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1-16

[作者简介]张强(1979-),

山东潍坊人,硕士,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经济学。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摘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利用外资的内外部条件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对外资的需求开始从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为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

应采取完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适应形势变化,深化引资理念;加强引进FDI 技术含量;扶持和鼓励企业提升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等方法。

[关键词]外资质量;产业集群;技术溢出[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

(2009)02-0026-02第2009年第2期(总第320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2,2009Total No.320

一、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利用外资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007年,三次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达到37870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47.7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项目数为1048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2.8%和1.2%;第二产业项目数为20087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28.5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53.0%和57.3%;第三产业项目数为16735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09.9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44.29%和41.45%。外资促进和改善了国内的关联产业,跨国公司向我国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推动了我国产业的升级,促进了出口增长。截至2007年12月份,外资企业引进技术在我国引进技术总额中约占50%,

外资企业出口约占我国全部出口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是外资企业实现的,外资对工业产值贡献比例为52.8%。可见外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优势

1.内部条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引进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人均的工资水平上升也很多,使我国居民的消费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人口众多,使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很大;我国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大,宏观经济形势比较稳定。

2.外部条件优势。一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出现了新变化: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

主要包括资源与技术互补优势、垄断地位优势以及全球配置生产要素等优势;廉价的人力和自然资源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下降,跨国公司对投资项目的选择越来越注重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国民整体素质以及国内市场容量;受资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对跨国投资的决定作用日益增强,从全球来看,富有效率且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前提条件,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也是影响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为了创造出更多的资产,增强其竞争力,更倾向于选择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投资。二是引进外资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把着眼点放在它本身的核心能力上面,而把很多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外包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哪个地区的企业能够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外包的合作伙伴,那么这个地区就成为吸引跨国公司,甚至某个行业跨国公司的热点地区。因此,为顺应跨国公司的这种需要,我国政府的外资引进政策由原先的直接给予政策优惠转向新一代的政策———“采用了很多有效的政策来促进能够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的关联企业的形成,然后进一步使这些企业集聚起来形成一种集聚效应。”例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自从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的前身)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54个国家级高新区,遍布了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区。在高新区内,每个企业都相互关联,形成了一种凝聚效应。

(三)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原因

一是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集群效应较差。目前,我国在引进外资中过于侧重向地区倾斜,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没有针对产业进行扶持,因而无法形成产业集

26--

群,带来产业优势。二是引资理念不适应于当前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变化。

三是技术引进溢出效应不显著。据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相关度很小,相关度为0.2041。同样技术转移与技术水平也是如此,相关度为0.0975。其中我国制造业引进的外资额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性为0.527,相关度一般,可见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原因在于我们引进外资的技术含量不高。四是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较大,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我国政府在利用外资政策中给予外资企业远高于内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包括更易得到的土地使用权、更便利的交通、更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力度、更优惠的贷款条件等,远远好于国内企业所获得的待遇。一方面导致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在竞争上不平等,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较大;另一方面更加剧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困难。

二、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一)完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

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政府应在完善产业集群的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政府在重点扶植部分产业集群区时,应将优惠政策由原来的向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二是在构建产业集群总体思路下设计吸引外资政策,不能再盲目引进外资,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外资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区。

(二)适应形势变化,深化引资理念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逐渐由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转而把着眼点放在它本身的核心能力上面。所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积极有效地引进外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随外资投资目标的调整而对本国的引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由于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把着眼点放在它本身的核心能力上面,而把很多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外包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哪个地区的企业能够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外包的合作伙伴,那么这个地区就成为吸引跨国公司,甚至某个行业跨国公司的热点地区。所以我国政府应该通过一套有效的政策促进能够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的关联企业的形成,然后进一步使这些企业集聚起来形成一种集聚效应,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这就是我们新的引资理念的重要调整变化之处。

(三)加强引进FDI技术含量

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引进的外资数量巨大,但是引进项目的技术水平却不高。从目前来看我们在这一方面

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带入的真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也不是很广泛。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我国对外国先进技术的依赖,使技术依赖经济的特征更为明显。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进一步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在现实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加以改进。

在今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时,应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推动和加速技术进步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重点应当是吸收技术水平真正先进的项目,使之在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能力方面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一般的生产项目应当主要通过启动民间投资来解决。因此,强化技术转移效应,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应当是我国今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重点。

(四)扶持和鼓励企业提升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我们的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赶超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我们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扶持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来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首先,外资企业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本来由于其技术、资金力量雄厚就占有优势地位,再加上其享受“超国民待遇”,使我国企业在自主开发时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因此政府应当根据情况逐步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其次,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要增加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支持。国家财政要加大对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投入,投入要侧重于支持企业创业期的引导资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用技术以及利用高技术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的补助资金等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对推动“产学研”共同攻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引导作用。建立多渠道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投融资体制,要推动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拓宽创业资本来源渠道,培育多元创业投资主体;要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资本投资于创业企业。制定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财政税收鼓励政策。

[参考文献]

[1]刘荣增.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J].科技

进步与对策,2002,(11).

[2]赤旭,姚睿.我国利用外资政策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11).

[3]张强.中国电子通信制造业FDI、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的

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6).

[责任编辑:王凤娟]张强: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