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十一章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南京临时政府宪法性文件的内容、 特点与评价。
2.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法令的主要内 容。
3.请评述北洋政府的主要立宪活动。 4.试析北洋政府法制在中国法律近
代化过程中的地位。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省宪法
清末法律
1.《大清现行刑律》与《钦定大 清刑律》
2.《大清民律草案》 3.主要商事立法 4.法院组织法与诉讼法 5.《大清监狱律草案》
二、主要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民国约法》 1.《中华民国约法》的产生 • 《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 •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 《增修临时约法大纲》
二、主要宪法性文件
临时参议院成立
进步性
1. 宣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中 国的建立,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以“主权在民”原则代替了奉行 两千余年的“主权在君”原则。
2.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将广大民众通过革命应取得的各 项民主自由权利以法律的形式规 定下来。
局限性
南京中山陵
1. 2.
封未 义未 建提 的提 主出 原出 义彻 则反 的底 。对 原的 帝 则反 国 。对 主
第二,依照三权分立原则,改用 责任内阁制的政治体制。
第三,吸收了一些资产阶级宪法 中的民主自由原则。
三权分立
• 在行政权方面: • 在立法权方面: • 在司法权方面:
《临时约法》一页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性质与评价 1.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2. 评价: • 进步性: • 局限性:
频繁进行制宪活动
• 袁世凯:
1. 1913年《中华 民国宪法草案》 (“天坛宪草”)
2. 1914年《中华
民国约法》

(“袁记约
世 凯
法” )
频繁进行制宪活动
• 段祺瑞:

1. 1919年《中华民 国宪法草案》
(“八年宪草”)
2. 1925年《中华民
国宪法草案》

(“十四年宪草”)
曹锟
1923年《中华 民国宪法》 (“贿选宪法”)
1.《大清现行刑律》之民事有效部 分
2.第二部
民律草案
3.单行商
事法规

袁世凯与 各国驻华使节
单行商事法规
《商业注册规则》、《证券交易所法》 《物品交易所条例》 《商标法》 《商人通例》 《公司条例》
上海振华纱厂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体系 1.普通法院:四级三审制 2.兼理司法衙门 3.特别法院:军事审判机关 4.平政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
四级三审制
• 北京:大理院 • 各地方分设高等审判厅、地方
审判厅和初级审判厅 • 同时分设相应的四级检察厅
(二)诉讼审判制度
• 《刑事诉讼条例》 • 《民事诉讼条例》 第一,形式上的四级三审制。 第二,军人直接干预司法。 第三,实行审检分立制度。
第四,大量引用判例与解释例作 为审判依据。
思考题:
(二)《中华民国宪法》 1.《中华民国宪法》的产生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正式宪法。
二、主要宪法性文件
(二)《中华民国宪法》 2.《中华民国宪法》的内容特点 第一,强调民主共和国体。 第二,采取责任内阁制。 第三,缩小大总统个人权力。 第四,实行地方自治制度。
三、其他法律法规
(一)刑事立法 1.《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 2.两部“刑法修正案”: • 第一部:袁世凯执政期间 • 第二部:段祺瑞执政期间 3.刑事特别法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一)《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产生
• 产生于武昌 起义之后、 中华民国 成立以前。
第一届国会开幕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二)主要内容 • 4章21条。 第一,实行总统制的政府体制。 第二,采取一院制的议会制度。 • 临时大总统和参议院之间存在制衡关
三、其他政令法规
(一)保护私有财产,发展民族资 本主义
• 《内务部通饬
(chì)保护人民
财产令》
• 保护工商业
的法令:
兴中会成立
三、其他政令法规
(二)保障民权,革除社会陋习 第一,取消良贱差别。 第二,禁止买卖人口和贩卖华工。 第三,禁烟禁赌。 第四,限期剪辫,劝禁缠足。 第五,改革官厅称呼。 第六,发展文化教育。
(一)《中华民国约法》
• 实行大总统集权
制,是一部保障
袁世凯专制独裁
统治的宪法性文
件。
袁世凯玉玺
二、主要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民国约法》 2.主要内容 • 废除《临时约法》规定的责任
内阁制,改行大总统集权制, 赋予大总统极为广泛的权力。 • 重新确定了大总统与国家立法、 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
二、主要宪法性文件
部政府组织法,而不是严格意义 的国家根本法。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临时约法》的产生
• 限制袁世凯手脚,捍 卫辛亥革命成果。
• 资产阶级革命派、立 宪派和以袁世凯为代 表的大地主、大买办 阶级三种力量暂时妥 协的产物。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主要内容
第一,确立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 和“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三、其他政令法规
(三)推行司法改革 第一,禁止刑讯。 第二,废止体罚。 第三,采用公开审判制度与辩护
制度,并曾草拟律师法规。
三、其他政令法规
※ 开创了近代法制的新纪元。
中 华 民 国 国 玺
第二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特点 (一)频繁进行制宪活动 (二)大量援用清末法律 (三)基本形成中国近代法律体系 • “法律编查会” &“修订法律馆” (四)广泛利用判例和解释例 (五)大量适用特别法
系: • 第三,临时中央审判所行使司法权。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三)意义
1. 它宣告中华民国是实施民主共 和制度的国家,从而以法律形 式宣告了专制帝制在中国的终 结。
2. 它所规定的三权分立等原则, 成为以后制定《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基础。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四)局限 • 缺乏民主性。 • 就大纲本身的性质而言,这是一
刑事特别法
• 《戒严法》、《治安警察条例》、 《预戒条例》、《惩治盗匪法》、 《私盐治罪法》、《徒刑改遣条 例》、《易笞条例》等。此外, 还有《陆军惩罚令》等军事刑事 特别法。
刑事特别法
第一,限制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第二,加强刑事镇压的恐怖性。 第三,复活 部分封建 旧刑罚。
“二十一条”签字
(二)民商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