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_符适

合集下载

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分析

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分析

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分析近年来,空气污染不断升级,尤其在城市中,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越来越多。

室内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室内空气污染源繁多,主要包括家具、装修材料、家电、吸烟等。

针对这种情况,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应运而生。

一、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原理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主要分为物理过滤法、化学吸附法、光催化氧化法等三大类。

物理过滤法:利用过滤镇净器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截留下来,通常采用的是HEPA 过滤技术,即高效微粒子空气过滤器,可过滤直径在0.3 微米以上的颗粒物。

化学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吸附有机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吸收、化学反应等方式将有机物质分解、去除。

光催化氧化法:通过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原理,利用紫外线激发催化剂中的电荷对其表面吸附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

二、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医院、学校等场所。

下面着重介绍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在医院和学校中的应用。

1. 医院医院空气中对空气净化的要求极高,因为空气中有细菌、病毒等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微生物。

这时可以采用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例如,可使用具有 HEPA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的净化空气系统,对医院的空气进行净化,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

此外,还可以采用光催化空气净化技术,将空气中的 VOC、氨、TVOC等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提供一个更健康的医疗环境。

2. 学校对于学校这样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

由于学校室内环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会导致幼儿或儿童中毒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学校的儿童活动室等场所可以装备紫外线杀菌、HEPA 过滤器和光催化空气净化等设备,去除有害气体和细菌,给幼儿和儿童一个更健康、干净的环境。

三、总结随着社会逐渐发展,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净化解决方案。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Engineering 工程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高国辉(上海碧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210)摘要:室内空气的净化在很多的领域都提出了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空气净化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本文 主要针对不同的空气介子的净化方式进行了介绍。

目前主要的净化方式有光催化法、纳米光催化法、静电除尘法等。

空气 的净化在特定的区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研究空气的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室内空气;净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图分类号:T U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711 (2016) 11 (下)-0089-020引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我们遇到了很多类型的污 染,经历过光化学污染和煤烟的污染,目前正经历 着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的时间比停留在室外的时间 多很多,因此室内的空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 康。

因此关注室内的空气质量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的 健康,研究表明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胜于 室外的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质量调查表明,其污染 物浓度是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特别 是某些采用非环保材料进行过度装修的居室,甲醛、苯等致癌物普遍超标,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因此,需要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治理。

1室内空气污染现状与改善的重要性根据统计,城市居民中大部分是在室内的环境 中度过的,根据最新的医疗报告显示,现在很对久 居室内的人会出现头痛、疲倦、咳嗽等症状基本都 与室内空气的污染有关,严重的人还会的很对复杂 的疾病。

室内空气污染是典型的第三种空气污染问 题,很多地方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比室外空 气对人体的影响更厉害。

根据统计全球已经有超过 一半的人正在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侵害,室内空气 污染已经成为了影响公众健康的十大危害之一,因 此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是刻不容缓的。

另外,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致病 源,而如果长期吸入细微颗粒物将严重影响人体健 康,不管是细微颗粒物还是气体污染物。

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提高,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应用研究进展。

一、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原理建筑空气净化系统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的标准,以提供清洁、健康的室内环境。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过滤技术:通过空气过滤器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

2. 空气净化技术:利用活性炭、光触媒等材料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分解,如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

3. 温湿度控制技术:通过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防止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合理的空气流通设计,保证室内空气的均匀分布,避免死角和局部污染。

二、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 多层次净化:建筑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多层次净化技术,通过不同级别的过滤器和净化设备,对空气中的不同污染物进行逐级过滤和处理,提高净化效果。

2. 智能化控制:建筑空气净化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节净化设备的运行状态,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

3. 节能环保:建筑空气净化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的净化设备和技术,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个性化定制:建筑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建筑的需求和使用场景,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适合的净化方案。

三、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建筑空气净化系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研究方向和成果:1. 空气过滤器的材料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过滤器的材料和结构,提高其过滤效率和寿命,降低净化系统的维护成本。

2. 空气净化技术的创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新型的空气净化技术,如等离子体净化、光催化等,提高净化效果和能效。

关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及对应措施的研究

关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及对应措施的研究

关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及对应措施的研究摘要: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民用建筑中室内污染在逐渐加剧的现状,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的检测以及控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对室内的污染物总体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室内污染物的控制方法与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给出了室内污染物的具体控制策略和建议,对进一步使室内环境污染物降低及研究加强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方面上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

关键词:民用建筑;污染检测;室内环境前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家具、家装及日用化学物品所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室内环境污染。

相继18世纪时的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第一代污染——煤烟的污染以及19 世纪时的汽车工业与石油发展所带来的第二代污染——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之后,室内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第三代污染,从20世纪的中叶开始一直到21世纪仍然再继续。

研究表明:如果室内的空气污染的程度超过了室外的5到20倍左右。

正是由于室内环境的污染变得日益加剧起来。

所以非常有必要开始对民用建筑的室内环境的污染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其中找到一些有效可靠的控制方法以及污染检测,并以此与广大的同行借鉴。

1 室内空气污染构成总体介绍:室内空气污染指的是室内中各种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在室内积聚并扩散,造成室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类的健康、工作以及生活等的现象。

成年人的时间大约有百分之八十是在室内度过的,儿童、老人以及病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有的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因此在人们一生中和空气总的接触量中被室内的空气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室内空气的质量好坏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专家指出,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人体患病是由室内的环境污染所导致的。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再提高,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个人住房,都在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室内的装修与装饰。

装修与装饰室内的材料,例如油漆、涂料、家具、胶合板材中大约有500多种的有害有毒的化合物不断的从中散发出来,特别是在新装修好的居室中有不少的装饰或装修材料会散发出甲醛、氨、放射性氡、苯以及苯系物等一系列的致癌物质。

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空气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仅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质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空气净化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探讨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一、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空气净化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净化烟囱排放的烟尘和工业污染物。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空气净化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净化技术也逐步成熟。

到了21世纪,空气净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有了多种净化方法,包括机械过滤、静电吸附、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薄膜技术、生物技术等。

二、机械过滤技术机械过滤技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空气净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空气通过一系列过滤器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颗粒。

这种技术适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包括家庭、办公室和学校等。

机械过滤还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这种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9.97%以上,净化效果非常好。

三、静电吸附技术静电吸附是指将带有电荷的颗粒吸附到带有相反电荷的材料上。

静电吸附技术可以吸附细小的颗粒,能够精确去除0.01微米的颗粒。

近年来,静电吸附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家用空气净化器和汽车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中,其净化效果和使用寿命也更好。

四、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压电场把空气离子化来达到净化空气的技术。

它能够去除PM2.5(即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等离子体产生的高能离子和自由基可以破坏污染物的化学键,从而使其变成无害物质。

五、生物技术近年来,生物技术已成为空气净化的新热点之一。

生物技术主要通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态学手段来净化特定的污染物。

例如,人们可以利用几何植物来去除甲醛、苯、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利用微生物可以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氨气、二氧化碳和一些特定的污染物。

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及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及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苯 0 1 g m 慢 性 中毒 会 破 坏 造 血 功 能 , .1m / ’ 引发 白血
病 。 另 外 , 可 导 致 胎 儿 的 先 天 性 缺 苯 陷。
对 皮 肤 和 黏 膜 有 刺激 性 , 中枢 神 对
操作 方便 , 甲醛 、 对 氨气 、 氧化硫 、 氧化碳 、 二 一 氮氧
具 等 的烟 、 、 尘 废气 和可 吸入 颗粒 物等 。其 中 , 室外
污染 固体 粉尘 是 室 内粉 尘 的 主要 来 源 。( ) 筑 2建
装 修材 料 和室 内设 备 等 释放 的污 染 物 , 甲醛 、 如 苯 系物 、 放射 性物 质 、 射等 , 辐 它们 是室 内空气 污染 的 主要来 源 。 ( ) 过 人 体 呼吸 排 出 的 C : , 3通 O 等 随汗 液等排 出的氨类 化 合 物 , 过 咳 嗽 、 喷 嚏等 排 出 通 打
等 。使用 时将 其覆 盖在 污染 源表 面 , 有效抑 制 甲 可
醛 、 等 污染物 的扩 散 , 苯 在家庭 、 办公 室及 公共 场所
中经 常采 用 , 不 能从根 本 上去除 污染 物 。 但
3 1 2 吸 附 法 . .
体 免 疫 功 能 下 降 , 可 诱 发 白血 病 等 并 癌症 。
氨、 、 醚 酯等 有机 物 , 、 、 、 、 硫 砷 镉 铅 汞等 可溶 性重 金
属 和粉 尘颗 粒物 , 等等 。 ( ) 射性 污 染 : 括氡 、 2放 包
钍、 镭等 放射 性物 质 。( ) 物 污染 物 : 团 菌 、 3生 军 放 线菌 、 曲霉 菌 、 萄状穗 霉 菌 、 菌 等 。 ( 电磁 辐 葡 病 4) 射 : 源于计 算机 、 来 电视 机 、 微波炉 、 电磁 炉等 。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社科论坛幸福生活指南151幸福生活指南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现代研究与进展张津京江苏超净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摘 要: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室内空气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逐渐兴起,为人们打造更加优质的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固体污染物净化技术和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每种净化技术都具有应用优势,有效防治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本文将对各种室内空气净化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尽量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为人们提供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引言现代化背景下,为了提高室内环境的美感度,人们在实际的装饰装修施工中应用大量含有化学物质的材料,导致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室内空气净化技术越来越被重视。

室内空气污染材料中主要包含大量的有机挥发性气体、甲醛、二甲苯、细菌等,室内环境比较复杂,与室外空气环境相比,污染程度超过五倍,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根据不同种类的空气污染实施不同的空气净化技术,促进室内环境的优化。

下面将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探究,有效改善我国的室内空气污染情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1、固体污染物净化技术分析1.1空气过滤净化技术空气过滤净化技术主要是利用纤维过滤材料制作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小颗粒,实现空气的净化。

空气过滤净化技术根据效果的不同分为初级过滤、中级过滤以及高级过滤三个阶段,初级过滤器主要用于空调及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或是部分高效过滤装置的初步过滤,能够实现五微米以上的颗粒物的分离,过滤器的主要材质是无纺布、不锈钢网等;中级过滤器主要用于大小在一至五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的过滤,高级过滤器主要用于更加细小的颗粒物的过滤,过滤器的主要组成材料是超细的纤维纸、铝膜等。

利用纤维材料制作的过滤器虽然能够过滤一些极小的颗粒物及杂质,但是该项功能却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些微小的固态无污染物也会被过滤掉;机械过滤器能够实现固态污染物中的细微杂质的过滤,但是却不能对微小杂质中的病毒或是细菌进行消杀处理,很多的细菌和病毒仍然存活,很容易在其他方面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空气净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情况的研究

空气净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情况的研究

空气净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情况的研究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本文介绍了室内主要存在的空气污染物的类型及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特点,并通过调研分析空气净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推广情况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空气净化;净化技术;室内污染物;问卷调查前言:现代建筑中,由于空调使用及建筑节能的需求,要求建筑气密性好。

室内与室外的通风换气机会大大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室内和室外就变成了两个相对不同的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可以超过大气污染,也可以采取措施,使室内空气的质量优于大气质量。

现代社会,人类每天有20小时以上的时间是在建筑内部度过的,因此依靠空气净化技术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成为影响建筑环境品质的重要课题。

1.室内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危害1.1氨室内环境中的氨主要来源于建筑建造过程中在混凝土里添加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此举的目的在于防止混凝土在冬季施工时被冻裂,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大量增加。

氨是无色气体,当环境空气中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氨进入肺泡后易和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发生呼吸道刺激症。

1.2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的气体。

它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常作为浸渍标本的溶液。

甲醛主要来源:(1)木质板材中广泛采用的粘合剂;(2)组合家具和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碎料板)的粘合剂;(3)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化妆晶等产品;(4)室内吸烟。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而个体差异很大。

室内空气净化器技术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

室内空气净化器技术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

智能制造数码世界 P.284室内空气净化器技术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杨裔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摘要:当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加快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目前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并对室内空气净化器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室内 空气净化 应用效果 技术研究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地区面临大气污染问题,如雾霾天气经常出现,户外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

户外的大气污染物会通过孔隙进到室内,当户外大气污染物因为起风而散去时,进室内的大气污染物却因为室内空间相对密闭而久久不能散去,对室内居住的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在通风条件不佳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要远高于室外,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大约是室外空气污染的健康问题的5倍。

基于此是,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以及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成为大众关心的问题。

1 室内空气净化器净化技术发展现状1.1颗粒污染物滤除技术当前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的颗粒污染物滤除技术主要包括高效颗粒空气滤网、静电驻极滤网、静电集尘等。

高效颗粒空气滤网凭借风机实现循环被动吸附过滤,高效颗粒空气滤网对颗粒污染物的滤除效果较好,可以高效吸附空气中的细微微粒,吸附量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吸水特性,对粒径为0.3μm的颗粒污染物的滤除率高达99.97%。

但高效颗粒空气滤网孔隙过小使风阻较大,导致噪音、能耗难以降低。

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高效颗粒空气滤网会集聚大量的灰尘细菌。

静电驻极滤网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带有静电驻极的无纺布收集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静电驻极滤网的风阻较低、吸附量大、能耗较低、安全性好,可以有效滤除粒径在不低于0.1μm的颗粒污染物,而且深度容尘设计可以大大增加静电驻极滤网的使用寿命。

静电集尘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钨丝产生高压静电,使得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带电吸附于电格栅板,运用该技术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噪音较小,但需要经常清洗,易产生臭氧,因此,必须确保臭氧排出量在安全范围内。

室内空气净化方法及研究进展

室内空气净化方法及研究进展

近年来,醛、醛毒性较高,瘤、含量达30mg/m 3工板、胶合板、mg/m 3,闭门窗1小时后,m 3释放期很长,染物。

防水材料添加剂,损害,展望。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活性炭、分子筛、沸石等比表面积较大的吸附剂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分子筛、沸石都有孔道和空腔,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张国生等利用天然凹凸棒石粘土进行深加工研制出凹凸棒石复合分子筛,并用于净化室内空气改善大气环境,为凹凸棒石复合子分子筛在净化气体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基础性研究[4]。

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和甲酫等有吸附(Eg )最无H +/H 2O 2/H 2O Eg图1pH=7时不同半导体的带隙能级图光催化反应原理如图2,用能量大于或等于带隙的光照到光催化剂本身时,价带(VB )上的电子激发跃迁到导带(CB ),同时价带上产生空穴(h +),强氧化性光生空穴和强还原性的光生电子形成了氧化还原体系。

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e -可以还原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电子受体(图2,A 过程),h +能氧化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给体(图2,B 过程),进而将有毒物质分解,同时电子和空穴还可能在催化剂表面(途径C )或体内(途径D )复合,并以辐射形式将激发能释放[7]。

【第一作者】陈晓淼(1985-),女,讲师,主要从事催化化学及配位化学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No.GAFMRC201302)室内空气净化方法及研究进展陈晓淼,刘峥军,郑浩,陈红亮,王胜碧(安顺学院⋅贵州省教育厅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安顺561000)【摘要】介绍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物如甲醛、苯系物等的来源及其危害,综述室内空气净化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的净化原理将其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来阐述,通过比较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室内空气净化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甲醛;苯系物;室内空气;净化方法【中图分类号2014年4月轻工科技LIGHT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62网络出版时间:2014-04-22 10:52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5.1165.TS.20140422.1054.119.htmlA图2半导体光催化原理1985年,京都大学的Kagitani等首次进行了H2S、NH3等污染物的气固相光催化消除研究,他们与日本丰田三共公司合作,于1988年向市场推出实用化产品——脱臭杀菌装置,这是国际上最早将气固相光催化消除污染物技术应用于消除空气中微量有害气体的首例[8]。

空气净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空气净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空气净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空气净化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最近几年,空气净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一、臭氧负离子发生器臭氧负离子发生器是将普通氧气分子通过高压电场分解成氧负离子和自由电子,再与氧气分子结合而形成臭氧分子,进而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臭氧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空气净化技术。

通过实验发现,在臭氧负离子的作用下,三丁基氨和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二、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运用光化学原理,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催化剂促进污染物分解的一种环保化学技术。

最新的研究显示,光催化技术可以对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分解。

科研人员发现,采用三氧化二铁为催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甲醛的分解率可达到90%以上。

三、物质吸附技术物质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的方法,在吸附过程中将有害气体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作用。

纳米吸附材料是物质吸附技术的一种新型材料,是指由纳米材料通过改性后作为吸附剂所制成的纳米吸附材料。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采取纳米技术和微波辅助为材料进行改性,可制备出吸附效果更好的纳米吸附剂。

此外,科学家们也在探索利用利用生物吸附剂,如活性炭和植物,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

四、空气净化产品的智能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

相应的,空气净化产品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最新的研究表明,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空气净化技术正逐渐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的空气净化产品,可以实现智能控制,比如通过手机APP控制、语音控制等形式,而且很多智能空气净化器还可以检测室内温度、湿度、PM2.5等参数,并在这些参数超标时自动启动净化器。

五、结语通过对以上空气净化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空气净化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创新,科技的进步让空气净化更加便捷和智能化,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技术研究

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技术研究

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建筑物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舒适度。

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技术手段。

本文将围绕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技术展开详细讨论。

一、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一种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手段。

该系统通过室外空气的过滤、净化和送入室内,替换掉可能含有有害物质的室内空气。

新风系统可以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有效避免因长时间封闭空间而导致的二氧化碳累积和细菌孳生等问题。

二、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质量改善设备。

其通过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杀菌、除味等处理,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器,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过滤器,可以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

三、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可以吸附和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苯、甲醛等。

将适量的绿色植物摆放在室内可以改善空气品质,增强人们的舒适感。

四、建筑材料选择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些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建筑材料具有较低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释放量,对室内空气质量较为友好。

在装修和建造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这类环保的建材,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

五、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的关键环节。

通过使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以对室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在健康标准范围内。

六、定期通风定期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一项简单有效的方法。

通过打开窗户或实施机械通风,可以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通风过程中,可以利用空气净化器来进一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定期通风是常态化改善室内空气的手段,特别适用于天气条件较好的季节。

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

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

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建筑物中的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空气污染对人健康的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空气中存在的颗粒物、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是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室内环境中,人们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二、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成为了当务之急。

现有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和生物净化法等,但这些技术在应对不同污染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物理净化法的研究与应用物理净化法是利用过滤、沉降和吸附等方式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

其中,高效过滤器是常用的物理净化器材料之一。

通过优化过滤器的结构和材料,可以提高过滤效果,但是过滤器的堵塞问题以及对细菌和病毒的过滤效果仍然存在挑战。

四、化学净化法的研究与应用化学净化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吸附和催化反应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活性炭、氧化剂等材料常用于化学净化器的设计。

通过设计不同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化学净化技术的效果。

但是部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成本问题对其应用造成了限制。

五、生物净化法的研究与应用生物净化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菌、真菌和植物等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通过培养具有净化能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此外,土壤植物、苔藓植物等也具有较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但是生物净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生物活性物质的生长环境和维护成本等问题。

六、基于人工智能的空气净化技术研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建筑物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思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空气净化设备进行调节。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尤其是在大城市,由于汽车排放、工厂污染等原因,空气质量常常变得糟糕。

而人们对于空气净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空气净化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从空气净化技术的种类、研究进展、工程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空气净化技术的种类目前,空气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净化技术、化学净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和物理净化技术等。

其中,过滤净化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通过过滤材料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化学净化技术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比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和氧化分解技术等。

生物净化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比如生物滤池技术和植物净化技术等。

物理净化技术则是利用物理现象对空气进行净化,比如静电除尘技术和紫外线杀菌技术等。

二、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净化技术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

比如,新型的净化材料和净化设备被不断地研发和应用,比如纳米材料、光触媒材料等。

同时,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比如气溶胶、VOCs等污染物的净化及检测技术。

此外,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的净化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如太阳能净化技术和二氧化碳转化技术等。

三、空气净化技术的工程应用随着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它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

比如,医院、实验室、工业车间等需要严密防护的场所常常采用化学吸附、气相光催化等技术进行空气净化。

居民楼和商业建筑通常采用静电吸附、HEPA过滤、紫外线杀菌等技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空气净化技术还被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城市道路等大范围的空气净化,有力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四、空气净化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空气净化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也将推动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展望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展望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展望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今天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当前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净化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过滤、静电除尘、光催化氧化、等离子体处理等。

机械过滤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空气净化技术。

通过将空气通过专业的空气过滤器,将各种杂质过滤掉,使得经过滤的空气更加清新。

此外,机械过滤技术也可以通过预过滤、中效过滤、HEPA过滤等级别的不同,来适应不同的空气净化需求。

静电除尘技术则将空气通过带电的金属板,利用金属板的静电吸附能力从空气中去除粉尘颗粒。

静电除尘技术的空气清洁效果优异,可以去除直径在0.1um以上的微小粉尘颗粒,但难以处理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

光催化氧化技术则利用半导体催化材料吸收空气中的光能,产生电子和空穴的引发化学反应,使得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等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这些无害的物质。

尽管空气净化效果显著,目前该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其对有机物分解的效率。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强氧化性能将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细菌病毒等物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效清洁空气。

但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比较复杂昂贵,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与设备维护。

二、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展望空气净化技术在健康生活、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空气净化技术将会更加普遍应用,也将会有更多的科技和社会力量投入到空气净化的研究与开发中,推动空气净化技术不断前进与发展。

在健康生活领域,空气净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对于控制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空气净化器,可以为家庭用户提供优质的室内空气,保证其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家居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概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主要综述了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技术,探讨了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标签: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因此各种新型的装饰、装潢材料和家用电器等的长期使用时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室内的空气污染可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室内空气的精华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研究各种新型净化技术也随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而根据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1]。

1.化学性污染室内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装修的材料,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家用化学品和烹调油烟。

化学性污染主要有甲醛、苯及苯系物、氨、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

它们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健康。

室内的各种家具是甲醛的主要来源,甲醛具有强刺激性,并且可与蛋白质作用,故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眼、呼吸道黏膜、消化道等有一定的伤害,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引起癌变。

苯及苯系物是一种挥发性溶剂,是普遍存在于浴室内的有机污染物。

它对人体的造血功能有一定的损伤,并可诱发白血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苯及苯系物定为强致癌物质。

氨、臭氧等均可影响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而可吸入颗粒物则会刺激呼吸黏膜,可引起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

2.物理性污染室内的噪声、不适宜的光照、电磁辐射和放射性辐射等均是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原因。

其中放射性辐射的危害最大,而室内放射性辐射的来源以建筑装修材料中的氡为主。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常温下易于尘埃结合形成放射性溶胶而被人们吸入体内,氡进入人体后,可在人体内进行衰变,其衰变产物可损伤人们的呼吸系统,如果其在人体内有一定的积累,可引发癌变[2]。

3.生物性污染物当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达到细菌、真菌、病毒和尘螨等所需的生长条件时,这些微生物便开始快速地繁殖。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摘要:现今,室内空气污染已严重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文章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和方法,分析其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最后对净化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引言室内空气污染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业日益兴起,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人类有90%的时间是在室内工作和生活的,其中60%左右的时间是在家里。

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装修污染,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修的建筑物存在有害于健康的室内空气污染[1]。

因此,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室内空气净化是借助专门的系统分离或转化室内空气污染物,使其从室内空气中分离出来,或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该法特别适用于污染源控制和通风不能解决的室内空气污染的场所。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主要有:吸附净化技术、离子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植物净化技术等。

1 单一室内空气净化技术1.1吸附净化技术吸附净化技术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使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吸附技术由于脱除效率高,富集功能强,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恶臭有害气体的处理,因而是脱除有害气体比较常用的方法,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近来开发的活性碳纤维(ACF)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对低浓度物质的吸附性能特别优良、再生条件不苛刻,还兼有催化氧化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C.H.AO和S.C.Lee 对ACF与光催化结合净化室内空气中的VOC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十亿分之一浓度水平,仍可取得满意效果[2]。

1.2膜分离净化膜分离净化技术是一项简单、快速、高效和经济节能的新技术,是利用各组分在压力推动下透过膜的传质速率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现代研究与进展作者:徐伟杰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33期摘要文章以室内空气净化技术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接着分析了不同污染物净化技术,最后论述了几种净化技术的最新发展,以便可以使得净化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关键词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发展由于人类文明快速发展,在经过了光化学污染烟雾、煤炭污染之后,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室内空气污染。

在每一天生活中,人们在室内停留时间超过了90%,几乎每天呼吸绝大部分空气都是室内空气,所以室内空气质量关系着人们身体健康。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现代室内空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比户外烟雾影响更深。

1 室内污染物种类和危害根据室内结构不同,室内污染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有机化合物。

这种有机化合物除了醛之外,还有苯、甲苯、二甲苯等。

第二种,可吸入固体颗粒。

这种颗粒包括粉尘、烟尘、毛发等等。

有机无害气体包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第三种,悬浮微生物。

悬浮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等等。

微生物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导致人体疾病,从而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1]。

2 不同污染物净化技术在现有室内空气治理各项技术中,很多技术只是对特定污染物进行净化,采用单一技术很难对所有污染物进行处理。

下面笔者就介绍室内净化不同空气污染物采取净化措施。

2.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净化在我们室内,虽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数量并不多,但是它对人体危害却十分巨大。

目前,净化挥发性有机物方法有以下几种:吸附法、纳米材料净化法、微波催化氧化法、生物过滤法等等。

在以上几种方法中,吸附法最为常见。

吸附法主要是使用物质吸附功能将有害物质吸附起来。

光催化法主要是使用紫外线照射使其进行分解。

在室内,空气中有机化合物通常可以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2.2 可吸入固体颗粒及有害气体净化目前,室内空气颗粒物主要采用静电除尘、低温、纳米光催化等技术进行处理。

关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初步研究

关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初步研究

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初步研究签字:摘要:针对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状况,本文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装修住宅美化居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室内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并使相当一部分人的健康受到伤害,因此,国际上一些环保专家已经把室内空气污染列为继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之后的第三代污染问题,被人们冠之为“无形杀手”。

据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权威专家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建筑涂料引起的急性中毒案件约会400余起,其中中毒人数约1600名,死亡达350余人,并造成10余万人慢性中毒,而全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因空气污染导致死亡的人数还在逐年上升。

有关专家指出,室内环境“四大杀手”,即可悬浮颗粒物、甲醛、氨和细菌等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有关资料显示,城市居民平均每天在室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长达21小时,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1室内环境的质量状况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对本市家庭居室、写字楼、幼儿园等600余户新建或新装修的近7万m2的建筑物进行了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统计结果显示合格率仅为34.7%。

在相关监测指标中,氨气最为突出,超出率为56.9%,测得的最高值超过国家相关控制标准的62.8倍,平均超标 36.5倍;其次是甲醛,超标率为27.8%(九成家庭甲醛超标,其中严重的超标30倍,个别家庭在装修5年后仍然超标);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等)超标率为14.6%。

2室内环境污染物主要成分及来源2.1 氡(Radon)室内放射性污染物氡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它主要有4种放射性同位素氡-222、氡-220、氡-219和氡-218,其中氡-222对人体危害最大,它主要源自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土壤、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材与装饰2008年04月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符适1胡平放2(1.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越来越追求高能效,其绝热效果越来越好,但建筑物的通透性却越来越差;同时大量的合成物质被用于建筑和装饰,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积累,使得污染程度远比室外严重。

再加上人们一生中有8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们的身体舒适、生命健康及工作效率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环境与健康相关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室内空气净化是借助专门的系统分离或转化室内空气污染物,使其从室内空气中分离出来,或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该法特别适用于污染源控制和通风不能解决的室内空气污染的场所。

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技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吸附净化技术、低温非平衡等离子、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负离子技术等。

2单一净化技术2.1吸附净化技术吸附是借助多孔性固体吸附剂表面存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使气态污染物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实现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目的。

吸附技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两种。

2.1.1物理吸附主要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分子间力的作用所引起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适合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放射性气体氡、尼古丁、焦油等的净化。

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吸附剂一般有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硅胶等。

目前使用较广的是活性炭,它吸附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

还有硅藻土是重要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具有强吸收性,大比表面积,高空隙率及耐高温的优良性质。

日本、瑞典和中国等国家已经研究出一种硅藻土涂料,能吸收带臭味的分子,而这些分子难于靠通风来排除,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物理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当温度、温度、风速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所吸附的气体污染物将从固体表面逸出,重新进入空气中,而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原来的性状没有改变。

此外,吸附一旦达到饱和,稳定性很差,容易脱附,要求经常更换滤芯。

若不及时更换滤芯,吸附的有害物质、细菌和病毒等随时有释放出来的危险。

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合适的吸附剂,定期更换处理剂或吸附剂载体,对于不易处理的气态污染物,要采用具有自我再生能力或选择性的吸附剂[1]。

2.1.2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技术是在物理吸附材料表面浸泡活性化学物质以及分子筛,在吸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以催化分解、中和有害气体。

化学吸附的实质是一种发生在固体颗粒表面的化学反应,固体颗粒表面与吸附质之间产生的化学键结合,它反应需要活化能且速度慢,一般是不可逆的化学吸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仅能吸附参与化学反应的某些气体,且吸附质与吸附剂结合比较牢固,一般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脱附。

对于沸点低于0℃的气体,如甲醛、乙烯等吸附到活性炭上较易逃逸,这时就要用化学处理过的活性炭或者活性氧化铝之类来进行吸附处理。

例如,用溴浸渍炭去除乙烯和丙烯,用硫化钠浸渍炭去除甲醛,用高锰酸钾浸渍的活性氧化铝去除乙烯等,皆属于化学吸附。

2.2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净化技术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净化技术属于环境科学与电气工程的交叉领域。

等离子体是由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导电流体,整体保持电中性。

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极高,而其他粒子的温度接近常温。

低温等离子体不但可以分解气态污染物,还可以从气流中分离出微粒,整个净化过程涉及荷电集电,催化净化和负离子发生等多种机制。

其中,催化分解气态污染物为主要净化机制,涉及两方面的作用[2];在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中,高频放电产生瞬间高能量,打开某些有害气体分子的化学键,使其分解成单质原子或无害分子;低温等离子体中包含大量的高能电子、离子、游离态粒子和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这些活性粒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气体分子的键能,同时还会生成大量・OH、・HO2、・OH自由基和氧化性极强的O3,它们和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物。

低温等离子体适合于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处理。

影响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效果的因素包括脉冲电晕特性、电晕极结构、反应器直径、反应器外筒材料、反应器长度、电晕线间距和气体特性等。

2.3光催化净化技术光催化净化是基于光催化剂在基于光催化在紫外线照射下具有的氧化还原能力净化污染物。

光催化剂属半导体材料,TiO2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佳光催化剂。

在光催化剂表面发生气固-多相光催化反应,最终分解在机化合物的过程主要为:其一,产生光致电子和空穴;其二,O2、H2O和有机化合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其三,生成氧化剂;其四,催化分解有机化合物。

影响光催化净化性能的主要因素有O2含量、H2O含量、光强、以及TiO2的结构和性能。

摘要:由于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家电与办公器材等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

本研究重点从技术角度研究了目前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和方法,诸如,微粒捕集净化技术、吸附净化技术、化学中和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技术、负离子技术……等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最后对净化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室内空气净化节能与环保・282・建材与装饰2008年04月现有研究表明,光催化氧化可以使大多数烷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和酮等有机体降解,还可以使有机酸发生脱碳反应。

近年来,光催化净化空气技术备受关注。

成为各国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其原因是该法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广谱性:研究表明,光催化对绝大部分污染物都具有治理效果;其二,经济性:光催化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直接利用空气中的O2作为氧化剂,气相光催剂可利用光催化可利用低能量的紫外灯,甚至利用太阳光;其三,灭菌消毒:利用紫外光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光催化灭菌消毒不仅仅是单纯的紫外光作用,而是紫外光和催化的共同作用,无论从降低微生物数目的效率,还是从杀灭微生物的彻底性考虑,其效果都是单纯采用紫外光技术无法比拟的。

古政荣等[3]研制的活性炭-纳米TiO2复合光催化空气净化网,在功率6W、波长254nm的紫外灯照射3h后,空气中甲苯、甲醛、H2S、NH3和CO的净化率分别为98.8%、98.5%、99.6%、96.5%和60.1%。

纳米材料光催化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但是它不能净化空气中的悬浮物及细菌颗粒物;同时催化剂微孔易被灰尘和颗粒物堵塞而使其失活。

半导体光催化存在的问题是量子效率低(约4%)和光生载流子的重新复合影响催化效率等问题,这使得光催化在经济上还难以和常规环保技术竞争。

刘建平[4]等研究表明,通过光敏化、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半导体耦合、贵金属沉淀、电子捕获及和微波等外场协同强化等措施,有望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用于光催化的纳米TiO2同时还具有杀灭微生物的功能[5]。

2.4生物净化技术以植物特效溶解酶、微量氧化吸附剂、活化剂、稳定剂和聚合剂等混合经过高温化合后,冷却并加入少量结合剂制备的甲醛捕捉剂,可以较好地分解室内空气中的甲醛[6]。

生物过滤法是除去VOCs有效而廉价的方法,在过滤器的多孔填料表面覆盖生物膜,废气流经填料床时通过扩散过程,把污染物传递到生物膜,并与膜内的微生物相接触而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完全降解为CO2和H2O。

金耀明[7]等研究表明,利用生物膜分离技术分离醇、醛、酮、和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简单的芳香族合化物,效果非常明显。

绿色植物对室内的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绿色植物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

在24h的照明条件下,芦荟可去除1m3空气中所含90%的甲醛;常青藤能吸收90%的苯;龙舌兰可吸收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垂钓兰能吸收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8]。

2.5负离子净化技术负离子被医学家誉为“空气自然清洁器”和“空气维生素”。

负离子不仅可以中和尘埃中的正电使尘埃落地,还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负离子还可与氧气结合形成携氧负离子,具有活化空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功能,有益人体健康。

蒋耀庭等[9]在室内用人工负离子作用2h,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细菌总数和甲醛等浓度都有明显的降低。

空气负离子能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其原理是借助凝结和吸附作用,它能附着在固相或液相污染物微粒上,从而形成大离子并沉降下来,与此同时,空气中的负离子数目也大量地损失。

在污染物浓度高的环境里,若清除污染物所损失的负离子得不到及时的补偿,则会出现正负离子浓度不平衡的状态,存在高浓度的空气正离子现象,结果使人产生不适感。

正因为如此,在此类环境中,以人造负离子来补偿不断被污染物消耗掉的负离子,一方面能维持正负离子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地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空气负离子对人体的人理功能具有某些促进作用,但是单纯依靠负离子净化空气是片面的。

因为负离子极易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成为具有一定极性的污染粒子,即“重离子”,而悬浮的负离子在降落过程中,依然被吸附在室内家具,电视机屏幕等物品上,人一走动以使其再次飞扬到空气中,所以负离子只是吸附灰尘,并不能消除它,或将其排至室外。

为了增加居住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人们采用了各种办法(负离子发生器、人造瀑布、负离子织物等),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利用经过处理的天然矿石为原料开发会产生空气负离子的材料[10]。

其主要选用具有明显的热电效应的稀有矿物石为原料,加入到建筑装修材料中,在与空气接触中,电离空气及空气中的水分,产生负离子;可发生极化,并向外放电,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冯艳文等[11]应用天然矿物的改性活化技术和纳米稀土激活技术研制的健康环保型建筑内墙涂料,不仅具有较为优越的常规性能,还集无污染、抗菌、防霉、辐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于一身。

负离子技术也可应用到建材上,如负离子涂料,其能够持续释放的负离子与室内污染源持续释放的有害气体(正离子)不断中和、降解,可长期起到去除甲醛的作用。

2.6单一净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上述的各种单一净化技术,虽然在某些污染物的去除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室内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各种净化技术受限于自身的局限性。

此外上述的净化技术中,均存在污染物附着浓度低,实验的重复性较差,不能完全消除二次污染等现象[12]。

3多种控制技术的组合上述单一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祛除室内空气污染,必须进行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将多种技术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彻底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程琰[23]等的研究报道,发展组合技术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如活性炭吸附技术与光催化技术的组合,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使气态污染物富集到某一特定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而且可以吸附中间副产物使其进一步被催化氧化,达到完全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