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虢国夫人游春图》探讨唐代女子着男装现象

合集下载

谈谈《虢国夫人游春图》

谈谈《虢国夫人游春图》

无 贵妇人风 度 ,且列于 队尾 ,哪有贵妇人 出游亲 自抱
描 绘 路人 不 敢 仰视 ,才 能 体现 出杨 氏 家族 的骄 慢 无 孩 子的 ?” 笔者较 认 同杨先生 的观点 。古 代贵族 出 理 ,势倾 天下 的状 态 。就笔 者来看 ,更倾 向于 《 游春 游 ,孩子一 般 由侍女 或乳母抱 着 。再 说此妇 人的长裙
尚 ,虢 国夫人男装乘 马是很 寻常 的事。在 开元天 宝年
4 . 画 中无 虢 国夫人
这 是近年来提 出的一个新观 点。2 0 1 0 年在上海博 物馆 举行 的 “ 千 年丹 青国际学术研 究会 ”上 ,来 自辽
宁省博 物馆 的研 究者董 宝厚 对 《 虢 国夫 人游春 图 》提
出新 的看法 。他认为 画 中没有虢 国夫人 。此 画描绘 的

人物 。他认 为根据史籍文 献记 载虢国夫人骄 奢不羁 。 而 《 虢 图 》中就骑 鞍 品制和马 的品种来看 ,不能 与虢
国夫人相 比 。相对于 其他 画 家的游春 图而 言 ,此 画不
位 为虢 国夫人 。但 笔者有 一个疑 问 ,像虢 国夫人这
样拥有显 赫身份 的人物 ,在出游 时怎么会被放 在最前
描绘 的骄 横 ,而是 面容安 详 ,气 质高 贵的贵妇 形象 。
她们都沉浸于出游的欢愉 ,醉身于盎然春 色之 中。
3 . 中间并行 的前 者 为 虢 国夫人
这种观 点以杨仁恺先 生和徐邦达 先生为代表 。他
们认为 中间并行 的两 位贵妇 中前 一位 为虢 国夫人 。杨
二 、关于 《 虢图 》主题人物的讨论
间 ,多爱 三花饰 马 ,三 花者剪 鬃为之 瓣 ,这 是一种 贵 游的标志。因为最前方的马不但 剪三花鬃 , 悬 “ 踢胸 ”

浅谈《虢国夫人游春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浅谈《虢国夫人游春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2)一、创作背景 (2)(一)作者简介 (2)(二)时代背景 (2)二、独特的艺术风格 (2)(一)生动的艺术形象 (3)(二)别具一格的画面构图 (4)(三)经典卓越的表现技法 (4)(四)题为“游春”而不画春 (4)三、人物辨析 (4)四、结语 (5)致谢 (5)参考文献 (6)浅谈《虢国夫人游春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美术学国画专业学生梁明明指导教师徐正茅林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统治阶级的提倡,是人物画进入了成熟阶段的坚实背景。

工笔人物画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张萱画中的宫苑仕女向人们展现了唐朝上层社会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及闺中妇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女性的脸庞圆润且饱满,丰满健康的身体,,气质高雅尊贵,,这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特征。

《虢国夫人游春图》淋漓尽致地传达了盛唐时期的人情风貌。

文章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创作背景、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主体人物的争议以及其价值等进行浅谈分析。

《虢国夫人游春图》不仅仅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盛唐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风貌,以及这个时代精神神韵的完美展现。

一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它的应有的光彩与魅力。

关键词:虢国夫人游春图仕女画艺术特征争议The features and value of "Mrs. Guoguo Youchun diagram ".Art of Chinese painting LiangMingmingTutor XuZheng MaoLin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is the most glorious period Chinese feudal society,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and of the ruling class,figure painting entered the mature stage. Figure painting also appeared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Zhang Xuan's palace paintings to show people the upper women's leisure life and its complex inner world, women face is round,plump robust, temperament elegant, becomes the main artistic featurespaint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His "Mrs. Guoguo Youchun diagram" to conveythe most incisive a sensual style. The article from "Mrs. Guoguo Youchun diagram" creative background, the main character recognition and unique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the existing disputes on analysis. "Mrs. Guoguo Youchun diagram" i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brushwork figure paint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is the artistic style of Tang this great era, and perfect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spirit of the show. As of today still shines with its original charm.Key words: Mrs. Guoguo Youchun diagram;appropriat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dispute引言:《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卷轴仕女画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浅谈唐代女装风格在现代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唐代女装风格在现代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唐代女装风格在现代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摘要:唐代妇女服装是要我国服饰文化历史上的一株奇葩,创造了中国服装的黄金时代,在古今服饰文化历史上影响深远。

它独特的服装风格——女子着男装、胡服盛行、坦露肌肤以显示女性人体美等,在现代女装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唐代服装;现代;继承;发展一、唐代独特的女装风格(一)坦露肌肤,展示人体美中国古代男子裸身往往被视为无礼,女子更不用说了,服饰是绝少透露与随意敞开的,唐代却别开生面。

女装领子早已多样化,常见的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特别是坦胸露乳的坦领。

在西安地区的一些唐代遗址,或彩绘,或石雕,如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如李重润墓石椁上,那些身着坦领的女子无不领口低开,露颈露胸,乳沟起伏;最为大胆、更为开放的是周方《簪花仕女图》所描述的,仕女身穿仅至胸前的长裙,而双肩、双臂和大片的胸背均裸露在外,只是披了一件轻薄透明的宽大衫衣,雪白的肌肤清晰可见。

唐诗中有不少歌咏女子体态的句子:“粉胸半掩疑暗雪”,“胸前如雪脸如云”等等,都体现了女子着坦领服装在唐代的盛行。

(二)女着男装,开放大气“女着男装”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不守妇道的表现,因此几千年来极为罕见,而在唐代尤其是开元、天宝年间这一服饰现象却极为盛行,谓为时尚。

唐代女子喜穿爱着男装,主要是男子常服戎装与半臂,戎装即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翻领或圆领胯袍,腰间系蹀躞带,下穿小口裤,脚穿黑、红皮革靴或锦履。

半臂,即半袖短身衣。

这二者都是唐代女子比较盛行的衣饰。

《洛阳伽蓝记》里讲“其俗妇人裤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里,也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穿着男装出行春游的情景……由此可见当时女穿着男装在宫中、市井都已是常见现象。

(三)胡服盛行,兼容并蓄唐代人们对胡服的倾心十分普遍,唐代前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女子穿着胡服极为盛行。

唐代诗人元稹在《法曲》中描绘:“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错彩镂金”的唐代服饰

“错彩镂金”的唐代服饰

“错彩镂金”的唐代服饰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9期唐代服饰色彩艳丽,风格华贵典雅,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流行节奏非常快,因而款式众多,风格不一。

从初唐的明丽自然,到盛唐的雍容华贵,再到中晚唐的诡丽凄婉,展现了当时人们服饰审美的意境、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以及随世而变的审美意识。

体现出以自然、感性和以人为本的审美趣味,人体的自然美与服饰的装饰美结合在一起,服饰衬托和展示了人体的自然美而不是遮蔽和扭曲,这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绚丽多彩的唐代服饰艺术作为唐朝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唐代包容开放的时代特征。

繁荣强盛的大唐帝国,发达的经济实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保障,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印染业。

考古发现,在甘肃敦煌和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文物,其质地细密,设色精良,以实物印证了当时高超的织造水平。

另外,宗教思想的渗入,也给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对唐代服饰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丽的襦裙装唐初服饰基本上沿袭隋朝,没有明显变化,整体呈现清新明丽,自然朴素的风格。

沈从文在其研究中曾提到“初唐衣着多沿隋代旧制,变化不大”。

唐代妇女的主要服饰是襦裙装,其上身着短襦,下身为长裙,有些肩披帛,绕于两臂,也有襦外穿半臂,再配披帛。

襦为内服,袖长,衣领变化较多,常见的有圆领、交领,还有其它形式的开领。

半臂是一种短袖衫,袖长至肘部,对襟,在胸前打结,衫长到腰,可以束在裙内,也可以在裙外。

披帛是用薄纱制成的长方形巾子,横幅稍宽,约两米长,像围巾一样披在双肩,从双臂绕到身前,下垂至膝。

披帛增加了女性身姿的柔美感和动感,使服装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襦裙装是唐代女子日常所穿的服饰,一直贯穿于整个唐代,它历经不同时期,其后的变化基本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创新。

李爽墓北壁《吹笛女侍图》中,吹笛女侍身形高挑,轻盈潇洒,头梳华丽的双环髻,双手持横笛,正翘起灵巧的手指,全神贯注地吹奏。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名画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此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

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画家简介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

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公元723年(玄宗开元十一年),与杨畀、杨宁同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与周昉不相上下。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构写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

传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创作背景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

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他“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一时”。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女性境遇观后感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女性境遇观后感

画作"郭国春出郭国夫人"描绘了唐朝一位女子享受闲暇的春出戏的场景。

该画反映了唐朝时期妇女的社会观点和情况,揭示了她们所面临的复杂和挑战。

这幅画说明了唐朝时期女性经历的有限自由和自主。

人们期望妇女遵守严格的社会准则和行为守则,她们的行动和言论自由受到严重限制。

画中的女人由男仆陪同,反映了不允许妇女在公共场所自由或独立地漫游的想法。

这幅画突出了社会对妇女坚持传统性莂角色的期望。

人们期望妇女有礼貌、服从和顺从,她们的主要角色是妻子、母亲和照料家庭。

画中的女人被描绘成优雅的服饰,并被自然包围,象征着她作为家庭环境中温柔和有教养的人物的角色。

这幅画还提出了唐朝时期理想化女性的概念。

女性被描绘为优雅,精致,微妙,体现了儒家的良性女性理想。

这种理想化的妇女形象给妇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求她们遵守社会的期望,维护她们的美德和道德纯洁。

绘画还暗示了塑造唐朝时期女性经历的社会等级和阶级区别。

画中的女人很可能是精英阶层的一员,她奢侈的衣着和外出时的奢华性质就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妇女来说,她们的经历和机会将大不相同,因为她们面临更大的经济困难和更少的特权。

说明唐代女性经历的一个历史例子,就是武则天皇后违抗传统性莂角色,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尽管由于她的性莂而面临巨大的反对和偏见,但皇后吴泽甸还是设法登上王位并有效统治,挑战了女性固有自卑的观念。

画作"郭国春出郭夫人"对唐朝时期女性的经历和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它强调了这一时期影响妇女生活的有限自主性、社会期望和理想化的女性性。

通过考察画中描绘的社会观点和情况,可以深入了解唐代妇女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挑战。

《国夫人游春图》人物辨析

《国夫人游春图》人物辨析

《国夫人游春图》人物辨析作者:张子阳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2期《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一件艺术作品,然而对画面中虢国夫人的确认历来颇受争议。

只有搞清主体人物才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件作品。

就主体人物的确认,目前学术界存在以下观点:一、仅为虢国夫人一家出游。

(1)抱小孩的妇女为虢国夫人。

(2)第一骑着男装者为虢国夫人。

二、两国夫人同游。

(1)虢国、韩国两国夫人同游,中间并排三四骑,靠前的第三骑为虢国夫人,第四骑为韩国夫人,老妇人怀中抱的女孩可能是杨国忠的幼女,首骑为杨国中心。

(2)虢、秦国两国夫人同游,第三骑为虢国夫人,第四骑为秦国夫人。

(3)三国夫人同游。

第三骑为虢国夫人,第四骑为秦国夫人,与女孩同一骑者为韩国夫人。

那么究竟谁是虢国夫人呢?我们来判定画面的主体人物。

先来分析一下此画的第一骑。

此骑乘浅黄色骏马,头戴玉冠,身着圆领窄袖青衫,上面描有金鸾凤团花,马鞍上绣有虎纹样,银色双燕障泥,极富华丽。

陈育丞先生认为此骑为虢国夫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封建王朝皇权统治者对所穿之服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龙和风只有皇帝和皇后可以用。

《旧唐书》中对官员衣服图案的使用有着详细的记载,老虎是官员中武官专用的图案,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子,四品为虎……,不准乱用。

而且没有妇女愿意自取其辱,拿老虎图案装饰自己而博得一“母老虎”的称号的。

由此可以断定此骑为四品男性武官。

张安治和陈育丞先生认为虢国夫人应该骑着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三花马,以此作为依据认为第一骑和抱小孩的那一骑中应该有一人是虢国夫人。

那么像虢国夫人这种身份的的人出行是否一定要骑三花马呢?袁文的《翁牖闲评》卷五记载:余尝见《虢国夫人夜游图》乃晏元献公家物,后归内府,徽宗亲题其上云:张萱所作。

郭若虚在所著《图画见闻志》对三花马的记载中有:“晏元献家张萱画《虢国夫人出游图》中亦有三花马。

”由此可知晏元献家至少有两幅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夜游图》和《虢国夫人出游图》,《宋书》记载:晏元献怕皇帝降罪,将家中所藏之画作悉数交由内府,其中就包括两幅有关虢国夫人的作品。

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服饰色彩对现代服饰色彩设计的启示

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服饰色彩对现代服饰色彩设计的启示

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服饰色彩对现代服饰色彩设计的启示摘要:服饰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合体,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存在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后文简称《游春图》)中人物所穿着的服饰,在色彩设计解析的角度下,对其服饰色彩的特征进行了表述与探究,并从传承性与流行性角度分析了其对当今服饰色彩的影响与启发。

关键词:《虢国夫人游春图》;服装设计;服饰色彩;传承性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其中绘画占据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游春图》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幅以形写神的佳作,而且画中人物的服饰也体现了作者在色彩方面的高深造诣,在色彩的运用上对当今现代服装色彩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借鉴意义。

1 《游春图》创作文化背景概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国家统一,经济高度繁荣,注重对外交流,社会风气开明自由。

当时的画家不光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中,也能接触到从域外传来的各种新鲜事物和思想。

[1]《游春图》是由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绘制。

作者擅长宫廷仕女题材绘画,构思精巧,线条功劲有力,颜色富丽匀净,在画史上通常与周昉并提。

其作品描绘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人物形象生动,注重环境氛围烘托,因而使得画面整体和谐、组合富有节奏韵律。

张萱的作品刻画了唐代宫廷仕女的典型风貌,为古代绘画题材开拓了新的内容。

[2]《游春图》中的宫廷仕女雍容华贵,神采奕奕,体现了盛唐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风貌。

其中几位侍女着男式圆领袍衫,体现了唐代当时女性着装的一大特色,也体现了唐代人当时在审美方面的观念,男装在女子身上更增添了几分帅气与俏皮,同时也表现出当时女性追求时尚、豪迈豁达的个性,彰显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有所削减,女性地位有所上升的社会现象,从侧面表现出唐代具有了开放包容的社会气息。

[3]2 分析《游春图》中服饰色彩特征《游春图》描绘了虢国夫人及其侍从出游的贵族生活场景,画面错落有致,人物个性鲜明,体现了作者对画面的精心安排、巧妙构思。

作者对画面中的人物分为前三骑和后五骑,对画面进行布局合理,人物前后呼应,将人们出行的队伍描绘的富有节奏,生动有趣。

错绘·讽谏·理———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图像研究

错绘·讽谏·理———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图像研究

错绘·讽谏·理———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图像研究作者:王娟来源:《社会科学家》 2017年第8期摘要:围绕《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争议源自其画面本身的矛盾及错绘。

魏晋以来人物画或为时人写真留影,或图绘历史人物以资诫鉴,张萱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将二者结合,使人物画脱离了的单纯的技巧追求和政治附庸。

他将“列女图”中的“人像”转化士女画中的“意象”,使《虢国夫人游春图》成为个性化的、“不平则鸣”的诗,并以此作为对杨国忠兄妹奢靡生活的讽谏和对治世理想的表达。

这既是张萱对士大夫身份的自我认同,也是他对士女画发展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陌生化;游春讽谏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7)08-0157-04有唐一代,绘画之事亦蔚为大观。

张萱所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美术史上公认的唐代仕女画代表作,尽管真迹散佚,但传世摹本依然为人所珍视。

由于文献中对张萱的记载甚为简单:除了若干只留题名的画作、两幅传世宋摹本以及他出生于京城的简单记述,既没有明确的生卒年,也鲜见有关其出身、交游或言论等背景资料,这使他成为典型的“知名陌生人”。

因此关于张萱及其作品的研究常囿于文献而难下定论。

本文希望能通过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细观和对零散史料的审读进一步辨析张萱作品的思想内涵。

一、错绘:《虢国夫人游春图》争议根源的产生《虢国夫人游春图》由九位自左向右行进的骑马人物构成,画面无衬景。

队列最前面为穿戴幞头黑色圆领袍衫男子,他骑乘一骑鞍饰华丽、佩带大红踢胸的三花马;第二位为着男装骑马的侍女;第三位为骑黑马男子著幞头白色圆领袍衫;第四、第五位并骑的两位女子梳倭堕髻,著红色襦裙披帛,第四人转首向第五人,似有所交谈。

她们所骑白马皆配有大红踢胸。

最后一列并骑三人,为着男装的侍女,抱女童的保姆和着白色圆领袍衫的男子。

其中女童著襦裙、披帛,所乘马配有大红踢胸。

(见图一)此画历来争议颇多难以定论,问题主要集中在虢国夫人的身份认定上①。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杨西|撰文古代仕女画作品赏析系列之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的诗,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联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民不聊生。

他借商女表述自己对时政腐败、积疴难返的忧患意识。

眼前的景象,使他联系到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于国运飘摇之际,在这秦淮河上携大批宫女吟唱着自己亲手谱写的《玉树后庭花》,于一片繁华声中葬送了自己的王朝,悲从中来,写下这首忧患意识浓郁的千古绝唱。

如果说杜牧的《泊秦淮》是从诗的角度,道出唐王朝灭亡原因的一声呐喊,那么,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则是从绘画的角度,将这种亡国之因从另一角度作一次图式的再现,为唐朝覆灭敲响警钟。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张萱以虢国夫人游春的盛况,而创作的一幅作品,他与杜牧同一个时代,只不过杜牧比张萱晚生几十年。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为杨玄琰之女,是杨贵妃的三姐。

杨贵妃得宠之后,将其及另外两个姐姐迎进京师,《旧唐书列传》详细地记载了这一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

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

开元已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

玄宗凡有游幸,贵妃无不随侍,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

……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

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艳妆盈巷,蜡炬如昼。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爱屋及乌,在他的纵容下,虢国夫人及杨家五人在朝廷中飞扬跋扈、骄奢淫逸,其出行所经之处,首饰珠宝遗失不知其数,香风飘达数十里,从不避嫌。

农历的“上巳节”是古人祭拜祖先的日子,一年一度的踏青游春便是从这一天拉开序幕。

人们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地出现在阳光灿烂、春光明媚的季节里,这也是张萱所作《虢国夫人游春图》的时间背景。

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所反映的社会风尚

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所反映的社会风尚

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所反映的社会风尚作者:储湘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摘要:唐代是经济发达,对外交往频繁,社会开放礼教松弛的时代。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一画表现的是虢国夫人游春一活动,画家独具匠心虽以“游春”为题,却不“写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唐时期女性尚“肥”为美、“游春”之习等几种鲜明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当时的社会风貌。

关键词:唐;丰腴;仕女作者简介:储湘茹,女,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1正如杜甫《丽人行》样描述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的正是如此的场景即唐虢国夫人盛装出游的情景。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共绘九人(包括一女孩)八匹马。

位于前后三人的是侍从和侍女,声势浩荡,而中间并排而,行身着华丽服饰的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

1.尚“肥”为美众所周知,唐代崇尚健康、丰满、肥硕的女性形象。

在唐代的历史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女性,皆是浓丽丰肥、雍容典雅。

《资治通鉴》上称武则天是“方额光颐”夫人丰满女性。

而杨贵妃则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素有肉体”,正所谓“太仓米贵贵人肥,肥了贵人称佳丽”。

她们在唐代历史舞台上不仅引领了当时的妇女风尚,而且使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唐代以“肥”为美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唐初的时候仍然是“面短而艳”的审美标准,阎立本作品中的仕女基本上保持了张僧繇天女的风格。

但是在盛唐时期“曲眉丰颊,雍容自若”的仕女形象已经风行起来罗世平《曲眉丰脸佳丽贵——唐代仕女画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唐代仕女画的兴盛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高宗永徽至开元年间,以描绘现实女性为标志,真是地反映出“唐人尚肥”这一审美观的形成过程。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服饰研究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服饰研究

CULTURE AND DESI GN文化与设计《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服饰研究李建婷(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唐代时期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国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古代工笔人物画的飞速发展使得如今的中国画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工笔人物画以神形兼备为最大特点,真实的反映出唐代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文化,对唐代人物服饰研究m供了丰富的图像素材。

本文旨在分析整理工笔人物画《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服饰的服饰特点,研究唐代时期服饰文化,对唐代女服饰文化研究关键词:唐代;工笔画;服饰文化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17-0063-02绪论#唐代时期,政治生活以及宗教故事成为绘画界主要描绘的对象,唐代初期的人物形象继承以往“秀骨清像”的特征,此时工笔人物画坛不断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名家。

唐代中期,描绘宗教的绘画逐渐向世俗化演变,反映日常生活的绘画题材逐渐取代政治生活主题,主要描绘对象变为具和有时代代表性的妇女形象。

其画面中所描绘的人物身着唐代时期服饰体态丰腴,具有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大唐盛世的服饰审美特点及时代特征(如图1)o1《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创作背景唐代时期,一位著名的画家通过手中的画笔,对天宝十一年(752年)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艺术创作和高度还原,他所作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宗的其人,其装出行的一群眷从,是“道路为(之)耻骇”描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场景。

唐代,绘画治反映的,治秀画家名画,要为画坛展的直接推动力。

直至开元、天宝年间,唐代历经了近百年的变化发展,形成了愈加稳定的政权以及物质需求极大满足的经济状况,使得封建社会整体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

享乐主义也大量存在于王公贵族之中并呈现出增长态势。

于是,初唐时期表彰奖励良将、功臣、战马常用的完全政治性创作“存乎借鉴”性质的人物画表达方式,已不再适用。

这使得盛唐时期新的艺术审美浮出水面:它不仅仅是单纯事物外在所呈现出的表面现象、它致力于夸张地描绘人物心理活动,同样也不只是片面追求内部的哲学道理、心理感受,是对全面丰富真实生活现状的思考和见解、憧憬和坚持。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女性的境遇观后感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女性的境遇观后感

画作"郭夫人春出"描绘了唐代女性休闲活动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

通过郭夫人及其同伴享受春节外出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儒学的影响,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唐朝追求自由和幸福。

唐朝时期,儒学对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主义强调家庭和等级的重要性,主张妇女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美德,以及将她们禁锢在家庭范围内。

然而,"郭夫人的春天出道"通过描绘女性从事户外娱乐活动来挑战这个观念,藐视儒家主义规定的传统的性莂角色。

这反映了社会规范的逐步放松和对女性自主和休闲的更加宽松和开放的态度的出现。

该画还揭示了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

郭夫人及其陪侍们衣着优雅,展现了自己的财富和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表明只有某些特权阶层的妇女才有机会享受这种休闲活动。

另较低阶层的大多数妇女本会从事家务劳动,而且自由和闲暇时间有限。

这种差异凸显出古代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妇女的权利和资源分配不均。

追求自由和幸福是画中描绘的另一个主题。

郭夫人及其同伴以欢乐的表情描写,享受大自然的美和休闲的自由。

这反映了人类对自主和幸福的渴望,不论性莂或社会地位如何。

它还提出,尽管受到儒家主义施加的社会限制,但唐朝妇女还是寻求机会,摆脱传统规范,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乐趣。

"郭夫人春出"为唐代女性的生活,对传统性莂角色的蔑视,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这幅画通过描绘休闲活动和社会地位,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生活不断演变的社会价值和复杂现实。

作为平行的例子,著名诗人李白,又名李波,是郭夫人的当代人物。

虽然他的诗歌和生活方式常常被尊为唐朝自由精神性质的代表,但必须指出,他的自由与自主是当时大多数女性所无法享受的。

这凸显了唐朝时期在获得自由和休闲方面的性莂差异,见于"郭夫人春出"。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探看唐代女性的思想解放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探看唐代女性的思想解放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探看唐代女性的思想解放作者:韩路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中唐画家张萱的作品。

此作品人物分布呈“北斗星”状。

画面描绘的是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姊妹虢国夫人率侍从乘骑出行的场面。

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另一方面也反映当时唐代妇女地位有所提高,女性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中唐画家张萱的作品。

画面描绘的是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姊妹虢国夫人率侍从乘骑出行的场面。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时期贵妇出行的实际写照,它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另一方面也反映当时唐代妇女地位有所提高,女性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一. 从作品构图来分析,此作品构图人物分布呈“北斗星”状。

在整幅画面中,人物大小没有太大的变化。

前面有两个男侍从,后面是一个男侍从,而中间的核心位置是两个女子。

一反以往的男尊女卑的构图方式,这无疑是突显女子地位的典型之作。

自北朝以来,胡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就较高,“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

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此乃恒、代之遗风乎?”唐人经民族混血而成,大有胡风之气,这一时期妇女的地位亦是相当突出。

唐代女性与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妇女相比较,唐代女性在婚姻自主、财产继承、参政议政、受教育、身体锻炼等方面均占有相当的优势。

在唐玄宗时期,杨贵妃权宠一时,使得杨氏“姐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民间就流传着“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却为门上楣”的歌咏,造成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轰动效应。

处于社会下层讲求实惠的唐代农民对生女的看重也就成为了一种时尚。

二. 从作品内容来看,《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作者:***来源:《新少年》2021年第04期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个姐姐,因为杨贵妃受宠,也并承恩泽受到册封。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就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的场景。

该画的作者是创作《捣練图》的画家张萱,原作已经流失,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宋代临摹的版本。

此画用线圆润秀劲,设色典雅富丽,构图疏密有致。

人与马的体态雍容,动势舒缓优雅,充分体现出盛唐时期贵族生活的富足和自信。

这幅画并没有直接描绘春天的景色,而是通过画中人物从容的神态,马匹轻松的步伐,让人感受到骑马踏青的舒畅和春天风和日丽的气息。

画面内共有八匹马,其中四匹马的胸前挂有球状红缨,分别是为首的第一匹,中间并列的两匹和最后怀抱幼女的女人骑的那一匹。

这种球状的红缨在当时被称作“踢胸”,有资料记载“所骑之马悬踢胸者贵”,显然这四匹马上必有一人是身份尊贵的虢国夫人。

而哪一位才是本尊,却颇有争议。

一部分学者认为,画面左半部分着淡青绿色衣服的女性为虢国夫人。

此人被众人簇拥,身旁的女子扭头转向她,也将观者的视线引到她身上,不免让人觉得她是画面的重心——虢国夫人。

并且两位女性都梳着“堕马髻”,是那个时代贵族常梳的一种发髻。

甚至有人推断,侧身的女子是杨贵妃的另一个姐姐。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真正的虢国夫人是画中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位“男子”。

此人远看是一名男子,但是细细观察却不难发现,“他”眉清目秀,樱桃小口,脸上淡扫脂粉,和队伍后面的男子截然不同,可以断定此人为女性。

她骑的马,马鬃被梳理成整齐的三垛,是象征皇族身份的三花马。

而马的装饰,也是八匹马中最特别的。

不仅马佩红缨,马身饰带为画中唯一的红色。

马鞍下的障泥,也是全队马匹中最奢华精致的。

虽然被她的腿遮挡了部分图案,依然可以分辨障泥上绣着云纹环绕的老虎。

老虎自古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虢国夫人的封号“虢” 字由“寽”与“虎”组成,与虎颇有渊源。

一队人马中身份最高的人骑着绣有虎纹装饰的马匹再合理不过了。

锦绣山河——隋唐服饰文化浅论

锦绣山河——隋唐服饰文化浅论

锦绣山河——隋唐服饰文化浅论摘要:隋唐时期是中国服饰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服饰艺术的发展不仅体现了隋唐物质生活的发展,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意识的开放以及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

本文从冠服制度、女性服装与化妆等方面介绍隋唐服饰文化的概况,并试图探究其原因以及现代意义。

关键词:服饰隋唐开放浪漫现代意义中国素有“衣冠之邦”的美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服饰文化,这里有秦汉的古朴庄重,魏晋的洒脱飘逸,隋唐的开放瑰丽,宋代的质朴保守,明清的华丽繁缛,各个朝代的文化特色都鲜明地反映到它们的服饰上。

如果说先秦服饰是中国服饰发展史的滥觞,那么唐朝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鼎盛时期。

日本服饰艺术专家原田淑人在《中国服装史研究》一书中曾说道:“唐代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时代,制度完备,文化灿烂。

即如服装一项,周汉时所未能完备者,到唐代都更加完备。

”[1]唐服的经典款式无疑为后世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榜样。

不仅如此,唐朝服饰的影响还远播海外,日本和服的形成就受到了唐服的很大影响。

又如,与印度人称中国为china不同,古代波斯人则称中国为cini。

据学者考证,cini就相当于“绮”字。

这反映出相比于瓷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初次接触中国是从丝绸开始的。

他们惊叹于丝绸的神奇、唐朝服饰的精美,所以才用丝织品的名称来指代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封建割据和连绵混战,统一了全国,为唐朝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基础,隋唐服饰也有着发展的连贯性,所以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在此还是将隋唐两个朝代放在一起来考察,下面就让我们一窥隋唐服饰的特色。

一、开放浪漫的女装谈到唐朝女性的服装,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大胆暴露的袒胸装。

其实在隋代和唐初的时候,妇女还没有享用这种自由的机会。

一旦要出门远行,她们必须戴上黑色的“幂离”,这种“面具”不只遮住面容,还下垂到背部,只有接近面部的地方开出小孔以露出眼鼻,防止路人窥视。

到了唐高宗时代,帷帽代替了幂离。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中国唐代女性主义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中国唐代女性主义

若。她 身着淡青色 窄袖 上衣 , 披 白色花 巾, 穿描金 团花 的胭脂 大
裙, 裙下微 露绣鞋 , 轻踩 于金马镫上 。人们 的服饰充 分展现 了唐 代是 一个 民族大 融合 的时代 , 少 数 民族 的一些生活 习惯 、 风尚习
命作 画募 捐 筹款 ; 有 的则 是卷 入 西方绘 画 的浪潮 , 深 入学 习油
在一段 时期 内这 种权 利和地位 并没有 真正地体 现在 生活方面。 社会对 女性 的要求是 以男性 的标准 制定 的, 一 系列的政 治要求 取代 了审美 要求 , 大量体 现工农兵形 象的绘 画作 品 占据 了画坛 ,
貌。一方 面, 唐代来 自各 国的使 节、 商人络绎 不绝 , 店铺林立 , 异 货 各种 ; 繁 荣 的政 治 、 经济 、 文化环境 给唐代女 性提供 了施 展 自 身 才能 的机会 。另一方面 , 唐代对 外开放政策 的实行 , 民族 的大 融合 、 大发 展 , 都使唐 人深 受影响 , 在社 会形 态和道德 观念 上也 发 生 了一定 的变化 , 在唐代 对女 性的各 种束缚 也在 一定程度 上 相对 于其他朝代有 所减 弱。 武则 天执政对 当时的女性观念产 生
到 了十 分 重 要 的作 用 。

夏 升 , 女 性绘画有 了一定的发展 空间, 获得 了极 大的 秋 进 步 。女性 以 自己对生命 的深度 体验 、 对生 活的 菡
细 致 感 受和 高度 的 亲 和 力 创 造 出 了不 同 于 男性 绘 画的 生动 艺术作品 , 从 而 促 进 了 中 国现 代 艺术 的
的潮流 , 甚至还对后 世女性 的服饰 也产 生 了深远 的影响 , 乃至 当 今。 艺术 源于 生活 , 却高 于生 活。绘 画一般都 是对 现实 生活 的 反映 , 唐代 女性题 材人 物画恰恰 反映 了唐 代 时期女 性 的社 会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探讨唐代女子着男装现象
仝笑一张钰婷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400
摘要:
中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大唐灿烂的服饰文化,离不开唐朝开明政策、强盛国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开阔的世界观,唐朝服饰呈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型与时代性的融合统一,其雍容华贵、精美纷繁的服饰文化,为我们后代以致当今的服装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本文主要在大唐这个时代背景下从《虢国夫人游春图》来探讨唐代女着男装特别是男式胡服为风尚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唐代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的来源对唐朝的影响
我国服装改革最早记录是战国赵灵王,提出的“胡夫射骑”是对西域服饰文化积极因素吸取,创新发展而来。

胡族文化对中原服饰文化的渗透,也是女着男装萌芽的开始,历史中最早女性着男装的并不是唐朝,史书记载“未喜冠男子之冠”是最早喜欢穿男装的妃子《汉书·外戚传》说未喜愿意像男子一样装束,从事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女着男装的先行者,而女着男装在唐朝盛行变成一种时装文化,正是大唐疆域辽阔,开明的政治、繁荣经济、民族融合、长期文化渗透,使得唐朝女着男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服饰史上的一颗明珠。

男装之美——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目前我们看到的是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赵佶时摹本,全长148厘米,高51.8厘米的长绢,重色描绘了公元752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着盛装春光出游的情景。

全绢共八骑,包括保姆手中女孩共九人,《虢国夫人游春图》从服装形式分有男装和女装2种,其中4人着高腰掩乳裙,披帛,其中两女宫女装束,3人穿男装,足蹬长靴,穿圆领窄袖的男子长袍衫,腰束革带,头着软角襥头,足蹬长靴,飒爽英姿。

在意境幽远画面中第一个向你走来的是,身穿男装,骑皇帝三宗马的虢国夫人,因为在唐代只有地位最高女性可以穿男装,驾皇帝的三宗马。

虢国夫人她非常漂亮深受皇帝宠爱,如杜甫《丽人行》描绘虢国夫人说“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画面中她身穿男装,足蹬长靴,艳丽的衣服和饱满的身躯在秀美和俏丽中更显的贵族气十足,虢国夫人后面
是紧随服侍她的宫女和宦官,中间并行的两骑是秦国和韩国夫人,后面是坐三宗马抱虢国夫人女儿的保姆,两边是紧随的宦官和侍女,全绢充满电影感,节奏由缓到急,用线游刃有余,细劲有力,色彩明快,灵动传神的表现出她们春日里踏青游春时的惬意心情。

影响唐代女性着男装的重要因素
道家文化影响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在评论人的时候往往以道德和人的伦理观评断。

儒家讲忠君孝顺,相对道德,唐朝我们会发现她们天生不是为道德而存在,是为了她们生命中极致发展而存在的,如李白的潇洒、自我、豪迈,武则天的大气,她们活出的是一个最灿烂的生命状态。

这恰恰是道家,第一层道德,追求自我,生命应是第一个活出自己,活出最健康自己的反映。

第二层道德才是可以照顾第二个生命,因此反映在服饰上,表现为大唐人们对个性、自由服饰的追求。

女性地位意识提高
处于繁荣时代的唐代妇女,受少数民族母系氏族中妇女有较高社会地位遗风的影响,改变着汉族长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着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对女性的尊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唐代女性可以自由出去社交,打马球,处处活跃着女子的风姿倩影。

男女平等意识的提高
传统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礼”影响,女性生活表现即“三从四德”成为塑造良好女性形象的标准,并出现在绘画、书、壁画中教化于人,起到规范女性的言行、能力和修养、并成为封建社会里评价女性美的标准,实际上是对女性的压迫。

但唐朝出现了新的女性审美,她们不以道德为审美标准,由女子着男装看出则是对礼记:“男女不通衣裳的挑战。

”是女性意识的表现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并形成以穿男装为时尚的风气上至武则天、太平公主下至市井小民。

另一方面宗教文化在唐代兴起,佛学倡导众生平等并深入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道教老子的阴阳哲学,强调阴阳的均和,阴柔之美,甚至把女性美放在第一位,等为唐朝男女平等意识产生创造条件。

身着男装充分显示威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她们心系天下参与国家政事和外交,在她们影响下唐朝女子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同时女着男装,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唐朝非常重视男女平等和尊重女
性的地位。

审美改变
提到唐代妇女我们经常想到开放、自信、以胖为美来描述,以胖为美的审美时尚是唐朝女性对健美的追崇,唐代的美学思想不同于其它朝代,唐朝结束了长期南北朝战乱,国家统一,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发达,思想自由,经济文化繁荣曾是文明于世的大国,也是我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唐代女性的服装是在继承本民族服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取西域服饰文化的积极因素,创新发展而来的,如唐代妇女的男装,是北方民族与汉族文化的融合,北方民族的健康美改变历朝女性以弱为美的审美思想,同时唐朝妇女受少数民族女权思想的影响可以抛头露面,外出游玩,穿胡夫戎装,跃马扬鞭击球、射箭等活动,促进着女着男装的发展。

胡汉文化交融
唐朝开阔的世界观,国内各民族大融合,一方面开明政策如唐玄宗提出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另一方面唐代很多胡人血统,我们熟知唐太宗母亲窦氏,高祖之母孤独氏、高宗之母长孙氏都是胡人,天生的异族血缘关系,对胡人文化的认同,然而有人曾说“胡人乱华,”恰恰在唐朝胡人是来丰富中华的,丝绸之路畅通,带来的不仅是胡商,也将异国精美的礼俗、服装、音乐、舞蹈、美术、宗教等带到了大唐,丰富着大唐文化,促进大唐发展。

胡汉文化的交融对唐人服饰产生极大影响,大唐王室对胡族文化有天生的亲切感,唐太宗、唐玄宗酷爱胡璇舞、胡旋舞的兴盛为胡服流行产生重要影响,发展到社会上下对充满异域风情胡服的模仿,贵族人士平日在宫廷穿着胡夫,上行下效,上层社会好胡之风从而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

胡夫的便捷
唐代的妇女自信、开放表现意识较强,社交自主性,和进取性表现出唐朝的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文化特性,在女子着装方面表现为不拘一格,自由宽松,富有时尚精神,胡服传入中原后,与唐朝女性服装结合,由原来的儒裙服装,变成“襟袖窄小”的服饰特色。

女扮男装是当时女子竞相模仿的时髦装束,不是女穿男装好看,而是男装较为方便,身穿短袍长裤,襟短上衣,足蹬长靴,可以在马背上驰骋,矫健英武地跃马扬鞭,在当时成了很多女性的爱好,并形成中国服装史上一道独特的女子露髻驰骋的风景线。

另一方面男装和
胡服相对来说比较贴身,有利于表现女性身体各部位的曲线美,如唐代女子《打马球图》身穿男装更显健美、挺拔。

教育文化影响
唐朝女性之所以自信、开放、敢于追求女性权力、生活中着男装,与其文化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太平盛世,社会安定、农业、经济文化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使唐代教育得到普及,大多数女性能够习文读书,如《全唐诗》中女性诗人就有100余人,教育让唐代女性不仅外美内有才更加有魅力,可以抛头露面活跃在诗坛、歌舞、政治外交的的舞台上,另一方面,唐朝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外来文化的开放、无拘无束、建勇的性格深深影响着唐代女性敢于去挑战封建礼教,去着男装追求生活的个性和自由发展。

结语:
唐代开放的世界观、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唐代女子流行穿男装并发展成这个时代独特的标志和时尚,《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女着男装就是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再现。

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唐朝女性的开放、自信、追求男女平等及个性自由意识等,思想的先进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文化、服饰、以及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无限的灵感和源泉。

参考文献:
[1] 邵新艳刘瑞璞 .女着男装非唐莫属[J].文博考古.2013年(21).
[2] 顾良玉.兼收并蓄雍容华贵—唐代服饰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艺术百家.2002年(02).
[3] 刘一萍 .从仕女画看唐代女子服饰.织锦文化技艺.2008年(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