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

参考文献: [1]陈秀玲.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其教育意蕴 [N]. ,高等函授学报,2005 [2]廖成秀.要素主义教育研究述评 [J].高教高职研究,2012
Page 20
要素主义对新课改的启示
1 教育目的上要素主义主义注意教育的社会功能 2 学习内容上要素主义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文化要素 3 学习方法上要素主义强调学生的刻苦学习,加强基础知 识的学习 4 师生关系方面上要 1.威廉.钱德森.巴格莱 2.海曼.乔治.里科佛 3.阿瑟.尤金.贝斯特
Page
8
威廉.钱德森.巴格莱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 1917-1940任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 1938参与发起成立“要素主义促进委员会”与“进步主义教育协会” 对峙 1939帮助建立“美国教育促进会” 最早阐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主要教育著作《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 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促进社会的进步 2.教育价值:传递优秀人类文化遗产的使命。 3.教育过程: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间接经验的过程。 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所负的教导和管束的责任,对于延长人类未成熟 期和必需的依赖期具有生物学的意义。人类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代才 认识到这个责任。完全确实,人类在认识到这个责任之前,依然处于 野蛮状态。 -------巴格莱
Page
10
阿瑟.尤金.贝斯特
1956年,贝斯特发起成立了“美国基础教育协会”,并担任会长。该 协会的目的在于,促进美国公立学校设置更多的基础课程,提高智力 训练的水平。 教育著作:《教育的荒地》,《学术的恢复》 教育思想: 1.论智慧的训练与基础学科的教学:智慧的训练就是指审慎地培养思维 能力智慧的训练离不开基础学科的学习。基础学科包括历史,英语, 科学,数学,外语等。 2.论公立学校的作用: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基础教育的。如果学校不能胜 任这项工作,国家将会因为丧失智力而受到威胁,并将直接导致工业 萧条和防务力量的消弱。 3.论天才儿童的教育:优秀学生是学校里其他学生的榜样,学校所承担 的责任没有一个比教育天才儿童更为重要。

综合高中发展途径研究石陈云

综合高中发展途径研究石陈云

综合高中发展途径研究石陈云发布时间:2021-08-20T01:22:17.615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石陈云[导读]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高新区校区一、综合高中的由来美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完成普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开始进入普及阶段。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美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着选择。

继续使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开培养的欧洲双轨制,还是创造美国独特的单一模式?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口构成变得越发多样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使得传统教育不再满足青少年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同时还有早期进步主义和职业主义教育运动等。

这些社会现状使得当时的美国要摒弃欧洲双轨制模式,创造新的适合美国社会的综合高中模式。

在综合高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科南特起到了巨大作用。

1959年,根据长期的研究调查,科南特发表了《今日美国中学》报告。

报告中,他高度提倡综合高中的统一化功能,主张通过大力发展综合高中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进而达到社会民主化。

他认为“综合高中是标志着美国社会特点的学校,它的产生正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史及人们忠于机会和地位平等这些理想的结果,并指出综合高中要完成三个目的,即具备三重职能第一,为所有的未来公民提供普通教育;第二,为准备就业的学生开设良好的选修课程,使他们学到谋生技能;第三,为准备升学的学生幵设专门的高级文理课程,这使得综合高中兼具了升学、就业和培养全人这三重功能。

”二、我国对综合高中的理解国内研究者的普遍观点是:“所谓综合高中是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入职业中等教育,或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以市场需求、服务社会为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基本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为目标,具有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双重功能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

综合高中通过深度融合原本相互剥离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益于发挥高中教育升学预备与就职预备的双重功能。

由于将基础性的职业教育因素渗透到普通高中教育中,使得学生在加强高中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形成相对积极的职业心理和就职倾向,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形成。

2004年至2012年中外教育管理史自考历年试题

2004年至2012年中外教育管理史自考历年试题

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试卷(课程代码 0445)5、15、18、21、25、26、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 】p5A.“六艺” B.《四书五经》C.“七艺” D.“七技”2.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专科学校是汉代的【 b 】p25A四姓小侯学 B.鸿都门学 C.太学 D.郡国学3.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是【】p38A荐举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科举制4.唐代专门管理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是【 d 】p50A.崇文馆 B.弘文馆 C.礼部 D.国子监5.宋代蔡京主持的兴学运动是【】62A.崇宁兴学 B.熙宁兴学C.元丰兴学 D.庆历兴学6.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是【】P17A《弟子职》 B.《弟子规》C.《劝学篇》 D.《学记》7明清时期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是【】99A.《蒙求》 B.《幼学琼林》C.《小儿语》 D.“三、百、千、千”8.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9.维新派创建的新式学堂是【】111A.万木草堂 B.南洋公学 C.浦东中学堂 D南开中学堂10.民国初年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教育家是【】134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范源濂11.制定《白鹿洞书院教条》的教育家是【】68A.王守仁 B.吕祖谦C.朱熹D.陆九渊12.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又称【】148A.壬子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寅学制13.抗日战争时期,驰名中外的一所高等军事学校是【】A.鲁迅艺术学校 B.延安大学C.陕北公学D.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4.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196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15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106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水师学堂C.广东水陆师学堂 D.江南水师学堂16《理想国》的作者是【】225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D.卢梭17.双元制职业教育属于【】A.美国的职业教育 B.法国的职业教育C.德国的职业教育 D.英国的职业教育18提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 B.赫尔巴特C.杜威D.裴斯泰洛齐19.提出“要素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柏拉图C.裴斯泰洛齐 D.卢梭20.道尔顿制的创始人是【】A.帕克赫斯特 B.克伯屈 C.帕克 D.华虚朋2l.学习科目为哲学、法律、数学、修辞、天文、音乐的古罗马学校正【】 A.初级学校 B.文法学校C.修辞学校 D.音乐学校22西方第一个全面阐述“学制”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拉伯雷 D.赫尔巴特23.学按收费昂贵.学生寄宿,培养大贵族子弟的独立学校是英国的【】 A.文法中学 B.公学 C.技术中学 D.现代中学24.日本教育行政制度的类型是【】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C.中央、地方合作型 D.州集权型25.主张在综合中学实行能力分组的美国教育家是【】A.科南特 B.巴纳德 C.杜威 D.贺拉斯·曼26.法国提出高教改革三大原则的法案是【】A.《郎之万一华伦法案》 B.《富尔法案》C.《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2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颁布的教育法令是【】A.《教育令》 B.《学制令》C.《帝国大学令》 D.《学校令》28美国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是典型的【】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C.州集权型 D.中央、地方合作型29.被称为美国“进步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A.贺拉斯·曼 B.帕克C.杜威 D.约翰逊30.19世纪末,欧洲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第一所新学校是【】A.英国小村庄 B.夏山学校C.劳动学校 D.阿波茨霍姆学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科南特(J·B·Conant,1893—1978),美国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1913年他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16年得哲学博士学位。

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

离任后一直是该大学的名誉校长。

1953—1957年任德国问题高级专员和美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他在政界、科技界和教育界还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1941—1952年任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的曼哈顿工程顾问,还担任过美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主席,科学协进会和教育理事会会长等职。

1957年以后,他致力于美国普通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领导工作。

科南特是美国五六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导人之一。

他以科学家和外交家的阅历,敏锐地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尤其是注意到美国教育落后于前苏联,更促进了他的教育改革。

1957年他在卡内基促进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下,对美国的26个州、103所中学进行实地考察。

尔后经过研究、整理,先后写出了调查报告,并于1959年出版了《今日美国中学》一书。

自1961年起,科南特等人在卡内基基金会的再次资助下,广泛调查了美国人员稠密的22个州,77所开设师范课程的高等院校,经过两年的研究,于1963年出版了《美国师范教育》一书。

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对在教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改革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对美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南特的教育论著甚丰,主要有:《分裂世界之教育》(1948年)、《科学与常识》(1951年)、《现代科学与现代人》(1952年)、《教育与自由》(1953年)、《儿童、家长与国家》(1959年)、《初中年代的教育》(1960年)、《贫民窟和郊区:评大都会地区的学校》(1961年)、《托马斯·杰斐逊和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1962年)、《美国师范教育》(1963年)、《教育政策的制定》(1964年)、《综合中学:对感兴趣的公民的第二个报告》(1961年)等等,他还编写过中学化学教科书和几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作者:叶琳刘文霞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1期一、国外分层教学的产生(1868年)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工精细化、人口集中、教育普及等因素强化了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统领了西方世界三百余年教育史的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不但不能适应工业化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忽视个体存在的独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和人的良好个性的发展。

因此,许多教育家企图在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之上寻找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的出路,分层教学便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

在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Flexible System),即教师通过测验的方式,将学生按学力高低分成甲、乙、丙三层,学力相对较高的甲、乙两层在课上做各种练习时,教师对学力较低的丙层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待其基本理解教材内容后,再向全班学生进行另一新教材的教学。

在每学季(每学年分为四学季)结束时,按学生学习成绩或升级,或重新编班,一般学生可以按期结业,部分延缓结业,优良者提前结业。

这是最初的分层教学,是以能力分班(组)为标志的一种分层教学形式。

二、国外分层教学的初步发展(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初)这一阶段,随着资本主义义务教育的推广和各阶层子女的纷纷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与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刻板强求各类学生齐步并进造成大量学生留级的现象相比,分层教学的实施看上去更加科学和顺乎民意,文纳特卡制、道尔顿制等新型分层教学形式纷纷出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各种能力分班(组)分层教学形式开始在美、德两国出现并普遍被采用。

在美国,不但“活动分团制”在小学普遍采用并逐渐扩展到中学,而且涌现出诸多类似的以加速升级为原则的能力分班(组)分层教学形式。

芝加哥市的“永久分组制”、底特律市的“XYZ制”、洛杉矶市的“机会班”、克里夫兰市的“克里夫兰主要工作班”、纽约市的“速进班”等等。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时间:?来源:本站原创?点击:《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编背景与思路第一章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第一节世界基础物理教育课程的改革趋势第二节我国基础物理教育课程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第三节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研究第四节时代发展对基础物理教育的需求第二章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第一节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第二节课程标准整体框架第二编内容标准解读第三章科学探究解读第一节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第二节科学探究实例第四章“物质”解读第一节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第二节物质的属性第三节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五章“运动和相互作用”解读第一节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第二节机械运动和力第三节声和光第四节电与磁第六章“能量”解读第一节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第二节机械能第三节内能第四节电磁能第五节能量守恒第六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编实施建议第七章教学建议第一节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第二节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课题选择和教学设计第三节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第八章教科书编写建议第一节物理教科书要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第二节每种教科书都要编出自己的特色第九章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第一节什么是课程资源第二节物理教学中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第十章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第一节认识新的评价理念第二节怎样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四编问题与展望第十一章问题讨论第一节关于课程目标第二节关于课程内容第三节关于课程实施第四节关于课程评价第十二章前景展望第一节关于中学物理教育第二节关于中学物理教师第三节关于学生第一编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本编将介绍制定《标准》的背景及主要思路。

第一章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第一节基础物理教育改革的国际趋势[]“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且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doc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doc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时间:《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编背景与思路第一章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第一节世界基础物理教育课程的改革趋势第二节我国基础物理教育课程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第三节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研究第四节时代发展对基础物理教育的需求第二章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第一节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第二节课程标准整体框架第二编内容标准解读第三章科学探究解读第一节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第二节科学探究实例第四章“物质”解读第一节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第二节物质的属性第三节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五章“运动和相互作用”解读第一节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第二节机械运动和力第三节声和光第四节电与磁第六章“能量”解读第一节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第二节机械能第三节内能第四节电磁能第五节能量守恒第六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编实施建议第七章教学建议第一节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第二节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课题选择和教学设计第三节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第八章教科书编写建议第一节物理教科书要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第二节每种教科书都要编出自己的特色第九章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第一节什么是课程资源第二节物理教学中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第十章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第一节认识新的评价理念第二节怎样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四编问题与展望第十一章问题讨论第一节关于课程目标第二节关于课程内容第三节关于课程实施第四节关于课程评价第十二章前景展望第一节关于中学物理教育第二节关于中学物理教师第三节关于学生第一编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本编将介绍制定《标准》的背景及主要思路。

第一章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第一节基础物理教育改革的国际趋势1[1]“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且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2[2]。

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
(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和天才教育)
· 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 评价
(优点、不足)
相关介绍:
什么是要素?什么是要素主义?
这里的“要素”是英文‘’essentials‘’翻译而来的,也 译为精华,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保存下来的文化精华。从 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有永恒不变的,共同的 要素,是人类都应该学习的。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 识,主要通过类别化的信 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 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 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二)教学理论
1.结构教学观 (1)教育目的——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2)课程教材的内容——学科的“基本结构” (3)教学的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4)教学方法——“发现法” (5)教师的作用——主导者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要素主义
12级教育学1班:王采芳 沈涛 崔永平 侯婉滢 杨晶 杜小霞
1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框架:
· 时代背景
(经济、政治、教育和个人及组织的作用)
要 素 主 义 教 育 思 想
· 理论基础 (人性观、社会观和知识观) · 主要代表人物
(巴格莱、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弗)
· 主要教育思想与观点
五、要素主义思想观点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1.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运动 的复兴的影响 2.对美国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 3.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1)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能丢 (2)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遮蔽 (3)教师素养的提高要与时俱进
六、评价 (一)要素主义教育的优点
1、要素主义理论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点主要从其 课程观和教学观中体现出来。 (1)课程观强调课程应该传递文化基本“要素”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2、要素主义立足社会现实和教育实际,对实用主义教育提 出了有力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起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其天才教育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现实意义 (1)对美国社会而言 (2)对人类社会而言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要素主义要求传授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主张系统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强调学习 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顺序性,要求大力发展天才教育,呼吁培养科技人才,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弊端。
20世纪50年代,要素主义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60年代美国 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1934年创刊的《社会前沿》成为改造主义教育家的喉舌。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一) 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关于教育与社会改造问题的大辩论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最突出变化是1928—1935 年学校课程中社会内容的大量增加,但此时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尚未成熟,主要是对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二)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前提
布拉梅尔德认为改造主义教育建立在两个理论前提之上。 第一个前提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个前提是行为科学革命的出现。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三) 教师和教学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
康茨主张教师应引导社会前进而不是当社会的尾巴。 教师应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责任思考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义务向 学生和社会阐明社会的发展前景,并鼓励学生去实现这种前景。 作为领导者,教师应在相互冲突的目标和价值中作出选择,成为政策的制定者。 教育家要关心学校事务,要在有争议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等问题上作出重要选择。 康茨主张教学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必须突出民主遗产、科学和工 艺。

第六单元课文翻译

第六单元课文翻译

Unit 6 The New American Dreamers1.她是现今年轻女子的典型——自信外向、知识渊博、做事投入。

在学校、教堂或是社区她积极活跃。

她也许有一大帮朋友或是寥寥几个密友,但却对朋友和友谊忠心不二。

对于现今年轻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譬如计划未来、亲昵关系、两性行为、毒品酗酒等问题,她行事老道,并且谈论起来认真严肃、思路缜密、直截了当。

她想掌控自己的生活,试图弄明白从哪里起步,通过何种方式达成自己所追寻的目标。

总之,她深信,如果计划周密、工作努力并且决策正确,她就能在自己选定的领域获得成功,拥有自己所渴求的优越物质条件,最终如愿以偿地嫁人;而且,极有可能养几个孩子。

正如此话所云,她计划“该有的全都要有”。

2. 她住在美国各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新英格兰的城镇,南部和中西部的小型城市以及西部海岸地区。

她来自一个中上阶层的家庭,源自中产阶级、劳动阶层甚至有时来自贫苦阶层。

确定无疑的是,她得到这样的启示,即如今的妇女应该充当自己生活的主角。

她展望未来,将自己视为中心人物,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公寓住所和成功故事。

这些年轻女子不会将自己视为他人生活剧本中所充当的配角;那是她们自己所经营的历程。

她们着眼于自己的抱负、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

3. 贝思·科南特是一名16岁的中学三年级学生,与母亲和继父同住在富足的新英格兰大学城。

她有五个兄弟,四个是哥哥,一个是比她小好几岁的弟弟。

母亲是一位图书管理员,而继父是个证券经纪。

作为一名重点公立中学的一年级学生,她希望上大学,如果可能的话,去耶鲁大学学习戏剧,“就像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样。

”她想住在英格兰,从事一段时间的表演,可能演些莎士比亚的戏剧。

她希望到25 岁的时候能住在纽约,拥有自己的公寓住房,一边兼职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

她想拥有“了不起的一生”,能够“真正独立”,具备“所有属于自己的物品——像是高档家具,一切自我风格的东西。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


实行传统的智力训练

天才教育
(二)教学内容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
• 人类种族文化经验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根基 • 继承、传递和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
(三)学习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努力
•严格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校纪律和学业标准•保持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

学会自我克制与约束
(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

成人的指导促进儿童潜能的发挥

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教师是文化共同要素的继承者和传递者
(五)学校教育具有社会功能

传递文化遗产的有组织的社会机构

为社会培养公民和人才的机构

保证民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要素主义教育评析
优 点: 匡正进步教育的问题和弊端 促进教育理论框架的形成 提高教育质量 课程教学改革 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要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Educational Essentialism) 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 种“保守”的教育思潮,它是作为实用主 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
主要代表人物:巴格莱 科南特
一、要素主义教育的兴衰
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标志要素主义教育的形成

William Chandler Baglev( 1874-1946)
James Brvant Conant(1893-1978)
三、主要观点
(一)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共同的文化要素

学习和掌握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学校教育的任务:提高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

中美综合高中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

中美综合高中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oc

中美综合高中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中等教育的教育结构改革,一直是近现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和热点,而高中综合化的趋势是其主流。

目前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规模(比例)各异的、兼有职业和普通两类性质和功能的综合高中。

一、中美综合高中发展的概况1.社会背景的异同综合高中是美国中等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它是根据本国社会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实施中等教育双重职能的一种尝试,在各类中等学校中占了主流地位。

美国20世纪前期的工业化使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激发了一般公民对教育的普遍需求,大众化高中普及运动高涨。

在此运动的推动下,美国中等教育开始推行改革,改变原来高中单一追求升学的目的,根据社会的需求重新定位,除了为少数青年升学服务,也开始为全体青年的就业需求服务。

从1910年开始,职业科目开始纳入普通高中的课程表。

当时教育家科南特在《今日美国高中》中提出改革美国教育政策、学校制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思想和建议。

他认为高中的基础教育应包括:充分的普通教育,充分的非学术性选科教育,特种学术安排,还包括充分的服务性指导、道德修养和信念指导、良好组织的家庭化教室,以及介于学术和职业目标之间的学习等。

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占有统治地位,而且仍影响着今日美国综合高中的发展与进步。

1991年就读综合高中的学生数已占98.4%。

到了21世纪的今天,综合高中在美国中等教育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我国在1922年新学制颁布之后,也曾效仿美国在高中阶段实行综合学校制,但因故仅实行一年便取消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人民大众对于文化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普及高中教育已经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1988年前后江苏、上海等地开始试办综合高中。

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发展部分综合高中。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高级中学。

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

三、要素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威廉· 钱德勒· 巴格莱 (二)詹姆斯· 布赖恩特· 科南特 (三)阿瑟· 尤金· 贝斯特 (四)海曼· 乔治· 里科弗
(一)威廉·钱德勒·巴格莱
(Bagley,1874-1946)
威廉·钱德勒·巴格莱 (Bagley,1874-1946) 美国教育家、教育心理 学家。最早阐述了要素 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 则。1938年,参加并发 起成立“要素主义者促 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与“进步教育协会”相 对峙,提出了“要素主 义者的纲领”。标志着要
1.生平活动
地点及职务 耶鲁大学任教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任教 斯坦福大学任教 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任教 牛津大学任教 华盛顿州立大学任教 主要著作
《教育的荒地》1953 《学术的恢复》1955
2.主要教育思想
• (1)论智慧的训练与基础学科的教学 • (2)论公立学校的作用 • (3)论天才儿童的教育
政治方面
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的猖獗,对美国的民主理想造成了挑战和威胁, 要素主义者想通过教育来捍卫美国的民主政治。
教育方面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由于实用主义教育在美国占统治地位,学校普遍忽 视系统书本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弛, 学校管理混乱;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责难。 要素主义的产生之初是为了消除实用主义教育给美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 识,主要通过类别化的信 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 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 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二)教学理论
1.结构教学观 (1)教育目的——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2)课程教材的内容——学科的“基本结构” (3)教学的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4)教学方法——“发现法” (5)教师的作用——主导者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对实践误区的政策学分析与反思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对实践误区的政策学分析与反思

“ 深其深 , 浅其浅 , 益其益 , 尊其尊” “ 中人以上 , 可以
语上 也 。 中人 以下 , 不 可 以语 上 也 ” 的 因材 施 教 育
人原则 , 宋朝的程颐则进一步 阐释称 : “ 孔子教人 , 各因其材, 有以政事人者 , 有 以言语人者 , 有 以德行
人者。 ” 现 当代 教 育 家也 继 承 了重 视 教 育差 异 的 理
等并不意味着同一” 的主张 ; 1 9 5 8 年科南特在《 今日 美 国中学》 和《 改进公立中等教育的建议》 中论述了 关于制订选 修计划 的倡议 。2 O世纪六七 十年代 以
来, 赞 科夫 的 “ 一 般发 展 ” 理论 、 巴班 斯基 的“ 教 学 最
模式。然而 , 随着社会变迁及其对教育需求的变化 ,
班 级 制 内生性 的弊 端也 逐 渐 显 露 出来 , 特 别是 在 如 何 应对 受众 差 异化 , 以及 以人 的全 面 发 展 为 目标 的
现代素质教育等问题上 , 遇到了许多困难 。因此 , 现 代教育改进 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 提 出了基 于“ 因 材施 教 ” 理 念 的“ 分层 走班 制 ” 教学。
二、 分 层走 班制教 学在 我 国的探 索 与试 验
班制 效果 的标 准 之一 。然 而 ,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曾在 2 0 0 5年对 实验 省 区 ( 广东 、 山东 、 海南、 宁夏) 的8 4 6 位高 中教 师进 行 调 查 : 有9 3 . 0 6 % 的教 师 认 为教 师 负担加 重 , 8 2 . 5 3 % 的 教 师 认 为 学 生 负 担 加 重 。此
事实上 , 分层走班教学在我 国_ 已有近三十年的 探索历程。上世纪 8 0年代 , 华南师大 附中“ 高 中物

美国综合中学的民主内涵研究

美国综合中学的民主内涵研究
● 理 论 纵横
现代物业 ・ 现代经济 2 0 1 3 年第1 2 卷第3 期
美 国综合 中学的 民主 内涵研究
王 玉龙 ( 浙 江 工 业 大 学教 育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2 3)
摘 要 :美国综合中学作为教育民主的具体 实践 。对教 育史和世界各 国教育发展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综合中学确 立前 的社 会大讨论 。到初步确立和大 力发 展 ,再到现实 困境下 的中等教育多元化 ,这 为美国综合 中学 的民主内涵演 变提供 了线索 。最后以哲学基础、历史逻辑 、实践意义三个维度来评析美国综合 中学 的民主 内涵。 关键词 :美国;综合 中学 ;民主 ;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 3 9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0 8 9( 2 0 1 3) 0 3 — 0 0 7 0 — 0 3
则》
民主 主 义 的生 存 和 发 展 离 不 开 民主 主 义 的 教育 , 正 如 美 国 公立 学 校 运 动之 父 贺 拉 斯 ・ 曼 ( H o r a c e M a n n )所 言 “ 教 育是我们惟 一的政治安全 。 ” 政 治 与 教 育 存 在 着 千 丝 万 缕 的联 系 ,政 治 决 定着 教育 培 养 人 的方 向 ,

了 中 等教 育 的 “ 七 个 目标 ”、 “ 六 三 三 学制 ” 、 “ 综 合
中 学 ”等 内容 ,指 出 中等 教 育 应 当在 组织 统 一 、包 容 所
有 课程 的综 合 中学 进 行 ,其 中 “ 所 有 课程 ”指 学 术 科 、
职 业 科 、 兴趣 爱 好 类 等 多种 课 程 。多 种 多 样 的课 程 为不 同 的 学 生选 择 适 合 自己发 展 方 向提 供 了路 径 ,优 化 了平

外国教育史53

外国教育史53

2、1959年科南特提出美国中等教育与师范 教育改革建议
科南特接受了钢铁大王卡耐基基金会的资助, 组成了“中等教育调查组”和“师范教育调查 组”,对美国一些州的中学和师范学校进行了调 查研究。
具体改革建议 中等教育改革建议:1959年出版了《今日美 国中学》,对美国中学教育改革提出了21条建议。 主要意见可归纳为7点。 师范教育改革建议:1963年出版了《美国师 范教育》一书,对二战后美国师范教育改革提出 了27条建议。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4点。
二、日本的教育改革
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 法》是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 1、《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这两个重要教育法案为战后教育指明了发展 方向。
和11条正文构成,其
主要精神包括使受教育者成为爱好和平、正义和
真理的国民等8点。
《教育基本法》被视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 的教育文献。
2)学校教育法 (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 (2)采用6-3-3-4制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 育年限。 (3)高级中学以实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 为目的。 (4)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 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
2、教育领导体制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废除中央集权的教 育领导体制,改为实行地方分权制 进入50年代,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开始变动。
3、60-70年代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美国二战后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1959年,美国教育科学院召开会议,讨论关
于普通中学中的课程改革问题。
4、80年代的教育改革
1983年4月,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在提 出了《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 告。 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又发表了著名的 《2061计划》。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外刊阅读教学实践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外刊阅读教学实践

1612021年14期总第558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外刊阅读对于高中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的要求,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外刊阅读的必要性,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实现在外刊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外刊阅读;高阶思维 【作者简介】李萍,北京中学。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外刊阅读教学实践文/李 萍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指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各层面的阐释,体现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水平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细节信息的获取层面。

同时,新课标还指出,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拓展主题语境的内容,同时要补充更多的语篇类型。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旧版人教版教材中的语篇往往是节选或者改编,缺少时代性,同时部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课外阅读的素材大多数是一些孤立的语篇,学生对作者信息、文章写作背景等无从知晓,而且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仅仅是完成对应的阅读练习,不能对语篇本身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探究,对语言的赏析和评价就更无从谈起了,这样的阅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然而,通过对往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题源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高考英语阅读文章选用外刊原文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需要学生进行推断、分析和评价的C、D篇阅读引用外刊文章的比重更为明显。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一、二、三卷以及部分地区高考英语试卷中,外刊外报原文的占比达到了64.5%。

比如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一卷阅读理解C篇选自2016年9月《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 ),D篇选自CNN News;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三卷D篇选自2018年4月《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南特《今日美国中学》科南特(J·B·Conant,1893—1978),美国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1913年他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16年得哲学博士学位。

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

离任后一直是该大学的名誉校长。

1953—1957年任德国问题高级专员和美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他在政界、科技界和教育界还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1941—1952年任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的曼哈顿工程顾问,还担任过美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主席,科学协进会和教育理事会会长等职。

1957年以后,他致力于美国普通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领导工作。

科南特是美国五六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导人之一。

他以科学家和外交家的阅历,敏锐地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尤其是注意到美国教育落后于前苏联,更促进了他的教育改革。

1957年他在卡内基促进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下,对美国的26个州、103所中学进行实地考察。

尔后经过研究、整理,先后写出了调查报告,并于1959年出版了《今日美国中学》一书。

自1961年起,科南特等人在卡内基基金会的再次资助下,广泛调查了美国人员稠密的22个州,77所开设师范课程的高等院校,经过两年的研究,于1963年出版了《美国师范教育》一书。

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对在教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改革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对美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南特的教育论著甚丰,主要有:《分裂世界之教育》(1948年)、《科学与常识》(1951年)、《现代科学与现代人》(1952年)、《教育与自由》(1953年)、《儿童、家长与国家》(1959年)、《初中年代的教育》(1960年)、《贫民窟和郊区:评大都会地区的学校》(1961年)、《托马斯·杰斐逊和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1962年)、《美国师范教育》(1963年)、《教育政策的制定》(1964年)、《综合中学:对感兴趣的公民的第二个报告》(1961年)等等,他还编写过中学化学教科书和几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

其中《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二书则被公认为他的教育代表作。

《美国师范教育》一书的观点是他中等教育改革观点的延伸和发展。

此书集中论述了美国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特别是论述了师范课程的改革问题,提出了二十七条改革建议和各年级各学科师资的教学计划,它和《今日美国中学》实际上成为美国60年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当时美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科南特在其大量论述中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教改主张,他的基本教育主张是:加强普通教育,特别是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提倡天才教育,对有高度天才的学生进行特殊教育,以便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开展国际斗争培养更多的尖端人才;要加强儿童的智力训练,把他们培养成为能适应战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迅速增长的现代科学和工业所需要的人才,等等。

因此,美国教育界公认,著名的教育家科南特“对五六十年代美国公共教育无可置疑地产生了此其他任何人都要大的影响”,他“也许是二十世纪中叶最有影响的美国教育家”。

《今日美国中学》(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Today,1959),由美利坚合众国出版社出版。

中译本合订于《科南特教育论著选》中,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友主译,作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共127页,9.6万千字。

《今日美国中学》,即有名的“科南特报告”,是科南特几年来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本书围绕着美国中等教育制度和中学课程改革等问题,提出如下观点:(一)在中学的教育目的和制度上,办较大的综合中学科南特认为综合中学要完成三大目标:第一,为所有的未来公民提供普通教育;第二,为那些想在学校毕业后立即使用所学技能的学生开设很好的选修课程;第三,为准备升学的学生开设专门的高级文理课程。

他还建议,削减规模较小的中学数目,扩大现存中学的规模。

因为小型中学限于条件(如经费等),很难开设广泛的文理课程,而综合中学规模较大、教师队伍健全、资金多,容易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开设新学科,设置多元的课程,可以让具有各种需要的学生得到发展。

因此,科南特主张,一所学校毕业班人数至少必须有100名学生,只有这样才有条件把学校办好。

那么,科南特强调的这种独具特色的“综合”中学是什么样的呢?他认为,综合中学与单独设置的专门中学(包括职业中学和文理中学)不同,它把升学和就业的各种职能集中于同一的教育机构,按着社区内所有适龄青年对教育的不同需要,开设多种课程。

根据这一教育目标,科南特制定了评定一所综合中学的标准,各个中学可根据《对一所综合中学的评定表》中所列的15个问题,判断他们是否已经令人满意地实现了综合中学的三大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这些目标,那么这所中学则需要改进。

科南特认为,办好一所中学除了要求它的规模够大(毕业班人数超过百人)以外,还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教育董事会成员必须了解自己的职责是决定政策而不是搞行政工作;第二,要有第一流的教育局长;第三,要有一个好校长。

因为有了好的教育局长和校长,他们就会聘用一批出色的教师,而教育的质量是随教师的质量而转移的。

根据以上分析,科南特认为必须通过学区改组来大大减少小型中学的数目,但对美国中等教育的基本范型无须作根本性改动。

(二)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上,注重普通教育课程他建议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4年英语,3至4年“社会研究”,一年数学、一年以上的自然科学,必修课应占学生总课时的一半。

此外,学生要想在中学毕业,还要学习至少7年选修课,不包括体育。

选修课应分两类:一类是以获得谋生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或半职业性课程,如打字、速记、会计、供销、农业、工艺等;一类是以程度较深的文理科目为核心的课程,如第二外语、高等数学、音乐、艺术等,由此组成一套序列课程,让那些学习文理科目能力较强的学生修习。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确定自己的能力、学业成绩或兴趣所在,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然后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建议或忠告,科南特主张建立学生辅导制度,每250到300名中学生中应有专任的辅导员或(指导员)1人,辅导员应当由具备教师经历的人担当,但他们的全部时间都用来辅导学生。

辅导员应熟悉学生能力性向测验、学业成绩测验或其他测量方法,以便为学生选定修业计划作出指导。

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科南特主张,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应按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

这里的能力分组并不是把某个学生在所有课程上都放到一个特定的组里的办法,而是根据学生各科的学习特点,分科按能力高低分组。

例如,某个学生可能在英语学科上被分配到高级组,而在自然学科上被分到中级组,在体育上被分到低级组。

一个学生也可根据他的能力变化,由低级组转入高级组,或者由高级组转入低级组。

这种分组办法,可以保证一个组内学生能力水平的相对一致,避免相差悬殊、参差不齐现象的出现,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按自己能力发展有好处;另外对于只有一小部学生选修的科目,例如高等数学,由于它们的选修性质,按能力分组学习效果会更好些。

他还建议对“擅长文理科目的学生”和阅读能力十分迟钝的学生分别给予特殊照顾,使“擅长文理科学习”的高才生和各类后进生人人都有适合自己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使“各得其所”地进行学习。

他估计学生中15—20%属于高材生(即“学术上有才能的人”)。

在他看来,这些学生没有受到充分的鞭策,没有足够的刻苦学习,他们的教学计划还未达到应有的极限。

因此他主张这些人应受到尽可能广博而扎实的教育,要为他们设置年限较长而标准较高的数学、外语、科学等课程。

以外语为例,科南特认为仅用两年的时间学习外语,显然是不够的,飞机的发明使世界缩小了,当今世界对外语的需求是不容争辩的,因此他极力主张让所有擅长文理科目学生都应用四年的时间学习一门外语,使他们近于达到掌握一门外语的水平。

而对那些阅读能力十分迟钝的学生,科南特主张应当有专门的教师来照顾他们,这类教师应当是有耐心的、对学生的困难持同情态度的人。

他们应当帮助这些学生选修课程,进行辅导、补习,不要把这些学生同智力落后学生混为一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如今这种特殊教学方式,已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兴趣。

科南特尤其强调推行天才儿童教育,为国家培养足够数量的科学家、工程师。

他认为有高度天赋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因为人数太少,应指定专门的指导人员做他们的导师,而不要把他们编成特殊班级进行教学。

他主张从“七或八年级或更早些就开始辨识这些高才生”,如果“在大学年代才来发现和发展这些天才,通常是太晚的”。

导师对这些高才生要给予特殊关照,使这些学生处于有事可做的状态中,而不是吃不饱。

如果这类学生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要为他们设立特殊班,让学生在几年级学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大学选修课程”,修毕考试及格可提前上大学等。

实施这种课程计划,不仅可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还可以促进能力稍差的学生努力学习。

另外,为了帮助高才生扩大其选修范围,同时也为需要补课的学生学习他们所需课程,科南特主张办智期学校,即把修此时限定为六周的暑期学校,学生在智期学校既可以学习打字一类的实用性科目,也可以学习历史一类的文理科目。

一个学生如果连续学习几个暑期,就可以扩大其选修课程范围,学习更多知识。

科南特认为发展暑期学校比延长学年的做法更为适当。

(三)在中等教育的规模和数量上,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南特认为美国公立中学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所进的中学很少有机会给他们以令人满意的中等教育,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所在的中学毕业班人数不到百人。

如果取消这类小型中学,全国的中学教学就可能得到普遍改进,因此科南特建议把全国的中学校数从原有的21000所减少到近9000所较为合适,这样既可以使擅长文理科目的学生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而无需增加教师,同时也可以使同在小型中学得不到特殊照顾的高才生能得到顺利发展。

对于大城市中学和郊区中学,科南特主张应根据本地区实际,为各种类型的学生开设他们所需要的课程。

例如在大城市,由于有大量具备特殊天才的青年,有些城市就为他们设立专门的学校,如果在较小的社区,就没有理由设立这种中学,因为在大城市除了有供选择性的文理中学外,还有其他许多中学,象商业中学、音乐和艺术中学、布朗克斯理科中学等。

在郊区中学由于差不多全体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升入大学,因此学校的老师和辅导员也都为升学作指导,尽管有些儿童不能胜任高级文理课程,但是学校还把一些非文理选修科目安排进去,这样也可为学生在校毕业后立即就业作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