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能力要求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部组织制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经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包括髓、膝、肩、肘、踝关节、肿瘤型人工关节等),通过关节假体置换以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技术。
本规范不包括人工关节翻修技术管理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行政审批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或肿瘤科专业诊疗科目。
(三)骨科具备骨科相关诊疗技术能力,床位60张及以上。
每年完成骨科各类手术总量不少于300例。
(四)肿瘤科开展骨与软组织肿瘤方向相关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数不少于60张。
每年完成骨与软组织肿瘤各类手术总量不少于300例。
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手术室1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2.有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的手术室。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具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器械和设备,至少包括C臂X线机等。
5.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设施。
(六)配备术后监护相关设备及医护人员。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1临床实验室符合规定,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2.医学影像科至少具备X线机、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超声设备等。
3.具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康复的基本设备、设施。
(A)有至少1名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能力且主执业地点为本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有经过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的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
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全髋关节植入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了规范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指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是指对已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采用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以恢复其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医院开展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符合,并使用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全髋关节植入假体。
一、人员基本要求㈠具有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资质的医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具有10年以上骨科临床经验,参与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临床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近3年每年作为术者完成其它疑难骨关节外科手术不少于50例。
5、每年完成的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不少于40例,且无手术相关医疗事故。
㈡麻醉医师具有麻醉专业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技术管理基本要求㈠认真遵守有关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适应症。
㈡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人工全髋关节植入器材,不得通过人工关节植入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
㈢建立人工全髋关节植入假体来源的登记制度,并建立档案,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
档案的保存期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应将用于手术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合格条形码(或其它证明合格文件)粘贴于病历的手术记录中。
㈣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必须经2名以上相关专业、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有明确的适应症,无禁忌症。
㈤术者应当由本院具有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资质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后应当制定合理的治疗与功能康复方案。
㈥实施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前,应当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用能理解的方式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充分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关节使用寿命、材料价格、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人工关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措1

人工关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加强我院前人工关节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遵守有关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适应症。
二、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人工全髋关节植入器材,不得通过人工关节植入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
建立人工全髋关节植入假体来源登记制度,并建立档案。
应将用于手术病人的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合格条形码(或者其他)置于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中。
三、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必须经2名以上相关专业、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有明确的适应症,无禁忌症。
四、术者应当由本院具有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资质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后应当制定合理的治疗与功能康复方案。
五、实施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术前,应当由手术者或者第一助手用患者能理解的方式向其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充分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六、建立健全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七、医院和医师组织开展针对前人工全髋关节植入种类、数量和质
量情况的技术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病人生活质量、术后病人管理、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八、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按规定收费,主动接受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医疗费用的查询和监督。
【VIP专享】106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1.符合本规范规定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
3.有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需求。
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急诊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是为了保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下面是一份关于这些方面的详细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描述,供参考。
1.管理制度1.1.制定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观察和护理等环节,详细规定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1.2.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负责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和权限。
1.3.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2.质量保障措施2.1.确保手术器械和人工关节的质量和安全性,建立完善的采购、验收和存储制度,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2.2.手术人员应遵循相关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
2.3.注重手术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2.4.建立健全的手术质量评价和追踪体系,对每位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和汇总,持续改进技术和疗效。
2.5.加强术后护理,确保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3.风险评估3.1.制定风险评估制度,对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明确每一种风险的等级和应对措施。
3.2.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的制定,及时处理风险事件。
3.3.加强与医学装备供应商的合作,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提前预防潜在风险。
4.应急预案4.1.制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处理、医疗资源整合、患者安置等方面。
4.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4.3.加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应急时的顺畅衔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总之,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是为了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都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和监测机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医院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开展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临床科室、手术室、麻醉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
第三条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第四条医院成立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小组,负责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培训考核等工作。
第二章技术准入与资质要求第五条开展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二)具备骨科专业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三)接受过全髋关节植入技术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四)具备一定的全髋关节植入手术经验。
第六条开展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手术室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设有专门的全髋关节植入手术间;(二)配备专业的手术设备、器械和植入材料;(三)手术室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洁净标准。
第七条开展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麻醉科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全髋关节植入手术所需的麻醉设备和技术;(二)配备具有全髋关节植入手术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
第三章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第八条严格按照全髋关节植入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安全。
第九条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充分告知患者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十条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麻醉安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
第十一条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第十二条建立全髋关节植入手术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提高手术水平。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三条医院定期组织全髋关节植入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第十四条全髋关节植入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手术技巧、麻醉管理、术后康复、并发症处理等。
第十五条医院定期对开展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继续开展该项技术。
[原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原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8f1273e915f804d2b16c14f.png)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诊疗规范(一)适用对象。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病变稳定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并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并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活动受限,疼痛加剧,行走需用双拐者。
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6.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特发性、长期服用可的松、酒精中毒、骨腄滑移、减压病、红斑狼疮、镰状细胞贫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包括截骨术后、头颈切除术、人工股骨头或双杯关节置换术后病例。
8.骨肿瘤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肿瘤病史,手术史,及先天性关节疾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五)诊疗标准。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病治疗的患者。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手术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肺、肾病和糖尿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2.髋关节化脓性感染,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合并窦道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实用标准文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适应症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2)类风湿性关节炎(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9)髋部周围肿瘤(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XXX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4、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一)合并神经损伤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围血管损伤。
2.预防:(1)术中小心牵拉;(2)保护坐骨神经;(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4)制止过分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1.原因:(1)手术东西身分;(2)骨水泥身分;(3)血管身分。
2.预防:(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本性或后本性骨质结构反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失误等。
2.防治:(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人工关节(全髋关节、全膝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制度

人工关节(全髋关节、全膝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制度本制度所称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技术是指对已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采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手术以恢复其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开展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技术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假体。
1、人员基本要求(1)具有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技术资质的医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②有10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参与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临床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③能独立完成其它疑难骨关节外科手术己3年。
(2)麻醉医师:需具有麻醉专业主治医师3年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技术管理基本要求(1)认真遵守有关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手术适应证。
(2)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器材,不得通过人工关节植入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
建立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假体来源的登记制度,并建立档案,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
档案的保存期限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应将用于手术病人的人工(全髋、全膝)关节假体合格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置于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中。
(3)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手术必须经2名以上相关专业、具有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有明确的适应症,无禁忌症。
(4)术者应当由本院具有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技术资质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后应当制定合理的治疗与功能康复方案。
(5)实施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术前,应当由手术者或者第一助手用能理解的方式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充分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建立健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植入手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人工关节技术临床应用制度

人工关节技术临床应用制度
各科室:
人工关节技术是现代骨科治疗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按照《医院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对人工关节置换和医院的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规定我院骨科的人工关节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上应用的关节置换技术仅适用在骨科技术方面较成熟,而且具有较佳期的临床效果有置换术。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
二、手术前应进行术前讨论,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手术科室应常规执行。
三、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付主任医师主持,讨论时手术者必须参加,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天完成。
医务科
2007年7月25日。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方案规范

北京市医疗机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为了增强北京市医疗机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拟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展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痛苦严重,其余治疗无效,已经完整或许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采纳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展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机构应该与其功能、任务相切合。
(二)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并有北京市卫生局赞同登记的骨科诊断科目。
有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室,居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等专业科室或许专业人员,具备浑身并发症的综合急救和办理能力。
(三)具备人工关节手术后功能痊愈锻炼的设备、设备。
(四)装备计算机 X 线断层摄像机( CT)、床边 X 线摄像机等其余协助设备。
(五)起码有 2 名拥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任职执业医师。
(六)骨科 1. 展开骨科临床诊断工作许多于10 年,设有许多于60 张的骨科床位,此中关节外科床位许多于20 张。
2.拥有在本医疗机构执业注册的从事关节外科的骨科医师队伍。
3. 每年达成各种关节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或翻修术)的手术量许多于60例。
(七)手术室1.独立的手术室,使用面积许多于 30 平方米,手术室布局切合要求。
12. 达到 I 级干净手术室标准(干净度:手术区100 级、周边区 1000 级)。
3.配有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有关显现或协助器材。
4.装备切合放射防备条件的 C 臂 X 线机。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手术医师1.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有许多于 10 年的骨科临床工作经验,拥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每年作为术者独立达成关节的骨病与创伤手术、结核、肿瘤等手术许多于50 例。
4.经过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系统培训并查核合格。
【VIP专享】106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1.符合本规范规定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
3.有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需求。
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急诊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医院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办法

医院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办法一、总则1. 为规范医院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所称全髋关节植入技术,是指通过手术将人工髋关节假体植入人体,以替代病变髋关节的技术。
3. 医院开展全髋关节植入技术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的原则,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管理、监督和评估工作。
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设备部门、感染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医务部门负责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手术审批、病历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
3. 设备部门负责全髋关节植入假体的采购、验收、储存和维护工作,确保假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髋关节植入手术的感染防控工作,制定并落实感染防控措施,降低手术感染风险。
三、人员资质1. 开展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医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并在本医疗机构注册。
(2)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全髋关节植入技术培训,具备相应的手术操作能力和临床经验。
2. 手术护士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在本医疗机构注册。
(2)经过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相关培训,熟悉手术配合流程和器械使用方法。
四、技术规范1. 严格掌握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术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3. 手术操作应当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进行,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手术安全和质量。
4. 术后应当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建立健全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的病历管理制度,如实记录患者的病情、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等信息。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用于解决髋关节严重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和疼痛。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下面是对该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1.术前评估: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并发症等进行详细评估,确保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常规化验、影像学检查等,确定手术方案和术前准备工作。
3.手术团队:任何一项医疗技术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也不例外。
手术团队包括骨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专业人员,确保手术过程中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4.手术操作规范:制定手术操作规范,详细介绍手术步骤和操作技巧,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术后管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监护,包括疼痛处理、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监测等,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和患者的舒适度。
1.设备设施:确保手术所需的设备设施齐全,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安全可靠性。
2.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材料,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3.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手术操作规范:严格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任何可能引起并发症的操作不当。
5.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对手术过程和术后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制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机制,为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提供有力的保障,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106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1.符合本规范规定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
3.有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需求。
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急诊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髋关节置换术管理制度

髋关节置换术管理制度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简称THA)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髋关节严重损伤或退行性疾病的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康复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进行,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髋关节置换术的管理制度,以规范手术流程和提升手术质量。
一、术前管理:1. 术前准备:确保手术患者的身体条件和手术前的检查完备,包括骨密度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做心功能评估等。
2. 术前教育:开展患者术前教育,包括手术的风险和效果、手术后的康复训练等内容,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配合度。
3. 心理评估:进行患者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在手术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术中管理:1. 无菌操作:术中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麻醉师、外科医生、器械人员的手术流程。
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2. 麻醉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麻醉师应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3. 手术操作:外科医生应严格按照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4. 并发症管理:在术中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管理:1. 术后康复:开展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肌力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饮食护理,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3. 伤口护理:对术后伤口进行定期观察和换药,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4. 并发症处理: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及时采取诊断和治疗措施。
四、术后随访和评估:1. 术后随访: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手术效果。
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为了规范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植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院和医师开颈椎人工问盘置换技术的最低要求本规范所称置换植入技术是指用颈椎人工问盘替换发生病理改变的颈椎问盘的一盘病理变化及其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理变化所造成的神经、血管等结构功能异常后动,重建手术节段部分颈椎生理功能。
开展颈椎间盘置换技术的医院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符合,并使用经国家批准的颈椎人工问盘置换植入假体。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三级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能力和条件的骨科专科医院,具有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骨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骨科1. 开展骨科临床诊疗活动10年,床位80张以上,技术水平处于三级医院领先地位。
2. 设有脊柱外科专科病房或者专业学组,成立时间,5 年以上,床位40 张以上3. 每年完成各类脊柱外科的骨病量不少于100 例,可独立完成脊柱创伤与骨病手术。
(三)手术室1. 手术室布局符合要求,使用面积30 平方米以上。
2. 达到千级层流标准。
3. 配有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的全套手术器械。
4. 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 臂X 线机。
(四)具有重症监护室、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彩超室、检验科、血库、感染科等专业科室,具备全身并发症的综合抢救和处理能力;(五)术后功能康复1. 具有术后康复锻炼设备、设施。
2. 有至少2 名康复专业人员,其中至少1 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六)设备基本要求计算机X 线断层摄影机CT)、床边X 线摄影机、颈椎人工问盘植入假体、移动C 臂X 线成像系统(七)至少2 名具有颈椎人工问盘置换植入技术资质的本院注册医师。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具有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医师应具备下列条件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 有10 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参与颈椎病前路手术临床工作5 年以上3. 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丰县中医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技术
应用能力规范和管理制度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用对象:各种严重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副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医师担任。
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住院流程
1、标准住院日10-18天。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医疗护理临床路径(详见附表一)
3、进入路径标准。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4)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
在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人工髋关节假体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6、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
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4)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5)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7、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骨折、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由于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关节假体类型,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8、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置换侧髋关节稳定。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5)建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控制标准(详见附表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标准应达到卫生部《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中“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控制指标”和《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如实记录各项指标。
附件一
海丰县中医医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表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ICD-10:)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全髋;81.52半髋)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8天
附件二
海丰县中医医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质控表
报告医生: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