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ZT公司IT研发人员招聘体系改善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ZT公司IT研发人员招聘体系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2e448c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a.png)
1. 确定招聘需求:根据组织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明 确IT研发人员的招聘需求和岗位职责。
3. 制定招聘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招聘计划,包 括招聘渠道、选拔流程、时间安排等。
4. 实施招聘:按照招聘计划,组织实施招聘活动,吸引 符合要求的IT研发人员。
5. 评估招聘效果:通过员工表现、工作绩效等指标, 评估招聘活动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招聘体系。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人员缺口, 制定短期和长期的招聘计划,明确 招聘的岗位、人数和时间节点。
招聘流程改进
优化招聘渠道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如线上招聘、猎头推 荐、内部推荐等,提高招聘效率和效果。
完善简历筛选
制定简历筛选标准,注重候选人的技能、经验和胜任力,筛选出符 合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
加强面试流程管理
制定面试流程和评估标准,确保面试官具备相应的评估能力和经验 ,保证面试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面试评估方法调整
1 2 3
建立胜任力模型
根据IT研发岗位的特点和公司战略需求,建立相 应的胜任力模型,明确评估标准和要求。
采用多种评估手段
结合面试、笔试、技能测试等多种评估手段,全 面了解候选人的知识、技能和潜力,提高评估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招聘效果不理想
由于招聘流程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招聘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公司对人才的需 求。
招聘评估与反馈
评估标准不明确
对于IT研发人员的评估,公司缺乏明确的 评估标准和指标,导致评估过程不够客 观和准确。
VS
缺乏反馈机制
公司缺乏对招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进行反馈和改进的机制,无法持续优化招 聘体系。
3. 分析样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 析样本的能力素质特征。
员工胜任力模型(ppt 43页)
![员工胜任力模型(ppt 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7a85c3612e3f5727a5e962e4.png)
胜任力模型(技能)
(D)理解:对事物或别人思想的把握程度。
级别 一级 二级
定
义
对简单事物本身有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 方面。
对一般事物本身有较客观的分析,能够抓住问题关键, 并形成初步解决方案;能够比较清晰的把握别人的思想。
三级
对复杂事物进行较全面、客观的分析,能够提出较具体 的解决方案;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别人的思想。
二级
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概念、内容框架与一般原理和方法,包括激励约束原 理、绩效考核、招聘流程、工作分析、岗位胜任力模型、培训规划,了解人力规划、 劳资管理以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概念、内容框架与一般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人力规 划、激励约束原理、绩效考核、招聘流程、工作分析设计、岗位职业素养、培训规 划、劳资管理中五项以上内容,熟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
专业技术知识。
掌握本岗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技术标准、规 三级 范和规程及相关岗位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技术状况和发展
趋势,能对一般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精通工作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技术标准、 四级 规范和规程。熟悉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对重大技术问
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胜任力模型(知识部分)
• 在有了知识、技能后,最重要的就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简单的说就是态度。 虽然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技能,但并不一定就能符合公司战略目标发展的要 求。通常,当员工职业素养与公司职业素养不一致时,其在工作中也将难于达 到工作目标,甚至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果。这就是说,良好的知识、技能,必 须得通过符合公司要求的职业素养发挥出来。不同层级的岗位以及公司在不同 的发展阶段对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经营管理层(高层)除了要具 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外,更为重要的还是职业素养的要求,因为职业素养具有 强烈的引导和示范效用,良好的职业素养会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各岗位胜任力模型表 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
![人力资源 各岗位胜任力模型表 研发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17bbf0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3.png)
关联知识
技术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提炼能力 沟通、谈判能力 承压能力
执行力
P5普通等
专业知识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关联知识
风险识别与管控
技术能力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项目计划能力
学习/提炼能力
带人的能力/知识传
5
递
沟通、谈判能力
团队影响力
4
承压能力
3
P2基础等
成本分析控制能力
2
执行力
1
敏捷项目管理能力
0
专业知识
度量及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与管控 项目跟踪和控制能力
4
4
4
5
0
0
0
1
1
1
2
2
2
3
3
3
0
0
1
1
2
2
2
3
3
3
4
4
0
1
1
2
2
2
3
3
3
4
4
4
1
1
2
2
2
3
3
3
4
4
4
【精品】最新研发胜任力素质模型
![【精品】最新研发胜任力素质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839af3bb4daa58da0114a2a.png)
总结
5、通过本次访谈,发现不同素质特点的人,在最终的工作产出上确实有很大差异,因此,我
们应对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有效地应用,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结合胜任力素质模型,加强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7、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使其了解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真正内涵及在人力资源开发 工作中应用的方法。
由专家小组评议,才能最终定稿! ★ B.E.I.访谈案例集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9
访谈案例举例(优秀)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10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11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4
创建步骤
1 2 确定 绩效标准 建立 标准样本 3 收集 数据信息 4 分析 数据信息 5 6 建立 Competency 模型 应用 Competency 模型
•BEI访谈提纲 •针对88个访谈 •结合员工季 •“上级提名” 度、年度绩 各职位绩效 (分别列举工 案例,逐一进行 效考核结果 优秀与绩效 作中“最成功” 分析,结合《通 用素质定义》, 一般的员工 的2个事例和 •司龄为1年 5~8名 “最不成功” 提炼出每个案例 以上的员工 所反映的“关键 的1个事例 •共计选择绩 突出”素质点 •参考研发内 效优秀的样 •翔实填写 3~ 5项 通报表扬事 本24人,绩 《BEI访谈记 迹 •人力资源小组 效一般的样 录表》 评审 本18人 •周边调查 •平均时间60 分钟/人
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 服务精神 培养人才 坚韧性
诚实正直
人际理解能力
上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应用研究
![上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c7be4acf84b9d528ea7ae5.png)
上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应用研究一、上汽能力素质模型现状分析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是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于一体的大型汽车集团。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汽一手抓经济发展,拓市场、上规模、出新品、努力实现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一手抓人才建设,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造一流车、育一流人”理念,以高级经营管理、高级专业技术和高级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重培养、重使用、重激励,持续优化上汽人才队伍体系。
早在2001年,上汽在整合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上海延锋等下属企业招聘和评估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汽集团招聘和选拔评估指标体系,之后2005年2月,引入知名测评咨询公司DDI目标选才理念,选取了关键能力素质指标进行了重新定义,并确定了相应的行为指标,应用于自主品牌的招聘,并在招聘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领导力进行了分解,开始应用于后备干部的评估,2006年5月,初步形成了上汽能力素质模型的雏形。
该素质模型有以下特征:清晰定义。
模型从个人品质、人际交往能力、管理事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四个方面定义了领导者的能力指标,每个指标还有二级的行为指标,清晰地定义了领导者的能力特征和类型,为能力素质模型中个人品质项目。
运用广泛。
基于该素质模型的测评工具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对上汽后备干部的筛选过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同时,评价中心也开始尝试走向市场化运作模型,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实施专业化的评估,进行多方位的数据整合,最后出具结构化的评估报告。
但是这一能力素质模型是针对管理人员开发的领导力模型,并且这一模型目前比较多地只是运用到对后备干部的遴选上。
从长远的目标来看,上汽必须建立展现上汽企业个性特征的,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不同岗位的能力体系,将能力素质按内容、按角色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广泛地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中,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的基础,为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1e4f5dddd3383c4bb4cd2ff.png)
目录:一、前言二、术语和定义三、特别说明四、应用范围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一、前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
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
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二、术语和定义“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认知、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着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
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搭建和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搭建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92425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d.png)
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搭建和应用摘要:D公司作为研发起家的高科技企业,人才优势显著,但随着行业和市场的变化,经营压力接踵而来。
如何抢点新的发展业务、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是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公司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研发人员,他们为公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其潜能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本课题立足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搭建,并将其结果科学应用于招聘甄选、培训开发、绩效考核等方面,以提升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公司与个人的发展共赢。
关键词: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企业发展一、背景和意义1.研发人员现状分析D公司是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部门在公司处于核心地位。
目前员工总量460人,研发人员占40%,硕士以上学历占90%,平均年龄仅为32岁,大部分毕业于985、211高校的电气工程相关专业,整体素质较高。
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优秀的研发人员成为各大公司争抢的焦点,离职率也一度攀升,如何更好的留住并发挥人才的价值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2.研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其经营状况与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公司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未建立完善的招聘评估标准,除了毕业院校、专业等硬件条件外,面试环节对求职者的考察聚焦于基础知识和项目经验,面试环节主观性较大。
二是培训开发需求分析不合理,培训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能完全满足研发人员快速成长的要求。
三是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明确,目前研发人员由个人制定月度和年度工作目标计划,但由于其工作的复杂程度、周期较长以及结果难以量化等特点,导致考核过于主观、流于形式,偏离目标。
二、总体思路和方向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致研发人员能力提升受限的问题根源在于,企业对于岗位所需胜任特征没有清晰认识,而胜任力模型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因此策划通过“三步骤,实现三提升”:1.对标体系文件输出通用标准,提升基础性管理水平。
华为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华为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0cac5c30975f46527d3e18a.png)
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能力素质词典]研发素质模型——思维能力定义:思维能力指个人对于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它主要包括分析推理和概念思维两方面,是在优秀研发员工身上表现最多的素质。
分析推理就是在理解问题时将其分拆成更小的部分,通过一步一步的符合逻辑的演绎,排除不相关的资料,找出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推理也被称作演绎推理、分析思维、纵向思维以及实践智力等。
概念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理论作归纳性的推理。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分散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到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或存在的模式,概念思维也称作模式认知、悟性、批判性思维等。
评价等级: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3.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为描述: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案例 1]“当时总共两部车,但是十几个鉴定委员都坐在一个车里,另外一个车人少一点,非鉴定人员叫鉴定代表人少一点坐在另一部车里。
当时,这种紧急情况下考虑失误了。
我们其实预先布置好每部车六部手机,当时,因为我们手机本身也不闲,一部车六部手机,这样呢,当时确实非常拥挤,调换呀切不过去啊,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就想办法去借手机,也没有想到,因此因为手机过多,搞到一部车里十二、三个手机,十二、三部手机以后呢,哪有那么多容量给你来用啊,是吧,我们设备本身就有一点问题,确实有一点问题,但是当时主要是容量不够啊,容量不够过去以后确实会造成没有那么多信道可用,这个事情等于没有仔细考虑。
结果事情就是相当于我有点毛躁了,就是说,没有仔细考虑把十几部手机放到一个车上了,因此带来造成效果不好,另外,这个还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正月十五前一天,正月十四晚上,这个鉴定委有一个代表,他们的科技公司安排给他们两个测试的手机,两个特殊的手机,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手机,两只是晚上,大概是六、七点到的,手机上可以看出这个系统切换的活动,比如说,从这个频率切换到另一个频率,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不光是听,听的话听不出来,有点模模糊糊的,一千九百兆的话就讲得轰轰的,只要不断话,大家听得效果不错,是吧,现在拿着这个,你不切它就要找你麻烦,两部手机,我们当时呢,只把两部手机打了下电话,好象是好的,现在想想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当天晚上派人把它送下去,把这两个手机好好跑一圈试一下看是不是好的,结果其中有一部手机实际上是不行的。
研发团队成员胜任力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研发团队成员胜任力素质评价模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052f91ddccda38366baf12.png)
研发团队成员胜任力素质评价模型研究摘要摘要: :: 本文在分析了研发团队的特点和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必要性之后,简要介绍了胜任力模型及特点之后,详细阐述了研发人员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在明确了模型构建的原则和思路后,确定了研发人员胜任力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评价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得到了一个可操作的,完整的,适用于研发人员的胜任力评价模型。
关键词关键词: :: 研发团队,胜任力模型,层次分析法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R & D team workersBased on Competency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 & D team and the need of establishing Competency Model. And then briefly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ency Model and then detailed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Competency Evaluation Mode. The R & D team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identified before clear principles and idea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n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was determined by AHP.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model was quantified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e resulted a maneuverable, complete, applicabl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Competency evaluation model.Key Words: R & D team, Competency Model, AHP1 前言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今天,人才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关键资源之一,员工素质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成败。
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和构建
![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和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96bedb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4.png)
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和构建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和构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中,培养和选拔合适的研发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研究和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胜任力模型是指描述一个人在特定背景和条件下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框架,而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则从技术能力、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意识等方面,对研发人员胜任该岗位所需的素质进行研究和构建。
一、技术能力在研发技术岗位中,技术能力被认为是最基础且必要的素质之一。
这包括对所用编程语言的熟练程度、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理解、软件开发流程的掌握等。
在不同的研发岗位上,所需的技术能力也会存在差异。
在构建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时,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的要求明确技术能力的指标,并对不同层级的研发人员进行分类。
初级研发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而高级研发人员需要具备较深的领域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沟通协作沟通协作能力是研发人员在团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可以促进信息的畅通和效率的提升,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
在研发项目中,研发人员需要与产品经理、设计师、测试工程师等各个岗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制定项目计划、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在构建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时,需要考察研发人员的沟通能力、协作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问题解决面对研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研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
在构建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时,需要明确问题解决的关键指标,并通过对研发人员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估。
研发人员还需要具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和挑战。
四、创新意识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中,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人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创新意识包括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对产品未来趋势的把握等。
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和构建
![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和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f98ca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a.png)
标题:深度探讨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一、引言研发技术岗位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如何构建研发技术岗位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所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全面评估,展开探讨。
二、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概念在研发技术岗位领域,胜任力素质模型是指描述和解释员工在特定工作上表现出色的特质和能力的模型。
这一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挑选、培养和管理研发技术岗位的员工,从而提高整体研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构建这一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要素分析1. 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研发技术岗位的基础素质,包括熟练掌握各类研发工具、具备良好的编码能力、熟悉开发流程和规范等。
优秀的技术能力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研发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研发技术岗位的核心素质,包括具备跳出思维定式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尝试新技术和方法等。
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员工在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推动项目的进展。
3. 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研发技术岗位不可或缺的素质,包括善于沟通、擅长协调、乐于共享和合作等。
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融入团队,凝聚团队合力,共同完成研发任务。
四、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在构建研发技术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提到的要素,以及岗位的具体特性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充分了解企业对研发技术岗位的期望和要求。
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构建相应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技术型岗位、管理型岗位、创新型岗位等。
通过实际的评估和实施,不断完善和优化模型,使其更贴合企业实际情况。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研发技术岗位的文章写手,我深刻理解胜任力素质模型对于员工能力提升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车身研发中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
![车身研发中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912ff707fd5360cba1adbb0.png)
车身研发中车身区域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一. 岗位胜任模型的作用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的每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胜任能力要求。
建立整个组织机构或关键岗位的胜任能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从企业组织的角度来看,能力模型是推进企业组织核心能力构建和进行组织变革、建立高绩效文化的有效推进器;有利于企业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的盘点,明晰目前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建立了一套标杆参照体系,帮助企业组织更好的选拔、培养、激励那些能为企业组织核心竞争优势构建作出贡献的员工;可以更加有效地组合人才,以实现企业组织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便于企业组织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或对经营影响重大的能力培训;建立了能力发展阶梯;便于企业组织内部人员的横向流动和配置,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从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来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价值不断增值,人才作用愈来愈大。
能力模型是有效开发人才的重要手段,可以确保人才资源系统能促进并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能力模型的作用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人才招聘提供依据2. 为人才培训与开发提供依据3. 为员工绩效评价提供依据4. 为薪酬设计提供依据5. 为员工晋升选拔提供依据6. 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7. 为人才战略与规划制定提供依据二. 岗位胜任模型建立的依据通过对技术中心概况的了解,在技术中心组织发展战略的宏观指导下,结合车身研发中车身区域的工作流程,对车身研发中车身区域的关键岗位价值、工作标准的分析,并结合对相关工程师的深入访谈,初步建立基于岗位—工程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具体依据见表1:表1 岗位—工程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建立依据三. 基于岗位—工程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表2和表3分别为基于岗位-工程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和基于岗位-专家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模型中的指标均为项目组单方面给出,项目组还准备对关键岗位所在人员开展关键事件访谈法(BEI),并欲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胜任特征,并结合专家数据库最终确定胜任特征。
开拓型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库
![开拓型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库](https://img.taocdn.com/s3/m/6d1d4ef5c8d376eeaeaa3135.png)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设计分析 能力
Level3 (高级)
80分; 90分;
Level4 (专家级)
100分;
Level1 (初级)
0分; 10分; 20分; 30分;
Level2 (中级)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Web客户端 开发能力
Level3 (高级)
80分; 90分;
80分; 90分;
Level4 (专家级)
100分;
Level1 (初级)
0分; 10分; 20分; 30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在客户面 前,能够树 客户/代表 立公司积极 公司 和专业的形 Level3 象。 (高级)
Level2 (中级)
Level4 (专家级)
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 • 遇到挫折时,个人便感到悲观、失望、甚至逃避; • 面对困难时,要么想退缩,要么出现情绪的波动; • 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主张时,即便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也 放弃争取他人理解和支持的努力。 面对挫折时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如愤怒、焦急、失望等)或保持情 绪的稳定。 • 在受到挫折或批评时,能够抑制自己的消极想法和冲动,及时反 思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 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 冷静地处理在工作中与其它人产生的矛盾。 在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或巨大的压力下坚持工作。 • 接到困难的任务后,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各种方法完成任务。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压力,通过建设性的工作解除压力。 • 在非常大的压力下能够保持冷静,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 问题上。 • 解决日常问题,能够收集必要的信息帮助做决定,并且得到结果 。 • 对有些问题的管控不是很适当,最后超过自己的管控范围. • 有效地、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组织内以及相关组织的适度的复杂 问题。 • 对看起来就明显超过自己管控能力的问题,努力试图去尝试解决, 并且可以取得一定的进展. • 改进对超过自己管控范围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在方法实施之前 从各种渠道获得验证,提高实施成功率. • 在解决问题的团队中,是关键角色. • 有效地、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组织内以及相关组织的复杂问题。 • 能够很好地把握解决问题需要收集的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 • 能够识别潜在和隐藏的问题,以及趋势。 • 预测问题所在,并且积极地为了绕过障碍、解决问题努力。 • 鼓励下属或伙伴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批评性地思考。 • 促进或者领导大家高效解决问题。 • 有效地、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组织内以及相关组织的非常复杂和 困难的影响组织大局的问题。 • 提出重大的、富有卓见的问题,并且探测信息源头,促进问题解 决。 • 战略上分析不同解决问题方案的风险、利益和机会。 • 在公司内部(或一般外部场合下),能树立或者强化公司积极向 上的形象。
华为简易胜任力素质模型图表
![华为简易胜任力素质模型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81d4e6879b6648d7c1c746e2.png)
。 掌握并运用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 巧,如事前知会,事中沟通、协调, 事后汇报,使得工作在团队或跨团队 中协调进行,达成共同目标。 能够善于因人而异,采取针对性沟通 方式方法。经常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和 协调解决别人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提交过往1年中主导的复杂项目 任务,并举证其中采取的沟通 策略、执行方法及有效解决的 主要矛盾和问题、对目标达成 的影响和贡献 •提交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评 价
•提交过往一年中组织的跨部 门沟通协调会议纪要及后期 的目标达成情况报告
总能准确无误、逻辑清晰、简练 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的领悟 对方观点,并能引导对方沿着自 己的思路展开交流,挖掘客户的 显性和隐性需求; 当工作出现问题,总能积极的想 方设法去寻求帮助,协调工作群 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提交过往1年中组织的跨 BU沟通协调的会议纪要, 解决的主要矛盾和冲突, 最终的结果报告 •总结并提交在组织跨BU合 作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 巧及取得的效果等
提供合格的渠道服务
伙伴引导的工作成果证明 资源
领导力
领导能力
项目管理
熟悉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和 和核心管理控制点。能够 进行简单项目的计划跟踪 和监控
•列举并提交已完成的项目的 计划和过程跟踪纪要
带人的能力/知 能够指导级别较低的同事 •列举并提交被辅导人员的任
识传递 完成工作任务
务完成情况或成长证明资料
•列举并提交过往1年中完成的 具体策划设计案的文档和研发 结果证明
•熟悉某个专业领域的产品 设计方法和技巧,能更好的 理解和结合产品整体设计思 想,独立高效的完成相关的 策划设计任务,并能形成自 己的经验积累
知识技能
深刻理解运营数据及指标的
了解运营涉及的核心数据
IT企业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招聘中的应用
![IT企业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招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c0b5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3.png)
IT企业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招聘中的应用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IT企业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招聘中的应用IT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研发人员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劳动是IT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今,IT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突出表现在如何激发研发人员全力地为组织创造价值。
研究发现,最直接的解决对策之一就是寻找和挖掘产生高绩效的研发人员的能力特征,构建研发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拔适合IT 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优秀研发人员,并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配置,培养和发现核心人才,对研发人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一、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自麦克里兰提出“胜任力”概念和模型以来,中西方学者纷纷提出自己对胜任力的理解。
目前最具有代表性且广为人们接受的胜任力定义是Spencer提出的。
Spencer(1993)认为,胜任力是指与参照效标(一般绩效或高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基本特质。
基本特质是指个人个性中最深层的且长久不变的部分,不仅与其工作所担任的职务有关,也可借此了解其预期或实际反应,以及影响其行为与绩效的具体表现。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描述的是在组织中有效地充当一个角色所要求的与高绩效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性格特点等素质的特殊组合,这些素质是可分级的、可测评的,是能够区分绩效优秀者和绩效平平者的,通常由4"--6项素质要素构成。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是通过对胜任力的一系列具体素质的描述而确认胜任力要素的过程。
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研发人员招聘的关系(一)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对人员招聘的意义传统的招聘选拔方式注重考察人员的外显特征,多停留在以教育背景、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以往经验而非以能力来做出聘用的决定,没有针对难以测量的核心的动机和特质来挑选员工,而员工核心的动机和特质又不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来解决的,所以往往会导致选拔的人员不能胜任工作。
胜任力模型-研发经理
![胜任力模型-研发经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c69851bb68a98271fefa93.png)
的合作关系
技巧Βιβλιοθήκη 以上学历管理经验能够快速讲述岗位理解、经历 感悟、目标成长等
具备基本的商务礼仪
有成熟的技术合作开发 经验
灵活的应变能力
多年技术研发工作经 验(本科5年以上,
有带领5人以上研发 团队的工作经验
研究生3年以上)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逻辑严 密
擅长和同行合作分工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 专业的分析能力
举例成功服务过客户的一
列举与外部合作的成功
列举进行过的客户拜
职称证书、离职证明 、举例说明该岗位工
列举曾经带团队完成 的项目,简单描述项
次案例描述
案例
访实例
作描述
目运行流程
通过候选人阐述来观察
岗位胜任力模型——研发经理
价值观
诚信为本,客户第一
素质能力
通用素质 客户第一
岗位素质 专业、管理、职业素养及追求
过往经验与技能
客户关系维护
对外合作
客户沟通
专业能力
项目管理
职业规划
选人要求 所需证据
有高度的客户服务意识
与客户或伙伴建立良好
具有较强的交际沟通
具备化学、医药、生 物科学相关专业本科
有过3年以上的项目
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完整版
![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a0bd6b5022aaea998f0fc2.png)
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目前,对于科研人员的概念与内涵学术界并无统一明确的界定。
从普遍意义上看,科研人员,一般是指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知识化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中各行各业,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工作的核心要素,在各行各业的科研领域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科研机构在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浏览网页和查看文献,得出科研人员和一般员工相比,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知识的专业性,科研人员一般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还具有在专业学科领域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个人素质。
2.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
科研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更注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期待接受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期待自己的工作对团队,企业,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也渴望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从工作和他人的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
3.从事研发性的工作。
科研人员大多从事具有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属于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内在性质则要求科研人员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性的工作,在科研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4.具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科研活动具有技术含量高和保密性强的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为个人,团队,组织负责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由于科研成果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团队协作的成果体现和象征,科研人员往往具有集体荣誉感,能为实现集体目标作出自我贡献。
5.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
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
![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9c3ba263c1ec5da51e2703f.png)
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目前,对于科研人员的概念与内涵学术界并无统一明确的界定。
从普遍意义上看,科研人员,一般是指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知识化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中各行各业,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工作的核心要素,在各行各业的科研领域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科研机构在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浏览网页和查看文献,得出科研人员和一般员工相比,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知识的专业性,科研人员一般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还具有在专业学科领域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个人素质。
2.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
科研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更注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期待接受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期待自己的工作对团队,企业,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也渴望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从工作和他人的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
3.从事研发性的工作。
科研人员大多从事具有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属于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内在性质则要求科研人员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性的工作,在科研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4.具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科研活动具有技术含量高和保密性强的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为个人,团队,组织负责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由于科研成果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团队协作的成果体现和象征,科研人员往往具有集体荣誉感,能为实现集体目标作出自我贡献。
5.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日新月异,科研工作中所需的知识系统越来越复杂,而科研人员大多只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这往往需要他们组成互相协作,技能互补的工作团队,通过团队的通力协作获得综合效益,同时,由于科研项目需要集体设计和协作完成,并要参与生产使用,需要单位协调一致,因此,不论在组织的内部和外部,都强调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目前,对于科研人员的概念与涵学术界并无统一明确的界定。
从普遍意义上看,科研人员,一般是指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知识化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中各行各业,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工作的核心要素,在各行各业的科研领域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科研机构在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浏览网页和查看文献,得出科研人员和一般员工相比,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知识的专业性,科研人员一般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还具有在专业学科领域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个人素质。
2.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
科研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更注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期待接受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期待自己的工作对团队,企业,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也渴望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从工作和他人的认可中获得满足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
3.从事研发性的工作。
科研人员大多从事具有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属于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在性质则要求科研人员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性的工作,在科研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4.具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科研活动具有技术含量高和性强的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为个人,团队,组织负责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由于科研成果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团队协作的成果体现和象征,科研人员往往具有集体荣誉感,能为实现集体目标作出自我贡献。
5.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日新月异,科研工作中所需的知识系统越来越复杂,而科研人员大多只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这往往需要他们组成互相协作,技能互补的工作团队,通过团队的通力协作获得综合效益,同时,由于科研项目需要集体设计和协作完成,并要参与生产使用,需要单位协调一致,因此,不论在组织的部和外部,都强调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6.工作成果评测具有一定难度。
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是在理论文档Word`在科研过程一中出,没有现成的程序和方法,因此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研究,想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不能准确预知的,科研人员在业余时间思考和查找相关资料难以制定标,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较普遍的。
对于科研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是通过技术创新等形式来表现而不是,准的工作步骤,同时并且科研工,相对于工人生产出的具体产品,具有不易量化性以产品数量的形式,对于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的评,作所产生的效益,也不一定能迅速表现出来。
所以测具有一定难度。
使得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对科研,具有一定流动性。
科研人员的稀缺性7.从而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市场价值和流动的可能性。
当科研人员,人员的争夺加剧往往会寻找其他的工作机,认为目前的岗位无法更好的施展才能或实现个人价值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流动到能提供施展才华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的工作单位会空间。
分别以胜任力、胜任力模,CNKI系列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的基础本文采用统计出检索到的科研人员,,进行模糊匹配检索型、科研人员、研发人员为主题词业务能力和通用能力三个胜任力指标要素。
通过数据分析科研人员在知识技能、但所体现的科研人员应具一些指标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方面存在很多的相似性,将具有相同特征备的能力要一致的。
对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要素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汇总梳理出科研人员应共同具备的胜任力指标的胜任力指标进行合并整理, 要素如下表: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要素文档Word`从文献获得数据,采用相关系数对每一个胜任力指标与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如下:从科研人员的胜任力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自我调节能力和独立性这两项指标的相关性系数较低,说明自我调节能力和独立性这两项因素对于绩效优秀的科研人员影响较低或基本不具有影响力,而其他二十项胜任力因素的相关性良好。
我们在下面科研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中,以剩余二十项胜任力因素为主体,构建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
为方便分析我们将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要素分为知识技能类、业务能力类、通用能力类三大类,每一类一级指标由若干个二级指标要素构成:文档Word`能课题决策能承受挫折能挑战意认真细信息的敏感严谨条理成就导团队合作意沟通能敬业精任务执行力得出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各维经过对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权重的计算,度及其包含的指标的权重下表以层级式结构给出了科研人员的各级胜任力指标,二级指标权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权重科研人员胜任文档Word`运用网上资料查找科研人本文通过归纳梳理一般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要素,最终构建,共同确定科研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员胜任力指标出科研人员胜任力模型。
如下图:文档Word`由图可以看出,科研人员胜任力模型分为知识技能类、业务能力类、通用能力类三个维度,各个维度下的具体指标解释如下:逻辑思维能力:指分析问题时能够将问题进行拆分或解剖,采用步步推进的方法,排除干扰信息,找出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
科研任务的复杂性要求科研人员具有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对问题系统的理解,把科研任务拆分成一系列小任务,采用多种分析技巧确定几种解决方案,权衡利弊,制定对策。
归纳总结能力:能够将分散的或表面不相关的信息综合在一起,找出事物的规律或关联性,并得出结论。
科研工作往往涉及到对未知的探索,具有较强的预测性。
而科研工作的主要容之一就是找出规律,进行有效的预测,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能够吸取过去的经验,归纳总结一般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
计算机技术应用:指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技能,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相关操作。
随着互联网和电脑在现代社会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成为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主要途径和来源,科研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熟练程度,必然会影响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科研报告写作能力: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够清晰,准确地运用专业性语言进行归纳总结的文字表达能力。
科研报告写作能力是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文章,汇报科研成果的基本能力,同时,科研报告还用于指导实际操作作业,用语不规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缺乏科研写作能力是影响科研人员工作绩效的首要障碍。
专业知识更新: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不断文档Word`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新知识不断的出现,科研人员作为高知识密集度群体,只有不断保持专业知识更新,才能保证研发成果的有效性,表现为主动深入地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了解自己专业方向的最新发展和动态,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工作主动性:指个人在工作中不计较投入较多的精力,主动寻求更适当的方法并采取必要行动的能力。
科研人员的工作计划往往不能够精确安排,存在突发性状况和新的难题出现的可能性,这不仅需要科研人员能提前预计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采取行动,还需要在工作时间以外投入时间和精力,表现为对工作热情投入,不断采取行动来推动任务的进展,对出色完成任务有强烈的渴望。
钻研业务能力:指能够随时关注和掌握所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不断学习与探索,将最新科学技术应用在工作中的能力。
科研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科研工作者不断的在技术层面推出新,需要科研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感兴趣,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
创新能力:指能摆脱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创造新的观念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探索性和创新性是科研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重要方面,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具备了较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借助已有的条件或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表现有:敢于质疑传统和常识,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能够以创新的态度,灵活,变通的解决问题,愿意尝试新方法来完成各项工作。
课题决策能力:指能够对课题或项目的进程进行准确评估,作出帮助自己和团队不断前进的决策能力。
通常研究单位会同时开展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反应敏锐,目光长远的科研人员往往能够推动整个课题或项目的进展,即自身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承受挫折能力:指面对失败和挫折,能通过自我调节快速恢复状态,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再次审视问题,迎难而上。
科研人员通过对已探测到的数据的分析来指导生产车间的批量生产,当生产中出现与科研人员的预测不吻合的状况或预测数据不准确时,需要科研人员具有承受挫折能力,调整状态,解决问题。
挑战意识:指面对全新的课题敢于尝试和突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的难题,需要他们敢于迎难而文档Word`上,遭遇挫折时不轻言放弃,渴望困难被克服时的成就感。
认真细致:指工作态度认真,能深入地把握关键细节,确保任务进程的周全和严密,追求完美。
科研工作的进程往往环环相扣,一个细微的失误可能会对整个工作成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研人员认真细致的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
信息的敏感度:指能够从广泛的信息或数据来源中找出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或从表面看不相关的信息中找出潜在规律。
科研人员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数据或信息资料,需要凭借以往的专业经验对现有的信息进行预判和分析,还需要具有随时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掌握迅速收集信息的先进方法。
严谨性:指在科研工作中思维填密,考虑周全,强调客观事实和规律,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很多研究单位都是是集生产与科研与一体的科研单位,科研工作具有技术含量高,性强的特点,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工作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风险性,需要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具有严谨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条理性:指在工作过程中对各项事务按照紧迫性,重要性区分优先等级,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科研项目的有序开展首先应确保对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进行规划与安排,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计划。
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需要重视次序和规则,对目标有良好的坚持性,能够统筹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成就导向:指对成功具有强烈的渴求或在工作中有追求卓越的愿望。
从事科研工作通常周期长,工作成效不显著,具有高成就导向是科研人员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不断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动力。
具有高成就导向的科研人员的主要表现有:对自我要求高,往往给自己设定相对较高的目标,并希望出色地完成他人布置的任务,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超越自我,开发和调动自身潜能。
团队合作意识:指个人愿意作为群体中的一个成员,配合群体中的其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而不是单独或采取竞争的方式进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