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294期中国电化教育2011.7文章编号:1006—9860(2011)07—0026—07

一、会议概况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由建设

期向整合应用期过渡,特别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地区,一些意识超前的学校或区域开始建设

数字化校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不断地改

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路变得日渐明朗清晰,每个

学校各具特色,有着独特的建设理念、规划方案和建

设推进策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和全面提高质量的新时期,在这

一新时期,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其中

明确提出了要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加快

教育信息化进程。

“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暨技术发展展示会”(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chool for K12,NCDS-K12)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4月27-28日首次在北京举行。会议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山东、内蒙、新疆、澳门等11个省市地区。会议以“团聚、分享、交流、互动”为线索,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紧张日程,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讲座、区域级优秀建设案例分享、学校优秀建设案例分享、新技术应用方案和优秀建设案例实地参观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本次会议希望通过总结优秀中小学或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出经验,联合多方力量,从不同角度来促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

本次大会邀请到知名教育技术学专家做了精彩

的主题报告:黄荣怀教授的“数字校园——

—创新学校教育环境”,余胜泉教授的“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张际平教授的“智能教室——

—未来课堂研究”,原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邓立言先生的特别发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科学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一些青年学者还分别就数字化校园的评估及物联网的应用作了工作坊(Workshop)交流。

作为数字化校园推进的主要力量,本次会议邀请了一些地区电教系统或信息中心的老师来介绍他们的经验。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申军霞和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电教馆副馆长吴必昌先生分别带来了北京和江苏地区的区域级的优秀案例经验。各地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推进措施,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值得与会代表借鉴和学习。

本次会议的另一亮点就是会务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已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经验和思考的中小学校,并推荐他们来进行校园级别的经验分享。这些学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上海七宝中学、山东淄博周村北门里小学等。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应用前景的企业(Apple、Adobe、K12、Smeshlink等),就新媒体、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和互动。Apple公司李宁女士携他们在人大附中西山分校所开展的未来学习项目分享了平板电脑在课堂学习中的应用案例,Adobe公司的毛屹槟先生就该公司的富媒体学习资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K12公司的王珏先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NCDS-K12)综述

董艳1,李玉顺1,王珏2,吴斓1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2.北京K12教育网,北京102218)

摘要:2011年4月底,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专家学

术讲座、学校代表发言、区域代表发言、新媒体技术展示等活动。本着“团聚、分享、合作、互动”的精神,本次会议在

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地区信息化骨干力量、企业人员等的共同参与下,积极探讨了我国中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围绕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内涵与特征、评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以期为全国中小学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基础教育;区域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2011.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94期

生从软件工程角度分析和解读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区域信息化公共服务的思想等。最后与会代表还分别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从实践中感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

二、数字化校园——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的信息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思维方式,同时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技术促进了人的分布式认知,余胜泉教授在其讲座中指出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扩展了人的感觉频谱,人们借助技术摆脱一些机械低效的事情,而从事一些更具有创造力的任务,因此人机合一的思维体系将变成数字时代下人们认知的基本方式;其次,伴随着认知方式的变化,学习方式也正在转型。

黄荣怀教授提出“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方式由知识精加工型向知识贯通型转变”的观点,并结合“21世纪必备的技能是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观点,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大会围绕“教育与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使与会代表获得很多深刻的认识和启发。技术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素养,因此需要超越狭隘的技术工具观,人们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具备“获取、加工、更新、辨别和内化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可言,教育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人际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技术形态,或使用黑板,或使用白板和多媒体技术,甚至去外面倾听大自然的心声,只要达成教学目标,无论使用哪种技术,它都是最佳的。

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且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化教育是面子工程。不懂得如何操作新设备和使用新技术,导致学校花重金建造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实际中无人问津,浪费现象非常严重。(2)信息化“专门项目”建设的断续性。很多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专门项目”常常被搁浅,时断时续的进程无法提高建设者和应用者的积极性。(3)评估的误导。大多数信息化评估中都包括了生机比、联网教室、校园网等指标项。在此误导下,政府、学校纷纷投入巨资改造信息化基础环境。(4)人们的恐惧心理。对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很多人持怀疑的心态,对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人们常常采取提防的策略,教师、家长不允许孩子上网,总害怕会不小心误入“歧途”。

面对这些认识和问题,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应对措施和办法,专家们纷纷指出实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当下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项关键举措。通过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实现以学校为主体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结合本校师生的需求和校本特色,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本校的各项业务中,支撑各学校核心业务的发展和提升办学质量,实现校内与校外、各学校之间互联互通,真正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邓立言先生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回答好的三个问题”——

—“数字化校园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如何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前提和基础。邓立言先生也发表观点指出数字化校园应该具备五个主要特征:(1)拥有一支由骨干教师引领的,具有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改革意识,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有较高信息素养,并能遵循先进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2)具备基于现有条件下的最优化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常规教育教学设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平台等技术基础设施和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组织机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3)拥有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的、数量足够、实用、好用的各种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及相应的应用系统,具备一定的资源建设实力;

(4)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得到广泛、深入、充分的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5)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科研上水平,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其中(1)是数字化校园之本,(2) (3)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建设,(4)(5)是数字化校园的落脚点。总结这五条特征可以概括为“人员+环境+资源+技术+成效”。

黄荣怀教授更倾向于用“数字校园”来代替“数字化校园”,他认为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该定义概括了数字化校园包括的五个核心要素。他认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刻地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