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ppt
合集下载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田PPT课件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6a0029cc22bcd127ff0c23.png)
有移位的骨折
手法复位后固 定体位
屈曲型骨折: 复位后固定于 半伸直位
11
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 小于90°屈曲位,以骨折稳 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 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 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 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 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 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 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最多见,占90%以上。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骨折 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 肱动脉必须检查桡动脉及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功能。按 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占74%和桡偏型。
1.尺偏型:骨折暴力来 自肱骨髁前外方,骨折 时肱骨髁被推向 后内 方。内侧骨皮质受挤压, 产生一定塌陷。前外侧 骨膜破裂,内侧骨膜完 整。骨折远端尺侧移位。 因此复位后远端容易向 尺侧再移位。肘内翻发 生率最高。
2.桡偏型 与尺偏型相反。 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压 挤而塌陷。外侧骨膜保持 连续。尺侧骨膜断裂,骨 折远端向桡侧移位。此型 骨折不完全复位也不会产 生严重肘外翻,但解剖复 位或矫正过度时,亦可形 成肘内翻畸形。
5
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 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 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注意食 物的色香味,增加患儿食欲。 保持有效固定:长臂石膏固定后,平卧时患肘垫软枕, 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观察末梢血运、运动、感觉情况:观察患肢远端的血 液循环,感知觉,运动情况,桡动脉的强弱,手指的 自主运动有无异常等。 移动病人时护理:移动病人或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时,动作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加重病人疼痛。
手术
肱骨髁上骨折 ppt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f5d1bc05087632311212b1.png)
PPT课件
19
诊断
• 1.有明显外伤史,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 2.伤后患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髁上部位压 痛明显,并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 3.肘关节骨性标志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时,关节正 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
• 同时应常规检查有无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 损伤。伤后或复位后应注意是否有肱动脉急性损 伤和前臂掌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否出现5P征.
肱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PPT课件
1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 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 为5-12岁。
肱骨髁上是指肱骨下端内外两髁 之上2厘米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 该处前后扁薄而内外宽,呈鱼尾状, 这是易在此处折断的原因之一。此外, 肱骨下端向前倾斜,偏离肱骨干长轴 成25-40度的前倾角,这也与该处易 发生断裂有密切关系。
• 2、骨折远端向前向上移位, 骨折近端向后移位;
• 3、骨折处向后成角畸形; • 4、很少并发血管、神经损
伤;
• 5、亦可分尺偏型和桡偏型;
PPT课件
14
发生率 损伤机制 骨折远端 骨折近端 并发症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多见 跌倒时手掌着地
向后向上 向前向下 易损伤神经、血管
屈曲型 少见 跌倒时肘关节后方着地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PPT课件
12
2.屈曲型 :较少见。多系肘关 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 上而下,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 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 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 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后下方 斜向前上方,很少发生血管、 神经损伤。
PPT课件
小儿肱骨骨折PPT课件
![小儿肱骨骨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e7be6866fb84ae55c8d28.png)
第12页/共28页
手术方式
第13页/共28页
手术方式
第14页/共28页
术后护理
• 1、生命体征的观察 • 2、病情的观察 • 3、石膏托固定的观察 • 4、伤口情况的观察 • 5、饮食指导 • 6、功能锻炼 • 7、心理指导
第15页/共28页
石膏固定后的观察
• 1、术后患肢须石膏固定四到六周,注意石膏尚未全干之前,不 要搬动患儿,如需改变体位要用手掌拖住石膏,不能用手抓捏, 以免形成压疮。
第23页/共28页
功能锻炼:
第24页/共28页
功能锻炼:
第25页/共28页
如何做好功能锻炼:
• 1、与患儿沟通,可以采用非语言交流,比如抚摸,呵护等 • 2、采取鼓励形式来让小儿主动参与功能锻炼 • 3、准备一些类似玩具的功能锻炼器具让患儿进行锻炼 • 4、护士每日花15到30分钟到病房协助患儿锻炼 • 5、指导患儿家属与小儿一起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患儿心里恐惧 • 6、制定功能锻炼图片,利用小孩模仿心理,进行锻炼
• 1、 2、伸直型
第5页/共28页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 3、屈曲型
第6页/共28页
临床表现
•
1.肘部疼痛肿胀、屈曲畸形。
• 2.可触及骨折断端,有骨擦音,有异常活动。
• 3.应特别注意有无5P征:①疼痛(pain)难忍,早期出现 有诊断意义;②无脉,桡动脉搏动消失(pulselessnes);③ 苍白(paller);④麻木(paralysis),若有,提示有发生 Volkmann缺血挛缩的可能性;⑤感觉异常(paraesthcsia)。
• 第二阶段:术后2到3周,此期患儿疼痛基本消失,要更换石膏 托固定患肢功能位,此期功能锻炼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 注意不可过度。
手术方式
第13页/共28页
手术方式
第14页/共28页
术后护理
• 1、生命体征的观察 • 2、病情的观察 • 3、石膏托固定的观察 • 4、伤口情况的观察 • 5、饮食指导 • 6、功能锻炼 • 7、心理指导
第15页/共28页
石膏固定后的观察
• 1、术后患肢须石膏固定四到六周,注意石膏尚未全干之前,不 要搬动患儿,如需改变体位要用手掌拖住石膏,不能用手抓捏, 以免形成压疮。
第23页/共28页
功能锻炼:
第24页/共28页
功能锻炼:
第25页/共28页
如何做好功能锻炼:
• 1、与患儿沟通,可以采用非语言交流,比如抚摸,呵护等 • 2、采取鼓励形式来让小儿主动参与功能锻炼 • 3、准备一些类似玩具的功能锻炼器具让患儿进行锻炼 • 4、护士每日花15到30分钟到病房协助患儿锻炼 • 5、指导患儿家属与小儿一起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患儿心里恐惧 • 6、制定功能锻炼图片,利用小孩模仿心理,进行锻炼
• 1、 2、伸直型
第5页/共28页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 3、屈曲型
第6页/共28页
临床表现
•
1.肘部疼痛肿胀、屈曲畸形。
• 2.可触及骨折断端,有骨擦音,有异常活动。
• 3.应特别注意有无5P征:①疼痛(pain)难忍,早期出现 有诊断意义;②无脉,桡动脉搏动消失(pulselessnes);③ 苍白(paller);④麻木(paralysis),若有,提示有发生 Volkmann缺血挛缩的可能性;⑤感觉异常(paraesthcsia)。
• 第二阶段:术后2到3周,此期患儿疼痛基本消失,要更换石膏 托固定患肢功能位,此期功能锻炼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 注意不可过度。
肱骨髁上、外髁、内上髁骨折ppt
![肱骨髁上、外髁、内上髁骨折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f7d5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2.png)
骨折块向后外上方移位
移位 情况 分为
四 度
Ⅰ 型 骨 折 块 无 移 位
Ⅱ型 骨折 块侧 方移 位
Ⅲ型 骨折 块翻 转移 位
Ⅳ型骨折连同尺桡骨向尺侧或桡侧移位
诊断要点
1、肘外侧为中心明显疼痛
2、肘关节半屈曲位
肱
3、肱骨外髁部位压痛
骨
4、旋转移位可扪及骨块,若摸到表
外
面粗糙及边缘锐利的骨块,则为翻转
内上髁陷入关节(图中分别为7岁 12岁 17岁) 表现依赖于患者的年龄和骨化中心
脑筋急转弯!
?不管患者年龄,请大家 看这张片是否正常 。
治疗要点
肱骨内上髁骨折
•手法治疗:适用于一、二度骨折, 三、四度可试行手法。
• 手法不成功: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并作尺神经前置术。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图示
肱骨内上髁骨折
身体重力
伸
将
直
肱
型
骨
移
髁
位
上
机
推
理
向
后
方
伸直型骨折
尺偏移位 桡偏移位
尺偏型
骨
骨
折
折
远
远
端
端
向
向
尺
桡
侧
侧移ຫໍສະໝຸດ 移位位易出现肘内翻
桡偏型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将
重
肱
力
骨
髁
上
推
向
前
方
肘部先着地
屈曲型移位机理
屈曲型骨折
诊断 要点
• 受伤史
• 一般症状及局部骨折征
特殊体征: 伸直型者可见“靴状”畸形,肘向后突 出,半屈位畸形,屈曲型者肘后呈半圆形,可扪及突 出的骨折端。有侧方移位者,肘尖偏向一侧。 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移位 情况 分为
四 度
Ⅰ 型 骨 折 块 无 移 位
Ⅱ型 骨折 块侧 方移 位
Ⅲ型 骨折 块翻 转移 位
Ⅳ型骨折连同尺桡骨向尺侧或桡侧移位
诊断要点
1、肘外侧为中心明显疼痛
2、肘关节半屈曲位
肱
3、肱骨外髁部位压痛
骨
4、旋转移位可扪及骨块,若摸到表
外
面粗糙及边缘锐利的骨块,则为翻转
内上髁陷入关节(图中分别为7岁 12岁 17岁) 表现依赖于患者的年龄和骨化中心
脑筋急转弯!
?不管患者年龄,请大家 看这张片是否正常 。
治疗要点
肱骨内上髁骨折
•手法治疗:适用于一、二度骨折, 三、四度可试行手法。
• 手法不成功: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并作尺神经前置术。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图示
肱骨内上髁骨折
身体重力
伸
将
直
肱
型
骨
移
髁
位
上
机
推
理
向
后
方
伸直型骨折
尺偏移位 桡偏移位
尺偏型
骨
骨
折
折
远
远
端
端
向
向
尺
桡
侧
侧移ຫໍສະໝຸດ 移位位易出现肘内翻
桡偏型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将
重
肱
力
骨
髁
上
推
向
前
方
肘部先着地
屈曲型移位机理
屈曲型骨折
诊断 要点
• 受伤史
• 一般症状及局部骨折征
特殊体征: 伸直型者可见“靴状”畸形,肘向后突 出,半屈位畸形,屈曲型者肘后呈半圆形,可扪及突 出的骨折端。有侧方移位者,肘尖偏向一侧。 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5475ddbed5b9f3f80f1c2e.png)
• 结果:Flynn标准 优 70〔90.9%〕
•
可 3 〔3.9%〕
•
差 4 〔5.2%〕
•
3例移位,再手术第三根克氏针固定
•
2例N损伤、4例血管损伤,复位后自然
•
恢复
• 结论: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固定牢靠,
•
效果满意。
• 4/13/2021
2 尽量避免克氏针内侧固定,以免损伤尺N.
随访
4/13/2021
方法
4/13/2021
闭合复位方法
前臂外旋时,骨折外侧张开。 内旋时,外侧闭合。 所以,复位时肩关节尽量外旋, 前臂内旋。
4/13/2021
经皮克氏针固定
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 内侧进针,容易损伤尺N. 诚然,内外侧交叉固定 比较稳定。
4/13/2021
内外侧交叉固定
4/13/2021
C 矢状面向前成角
肘内翻
内侧骨皮质嵌插,外侧张开,不矫正 导致肘内翻。
4/13/2021
肘内翻
4/13/2021
骨折远端骨块水平面旋转 导致肘内翻畸形
肘外翻畸形机制
A 骨折远端向外侧移位和外旋 B 骨折块向外侧移位 C、D 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外翻 肱二、三头肌也外移,推波 助澜
4/13/2021
B 外髁〔骨骺〕分离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
• 1 畸形
• 2 肿胀
• 3 疼痛
• 4 功能障碍
• 5 血循环障碍
• N损伤,
• 多为压迫.表现无脉; 对掌障碍;垂腕。
内侧移位,易损伤桡N ;外侧移位易损伤肱A和正中N
•4/13/2021
手术探查肱A和正中N
4/13/202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https://img.taocdn.com/s3/m/d7935ce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c.png)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占儿童骨折的17%。
好发于5-7岁年龄段的儿童。
大约97%的肱骨髁上骨折为伸直型,并且大多数肱骨髁上骨折属于不稳定型。
目前外科治疗倾向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技术。
技术简介如下:
患儿取仰卧位,床旁安置C臂,C臂宽的接收器部分可作为手术操作床。
先轴向牵引,在正位上恢复内、外侧柱的力线,同时纠正尺偏及桡偏。
随后肘关节逐渐屈曲,术者于患儿尺骨鹰嘴两侧用拇指施加向前的力量进行复位。
正侧位及前后位确定复位后,将肘关节固定于过屈位置。
随后进行克氏针的固定。
目前有两种有效的克氏针固定技术:外侧进针技术及交叉进针技术。
外侧进针技术的目标是两个克氏针从外侧进针,并且尽量分开以便同时照顾到内外侧柱。
对于极不稳定的骨折,可采用交叉针技术。
由于肘关节过屈时,尺神经会前移。
所以内侧髁进针时避免损伤到尺神经。
术后石膏固定3周,一般3至4周时拔除克氏针。
拔针后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6至8周后完全恢复正常的活动。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23b62c844769eae109ed14.png)
外侧穿针手术要点
一枚克氏针自肱骨小头骺板外下10mm处穿入, 出口骨折近断尺侧距骨折线5mm---10mm,用于 充分固定骨折的尺侧面。 另一枚克氏针入口为上枚针的前外侧,出口骨 折近端的内后侧,用于固定骨折的桡侧。 两出口针的间距不能小于15mm.所有固定针均 为2mm克氏针。 针尾留在皮外并折弯。 功能位石膏外固定 。
外侧穿针手术要点图
各种外侧穿针手术
外侧平行穿针 通过右图可以看到 平行穿针对骨折尺 侧桡侧固定都不稳 定,容易出现旋转 移位,且克氏针易 进入关节。
各种外侧穿针手术
外侧交叉穿针 通过右图可以看 到交叉点在骨折 线上,针对骨折 尺侧桡侧固定都 不稳定,容易出 现旋转移位。
正确外侧穿针手术
本人通过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 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25例无 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肘关节尺神经位于肱骨内上髁后侧的尺 神经沟内,外侧穿针不可能损伤尺神经
三维手法整复要点
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侵润下电视X光监视 下三维手法整复 A:纠正旋转畸形 B:纠正尺偏 C:纠正前后移位 D:手法轻柔,避免暴力
一枚克氏针自肱骨小头骺 板外下10mm处穿入,出口 骨折近断尺侧距骨折线 5mm---10mm,用于充分固 定骨折的尺侧面。 另一枚克氏针入口为上枚 针的前外侧,出口骨折近 端的内后侧,用于固定骨 折的桡侧。 两出口针的间距不能小于 15mm
复
查
要 点
术后手术室拍片而后每次复查时都拍片。 术后两周去石膏,轻度功能锻炼。 术后三周在X片证实骨折愈合时拔除固定 针,开始积极的功能锻炼。 拔针后一个月没有恢复运动的孩子才需 要理疗。
结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课件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89eaa5aef8941ea76e05ee.png)
• 查体:左肘部明显肿胀,后凸畸形,皮肤完整无张力水疱, 左肘周围压痛阳性,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主动屈伸及旋 转活动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加剧,左手末梢血运感觉、正 常。
• 入院诊断: 左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X线片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大兴医院骨科 王延军 妙定坤 姚永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概 述:
❖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 与肱骨髁交界部位发生骨 折,一般为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 2-3cm的骨折,多 由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 ,产生的过伸或者屈曲暴 力传导至薄弱的鹰嘴窝所 致。
❖ 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 26.7%。其中,伸直型占 97.7%,屈曲型占 2.3%, 多数发生于男孩,年龄 5-8 岁。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观 点:
• 1.内侧1枚,外侧2枚克氏针稳固性好; • 2.三等分最好,交叉点避过骨折线; • 3.肩关节外展外旋90度投照标准侧位; • 4.旋前位固定; • 3.四周去石膏,六周拔钢针; • 4.禁忌过度被动锻炼;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谢谢!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复位标准:
• 1.正位:Baumann角小于81度;鲍曼角改变2度相当携带角改变5 度;
• 2.侧位:肱骨干前皮质通过肱骨小头中1/3; • 3.侧位:前倾角40度;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病 例1:
• 患儿,男,6岁9月,幼儿
• 主诉:摔伤致左肘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代诉)
• 既往史:体健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 入院诊断: 左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X线片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大兴医院骨科 王延军 妙定坤 姚永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概 述:
❖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 与肱骨髁交界部位发生骨 折,一般为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 2-3cm的骨折,多 由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 ,产生的过伸或者屈曲暴 力传导至薄弱的鹰嘴窝所 致。
❖ 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 26.7%。其中,伸直型占 97.7%,屈曲型占 2.3%, 多数发生于男孩,年龄 5-8 岁。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观 点:
• 1.内侧1枚,外侧2枚克氏针稳固性好; • 2.三等分最好,交叉点避过骨折线; • 3.肩关节外展外旋90度投照标准侧位; • 4.旋前位固定; • 3.四周去石膏,六周拔钢针; • 4.禁忌过度被动锻炼;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谢谢!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复位标准:
• 1.正位:Baumann角小于81度;鲍曼角改变2度相当携带角改变5 度;
• 2.侧位:肱骨干前皮质通过肱骨小头中1/3; • 3.侧位:前倾角40度;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病 例1:
• 患儿,男,6岁9月,幼儿
• 主诉:摔伤致左肘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代诉)
• 既往史:体健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PPT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18cad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f.png)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解剖
概率
• 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为什么容易发生肱 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与肱骨髁的 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 2~3cm处的骨折 )。 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 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 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 一、好发年龄: 10岁以下儿童。(对比记忆:肱骨外
• 对于Baumann角度
• 的测量,观察者之间
• 差异较大。一般来说,
• 为了临床应用方便,
• 认为Baumann角度大于10度为正常。也可以通过 与对侧比较判断。如果Baumann角度减小,提示 肘关节内翻。
• 改良Gartland分型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分型, 也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用的分型,对于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肘并节脱位 肘后三角无变化 肘关节不能活动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治疗
• (一)手法复位超关节小夹板固定 以神经型肱骨 髁上骨折尺偏型为例,病人仰卧适当麻醉,两助 手首先对抗牵引,矫正重迭移位。术者两手分别 握住骨折近远两段互相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旋 转畸形,然后两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 手四指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此时令远位助手在牵 引下屈曲肘关节,两手可感觉到骨折复位的骨擦 音。复位后按预先准备的木板,纸垫进行固定。 术后应注意肢体血运观察,经常调整布带,2周折 除夹板,功能锻炼。也可用石膏。
被动活动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扪不清,手指皮
温降低,感觉异常,即应确定骨筋膜室高压存在。
处理:紧急手术,切开前臂掌、背侧深筋膜,充 分减压,辅以脱水剂,扩张血管药等治疗。
如果已出现5P征(painlessness无痛, 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 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肌麻痹)则为时 已晚,即便手术减压也难以避免缺血性肌挛缩。
解剖
概率
• 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为什么容易发生肱 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与肱骨髁的 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 2~3cm处的骨折 )。 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 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 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 一、好发年龄: 10岁以下儿童。(对比记忆:肱骨外
• 对于Baumann角度
• 的测量,观察者之间
• 差异较大。一般来说,
• 为了临床应用方便,
• 认为Baumann角度大于10度为正常。也可以通过 与对侧比较判断。如果Baumann角度减小,提示 肘关节内翻。
• 改良Gartland分型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分型, 也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用的分型,对于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肘并节脱位 肘后三角无变化 肘关节不能活动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治疗
• (一)手法复位超关节小夹板固定 以神经型肱骨 髁上骨折尺偏型为例,病人仰卧适当麻醉,两助 手首先对抗牵引,矫正重迭移位。术者两手分别 握住骨折近远两段互相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旋 转畸形,然后两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 手四指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此时令远位助手在牵 引下屈曲肘关节,两手可感觉到骨折复位的骨擦 音。复位后按预先准备的木板,纸垫进行固定。 术后应注意肢体血运观察,经常调整布带,2周折 除夹板,功能锻炼。也可用石膏。
被动活动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扪不清,手指皮
温降低,感觉异常,即应确定骨筋膜室高压存在。
处理:紧急手术,切开前臂掌、背侧深筋膜,充 分减压,辅以脱水剂,扩张血管药等治疗。
如果已出现5P征(painlessness无痛, 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 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肌麻痹)则为时 已晚,即便手术减压也难以避免缺血性肌挛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术前X线片
-
术前准备
铅衣保 护
-
术中透视
-
术后外观照
-
术后复查
-
术后8周
-
术后12周
-
病例2 患儿 男2岁 Gartland III型
-
术后
-
术后六周
-
复查
-
外观
-
病例3 患儿 男 5 岁Gartland IIb型
-
闭合复位内固定优势:
• 1.无切口,创伤小,术后骨化性肌炎及肘关节粘连发生少; • 2.不损伤骨折断端血运,保护软组织铰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3.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经济实用;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 对开放性骨折或确定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 上骨折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AAOS建议:对于儿童的Ⅱ、Ⅲ型和移位的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 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
-
复位标准:
• 1.正位:Baumann角小于81度;鲍曼角改变2度相当携带角改变5 度;
-
• 伸直型 屈曲型
分 型:
• Gartland Ⅰ 骨折无移位
• Gartland Ⅱ
•
Ⅱa型
•
Ⅱb型
骨折移位,后侧皮质连续 远端无旋转 远端有旋转
• Gartland Ⅲ artland Ⅰ
治疗方式选择:
保守治疗,石膏固定
• Gartland Ⅱ • Gartland Ⅲ
• 2.侧位:肱骨干前皮质通过肱骨小头中1/3; • 3.侧位:前倾角40度;
-
病 例1:
• 患儿,男,6岁9月,幼儿
• 主诉:摔伤致左肘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代诉)
• 既往史:体健
• 查体:左肘部明显肿胀,后凸畸形,皮肤完整无张力水疱, 左肘周围压痛阳性,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主动屈伸及旋转 活动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加剧,左手末梢血运感觉、正常。 • 入院诊断: 左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型)
-
观 点:
• 1.内侧1枚,外侧2枚克氏针稳固性好; • 2.三等分最好,交叉点避过骨折线; • 3.肩关节外展外旋90度投照标准侧位; • 4.旋前位固定; • 3.四周去石膏,六周拔钢针; • 4.禁忌过度被动锻炼;
-
谢谢!
-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大兴医院骨科 王延军 妙定坤 姚永锋
-
概 述:
❖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 与肱骨髁交界部位发生骨 折,一般为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 2-3cm的骨折,多 由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 ,产生的过伸或者屈曲暴 力传导至薄弱的鹰嘴窝所 致。
❖ 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 26.7%。其中,伸直型占 97.7%,屈曲型占 2.3%, 多数发生于男孩,年龄 5-8 岁。
术前X线片
-
术前准备
铅衣保 护
-
术中透视
-
术后外观照
-
术后复查
-
术后8周
-
术后12周
-
病例2 患儿 男2岁 Gartland III型
-
术后
-
术后六周
-
复查
-
外观
-
病例3 患儿 男 5 岁Gartland IIb型
-
闭合复位内固定优势:
• 1.无切口,创伤小,术后骨化性肌炎及肘关节粘连发生少; • 2.不损伤骨折断端血运,保护软组织铰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3.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经济实用;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 对开放性骨折或确定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 上骨折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AAOS建议:对于儿童的Ⅱ、Ⅲ型和移位的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 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
-
复位标准:
• 1.正位:Baumann角小于81度;鲍曼角改变2度相当携带角改变5 度;
-
• 伸直型 屈曲型
分 型:
• Gartland Ⅰ 骨折无移位
• Gartland Ⅱ
•
Ⅱa型
•
Ⅱb型
骨折移位,后侧皮质连续 远端无旋转 远端有旋转
• Gartland Ⅲ artland Ⅰ
治疗方式选择:
保守治疗,石膏固定
• Gartland Ⅱ • Gartland Ⅲ
• 2.侧位:肱骨干前皮质通过肱骨小头中1/3; • 3.侧位:前倾角40度;
-
病 例1:
• 患儿,男,6岁9月,幼儿
• 主诉:摔伤致左肘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代诉)
• 既往史:体健
• 查体:左肘部明显肿胀,后凸畸形,皮肤完整无张力水疱, 左肘周围压痛阳性,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主动屈伸及旋转 活动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加剧,左手末梢血运感觉、正常。 • 入院诊断: 左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型)
-
观 点:
• 1.内侧1枚,外侧2枚克氏针稳固性好; • 2.三等分最好,交叉点避过骨折线; • 3.肩关节外展外旋90度投照标准侧位; • 4.旋前位固定; • 3.四周去石膏,六周拔钢针; • 4.禁忌过度被动锻炼;
-
谢谢!
-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大兴医院骨科 王延军 妙定坤 姚永锋
-
概 述:
❖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 与肱骨髁交界部位发生骨 折,一般为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 2-3cm的骨折,多 由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 ,产生的过伸或者屈曲暴 力传导至薄弱的鹰嘴窝所 致。
❖ 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 26.7%。其中,伸直型占 97.7%,屈曲型占 2.3%, 多数发生于男孩,年龄 5-8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