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公式

合集下载

一年级所有公式及概念

一年级所有公式及概念

一年级所有公式及概念
数的认识:
1.数字的读写与计数。

2.基数词的概念(如一、二、三。

)。

3.十进制的基础概念,了解个位、十位等。

加法概念及公式: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一般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特殊情况: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概念及公式:
-减法定义: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另一种表达方式:如果知道两个数的和以及其中一个加数,可以求另一个加数(即差)。

比较与排序:
-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认识(>、<、=)。

-对数字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基本运算规则:
-0作为加数时,任何数加上0都等于本身。

-任何数减去0都等于本身。

-数的拆分与组合。

其他概念:
-数量关系的理解(如几个苹果相加)。

-认识并理解简单的图形及其属性(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时间初步概念(如认识整点时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认识数字1. 学习认识0-5的数字及其数量。

2. 学习认识数字的书写和书写顺序。

二、认识点和线1. 学习认识点和线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画点和线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图形1. 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学习识别和画出各种基本图形。

四、认识长度1. 学习认识长度,并使用手指、手掌等进行长度比较。

2.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认识重量1. 学习认识重量,并使用手感、比较重量等方式进行重量的比较。

2. 学习使用秤称量物体的重量。

六、认识时间1. 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朝、午、晚等。

2. 学习使用钟面和指针读时间。

七、认识金钱1. 学习认识元、角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零钱进行简单的购物和计算。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和金钱等基本数学概念,并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一、语音1. 学习认识声母、韵母及声调。

2. 学习正确书写和读音拼音、声调。

二、词语1. 学习认识一些生字词语。

2. 学习通过图画和注音学习一些简单词语。

三、语法1. 学习认识一些简单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等。

2. 学习通过简单句子的构成和变换学习一些语法知识。

四、文学1. 学习朗读一些简单的诗歌、儿歌和故事。

2. 学习画图、表演等形式学习背诵一些文学作品。

五、书写1. 学习正确握笔、书写汉字、标点符号等书写基本知识。

2. 学习通过练习提高书写技巧,书写规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拼音、词语、语法、文学和书写等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要点包括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金钱、声母、韵母、声调、词语、语法、文学、书写等内容。

这些知识内容涵盖了数学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1到6年级数学公式整理表

1到6年级数学公式整理表

1到6年级数学公式整理表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公式是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数学公式的整理和归纳,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下面我将从1到6年级的数学中,整理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是一年级的数学公式。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法和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

一年级的孩子们需要掌握各种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比如:1+1=2、2+2=4、3+3=6,以及2-1=1、3-1=2、4-2=2等等。

这些基本的加减法公式,是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石。

接下来是二年级的数学公式。

在二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乘法和除法。

他们需要掌握乘法口诀表,比如:2×2=4、3×3=9、4×4=16等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简单的除法计算,比如:4÷2=2、6÷3=2、8÷4=2等等。

这些乘除法公式,是二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然后是三年级的数学公式。

在三年级,孩子们将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比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计算等等。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规则。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着是四年级的数学公式。

在四年级,孩子们将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内容,比如:正整数、负整数、平方数、立方数等等。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整数之间的运算规则,以及平方数和立方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简单的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的求解方法。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着是五年级的数学公式。

在五年级,孩子们将学习更加抽象和复杂的数学概念,比如:比例、百分数、平行线、相似三角形等等。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平行线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简单的几何证明和问题解决方法。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细目表

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细目表

知识点:掌握图形的大小和 形状的比较方法
知识点:认识上、下、左、 右等方位概念
认识时间
认识钟表:能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 时间的单位: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时间的表达:能够用普通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时间的计算: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计算
04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细目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
长度单位介绍:包括米、分米、厘米等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身高、物品尺寸等 长度单位的进率:例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在生 活中的应用
认识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小数的定义:小 数是一种十进制 数,由整数部分、 小数点和小数部 分组成。
小数的性质:小 数的基本性质是, 在小数末尾添上 0或去掉0,小 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定义:分 数是一种有理数, 由分子、分母和 分数线组成。
分数的性质:分 数的分子和分母 同时乘或除以同 一个不为0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XX
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细目表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细目表
04
05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细目表
06
07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细目表
一年级上册知识点细目表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细目表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细目表
01
添加章节标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的认识1、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负整数和零。

2、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其中分母为1的分数称为小数。

3、实数: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复数。

4、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和“=”来表示。

二、数的运算1、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2、减法:减法是将两个数相减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3、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4、除法: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

5、平方:平方是指将一个数乘以自身的过程,可以用符号“²”表示。

6、立方:立方是指将一个数乘以自身一次的过程,可以用符号“³”表示。

三、方程式1、方程式:方程式是一种用来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式的方法。

2、解方程:解方程是求出方程中未知量的值的过程。

四、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包括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3、角度:角度是指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可以用“∠”表示。

4、周长和面积:周长是指环绕一个图形的总长度,面积是指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5、体积和表面积: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表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总面积。

五、统计与概率1、统计图:统计图是一种用图形表示数据的工具,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2、平均数: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3、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4、概率: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

六、应用题1、年龄问题:年龄问题通常涉及两个人或物体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的年龄。

2、路程问题:路程问题通常涉及两个物体或人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的路程。

3、速度问题:速度问题通常涉及两个物体或人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精品】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精品】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8 )块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1-9=□方法一: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方法三: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2、按男女分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45、46、47、()、()、()、()、()10、20、30、()、()、()、()、()三十五接着数5个数是()、()、()、()、()2、10个一(),10个十();我是由8个一和3个十组成(),我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我是79,我的前面是(),后面是();我是85,比我少3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一、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二、重难点:1.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5.学会分类的方法;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数一数:2.比一比: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比高矮: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4.几和几:5>3 3<46.加法:7.减法:8.认识物体和图形:9.分类:10.6的认识和加减法:11.7的认识和加减法:12.8和9的认识:13.7、8、9的比较:14.9和10的比较:15.连加:16.连减:17.加减混合运算:18.认识钟表:一、学习目标: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加减法口诀2.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3. 形状的分类4.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5. 数字的顺序6. 时间的认识7.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8.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9. 容积的认识10.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口诀,形状的分类,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等等。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 加减法口诀: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加减法口诀,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基本数学运算。

通过记忆加减法口诀,孩子可以更快地做出简单的加减法题,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及其区别。

通过形状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三. 形状的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形状的分类,包括点、线、面。

通过对形状的分类,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将数量表示为数字、手指、物品等等,也将学习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学会使用数字拼接的方式来表示一些更大的数字。

五. 数字的顺序: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字的顺序。

孩子将学习如何在数字中识别和理解数字的位置,学习如何将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学运算。

六. 时间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时间的认识。

孩子将学会如何使用钟表,理解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法,同时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秒和分钟等。

七.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也将学习如何使用“轻”和“重”这两个词来描述重量。

八.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通过使用“长”和“短”这两个词,来描述不同物品的长度。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任晓洁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校:水磨小学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单元序号单元专题学习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 准备课认识1—10数字,会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述数一数,比多少 42 位置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

6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简单的计算。

1—5的认识,认识<,=,>,第几,分与合,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

124 认识图形(一)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的拼组。

4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合进行计算,会解决大括号题。

数的分解和组合,6—10的加减法,大括号题型 17611—20各数的认识,会数11—20各数及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读数写数,47认识钟表会认、读、写整时。

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48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11 9总复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2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表;位置,数学乐园; 综合课5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所有公式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所有公式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式
1)数量关系的理解:用数字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数字的识别和比较:识别不同范围内的数字大小,如1到10,20到100
3)简单加减法的运算:计算两个数字相加、相减的结果和和差
4)数量关系的应用:加减运算时,把多个数量的关系应用到加减运算中
5)基本的乘除法:计算两个数字相乘、相除的结果与商
6)单位换算:可以把其中一种单位的数量转换成另一种单位
7)时间:理解星期、月份,知道多个时间段之间的关系
9)基本计量:知道几种常用的衡量标准及其单位,例如长度单位是厘米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
1)数量的比较大小:理解数量的多少,比较并且找出大、小的数量2)数量的推理:如果两个数量不同,可以通过推理得出其大小
3)数字的加减法: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做加法、减法的运算
4)乘除法的运算: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正确运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
5)数组的应用:用正确的方式分组
6)简单的图形分析:对把多个数字存放在不同图形中的方式进行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1-51. 数数:认识1-5个物品2. 认识数字1-53. 数数活动4. 形状和颜色第二单元:认识6-101. 数数:认识6-10个物品2. 认识数字6-103. 数数活动4. 数字顺序第三单元:认识11-151. 数数:认识11-15个物品2. 认识数字11-153. 数数活动4. 数字顺序第四单元:认识16-201. 数数:认识16-20个物品2. 认识数字16-203. 数数活动4. 数字顺序第五单元:认识21-301. 数数:认识21-30个物品2. 认识数字21-303. 数数活动4. 数字顺序第六单元:认识图形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2. 辨认不同图形3. 排列图形4. 组合图形第七单元:认识长度1. 认识长短2. 使用长度比较物体3. 使用长度比较图形4. 使用长度比较物体和图形第八单元:认识重量和容积1. 认识轻重2. 使用重量比较物体3. 认识大、小容量4. 使用容积比较物体第九单元: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的早晚2. 认识钟表的指针和数字3. 一天的时间4. 一周的时间第十单元:认识金钱1.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2. 用人民币购物3. 辨认和支付钱币4. 找零和计算金额第十一单元:认识温度1. 认识冷、热的温度2.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 温度的变化4. 温度的比较和排序第十二单元:认识数据收集1. 收集数据:观察和记录2. 表格和图表3.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4. 数据的应用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将逐步认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金钱、温度以及数据收集等数学概念,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编排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趣味性,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希望通过学习这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孩子们可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概念知识点整理如下:1.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达数量的概念,可以用来计数和比较大小。

-数的性质:数有大小和顺序之分,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可以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读法和写法可以根据数量的大小进行变化。

2.数字0-9的认识-数字的定义:数字是用来表示数值的符号,0-9是最基本的数字。

-数字的顺序:数字之间有顺序之分,从0-9依次排列。

-数字的读写方法:可以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0可以读为“零”或“0”。

3.数的比较-数的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数字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符号。

-数的顺序比较:可以按照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数的顺序-数的顺序:数可以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数字序列:数字序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字,可以根据规律进行延伸。

-数的位置:数在数字序列中的位置可以用序号表示,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5.数的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

-加法的符号和规则:加法用“+”表示,按照先加后减的规则进行计算。

-减法的概念: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一个新的数。

-减法的符号和规则:减法用“-”表示,按照大数减小数的规则进行计算。

6.数的分解与合成-分解的概念:分解是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数的和。

-因子: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数的因子,可以用来进行分解。

-合成的概念:合成是将若干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

-倍数:将一个数重复加上自身得到的数是这个数的倍数。

7.数的计数-计数的概念:计数是按照规定顺序对事物进行逐个编号。

-顺序数:按照顺序进行编号的数,可以用来进行计数。

-序数词:表示事物序号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8.数的积分和积分算法-积分的概念:积分是将若干个相同的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积分的符号和规则:积分可以用“×”表示,按照交换律和分配律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大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大全

公式部分1、加数+ 加数= 和和= 加数+ 加数和–加数= 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和–加数2、被减数- 减数= 差差= 被减数- 减数被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 差差+ 减数= 被减数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中国数字,写作是写数学字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中国数字。

4、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5、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的问题比多比字前面是大数;比少比字前面是小数;多或少的后面都是相差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求差用减法6、钟面上时针短;分针长。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同学们;请记住;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7、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

8、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最后要记得写答.求一共是多少;求总数、求和、求原来的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求还要、求还剩、剩下、求其中的、求差;用减法计算。

(-)9、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0、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11、12、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13、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1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15、尺子上的起点用0来表示。

16、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认识数1. 数的读法:从1到10的数的读法。

2. 数的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比较数的大小。

3. 数的组成:了解数的由十位和个位组成。

4. 数的顺序: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

第二章:数的加法和减法1. 数的加法:使用加号计算两个数的和,可以交换加法算式中的顺序。

2. 数的减法:使用减号计算两个数的差,被减数大于减数时才能进行减法运算。

3. 认识加减法符号:理解加号和减号的数学符号与实际运算的意义。

4. 运算口诀:背诵小学一年级的加法口诀和减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

第三章:简单的乘法和除法1. 数的乘法:使用乘号计算两个数的积,可以交换乘法算式中的顺序。

2. 数的除法:使用除号计算两个数的商,被除数必须能被除数整除。

3. 认识乘法和除法符号:理解乘号和除号的数学符号与实际运算的意义。

4. 运算口诀:背诵小学一年级的乘法口诀和除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

第四章:计量1. 长度的比较:使用长短粗细等词语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2. 称量物体:使用无刻度量杯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3. 时间的计算:认识钟面上的指针,学习以整点和半点为单位的时间计算。

第五章:几何图形1. 认识一些常见几何图形:直线、曲线、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 图形的分类:按照边数和角数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 图形的边和角:了解不同图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和性质。

4. 图形的对称性:观察图形的对称性质和特点。

第六章:数据的统计1. 数的个数:统计一组数据中的个数,学习使用计数单位。

2. 数据的图形表示: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

3. 随机事件: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随机事件分析。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整数的认识1. 自然数和零:认识自然数和零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关加减法运算。

2. 整数的概念:了解整数的概念,比较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

3. 数轴的运用:通过数轴展示整数,比较不同整数的大小关系。

一年级数学到六年级数学所有的公式

一年级数学到六年级数学所有的公式

一年级数学公式: 1. 加法公式:a + b = c 2. 减法公式:a - b = c 3. 乘法公式:a × b= c 4. 除法公式:a ÷ b = c二年级数学公式: 1. 简单加减法公式:a + b - c = d 2. 简单乘除法公式:a × b ÷c =d 3. 连加公式:a + (a + b) = c三年级数学公式: 1. 增量公式:a + n = b,其中n表示增量(正或负数) 2. 简单分数公式:a/b + c/d = e/f 3.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四年级数学公式: 1. 简单比例公式:a:b = c:d,其中a、b、c、d为四个数字 2. 百分数公式:a% = b,表示a是b的百分之几五年级数学公式: 1. 复杂乘除法公式:(a + b) × (c + d) = e 2. 平均数公式:(a +b +c + d) ÷ 4 = e,其中a、b、c、d为四个数,e为平均数六年级数学公式: 1.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边 × 高) ÷ 2 2. 三角形周长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3.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参考内容:一年级数学教材: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材:加减法的进一步应用,乘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三年级数学教材:整数增量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法。

四年级数学教材:比例的概念和应用,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教材:复杂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教材: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

在学习这些数学公式时,学生们通常需要通过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练习和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25.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公式
1、加数 + 加数 = 和
2、被减数 – 减数 = 差
和 = 加数 + 加数 差 = 被减数 – 减数
和 – 加数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另一个加数 = 和 –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4、?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
5、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大数=小数+多出来的数 小数=大数—多出来的数 多出来的数=大数—小数
6、时针短,分针长。

1时=60分 60分=1时 1刻=15分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7、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

8、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最后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
求还有、还剩、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
9、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0、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