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电子科技大学OK(李平)团队课题组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学子夺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世界总决赛金牌
该评 估板 配置 了 1 G B D D R 3 S O D I MM 8 0 0 MH z
内存和 1 2 8 MB ( 1 0 2 4 MB )L i n e a r B P I F L A S H,还
齐全 、高 度灵 活 的高 速 串行 基础 平 台 ,采用 V i t r e x
一
7 X C 7 V X 4 8 5 T一 2 F F G 1 7 6 1 C芯 片 。该 平 台包 含硬
4 结束 语
采 用融合 统一 的实验 环境 ,实现计 算机 实验 教 学 中的大部分 实验 内容 是我们 所追求 的 目标 。这 需 要 学校 相关部 门和领 导 的统一 规划 ,任课 老师及 实 验管理 人员 的 紧密 配 合 ,最新技 术 的支持 等多方 面
痧 抄 驴 痧 、 护 痧
[ 7 ]X I HN X公 司网站 .赛 灵思推 出基于 A R M 处理器 的汽 车级平台 加速汽 车驾 驶员辅 助 系统部 署 [ E B / O L ] .
[ 2 0 1 2—1 0一l 8 ] . h t t p :/ / c h i n a . x i l i n x . c o m / c h i n a / c h —
・
2 7 0・
实验科学与技术
2 0 1 3年 1 2月
统 资源还 远远不 能满 足大部 分课程 的需求 。 为 了满足各 个实验 课程 的需求 ,并考 虑 以后实 验升 级 的可能性 ,一定要 选择 功能 比较强 大 的实验 平 台 ,即 F P G A的可编 程资 源规模 和速 度都 尽量 高
热定型过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建模及其滞后补偿控制设计方案
第51卷第6期2020年6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1No.6Jun.2020热定型过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建模及其滞后补偿控制设计方案李平1,2,王鹏兴1,梅小华1,2,金福江3,刘建宝1(1.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福建省电机控制与系统优化调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3.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设计热定型过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在线控制系统,提出“质量转移”的建模思想,通过等效简化得出热定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与过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以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定后单位面积质量为被控变量的过程模型,并基于实际生产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设计比值−Smith预估控制系统对热定型过程中存在的大滞后非线性进行补偿。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明显缩短单位面积质量控制系统的调节时间,提高控制的稳定性和精度。
关键词:热定型过程;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建模;滞后补偿;比值−Smith预估控制中图分类号:TP195.3;TP2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207(2020)06-1542-09Design scheme for modeling and delay compensation for fabricmass per unit area on-line control system in heat setting process LI Ping1,2,WANG Pengxing1,MEI Xiaohua1,2,JIN Fujiang3,LIU Jianbao1(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aqiao University,Xiamen361021,China;2.Fuji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otor Control and System Optimal Schedule,Xiamen361021,China;3.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Huaqiao University,Xiamen361021,China)Abstract:An on-line control system of fabric mass per unit area in heat setting process was designed,and a modeling idea named"mass transfer method"was put forward.With this ide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per unit area and the parameters of heat setting process was obtained by equivalent simplifying,and the mathmatical model of the on-lin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set weight of fabric as its output was set up.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by practical production data.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work,a ratio-Smith control system was 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20.06.009收稿日期:2019−08−11;修回日期:2019−11−11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2013H601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J01095);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项目(ZQN-PY509)(Project(2013H6016)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gram of Industry-Study Cooperation for Colleges in Fujian Province;Project(2018J01095)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Province;Project(ZQN-PY509)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 in Huaqiao University)通信作者:李平,博士,副教授,从事工业过程控制与优化研究;E-mail:*********************第6期李平,等:热定型过程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建模及其滞后补偿控制设计方案designed to compensate the large delay in the heat setting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scheme can reduce the settling time evidently,and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control can be improved as well.Key words:heat setting process;on-line control of mass per unit area;system modeling;delay compensation;ratio −Smith predictive control印染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被称为“新朝阳产业”,其中的热定型过程是印染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织物施加外力和高温,使编织纤维的形状固定成型[1−2],从而消除织物形状和尺寸上的不稳定变化,最终使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3−4]。
电子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全)
导师代码:10383导师姓名:金建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08月特称: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xjin@学术经历:198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
1992-97年,在澳大利亚政府工业及大学奖学金的支持下,分别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卧龙岗大学,完成了与高温超导材料应用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工作,后成为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政府研究理事会大型研究项目负责人。
IEEE应用超导和电磁装置国际会议主席,应用超导与电磁学学报主编,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委等。
个人简介: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项目的研究员,从事高温超导及其强电应用研究。
2000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大型项目主要调研人,并在澳大利亚超导公司负责高温超导工业化及其电力应用技术的研究。
自1991年起,开始从事高温超导应用研究,是在澳大利亚最早从事高温超导强电应用及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人员,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让的贡献。
是高温超导领域“Wollongong”式高温超导限流器的发明和原创研制人;也是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的发明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温超导材料工业制备,高温超导强电导线及磁体技术,高温超导测试技术及其物性分析,高温超导电力系统限流器、储能、直流输电、变压器等电力装置,高温超导直线电机和电机控制,及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和高梯度磁分离等特种强电装量,曾获得多项澳大利亚政府及工业研究项目,世界超导大会奖等;并在超导及电力专业会议及学术刊物,如PhilosophicalMagazine B,Physica C,IEEE Transactions,Superconductivity Science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Physics B, JEEE,Europhysics News,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s等上发表了数百篇专业论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简介汇总
理学院教师简介陈光亭,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主讲过《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本科课程,有十几年高校教学经验。
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研究项目,主要从事离散优化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曾获得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
肖建斌,男,1963年5月出生,1989年复旦大学博士毕业,1995被评定为教授。
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论”等本科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Hardy空间理论”、“单位球上的函数论”等课程。
从事复分折研究,在Hardy空间和Bergman空间的函数性质和泛函性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结果,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进展》、《Math.Japonica》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解决国外数学家提出的6个公开问题。
曾主持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和浙江省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是霍英东基金教师奖的获得者。
肖建斌教授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学基本功扎实过硬,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誉。
刘德朋,男,1948年5月生,吉林人,教授。
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理学院教师。
主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竞赛数学》等。
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电磁学中的应用;竞赛数学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成果:任主持人完成省部级以上的项目五项,取得很好的成果;主持的课题“改革应用数学教学,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以上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任主编公开出版高校教材五部。
程吉树,男,教授。
曾在数学系及工科专业主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线形代数》、《一般拓扑学》、《模糊拓扑》、《对立理论》、《拓扑线性空间》、《微积分学》、《高等数学》等9门课程。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负责人杨建宇团队成员正高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团队成员正高何子述、韩春林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负责人汪学刚团队成员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研究领域/方向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负责人沈晓峰团队成员正高杨万麟、万群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团队成员正高鲍景富、唐宗熙副高宋亚梅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团队成员正高杨涛副高杨自强中级及以下刘宇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团队成员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负责人钟洪声团队成员正高钟洪声副高唐广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何松柏团队成员正高何松柏副高张徐亮、陈客松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研究领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负责人聂在平团队成员正高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研究领域/方向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负责人李乐伟团队成员正高李乐伟、康凯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负责人徐锐敏团队成员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樊勇团队成员正高樊勇、张永鸿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研究领域/方向微波设备、天线系统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负责人韩周安团队成员正高唐璞、王建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团队成员正高唐小宏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团队成员正高胡皓全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团队名称微波测试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团队成员正高李恩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子对抗研究领域/方向电子侦察与干扰、信号分析识别谱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无源定位负责人魏平、李立萍团队成员正高魏平、李立萍副高任春辉、彭晓燕、甘露、唐续中级及以下张花国、李万春、廖红舒团队名称电子对抗与雷达抗干扰研究领域/方向电子对抗技术与系统雷达抗干扰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与系统负责人唐斌团队成员正高唐斌副高王军、熊英中级及以下皇晓辉团队名称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负责人解梅团队成员正高解梅副高漆进、罗俊海中级及以下祝崇今、王忠荣团队名称智能识别与视觉感知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视频监控、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与智能挖掘机器学习、数字高清技术、视频编解码、图像传输负责人程建团队成员副高程建中级及以下肖忠、王章静、蒲恬、张萍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智能视觉信息处理与通信研究领域/方向图像/视频处理、视频编码、模式识别、多媒体通信负责人李宏亮团队成员正高李宏亮副高刘光辉中级及以下王正宁、曾辽原、许林峰团队名称数据通信与视频处理研究领域/方向数字视频、宽带传输、嵌入式系统负责人陈伟团队成员副高樊丰、伍瑞卿中级及以下陈伟、顾庆水团队名称数字音像研究实验室研究领域/方向数字音视频及数字广播负责人黄晓革团队成员副高黄晓革、甘涛、周南中级及以下范满平、黄俊、陈新宇、兰刚团队名称抗干扰信号处理与测控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负责人张扬团队成员正高张扬副高吕明、胡永忠、徐政五中级及以下王晓阳——其他研究生导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薛红喜教授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及集成技术朱策教授图像、视频信号压缩编码与传输、三维视频,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多媒体信号处理及流媒体习友宝教授集成系统芯片李荣宽副教授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系统王锡良副教授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崔荣副高无线电技术刘欣刚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段惠萍副教授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朱红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李雷副教授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康祝圣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PF-MEMS 及系统集成、高线性高效率射频微波发射机技术崔红玲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李颖副高集成系统芯片熊万安副高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陈学英副高集成系统芯片付炜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集成系统芯片注: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课程讲解》-17、电子科技大学OK(李平)团队课题组介绍
指纹识别SOC芯片
特点:
• 内含ARM9处理器及丰富外围 接口,适合各种应用。
• 内含指纹处理算法及指纹加速 电路,适合指纹识别的应用。
• 含嵌入式可编程逻辑阵列 (BSFPGA),方便用户进行 二次开发。
• 正向设计,采用TSMC 0.18 CMOS工艺加工。
19/29
SERDES高速通讯接口电路
14/29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
•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可带21颗CPU和它们的外设, 己投片成功,满足了国家急需, 填补了国内空白。
15/29
120万门ASIC
• 用户委托,采用完整的正向设计流程设计
16/29
120万门ASIC
• 工艺
– TSMC 0.18um CMOS (1P6M)
• 电源 – I/O:3.3V – Core:1.8V
27/29
对学生要求
• 刻苦、上进、创新
28/29
Thank You
29/29
1/22
师资力量
• 教授: 4名 • 副教授:4名 • 讲师:8 名 • 助教:2名
2/29
李平教授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 现任“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申请多项中外发明专利,在
IEEE Trans . ED , IEEE BCTM , IEEE EDL,ISPSD等重要国际 学术刊物或会议发表几十篇论文 • 目前为国家重大专项“高密度 FPGA”项目首席科学家。 • 研究领域:
– 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 – FPGA设计技术
3/29
李威教授
• 曾任成都华微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总裁
• 总装合同办集成电路专业 组的特邀专家;可编程逻 辑器件专业组的组长;国 家863专家组专家成员
申报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附件2
2013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课程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物理学
课程负责人李平舟
填报日期 2013年11月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3年9月
填写要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6.课程评价
7.学校政策支持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浙大计算机学院各大实验室介绍
Gd3+掺杂调控BiFeO3-BaTiO3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第 4 期第 43-53 页材料工程Vol.52Apr. 2024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No.4pp.43-53第 52 卷2024 年 4 月Gd 3+掺杂调控BiFeO 3-BaTiO 3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Gd 3+ doped modified BiFeO 3-BaTiO 3 high -temperature lead -free piezoelectric ceramics唐蓝馨1,王芳1,周治1,李双池1,左鑫1,李凌峰1,杨柳1,谭启2,陈渝1*(1 成都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成都 610106;2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汕头 515063)TANG Lanxin 1,WANG Fang 1,ZHOU Zhi 1,LI Shuangchi 1,ZUO Xin 1,LI Lingfeng 1,YANG Liu 1,TAN Daniel Q 2,CHEN Yu 1*(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tou 515063,Guangdong ,China )摘要:用于监测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高温部件振动状态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需要一种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而电子元器件的无铅化是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种Gd/Mn 共掺杂的BF -BT ((0.67BiFeO 3-0.33Ba 1-x Gd x TiO 3)+0.5%(质量分数)MnO 2,x =0~0.02)高温无铅压电陶瓷,并研究Gd 3+掺杂浓度(x )对BF -BT 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压电性能、介电弛豫行为及交流阻抗特征的影响。
具有学习效应的半导体晶圆制造绿色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第30卷 第4期运 筹 与 管 理Vol.30,No.42021年4月OPERATIONSRESEARCHANDMANAGEMENTSCIENCEApr.2021收稿日期:2019 04 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840003);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资助项目(2018KJFZ043)作者简介:董君(1985 ),女,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能算法,生产调度等;叶春明(1964 ),男,安徽宣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业工程、生产调度等。
具有学习效应的半导体晶圆制造绿色车间调度问题研究董君1,2, 叶春明1(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2.河南工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摘 要:针对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总碳排放以及总拖期时间的具有学习效应的半导体晶圆制造绿色车间调度问题,构建了双影响因素的新型学习效应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多元宇宙优化算法,并对其收敛性进行证明。
通过对初始种群进行反向学习、宇宙个体进行莱维飞行扰动和对外部档案中的个体进行邻域搜索变异更新,产生新的父代个体,扩大了种群的多样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
通过对小规模和大规模测试算例的仿真实验,以及利用改进算法求解具有异质性机器的学习型半导体晶圆制造绿色车间调度问题,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对于求解具有学习效应的半导体晶圆制造绿色车间调度问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学习效应;异质性机器;半导体晶圆制造;绿色调度中图分类号:TP1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3221(2021)04 0217 07 doi:10.12005/orms.2021.0134ResearchonGreenJobShopSchedulingProblemofSemiconductorWafersManufacturingwithLearningEffectDONGJun1,2,YEChun ming1(1.BusinessSchool,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2.HenanInstituteofTechnology,Xinxiang453000,China)Abstract:Inordertominimizemakespan,totalcarbonemissionsandtotaltardiness,weconstructanewlearningeffectmodelwithdoubleinfluencingfactorsfirstly.ThusanimprovedMulti VerseOptimizeralgorithmisproposedanditsconvergenceisalsoproved.Byperformingreverselearningontheinitialpopulation,perturbingtheindividualsintheuniversepopulationbyLevyflight,andmutatingandupdatingtheindividualsintheexternalarchivebyneighborhoodsearch,newparentindividualsaregenerated,whichexpandthediversityofthepopulationandavoidthealgorithmfallingintolocaloptimum.Throughthesimulationexperimentsofsmall scaleandlarge scaletestcases,andtheuseofimprovedalgorithmtosolvethegreenshopschedulingproblemoflearningsemicon ductorwafersfabricationwithheterogeneousmachines,itisverifiedthattheproposedalgorithmforsolvingthegreenshopschedulingproblemofsemiconductorwafersfabricationwithlearningeffectisvalidandfeasible.Keywords:learningeffect;heterogeneousmachines;semiconductorwafersmanufacturing;greenscheduling0 引言半导体制造系统被誉为当今最复杂的制造系统[1],在其整个制造过程中以晶圆片的加工过程最为复杂,资金最为密集。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四旋翼飞行器容错控制方法
第50卷第3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50No.3 2019年3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 2019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19.03.010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四旋翼飞行器容错控制方法郑佳静,李平(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采用内外环结构来避免直接设计四旋飞机的欠驱动控制律,内外环结构以位置子系统作为外环,姿态子系统作为内环。
首先,通过反步法逐步递推得到子系统的控制输入,通过该控制输入,一方面,可推导出内环横滚角与俯仰角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可计算得出欠驱动控制律。
以推导出的横滚角和俯仰角期望值以及给定的偏航角期望值作为姿态的目标轨迹,通过反步法进一步设计得出相应的姿态控制律。
考虑到执行器可能会发生故障,采用自适应方法分别对内环和外环的故障进行估计,从而实现四旋翼飞行器的容错控制设计。
相比于直接设计方法,本文方法得到的欠驱动控制律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对执行器故障的容错。
研究结果表明:四旋翼飞行器在执行器故障下仍能实现位置和姿态的稳定跟踪,验证了所得控制律的有效性。
关键词:四旋翼飞行器;执行器故障;内外环结构;自适应;反步法;容错控制中图分类号:V249.1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9)03−0572−07A fault tolerant control method for quadrotor based oninner and outer loopsZHENG Jiajing, LI Ping(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Abstract: Inner and outer loops structure was adopted to avoid direct design of the under-actuated control laws ofquadrotor, the position subsystem was the outer loop and attitude subsystem was the inner loop. First, the controlinputs of position subsystem were recursively obtained by backstepping method, according to which the desired rolland pitch angles were derived and the under-actuated control law was calc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attitude controllaws were further designed by backstepping using the target trajectory of attitude, which included the deriveddesired roll and pitch angles and the given desired yaw angle. Considering actuator faults, adaptive method wasused to estimate fault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loops to realize the fault tolerant control for quadrotor. Compared withthe direct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under-actuated control law was simple and could achieve actuator fault toler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drotor can still realize the steady tracking of position and attitude with actuator faults,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obtained control laws.Key words: quadrotor; actuator fault; inner and outer loop structure; adaptive; backstepping; fault tolerant control四旋翼飞行器已经成为当今系统研究的热门领域,个人、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都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半导体器件HPM损伤脉宽效应机理分析
第13卷 第3期强激光与粒子束V o l.13,N o.3 2001年5月H IGH POW ER LA SER AND PA R T I CL E B EAM S M ay,2001 文章编号: 1001—4322(2001)03—0353—04半导体器件HP M损伤脉宽效应机理分析①李 平, 刘国治, 黄文华, 王亮平(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4) 摘 要: H P M能量在半导体器件损伤缺陷区的热量沉积以及向周围材料的热量扩散,是造成半导体器件损伤脉宽效应的机理;分别得到了全脉宽段、长脉宽段和短脉宽段的损伤经验公式,该损伤经验公式能较好地对实验和理论模拟效应数据进行拟合。
关键词: 半导体器件; H P M; 脉冲宽度; 损伤效应 中图分类号: TN015 文献标识码: A 半导体p n结是构成电子系统的核心和基本单元,以p n结是否因温度升高而功能失效,将H PM效应分成两大类,即非失效效应和失效效应。
干扰、翻转、扰乱没有造成半导体升温或造成的升温对p n结的性能影响甚微,称为非失效效应。
对非失效脉宽效应,已获取了大量的效应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1]。
降级和损坏导致半导体高温熔化,属于永久失效效应;暂时失效虽然没有造成半导体永久损伤,但升温使本征载流子浓度升高,使本征载流子浓度与杂质浓度相当,造成了p n结功能暂时失效,但微波脉冲过后p n结又可恢复功能。
热二次击穿和电流二次击穿是半导体p n结的两种主要损伤模式[2,3]。
与热二次击穿相比,电流二次击穿所需功率更高、击穿速度更快(电流二次击穿为n s量级,而热二次击穿为Λs量级),击穿时电流更强,p n结内的电场和温度分布更加集中。
所以H PM损伤脉宽效应研究主要针对热二次击穿和电流二次击穿。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缺乏较系统的损伤脉宽效应数据;未见到针对H PM脉宽效应的损伤模型及经验公式;从现有的资料看,只是将E M P脉宽效应公式直接应用于H PM,未看到详细论证文章。
[高分子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崔家喜课题组招聘科研助理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
一、动态软物质研究团队简介崔家喜教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和美国哈佛做博士后研究员,曾担任德国莱布尼茨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员,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动态软材料、响应性高分子、仿生材料、高性能水凝胶、生物材料等领域。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JAC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Material Horizon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美国专利授权2项,H因子26。
编写英文专著(章节)2 部。
个人主页:谷歌学术链接:&hl=zh-CN代表性研究论文:(1) Zhao, H.; Sun, Q.; Zhou, J.; Deng, X.; Cui, J. Switchable Cavitation in Silicone Coatings for Energy-Saving Cooling and Heating. Adv Mater 2020, e2000870.(2) Xue, L.; Xiong, X.; Krishnan, B. P.; Puza, F.; Wang, S.; Zheng, Y.; Cui, J. Light-regulated growth from dynamic swollen substrates for making rough surfa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1-9.(3) Ye, X.; Cui, J.; Li, B.; Li, N.; Wang, R.; Yan, Z.; Tan, J.; Zhang, J.; Wan, X. Enantiomer-selective magnetization of conglomerates for quantitative chiral separation. Nat Commun 2019, 10 (1), 1964.(4) Han, L.; Zheng, Y.; Luo, H.; Feng, J.; Engstler, R.; Xue, L.; Jing, G.; Deng, X.; Campo, A. d.; Cui, J. Macroscopic self‐evolution of dynamic hydrogels to create hollow interior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59, 5611.(5) Han, L.; Wang, M.; Prieto‐López, L. O.; Deng, X.; Cui, J. Self‐Hydrophobization in a Dynamic Hydrogel for Creating Nonspecific Repeatable Underwater Adhes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1907064.(6) Zhao, H.; Sun, Q.; Deng, X.; Cui, J. Earthworm-Inspired Rough Polymer Coatings with Self-Replenishing Lubrication for Adaptive Friction-Reduction and Antifouling Surfaces. Adv. Mater. 2018, e1802141.(7) Ye, X.; Cui, J.; Li, B.; Li, N.; Zhang, J.; Wan, X. Self-Reporting Inhibitors:A Singl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To Obtain Two Optically Pure Enantiomers.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27), 8120-8124.(8) Zhao, H.; Xu, J.; Jing, G.; Prieto-Lopez, L. O.; Deng, X.; Cui, J. Controlling the Localization of Liquid Droplets in Polymer Matrices by Evaporative Lithography.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36), 10681-10685.(9) Jeon, I.; Cui, J.; Illeperuma, W. R.; Aizenberg, J.; Vlassak, J. J. Extremely Stretchable and Fast Self-Healing Hydrogels. Adv Mater 2016, 28 (23), 4678-83.(10) Cui, J.; Daniel, D.; Grinthal, A.; Lin, K.; Aizenberg, J. Dynamic polymer systems with self-regulated secretion for the control of surface properties and material healing. Nat. Mater. 2015, 14 (8), 790-795.二、岗位职责1、承担我团队项目(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包括新材料开发、分析测试、应用试验等工作;2、协助完成项目(课题)相关的其他工作,如专利申请、论文撰写、项目申报等。
18、电子科技大学(罗萍)张波课题组
(一)课题组成员及导师名单(二)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与特点¾Power Devices¾(Bipolar) CMOS DMOS Process¾Power IC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SOI High Voltage ICs:Novel integrated SOI power devices PDP Driver ICs High Voltage Gate Driver ICs High Voltage Control ICs High Voltage IC with Radiation-Hard2010-4-2911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功率集成理论-PSoC Power System on Chip2010-4-29Novel Integrated Power Devices Control Mode suited for SPIC Power Integrated Process Digital Assistant Power Design12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ower Device Control Theory BCD Process Power IC & PSoC2010-4-29 13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三)课题组部分研究成果展示2010-4-2914Power management IC Serie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Motor Driver ICs Motor Driver ICs2010-4-2915White LED Driver ICs White LED Driver IC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2010-4-2916Power management IC Serie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2010-4-2917电路理论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Pulse Skip Modulation (PSM)100Efficiency(%)90 80 70 60 50 20 40 60 Vin=2.0V Vin=1.8V Vin=1.5V Vin=1.2V 80 100I-out(mA)2010-4-2918Digitally Assisted Power Integration (DAPI) 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复杂负载SoC的低功耗设计问题数模混合SoC SIP2010-4-2919集成电路发展趋势ITRS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国 际 半 导 体 技 术 蓝 图2010-4-2920¾Realization of high voltage (> 700 V) in Device Letters¾New high-voltage (> 1200 V) MOSFET with the¾30(3):305-307, 2009 ¾¾ADI ¾NIKO(四)课题组在研的主要项目(五)课题组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竞争力(六)课题组对学生的要求。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6习近平给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致信中指出:“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互联网已经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方兴未艾,人们逐渐意识到建立网络空间治理的世界性标准的重要性。
互联网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领地,而是整个人类的共同家园,必须实现共享共治。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领军者,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中国方案、共享了中国智慧。
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背景1.中国互联网的崛起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9年10月在乌镇举办,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各种高新网络科技的展示。
大会集中展示了15项科技成果,来自中国的就有11项,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网络科技实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5周年,在这期间,中国实现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领先的转变[2]。
199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互联网企业。
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人口红利等因素,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公司,例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各种新技术也在快速改变中国百姓的生活。
截至2018年,以互联网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34.8%,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互联网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催生了新科技的发明和运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由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造就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在世界互联网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球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前30名基本被中美两国所垄断,美国企业17家,中国企业10家,韩国、巴西、日本各有一家。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仅规模庞大,创新能力也很强。
互联网时代,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着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
“学研结合”型化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学研结合”型化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收稿日期:2018-03-02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编号:ZX150204307002/032)作者简介:刘娟娟(1988-),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化学本科教育。
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是化学学科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的根本途径。
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死”的理论,如何突出化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理解化学理论而不是机械地记住这些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而其中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多是一些验证理论知识的实验,且整个课程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只是临摹重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而探究型实验虽然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但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型实验往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比较高,因此目前也很难全面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要更多知识技能全面、应用创新能力强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这就更加凸显了本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针对实验教学的问题,国内外高校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以期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芝加哥州立大学的Van Duzor 提出了一种DEOI 实验教学法(Deci-sion/Explanation/Observation/Inference ),在传统的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模式,从而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仔细琢磨实验中的操作和现象以及对每一个步骤和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这种“以写促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强调了实验中思考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吾无他长 足履实地——记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刘孝波及其团队
【封面人物】Cover Characters吾无他长 足履实地——记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刘孝波及其团队□ 王 军2019年6月15日,四川眉山,我国首台套年产1000吨高性能聚芳醚腈生产线宣布建成投产。
这标志着我国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芳醚腈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了聚芳醚腈从分子理论设计到实验样品制备再到规模化产品生产的成功转化。
什么是“聚芳醚腈”?它的研究及量产有何意义?对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而对这次首台套年产1000吨高性能聚芳醚腈生产线的“孕育者”——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刘孝波及其团队来说,用行动来解答这两个问题恰是他们多年奋斗的动力源泉。
所幸的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千锤百炼始成金”,首台套的成功投产,算是对他们多年艰辛努力“最自然不过的回报”。
立足国需——上下贯连做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四川省成都市,信息风云激荡,知识星空翱翔。
电子科技大学这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学科教研闻名,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巍巍学府就坐落在此。
“如何立足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材料方面的优势,发掘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应用潜力”这是刘孝波以不惑之年加入电子科技大学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这算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创业”。
从加盟的那天起,他就笃定了要做“最想做的自己”——坚持少开会、专心科研的工作原则,并且要坚持做一个时间越久,价值越大的研究方向。
一直以来,耐高温高分子材料被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 C I)、德国德库萨、美国杜邦(Dupont)等外国公司开发并垄断。
“尽管我国科学家近年在功能高分子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可以引领该领域发展的原创性学术思想,且我国在高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产品开发上仍然落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
”无论在什么时候,刘孝波的心里始终有“一杆秤”——研究要始终瞄准国家、社会所需,研究要力求“顶天立地”:上既能激发科学探索,下又能落地开花……在他的研究世界里,科研就像一条上下连接的全链条,只有上下贯通,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9
设计中心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
• VME总线接口控制器可带21颗CPU和它们的外设, 己投片成功,满足了国家急需, 填补了国内空白。
15/29
设计中心
120万门ASIC
• 用户委托,采用完整的正向设计流程设计
16/29
设计中心
SERDES高速通讯接口电路
20/29
设计中心
MCU版图
21/29
设计中心
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版图
22/29
设计中心
AC-DC版图
23/29
设计中心
研究室的特色
• 数模混合电路设计兼顾 • 正逆向方法结合 • 芯用并举、贴近市场 • 大多数教师都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具
有良好的外语氛围 • 电子科大EDA大赛评委,负责命题,组队
6/29
设计中心
阮爱武副教授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后
• 国内外核心期刊和IEEE等 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 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 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
• 研究领域:
– IP验证与评测技术 – FPGA测试技术
7/29
设计中心
罗玉香副教授
• 曾任CEC第47研究所高工 • 先后承担总装多项研究任务 • 研究领域:
1/22
设计中心
师资力量
• 教授: 4名 • 副教授:4名 • 讲师:8 名 • 助教:2名
2/29
设计中心
李平教授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 现任“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申请多项中外发明专利,在
IEEE Trans . ED , IEEE BCTM , IEEE EDL,ISPSD等重要国际 学术刊物或会议发表几十篇论文 • 目前为国家重大专项“高密度 FPGA”项目首席科学家。 • 研究领域:
– Synopsys – Cadence – Magma
26/29
设计中心
就业方向
• IC设计公司
– 2010年分配去向(100%落实)
• AMD 1名 • 上海芯源微电子 1名 • 华为公司 5名 • 成都MPS 1名 • 成都29所 1名 • 成都30所 1名 • 西安中兴通讯 1名 • Etc.
18/29
设计中心
指纹识别SOC芯片
特点:
• 内含ARM9处理器及丰富外围 接口,适合各种应用。
• 内含指纹处理算法及指纹加速 电路,适合指纹识别的应用。
• 含嵌入式可编程逻辑阵列 (BSFPGA),方便用户进行 二次开发。
• 正向设计,采用TSMC 0.18 CMOS工艺加工。
19/29
设计中心
– 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 – FPGA设计技术
3/29
设计中心
李威教授
• 曾任成都华微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总裁
• 总装合同办集成电路专业 组的特邀专家;可编程逻 辑器件专业组的组长;国 家863专家组专家成员
• 研究领域:
– 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 – 集成电路抗辐照加固技术
4/2
设计中心
张国俊教授
• 曾任CEC第47研究所副总 工程师
• 性能指标
– 用户可使用的FPGA个数=2片 – 可验证的逻辑门的个数 ≥ 20,353,536门 – 本地时钟频率 = 50 MHz – 软硬件联合仿真模式的仿真速度 = 30 KHz – 向量仿真模式的仿真速度 = 600kHz – 事务级仿真模式的仿真速度 ≥ 6 MHz – 系统SDRAM存储容量 = 1024Mbytes – 系统FLASH存储容量 = 256 Mbytes – FPGA互连I/O数目 = 654 个
– 半导体功率器件 –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8/29
设计中心
张斌副教授(评审已通过)
•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 分校博士
• 国内外核心期刊和IEEE等 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 研究领域:
– 集成电路抗辐照加固技术 – 嵌入式设计技术
9/29
设计中心
研究方向
一.抗辐照加固技术(RHBD)
a) 新型反熔丝PROM、FPGA b) 铁电存储器 c) SRAM……
• 中电集团 “神州”六号载 人航天工程先进个人
• 微细加工平台负责人 • 研究领域:
– 半导体功率器件 – 模拟集成电路 – 微细加工技术
5/29
设计中心
王忆文教授
•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 • 曾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特
任副教授 • 多次赴硅谷与IC设 SOC芯片设计 – 嵌入式系统设计
设计中心
联系人 李平 教授
电话: email:
设计中心
简介
• 电子科大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始建于 1996年,拥有以李平教授(博导)领衔的 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及具有海内外高学 历的青年教师在内的雄厚师资力量,与国 内外相关公司、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和保 持了广泛的实质性合作和联系。目前,本 中心有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100余名以 及几十名为企业培养的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
三.数模混合电路设计技术
a) SoC设计技术 b) Σ-Δ、pipeline类型ADC/DAC c) AC-DC、 DC-DC、PFC电源芯片 d) SERDES高速通讯接口电路 e) 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12/29
设计中心
成果展示
• 研制成功的百万门级FPGA芯片
13/29
设计中心
CPLD
10/29
设计中心
研究方向
二.微系统技术(MST)
a) 基于ARM9、PowerPC、OpenRISC等多种处理 器的SOC系统
b) 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 c) 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 d) 自适应网络技术 e) 音视频编解码电路(AC3/AAC/H.264/AVS) f) 单片机
11/29
设计中心
120万门ASIC
• 工艺 – TSMC 0.18um CMOS (1P6M)
• 电源 – I/O:3.3V – Core:1.8V
• 工作频率 – 90 MHz
• 功耗 – < 3W
• 封装 – BGA560
• 片内SRAM – 共 73个 – 合计约 140 KB
17/29
设计中心
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
参加全国比赛多次取得佳绩
24/29
设计中心
所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竞争力
• 熟悉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原理 • 熟悉集成电路工艺与流程 • 熟悉版图设计
25/29
设计中心
所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竞争力
• 具有数字VLSI前端、后端设计经验 • 具有模拟VLSI全定制设计经验 • 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 • 掌握主流VLSI设计工具(Tools 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