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_淮阴侯列传》《史记_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盂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盂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盂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盂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郑人为盖》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1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未几盗起▲③鲜用盖者▲ ④劳其筋骨▲1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郑之鄙人学为盖为坛而盟B. 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C. 越有善农者京中有善口技者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人谓宜泄水种黍18.翻译下列句子(3分)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19.【乙】文中郑之鄙人无论是学习为盖,还是学习为桔槔,总是事到眼前才去想怎么办,结果都没有派上用场。

而越之善农者却在大涝三年时想到有涝必有旱,坚持种水稻,结果丰年弥补了歉年,这说明了▲ 。

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甲】文中孟子就提出了▲ 的'观点。

(2分)20.根据两则文章主题,你觉得以下哪篇文章内容很好地印证了甲文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4分)A、《陈涉世家》B、《邹忌讽齐王纳谏》C、《出师表》选(▲ )理由:▲答案:16.(4分)①被选拔②不久③少④使劳累(一格一分)17.(3分)B18.(3分)因此说:“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答案】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自序》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自序》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自序》及答案阅读[a] [b]两段,完成18?22个问题。

(总共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因此,天降大任,人首先要努力工作,劳作筋骨,饿死身体和皮肤,缺乏身体,擦洗行动。

因此,他们被感动和耐心,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道生在悲伤中,死在幸福中。

(选自《孟子?告子下》)[b] 所以我第二次讨论了这个问题。

七、太史公被李玲折磨② 隐居在山洞里③. 他叹了口气说:“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那些想要实现愿望的人也会思考。

西西弗斯?在里面④, 玩易经;孔子、二陈和蔡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写《离骚》;左邱是盲人,有普通话;孙子的膝盖和脚,以及《孙子兵法》;世上的传奇人物鲁兰并没有从魏国搬到蜀国;韩非囚禁秦,说难话,又孤独又愤怒;诗中有300首诗,大多是愤怒的圣人所作。

这个人很沮丧,无法度过难关,所以他谈论过去,思考未来。

“所以他从一本书中写下了陶唐的故事⑤ 致林⑥, 从黄帝开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① 时报:汇编和排序。

② 李氏战败,匈奴投降。

司马迁认为他是一位罕见的将军,在汉武帝面前为他辩护。

因此,他被送进监狱,并被判处宫刑。

③ 莱克斯:最初是用来绑囚犯的绳子,现在延伸到这里的监狱。

④? 李(y)ǒu:古地名,现河南省汤阴县以北。

⑤ 陶唐:唐尧,五帝之一。

⑥ 林:捕猎白林。

文中指汉武帝的元寿院,即公元前122年。

18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4分)(1)曾益琦不能:()(2)人们常犯的错误:()(3)乃喟然而叹曰:()(4)故述往事:()19.用现代汉语翻译横线句子。

(2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苏秦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苏秦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

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

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

弗信。

乃西至秦。

说惠王,弗用。

乃东之赵。

赵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说燕文候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碣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

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

此所谓天府者也。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

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①说:劝说,说服。

②少:轻视,贬低。

1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出游.数岁(2)期年..,以出揣摩(3)赵奉阳君弗说.之(4)地方..二千余里12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1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此所谓天府者也。

(2)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12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19.(1)游历(2)满一年,一整年(3)同“悦”,高兴,喜悦(4)土地方圆,土地纵横120.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121.(1)这就是所说的天然府库啊!(2)(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拿出自己的藏书(把它们)全部阅读了一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史记》)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于是信孰.视之▲④若.虽长大▲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②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11.韩信后来在汉王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请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说说,韩信与【甲】文第一段列举的人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分)9.①用这些办法②如果③仔细④你10.①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能了解他。

(关键词:征、色、于、喻)②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关键词:欲、就、何为)11.都是早期饱受生活的磨难与锻炼,但是都有雄才大略,后期成就大的事业。

附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①时,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③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④母。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布衣:平民百姓。

②漂:漂洗衣棉等物。

③竟:连续。

④报:报答。

(丙)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6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衡.于虑(2)而后喻.6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人多厌之.者B.信钓于.城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D.人恒.过国恒.亡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9.(甲)文所列举的六个人有哪些共同特点?70.(乙)文中的韩信遇到了人生困境,经受了(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的磨练,(丙)文中的几个历史人物也曾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困境,他们虽然内心忧困,思想上也有想不通的时候,但他们敢于面对,有所作为,正应了(甲)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6.(1)衡,同“横”,梗塞、不顺。

(2)喻,了解,明白。

67. D68.示例: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3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3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20、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①傅说【举】于版筑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行【拂】乱其所为()④【曾】益其所不能()21、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分)2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20、①被举用②这,这样③违背④通“增”增加21、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22、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衰亡”来答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2文言文阅读。

(1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劳其筋骨(3)困于心衡于虑(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小题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小题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小题1:(1)被选拔(2)使……劳累(3)通“横”,梗塞、不顺(4)明白,了解小题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解析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1—4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苦:______________ (2)过:_______________
(3)衡:______________ (4)于: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所以”的`意思是“通过那样的途径来……(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用原
文回答)
答:
4.把“生于忧患”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死于安乐”的事实论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使……(经受)痛苦② 犯过失或:犯错误③ 阻塞或:堵塞梗塞不顺④ 在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下达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给这个(这样的)人下达重大使命。

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意思对即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③,此子房④教之也。

当淮阴⑤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弊:疲弊。

④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⑤淮阴:指韩信。

8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而轻.用其锋(2)而其志甚远.也(3)曾.益其所不能(4)苦.其心志8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8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8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81.(1)轻:轻易。

(2)远:远大(3)同“增”,增加(4)使……痛苦82.(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83.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84.逆境(磨难、困境亦可)忍耐【解析】8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3)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4),故述往事,思来者(5)。

注释:(1)摩:通“磨”。

(2)倜(tì,替)傥(tǎng,倘):卓越豪迈,才华不凡。

(3)氐:同“抵”。

(4)通其道:行其道,即实现其理想。

(5)思来者:意思是想到以后的人会有理解自己的。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以动心忍性所以②发于声,而后喻喻(③不可胜记胜④《兵法》修列修列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以中有足乐者B、仲尼厄而作《春秋》作亭者谁C、乃赋《离骚》乃入见D、左丘失明以伤先帝之明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12、断句(断三处)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3、联系甲乙两文,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认识。

9、用这些来知道,明白能够承担、承受编撰10、C11、(2)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

12、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译文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

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shuì,税)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空乏其身: (2)又何间焉:(3)而后喻:(4)乃入见:【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题3】甲文第一段列举六位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小题4】两个文段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思想,请分别简要概括。

(2分)答案【小题1】(1)使经受贫困之苦(2)参与(3)明白(4)于是就(2分)【小题2】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办理。

⑵这就是上天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强起来的途径。

(4分)【小题3】艰苦环境能锤炼人才。

(意对即可)(3分)【小题4】治国要有忧患意识,要取信于民。

(意对即可)(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空乏这里是使动用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12分)《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①行拂乱其所为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管夷吾举于士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小题2:翻译:(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衡于虑左手倚一衡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③国恒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行拂乱其所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小题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小题1:(1)做事(2)明白,了解,知晓。

(3)狱官(4)通“弼”,辅佐。

小题1:(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小题1:④小题1:略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都是课内重点,不难掌握。

(1)做事(2)明白,了解,知晓。

(3)狱官(4)通“弼”,辅佐。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

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

①所以:用这些办法。

动:使...震动。

忍:通“韧”,使...坚韧。

曾,通“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_淮阴侯列传》《史记_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_淮阴侯列传》《史记_报任安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①时,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③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④母。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布衣:平民百姓。

②漂:漂洗衣棉等物。

③竟:连续。

④报:报答。

(丙)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6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衡.于虑(2)而后喻.6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人多厌之.者B.信钓于.城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D.人恒.过国恒.亡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9.(甲)文所列举的六个人有哪些共同特点?70.(乙)文中的韩信遇到了人生困境,经受了(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的磨练,(丙)文中的几个历史人物也曾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困境,他们虽然内心忧困,思想上也有想不通的时候,但他们敢于面对,有所作为,正应了(甲)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6.(1)衡,同“横”,梗塞、不顺。

(2)喻,了解,明白。

67. D68.示例: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①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①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①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生于忧患①死于安乐阅读答案阅读《生于忧患①,死于安乐》,完成下列各题。

①舜厚腻畎亩之中,傅说道布莱雷版筑之间,胶鬲布莱雷鱼盐之中,管夷吾布莱雷士,孙叔敖布莱雷海,百里奚布莱雷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馋其体肤,磁能其身,行及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无法。

②人恒过③然后能改,④困于心⑤衡于虑⑥而后作,⑦征于色⑧发于声⑨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⑩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备注】①存有教材此处并无标点。

②存有教材此处为句号,分段。

③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④存有教材此处为分号。

⑤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⑥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⑦存有教材此处为分号。

⑧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⑨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⑩存有教材此处为句号,分段。

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舜厚腻畎亩之中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的语句。

(1)饿其体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下过错)2.(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并使他处事不顺遂。

(或:圣贤不顺遂,并使所搞的事倒转错乱。

/在他处事时,并使他所搞的事不成功。

/圣贤不顺遂,并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通畅吉祥)(意对即可)3.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

孟子,名____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

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2.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

(1)行拂乱其所为拂乱_________(2)人恒过过___________(3)衡于虑衡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__________3.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盈,故克之C.温故而知新D.一年归,妻跪问其故4.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参考答案:1.轲、论语、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2.(1)违背(2)犯错误(3)通:“横”,梗塞,不顺。

(4)在里面,指国内。

3.B4.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①时,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③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④母。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布衣:平民百姓。

②漂:漂洗衣棉等物。

③竟:连续。

④报:报答。

(丙)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
6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衡.于虑
(2)而后喻.
6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人多厌之.者
B.信钓于.城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D.人恒.过国恒.亡
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9.(甲)文所列举的六个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70.(乙)文中的韩信遇到了人生困境,经受了(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的磨练,(丙)文中的几个历史人物也曾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困境,他们虽然内心忧困,思想上也有
想不通的时候,但他们敢于面对,有所作为,正应了(甲)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6.(1)衡,同“横”,梗塞、不顺。

(2)喻,了解,明白。

67. D
68.示例: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69.出身都很贫贱(平凡)或都经过了艰苦磨练;都增长了才干或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业(都成了圣君贤臣、都被明主发现并委以重任)
70.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