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哪些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做账实操-哪些计提减值准备后可以转回
![做账实操-哪些计提减值准备后可以转回](https://img.taocdn.com/s3/m/c17f513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3.png)
做账实操-哪些计提减值准备后可以转回
可以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
一些比较短期的减值或者跌价准备可以转回,主要有存货跌价准备、坏帐准备、金融工具减值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符合条件)。
不可以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一些长期的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主要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减值准备等。
计提减值准备分录怎么做?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计算程序与方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计算程序与方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1bc2535eb307e87101f696fa.png)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计算程序与方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只有在以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迹象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时才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同时要求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即取得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正常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在计算确定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除了应计算当期要转回多少减值准备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冲销没有转回的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即应冲销的营业外支出),二是增加计提的折旧。
上述三项指标《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及其指南虽有详细的讲解,但学习起来仍有比较大的困难,本人认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确定:一、当可收回金额大于固定资产按正常情况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值时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销没有转回的减值准备(即冲销的营业外支出)=按正常情况下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的净值—在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计提的折旧=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销没有转回的减值准备二、当可收回金额大于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正常情况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净值时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正常情况下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净值—可收回金额)冲销没有转回的减值准备(即冲销营业外支出)=可收回金额—在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计提的折旧=原计提的减值准备—(按正常情况下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的净值—可收回金额)—冲销的没有转回的减值准备=本期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销的没有转回的减值准备[例1]ABC股份有限公司为一家生产型企业,有关资料如下:(1)2000年12月份购入一台大型设备并投入使用,全部价款为200万元(含增值税进项税),该设备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
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和会计分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和会计分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c89c91dabb4cf7ec4afed0c8.png)
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和会计分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下面小K将为大家介绍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和会计分录如何写。
一、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无形资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减值测试,并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一)已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使其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的资产;(二)由于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资产严重贬值,年初至年末市场价格下跌幅度在30%以上,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计不会恢复的资产。
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1、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发生减值时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字串43、如未提取减值,发生减值时借: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例题:2007年12月31日,市场上某项技术生产的产品势头较好,已对甲公司产品的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甲公司外购的类似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800000元,剩余摊销年限为4年,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750000元。
解释:由于账面价值为800000元,可收回金额为750000元,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按他们的差额800000-750000=50000元计提减值准备。
探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探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6494ab136c85ec3a87c2c5c6.png)
探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性暂时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继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本文针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的转回及账务处理作一具体探讨。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的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有以下项目:(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资产。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除初始投资成本外,投资损益和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的变化均不产生计税基础的变化,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见,此类情况下常见的有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负债项目包括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及其他负债。
其中,税法对于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及其他负债与会计确认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不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可见,此类情况下比较常见的有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3)特殊项目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一,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企业筹建费。
第二,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根据重要性原则,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及特殊项目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的。
资产负债表虽将其列为非流动资产列报,但笔者认为其减值准备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
资产减值损失应允许有条件地转回
![资产减值损失应允许有条件地转回](https://img.taocdn.com/s3/m/4b9aead176eeaeaad1f3306c.png)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10.1上旬·05·□资产减值损失应允许有条件地转回【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但笔者认为,禁止转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问题,反而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因此,应允许资产减值损失有条件地转回。
【关键词】资产减值损失国际比较转回完善措施一、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规定的国际比较关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话题,支持者认为,既然资产的本质特征是“未来经济利益”,在出现减值迹象时,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那么在出现减值恢复迹象时,将原来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就应当是理所当然的。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AS36)、《英国会计准则第11号———固定资产和商誉的减值》(FRS11)和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均认同该观点。
①IAS36规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已减值的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如果以后资产的账面金额回升,则应转回减值损失。
由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而增加的资产账面金额,不应高于资产以前年度没有确认减值损失时的账面金额。
转回的减值损失应立即在利润表中作为损益确认,除非按照其他准则要求,资产是以重估金额入账的。
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不能在以后期间转回。
②FRS11的规定与IAS36类似。
不同的是FRS11允许转回已确认的无形资产和商誉的减值损失,但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③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当表明减值的情况不再存在时,企业可以部分或全额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准备,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同时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而反对者认为,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可能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方便。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4号———长期资产减值与处置会计》(FAS144)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CAS8)就支持此观点。
会计实务: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实例
![会计实务: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23f03e52ea551810a6876b.png)
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实例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实例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销上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以至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销成为了企业操纵利润的惯用手段。
正如证券日报的报道:截止4月7日,上市公司披露2003年度报告已有772家,其中沪市493家,深市279家,在已公布年报的公司中,有55家2002年亏损的公司已成功扭亏为盈。
统计显示,在55家扭亏公司中,有54家公司均有回转资产减值准备,且有的公司转回减值准备金额还十分惊人,像白鸽股份、苏常柴等公司转回减值准备金额均超过2亿,ST美雅公司转回减值准备金也超过了1亿,白鸽股份、苏常柴不但扭亏,还摘掉了“ST帽子”了。
从扭亏来看,它们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亏损的公司达到了27家,占扭亏公司的一半左右。
由此可见,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销已经成为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常用工具。
虽然针对此种情况证监会已早有所发现并于2001年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计字[2001]7号),将企业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对利润的影响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
为了明确界定非经常性损益的外延与内涵,增强公司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证监会与今年1月又出台了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2004年修订)的通知,在该通知中明确注明了企业以前年度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作为非经常性损益。
笔者以为把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但从上市公司去年的整体报告情况来看,这一问题似乎并没有随着相关措施的实施而降低,从上面证券日报的报道来看情况仍然很严重。
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当前这种情形单靠规范企业的会计披露是不够的,只有从根本上即具体会计处理上进行规范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为此笔者试从我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来探讨我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会计处理的完善。
【老会计经验】固定资产减值及其转回的税务处理
![【老会计经验】固定资产减值及其转回的税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88d2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5.png)
【老会计经验】固定资产减值及其转回的税务处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 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 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 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 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 主要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 防止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 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即使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又得到恢复, 那么在进行固定资产减值转回的会计处理后,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不应超过未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情形下该期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因此对于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有两个限制性条件:一是本期转回的金额应不高于“本期末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与本期末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二是本期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高于在不考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情形下进行折旧后当期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不仅影响减值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而且对以后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要认真处理好。
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握住减值损失的转回方式及其时间, 具体涉及以下三种情形:1.因折旧政策调整而转回减值损失。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 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按照税法规定, 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 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税所得, 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 此时会计折旧费与应税折旧费之间的差额即为因折旧政策调整而转回的减值损失, 应调整增加转回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2.因固定资产价值恢复而转回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 如果原导致减值的各项因素发生变化或者已经消除, 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 应当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转回;同时, 还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遇到长期闲置的在建工程怎么办【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遇到长期闲置的在建工程怎么办【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46ccbb9c71fe910ef12df8c6.png)
遇到长期闲置的在建工程怎么办【会计实务经验之谈】该公司存在长期挂账的在建工程,经了解是由于当初采购的设备一直未能验收,也一直未进行使用,且未来可使用的情况也不确定.兄弟公司转入一批在建工程,据了解未来可使用的情况也不确定.我们考虑考虑这些设备并没有计提过折旧,并存在减值迹象.经询问和调查,并通过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汇报,确认将有一些在建工程可以进行报废.在建工程是否进行报废,会涉及到扣除的问题.因为是经营导致的,所以,如果想进行抵扣,可能需要出一份鉴证报告,并想办法让它符合可扣除的条件,但是值不值得这样做,需要看金额的大小和管理层的意见.关联公司转入的一批设备,我们通过整理,分为三部分.1、自己可以使用2、兄弟公司可以使用3、都不能用自己可以使用的固定资产,将进行转固处理.兄弟公司可以使用的,打算卖个兄弟公司.经询问,出售价其实就是目前的账面价值.所以可以不计提减值.这其中涉及的问题:1)闲置资产不计提折旧,但是可以计提减值.2)固定资产的减值不能够转回,所以对于今后将要出售的资产,可能会影响其价格因素.3)客户说因为是兄弟公司没用的设备,他们自己也用不上,所以买过来其实就准备报废了,这方面的税务要求.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属于关联方之间的不正常交易.报废可以,一定要找一个合理的商业目的.4)因为转固,或者减值,包括在什么时间执行,对报表是有影响的,建议询问管理层,在明确之后,在考虑处理在今年的报表,或者明年的报表.都不能使用的在建工程,就是等待报废了,如果在年底前不能完成,将要进行计提减值准备.应付暂估款账龄很长应付暂估款,多年持续挂着,混乱不堪.首先一定要有准确的判断,到底要不要支付.采购部的确认函,或者出具的一些认为不用付的凭据,都可以作为清理对应的这些款的依据.但是一定要明确采购部或相关部门的责任.毕竟有可能有判断错误的情况出现,如果出现清理掉的应付款,今后又需要付的情况,责任由采购部或其他相应部门负责.存货盘点该公司其中的一部分存货,金额不大,重要性比较低,且盘点困难,于是放弃盘点.关于存货.存货的盘点,我们只是抽盘和监盘.很多存货,我们甚至根本就不认识.所以,至于说盘数量,只是其中的一步.更重要的,我们是通过整个盘点的过程,观察企业的盘点流程,关注企业对存货管理和盘点的相关的内部控制,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们发现该公司存货管理不错,问什么都知道,摆放整齐有序,管理严格,通过我们的抽盘,工作人员对其非常清楚,且数量各方面都没有问题.我们就认为该企业存货管理内控管理有效,我们就可以相信该企业的存货盘点,否则,则需要追加更多的程序,考虑是否存在风险.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转销及会计处理
![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转销及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48b30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2.png)
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转销及会计处理专题: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恢复)、转销及会计处理一、存货跌价准备(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转回(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存货的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转回(恢复)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做相反的分录。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注意:将应提数与已提数进行比较。
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按差额补提;若应提数小于已提数,按差额转回(恢复)。
对于已经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企业在销售(含视同销售)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予以转销。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题1】某企业2008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成本)为2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000元。
2009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成本)仍为2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1000元。
则2009年末应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为()元。
哪些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哪些不能转回的总结
![哪些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哪些不能转回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7b5f573c1ec5da50e27077.png)
哪些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哪些不能转回的总结注:此项总结转自答疑中心,因本人觉得很好,拿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对大家考试有帮助!◆1、搞不搞减值测试?①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情形: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②其他资产: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③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以决定是否需要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企业资产存在下列情况的,可以不估计其可收回金额:A.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远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的。
B.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对于资产减值准则中所列示的一种或者多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这些减值迹象的,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可以不需因为上述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提不提减值准备?①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不提减值准备。
★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存在提取减值准备的问题。
②其他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提取减值准备◆3、提多少减值准备(哪2个数的比较)?与什么比较?适用的资产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存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①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公允价值★没有减处置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2者中较高者)A、其他长期资产:【①固定资产、②无形资产、③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④长期股权投资(除比照金融资产的提减值的外)】B、未担保余值:也是按可收回金额,预计合同亏损建造合同有关说明如下:①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即存货的未来现金流量,★注意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哪些资产减值后可以转回?【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哪些资产减值后可以转回?【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5a51358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a.png)
哪些资产减值后可以转回?【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哪些资产减值后是可以转回的?作为会计人的你,真的清楚吗?一般认为,流动资产(如存货等)计提的减值准备,如果在持有期间减记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转回;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即使以后价值回升,其减值准备在持有期间也不可以转回。
但是金融资产比较特殊,尽管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但是如果价值回升,其减值准备也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转回。
上述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是考虑到其价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小,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稳健性要求考虑,为了避免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所以规定不得转回。
以前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需要等到资产处置时才可以转回。
具体分类如下:一、存货减值:可以转回,如果已经计提减值的产品已经销售,要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
二、固定资产:不可以转回。
三、无形资产:不可以转回。
四、投资性房地产:1、成本计量不可以转回,2、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减值。
五、金融资产:1、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
2、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转回。
3、应收账款和贷款可以转回。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转回。
(如果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不是通过损益转回)六、长期股权投资:不可以转回。
七、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转回(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哪些资产减值后是可以转回的?作为会计人的你,真的清楚吗?一般认为,流动资产(如存货等)计提的减值准备,如果在持有期间减记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转回;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即使以后价值回升,其减值准备在持有期间也不可以转回。
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可以转回
![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可以转回](https://img.taocdn.com/s3/m/8cf2a49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a.png)
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可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因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账⾯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额低于其账⾯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额。
那它提后能否转回呢?店铺⼩编来为你解答。
⼀、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核算差异(⼀)会计计量上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新会计准则修改了会计⽬标,由原来的满⾜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转变为向财务报告的使⽤者提供信息,要求在充分披露的同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情况和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者做出经济决策,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状况,货币的时间价值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流动资产由于资⾦占⽤数量相对较少,占⽤时间较短,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不⼤,因此,会计计量上⼀般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初始计量按交易时的名义价格⼊账,如在存货的赊购赊销业务中,若存在现⾦折扣,⼀律⽤总价法来处理。
⾮流动资产由于资⾦占⽤数量⼤,占⽤时间长,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因此,会计计量上要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1)购置固定资产。
若存在现⾦折扣采⽤净价法处理;若采⽤延期⽀付⽅式且信⽤期限较长(如分⼏年付款),则按购买价款的现值作为固定资产⼊账价值;若购⼊的固定资产存在弃置义务,则在购⼊时将预计未来发⽣的弃置费⽤折算为现值计⼈固定资产成本。
(2)融资租⼊固定资产,⼊账价值按照租赁开始⽇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确定,“未确认融资费⽤”在租赁期内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期摊⼊“财务费⽤”;(3)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如果捐赠⽅未提供有关凭证,同时也没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活跃市场价格,则要按照该资产预计未来现⾦流量的现值作为⼊账价值。
(4)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预计净残值应是其折现值。
(5)固定资产期末计价采⽤成本与可收回⾦额孰低法,其中可收回⾦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者确定,这⾥的处置费同样也是折现值。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转回及出售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转回及出售](https://img.taocdn.com/s3/m/c1f650c776eeaeaad1f3301a.png)
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初级会计实务
第1页 一、减值的转回: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以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有关的,应当在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转回,同时调整资产减值损失或所有者权益。
1、 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
2、 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二、出售
1、 反方向转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所有明细科目;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利息调整(或借记)
——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 (或借记)
2、 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暂时性损益转入到正式的损益——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或做相反分录。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案例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案例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2d4f9474561252d380eb6ec1.png)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案例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案例1]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兴兴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该公司应收款项有下列情况:1.应收账款——A公司账面余额为20万元,已提取坏账准备2万元,年底兴兴公司得知,A公司由于意外火灾导致资产严重损失,以致于企业不得不停产,短期内无法偿还该债权。
兴兴公司根据A公司目前状况,作出了如下会计处理:借:坏账准备 200 000贷:应收账款 200 000并且补提坏账准备:借:管理费用 180 000贷:坏账准备 180 0002.应收账款——B公司账面余额80万元,属于2001年当年度新发生的账款,兴兴公司对此项应收账款计提30%的坏账准备。
3.应收账款——C公司账面余额40万元,账龄不到2年,已提2000元的坏账准备,2001年末兴兴公司认定该债权难于收回,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补提坏账准备398000元。
4.应收账款——D公司账面余额6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6000元,审计人员了解 D公司是兴兴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01年末兴兴公司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补提坏账准备594000元。
5.其他应收款——E公司账面余额为10万元,该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6.预付账款——F公司账面余额5万元,因经营管理不善已宣告破产。
7.应收票据——G公司账面余额6万元,该票据虽然未逾期,但G公司因发生严重的经营亏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不大。
[案例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
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据此,对照前述资产减值准备认定的基本条件,对上述事项进行如下会计调整处理:1.对于债务方A公司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的债务,兴兴公司应当对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根据公司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后,方可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
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资产减值认定
![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资产减值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2fbe643fb4daa58da0114aa8.png)
(5)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可转回);
(6)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可转回)。
(7)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比照存货跌价准备);
(8)抵债资产——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比照存货跌价准备);
(9)损余物资——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比照存货跌价准备);
(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5)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商誉——商誉减值准备;
(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油气资产减值准备;
2、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3、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企业宣告现金股利确认投资收益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了减值,关注比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包括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
(10)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股比例在20%以下的部分,不可以);
减值迹象3
1、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6个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
(8)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9)工程物资——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2、其他章节规范的资产减值(主要是流动资产,均可转回):
浅谈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
![浅谈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0f1b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b.png)
浅谈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在经济不景气或者公司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企业往往需要面对资产减值损失的问题。
然而,一旦经济情况好转或者公司业绩改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能够转回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出现不可逆转的事件或者情况导致其拥有的某项或某些投资成本无法收回而形成的财务损失。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将这部分投资成本计提为减值损失,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原先计提为减值损失的部分可能会因为后续事件或者改善经营状况而能够收回。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将已计提为减值损失的部分进行逆向调整?对于这个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都有相关规定。
根据IASB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是允许的,但是有一些限制条件。
首先,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必须是由于后续事件导致资产价值恢复。
其次,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金额不能超过之前计提的金额。
最后,转回后的资产价值不能超过其可收回金额。
ASB对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也有类似规定。
根据ASB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非金融类企业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第18条规定,当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固定资产或者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发生了减值损失,并且在后续年度内出现了情况发生了改变导致这部分投入成本能够收回时,企业可以对之前计提为减值损失的部分进行逆向调整。
虽然IASB和ASB都允许对已计提为减值损失部分进行逆向调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且需要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探讨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
首先,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根据IASB和ASB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必须是由于后续事件导致资产价值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哪些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alt=““ src=“/jtym/Files/201473012519255.png”>
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的业务如下:
(1)甲公司2010年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管理用非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
人工工资1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800万元,共计18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1200万元;2010年10月非专利技术获得成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甲公司根据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判断,无法可靠预计这一非专利技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010年年末,经减值测试,预计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3)2011年年末,经减值测试,预计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
同时有证
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预计尚可使用6年,且无残值。
(4)2012年年末,由于新技术发展迅速,该非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预计
其可收回金额为690万元,原预计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不变。
(5)2013年年末,甲公司拟将该非专利技术与A公司的一项专利权进行交换,当日该非专
利技术公允价值为650万元,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32.5万元,并支付补价8万元。
当天办理完毕相关资产转移手续,并为换入资产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10年度的有关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11年度的有关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12年度的有关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2013年度的有关会计分录。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
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正确答案:
(1)2010年度: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600
——资本化支出1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000
银行存款 800
借:管理费用 6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600
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12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200
2010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所以应该计提减值准备=1200-900=3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00
(2)2011年度:
2011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不应计提减值,原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用转回。
(3)2012年度:
2012年度的摊销额=900/6=15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前无形资产账面价值=900-150=750(万元),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750-690=6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借:资产减值损失6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
(4)2013年度:
借:管理费用 138(690/5)
贷:累计摊销 138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668
累计摊销 288(138+15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60(300+60)
贷: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1200 银行存款18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2.5
营业外收入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