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开题报告

乌鲁木齐市五十一中学中语组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训练策略探微课题申报小组:中段语文组

课题申报人:中语组全体教师

申报日期:2010年9月

一、课题研究论证

1、课题的界定

作为定义,语感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解释,目前尚无明确的科学界定,但通过学界一些较为权威的,科学的学者的理论,归纳起来不难发现: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感性中粘附理性的悟性;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2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正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新课改倡导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组这次的课题研究就是在新课改理念渐入人心的形式下提出,目的在于在探索训练学生语感的策略,提高学生领悟语文的能力。

从现实基础看,我校生源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平时阅读量少,加上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较差,意图借研究之机,针对我校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成理论,并且指导我们的教学。

3、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语感作为一种语文素养能力,是综合性的语言吸收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的感受,是读者或听者将个人体会的意义以及生活经验融合到语文的结果。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可从整体方面加强人的领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淑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朱作仁教授说:“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

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认为语感具有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和情感性的特征。直觉性是语感最为显著的特征。人对言语的把握,主要凭直觉,有时候,可以不假思索,一听就懂,或者脱口而出,信笔而成。听相声,不等演员的话音落下,观众便会止不住哈哈大笑。读文章,往往会觉得某句话不通,某个词用得不准,这些识别和感受,凭借的完全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性主要体现在对言语对象能够迅速地做出正误、真伪、是非、美丑的判断,不通过理性的分析,就可以产生敏锐的感受和领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语感的产生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关于语感产生的理论都说明,在科学的训练之下,人的感悟能力通过科学的训练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二、完成本课题的基本条件

(1)理论支持

目前,对于语感训练策略研究已经形成较为浓厚的氛围,并且都有一定的成果。这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形成了支持力量。

有学者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研究语感训练的策略,认为语感训练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

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

也有学者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来研究语感训练的策略,认为语感训练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现实基础

本组教师全部都是教学一线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可以边研究边实践,形成较为科学的理论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提高的迫切性很高,身边有便利的网络和书籍可以学习相关理论并加以实践,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有了很好的现实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保证

1时间和实践的保证:课题组教师要在日常备课中讲语感研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备课时抓住一切可以研究的机会,结合相关理论,展开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实施研究中,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网络中相关语感研究的理论文章,夯实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自身的阅读、指导水平,以便更好的推进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设计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小学中高段学生的语感能力及相关变化情况。

2、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能够通过研究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研究对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分析,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正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体,也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并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班内学生个体比较,班级之间个体比较,班与班之间比较,理论知识之间的比较进行分析,采用较合理的试验方法或创新方法去探寻有效而科学的语感训练策略,

(2)归纳法

人们的认识运动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开始,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因此,科学归纳法是人们广泛使用的基本的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切科学发现,都是通过观察、研究个别事实并对它们进行总结的结果,自然科学中的很多定律和公式大都是应用归纳法制定出来的。当然这种科学的方法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我们主要运用归纳法将各位教师研究的结果加以归纳整理,从中找出一般规律,发现语感训练中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3)实践法(实验法)实验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研究者能够主动干预研究对象,通过操纵、控制训练内容、测定不同时期学生语感水平、和不同班级语感能力的分析,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验证新的教育理论假设,有利于创造新的教育理论。

3、研究过程计划(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

(1)调查阶段

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

任务:初步学习相关的理论,调研学生语感现状

(2)全面研究、实验阶段

时间:2010年12月——2013年6月

任务:通过教学实践所学理论、收集、整理学生语感变化情况,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