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说课
燃烧的条件(说课)
燃烧条件之二:达到燃烧所 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教学过程
三、自主探究
【实验指导】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 它用品),设计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 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之三:氧气(或空气)
教学过程
四、创新实验
【提出问题】你能否设计出下列实验并对实 验进行解释与说明:纸盒烧水、水中生火, 烧不坏的纱布,“气功”燃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示范探究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 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教学过程
二、引导探究
【实验1】坩埚钳分别夹一小片乒乓球碎片 和滤纸碎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观察现象。
教学过程
二、引导探究
【实验2】三角架上放一块薄铜片,分别放 上学生自己选取的两种不同的可燃物,并点 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验证结论。
教学背景
地位与作用
学情与目标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1ppt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PPT课件:
重点与难点
教法与学法
重点
【实验指导】预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 每大组接受一个作任务,再分小组实施。
教学过程
五、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 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 吗?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 和滤纸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 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教学背景
地位与作用 学情与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法与学法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xx年xx月xx日•说教材•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学内容及安排•说教学目的与要求目•说教学效果与评价录01说教材本课主要探讨燃烧的条件及其对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燃烧的条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掌握燃烧反应的原理和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目标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燃烧反应的原理和促进或抑制燃烧的措施。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体系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燃烧的条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促进或抑制燃烧的措施。
结构本课内容按照“引入-探究-应用”的线索展开,从燃烧现象的观察引入燃烧条件的研究,进而探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最后总结出促进或抑制燃烧的措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教材的体系与结构02说教学方法和手段LBL(Lec…以教师授课为主,以学科知识为框架,通过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PBL(Pro…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BL(Tea…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传统板书教学在黑板上书写知识点、公式和图表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操作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燃烧现象,加深学生对燃烧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互动式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PPT(PowerPo…使用PPT演示文稿软件,展示燃烧现象的图片、视频、案例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手段03说教学内容及安排燃烧的概念及定义燃烧的三个要素和燃烧反应燃烧的分类及特点燃烧实验的演示和讲解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灭火方法及原理的实验演示火焰颜色和燃烧产物的观察04说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特征。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模型应用
模型修改
模型完善
04 丨 教 学 亮 点
1
模型导入
STEP
领悟模型认知
模型应用 模型完善
实物模型 思想模型
模型重构
寻找影响因素 控制其他因素 改变研究因素
设计方案验证
燃烧的三个条件
04 丨 教 学 亮 点
2 体验科学探究
STEP
设计方案 完善方案
提出 问题
猜想与 假设
制订 计划
进行 实验
体验科学探究
(教育部,2011;Lederman,2014)
3
培养创新意识
(周耀烈,2008;Hu,2002)
4 5
树立社会责任
(教育部,2017;OECD,2009)
践行多元评价
(高凌飚,2009;Flawell,1976)
04 丨 教 学 亮 点
1 领悟模型认知
实物模型 思想模型
STEP
模型解构
收集 证据
解释与 结论
反思与 评价
表达与 交流
(见附件1)
04 丨 教 学 亮 点
2 体验科学探究 验 证 燃 烧 需 要 可 燃 物
STEP
设计方案 完善方案
验证燃烧需 要温度达到 着火点
04 丨 教 学 亮 点
3 培养创新意识
装置创新 方法创新 理念创新
STEP
原料易得 成本低廉 变废为宝
04 丨 教 学 亮 点
课前
出示任务 QQ交流
STEP
翻转课堂 课中
点拨引导 评价提升
设计方案
完善方案
学生实验
分享交流
多元评价
丨课堂实拍
丨课堂实拍
丨课堂实拍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说教材•说教学方法与手段•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环节安排•说教学反思与总结01说教材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能解释常见的燃烧现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重点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能解释常见的燃烧现象,同时理解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1教材的编排特点23本教材从燃烧的基本条件入手,逐步深入到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编排合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系统性本教材结合实际,选取了典型的燃烧现象进行解释,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到生活中。
实用性教材中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02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现象。
直观演示法归纳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过程和现象。
使用PPT课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的现象和影响。
实物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相关问题。
组织讨论教具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火柴、蜡烛等,用于演示和实验。
实验器材PPT课件实物展示探究材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过程和现象。
准备实物展示的物品,如木材、煤、油等,用于展示燃烧的现象和效果。
准备探究材料,如试管、滤纸、橡皮泥等,用于学生实验探究。
03说学法指导通过实地观察和实物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燃烧现象和条件。
观察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和条件。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
学生表现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及结论的总结仍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方法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结论。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教学反思
学习新课
02
01
课堂练习
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小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反馈与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和反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练习与反馈
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05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燃烧的现象和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正确操作和观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同时掌握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燃烧的实例和燃烧的条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燃烧的过程和条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理解。
实验操作与观察
02
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过程和条件,增强直观感受。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探究式教学法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法
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说课稿
《燃烧条件的探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条件的探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燃烧条件的探究》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课题。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氧气性质的延伸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和灭火原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还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讨论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氧气的性质和一些燃烧现象,对燃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燃烧的条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缺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经验。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这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能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条件。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让学生理解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燃烧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说课稿
燃烧的条件探究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同时本堂课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难点: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4、课时安排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以及“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问题-探究”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所以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说学法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关于燃烧的知识。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燃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对本实验的要求是: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节是在学习燃烧和灭火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燃烧条件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进一步了解灭火原理,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也属于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此外,《燃烧的条件》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基础上:学过了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2.生活经验方面: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3.学科能力上:通过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同时,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学生通常只是按照课本要求盲目地做实验,缺乏选择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每组提供多种药品、仪器,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有创新的余地。
而且选用的实验用品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练习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4燃烧条件的探究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燃烧的本质理解不深,容易混淆燃烧现象与燃烧条件;2.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有限,难以理解可燃物与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3.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1.燃烧的概念;2.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3.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的化学反应;4.燃烧类型及其特点;5.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了解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的化学反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燃烧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燃烧的概念;2.燃烧的三个条件;3.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的化学反应。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鼓励他们提问和解答他人疑问,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锻炼他们的实验分析和总结能力。
2.课后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燃烧条件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搜索生活案例:让学生课后搜集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其燃烧条件,提高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4燃烧条件的探究说课稿
燃烧的条件说课PPT文档24页
实验创新改进
2、将红磷和小石子放在燃烧匙内,用酒精灯同 时给燃烧匙内红磷和小石子加热,观察到红磷 燃烧,小石子不能燃烧,并及时将盛有红磷的 燃烧匙伸入装有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该实验 能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同时红磷燃烧产生的 污染物又能被石灰水反应掉)
实验创新改进
3、直接将一支空的大试管垂直 插入水下,试管口对准白磷所 在位置,罩住水下白磷和橡胶 塞,水下白磷燃烧。(燃烧产 物直接被收集在试管内,冷却 后倒入石灰水反应掉污染物; 同时该实验不用再另外收集氧 气,操作简单)
教材上的实验
缺点:①铜片上的白磷直接在空气中燃烧对环境 产生了污染。②为了使水下白磷燃烧,还需要再 另外制取氧气,实验复杂 。 ③这一实验只能验证燃烧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实验创新改进
1、向大烧杯中放入一个倒立的橡胶
塞,再加入80度左右的热水,橡胶塞 上放入适量白磷,热水表面再放入一 个锥形瓶,瓶中依次放入小石子、红 磷、白磷, 过一会锥形瓶中的白磷 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及时塞上套 气球的单孔橡胶塞。(这样白磷在锥 形瓶中燃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冷却后向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石灰水 反应掉锥形瓶中的有毒物质)
火的应用
煎炒
烧烤
圣火不灭
历经五洲四海,光明薪火相传环节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一组探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二组探究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组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每组实验台上的仪器、药品
烧杯、镊子、酒精灯、木条、石条、煤条、滤纸 碎片、乒乓球碎片、矿泉水瓶碎片、 燃烧匙、薄铜片、蜡烛、玻璃片、集气瓶、 酒精、热水、棉花团、
玲珑塔寄宿制初级中学 张红霞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需要氧气(或空气)
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分组实验《燃烧的条件》说课材料张村中学王娇娇一、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张村中学的王娇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的条件》,接下来我的说课内容将围绕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预期和教学反思这六部分展开。
(一)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的条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的内容,是学生八个基础实验中的第三个实验。
本课是对本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深入探究,同时为后面学习能量变化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难点: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好奇心较强,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在此之前的两个分组实验的练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动手的能力。
并且在课题1《燃烧与灭火》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燃烧所需的条件。
但是学生通常只是按照课本要求盲目地做实验,缺乏选择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每组提供多种药品、仪器,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有创新的余地。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引入、自由探究、小组交流、课堂板书和作业延伸。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有哪些?环节二:学生分组自主探究一组探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二组探究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组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每组实验台上的仪器、药品烧杯、镊子、酒精灯、木条、石条、煤条、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矿泉水瓶碎片、燃烧匙、薄铜片、蜡烛、玻璃片、集气瓶、酒精、热水、棉花团、三脚架环节三、各小组展示交流小组展示问题:1、实验探究的课题2、仪器和药品的选择3、实验方法4、实验步骤及现象5、实验分析及结论环节四、课堂板书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至着火点下(其中之一)(缺一不可)环节四:课堂板书小组合作指出实验的缺点并设计创新实验环节五:作业及延伸教材上的实验环节五、教学预期1:本节内容量少,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动手,让学生充分交流。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
内燃机使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进行燃烧,产生的爆炸推动活塞运动,进而产生动力。
内燃机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燃料电池
燃烧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应用
垃圾焚烧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同时热量可用来发电或供热。
燃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垃圾焚烧
通过控制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实现清洁的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数据分析与结论
05
燃烧的应用
03
发电
燃烧燃料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发电,为工厂、家庭和城市提供电力。
燃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加热和熔化金属
燃烧燃料产生的热量可用于熔化金属,以便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等工艺。
02
生产化学物质
许多化学物质需要通过燃烧反应制备,例如,合成氨、硫酸等。
燃气轮机使用燃烧产生的热能来驱动涡轮机,进而转化为机械能。
燃烧产生的光能可以用于照明和信号指示等。
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用于加热物体或驱动机械做功。
燃烧产生的化学能可以用于推动化学反应进行,如火箭发射等。
03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并释放出大量热量的物质。常见的可燃物包括木材、煤炭、石油等。
助燃剂
是指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通常为氧气或氧化剂。
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
分析酒精灯点燃后,火焰颜色和热量表明酒精燃烧产生高温。纸张点燃后,迅速燃烧表明纸张具有易燃性,燃烧产生热量和烟尘。蜡烛点燃后,缓慢燃烧表明蜡烛具有较低的易燃性,产生光和热。结论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时会产生燃烧现象。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燃烧产物。燃烧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燃烧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燃烧过程中氧气浓度、可燃物性质、温度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实验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习惯,但个别学生可能仍需要进一步培养专注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5.最后,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燃烧的利用和控制。
在整个讲授过程中,我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的条件和过程。同时,我会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思路,逐步消化吸收知识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燃烧条件,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燃烧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的条件》。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习燃烧及其应用的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第一篇: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探究燃烧条件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陆市陈店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教材分析探究燃烧的条件是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第一部分的内容。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一个切入点。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燃烧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日常生活中防范火灾的意识,因此,该内容比较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燃烧的条件2、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火灾的意识。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是引导学生改进实验。
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课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点燃酒精灯,他们认为点火就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也了解了许多物质都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但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还有些学生对燃烧认识片面,这些要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改观。
四、教法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获取多方面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主动建构燃烧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环节1、表演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入新课,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当学生们兴致勃勃讨论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转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的条件》说课课件
燃料电池
燃烧氢气等燃料,与氧气发生电 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和热能。这 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
。
燃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冶金
通过高温燃烧矿石或金属化合物,使其还原或分解,从而 提取金属。例如,高炉炼铁就是利用焦炭燃烧产生的高温 还原铁矿石中的铁。
陶瓷生产
燃烧天然气、煤等燃料,提供高温环境,使陶土、瓷土等 原料经过干燥、成型、烧结等工序,制成陶瓷制品。
燃烧温度的控制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燃烧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通过控制燃 料的供应、空气流通等方式来控制燃烧温度。
燃烧的时间条件
1 2 3
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
燃烧不是瞬间完成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燃 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反应,确保燃烧完全。
燃烧时间与燃料性质的关系
燃料的密度、粘度等性质会影响燃烧时间。例如 ,密度大的固态燃料燃烧时间较长,而粘度低的 液态燃料燃烧时间较短。
燃烧的必要条件
01
02
03
可燃物
只有可燃物才能与氧气发 生燃烧反应。
氧气
燃烧需要氧气的存在,氧 气是燃烧反应中的氧化剂 。
点燃源
一定的温度和能量是引发 燃烧的必要条件,点燃源 提供初始能量。
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可 燃物被氧化,氧气被还原。
燃烧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 形成释放出能量,常以光能和 热能的形式表现。
03
不同燃料对氧气浓度的需求有所差异
例如,木材的燃烧需要较低的氧气浓度,而石油等液态燃料则需要较高
的氧气浓度。
燃烧的温度条件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需要克服活化能,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使反 应速率加快,燃烧得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上的实验
缺点:①铜片上的白磷直接在空气中燃烧对环境 产生了污染。②为了使水下白磷燃烧,还需要再 另外制取氧气,实验复杂 。 ③这一实验只能验证燃烧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实验创新改进
1、向大烧杯中放入一个倒立的橡胶
塞,再加入80度左右的热水,橡胶塞 上放入适量白磷,热水表面再放入一 个锥形瓶,瓶中依次放入小石子、红 磷、白磷, 过一会锥形瓶中的白磷 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及时塞上套 气球的单孔橡胶塞。(这样白磷在锥 形瓶中燃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冷却后向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石灰水 反应掉锥形瓶中的有毒物质)
谢谢大家!
实验创新改进
2、将红磷和小石子放在燃烧匙内,用酒精灯同 时给燃烧匙内红磷和小石子加热,观察到红磷 燃烧,小石子不能燃烧,并及时将盛有红磷的 燃烧匙伸入装有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该实验 能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同时红磷燃烧产生的 污染物又能被石灰水反应掉)
实验创新改进
3、直接将一支空的大试管垂直 插入水下,试管口对准白磷所 在位置,罩住水下白磷和橡胶 塞,水下白磷燃烧。(燃烧产 物直接被收集在试管内,冷却 后倒入石灰水反应掉污染物; 同时该实验不用再另外收集氧 气,操作简单)
五、实验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燃烧?燃 烧的条件有哪些?
煎炒
烧烤
圣火不灭
历经五洲四海,光明薪火相传
环节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一组探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二组探究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组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每组实验台上的仪器、药品
烧杯、镊子、酒精灯、木条、石条、煤条、滤纸 碎片、乒乓球碎片、矿泉水瓶碎片、 燃烧匙、薄铜片、蜡烛、玻璃片、集气瓶、 酒精、热水、棉花团、
六、实验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实验的改进 改进点一: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将教材中给的固定实验改成学 生开放实验,选用的学生实验用品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做起来得 心应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仪器药品,能够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 能力。 改进点二:将红磷、白磷燃烧实验改进后整个实验都是密闭的环 境下进行的,减少白磷、红磷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并能将燃烧 产生的污染物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掉;同时这一个实验就能验证燃 烧的三个条件。 改进点三:将导管通入氧气改为大试管直接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 这样不用再另外制取氧气操作起来方便了很多。 本实验唯一的缺点是:锥形瓶中的红磷不能再利用。
三、实验目标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学生逐步养成实验创新的能力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需要氧气(或空气) 2. 教师演示改进后的燃烧条件的实验,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由 于白磷有毒,所以该实验由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分析
①为什么锥形瓶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③为什么水上锥形瓶中白磷燃烧,水下白磷不燃 烧? 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板书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①锥形瓶中白磷燃烧后及时塞上套气球的单孔橡胶 塞,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就不能逸散到空气中,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还用石灰水反应掉污染物。 ②通过加热红磷和小石子验证了燃烧需要可燃物, 这一个实验就能验证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③直接将一支空的大试管垂直插入水下,试管口对 准白磷所在位置,水下白磷燃烧。不用再另外制取 氧气,使实验操作变得简单,同时大试管将白磷燃 烧产生的污染物都收集起来,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 件。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好奇心较强,对 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但 是学生通常只是按照课本要求盲目地做实验, 缺乏选择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本节课的设 计我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 每组提供多种药品、仪器,让他们有选择的权 利,有创新的余地。而且选用的实验用品来自 学生身边,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
各 小 组 展 示 汇 报
一组 燃烧需 要可燃 物
二组 燃烧要 达到着 火点 三组 燃烧需 要氧气
该实验的创新点:
把教材上的固定实验改成学生开放实验。给每 个小组提供充足的仪器和 药品,让学生自主选 择。使学生逐步 养成选择和创新的能力。由于 选择的多样性,每组学生能探究出多种实验方 法。
环节三:教师演示创新实验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来自说课稿玲珑塔寄宿制初级中学
张红霞
教材分析
实验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方法
实验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学生八个基础实验中的第 三个实验,前面已经完成了两个实验 活动,因此课标对本实验的要求是: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 选择药品和仪器。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 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