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测定了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致病类型,明确了该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通过黄萎病抗性鉴定,表现耐病的品种(系)有13个;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以新陆早35号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棉花黄萎病发病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之间的关系。

获得了新陆早35号菌核含量致病的临界点。

调查了生物药剂萎菌净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防控技术;致病临界点;奎屯垦区
abstract:thepathogenictypeofcotton verticilliumwiltin
kuitunreclamationarea was determine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occurrenceofcotton v erticilliumwiltandtemperature,relativemoisture,rainfall was defined.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13 cultivarswereresistant against verticillium.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iseaseincidenceofcottonandthenumberofvertic
illiumdahliae was analyzed byselectivemediumwithxinluzao35.thenthecriticalpointofpathogenicityofsclerotiaonxinluzao35 was obtained;andthe control effectsofbiotic fungicide dahliaenet were investigated.
keywords:cotton verticilliumwilt;occurrenceregulation;controlmethods;criticalpointofpathogenicity;kuitunreclamationarea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引发的棉花黄萎病是土传植物维管束萎蔫病害,是危害棉花的最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在奎屯垦区致病力明显增强,发病时期不断提前,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1,2]。

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大量积累是该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3,4]。

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主要方法是选育与应用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中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拮抗微生物和农业措施防病效果都不是很理想[5]。

国外已有报道,拮抗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大小与其寄主病原菌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是保持防治
效果稳定的重要条件,其相关性越大防治的效果越显著[6,7]。

希腊、澳大利亚等国已将生物防治黄萎病的重点转向黄萎菌的初侵染源——微菌核[8,9],目前尚未见对土壤中黄萎病菌核数量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致病临界点进行研究。

因此,明确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类型和发生发展规律,客观评价主栽品种的抗黄萎病能力,深入分析土壤中黄萎病菌核含量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致病的临界点,对今后品种布局以及棉花黄萎病的综合控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和试剂
以新陆早35号和农七师主栽棉花品种、新育品种等38份材料为供试材料。

采集不同类型棉田的土壤,用直径10 cm的网孔直径为38μm和150μm的网筛过筛。

选择性培养基:改良msm培养基[3](玻璃纸浸出液、蔗糖2g、edta-na20.15g、2mol/l的mgso 4·7h2o0.5ml、2mol/l的kno35ml、1 mol/l的k2hpo42ml,tergitol-np101ml、biotin 1 mg、1 mol/l的tris35ml、lmol/l的tris-hcl15ml、琼脂15g、蒸馏水1 000 ml、土霉素50mg/l、青霉素200mg/l)。

1.2病菌的筛选
采用土壤水筛法[3]称取上述土样2.0g,共3份,每份分别放入盛有200ml水的三角瓶中,加入玻璃珠以刚好铺满三角瓶底部为宜,静置10min,在200r/min的摇床上摇30min。

然后倒入上层孔径150μm、下层孔径38μm的双层细筛里,在自来水下将泥土冲洗干净。

将留在下层筛网上的土壤残留物全部转移到50 ml三角瓶中,用无菌水定容到20ml。

将定容好的土样液用移液枪每次均匀吸取2ml于msm培养基表面均匀涂布,每种培养基接种10皿(接种前将三角瓶中的土样液充分摇匀),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在25℃下黑暗培养,分别在1、2、3、4周后于体视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每种培养基10个皿的检验结果数目之和就是所测2 g土样中所含微菌核的量。

试验设3次重复。

1.3 生物药剂防治
供试药剂为可湿性粉剂萎菌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棉花播种前用种子重量10%的药剂拌种。

试验在本所黄萎病圃进行,设拌种处理、未拌种处理、新陆早6号未拌种处理3种处理方式。

设3次重复。

每处理种植2膜8行,行长6 m,每小区18 m2。

统一地块、品种,调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比较拌种与不拌种对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
采集奎屯垦区棉田棉花黄萎病病株,并对黄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病菌菌落在pda平板上正面为灰色,背部为黑色,在20~25℃条件下生长最快,30℃下大部分菌株停止生长;并利用室内盆栽、定量蘸根接种法对分离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奎屯垦区的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为中等。

2.2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规律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调查从5月份持续到9月份,从3年的调查结果(图1)来看,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生育期的进程而加重。

2010年棉花黄萎病发病较重,是因为棉花现蕾后持续适温,有利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2.3棉田土壤中棉花黄萎病微菌核数量
2010年比较了同一品种不同类型棉田土壤微菌核的种群数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了棉花黄萎病发病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之间的关系。

随着土壤中菌核数的增多,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程度加重。

当土壤中菌核数在0~9个/g时,新陆早35号表现为耐病,即病情指数在35以下;当土壤中菌核数大于9个/g时,新陆早35号表现为感病。

结果表明新陆早35号菌核含量致病的临界点为9个/g。

2.4主栽和新育棉花品种的抗病性
2010年在人工病圃种植了农七师近几年来的主栽品种、近年来审定的新品种、生产上抗性较好的品种以及我所近几年培育的新品系共37个(份),通过黄萎病抗性鉴定,表现耐病的品种(材料)为:81-3、g-958、早33、早38、早41、早42、早45、早46、早49、kf2、620、l1、08-1060。

2.5生物药剂防治效果
利用可湿性粉剂萎菌净进行了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试验,从棉花的长势来看,棉花的整个生育期拌种处理整齐度好,生长势强。

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看,蕾期、花期药剂拌种处理效果较好,到了铃期、吐絮期,随着棉花黄萎病发生高峰期的到来,药剂拌种效果有所减弱。

因此,该药剂拌种对于苗期、蕾期的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讨论
本研究应用改良的棉花黄萎病菌土壤选择性培养基进行抗性监测具有成本低廉、不需要昂贵仪器设备等优点,可在棉花黄萎病土壤带菌量普查、病害危害风险及防治效果的监测评估等方面直接应用。

但是建立土壤棉花黄萎病有效的定量检测方法,受培养基、土壤接种量的影响,同时还可能受大田土壤采集方法、土壤制备方法以及计数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方面还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存,石磊岩,陈其煐,等.1993年棉花黄萎病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1994,10(3):33-35.
[2]石磊岩.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1995,7(4):243-245.
[3]冯争光.一种新的检测土壤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选择性培养基[j].华北农学报,2004,19(s):259-262.
[4]马存,简桂良.新疆棉花枯、黄萎病为害及防治[j].中国棉花,1997,24(5):2-4.
[5]陈其瑛.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286-290.
[6]van den boogertphjf,velvish.populationdynamicsofthemycoparasiteverticilliumbiguttatumanditshost,rhizoctofaiasolani[j].soilbiolbiochem,1992,24(2):157-164.
[7]raaijmakersjm,wellerdm.exploitinggenotypicdiversityof2,4-diacetylphlorogluci
nol--producingpseudomonasspp.:characterizationofsuperiorroot-colonizingp.fluorescensstrainq8r1-96[j].applenvirmicrobiol,2001,67:2545-2554.[8]tjamosec,fraveldr.detrimentaleffectsofsublethalh
eatingandtalaromycesflavus
onmicrosclerotiaofverticilliumdahliae[j].phytopathology,1995,85:388-392.
[9]fraveldr,lewisja,chittamsjl.alginateprillformulationoftalaromycesflavuswit
horganiccarriersforbiocont
rolofverticilliumdahliae[j].phytopathology,1995,85:165-168.
[10]李国英,霍向东,田新莉,等.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0,4(1):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