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作答前,考生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粘贴考生本人条形码。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笔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 默写填空。
(1)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苏轼《______》)(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2.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小闵参加演讲比赛,发言结束时说:“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学聆听。
”B. 球赛结束后,观赛的小闵对运动员说:“大家胜利归来,我内心感到心悦诚服。
”C. 收到同桌送的生日礼物,小闵开心地说:“我实在是却之不恭,就只好笑纳了。
”D. 读书交流会上,小闵说:“我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太理解,请同学们不吝赐教。
”3. 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______,______,______。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①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②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③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随着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人开始将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于技术,批评它给人类带来惰化和异化,似乎技术成了一种泯灭“人性”、弱化心智的异己力量。
江苏省邳州四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2024~2025学年度其次学期期中抽测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C解析:A. (正确。
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及信息的整合。
原文说“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
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须要,也可在不变更句子基本意义之状况下,将词语之依次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加表达效果。
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
”选项包括三个层次:方法是调整词语依次,与原文一样;目的是“增加表达效果”,选项变更成“使表达更生动精确”,正是修辞的效果;意思相同出自“不变更句子基本意义”,这里用“原常式句”代替“语序……较为固定”)B. (正确。
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实力。
原文“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
但是例(1)语气确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
”选项用“更有力”概括了原文意思。
)C.(错误。
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实力和信息的整合实力。
原文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运用。
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可见“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是锤炼句子的内容,与“对句式的选择和运用”同属于“炼句”,是并列的关系,不是指同一个意思。
)D.(正确。
考查对文中信息概括的实力。
原文“详细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匀称、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
”概括得出选项。
)2.B解析A.(正确。
第2节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运用。
”下文分别从“锤炼”和“选用”绽开论述,属总分结构)B.(错误。
“这孩子美丽”的例子是论证“除了运用语序变更,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的)C.(正确。
原文“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答案解析版)语文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错误,无中生有。
文章只在第二段引用李大钊的话“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时提到“横观现实”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但其中并没有提到“横观现实”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质量的高下影响诗歌的价值。
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登太白峰》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借助离奇的想象写作,属于艺术想象力。
故选C。
①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用假想比附事实,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
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
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由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
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日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
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
有人说:“淇水遗风。
”贾政道:“俗。
”又一个道:“睢国遗迹。
”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
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
一犯在违制。
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
二犯在重名。
“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悲剧一直被称作苦情戏,是一种具有某种悲剧色彩的苦戏和哀曲。
中国戏曲悲剧的冲突是评判的冲突,它主要是描绘、展开作品中的恶毁善、奸害忠、邪压正、丑贬美的苦情历程,表现审美主体对剧中的善恶、忠奸、正邪、美丑进行伦理批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因此,中国戏曲悲剧冲突注重的是追求情节的曲折和任务的理想色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通过窦娥为代表的善被以张驴儿、楚州太守梼杌等人的恶所毁的悲剧经历,颂扬了“六月雪”般的“感天动地之善”。
结局在悲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因为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尾与西方悲剧的“一悲到底”的不同,以至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无悲剧。
窦娥注定冤死,但在临刑前还是发出三个誓愿,抗争到底。
按西方悲剧理论,到这里戏剧就该结束,似乎这样寓意深刻,值得观众去回味和思索。
但是在中国观众看来,含冤的死者必将显灵显圣,这种信念是从“人命关天关地”出发的,三桩誓愿的应验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
西方悲剧不会出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的结局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
”斯宾格也说:“悲剧以欢乐开始,以悲剧结局。
”这些论述都证明了西方悲剧结局的特点。
西方悲剧“一悲到底”的结局与西方文化有紧密的关系,西方文化是一种原罪文化,人类终生的奋斗是为着赎罪,目的是死后回到上帝的怀抱。
人类的现世生活充满罪恶与苦难,惟有死才是解脱。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中即表现为“哀而不伤”。
《窦娥冤》第三折窦娥被斩,关汉卿又加了一个“平冤昭雪”,通过窦天章之手惩恶扬善,再如《赵氏孤儿》的孤儿复仇、《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需峰塔》的雷峰佛缘等也都是团圆结局,这已经成为中国戏曲中普遍的审美现象渗透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
"这是汉代思想家扬雄的话,其中阐明的中国人关于天人关系的看法,有普遍意义。
中国艺术在天人交会的基础上谈创造。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在园林建造上体现的最明显。
中国园林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得自然之趣,体现自然的意味,所谓“庭前草不除”,这是中国造园的最高境界。
西方园林是人工的,多几何构置,铲平山丘,人造喷泉,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中国园林是自然的,多曲线,野趣天成,寂寂小厅,闲闲花草,曲曲细径,溶溶绿水。
西方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欣赏秩序,对称,整齐;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欣赏大自然的内在秩序和节奏。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
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所以传统建筑中一开始以建筑各种神庙为主。
而在中国,开始时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神权也依附、从属于皇权,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
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理想寄托于现实世界。
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
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往往选择可以腐朽的木材与土地的衍生之物做材料,而很少选择使用不会腐朽的石头。
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G5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u(号月填:?)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我国戏剧舞台上,传统戏剧的青春化表达渐成趋势。
创作者们通过对题材选择、剧情构思、人物关系以及舞台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以契合新生代观众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的方式讲述主旋律故事,在实现艺术欣赏和主流价值观双重目标传递的同时,也拓展了传统戏剧的审美样态和创作范式,为戏剧“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①______当今戏剧舞台上,反映革命历史、英模人物、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等现实题材的戏剧作品仍占主流。
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讲述年轻人故事”的青睐:如纪念“左联五烈士”的话剧《浪潮》;再现“三湾改编”历史的话剧《三湾,那一夜》;讲述长征故事的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歌颂塞罕坝建设者的话剧《塞罕长歌》;表现王继才、王仕花夫妻守卫海岛边防哨所的京剧《楝树花》;以革命先烈瞿秋白生平事迹为主题的昆剧《瞿秋白》、音乐剧《瞿秋白》;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川剧《江姐》等,皆是聚焦主人公的青年时代,着力刻画青年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环境下的人生选择和革命理想,彰显年轻人的成长、勇气与担当。
用《浪潮》导演何念的话来说,就是要“以当时的青年来感染现在的青年”。
在剧情设置和形象塑造方面,这些作品以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为切口,将家国情怀等庄严厚重的主题融入平民叙事中,有效实现了作为剧作表现对象的“当时青年”和作为剧作观众的“现在青年”之间的情感互通。
这些作品中所共同表现出的主人公对爱情、亲情、友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塞罕长歌》中佟振保想要“逃离”塞罕坝的脆弱,《敦煌女儿》中樊锦诗初到敦煌和所长“三击掌”的倔强、误认为屋外有狼时的惊慌……这些“人之常情”的刻画,无不体现了传统戏剧创作团队以“人”为主体、寓伟大于平凡的叙事策略。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学校: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
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
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又达三十个纬度,温度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桎梏和丰润的机会。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华大地上已陆续发现了人类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说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并留下了石器。
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
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
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
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的三千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又名“垂莲柱")而得名。
垂花门形制多样,包括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廊罩式等,在营造工艺上更是集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于一身,屋顶、屋身、台基、柱、梁、枋、檩等几乎完备。
它不仅折射出宅主的审美品位与文化修养,也展示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②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蔚为大观,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
如徽州的砖雕和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大放异彩,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出神入化,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不仅可以美化建筑,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俗称“苏州片”,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玺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③垂花柱作为垂花门的重要构件,采用了雕刻与彩绘的双重工艺。
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中,有数处提到“虚柱”,这一名称指向了垂花柱悬空不落地的特点。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九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共18分)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迂讷nà 伺候cì 惊谔 瘦削不堪B. 迤逦yǐ 半晌xiǎng 寒喧 碎琼乱玉C 谛听dì 离间jiàn 贤惠 湛湛青天D. 驯熟xùn 祈祷qǐ 唾弃沸返盈天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每本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各人轮流演唱。
C. 鲁迅小说代表作有《孔乙己》《祝福》等,《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一车一马称“一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
C. “侍坐”,指学生或晚辈在尊长近旁陪坐。
D. “再拜”指连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B.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C. 善刀而藏之 善:保管D.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官知止而神欲行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然,籍何以至此C.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技盖至此乎B. 共其乏困C. 距关,毋内诸侯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瞋目视项王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秦楚,莅中国B. 范增数目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夫子之谓也 D. 大王来何操.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A. 巧姐B. 李纨C. 妙玉D. 香菱1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23.5.18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8:00—10:30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
《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
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实力。
③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科学家发觉,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可知,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详细数字,更加精准,科普文在介绍科学学问的过程中具有严谨性(精确性);
D.“花瓣中颜色”扩大范围,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假如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缘由,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净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实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
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觉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探讨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
C.“已经娴熟驾驭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方法”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起先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会成完成时。
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调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石竹目植物则比较特殊,它们的黄色或红色主要源于甜菜红碱。至于花朵中的绿色和茎叶中的翠绿色,则一样来自叶绿素。须要留意的是,以上这些植物色素的名称全都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成员都比较困难,比如花青素就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的大多数器官之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不论是分子结构,还是呈现的颜色,都不相同。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
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04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
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
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
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
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
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
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
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
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
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
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
中国园林常常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理,这种利用空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了动势。
【高一试卷】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小说经常运用叙述和对话来展示情节和人物。
对话和叙述性语言不同,抒情、叙述和描写是作家的语言,而对话是人物的语言。
叙事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一般用口语。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像歌剧或京戏里,除了丑角,都是书面语言。
有时候作者用对话中的书面语因素来强调人物的特殊个性、特殊语境中的情感。
比如孔乙己和小孩子说碗里的茴香豆不多了,用口语说本来很简单,但他却说:“多乎哉,不多也。
”口头交谈,而且是对小孩子,却用文言,这就流露出人物的特殊个性,同时也表现出作家对这个人物的调侃。
口语有不同于书面语言的特点。
口语的句法和语气有一种现场感,是即时的语言,是针对现场特殊人物的语言。
描述语言则不同,它可以是非常文雅的甚至很古典的语言,它不是写给现场人物听的,而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坐下来慢慢品味的。
即使一些读者看不懂也没有关系,可以回家慢慢琢磨。
而口语是现场的,要让对象立时就明白,当时听不懂、感觉不到就“过期作废”了。
所以对话的价值在于现场的明快。
因此,书面语言常用完的句式,较复杂的语法,或煮连接虚词表现严密的逻辑关系。
而在口语中,很多用复合句表示的因果关系,不用连接的虚词来表现,全凭当时语境中人物的神态、表情、语气,及上下文的暗示。
比如要威胁一个人,可以这样说:“你如果再胡闹,我就送你到派出所去。
【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一切都要建立在“实证”之上。
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
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
”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
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玄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仅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
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
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
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金寨一中2024〜2024学年度其次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朿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
早期人类信奉朴实的多神宗教,信任鬼神存在,灵魂不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带有神奇色调的死亡祭祀活动即丧礼来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同时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伤和怀念之情。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化出一套系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国家意志和礼仪特点。
从夏商周起先葬礼即已进入了系统化程序化发展阶段,春秋时期进入完善期。
史料记载,秦汉丧葬礼仪已相当困难,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葬后丧服之礼。
葬前之礼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小敛、大敛、哭丧、停尸等。
葬礼包括:告辞祭祀、送葬、下棺等。
葬后丧服之礼包括:丧服、丧制等。
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需严格遵守。
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与“孝”文化亲密相关。
“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即是爱。
何为爱?孟子对爱作了精辟的论述亲亲而仁民。
”首先爱自己的亲人。
爱亲人首先是爱父母,爱父母则为孝。
“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
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宗法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
而“孝”文化则是处理和维系家庭成员之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家庭之间,宗族关系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政治要求。
安徽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安徽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记者: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李敬泽: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生活,与人民是一种如盐在水的关系。
我们虽不一定深读古籍,但孔子的教诲、庄子的风姿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
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仅在书柜里,也在人的心里、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
当代之传承发展,就是守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对新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有着独特的关切和独特的方向。
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考验,并在不断地回应中,把道路走得更宽广、空间更宏大。
守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的来时路。
这不仅仪是一个历史记忆,更是一个人生和文化的方向。
传承文化,不管怎样,都不要失去这个内在的方向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就像河水会遇到高山、高原一样,记住自己的方向感,每一代人做出自己的创造,去冲开一切,去往新的空间。
记者:文学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作为一位文学工作者,您党得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李敬泽:文学在中华文明构建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中文里“文明”这个词,“明”指的是光,是照亮四野的。
“文”指文字、文章,用文字来书写世界,是文明的根基和起始点。
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建立意义,就是从对世界的书写开始的。
中国人的道、中国文化的道在“文理”里。
这个“文”是广义的,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学。
韩愈说“文以载道”,正是这个意义。
文学在我们的文明中,对建构我们的情感、认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使有人不常读文学作品,但文学的影响仍在,它丰富我们的底蕴、增添我们的色彩。
记者: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家何为?李敬泽:新时代,文学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正在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出题人:于在审题人:教科室2012.3.选择题1-6,14-15题答案全部填在答题卡上。
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曹晖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
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
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丧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
“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
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
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
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
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已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带来审美的震撼,另一方面它忽视了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个“读图时代”必将到来,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行进行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满足人的视觉刺激,因而“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
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②!”言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③,召入,而白已醉。
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卷二O二》)【注】①任侠:以“侠义”自任。
②谪仙: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
③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遁:隐藏。
B.擿其诗以激杨贵妃擿:挑剔。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坐:因为。
5.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3分)① 神龙初遁还,客巴西② 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③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④ 日沉饮,号“竹溪六逸”⑤ 擿其诗以激杨贵妃⑥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A. ①②④B. ②③⑤C.③④⑥ D. ①⑤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征。
B.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D.李白游览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犯了法,是李白救免了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5分)(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9.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
(2),孤舟一系故园情。
(3)一去紫台连朔漠,。
(4)问君西游何时还,。
(5)剑阁峥嵘而崔嵬,,。
(6)千呼万唤始出来,。
(7) ,相逢何必曾相识!四.文学作品阅读(22分)我的同班冰心L女士是我们全班男女同学所最敬爱的一个人。
大家都称呼她“L大姐”。
她是闽南人,皮肤很黑,眼睛很大,说话作事,敏捷了当。
在同学中间,疏通调信、排难解纷,无论是什么集会,什么娱乐,只要L大姐登高一呼,大家都是拥护响应的。
在医预科的末一年,有一天,我们的班导师忽然叫我去见他。
在办公室里,他很客气的叫我坐下,婉转的对我说,校医发现我的肺部有些毛病,学医于我不宜,劝我转系。
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我要学医,是十岁以前就决定的。
因我的母亲多病,服中医的药不大见效,西医诊病的时候,总要听听心部肺部,母亲又不愿意,因此,我就立下志愿要学医,学成了好替我的母亲医病。
在医预科三年,成绩还不算坏,眼看将要升入本科了,如今竟然功亏一篑!从班导师的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我几乎是连路都走不动了。
在生理学实验室。
我说:“L大姐,我不能同你们在一起了,导师不让我继续学医,因为校医说我的肺有毛病……”L大姐愕然,说“不是肺痨吧?”我摇头说:“不是,据说是肺气枝涨大……无论如何,我要转系了,你看!”L大姐沉默了一会,便走过来安慰我说:“可惜得很,像你这么一个温和细心的人,将来一定可以做个很好的医生,不过假如你自己身体不好,学医不但要耽误自己,也要耽误别人。
同时我想信你若改学科,也会有成就的。
人生的路线,曲折得很,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她赶紧又加上一句:“你素来对文学就极感兴趣,我常常觉得你学医是太可惜了。
”我听了大姐的话,转入了文学系。
在她指导鼓励之下,我渐渐地消灭了被逼改行的伤心,而增加了写作的勇气。
至今回想,当时若没有大姐的勉励和劝导,恐怕在那转变的关键之中,我要做一个颓废而不振作的人吧!在我教书的时候,L大姐已是一个很有名的产科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