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集体备课

六年级下集体备课

2018 年上学期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2018 年上学期
2018 年上学期
三里坪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年上学期。

2018第一学期初中语文科组活动记录

2018第一学期初中语文科组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负责人姓名:(每月有2次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周2次以上公开课或观摩课,每位专任教师公开课每学期不少于1节)20XX — 20 XX 学年度第一学期20xx年9 月17 日第三周星期二活动主题:学习华强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并制定本科组工作计划主持人(负责人):记录:参与人员:活动过程详细记录:1、学习《华强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2、讨论制定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3、教师素养提升的要求(1)布置主题教研、备课组活动(2)教师校本培训的要求(3)参与论文课题的撰写4、计划安排5、教研常规落实(1)教案、听课本检查(2)作业评价(3)课堂常规的落实(4)加大听随堂课的力度(5)单元测试的力度20xx年9 月23 日第四周星期二活动主题:评余春梅老师公开课主持人(负责人):聂小平记录:聂小平参与人员:王希剑、徐建林、周海均、李绵佳、赵慧、卢莹、聂小平、黄雪映、陈龙、罗娟、余春梅活动过程详细记录:一、先由余老师说课,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二、教师评课赵老师: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态自然大方,非常有亲切感,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卢老师:教学中操练及时,能很好的调动小时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去学习。

黄老师:对重点把握的很好,但是难点还没能很了的突破,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去思考,积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陈老师:教师能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教学中适当的鼓励把握的很到位;这节课总的比较好,无论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比较到位。

聂老师:感谢罗老师为我们语文组奉献了第一节公开课,这节课在罗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备课下进行的非常顺利。

希望大家在后面都能积极上公开课,积极参加评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0xx年9 月30 日第五周星期一活动主题:评李绵佳老师公开课主持人(负责人):聂小平记录:聂小平参与人员:王希剑、徐建林、周海均、陈代勇、赵慧、卢莹、聂小平、黄雪映、陈龙、罗娟、李绵佳活动过程详细记录:一、先由李老师说课,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2018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8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1、研修计划: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麒麟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活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
2018年9月1日
活动地点
二楼会议室
备课主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主备人
王丽
参加人员
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一、学情分析:

2018-2019上期生物集体备课记录簿

2018-2019上期生物集体备课记录簿

2018-2019学年度(下)初二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依据本学期学校、教导处及科组的工作计划,以提高生物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水平,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保质高效,力求突破,促进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备课组的计划
1、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
2、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
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教案、学案
4、备课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课后由备课组长主持评课,大家一起反思,提出解决办法,并结合新课程改革,将发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

通过行动法研究模式,使得大家的专业水平一次次得到提升。

三、备课组活动安排
1、统一课程进度。

按教材内容每节用1课处理完,绝不延后,消耗时间,
考虑到放假、考试等因素。

本学期要上完下册和七年级和八年级课程的复习。

2、每周做两套中考题,每周五备课组会讨论疑难问题。

3、精选每节训练题,任务安排到人,选题、审题、送交、复印室,并统计
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提交周五备课组会讨论。

4、每周五备课组会每人提交一个疑难问题交备课组会讨论。

(邓光意)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邓光意)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过程描述一、激趣导入: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

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

板书:线的认识二、自主学习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

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

三、反馈交流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

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四、精讲点拨1、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发言记录生进行学习。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邓长从: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多合作、多交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邓德情:及时归纳新知,提取规律性的学习方法,并且牢牢把握。

从旧知到新知,由归纳总结到发散运用,是举一反三的必要前提。

陈海带: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确定以下为教学难点: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陈海带)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陈海带)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过程描述四年级上《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初案)主备教师:陈海带任教班级:四年级(6)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10圈、2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指名让学生口算汇报。

114×2=228(分) 114×10=1140(分) 114×20=2280(分)师:说一说“114×10”“114×20”,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借助时事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 )(分)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用什么方法算114×21=(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预测: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

生1:我是把114看作100,100×21=2100(分),所以114×21≈2100,比2100多。

生2:我是把21看作20,114×20=2280(分),所以114×21≈2280,比2280多。

生3:我是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分),所以114×21≈2200,比2200多。

2 3 9 4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1 1 4………………114×12 2 8…………………114×202 3 9 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一难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载三年级语文学科十河镇中心小学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日期:2017.8.30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主持:王欢欢出席:现民、王影、艳、主题:教材目标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集体备课记录日期:2017.9.3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主持:艳出席:王欢欢、先民、王影、主题: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备课记录日期:2017.9.17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主持:王影出席:王欢欢、现民、艳集体备课记录日期:2015.9.24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主持:缪毓宏出席:缪毓宏、方珏、顾艳菁、唐艳、黄晓燕主题:第三单元教材研讨过程及主要容一、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根据思想容选编课文的。

三篇课文,《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都是童话故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自己独立思考;要敢于为群众除恶。

二、单元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从文章中受到思想的熏。

4、学会复述课文。

5、作文时,能先观察书上的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教学设想:顾艳菁:8、《蒲公英》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主要讲的是有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分别到沙漠和湖泊里去,结果都死了。

寓意,可以是多元的:种子只能在泥土里生长;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一定要听老人的话。

课文的语言很美,我觉得要抓好字、词、句的教学,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在学生学完全文后,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小种子?”“你自己想对这两颗小种子说点什么呢?”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

方珏:9、《三袋麦子》课文也是一篇童话故事。

2017-2018上学期英语组集体备课

2017-2018上学期英语组集体备课
【教学三维目标】
1. 能听、说、读、写单词“old”,“young”,“kind”,“funny”和“strict”。
2. 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o’s your art / English / maths / science / music / … teacher?”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读、写单词“old”,“young”,“kind”,“funny”和“strict”。
( )1.the door.
A. Open B. open
( )2. Turnthe light.
A. at B. on
( )3. --- What’s in the classroom?
--- One door, two.
A. windows B. window
四、拓展(Extension)
任务活动:描述教室
【单元教学重点】
1. 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能正确地询问和回答各科老师的性格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
1. 掌握描述他人性格特征的词汇和句型。
2.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A. Ask and answer
(二)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classroom, window, black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teacher’s desk, computer, fan,wall, floor(2)能够正确使用上述单词描述教室里的物品、设施。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is the „? It’s in/on/under/near the „ 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

(陈丽英)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1)

(陈丽英)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1)

(陈丽英)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集体备课记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好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

二、自主探究:1.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师:请你用圆片代替苹果,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一样多。

可以怎样分?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

生1:我是1个1个地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2:我是2个2个地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3: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苹果。

师: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2.每袋装4个。

师:如果还是这12个苹果,老师要求大家每4个装一袋,那么需要几个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生:每4个装一袋,我就数出4个放成一堆,再数出4个放成一堆……这样一共就分成了3堆,说明需要3个袋子。

师:说得很好,就是需要3个袋子。

3.比较。

师: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http ://ww w.xk 学生可能会说:·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的。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每份都是4个苹果。

……发言记录师:是啊,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尽管分的方式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

三、小结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分苹果唐宏能:学生刚接触除法,对除法很陌生。

夏光凛: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也不知道,除号也见得很少。

邓光意:有学生乘法口诀背不出,学除法就比较困难。

黄双年:从乘法中引进除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讨论结果二年级上《分苹果》教学设计(定案)主备教师:陈丽英任教班级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分苹果。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记录时间:2018年11月1日地点:教师会议室主备教师:夏金玲课题:《周长的认识》过程记录:一、主备教师夏金玲老师阐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熟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3.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合作技能。

二、其他数学教师提出教学建议:林作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尤华表:本节课可以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柳文广:在对周长的定义的理解基础上,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以此,加深对周长的理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林如虎: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夏兆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学期教研记录(3篇)

第一学期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第一学期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

(2)备课过程:首先,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接着,各备课组分别进行组内研讨,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最后,各备课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完善教学设计。

(3)备课成果: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各备课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听课评课(1)听课对象:本学期,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听课内容:本次听课活动主要针对各学科的教学常规进行检查,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

(3)评课过程:听课结束后,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以“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主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2)研讨过程:首先,由教研组长主持研讨活动,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接着,教师们针对研讨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难题的方法。

(3)研讨成果:通过本次教学研讨,教师们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反思、改进,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本学期,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 教师团队凝聚力增强。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

四、存在问题1. 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邓长从)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邓长从)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方案二:乘普快列车时速为75千米/时,唐山北(丰润火车站)→大连行程11小时请你帮老师算一算每个方案的行程都是多少千米?(设计意图:此情境的创设,来源于生活,好多学生应该不陌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能激发学生主动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兴趣。

此设计,还力求让复习旧知与传授新知从内容上浑然一体,为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同时为后面例3理解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做了铺垫。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每个方案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求出结果。

(预设:方案一列式145×7,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因为有进位,为了计算准确,最好用笔算。

方案二列式75×11,为了计算准确需要用竖式笔算)给学生时间自己完成方案一、二的计算,并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竖式,而后集体交流做法。

借助75×11竖式教师追问:竖式中出现了两个75,一样吗?(生:不一样。

第一个75代表75个一,第二个75代表75个十,实际是750)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又应该如何计算?(学生说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1、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用我们原来学过关于乘法的计算方法帮老师解决了三个方案,老师谢谢大家。

李叔叔是哈尔滨人,国庆节也要去北京,他选择了T17特快列车,同学们愿不愿帮帮他?那就请同学们帮李叔叔算算他的行程有多远吧。

出示从哈尔滨到北京特快列车时刻表车次出发-到达发时-到时运行时间参考票价T17特快列车时速为145千米/时哈尔滨(始) - 北京21:26 -09:26 12小时硬卧下281 硬卧272师:要求哈尔滨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你需要用到哪些信息?______2 9 01 4 5______1 7 4 0应该注意什么。

初一语文组2018年第一学期备课组会议记录

初一语文组2018年第一学期备课组会议记录
翻译:拂晓起来观看云彩,在峭壁的沟壑下,(云彩)洁白纯净得像棉花,飘荡腾越同浪花,整个大地是琉璃五光十色的海洋,各个山顶露出云上如同浮萍,这是第五绝了。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平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不可能完全明白它的形态。
要点:悉:详知。
(8)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翻译:天目山大的树木,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好像伞盖,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上万钱,这是第六绝了。
要点:“围”是计量圆周的单位,但具体是多少,说法不一。 直:同值,价值。
(9)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翻译: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的香味,远远胜过龙井茶;(天目山)竹笋的味道类似绍兴破塘的(竹笋),然而清淡远远胜过它,这是第七绝了。
要点:凡:凡是,一般。 鲜:稀少。 骨:骨架。 毛枯:草木枯败。 病:毛病,缺陷。
(3)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翻译:天目山满山都是沟壑峡谷,飞泻的瀑布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丝绸,这是一绝了。
(4)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绝也。
翻译:石头的颜色深暗润泽,石头的棱角巧妙精致,石头的小路盘旋迂回,石头的悬崖陡峭耸立,这是第二绝了。
(5)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翻译:虽然山谷幽深岩石险峻,但寺庙都很精致美妙,这是第三绝了。
要点:县:同悬。
(6)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翻译:我不喜欢听到雷声,而天目山的雷声很小,听到的好像婴儿声音,这是第四绝了。
(7)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何新艳)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何新艳)2018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表过程描述四年级上《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初案)主备教师:何新艳任教班级:四年级(2)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

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自主学习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

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

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反馈交流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精讲点拨1、练一练(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发言记录识。

2、画一画(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五、小结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相交垂直何新艳: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垂直的特征,学习并掌握利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

由于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的影响,学生对相交和垂直的概念容易理解,但是在画垂线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操作不规范,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画垂线操作的具体指导。

邓长从:从生活中的“剪刀”和“红十字”入手,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教学内容为基准,让学生开动思维,在手、口、脑、眼并用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相交和垂直的知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帮助学生体会画垂线的方法,从而比较标准地画出垂线。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记录XXX集体备课记录学科:道德与法治组别:二年级组日期:2018.9.12018—201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组计划一、指导思想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集体备课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

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学工作,搞好本组的集体备课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集体备课工作的开展。

6.力争二年级成就能大踏步提升。

7.以质量为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优秀率达到学校制定的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研究、探索研究、合作研究、创新研究,使学生全面、全员、全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备、教、批、辅、评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8.立足学科主阵地,加大优质课研究的力度,以“教室有效教学”为我们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题研究偏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通过开展各类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积极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才能,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留心搜集创新研究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体会,尽量提供各类展示自我的机会。

使本组教师教室教学本领有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力争使教学与研究方式改变等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材的特点
第一,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概念。新概念往往与已经学习过的概念规律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已有知识出发,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也可以创设学习新概念的物理环境。
第二,从物理原理出发,经过简单的引导、联系、类比,得出洛伦兹力的定义,引出相关规律。教材本身是引导性的作用,对教师的约束较少,有较大的空间自由发挥。
活动时间
第9周周一第七节课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物理科组全体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员
活动主题
圆周运动
活动记录: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关计算公式;
2.学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3.掌握分析、解决圆周运动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圆周运动的规律
三.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
可以将圆周运动划分为水平面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的圆周运动,然后分别举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如水平面内一般是匀速圆周运动,具体例子有圆锥筒、圆锥摆、转台、车辆转弯等;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非匀速圆周运动,最典型的两种模型是绳模型和杆模型。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并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物理科组全体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员
活动主题
牛顿第二定律
活动记录:
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断
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四个性)
2.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探究,了解洛伦兹力的定义、方向、大小。能解释生活应用中质谱仪等仪器的原理。
3.教材内容安排
教材首先简单回顾磁场对电流有安培力的作用,而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从而引出猜想安培力和与本节所学的洛伦兹力有一定的联系。这样的安排,在一定程度是符合知识的建构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搭桥、连线,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更加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的概念的复习
1、分析讲解弹力的有无判断方法
2、摩擦力产生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摩擦力方向。
3、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
二、例题分析
三.例题和作业
由于下一节是第二定律的应用,所以本节的例题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侧重第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即可,勿涉及复杂模型,以基础题和经典题为主。作业包括课堂作业(4到5题)和课后作业(达标检测相关练习)。
2017—2018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第7周周一第七节课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时间
第13周周一第七节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物理科组全体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员
活动主题
选修3-1第三章第五节《研究洛伦兹力》集体备课
活动记录: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从生活中的磁现象、判断规律、应用这三个阶段逐步展开。教材的前两节让学生开始认识生活中的关于磁和磁场的现象;然后在第三和第五两节分别介绍宏观安培力和微观洛伦兹力的两个大小方向等重要规律和左手定则;而最后第四、第六两节分别着重介绍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现代技术应用。经历这三个阶段的系统化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好关于磁的一些现象规律。
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它通过联想,把异常的、未知的事物(研究对象)对比寻常熟悉的事物(类比对象),然后依据两对象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类似或相似的性质,从已知对象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的一种性质。而新教材知识线索的设计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类比。
根据静电场与重力场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017—2018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第5周周一第七节课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物理科组全体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员
活动主题
必修一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活动记录: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3、让学生体验完全失重,下落过程弹簧秤与钩码易脱节,老师要抓住这个微小环节,及时要学生分析脱开的原因。
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因为这实际生活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是大家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中最好能够多进行一些类比和举例,或者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并且能理解的事物来展现,加深大家的印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第19周周一第七节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内容
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多做小题,多做小综合题,多做变式型的常见题;“三少”即少做大题,少做大综合题,少做难题.
三、针对性训练
自我诊断:错题改正,定期复习,做好标记。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时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或一模、二模前再复习.
1、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从哪入手,因此要求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提示学生从运动和力这两方面去进行分析,如果疏于引导,就会拖延时间,导致后面教学被动。
2、完全失重的演示实验,在这里采用矿泉水瓶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漏水的情况,由于下落太快难于观察,本节课采用了让染红了的水射向白纸,再用实物投影帮助观察,亦可利用摄象机拍下,进行慢放,效果会更好。
2017—2018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第15周周一第七节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物理科组全体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员
活动主题
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集体备课
活动记录:
一、教学目标 :
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和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3)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会把运动物体抽象为正确的物理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对各种力进一步加深理解,要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受力分析又是解决物理问题最关键的步骤,熟练进行受力分析既是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分析推导:
①如果物体受两个力处在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二力平衡。由实验可知这两个力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我们说这两个力是 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2.难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主要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各物理量的定义式,以及相互关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作为课后检查的重点。
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首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由其它力来充当的,因此不能画在受力分析图上。另外,通过若干常见例子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受力分析上的区别。
20动时间
第17周周一第七节
活动地点
物理科组活动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物理科组全体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员
活动主题
电场的能的性质
活动记录:
目前物理教学中在学科方法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方法教育,在平日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要认识到能力和方法是相互渗透的,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意味着要帮助他们掌握完成某种科学任务的方法。物理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通常认为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六种。
2.力求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回顾、讨论:什么是共点力什么是平衡状态
教师总结:
(1)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物理科组全体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员
活动主题
超重和失重
活动记录:
高中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所以在上《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的时候,应探究式教学法贯穿整个课堂,穿插使用启发式和引导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其科学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在任务驱动之下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我在课前给学生发了学案,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且根据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学习过程设计好三个表格,使课堂教学能做到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引导学生从超重失重的现象归纳出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