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背景资料

合集下载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个相互对立但又紧密联系的潮流。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反宗教运动则是一种对改革者的抵制和反击。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反宗教运动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其背景与当时罗马天主教教会的腐败以及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教会成为社会的权力中心,教会的高级职位世袭化,教士的生活堕落,以及贩卖赎罪券等丑闻频发。

同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开始逐渐积聚。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主要领袖之一。

他公开反对教会的贩卖赎罪券的行为,并于1517年发布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理念,即信仰上帝可以使人得到救赎,而非通过教会的仪式和赎罪券。

这一观念对当时的教会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改革派教会(长老会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信仰观点。

加尔文主张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早已由上帝决定,人类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命运。

这一观念对于当时的信徒来说,具有强烈的安慰和鼓舞作用。

三、宗教改革的发展和影响宗教改革迅速在欧洲扩散,形成了多个派别,如路德宗、改革宗和长老会派等。

这些新兴宗教派别崇尚个人的宗教体验,强调对圣经的直接解读,并且推动普及在本国使用国语进行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削弱了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权威,打破了教会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改革派的信仰观点催生了后来的启蒙思想运动,为知识解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外,宗教改革还为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国家机构和宗教自由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 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 锢了思想。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 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 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 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 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 有何具体表现?(4分)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 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 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 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 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 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救”。
结合马丁· 路德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马丁· 路德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上帝就可得救 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2、简化宗教仪式。 提高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 3、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 高涨。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
解放的作用。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榨。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三)政治上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天主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可能性 (一)思想上:宗教异端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 (二)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和发展 (三)政治上: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挑战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②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结束分裂割据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 富国强兵
(4)确立——13世纪初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 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根本原因):
——天主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基督教的发展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主要原因: a .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11
天主 _____教(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 ____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
16 ____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____教 东正 _____教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b.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
c.欧洲封建王权衰落 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2)表现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必要性:天主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主要原因: (2)表现 A、经济: B、政治: ⅰ.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西欧最大封建主 占据土地 1/3 什一税 赎罪券
第1课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
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
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
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 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2017·乌鲁木齐二模,2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
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
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答案 B
(2017·邵阳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
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
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
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 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
易混易错 辨别“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 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 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 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 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知识清单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宗教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要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就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首先,经济因素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逐渐崛起。

他们追求经济自由和商业利益,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经济特权感到不满。

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却不从事生产劳动,依靠剥削农民和收取什一税等方式获取巨额收入。

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教会的贪婪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和反抗。

其次,政治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在中世纪,教会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教会通过干涉各国的政治事务,影响着国家的决策和统治。

然而,随着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各国君主开始寻求加强自身的权力,摆脱教会的控制。

他们渴望实现国家的政治独立和统一,而教会的干涉成为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

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

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教义和权威进行重新审视,追求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这种思想的觉醒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教会自身的腐败也是导致宗教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会内部的神职人员道德败坏,滥用职权,买卖圣职等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高级教士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对信徒的精神需求漠不关心。

这种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教会的形象和威信,使得人们对教会的信仰产生了动摇。

此外,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在宗教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宗教书籍和宣传资料能够更广泛地传播,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的思想能够迅速传播到各地,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在社会方面,普通民众对教会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教会的繁重税收和苛刻的宗教仪式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同时,教会在一些宗教教义的解释上存在争议,例如关于赎罪券的问题,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感。

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自从16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兴起以来,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运动涵盖了从宗教信仰的改革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革新,为现代社会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本文将探讨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介绍其背景、主要人物和影响,并梳理出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宗教改革运动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当时天主教会在西方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并且有许多教义和实践引发了人们的质疑。

同时,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也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机遇。

例如,新的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带来了对世俗价值观的重视,人们开始对贵族特权和教会的腐败行为感到不满。

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些早期宗教改革者开始呼吁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人物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于1517年发布了《九十五条论纲》,质疑了天主教会的一些教义和实践,尤其是对贩卖赎罪券的批评。

路德的行动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并催生了新的基督教教派——路德宗。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宗教改革运动中另一位领袖人物。

他在瑞士发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改革,提出了基督教的重要原则,如“预定论”和“上帝权宜”。

加尔文的思想对后来的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欧洲各地的宗教发展。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1. 教会分裂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分裂,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基督教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和英国国教会等。

这些教派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基督教的格局,也为后来宗教自由和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宗教战争宗教改革不仅仅是一场理性的讨论,也导致了一系列宗教战争。

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区域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例如,十六世纪的法国胡格诺战争和十七世纪的三十年战争都是因为宗教差异而引发的。

宗教战争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也加速了宗教自由的确立。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知识清单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宗教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

要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就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方面14 世纪至 15 世纪,欧洲的经济逐渐从封建农业经济向商业和手工业经济转变。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崛起。

他们追求经济自由和财富积累,但当时的教会却通过各种手段,如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等,对他们进行经济剥削,这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同时,欧洲的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而教会对经济的控制却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例如,教会禁止放高利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活动的开展。

二、政治方面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教会不仅掌握着精神领域的控制权,还在政治、司法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各国君主开始渴望摆脱教会的束缚,加强自身的权力。

他们对于教会在国内的特权和干涉感到不满,希望能够实现国家的政治独立和统一。

在一些国家,教会的腐败和滥权行为也引起了民众的反感,为君主打击教会势力提供了民意基础。

三、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宗教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播,使得人们开始对教会的权威和教义进行重新审视。

此外,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知识和思想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这为宗教改革家们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宗教方面1、教会的腐败教会内部的腐败现象严重。

高级教士生活奢华,道德败坏,而普通教士则素质低下,缺乏宗教热情。

2、教义和教规的问题教会的一些教义和教规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例如赎罪券的滥用,让人们对教会的救赎方式产生了怀疑。

3、宗教裁判所的残酷宗教裁判所对所谓的“异端”进行残酷迫害,压制了思想的自由和宗教的多样性。

五、社会方面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不平等加剧,普通民众生活困苦。

而教会却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反而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宗教改革的历史知识点

宗教改革的历史知识点

宗教改革的历史知识点宗教改革是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宗教、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运动,它对基督教的教义、组织结构以及整个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宗教改革的一些关键历史知识点:1. 宗教改革的背景:- 经济因素:随着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财富积累在少数人手中,教会的财富和权力也日益膨胀。

- 社会因素:教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以及对普通信徒的重税和赎罪券的滥用,引起了广泛的不满。

2.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517年,德国的奥古斯丁修士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批评教会出售赎罪券的行为,这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 路德主张“信仰独白”(sola fide)和“圣经独白”(sola scriptura),即信仰的确立和教义的解释应基于圣经的直接文本。

3. 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关系,减少教会作为中介的作用。

- 反对教皇的绝对权威,主张教会的民主化和地方化。

- 提倡教育普及,使更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圣经。

4. 宗教改革的扩散:- 改革思想迅速在德国、瑞士、英国等地传播。

-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在日内瓦推动了改革,形成了加尔文主义。

- 亨利八世因与教皇的冲突,导致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分离,建立了英格兰教会。

5. 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如德国的三十年战争和法国的宗教战争。

- 这些战争不仅基于宗教信仰的差异,也与国家权力、领土争端和政治利益紧密相关。

6. 宗教改革的影响:-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了国家权力,减少了教会对政治的干预。

- 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尤其是在新教国家。

- 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不同的教派。

7. 宗教改革的长期后果:- 宗教改革为现代民主和宗教自由奠定了基础。

- 促进了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发展,因为改革鼓励了对传统权威的质疑。

学案10: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10: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天主教进行神权统治是开展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宗教“异端”思想运动奠定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3.西欧的近代化为宗教改革准备了社会条件。

【自主学习】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一带产生。

(2)发展①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的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以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通过整顿教会,与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衰弱。

(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鼓吹高于王权,如“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掌握了《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二、宗教“异端”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斗争。

2.表现(1)兴起:12世纪后期,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高涨①英国人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和残暴,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

3.影响(1)对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1) 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3)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上: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网络构建]【合作探究】探究一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史料一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课件6: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件6: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表现: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甫
教阶制度:规定天主教神职人员的 等级和教务管理的制度。教阶制一般 由主教、神父和执事组成。教会管理 体制就是按照上述的等级层次,逐级 向下行使管理权的。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表现:垄断思想(思想)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完全垄断了西欧 的文化和教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 们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 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异端,随时会被 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任何中介人;《圣经》是信仰 的唯一教条,宗教仪式不必要;国家没收教会财产
取消教会地产;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教会的权 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用民族语言传教
二、宗教“异端”
3、“异端”思想共同之处: ①都揭露了天主教的奢侈、虚伪和腐化; ②都主张取消教会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阅读教材,找出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表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经济)
教会出售赎罪券
(1517年)修士约翰·台彻尔受 命在德国口若悬河地销售赎罪券…… 他居然说:如果某人与基督的母亲睡 觉,教皇也有权在天国和人间赦免他, 只要他肯把钱扔进钱箱里。只要教皇 宽恕了他的罪,那么上帝也会宽恕他。
二、宗教“异端”
1.含义: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形成的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2.“异端”运动的表现
阶段 时间 12世纪
兴起 后期
代表 纯洁派
主要思想 封建统治秩序和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揭露教会虚伪 与腐败,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纯洁教会
高潮
英国人
14~15 威克里夫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约翰· 威克里夫是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首次把 《圣经》由拉丁文完整地译成英文,撰文系统阐述 了“异端”学说,他提出了激进的教会改革主张。 主张: P64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胡司是捷克布拉格大学教授,将《圣经》从拉丁文 译为捷克文,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主张: P64
问题3: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 宗教“异端”的形式? ①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 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 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 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 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基督教(诞生于AD1C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4C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C第一 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以罗马为中心) 16C第二 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____教
东正 教(中心:君士坦丁堡) ____ 东正 _____教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主题: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必然性)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 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 和经济的必然反映。” 方法:
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不满 教会的盘剥,希望分享政治权利和建立强有力的 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2)表现: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 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 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分裂 成许多诸侯国,但一些大的诸侯国也建立了君主 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世纪兴起的一次改革运动,以其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和压迫而闻名。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对其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其从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开始爆发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国教而到达高潮,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主要反对教皇通过教会对全国进行控制以及天主教会内的骄奢腐化。

二、背景: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教廷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与世俗政权联系密切又彼此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腐化极其严重,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

1517 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罗马教皇,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20 年,路德又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敦促教廷和教会恢复使徒时代的廉洁和简朴。

此后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展开,并且形成一些派别。

三、主要起因:1、经济方面;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教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四、主要内容: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承认教皇和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因信称义(得救),教皇和赎罪卷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等等。

路德的主张得到市民上层和部分德国诸侯的支持。

运动从改革教会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以闵采尔为代表的平民革命派主张用武力推翻现存封建制度,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产的千年王国,参加并领导了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

课件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件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天主教生: 公元1世纪 (2)发展: 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分裂: 公元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东正教---东欧
天主教---西欧
(4)确立统治: 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C. 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 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3.“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 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
料集中体现了( B )
A. 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 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 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 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①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②是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 反教会的反映 ③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问题: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 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什么新思想?有何影响?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 →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事件 ①12C,法国南部“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②14-15C 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③捷克人 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3.影响: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十字军东征
发生于1096年—1291年 间,共八次。西欧封建 主、大商人和罗马教廷 在“拯救圣地”的名义 下,号召天主教徒去夺 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 路撒冷,对东部地中海 沿岸各国进行了长达近 200年的侵略性远征。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知识清单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宗教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

要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就必须先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1、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政治权力分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国家的意识逐渐觉醒。

各国君主渴望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种对政治独立和主权的追求,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政治土壤。

2、教会权力的滥用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够干预各国的内政。

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往往与封建贵族勾结,谋取私利,腐败现象严重。

这种教会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引起了民众和世俗统治者的不满,成为宗教改革爆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二、经济方面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 世纪以来,欧洲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城市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对财富的追求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与天主教会的教义和经济制度产生了冲突。

天主教会的什一税和各种宗教捐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商业活动的需求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需要一个更加灵活和理性的经济秩序。

而天主教会的经济政策和道德观念,却对商业活动进行了诸多限制。

例如,教会反对高利贷,认为获取利息是不道德的,这与商业活动中的资金借贷需求相矛盾。

三、思想文化方面1、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教观念和教会权威进行反思。

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幸福,对教会的教义和仪式提出了质疑。

2、大学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大学逐渐兴起,成为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的中心。

在大学里,学者们对古典文化和哲学进行研究,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解放。

这些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人才储备。

四、宗教方面1、教会内部的腐败天主教会内部的腐败现象严重,神职人员道德沦丧,买卖圣职、贪污受贿等行为屡见不鲜。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欧洲宗教改革最早发生在德国,当时的德国还没有真正建设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个势力派别镇守一方,各自为政。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皇帝只能寻求教会的帮助,企图依靠教会的力量来维护自己对于国家的统治。

教会趁机剥夺了皇帝的统治权,让皇帝成为了教会的傀儡。

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以此作为导火索展开的。

在十六世纪的德国,国家领土四分五裂,中央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方式,德国王室并没有实际拥有统治权。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在历史客观要求的背景之下需要德国统一中央集权来进行社会形态的变革。

此外,在封建割据的状况之下国内经济涣散,德国民众生活困苦,而在思想上还要受制于教会的统治。

从这一点上来说,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由德国的内忧和教会的外患这两方面构成。

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下,马丁・路德勇敢的站了出来,领导民众认清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贪婪,借助德国民众对于现状的愤怒来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德国各地教民纷纷走上街头,揭露神职人员和教会的虚伪,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要求政治民主,主张个人的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

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教会得以彻底整治,并在原始基督教义的指引下成立了新的派别,将神从统治的神坛上拉下来,恢复了民众的独立地位,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宗教改革原因很多,当时天主教会的统治异常地黑暗。

而且当时欧洲的政治、生产、文化有了长足地发展,当时天主教会独裁的统治和精神控制已经阻碍了各方势力的发展。

由于新势力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反对神学的束缚,而且印刷业的出现,人们发现很多教义是被天主教故意曲解。

宗教改革原因还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奢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甚至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卷。

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教会的手中,无论谁犯了错即使是王室都要接受教会的严厉惩罚。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目录
01 背景和原因
03 影响
02 兴起和发展
宗教改革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通常指1517年马丁·路德 提出《九十五条论 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 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 础。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 、约翰·卫斯理等。
1529年查理五世在斯拜尔召开帝国议会,重申《沃尔姆斯敕令》,企图根绝宗教改革运动,恢复天主教势力。 支持路德派的请侯群起抗议,此即新教徒被称为“抗议者”的由来。由路德和梅兰希顿等人共同起草的《奥格斯 堡信纲》被议会拒绝。查理五世还限令路德派在一年内放弃其信条,否则将以武力讨伐。为抵抗教皇和德皇的镇 压,德国北部,中部、南部的新教诸侯组成施马加登联盟(League of Schmalkalden),天主教诸侯也结成纽 伦堡联盟(Leagueof Nuremberg)与之相抗衡。1552年路德派诸侯在法国支持下,打败查理五世,1555年双方 缔结《奥格斯堡和约》。这一合约的签署标志着路德宗的正式确立。它基本上依照领地教会的原则,即“教随王 定”。
感谢观看
背景和原因
15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主义走向崩溃,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 教廷亦开始衰落。在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中央政府权力上升。君主们试图通过控制教会神职的任命来削弱教会 的竞争力,以及限制钱财流入罗马。欧洲各主权国家开始摆脱教皇控制。西班牙自斐迪南与伊沙贝拉的联姻而统 一后,逐步实现教会国家化,使西班牙教会成为当时欧洲最富独立性的天主教会。法国也成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国 家,将教会置于君权控制之下,英国自亨利七世到亨利八世时 (1485-1547),以基督教国教化为开端,开始步入 脱离罗马教廷的进程。自神圣罗马帝国以来,德国从未形成统一的中央政权。宗教改革前夕,所谓帝国不过是个 松散的联邦,政治上的不统一,致使它仍被教皇所控制,受教廷的经济剥削和压迫尤深。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四. 宗教改革影响及其作用
改革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动摇了教皇的权威。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引起文化价值上的变化,冲击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
的禁锢,人的个性得到较高程度解放。 4.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作用
加尔文宗教改革:
②.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
③. 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 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 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④. 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 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 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
都要求摆脱教权束缚,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4.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5.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直接原因)
二. 宗教改革内容
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教会清除了一批无知、 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规定教士必须穿僧衣,执行教士独身制; 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教会在肯定赎罪 券功效的同时,禁止非宗教目的的出售行为,并取消了销售机构。
出售赎罪券,这种搜刮民 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 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要求 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 背景:
(1). 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
(2).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3).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知识清单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知识清单在欧洲的历史长河中,宗教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

要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就必须先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中世纪教会的腐败与堕落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

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生活奢侈,贪婪无度。

他们通过出售赎罪券等手段大肆敛财,使得宗教信仰变成了一种金钱交易。

许多神职人员甚至道德败坏,违反教规,严重损害了教会的形象和威信。

例如,有些主教和修道院长拥有大片的土地和众多的农奴,过着堪比封建领主的奢华生活。

他们对宗教事务的关注远远少于对个人财富和权力的追求。

这种腐败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质疑。

二、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在中世纪,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权力斗争。

教会试图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干预各国的政治事务。

而一些国王和诸侯则希望摆脱教会的控制,加强自己的权力。

例如,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了离婚和再婚的问题与罗马教廷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导致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了英国国教会。

这种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这场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使人们对宗教的传统观念产生了质疑。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和艺术家通过研究古代经典,倡导理性思考和自由探索,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对教会的权威和教义进行重新审视。

四、经济因素的作用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工商业的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对教会的经济特权和限制感到不满。

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渴望自由发展经济,而教会的种种规定和税收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例如,教会对商业活动征收高额的什一税,限制了商业的利润和资本积累。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使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思考宗教经典,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世纪,欧洲各国在政治上相对分散,缺乏强烈的民族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①路德教 ②加尔文教 ③英国国教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救赎
原人罪类-因--有-(原Or罪ig和in本al罪s而in无)一法词自来救自,基要督教的 靠上帝传派说遣,其它独是生指子人耶类稣生基而督俱降来世的为、人洗做脱牺不掉的 牲,成“为罪「行赎”价。」圣,经作中了讲人:类人偿有还两上种帝罪的--债原罪与 项,从本而罪拯,救原了罪全是人始类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1)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反映了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发展资本
主义和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
(1)都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奢侈、虚伪和腐化;
(2)都主张取消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 教阶制度,没收教会财产;
(3)《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信 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课堂小测
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
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
“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 的措施或因素有( )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D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 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 映了( )
(3)分裂:
公元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东正教---东欧
天主教---西欧
(4)确立统治:
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君士坦丁堡)
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天主教会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本课知识结构】:
1、经济方面: 天主教神权的黑暗统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萌 芽与发展 2、政治方面: (1)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 (2)封建国家君主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 中央集权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 3、思想方面: (1)异端思想的出现 (2)文艺复兴的推动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
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B
3、“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
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
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
IN GOD WE TRUST 我们信仰上帝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 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1)产生:公元1世纪 (2)发展: 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由“异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 想符合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需要。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
→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 斗争(政治)
→民族国家的发展、天主教会受挑战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
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2、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
(4)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 据了支配地位
3、天主教黑暗统治的表现
(1)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 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 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 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 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 人民的生活。
出售赎罪券
圣礼仪式
(4)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 “异端”的形式?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 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 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 思想体系 (2)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 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
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教皇出巡 红衣主教 大主教 华丽的祭坛
二、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1、表现: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3)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2、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3、影响:
(2)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3)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 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4)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 离不开教会
主教的俱乐部
罗马教皇 大主教 红衣主教
观察这些图片,大家可 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愚人船
出售赎罪券
天主教奢侈腐化、 荒淫无度、 贪婪敲诈、 教阶森严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B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4、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D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卡诺莎晋见
5.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 是( )
教阶制度
• 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 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 的等级制度。
• 天主教实行以教皇为 首的教阶制,主体包 括主教、神父(神 甫)、执事(助祭) 三个品位。从教会中 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 级依次为:教皇-枢机 主教(红衣主教)-首 主教-总主教-主教-神 父。
上帝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