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优秀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3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7cd3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8.png)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秀3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本文范文的我为您带来的3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文范文将不胜荣幸。
童年的水墨画篇一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读而读。
采取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获取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谈一谈我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我先让学生自立自主地阅读,把课文内容读正确、流利,然后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轻重起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再重视形象感悟,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读边绘画,边读边体会。
我这样启发学生:《童年的水墨画》是由三首小诗组成,并不是图画,同学们,我相信大家精读、细读课文以后,一定能把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脑海,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学生精神饱满,学习状态极佳,马上投入到阅读中去,用心地去思考,尽情地去想象。
在相互交流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读书的小孩,坐在喧闹的街头,全神贯注地读着名著《水浒传》,汽车鸣笛,喇叭声响,行人哗笑,一点儿没有影响到他。
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有的同学愉快地回答:“你看,溪水澄澈碧绿,垂柳袅袅倒映在溪水里。
溪边一个钓鱼的小孩钓上来一条大鱼,高兴得笑了起来。
多么叫人羡慕啊!”有的同学微笑着告诉大家:“我好像看到了一群小孩在河里嬉戏,你拨我溅,多么快活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描述着自己想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他们把课文读活了!接下来,我让他们把想到的美景画在纸上,就更认真了。
你瞧,一个个又细细地把课文品读一番,生怕画的时候漏掉了“好镜头”。
张书豪同学自言自语地说:“哦,钓竿上还有一只红蜻蜓呢!我差点忘了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f56f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d.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1】篇〗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童年的水墨画)2、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3、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
(课件出示2)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3)生字,读生字。
mò rǎn ɡān suì lànɡ hú shuǎnɡ móɡu téng bō墨染竿碎浪葫爽蘑菇腾拨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前鼻音“竿”,后鼻音“腾浪”等。
“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2)(课件出示4)词语,读词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40972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b.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能认识本课的6个认读字,能正确在田格中书写“染”“爽”等11个生字。
【教学重点】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染”“爽”,指导“爽”的笔顺。
【教学难点】联系诗句理解难懂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关联单元主题,导入新课1.浏览单元导读页,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为一组儿童诗。
3.初读三首小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范读课文。
3.读词语水墨画染绿碎了钓竿扑腾拨动葫芦蘑菇溅起浪花清清爽爽三、品读诗歌,感受童年美好1.分别阅读三首小诗,读懂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1618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1】篇〗《童年的水墨画》这组儿童诗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因为是源于孩子们生活的文章,设计理念上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自展、自演中,去主动积累、主动写作、主动阅读。
本节课最成功的设计就是: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读出童年的快乐,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条理清晰、渗透学法、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受益无穷。
亮点一:(学习溪边)老师抛出问题:在溪边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并把溪边钓鱼的快乐热闹场面读出来。
背诵溪边。
师生达成共识,学生交流分享溪边钓鱼的快乐、溪边美景、溪边垂钓的画面,心中有了画面,声情并茂地读出来。
经过反复的指导朗读,帮孩子们在眼前呈现出一幅色彩艳丽、有动有静、热闹快乐的溪边垂钓图,最终达到学生能入情入境背诵《溪边》。
亮点二:(学习江上、林中)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图文结合,走进文本,小组合作学习,读懂句子感受江上、林中的快乐。
因此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自读、小组读、小组展示、小组竞读,以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亮点三:文中取法,写出童年的快乐。
感悟作者的快乐,链接生活,将快乐延伸到学生自身的生活,让孩子写出自身的童年快乐,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书写儿童诗的兴趣。
整节课,条理清晰,渗透方法,用浓厚的色彩,含蓄的艺术手段来结束一堂课,使学生感受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课堂实效。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我们并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应该是我们可亲可爱的学生,我们是这个舞台的策划者,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的孩子跳出绚丽多彩的舞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2】篇〗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34289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0.png)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18.儿童水墨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材及课标分析
识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相对简单,学习本课生字可以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来认识本课的生字,在充分认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儿童时期,对于诗中描绘的画面比较易于接受,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诗歌时,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由于三年级处于中高段的衔接阶段,他们的语言词汇量相对较少可以通过背诵、摘抄拓展阅读等手段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会写字: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识形声字
(2)熟字比较。如:黑一墨醉一碎
(3)猜谜语记字
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部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通用7篇)
![部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85c4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1.png)
部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部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前置性作业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
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生字:生词: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
为什么?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
写一写,画一画。
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
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设计流程:课前背古诗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一、歌曲导入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
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
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ebe5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9.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1篇】《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它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情景,特别是《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让孩子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
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
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
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但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
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有个孩子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欢蹦乱跳的鱼儿打破了孩子的影子”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
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
最后一首是《林中》。
一开始,学生们还明确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
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
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
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2篇】一、水墨导入,引出课题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生:喜欢……师:你们平时是用什么画画的?生:蜡笔。
生:油画棒。
生:水彩笔。
师:你们知道古人是用什么画画的吗?生:毛笔。
师:是呀,你瞧,当一支毛笔沾满墨水滴入宣纸的那一刻,会发生什么呢?你看见了什么?生:墨汁慢慢地往边上流开了。
(最新整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
![(最新整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cca11eaa00b52acfc7cad9.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的全部内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理解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能够说说诗歌的题目,也能够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能够押韵也能够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efb34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2.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1篇】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诗歌教学利用词理论也非常有效。
诗歌作为语言凝练,情感蕴含丰富的一种文体,没有什么方法比情感朗读更加有效地体味诗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细细的分析来说,诵读才是诗歌教学的正道。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中,我首先紧紧扣住了诗歌的题目“水墨画”,以艺术相通的理由,跟学生说“我们上一节诗意的美术课”。
学生顿时愣住了,却又有点兴奋,都充满着期待。
在师生互动交流“画画的步骤和注意的事项”中,我获得了很多的资源,有学生说“画画要先拟定一个背景图”,有的说“画画要突出重点表现的景物”,“画画要根据心情用不同的色彩”“要有细节的描写”,答案丰富多彩,也中了我的“圈套”。
其实我就是想让他们用喜欢的美术去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去感悟作者的画,以及画中的情。
我简单几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画框,并让同学们思考“用刚刚分析的画画的理论,来想想该往这三副童年的画中添上什么景致?”这一步其实是让学生读懂诗歌的大意,第一次引入了读诗歌的阶段。
然而,这仅仅是从了解诗歌大意层面出发的,而更深的层面在于觉得这三副画中的情。
于是我在本节课上又渗透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概念。
引导道:根据同学们刚刚对诗歌大意的感知,我们基本完成了“画意”的了解,然而“诗情”也就是作者表现的情感却有待发掘。
进而学生通过一遍一遍有感情的朗读,其中包含了我的正确、错误示范朗读的比较,引导他们发现朗读应该注意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为何这样读。
因此在这一系列多形式的朗读中,学生自身也能抓住一些“诗眼”读出感情了。
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3a110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1】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
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等奖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案(大全(优秀3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等奖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案(大全(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22ab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f.png)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等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案(大全(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分享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等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案(大全(优秀3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等奖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案篇一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一课时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吗?认识他吗?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板书标题、作者)1.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2.收集整理学生的疑问和感触。
(问题预设:学生的问题呈现可能有:①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说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暗呢?②他为什么以能有“山大王”的同学为荣呢?③离开故乡,他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还宁肯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呢?(一)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我甚至想说,没有身边的琐事,就没有真正的好散文,我们的灵魂往往以一些琐事触动起。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着眼于身边的琐事来写。
细细品读课文,抓住文中较能触动你的一词一句,读一读,品一品,谈一谈。
要求先大声朗读,再小声品读,并圈点批画。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发言。
教学预设:1.品读一部分:我们家是较穷的村中较穷的家。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较穷的家。
教师引导:穷到什么程度?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背景,品读“……较穷的县。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684e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1】篇〗《童年的水墨画》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学习本课,要教给学生诗歌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理解难懂的句子。
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
学生便可从“主题”的需要出发,积淀“主题”知识,丰富“主题”情感,提升“主题”精神。
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和童趣,读懂意思,读活画面,读出意境。
课前讨论:请你选择童年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一个片段说一说。
(3分钟选两到三个学生)(一)、导入课题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
(PPT出现水墨画图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谈谈你看到了什么?(PPT停在最后一图上)生:水墨画或者看到的具体内容.师: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点?生:简单、水墨构成的。
师:水墨画用寥寥数笔勾勒画面营造意境。
作者张继楼是一位善于用诗作画的高手,他用寥寥数笔将童年的快乐也描绘成了一幅水墨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请读课题-——《童年的水墨画》(黑板贴课题)(二)、初读,概况画面师:《童年的水墨画》写了几首诗,诗名分别是什么?(生答三首诗名)(口头提出组诗概念)同一诗题下出现关于同一主题的几首小诗,我们把这样的形式称为组诗。
(PPT将三首诗并排呈现对应组诗概念)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巡视指导,之后分别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三首,并随机指导朗读。
)师:听你们读书,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现在我来画你们来猜。
(黑板出现三幅简笔画,先江上、林中后溪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4549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1篇】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预设点:(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
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a942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f.png)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 6 个生字,会写“墨、染”等 11 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 1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会写 13 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教学难点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充满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去感受作者笔下那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墨、染、碎、浪、溅、爽。
指名读、齐读,正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三)精读课文,感受画面1、学习《溪边》指名读《溪边》。
思考:在溪边,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鱼儿”等词语,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美。
背诵《溪边》。
2、学习《江上》自由读《江上》。
交流:在江上,你看到了什么?重点理解“水葫芦、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感受孩子们在江上嬉戏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林中》小组合作读《林中》。
讨论:在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松树、松针、雨珠、小蘑菇、斗笠”等方面想象画面。
体会林中的宁静与美好,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溪边、江上、林中的场景,展现了孩子们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
2、拓展: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画面。
(五)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墨、染、竿、腾、碎、拨、浪、葫、芦、爽、蘑、菇。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童年的水墨画(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1篇)
![童年的水墨画(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8de13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2.png)
童年的水墨画(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1篇)2022-12-12童年的水墨画(精选11篇)童年的水墨画篇1五(1)班马亦骁被窝只感受到一丝一缕的阳光,只听见妈妈大喊一声“起床”。
我仍悠然地闭着眼睛,享受着难得的被窝时光。
鸟儿叽喳地唤我起床,而我则伸个懒腰,继续睡觉。
花市清香,清香-------拥抱着我---------妖艳、清纯、含蓄---------所有的美,在这里得到升华。
或百花齐放;或独领风骚。
我最钟爱群芳妒——梅------------池塘“蛐蛐、知了知了、嗡嗡、呱呱-------”池塘正举行一场音乐会。
鱼网在水中游着,诱饵吸引着鱼儿。
柳树摇晃着脑袋;池塘泛着微波。
“哗啦--------”鱼儿散去,只剩四五尾正在网中蹦跳。
海岛不管海风多么刺骨,不管海浪多么汹涌。
海,吸引着,我投入海的拥抱,倾听海的声音;嗅着海的味道。
夕阳洒在我身上,也投入海的环抱。
幼儿园听不见一丝啼哭声,耳边充满铃儿般的笑。
绳子在地板上欢唱,快乐在心中荡漾。
太阳已经西下,快乐却依然存在。
家厨房中响起了欢快的交响乐,客厅传来了宝宝快乐的笑声。
爸爸正教宝宝学说话,脸上是幸福的微笑。
永远没有吵闹声,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
过年鞭炮唱透了蓝天,烟花绽开了笑脸。
爷爷奶奶舒展了眉头,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孩子望着天空的烟花,许下了隐瞒已久的心愿。
嵊州市长乐镇中心小学五(3)班姚甜恬童年的水墨画篇2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fb720e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b.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1】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
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f39cd2be23482fb4da4cb6.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理解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
能够说说诗歌的题目,也能够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能够押韵也能够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1、指导学习《我想》(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fe18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4.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篇一说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说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说教学课时一课时说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篇二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水墨染绿钓竿扑腾打碎拨开浪花葫芦清清爽爽蘑菇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这首儿童诗是由哪几个场景组成的?(指名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个场景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仔细阅读《溪边》,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溪边钓鱼的场景,先静后动,勾勒出一个垂钓儿童的形象。
(2)“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垂柳当作人来写,以溪水为镜梳妆,写出了垂柳也爱美。
由于有垂柳的倒影,溪水变绿了,如玉带一般,也写出了溪水的碧绿、狭长、平静。
(3)品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一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e5e9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1篇】【文本解读】《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将一个个童年生活的镜头,融入诗中,动静交织,将充满童趣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像一幅幅意蕴悠长的水墨画,漂染着童年的美妙滋味。
课文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
课文所配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课后练习第一题对语言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后练习第二题则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才能由深刻体会;课后练习第三题重在通过语言回归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想象力,能感受诗歌的情感,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经学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利用两者的相似之处,学法迁移应用,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对比三首诗歌的异同点,领悟组诗的特点,仿写诗歌,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用读诗歌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通过发现三首诗歌的相同之处,使学生领悟组诗的特点,通过阅读课外组诗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再让学生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认读“墨、染、碎、浪、溅、”等生字,能正确认读“当作、葫芦、蘑菇、扑腾”等词语,通过理解字义等方法理解“墨”和“染”,学写“墨”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995a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1.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及生活经验等方法,认识“墨、染”等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
2.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及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 自我介绍2. 欣赏水墨画,了解水墨画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也称国画,中国画。
板块一课题导入书写生字1.(板书课题)我们的童年就像水墨画一样美好,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墨”。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 读诗:自由读读这几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字词抽查当作扑腾你拨我溅水葫芦蘑菇3. 抽读正音板块三学习《溪边》习得方法1. 自由读《溪边》,完成学习单。
2. 小组交流3. 小组展学,师点拨4. 难句突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1)播放动态图,理解“染”(2)联系上下文,说说人影为什么被溪水染绿了。
5. 师小结有人有物,有声有色,就可以抓住景物想画面,再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就可以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诗歌的画面之美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6. 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7. 配乐齐读8. 根据景物,尝试背诵板块四方法迁移学习《林中》1. 欣赏朗读《林中》,感受画面之美和孩子们的欢乐。
2. 同桌互学(1)自由读《林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3. 展学4. 跟着视频再次朗读板块五总结结课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幅童年的水墨画,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
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
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
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
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
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
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
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
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
生:“染”字最好。
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
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
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
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
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
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
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
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18.童年的水墨画江上
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