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保护之数字保护

合集下载

浅谈数字化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浅谈数字化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浅谈数字化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内容摘要】文物古迹历经千年沧桑,其独特性、不可复制性、脆弱性不容忽视,如何把握保护与开发中间的一个“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面对文物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一味回避解决不了问题,简单地割裂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更加不切实际,“为保护而保护”或者“只顾开发,不管保护”也不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展示中心无疑是一条崭新的道路,利用高新数字科技,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保护了文物古迹的微生态环境,真正的做到了和谐共赢。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数字化科技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引言: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

文物旅游业的兴起是适应时代需求发展的产物,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放在一起,既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精神文明的需求。

当今时代,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结合全新的科学技术,或许能探求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一条可行性通道。

在这一方面,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展示中心无疑走在了前列。

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上需求愈发显得重要起来,智慧旅游、文旅融合等相关热词也相继不断涌现。

同时,关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否和谐共存的探讨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

一方面,旅游开发的确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使得文物单位得到了很丰厚的回馈,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另一方面,因开发而带来的文物损坏事件也不断出现,使得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不断激化。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一些文物古迹经过开发成为著名的景点,大量游客涌入为该地区带来了极其丰厚的旅游经济收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补充文物保护上的资金空缺。

“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

“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

甘博照片数据库制作小记“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①Һ周欣平②摘要:把敦煌石窟按现在的状况完整保存下来,作为一个世界文明的遗产永久地留给子孙后代,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将已经获得的和将要获得的图像㊁影像㊁文字㊁考古和保护等多种数据汇集起来,构建一个数字化㊁集成化的大规模石窟壁画资源库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完整有序并且永久地储存这些资源,并为学界和大众使用,这就是 数字敦煌 ㊂这是一个永久的㊁可靠的㊁呈动态㊁可更新和升级的系统,亦是一个资源管理和保障体系,以永久储存为主要目标,提供数据更新㊁数据自动检测和数据迁移等多种功能和一个强大的综合敦煌石窟图像和文献库㊂关键词:敦煌石窟;敦煌保护;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数据库;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D i g i t a lD u n h u a n g:aR e p o r t f r o mt h eM o g a oC a v e sҺ P e t e rZ h o uA b s t r a c t:I fw ew a n t t o p e r m a n e n t l y c o n s e r v eD u n h u a n g C a v e s a n d p a s s t h e mt o t h e f u t u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s①②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何剑叶和林萌审阅了全文,并提出了宝贵意见㊂作者特表示感谢㊂周欣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图书馆馆长㊁大学图书馆总馆助理馆长(D i r e c t o ro fC.V.S t a r r E a s t A s i a n L i b r a r y,A s s i s t a n t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a l i f o r n i a, B e r k e l e y)㊂a saw o r l d h e r i t a g e ,t h e o n l y w a y i s t o i n t e gr a t e a l l t h e c o n t e n tm a t e r i a l s t h a t h a v e b e e n c r e a t e d a n d w i l lb e c r e a t e d i n t o a d i g i t a lr e p o s i t o r y a n d a c c e s s p l a t f o r m ,w h i c h c a n p r o v i d e p e r pe t u a l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D AM ,a n da c c e s sb y t h ea c a d e m i aa n dt h e p u b l i ci nas y s t e m a t i c a lw a y .S u c ha s y s t e mi s D i g i t a lD u n h u a n g .T h i si sn o to n l y o n e m u r a lr e p o s i t o r y d a t a b a s e ,b u ta p e r p e t u a l ,r e l i a b l e ,r o b u s t p l a tf o r m.I t i s ad a t am a n ag e m e n t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s y s t e m ,w i t ha p r i m a r yg o a l o f p r o v i d i n gp e r m a n e n t p r e s e r v a t i o no fD i g i t a lD u nh u a n g c o n t e n t a n dr e l a t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 ,c a p a b l eo f d a t a i n g e s t ,s t o r a g e ,u p g r a d e ,e r r o rd e t e c t i o na n dd a t a m i gr a t i o n .I tw i l la l s oh a v ea p o w e r f u l f r o n t -e n d f o r t h e g l o b a l a c c e s s t o i m a g e s a n d t e x t s .K e yw o r d s :D u n h u a n g C a v e s ;D u n h u a n g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D u n h u a n g A c a d e m y ;D i g i t a l D u n h u a n g ;D i gi t a l d a t a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D i g i t a l p r e s e r v a t i o ns y s t em 图1: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781 848 观无量寿经变部分乐舞图(南壁) 照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一千古绝句生动描述了敦煌的地理位置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㊁西域边陲重镇㊂它以独特的地理㊁文化及自然条件保存了华夏古代文明的遗产㊂从西安到敦煌的飞机上俯瞰千里黄土坡㊁戈壁滩,宛如到了另一个世界㊂这里曾经是繁华之地,有无与伦比的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和令人梦绕魂牵的飞天传说,在古代,它联系了中亚多国文明㊂2011年2月,我有幸受敦煌研究院的邀请,以国际咨询专家的身份主持了 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的功能需求及设计开发的论证工作㊂主持这个项目的美方专家还有我的同事㊁数字资源保护专家L i n d aT a d i c ㊂经过了一年多的艰苦工作,我们两人共同撰写了‘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字资源保障体系用户功能需求报告“㊁‘敦煌研究院目前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数据库提供商分析“共三份报告,为 数字敦煌 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及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提供了一个蓝图㊂2012年3月,敦煌研究院举行了国际专家论证会,对我们的报告进行了论证㊂最后,报告由来自北京大学㊁中国科学院㊁北京故宫博物院㊁台北 故宫博物院 ㊁首都博物馆㊁台湾 中研院 ㊁大英图书馆㊁美国西北大学㊁美国盖蒂保护所㊁香港城市大学和敦煌研究院及中国文化部等机构和部门的专家小组进行评审并获一致通过㊂图2:在 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国际专家论证会现场,专家们听取本文作者的陈述㊂照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㊂在2011和2012两年中,我四次来到了大漠之中的莫高窟,做田野调查,并与敦煌研究院各研究所㊁数字中心和信息中心的50多位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员面谈,撰写了调研报告㊂当我身处这座巨大的世界文明遗产和艺术宝殿之中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㊂直至今日,夜深人静之时,我的思绪还会飘到大洋彼岸戈壁滩中的莫高窟㊁月牙泉㊁鸣沙山㊂在讨论 数字敦煌 这个项目之前,我想先讲几个我在敦煌亲身经历的故事㊂我与敦煌的缘分是从著名学者樊锦诗开始的㊂在敦煌硏究院内有一座石雕,名为 敦煌的女儿 ,雕刻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身背斗笠,面向戈壁大漠㊂图3:作者在莫高窟石窟保护现场㊂她就是敦煌研究院现任院长樊锦诗㊂樊院长20多岁时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就来到敦煌,至今己有40多个春秋了㊂身为一个上海姑娘,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她离开大城市,来到地处偏远的敦煌,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女大学生,到今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被誉为 敦煌的女儿㊂第一次见到樊院长是在伯克利㊂为了 数字敦煌 项目,从2009年开始,樊院长以70多岁的高龄,前后共三次来伯克利找我㊂面对这位闻名世界考古界和石窟艺术界的泰斗,我不禁诚惶诚恐㊂记得她最后一次来伯克利,是同微软创始人比尔㊃盖茨的母亲M i m iG a t e s 一起来的㊂M i m iG a t e s 是敦煌基金会的主席㊂我当时就想,是什么把我们这三个经历和身份完全不同的人召唤到了一起,一个是蜚声中外的敦煌学学者,一个是世界首富的母亲,一个是图书馆长,这都是因为面对敦煌的过去㊁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了把这个世界文明遗产永远保存下去,我们都要尽一份绵薄之力㊂和樊院长谈过话的人都会被她平和低调的人格魅力所感染㊂这位令人崇敬的学者,我其实早有所闻㊂除了她在敦煌学方面的建树,令我最难忘怀的还是她朴实的学者风范㊂敦煌的朋友们告诉我,樊院长到北京开会时,总会住在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图4:作者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2012年3月在莫高窟前的合影㊂一个最简陋的小旅店的地下室,几十年不改,过去每晩住宿费才十几元,今天也才几十元㊂搞得连文化部派去接她开会的司机都不知到哪去找她㊂相比今天中国政界㊁商界乃至部分学术界的奢华之风,樊院长一身正气㊁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令人佩服㊂就是这样一位朴素资深的学者,却极力追赶信息革命的浪潮㊂是她第一次提出了 数字敦煌 的概念,引领了国内文博界的信息革命浪潮,打造了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敦煌数字中心;也是她把具有极高科技含量的激光点云成像技术运用到了敦煌石窟考古领域,把一批国外的专家带入了敦煌学和敦煌保护工作的行列,这包括盖蒂保护所的人员㊁西北大学多媒体研究人员㊁A R T s t o r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专家㊂图5:2010年6月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邀请作者主持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的前期论证工作,并赠送礼物㊂要想了解敦煌,先要了解敦煌人,包括研究院的学者㊁工程人员㊁画家㊁艺术家㊁文物工作者和工作人员㊂我对他们了解最深的一次莫过于对榆林窟的实地考察㊂邻近莫高窟的榆林窟同属敦煌石窟,但它比莫高窟的知名度要低很多㊂从莫高窟到榆林窟乘汽车要一个多小时,途中经过沙漠和绿洲㊂源自祁连山的党河,冲刷出西千佛洞的断崖㊂榆林窟就坐落在榆林河畔的峡谷里,十分偏僻㊂榆林窟最早的洞窟起始于唐代,它的壁画可以与莫高窟的壁画媲美,它的西夏壁画尤其令人叹为观止㊂到达榆林窟时已经是下午㊂榆林窟的负责人先带着我们参观石窟壁画,参观完后已经是傍晚了㊂此时晚霞映照在崖石上的石窟岩壁上,十分壮丽㊂远处的榆林河也传来一阵阵涛声㊂此时,除了榆林窟的十几个工作人员外,只有L i n d a ㊁我及司机三个客人㊂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的食堂去共进晚餐㊂食堂里只有一张简陋的餐桌,炒的菜是榆林河边菜地里摘的,没有肉㊂据主人说这里出去买菜很不方便,只能自种自吃㊂这里没有电视,沒有现代的厕所和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抽水马桶㊂这一切使我回想起20世纪70年代我在农村下乡插队时的情景,是那样的原始和艰苦㊂夜幕逐渐降临,峡谷里一片寂静㊂我不禁向主人问道: 榆林窟在如此偏僻之地,你们既无现代的警卫设备,又无部队在此防卫,如果有贼人夜里来盗壁画和文物,你们如何处置? 主人告诉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每天每夜都在此防守和巡逻㊂他们指着不远处的几只大狼狗告诉我说,毎天晩上他们把通向石窟的大门关上后,就把这些狼狗放开,有了这些狼狗,盗贼就不敢靠近了㊂这些敦煌的看护人大都是抛家别子,每月只能回家几次㊂酷暑寒冬,他们年复一年地终日守护在这里,远离一切现代社会的方便舒适和城市的喧哗㊂敦煌人中还有洋学者㊁洋学生㊂我在敦煌研究院见到了一位长住在此地的美国姑娘㊂她名叫A p r i lH u g h e s,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艺术史博士生㊂碰巧她硕士是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 亚洲研究小组 (G r o u p i nA s i a nS t u d i e s)念的㊂她硕士毕业那年碰巧 亚洲研究小组 请我担任该专业毕业典礼的主题演讲人,所以这次我们是一见如故㊂A p r i lH u g h e s研究的是佛教艺术,自愿来到敦煌研究院给这里的研究人员教英语㊂用她的话来说,除了一份微薄的工资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得到院里的特批去看她想看的洞窟,这对她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㊂我问她在敦煌工作最困难的是什么,她说是难熬的寂寞㊂冬天里,一个人待在莫高窟的宿舍里,只有靠看那些从美国带来的光碟打发时光㊂我问她在这里最高兴做的事是什么,她告诉我她最乐意做的是乘敦煌研究院的班车到敦煌巿里去看朋友㊂看着这位金发碧眼㊁美丽且充满了活力的美国姑娘我又不禁问道,在这荒郊野外的莫高窟,你只身一人害怕吗?她说她才不害怕㊂ 中国人都很友善,我在研究院有很多朋友,也有学生,他们对我很好㊂ 我想,有这些执著的洋学生,敦煌学这门世界性的学问可谓后继有人㊂敦煌人也包括那些已经逝世了的专家和学者㊂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宕泉河边,有一块墓地㊂这里埋葬着十几个曾经在敦煌工作过的敦煌保护工作者,包括敦煌研究院的前身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所长,第一代敦煌学专家常书鸿,敦煌研究院笫一任院长段文杰,以及曾经在研究院工作过的其他一些终身献身敦煌研究和敦煌保护工作的学者和专业人员㊂他们当中有常书鸿的夫人李承仙,段文杰的夫人龙时英等㊂他们都把一生献给了敦煌㊂敦煌研究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院的朋友们告诉我,这些前辈来到敦煌时,当时的条件比现在不知要艰苦多少㊂寒冬腊月他们都只能睡在滴水成冰的破土屋子里,缺少食物和生活必需用品㊂从莫高窟到敦煌市骑着毛驴要走大半天,才能买回一些食品㊂今天研究院的职工乘坐班车从敦煌巿到莫高窟的研究院上下班,单程仅需20多分钟㊂虽然这片墓地比不上西敏寺教堂墓地之显赫㊁阿灵顿公墓之宏伟㊁八宝山公墓之著名,但它却是一块极其神圣的墓地㊂它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块丰碑,把一个辉煌的艺术宝殿和终身守护这宝殿的守护神们永远地连在了一起,只有寥若晨星的少数英杰才有资格长眠此地!一、百年来的敦煌保护工作自20世纪初敦煌遗书散落到欧洲㊁日本和美洲后,敦煌学逐渐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㊂100多年来,敦煌的保护工作也从未间断㊂敦煌研究院前院长㊁著名敦煌艺术保护专家段文杰先生认为,敦煌保护工作的第一阶段是1900 1941年这40年,①这一期间的工作主要包括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经典文献的保存㊁寻踪㊁整理㊁校勘㊁考证㊁抄录㊁发布等活动,重大学术成果有罗振玉的‘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行之原始“㊁‘莫高窟石室秘录“㊁‘鸣沙山石室古籍丛残“㊁‘敦煌零拾“,王国维的‘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㊁‘近三十年中国学术上的新发现“,刘师培的‘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向达的‘唐代佛曲考“㊁‘唐代俗讲考“,郑振铎的‘敦煌俗文学参考资料“㊁‘变文及宝卷选“,陈寅恪的‘敦煌劫余录“等㊂另外还有王重民㊁向达㊁余道泉㊁姜亮夫等人先后去伦敦㊁巴黎和印度调查,抄录和拍摄的敦煌遗书㊂敦煌保护工作的第二阶段为1941 1978年这37年㊂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特征是中国一批美术家投身敦煌石窟艺术的临摹㊁研究㊁宣传介绍工作,和长住敦煌对石窟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也包括清理石窟内外的积沙和石窟的加固工作㊂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担任所长㊂以他为首的一批有志于敦煌艺术研究和石窟保护工作的艺术家,在敦煌坚持工①段文杰:‘敦煌之梦:纪念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60周年“,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158 164页㊂“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作了数十年,将一生献给了敦煌事业㊂根据段老的回忆,敦煌保护工作的第三阶段是从1979年改革开放后至今,这是中国敦煌学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㊂在这一时期,敦煌学的研究从国外转到了国内,彻底结束了 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外国 的局面㊂1984年敦煌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段文杰任院长㊂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全面展开㊂在这期间,中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纷纷投身敦煌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㊂尤为重要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㊁欧洲和日本的研究和文物保护机构合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敦煌石窟,在石窟保护材料的使用㊁环境检测与治理㊁石窟加固㊁壁画颜料变色和褪色机理研究㊁壁画和彩塑的修复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㊂敦煌保护工作方面的成就也为世人所瞩目㊂二、敦煌石窟壁画的数字化工作如同世界上的万物一样,物质的敦煌总有一天会消失㊂从20世纪90年代起,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著名考古学家樊锦诗就提出了以数字化手段来保护敦煌的想法,即用先进的计算机和影像技术全面记录㊁展现和永久保存敦煌石窟和壁画艺术㊂用樊院长的话来说,敦煌石窟壁画这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只能用高科技手段,将洞窟㊁壁画㊁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㊁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总汇成电子档案㊂在这一思路下,1993年敦煌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始用计算机来存储石窟壁画的图像,向数字敦煌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㊂1994年由大英图书馆主持的国际敦煌项目I D P开始启动,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及英国㊁俄国㊁日本㊁法国等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合作,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和手稿通过数字扫描后,在互联网上展示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敦煌研究院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化队伍,并有系统地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运用到敦煌石窟图像的采集㊁存储和发布等诸多方面㊂1997年,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开始了一项合作研究计划,将精选的60个莫高窟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㊂1998年,美国梅隆基金会出资,协助敦煌研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究院将22个莫高窟进行实地拍摄,并为44个莫高窟制作了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漫游实景片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摄影团队也专程前来敦煌进行由美国梅隆基金会出资支持的 国际敦煌数字档案计划 的创建工作㊂2004年,敦煌研究院向中国政府正式提交了‘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报告㊂这份报告在以下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设施的投资作出了阐述: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利用㊁石窟保护㊁敦煌宝藏展示,从而为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开发一个大型的数字敦煌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㊂三㊁ 数字敦煌 的挑战以上我谈到了敦煌的保护工作以及 数字敦煌 的缘起和发展㊂但是, 数字敦煌 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㊂首先,它所牵涉的范围广泛,包括所有敦煌石窟㊁壁画和与其相关的文物㊁文献等㊂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之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㊁西千佛洞,安西县的榆林窟㊁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㊂现共有洞窟812个,分别为莫高窟735个㊁西千佛洞22个㊁榆林窟42个㊁东千佛洞7个㊁五个庙石窟6个,石窟的开凿时期为公元4世纪到14世纪㊂莫高窟南区为塑像和石窟壁画集中的地区,现存洞窟492个(其中五个位于北区),塑像2000余尊,壁画45000平方米,以及木结构建筑5座㊂这些实物以及有关的文献都要被包含在内㊂其次, 数字敦煌 所包含的数字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需要拍摄400多个石窟的完整图像,包括石窟壁画和塑像的单个和拼接图像,储存完整的石窟考古和保护数据及文献,记录并展现敦煌研究院现存的文物㊁敦煌遗书和手稿,汇集有关敦煌研究的出版物㊁敦煌研究工具书等㊂ 数字敦煌 的最终目的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下,精确并高清展示敦煌石窟艺术的全貌,永久储存并保护有关敦煌的数字资产,并为研究中国乃至中亚古代的石窟艺术,以及历史㊁地理㊁宗教㊁经济㊁政治㊁民族㊁语言㊁文学㊁科技等学科领域提供数量巨大㊁内容丰富的资料㊂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大约50个石窟的拍摄㊂ 数字敦煌 项目第一年的建库数据量将包括90多万份图像㊁考古及石窟保护数据,超过30T B的容量;项“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图6:敦煌石窟的数字图像㊂照片由敦煌基金会提供㊂目第五年的数据量将达到370多万件图像及数据和文档,超过100T B的容量㊂然后,随着拍摄和制作工作进一步展开,直到数字敦煌项目完成,数据量会成倍增长㊂敦煌遗书和敦煌研究文献也极为丰富㊂大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献也必须链接或纳入 数字敦煌 平台㊂数字敦煌 系统的设计也是极其复杂的㊂它是一个整合许多子系统的庞大系统㊂来自敦煌研究院内不同单位,甚至其他机构,乃至不同国家的敦煌数字资源都要被整合在一起㊂另外, 数字敦煌 的数据是独特和复杂的㊂所有的敦煌壁画资料都属于结构性数据,即它们都存在相互交叉的联系,如壁画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㊁壁画的 父子 关系(单画与组画)等㊂不同类型的几十种数据都要在系统里进行符合国际标准的标注并加注元数据描述,这些数据包括图像㊁文字㊁数字等㊂这是一个多层次㊁多关连的复合体系㊂最后, 数字敦煌 必须还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必须提供对所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定期检测㊁查错并替补㊂一旦将来出现了新的操作平台和文档格式,还必须将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升级㊁改制和迁移,保证 数字敦煌 的资源一千年以后也不损坏,不过时㊂除此之外,数字敦煌系统还必须把大量的图像和文档输送到前台展示,为全球的读者提供服务㊂这样一个集数字资产(复杂结构性数据)的管理㊁永久存储和发布为一体的超大型系统在世界上我们尚未见过㊂即使是今天欧美国家最先进的数字资产管理㊁保存和发布系统也不能有效地解决 数字敦煌 所有的问题㊂四、总体设计方案在莫高窟的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近20年后,设计一个大型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㊂目前 数字敦煌 项目拥有的数字资产量已达到兆亿级,而且更大规模的石窟拍摄及数字化工作将要展开,这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数据产生,包括石窟壁画拍摄团队现场拍摄的图像㊁石窟保护部门生成的数据,如石窟的温度㊁湿度㊁人员流动的检测数据,以及国图7:莫高窟第254窟北魏439 534 ‘舍身饲虎“图是公认的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㊂内外各个研究团队在莫高窟实地采集的数据,如航空摄影图像㊁考古队在石窟内收集的激光点云图像㊁美术工作者的壁画临摹㊁计算机科学家们制作的石窟3D 图等㊂敦煌研究院过去20年拍摄的大量平面图像和动画影像也需要整理,有的还要做制式升级㊂把这么多复杂的信息源归拢㊁整合并永久地保存,就需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3卷,2013年3月“数字敦煌”:来自莫高窟的报告要由图书馆方面的综合信息管理专家和数字资源保护专家来协助筹划一个 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㊂这也就是我和L i n d aT a d i c被委派来做这个系统功能的前期调研和功能需求研究的原因㊂我们提出了 数字敦煌 总体设计方案的三个核心部分,即一个基于工作流程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一个基于资源永久保存的数字资产保存系统和一个基于全球发布的数字敦煌数据库,如下图所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简称D AM)后台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前台‘数字敦煌数据库“(1)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的生成和编目㊂图像和影像以及文字资料的管理和输送㊂数据版本的管理与监控㊁追踪和记录㊂将数字内容和元数据递送到前台㊂承担管理高清晰原始图像和原始文档的任务㊂(2)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追踪和监控数据保存的过程和活动,包括对传送和存储后损坏了的数据和错误数据进行检测㊂完成文档的核准和数据入库时相关技术性元数据的提取㊂提供过时文档格式的监测,以及文档格式的提升和转换㊂提供L T O开放线性磁带数据拷贝过程的监测㊂(3)数字敦煌数据库:一个可供世界范围内订阅的数据库㊂它发布的内容包括图像㊁影像㊁论文㊁敦煌遗书㊁专家手稿㊁善本书和敦煌研究出版物等㊂所有内容都来源于后台的数字资源管理体系,使用原始图像和文档生成并经过压缩处理过的替代数据㊂报告还附有‘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功能需求表“㊁‘数字资产管理主任的技术与核心职能“㊁‘敦煌研究院文档命名规范“与‘国际敦煌数字档案M I D A“有关的元数据文件,和国际图联制定的‘书目记录功能要求“㊂除了第一份功能需求报告外,第二份报告讨论的是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大量不同文档的制式及标引规范㊁文档命名格式㊁敦煌遗书的数字化情况等㊂第三份报告则讨论了中国目前大型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的。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古代艺术之美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古代艺术之美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古代艺术之美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之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莫高窟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品,其壁画和彩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莫高窟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莫高窟的艺术之美,现代科技手段被应用于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人们解读古代艺术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数字化保护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高精度扫描、数字化重建和虚拟展示的一种保护方式。

在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中,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被运用于对壁画和彩塑进行非接触式扫描,将其精确还原为电子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莫高窟的艺术品得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得到真实再现,这为后续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数字化保护不仅能够保留文物的原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多样的传承利用方式。

传统的壁画和彩塑只能在实地参观时欣赏,而数字化平台的出现使人们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欣赏到莫高窟的艺术之美。

同时,数字化还使得艺术作品得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

在数字化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放大、旋转等操作,更加全面地观察和研究壁画和彩塑的细节,从而对古代艺术的审美和技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数字化保护,现代科技手段还可以用于解读古代艺术。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息。

传统的艺术研究通常需要艺术专家对文物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解读途径。

以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对莫高窟的壁画进行色彩、结构、样式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艺术规律和意义。

此外,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对莫高窟内刻写的佛经和题记进行自动识别、翻译和分析,为人们揭示其中蕴含的诗歌、故事和思想。

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也为解读古代艺术提供了专业而全面的支持。

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01-0114-04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杜若飞(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播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保护的一种新趋势。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不仅可以发挥中国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还裨益于提升中国知识产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

数字技术的发展及智能设备的普及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以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关键词:数字技术;敦煌艺术;文化遗产;文化保护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01.036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就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属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通过物质与非物质的方式流传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在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繁荣发展过程中,文化兴盛发挥着基础作用,通过文化的繁荣,可以加快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依然有着突出的价值。

通过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不但能充分发挥中国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有助于文化遗产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完成,与此同时还要对其经济与观赏价值作出考量,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为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从而提高国际影响力。

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逐渐由口头、文字等向数字化转变,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播方式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与传播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所面临的的新课题。

1文化遗产数字化概述1.1涵义文化遗产数字化,具体是指运用数字技术,比如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传播等,使得文化遗产发生转变,或者将文化遗产复原成数字形态,促使其转变为可再生资源,实现文化遗产共享[1]。

古代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

古代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

古代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一、本文概述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而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矗立着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莫高窟。

莫高窟内的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珍贵的壁画也面临着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修复这些古代壁画,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保护与修复技术逐渐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围绕古代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展开探讨,旨在介绍数字化技术在壁画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章首先将对古代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和保护现状进行简要概述,然后详细介绍数字化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接着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壁画保护中的优势与局限性,最后展望数字化保护与修复技术在未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古代敦煌壁画保护工作的关注,同时也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敦煌壁画的现状与保护挑战敦煌,这座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文化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

这些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壁画面临着诸多保护与修复的挑战。

目前,敦煌壁画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自然因素如风沙、温湿度变化、紫外线照射等,以及人为因素如游客参观、环境污染等,壁画出现了严重的褪色、脱落、开裂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壁画的艺术价值,也对其保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保护方面,敦煌壁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壁画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复杂,使得修复工作异常困难。

由于壁画面积巨大,数量众多,保护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巨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在保护传统壁画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修复和展示,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损毁、失传甚至消失的危险。

数字化保护手段的出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存、展示和传播。

这包括了对文物的三维扫描、图像采集、数据存储、虚拟现实展示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信息,从而实现永久性保存,避免了因物理损坏、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文化遗产损失。

数字化保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保护的效率和精度。

传统的保护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在记录和保存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差。

而数字化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文化遗产的各种信息,如形状、颜色、纹理等,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其次,数字化保护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

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文化遗产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

例如,通过在线展览、数字博物馆等形式,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领略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瑰宝,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再者,数字化保护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数字化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虚拟修复和重建,让受损的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重现昔日的辉煌。

然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技术方面,数字化保护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而一些地区和机构可能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开展高质量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数据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数字化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或丢失,将会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敦煌数字供养人 营销分析

敦煌数字供养人 营销分析

敦煌数字供养人营销分析敦煌数字供养人公益项目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公益传播项目。

首先,项目传播易懂。

通过H5的传播,使得大家都知道敦煌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利用手机H5画面、音效、动画的集合,能让没有去过敦煌的人也深入其境,感受到千年的时光日月轮转,洞窟的画壁在沙化、颜色在凋零。

进而指出,要想以后还能划着手机屏幕就看到敦煌的世界,就急需对敦煌洞窟进行数字化保护。

第二,项目进行了相关性设计,由利于社交传播的元素构成。

第三,在“智慧锦囊”这一页的右下角出现了“0.9元守护敦煌”的捐赠提示,点击之后,就发现直接定额就是不到1元的捐赠,而是九角钱。

对此设定,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供养人的付出其实是非常小的,一块钱以内。

“我们希望通过众筹的形式、通过数字的形式,让大家都来关心、参与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尤其是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能够了解文化遗产、能够亲近文化遗产,进而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这也是此次项目最主要的目的。

”第四,敦煌数字供养人是一个整体的以传播为主的设计方案,在做公益项目前端设计的时候,就进行了复合式的多层传播设计。

营销分析:市场营销分析是指企业在规定时间,对各个营销区域的各项销售工作进行的总结、分析、检讨及评估,并对下阶段的营销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对某些区域的营销策略进行局部调整,甚至对某些区域的销售目标计划予以重新制定。

因此,市场营销分析工作,是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主体内容。

营销职能管理从公司环境的总体分析开始。

公司必须分析其市场和营销环境,以寻求有吸引力的机会并避开环境威胁;必须分析公司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当前可能采取的营销行动,以确保抓住最佳机会。

营销分析把信息传递给其他营销管理职能部门。

有关营销分析将在第四章详尽阐述。

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第一篇范文在21世纪的科技时代,人工智能的崛起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在人工智能语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敦煌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

一、人工智能在敦煌艺术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二、人工智能在敦煌艺术数字化传播中的作用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敦煌艺术的传播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为敦煌艺术品的展示提供全新的平台,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为敦煌艺术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促进敦煌艺术研究的深入进行。

三、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挑战与对策虽然人工智能为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能导致人们对传统敦煌艺术的忽视。

其次,人工智能在处理敦煌艺术数据时可能出现误差,影响艺术品的真实展示。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其在敦煌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提高人们对敦煌艺术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第二篇范文一、What(什么)在探讨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是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莫高窟为代表,包括了壁画、佛像、经文等。

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历史、文化、宗教等多重价值。

然而,由于时间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敦煌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二、Why(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数字化技术可以让我们在不损害原件的情况下,对艺术品进行高精度的复制和保存。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让我们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将艺术品传播得更远、更广。

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

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

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
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字化可以将文化遗产的信息保存下来,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以下是一个成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

案例: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工程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是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人为破坏,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文物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启动了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工程。

该工程采用了多种数字化技术,包括3D扫描、数字化摄影、虚拟现实等。

首先,工作人员使用3D扫描仪对莫高窟内的壁画进行扫描,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模型。

然后,使用数字化摄影技术对壁画进行拍摄,以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

最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数字化模型和图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使人们可以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近距离观看和欣赏莫高窟的壁画。

通过数字化保护工程,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数字化
模型和图像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
欣赏莫高窟的文化遗产。

此外,数字化模型和图像也为文物的修复和
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工程是一项成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

通过数字化技术,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文化遗产
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数字敦煌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敦煌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敦煌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敦煌是指将敦煌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

在数字敦煌的发展中,具有以下几个现状:
1. 数字保护与修复:数字敦煌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3D扫描、成像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实
现对敦煌石窟中的壁画、雕塑等文物进行数字化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数字技术也能够解决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因素对文物的损害问题。

2. 数字考古与研究:数字敦煌为敦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敦煌石窟中的壁画、经卷、文献等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记录和分析,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数据和视觉化信息。

这些数字化数据的建立和分析有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敦煌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探索出新的研究成果。

3. 数字展示与传播:数字敦煌通过虚拟现实、数字展示平台等方式,将敦煌文化呈现给更多的观众。

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如VR眼镜等,仿佛置身于敦煌石窟中,亲身体验敦煌
文化的魅力。

数字展示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多了解敦煌文化的渠道,促进了敦煌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4. 数字合作与交流:数字敦煌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共享数字化的敦煌文化资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研究,并对敦煌文化做出更
全面的认知与评价。

数字敦煌的发展也为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总之,数字敦煌在文物保护、研究、传播和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敦煌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物保护数字化应用案例解析

文物保护数字化应用案例解析

文物保护数字化应用案例解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应用在各行各业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文物保护也不例外。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深入分析文物保护数字化应用的实践意义和技术特点。

案例一:敦煌莫高窟数字保护项目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珍贵的壁画、雕塑等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然而,莫高窟的文物面临着自然破坏、人为破坏以及时间的侵蚀等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保护。

在项目中,专家们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莫高窟内外环境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生成了高精度的数字模型。

然后,利用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莫高窟中壁画和雕塑的高分辨率图像,并进行了数字化修复和重建,使其面貌得以恢复。

最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游客带入一个逼真的莫高窟虚拟空间,使大家可以亲身体验莫高窟的魅力,同时减轻了对实际莫高窟的压力。

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还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同时,数字化保护还维护了文物的真实性,避免了因人为干预带来的二次损失。

案例二:故宫数字展览故宫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然而,在实际参观中,由于人流量大、展览空间有限,游客往往无法近距离观赏文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了展览的创新。

通过数字化应用,故宫将文物的高清影像和相关资料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观众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即可实现互动式浏览和学习。

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观看和了解文物,还可以通过放大功能,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细节。

此外,故宫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游览体验,使人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故宫之中。

这种数字展览带给观众更便捷的观赏体验,同时也减轻了文物的实际压力。

观众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灵活地选择参观内容,提高了展览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结语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文物保护数字化应用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作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莫高窟内壁画的保存和传承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莫高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及展示工作中。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敦煌莫高窟的珍贵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建于4世纪至14世纪,因洞窟高峻而得名。

其中有大量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精湛的技艺和宗教思想。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然而,由于莫高窟所处地理位置恶劣和时间的侵蚀,许多洞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壁画表面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氧化和剥落。

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被引入用于其保护和传承。

二、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1.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记录、保护和保存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

通过数字化扫描和立体成像技术,可以创建精确的3D模型和高清晰度图像,以记录洞窟内的艺术品。

这些数字化数据不受时间和环境的侵蚀,可以提供给后人进行研究和欣赏。

通过数字还原,即使原作因自然因素破坏,也能在数字环境中进行修复和再现,使得后代能够领略到原本的艺术魅力。

2.提高传播效果数字化技术可以将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以更好的形式呈现给公众。

通过数字化展示,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美,无需亲临洞窟即可欣赏其中的壁画壮丽景致,更好地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教育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使得更多人能够学习和研究莫高窟的独特艺术。

三、数字化技术在敦煌莫高窟的应用情况1.数字化扫描和测绘技术通过激光扫描和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洞窟壁画和雕塑的高精度记录。

通过激光扫描,可以获取洞窟内部的精确结构,包括洞窟的尺寸、形状和曲线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高分辨率相机进行壁画的高清拍摄,以保证图像的细节和质量。

这些数字化数据可以创建精确的3D模型和高清晰度图像,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展示。

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第一篇范文在人工智能语境下,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敦煌艺术,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敦煌艺术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敦煌艺术包括壁画、彩塑、经文等多种艺术形式,而这些艺术形式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

一方面,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敦煌艺术的物理损耗加剧;另一方面,人为因素如游客的触摸、空气污染等也对敦煌艺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数字化保护通过对敦煌艺术品的数字化扫描,可以实现对艺术品的精确还原和永久保存,从而为敦煌艺术的保护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

二、数字化传播的优势1. 打破地域限制:数字化传播使得敦煌艺术不再受地域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让全球观众欣赏到敦煌艺术的魅力。

2. 丰富传播形式: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观众可以沉浸式地体验敦煌艺术,感受到敦煌艺术的氛围和魅力。

3. 提高传播效率:数字化传播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敦煌艺术传播的效率。

三、人工智能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1.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敦煌艺术品的自动识别和分类,从而提高数字化扫描的效率。

2. 通过对大量敦煌艺术品的数字化数据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敦煌艺术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3.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智能推荐敦煌艺术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四、结论在人工智能语境下,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敦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敦煌艺术,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科技手段的应用并非完美无缺,如何在保护与传播的过程中保持敦煌艺术的纯粹性和真实性,是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二篇范文在人工智能时代,敦煌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

敦煌数字化工作

敦煌数字化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如今2007.11已经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

“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包括: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敦煌莫高窟洞窟文物本体监测,敦煌莫高窟安全防范监测,敦煌莫高窟游客调查与监测。

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起步,当时敦煌研究院首次在莫高窟顶建立了气象观测站,监测窟区的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风速、风向和沙尘暴等。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监测工作延伸到了洞窟内小环境,并通过国内外合作,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手段。

洞窟文物本体监测是敦煌莫高窟保护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经开展的有洞窟内壁画的年度检查、壁画病害监测、壁画盐分分析与监测等,这些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壁画的病害研究、修复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敦煌莫高窟洞窟数量多,保护范围大,文物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文物安全主要靠人工监测看守,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着手建立预警监测设施,目前通过技术和人工防范相结合,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防范监测体系。

近年来,前往敦煌莫高窟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保护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并对游客进行合理疏导,敦煌研究院一方面积极开展游客调查,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预约制等,不断开展监测工作。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已经为莫高窟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使监测工作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使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成果切实应用到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已实施了气象环境监测、风沙检测、水环境检测、洞窟壁画病害监测等项目,这些项目已形成了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洞窟文物本体监测、安全防范监测、游客调查监测等系统体系.地震监测系统为了准确掌握游客参观过程中给洞窟环境带来的变化和保护洞窟内文物,由敦煌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敦煌莫高窟环境监测预警系统2007.8.25日投入试运行。

记者在敦煌莫高窟看到,通过无线监控、数据处理和屏幕显示,已经完成的莫高窟10个开放洞窟的温湿度及4个洞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都随时可以在安装在莫高窟接待部总调度室的屏幕上观察到。

文物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以数字敦煌为例

文物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以数字敦煌为例

遗产Heritage文物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以数字敦煌为例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成熟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相互碰撞形成文物数字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赋能。

目前,敦煌文物的数字化采集、文物重塑、档案扫描等工作已取得海量成果,文物数字化已成为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路径。

本文以数字敦煌为例,从创建文化数据库实现遗产永久保存、促进文化遗产的再利用与再创作、线上线下相互助力、共享遗产数字资源促进相关领域实现学科突破4个方面,分析文物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意义及示范作用,助力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高质量发展。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数字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

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十四五”规划。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等8项重点任务。

2023年,中国首个非遗数字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发布,规定了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编制、采集实施、资源著录方面的业务、技术要求,指导和规范了中国各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的采集和著录工作。

非遗数字化行业标准为文化遗产的数字采集、收录工作提供方向、明确内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

随着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技术不足,数据安全、冗余,版权归属及授予等问题逐渐暴露。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其数字化工作也亟须制定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和指引,加快数字采集、著录标准的制定,明确数字化采集、收录,数字平台建立等标准和流程,为构建科学、安全、规范、高效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数字化已成为当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着力点,通过文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文化产业不断成熟壮大,带动中国文化产业的深化发展。

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历史印证,更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浅析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屍代J扌攵濡*1■兗浅析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以敦煌莫高窟为例□王艺摘要:在漫长的历史中凝结了壁画、彩塑、建筑及不同朝代风俗等的敦煌莫高窟,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和艺术史上的耀眼明珠,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先民对于敦煌文化的承载具有跨历史意义,如今,使用传统方式保护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一些困难,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供应短缺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教兴国”逐步兴起,利用二维、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方式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有了新的突破。

该文以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为例,分析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敦煌艺术数字技术文化保护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中国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上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外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其中也包括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目前,国内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缺乏完善的体系,相应的技术、人才供应不足,一些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够重视,以致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逐渐没落。

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需要人们的共同付出与努力,如何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唤醒中华文化遗产新的活力,在满足当代人文化审美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敦煌文化,使其继续传承下去,是相关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位敦煌莫高窟在千年的时光中将众多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包含了735个洞窟、两千余身彩塑与四万多平方米壁画。

艺术宝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历朝历代的艺术家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进行再创作,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内保留了大量图像和文字材料,这些珍贵的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如古代美术、音乐、建筑等)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敦煌壁画的数字信息化、智能化保护与修复

古敦煌壁画的数字信息化、智能化保护与修复

古敦煌壁画的数字信息化、智能化保护与修复摘要:数字信息化、智能化是国际发展趋势。

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古代敦煌壁画作品加以保护与修复对于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主要从保存现状、具体措施以及意义三个主要方面对文本课题进行了分析。

又于结语中对我国古代敦煌壁画保护与修复的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敦煌壁画;数字信息化、智能化;数字档案;数字电影;信息技术中华上下5000年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古代敦煌壁画就是我国浩瀚的文化瀚海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不仅在古代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承与彰显的作用,并且一直保留到今天,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滋养着现代中华儿女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一、敦煌壁画的历史渊源及保存现状敦煌地处我国西北沙漠地区,莫高窟作为敦煌石窟群的代表,因其壁画资源的丰富而名扬中外。

敦煌壁画历史悠久,见证了我国多个朝代、历史的兴衰更替。

谈及敦煌壁画的由来,其是在我国古代朝廷与外邦的交际往来当中,佛教思想传入我国,并在敦煌地区以壁画为载体,寄托了佛教的思想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等。

因此,敦煌壁画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并且在不同的朝代体现出不同时代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文化特征。

就其艺术创作风格而言,敦煌壁画集流畅优美的线条,绚丽多彩的色彩铺陈以及灵活生动的动作形象等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然而,正因为敦煌壁画产生时代的久远,古代敦煌壁画遭到破坏和遗失现象严重。

即使是流传、保存至今的敦煌壁画作品也有由于受到长期的自然现象的腐蚀以及人为行为的破坏等诸多原因而造成其完整性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二、古代敦煌壁画数字信息化、智能化修复与保护具体措施可以利用智能化的计算机描摹技术对古代敦煌壁画进行修复,这包括生成原有轮廓以及填色、描摹两个主要阶段。

在过去的研究领域当中大部分采用图像分割以及边沿提取算法来生成原有轮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保护之数字保护
――敦煌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研究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09级任敏0943093066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敦煌的现实困境以及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的解决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我们大力提倡采用数字传播的方式对敦煌文物进行保护。

在敦煌学信息资料建设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建成了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和文献资料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采用数字技术,充分扩展了敦煌石窟艺术展示的场所和空间。

通过在建的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可以使观众欣赏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同时也使洞窟得到有效保护。

二、关键词
敦煌保护发展平衡数字化
三、论文正文
敦煌作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因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存在而为世人所向往。

但是,敦煌由于现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由此导致了莫高窟遭受破坏。

敦煌正面临如何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因而展开敦煌的对策研究也就迫在眉睫。

尽管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

敦煌石窟保护中潜在的隐患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个莫高窟人的心,西北地区恶劣的
气侯,频繁的风沙使石窟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之中,我们拿出以前的照片和现在
的照片比较,一些老专家也感到惊讶。

壁画是属于土质文物,本身十分的脆弱,加上病害时有发生,不断危害着壁画的安全。

随着游人的不断的增加,大量游客拥入洞窟,对洞窟环境和壁画的影响也困扰着我们,敦煌石窟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1908年,有人拍过敦煌壁画的照片。

如今,即便我们认为保护得最好的壁画,有些部位还是有些脱落,不太清晰了。

壁画如人,也会生老病死。

如何让壁画衰老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是敦煌保护着们日思夜想的问题。

目前对敦煌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立特殊保护区
2、发动群众力量,宣传教育民众爱护文化遗产
3、组织专家学者会议,研究气候等因素对洞窟的影响
4、鼓励艺术家模仿,建立博物馆,取代洞窟参观,让原品保养
100多年来,地震摧残,风沙侵蚀,雨水渗入,10%的敦煌壁画即4000多平方米和5%的彩塑即100多身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害”;有“病害”的洞窟共250 个,占有壁画和彩塑洞窟总数的50%以上。

旺季洞窟里满是“人味”莫高窟一年只能接待15〜18万人次的游客,这是经过科学测算的。

然而,随着其声名远播,1000多岁的莫高窟不得不拖着羸弱之躯,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

近10年,游客逐年递增,去年达到55万。

每年第三季度的游客占当年游客总人数的七八成。

这几个月,每天都有几千名游客集中走进莫高窟。

旅游业的发达,为敦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场浩劫”。

旅游旺季,敦煌莫高窟每天接待的游客超过数千人次。

游客数量的增多,给空间狭小的洞窟带入大量微生物、二氧化碳、水汽及释放出的热量,给壁画、雕塑带来不可抗拒的损害,加速了由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
成的壁画和彩塑的褪色、起皮、脱落的进程。

人一多,那些洞窟如同锅炉房,弥漫着一股浓重的“人味” 。

研究表明,洞窟如处于恒定环境,其中的壁画和彩塑就利于保存。

游客一旦过量,必然加速壁画
和彩塑的损坏。

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壁画为让游客少进洞窟,“数字敦煌”应运而生。

所谓“数字敦煌”,即用高保真的数字拍摄手段,确保被记录的壁画颜色、尺寸十分准确,从而为莫高窟留存一份全数字化档案。

洞窟里没有灯光,洞窟形状各异,有凸面、有球面,因此,为壁画“留影”工程复杂而艰难。

敦煌研究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研制了一台清晰度高达13.46 亿像素的摄录机,对洞窟的壁画进行拍摄。

拍摄一个中型洞窟,所需照片为5000 张左右,一般需要30 个工作日。

像61号这样拥有300 多平方米壁画的大型洞窟,拍摄完成后,则需3个小组的工作人员耗费90个工作日,才能将4.5 万张照片整合、排接完成。

首先是做档案,通过数字档案,把洞里的全部信息永远保存下来。

但是想着容易,做起来很艰苦,因为莫高窟有洞窟735 个,壁画近五万张,工作量特别巨大,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

其次保护者们希望做到高保真、高清晰度,颜色准确,数字精确,否则保留下来的就是垃圾,目标是把它全部做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个洞的数据依然存在。

在信息资料建设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建成了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 实现了馆藏中、英文图书的异地管理和检索。

初步建成了敦煌学研究文献数据库、敦煌遗书数据库、敦煌遗书总目数据库、石窟档案数据库等系统。

目前的数字制作,一个是数字电影,就是让观众通过电影了解莫高窟,通过数字电影了解为什么在敦煌那样一个偏僻的戈壁沙漠会有如此有魅力如此神奇的建筑。

通过数字电影向观众传达出当时的丝绸之路的背景,让观众了解敦煌莫高窟产生的时代特点。

同时可以在电影院中身临其境,仿佛进洞观看,看虚景的体验胜过看实景,通过剧本中剧情的渲染烘托,让观众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敦煌、了解敦煌保护者们的故事。

随着敦煌石窟艺术数字技术不断深入和发展,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也在计划筹建中。

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游客中心建成后,不仅可以将游客过多对文物造成的威胁降至最低,使洞窟得到有效保护, 而且能充分扩展敦煌石窟艺术展示的场所和空间。

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展示,使观众欣赏到更加细致精美的敦煌石窟艺术, 并获取更为丰厚的敦煌石窟艺术信息。

筹建中的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将设置洞窟实景、漫游厅、主题电影演播厅、多媒体展示厅及相关配套设施。

洞窟实景漫游厅,用球幕影院形式放映球幕电影。

球幕电影是通过数据采集、建模、贴图、渲染、后期制作等五个步骤制作完成的;其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贴图和渲染两个步骤,需要解决超大数据量管理、图像和模型的精确映射、图像色彩的融合,以及高精度、180 度球幕鱼眼镜头场景渲染等。

球幕电影能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并细致入微地观看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

敦煌数字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如何准确、快捷、完整地获取数字信息数据。

难题是由于高精度的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分幅和局部数据, 制约了获取平面图像信息数据和三维结构数据拼接的准确性、快捷性,文字信息、平面影像数据以及三维空间
信息数据之间缺乏统一关联, 从而影响了信息数据的完整性。

第二、如何够科学地整合与管理巨量信息数据,难题是将大量不同时段、不同目的和不同用途所产生的信息如何数据整合, 又能让使用者通过统一数据源查询到
任意时间段、任意内容等各种数据信息, 并能够源源不断地吸收新的信息数据和研究资料。

第三、如何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考古研究和展陈。

难题是根据文化遗产的保护、考古研究和展陈的需求如何持续不断地开展数字技术创新。

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是研究中国历史非常珍贵的一个宝藏,里面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文学、建筑等丰富资料。

目前,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是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

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真正使研究成果大众化、通俗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