt
4
剂型的发展 ❖ 溶液剂、喷雾剂、膜剂、涂剂 ❖ 含片、舌下片、速溶片、咀嚼片 ❖ 口腔黏膜生物黏附制剂
精选ppt
5
第二节 口腔的解剖结构与生理
❖ 口腔黏膜总面积100cm2
非角质化区:舌下黏膜(26cm2,100-200um) 和颊黏膜(50cm2,500-600um))
聚合物的材料能与机体组织黏膜表面产生较长时间 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黏膜上皮进入循环 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 ❖ 生物黏附机理:湿润、机械嵌合、非特异性结合、 形成新的共价键结合
精选ppt
9
❖ 生物黏附材料:聚丙烯酸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
❖ 影响生物黏附的因素:
❖ 1、聚合物的类型:结构、电荷密度、侧链疏水基团的性 质和数目等
❖ 阴离子>中性或阳离子,带羧基的>磺基结构,水不溶性> 水溶性
❖ 2、分子量:聚合物要有足够大的分子量才能有一定的黏 附性
❖ 3、外加压力和作用时间
❖ 4、药物和辅料
精选ppt
10
❖ 口腔生物黏附制剂的评价 ❖ 1、黏附性:分离力 ❖ 2、口腔黏膜接收试验t
细胞间隙的水性渗透区 ❖ 影响口腔药物吸收的因素: ❖ 1、口腔黏膜的生理屏障 ❖ 2、药物的理化性质 ❖ 3、制剂因素 ❖ 4、唾液的分泌和口腔的运动
精选ppt
7
第三节 促进口腔黏膜吸收的方法
❖ 一、吸收促进剂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课件
药物的吸收: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地通过口腔 黏膜吸收进入体内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安全性:确保药物在口腔黏膜给药系 统中的安全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药物的口感:改善药物的口感,以提高患者 的用药依从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
原料选择:选择 合适的药物和辅 料,如药物、载 体、增塑剂等
06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进展
药物吸收机制研究:探 索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 吸收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物释放机制研究:研 究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 释放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物稳定性研究:研究 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稳 定性和影响因素
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研究 药物在口腔黏膜中的生物利 用度和影响因素
储存条件:制定 合理的储存条件 ,确保产品质量 不受影响
05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与评价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范围
口腔保健:如口腔清洁、 口腔护理等
口腔手术:如口腔手术前 后的局部麻醉等
口腔疾病治疗:如口腔溃 疡、牙周炎等
口腔美容:如牙齿美白、 口腔异味消除等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疗效评价方法
临床研究:观察 药物在口腔黏膜 给药系统中的疗 效和副作用
局限性:药物稳定性差,易受 唾液、食物等因素影响
局限性:给药量难以控制,可 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
03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组成
药物载体: 用于装载药 物并输送到
口腔黏膜
药物:具有 治疗作用的
药物成分
释放机制: 控制药物释 放的时间和
速度
粘附剂:使 药物载体能 够牢固地粘 附在口腔黏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详解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具有快速起 效、方便使用、生物利用度高 等优点。
未来趋势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将进一 步深入,探讨更多适应症和药物
剂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 黏膜给药系统的技术也将得到进
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将在未来的医 疗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
如疼痛控制、急救治疗等。
研究展望
稳定持久
药物在口腔内缓慢释放,维持 药物浓度稳定。
副作用少
避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减少 副作用。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材料选择源自生物相容性材料选择与口腔黏膜兼容的材 料,避免过敏反应和刺激 。
药物兼容性材料
确保药物与材料不发生化 学反应,保持药物稳定性 。
释放速率控制材料
选择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 率的材料,使药物在体内 达到最佳释放效果。
、口腔炎症等。
呼吸科
一些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等也可使用口腔黏 膜给药系统进行辅助治疗。
内分泌科
对于一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口腔黏 膜给药系统也可作为辅助治疗 手段。
儿科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吞咽困难 等因素,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更
为适宜。
CHAPTER 02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组成与 结构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是指药物通过 口腔黏膜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的给药方式。
特点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具有直接进入 血液循环、快速起效、方便使用 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口腔黏膜 的吸收能力和药物的稳定性。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的优势
快速起效
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后,可直 接进入血液循环,相对于口服药

第八节 口腔粘膜给药-生物药剂学课件

第八节 口腔粘膜给药-生物药剂学课件
角膜和结膜对吸收促进剂的反应不同。
如:癸酸和皂甙对角膜作用明显,但对结 膜作用较弱。牛磺胆酸则对结膜作用比 角膜强。
End
由三层膜组成:
外层:角膜、 巩膜;
中层:虹膜、 睫状体、脉 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附属器
结膜内血管分布丰富,药物通过结膜可 吸收进入体循环。
泪腺和结膜腺分泌的泪液在结膜表面形 成一层液膜,眼泪为无菌澄清水溶液, 含有酶,能湿润角膜,清除细菌和尘埃。
药物吸收途径
角膜吸收途径:药物与角膜表面接触并渗入 角膜,进一步进入房水,经前房到达虹膜和 睫状肌,药物主要发挥局部作用。
结膜吸收途径:药物经结膜吸收,经巩膜转 运至眼球后部,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作用。 球结膜和巩膜的渗透性能比角膜强。
影响眼部吸收的因素
角膜的通透性 角膜前影响因素 渗透促进剂的影响 给药方法的影响
角膜的通透性
角膜由上皮、内皮及两层之间的亲水 实质层组成。形成脂质-水-脂质结构。 角膜上皮对亲水性药物构成扩散限速 屏障,分配系数对数值范围1-3者可获 得最佳渗透。
§7 眼部给药
眼部给药主要用于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如缩瞳、散瞳、降低眼压、抗感染。
常用制剂有溶液剂、眼膏剂和眼用膜 剂。
一、眼的结构与生理
眼是由眼睑、眼球、眼附属器三部分构成; 眼睑的闭合起到保护眼球、协助泪液铺展和
降低泪液蒸发的作用;
眼球 眼睑
结膜
眼球的结构
角膜 虹膜
睫状体
视网膜
脉络膜 巩膜

•第




-




型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及解离程度对药物吸收有影响;
药物的分子量

粘膜给药系统PPT课件

粘膜给药系统PPT课件
11
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人的口腔颊粘膜特性
人或动物种属 粘膜厚度/m

500-600

600

770

770
大鼠
未见报道
角质化情况 未角质化 未角质化 未角质化 未角质化 角质化
12
口腔粘膜给药途径
颊粘膜途径 (Buccal Route) 舌下粘膜途径 (Sublingual Route) 局部给药 (Local delivery)
Insulin
Various bile salts and derivatives, nonionic surfactants, sulfoxides lauric acid/PG,
↑F from<1%-4% to≈30% maximum
1%-4%sodium taurocholate, ↑F from 0.014% to 0.25% with
舌下粘膜 硝酸甘油
舌下片
Nitrostat
舌下喷雾剂 Lenitral Spray
生物黏附片 Susadrin
硝酸异山梨酯 舌下片
Risordan
咀嚼片
Sorbitrate
舌下喷雾剂 Isocard Spray
硝苯地平
舌下片
Adalat
叔丁啡
舌下片
Temgesic
盐酸去水吗啡 舌下片
Apomorphin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nterferon 5%polysorbate 80,1% SDS, sodium taurocholate. Others
7
口腔的解剖结构
人中 唇
硬托
软托 咽门 腭垂

口腔黏膜给药(可直接使用).ppt

口腔黏膜给药(可直接使用).ppt
聚合物的材料能与机体组织黏膜表面产生较长时间 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黏膜上皮进入循环 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 ❖ 生物黏附机理:湿润、机械嵌合、非特异性结合、 形成新的共价键结合
最新.课件
9
❖ 生物黏附材料:聚丙烯酸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
❖ 影响生Leabharlann 黏附的因素:❖ 1、聚合物的类型:结构、电荷密度、侧链疏水基团的性 质和数目等
口腔黏膜给药
最新.课件
1
第11章 经皮释药技术
1
概述
2
口腔的解剖结构与生理
3
药物的口腔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4
促进口腔黏膜吸收的方法
最新.课件
2
第11章 经皮释药技术
5
口腔生物黏附制剂
6
最新.课件
3
第一节 概述
❖ 定义
❖ 口服给药的替代途径?
❖ 优点:

1、颊黏膜和舌下黏膜血管密集,血流丰富,
通透性好。

2、酶的活性低

3、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好

4、剂型易定位,用药方便。
最新.课件
4
剂型的发展 ❖ 溶液剂、喷雾剂、膜剂、涂剂 ❖ 含片、舌下片、速溶片、咀嚼片 ❖ 口腔黏膜生物黏附制剂
最新.课件
5
第二节 口腔的解剖结构与生理
❖ 口腔黏膜总面积100cm2
非角质化区:舌下黏膜(26cm2,100-200um) 和颊黏膜(50cm2,500-600um))
❖ 阴离子>中性或阳离子,带羧基的>磺基结构,水不溶性> 水溶性
❖ 2、分子量:聚合物要有足够大的分子量才能有一定的黏 附性
❖ 3、外加压力和作用时间 ❖ 4、药物和辅料

粘膜给药

粘膜给药
舌下和部分齿龈的粘膜比较薄,且 舌下粘膜未角质化,同时,因为这 些部位血流丰富.是方便给药的主 要部位。
吸收机制
被动扩散:非离子型药物,药物分子的 理化性质、制剂中辅料的理化性质和口 腔粘膜的生理特性都会影响药物的跨膜 转运速率。
主动转运:通过口腔膜中特殊载体转运 而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分子 大小、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 40-2000) 、离子化程度
通过口腔(buccal)粘膜吸收 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 意可贴(醋酸地塞米松口腔
粘附片)
国内首创的生物粘附与片剂涂膜技术的结合, 并成功地进行了产业化(深圳太太药业股份 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1. 定位给药,提高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 2. 局部延迟给药,延长给药时间,减轻口腔 溃疡带来的持续疼痛; 3. 采用生物溶蚀性辅料,含药制剂可逐渐溶 蚀直至完全消失(由于吞咽而进入消化道), 使用方便。
鼻粘膜渗透促进剂
对大分子药物,如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选 用适当的渗透促进剂,促进药物吸收。
鼻粘膜渗透促进剂,主要有胆酸盐、表面 活性剂、螯合剂、脂肪酸、蛋白酶抑制剂 等。作用机制:①在膜上与糖蛋白结合, 引起磷脂膜紊乱,改变膜结构,增加膜的 流动性和通透性; ②降低鼻粘膜粘度; ③加入酶抑制剂,减少蛋白水解酶对多肽 类和蛋白类药物的降解。
鼻腔粘膜生理特征和吸收过程
二) 药物吸收过程: 被动吸收过程,Mr<1000的药物,
脂溶性药物容易被吸收。适于在 胃肠道中难吸收和容易被破坏的 药物。
鼻腔给药系统特殊性
纤毛毒性 鼻腔纤毛毒性是影响鼻腔给药的重要因素。这 种影响决定了病人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和鼻腔给 药的成效。
鼻粘膜毒性 筛选出不具纤毛毒性、不损害患者的呼吸保护 功能的制剂处方。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 ppt课件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  ppt课件
可溶性糖 舌下片 速溶剂型 (片剂、膜剂) 无针粉末注射 无针液体注射 不溶性骨架
颊膜/牙龈 贴剂 微粒
局部注射剂 外用软膏剂
溶液/喷雾剂 生物粘附片 咀嚼胶 干粉剂 外用糊剂
PPT课件
外用凝胶
12
12
一、口腔生物粘附给药系统

生物粘附给药系统 (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是指利用具有生物粘附性的聚合物材料能与机体组织表 面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黏膜上 皮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

生物粘附聚合物和口腔黏膜间生物粘附的形成过程包括两 个步骤:(1)粘附剂表面润湿或膨胀使其与口腔黏膜紧密接
触;(2)生物粘附剂渗透进入黏膜组织表面的缝隙中或生物
粘附剂链与口腔黏液链间相互渗透,在粘附剂和口腔黏膜 表面形成了一个界面层,从而形成生物粘附。

生物粘附理论有:润湿理论 (wetting theory) 、扩散理论 (diffusion theory)、吸附理论(adsorption theory)、电 子理论(electronic theory)和断裂理论(fracture theory) 等。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
PPT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经口腔黏膜给药能进行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许
多适宜于口腔黏膜给药的制剂,包括咀嚼片、咀 嚼胶、冻干片、双层片和生物粘附片等。
作用方式: (1)局部治疗,可用于治疗口腔感染、
溃疡和口炎等; (2)舌下给药,进人全身循环; (3) 颊部给药,进人全身循环。
PPT课件 2
2
经口腔黏膜给药的主要优点:
(1)口腔黏膜能将药物直接吸收进人全身循环,可避免肝脏首过代谢或 胃肠道酶或酸降解; (2)口腔黏膜比皮肤渗透性大几个数量级,药物易透过,而且颊黏膜血 流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粘膜在哪里?
口腔、鼻腔、直肠、呼吸道、眼部和阴道。 口腔给药制剂、鼻腔给药制剂、直肠给药制 剂、肺部给药制剂、眼部给药制剂和阴道给药 制剂等。 口腔、鼻腔、肺部给药系统。
5
口腔粘膜给优点
(1) 使用方便,遇到不适宜情况时,易于移除而终止 给药,且口腔耐受刺激的能力较强; (2) 避免药物被胃肠道酶解酸解; (3) 药物透过粘膜组织吸收后,经颈静脉、上腔静脉 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4) 口腔粘膜粘附制剂,可使药物与口腔粘膜较长时 间地接触,延长药物在口腔的滞留时间,使组织的 通透性改变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6
口腔的解剖结构
人中 唇
硬托
软托 咽门 腭垂


皱壁 舌静脉 扁桃体 舌系带
颌下导管 舌下腺
7
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
吸收机制:
非离子型药物被动扩散。
影响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大小 - 亲水性药物Mw<100, 迅速通过口腔粘膜; 脂溶性(非解离型药物)- 40 < P o/w < 2000, 吸收较好; 离子化程度- 离子型药物, 口腔粘膜几乎不能吸收。
主要剂型: 贴片,贴膜,凝胶剂,软膏和溶液剂。
12
上市制剂
国外: 口腔粘膜全身给药制剂 止吐安定药—马来酸丙氯拉嗪, 镇痛药—丁丙诺非等等;
国内: 局部给药 替硝唑 醋酸地塞米松(意可贴) 。
13
H19991372 非炎症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14藓
已上市的部分口腔给药系统
给药部位 药物
剂型
商品名
10
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人的口腔颊粘膜特性
人或动物种属 粘膜厚度/m

500-600

600

770

770
大鼠
未见报道
角质化情况 未角质化 未角质化 未角质化 未角质化 角质化
11
口腔粘膜给药途径
颊粘膜途径 (Buccal Route) 舌下粘膜途径 (Sublingual Route) 局部给药 (Local delivery)
8
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
(2). 口腔粘膜生理屏障因素:
粘膜层、角质化层、上皮细胞间隙中脂类物质、基底 膜和固有层。
另外, 粘膜厚度、血流供应状况、血管/淋巴管转运和 细胞再生都将影响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进入体循环的 速率和程度。
不同种属动物的口腔颊粘膜的厚度和角质化情况不同, 在进行动物的口腔吸收试验时, 应当考虑这种差异。
Interferon 5%polysorbate 80,1% SDS, sodium taurocholate. Others
5% cyclodextrin
主要剂型:
口腔贴膜剂、口腔贴片剂、咀嚼片、含片、舌下含片、 口腔崩解片等。
16
口腔贴膜剂
溶解
药物
生物粘附材料
分散
薄膜状柔软固体 惰性材料外表层
背衬层、药物储库、限速膜和粘贴层构成。
17
口腔粘附凝胶剂
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高分子材 料为胶体材料。
聚合物的用量可显著影响胶体的柔韧性万粘附 性及流变性。 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研制了用于口腔溃疡治疗 的复方替硝唑凝胶,具有水溶性特点,稠度适 宜,无油腻性。
舌下粘膜 酸甘油
舌下片
Nitrostat
舌下喷雾剂 Lenitral Spray
生物黏附片 Susadrin
硝酸异山梨酯 舌下片
Risordan
咀嚼片
Sorbitrate
舌下喷雾剂 Isocard Spray
硝苯地平
舌下片
Adalat
叔丁啡
舌下片
Temgesic
盐酸去水吗啡 舌下片
Apomorphine
Insulin
Various bile salts and derivatives, nonionic surfactants, sulfoxides lauric acid/PG,
↑F from<1%-4% to≈30% maximum
1%-4%sodium taurocholate, ↑F from 0.014% to 0.25% with
9
影响药物口腔吸收的因素
(3). 唾液分泌和口腔运动:
人唾液分泌:0.5~1.5L/日,流动 0.5~l mL/min, 99%的水+ 1% 其他。
唾液粘膜:0.07~0.10 mm, pH 6.5~7.5,唾液中含各种糖 蛋白、淀粉酶和羧酸酯酶等。 唾液分泌量过多 —— 大量药物吞咽入胃肠道, 不能达到 口腔粘膜吸收的目的。
18
喷雾剂
具有分布广、吸收快、减少药物降解的特点。
胰岛素口腔喷雾剂: 该药可经口腔粘膜吸收入血,起效时间为79 min, 作用时间达4h以上。
胰岛素为主药、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的W/O/W型复 合亚微乳体系的胰岛素口腔喷雾剂。
19
口腔粘膜吸收度改善
Drug
Enhancer
Results
Insulin
5% laureth-9, 5% sodium salicylate, 5% sodium with laureth-9 EDTA, aprotinin
F from 0.7%-3.6% to 27% Others had no effect
Calcitonin Various bile salts
↑Pharmacologic effects, ↑Stability in mucosal homogenate
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 —黏膜给药
1
2
口服制剂
胃肠道粘膜吸收
3
为什么粘膜给药?
胃肠道中不稳定、有刺激性和首过效应明显 口服给药(?);
肽类药物、利多卡因和一些抗生素(注射给药) 患者顺应性差。
药物 粘膜吸收 避免首过效应 提高生物 利用度 达到全身治疗; 粘膜给药:较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
口颊粘膜 普鲁氯哌嗪 生物黏附片 Buccastem
溶液剂
Tementil
奥沙西泮
片剂
Seresta Expidet
氯羟去甲安定 片剂
Temesta Expidet
甲基睾酮
片剂
Metandren
尼古丁
咀嚼胶剂
Nicorette
15
口腔给药新剂型
口腔粘膜给药-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优点: 给药方便,患者用药顺应性好。 能避免胃肠液的降解作用及肝脏的首过效应。 可局部用药, 也可发挥全身作用。 口腔抗机械刺激性强, 口腔粘膜更新修复快。 口腔黏膜比皮肤渗透性大,且黏膜血流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