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3小题,共计46分)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③哲学上讲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④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4、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C.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德哲学思想C.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D.是“改变世界”的哲学7、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8、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测试卷((一、二单元)测试卷(111020111020111020))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B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 .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 .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2.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 B B.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D D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过程表明:A.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B. B.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 D.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4.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1.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的形式与内容都是客观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
2.19题。
8.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应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c.应大胆地突破一切经验和约束 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10.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
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三单元试卷
高二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星座占卜”、“运势分析”、“姓名测未来”……这些迷信活动为何会在校园中流行?蓬勃向上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去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科学教育的缺失。
下列观点中与中学生迷信思想一致的有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存在即被感知③气者,理之依也④自然界的规律性是人们思维总结出来的⑤尽信书,不如无书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⑤2.“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统一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3.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4.“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这说明A.意识和物质密不可分 B.意识永远依赖物质C.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5.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水”?哪儿 来的 原来 是这 样!汇 报6.下面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实事求是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树立全局观念7.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
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语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8.“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2、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
这种观点是说A、自然界使天地创造的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C、天地是万物之源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到二O二O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
这体现了实践活动A.具有客观物质性B.具有社会历史性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具有主观能动性7、“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高二哲学一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下列关于哲学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一论断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斗争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5.右边漫画中体现的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只有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6.下列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①存在即被感知②我思故我在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④生死由命,富贵在天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之⑥生辰八字决定人的命运,地震预示着兴衰A. ①②④⑥B. ④⑤⑥C. ②④⑤⑥D. ④⑥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社会历史性D.实践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B.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与物质辩证统一9.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0.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试题(文科)
高二学年上学期政治学科阶段性检测(四)(文科)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这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2.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③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④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4.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说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哲学是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的规律5.“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
”钱学森这段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具有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性质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6.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2.因为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2006.3第一卷(选择题共9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
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理论根据是()①世界是物质的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③主观必须符合客观④实事求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
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4.“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联系具有普遍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5.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6.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
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①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②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③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④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阶段考试卷(第一二单元)
《哲学与生活》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33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并填入答题卡中,共30小题,每题2分)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 二者相互决定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 二者相互独立,没有联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D. 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3.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C.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D.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4.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这种观点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③错误地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④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 ②③B. ①③C. ①④ D.②④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 ①B. ②③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基本派别C.哲学是具体科学产生的基础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7.“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C.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推动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B.“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C.“心外无物”、“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D.“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9.“任何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句话主要表明A.哲学是思想文化范畴B.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C.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D.哲学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夸大了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B.认为绝对精神决定世界的客观唯心主义C.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D.主张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1.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1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政治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
21.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
”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由此可见()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④ C.①③ D.②④2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于2011年5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我国成功完成鲤鱼全基因组测序,为鲤鱼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优良品种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这项研究成果对哲学研究有重要启示作用。
上述材料表明()A.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C.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哲学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24.《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
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 )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C.对世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D.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2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26. 重庆一卫生院院长涉嫌受贿出庭受审,取保候审期间竟把自己的“小错误”归因于风水不好,擅自叫人将医院里的柏树、小叶榕一挖了之。
这种做法是的表现。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27. 10年来最完美的一次月全食于2011年12月10日晚上上演,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一二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关于哲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生活中, 哲学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②哲学源于诧异③当有人系统化、理论化地提出最一般的普遍性经验时, 哲学就产生了④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B.①..C.②..D.③④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回答2.3题。
2.一位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位做粗活的工匠。
这句话表明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可以替代具体科学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A.①..B.①..C.②..D.③④3.钱学森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这是因为钱学森懂得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每个人都必须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A.①..B.①..C.②..D.③④4.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 其中存在着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将不同的哲学区别开来的问题, 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指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B.思维和存在谁为本原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他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 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回答5-7题。
5.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B.意识是物质所派生出来的C.物质和意识都是本原的, 且彼此独...D.物质是本原, 人们不能彻底认识物质6.《尚书·洪范》认为, 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A.客观唯心主义思..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C.唯物主义思..D.唯心主义思想7.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②气者, 理之依也③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④理生万物, 未有此气, 先有此理A.①..B.②..C.②..D.③④8.从哲学基本派别分类的角度来看, 下列选项中, 与“意识不外是一面镜子”这一观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A.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B.存在就是被感知C.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 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9.对于“客观实在”的理解,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总.....B.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C.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D.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属性10.2014年7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网以“曾杰教授课题组发明新型多功能材料‘纳米之星’”为标题发布信息,指出科研小组将金和钢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具有很强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能力的新型纳米材料——金钢合金纳米材料。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意识的形成,需要人脑,但无须客观存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D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下列对于意识活动说法正确的是()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人们通过意识活动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3.我们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主要的依据是()①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不具有主观因素③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④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4.下列关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C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②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真理只有一个,这一个真理能够说明一切问题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6.真理的客观性意味着( )①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真理同客观事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真理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⑥真理同谬误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A①②⑤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主观性 B 普遍性 C 唯一性 D 客观性*8. 下列对联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 有的事物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C 人们可任意把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D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 9.下列关于整体和部分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有()A整体就是部分相加的总和* B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C整体功能可以大于局部功能之和D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10.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联系主要表现在()①事物及其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有着严格的区别②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③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④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1.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互相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永恒性D 运动性*13、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在于( )A是否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B是否对事物作出了最终的正确反映C是否正确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D是否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作出了如实的反映*14、下列属于规律的有()①苹果落地②万有引力定律③商品价格时涨时落④价值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5.物质和意识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6.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7.真理具有( )①具体性②全面性③条件性④.客观性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8.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①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②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③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19.意识的本质是指它是 ( )A.人脑主观自生的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20.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归宿③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④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⑤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①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②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③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④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⑤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互相转化A.①②③⑤B.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3.规律独立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这句话表明,哲学()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说明()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5、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7、xx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目前,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的占70%,教师占50%。
从哲学上看相信星座和命运有关的思想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8、战国时期,各国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儒、道、墨、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的局面()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9、被推翻的法国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10、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强大思想武器1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由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将于xx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
据此回答13—14题1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反物质A不属于物质范畴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C属于意识的范畴 D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13、人们利用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14、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5、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18、《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
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的运动的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19、“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说明了()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②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④规律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不同的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国务院做出自xx年8月15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整为5%的决定。
从哲学角度,这一材料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能动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22、以下各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③全国大学生辩论赛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屡⑥《xx 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⑦学生在教室里听课⑧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⑩小行星撞击地球A①②⑤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⑥⑧⑩ D⑤⑥⑦⑧⑨⑩北京时间xx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据此回答22、23题23、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这一“活动”属于()A生产实践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 D物质生产活动24、通过上题我们可以看出,实践具有明显的()特征。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任意性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2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27、“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这句诗包含的哲理诗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28、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29、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货运飞船,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这说明()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④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0、据说,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上沁出汗珠。
突然,听到一声“啪”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
秦少游冲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是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简答题(20分)33、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这一措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正确性。
三、辨析题(20分)32、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
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客观符合主观,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国家根据收入分配在客观上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正对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这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2、(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2)真理是由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3)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世界上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