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异同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区别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 子虔的《游春图》 子虔的《游春图》已注意到了物象之间的远近、高低、大 小的关系和层次,贝玛的 林间小道》 17世纪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在 世纪荷兰画家的风景画 他的画中,通过两排树木高低不一、 他的画中,通过两排树木高低不一、疏密有致的组合和排 创造出了一个透视感极强的空间。 列,创造出了一个透视感极强的空间。
笔 墨
笔 触
水纹
西方风景画在观察对象时视点不变,物象是正 常视域内的,物象呈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以及 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这种观察方法就是“ 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这种观察方法就是“焦点 透视” 透视”法。
郭 熙 的 《 早 春 图 》
空间: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 空间: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中西方似乎 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物博山水 要具象一些, 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 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
王希孟〔北宋〕(1090——?)《千里江山》图 北宋〕 1090——?) 千里江山》
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此图赐予蔡京,从其 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此图赐予蔡京,从其 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 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 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 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 接处用深浅各异之赭石色渲染,屋顶用浓黑,人物多粉画, 用笔敷彩精细,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灿烂艳灼,美不胜收, 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 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 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 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 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 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 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 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 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 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们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的异同。

一、艺术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意境”,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传统山水画往往运用线条勾勒出山石并通过皴法表现山水的质感,给人以恬静、宁谧的感觉。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注重“写实性”,追求真实场景的再现。

风景画往往通过用色的明暗变化和光影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二、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工笔”,即细腻精巧的描绘。

画家常使用细小的毛笔、羊毛等工具,通过勾勒细节来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感。

而在西方传统风景画中,常使用宽大的画笔和厚重的颜料,通过勾勒线条和色块的方式来表现景物的形态和纹理。

三、艺术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以形写意”,追求从形式上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山水画往往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更侧重于塑造与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

风景画往往通过人物的表情、姿态和行为来传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四、主题内容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常以名山大川、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则更多地以具体场景、名胜古迹,以及城市、乡村、田园等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画笔和颜料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但取材角度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各自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当尊重和珍视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并通过对其异同的分析和思考,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思路。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观念、题材、审
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注重表达的是自然界的神韵与意境,强调大自然的气势与山川之美。

中国
山水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追求画面中自然景观的气势恢宏、有神有哲的特点。


西方风景画则更多的强调景色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色彩的细腻表达和视觉上的
享受。

西方风景画往往通过光线、阴影、透视等技巧来刻画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写意”,即通过简约、留白的手法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与境界。

中国
山水画往往以纸本、绢本、细毫等工具进行,善于运用水墨、水彩等材料,注重线条的斑驳、遗韵和水墨的渲染。

而西方风景画则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写实的技巧,更多地采用油画、水彩画等材料,通过色彩的层次和细腻的刻画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余白”,即画面中大量留白的手法。

中国山水画追求画面整体的和谐、空灵与虚实相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留白来表达画家的意图和观念。

而西方风景画则
更多地强调画面的填满和细节的表现,注重画面的丰富性和细腻性。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念、题材、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
自然景观的意境与气势,注重写意、意境和余白的表现方式。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景物
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细节和色彩的表现。

两者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独特且具
有艺术价值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

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

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

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

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

所以,本文理所当然将双方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尽管叙述深刻需要较好的美学素养及理论修养,尽管作者的理论水平不能让这段美学思想的异同的语言写的有见地,但是这个中西方艺术——甚至是不管那两种艺术——相互比较的首要前提还是应放在重要的地位。

当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比较的一个重点,这是直观明了了解两种艺术区别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

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

所以,本文将具体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画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大批艺术家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致入微,精致而真实,成为了英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山水画也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北宋、南宋时期的绘画家们将自然画入纸中,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山水传世名作。

在两种地域、文化极不相同的绘画风格中,如果在整体差异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很多共性和契合点。

首先在题材上,英国风景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都以自然景色为主要描绘对象,其共同点便在于对自然美的追求。

两种艺术形式旨在把自然的美丽与神韵,以最贴近生活、最贴近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让观者们直观感受到自然之美。

这一点可以从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约翰·柯特斯(John Constable)的作品《撒福克郡海岸》、约瑟夫·特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作品《火车过河》、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李石的作品《白石山庄图》、赵伯驹的作品《湖天清晓图》中得到体现。

这些作品都以自然为主题,通过作品中的色彩,构图和画法等手法展现出了自然风光的深远之美以及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之心。

其次,在技法上,英国风景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英国风景画中,画家注重技法的细致和现实性的表现,在体现色彩与光影的同时融合了现实生活,让观者感受到了真实的自然氛围。

而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画家同样注重技法的细腻,追求笔墨的自然流畅,通过线条与墨痕的运用,展现出山水之美。

两种绘画形式都尽可能地凸显出作者对自然生态、景色的感性所得和美学追求。

这一点可以从柯特斯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使用了浓重和细腻的线条来表现树木、草地和天空的细节。

此外,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笔墨运用方面更是有独到之处,较深刻地表现出了山水之中天人合一、画境与生活相融的境界。

例如宋代画家范宽的笔墨力度从粗到细,从简到繁,表现出山石之形,流水之势,天空之气质,丰富生动,与英国风景画不同,给人以宁静恬淡之美感。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1. 引言1.1 介绍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概念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之一,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笔墨勾勒出山峦、江河、云雾等自然景物,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之感,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更注重描绘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而西方风景画则是西方绘画的一种流派,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题,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和透视效果的呈现。

西方风景画追求的是一种精细逼真的表现方式,着重于细致描绘景物的细节和场景的构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表现手法和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两种画风各有其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

1.2 探讨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壁画和书法之中。

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开始将大自然的景色融入到绘画之中,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随着历代文人墨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情感表达。

西方风景画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壁画和绘画作品。

在中世纪欧洲,风景画开始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审美追求。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西方风景画逐渐成为欧洲绘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通过对风景的客观再现来展现出自然之美。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起源和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展现了不同文化对自然景色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之处也为这两种绘画形式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都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人类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

2. 正文2.1 表现主题的差异:中国山水画强调情感表达,西方风景画强调客观再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关键词]意识形态透视法则空间表现[摘要]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为讨论对象,通过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透视法则与空间表现三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使两种艺术形式更好的交融。

东方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样的表现风景,东西方均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各具有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意识形态的差异1、美学基础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

道家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重表现忽略再现的美学观念。

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讲究画面描绘的是哪儿,而是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画者的立足点去解读。

但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得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去感受。

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认为,“美就是有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形成一种以希腊和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准确、完美自然的体现,是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贡献。

这是西方风景画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也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基于忠实描绘,并接近于自然。

2、创作理念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的创作理念,并以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

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的中国画论就有这样的阐述。

笔墨渗透的是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

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

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两种具有明显差异性的艺术绘画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精神的表达。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景观的真实还原和对色彩、透视等技术的运用。

本文将从构图、意境表达、色彩运用等方面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上注重表现大自然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画面上的“留白”,有意识地给予观者留白的愉悦,使得观者可以自行去想象画面中“留白”部分所构成的景象。

其构图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注重意境的表现,希望观者在观赏山水画时能够产生共鸣,在心灵上得到抚慰和启迪。

而西方风景画在构图上更注重具体景观的真实还原,追求透视和光影的表现,更加注重技术手法的运用,以求在画面中尽可能表现景物的真实性。

两者在构图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山水画更加强调对意境的表达,而西方风景画更加注重对景物的具体描绘。

中国山水画在色彩运用上更注重对自然界的神秘和气韵的表现,注重对山水空间的意境感的表达。

在中国山水画中,色彩是通过“水墨”来表现,通过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笔墨轻重等技法来表现山水空间的氛围和情趣。

而西方风景画在色彩运用上更注重对景物的真实还原和对光影的表现,追求色彩的逼真和生动感。

在西方风景画中,色彩是通过各种绘画颜料来表现,追求在画面中表现出真实的景物色彩和光影效果。

两者在色彩运用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山水画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神秘和气韵的表现,强调笔墨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风景画更加注重对景物的真实还原和色彩的逼真表现。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构图、意境表达、色彩运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表达和笔墨的情趣,更加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体验;而西方风景画注重景物的真实还原和技术手法的运用,追求在画面中表现出真实的视觉效果。

这种差异性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审美情趣的不同追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研究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研究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研究摘要:中国山水画基本上代表了东方的绘画形式,西方风景画也基本上代表了西方的表现方法。

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形成了中西并进的绘画形势。

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的梳理,来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中进行研究。

关键词:造型方法;透视运用;空间处理;色彩表现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大环境下,文化多元化的新秩序初见端倪,中西方艺术相互碰撞交汇的机会日趋频繁,这一文化和艺术现象必将为美术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孕育更为丰富的艺术面貌。

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发展我国绘画理论精髓,使中国绘画美学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都是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的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一些差别。

研究和比较东西方传统文化是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有助于促进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并在共同的发展中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和特征。

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借鉴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在世界绘画的历史中,形成了中西并行的是两条发展主线。

只有重视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比较。

才能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通过造型方法,透视运用,空间处理,色彩表现几个方面的分析,来讨论中西绘画之特征。

一、起源发展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到了六朝山水画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呈现,人大于山。

现在可见的作品,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展子虔《游春图》,它们反映了隋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抒发作者的情怀,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

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山水画的成熟时在宋代,有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山水大家,分南北画派,荆浩,关仝以北方山水为题材,表现风格雄壮刚劲,董源,巨然以南方山水为内容,表现风格秀润淡雅。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5学子 2017.03探索与创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都是以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审美情趣以及理论体系。

我们试着从起源发展、美学基础、表现手法、造型特点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学习以自然风景为载体的这样一种绘画艺术。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起源上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有《画云台山记》、宗炳有《画山水序》、王微有《叙画》等成熟的山水画理论出现,《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代表着山水画以初步现成了自己独立风格。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多追求装饰趣味,勾染多皴擦少,强调哲理的显现。

而西方风景画摆脱人物画的背景,走上独立的道路,要追溯到西方14~15世纪,以素描等形式出现的风景画,以及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风景画等。

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的喜爱,对风景画作了细致的刻画。

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就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开始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

从隋唐开始,中国山水画开始走向了成熟,出现了展子虔,大小李将军,王维等优秀的山水画家,除了青绿画法,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画法也开始出现。

如《山水诀》中云:“夫画道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境,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而成熟的品评体系和绘画理论的大量出现,代表了中国山水画从这里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云:“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万类由心”,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

到了宋元,是中国山水画不可磨灭的高峰时期,以荆、关、董、巨、南宋四家,元四家等一大批山水画巨匠为代表,把山水画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明清时期,则以明四家,董其昌,四王四僧为代表,如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提倡文人画。

《画旨》中云:“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现风景和
自然景观时的风格和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绘画的技法和风格上,
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
行探讨,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以“静”
为主要特点,追求自然景物的灵性和内在意境。

画家们注重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现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秘气息。

他们常常通过“以意传形”的手法,以凝练的笔墨
和简洁的线条表现出山水景色的灵动和气韵。

“以墨写意”、“点染山水”是中国山水画
的独特之处,画家们通过墨色的深浅、粗细来表现山水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表现出山
水的壮美和空灵之美。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对景物的写实和细致描绘。

西方画家们善于运用透视、光影和
明暗的对比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追求对于景物形态、色彩和细节的真实还原。

西方风景画强调对自然景色的直接观察和描绘,力求表现出景物的物理特征和外在形态,
追求对景物形式的完整和真实的再现。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倡导“山水有情”,认为山水有灵,山川河流有情感,有生命。

画家们通过对
山水的描绘和构图,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们认为自然景物是有情感的,因此注重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情感抒发和内在美的体验。

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文档

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文档

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文档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体系与发展历程的,但无论两者有何不同最基本的描绘对象未曾改变,都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为主,致力于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发现、探索和寄托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与情感。

可谓山水画和风景画在本质上是有相同之处的,并且两者在起源问题上几乎雷同。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各自的文化底蕴、美学思想、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等方面。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谈两者的异同之处。

起源中国的山水画,在战国以前就已经出现,到汉代初具雏形,但滋育于东晋,于南北朝正式确立,到隋唐发展兴盛起来。

在古代的文献上,杜预注《左传》,所谓“禹之世”,就有“图画山川奇异”。

又有王逸注《楚辞?天问》篇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由此可见在此以前就已经有山水画了。

但在汉魏壁画中不难看出山水画还仅仅只是以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可是对于山水画的发展,却做了充分的上阶准备。

[1]进入晋代,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描中山水作为配景出现,但也有他写的《画云台山记》,一篇阐述如何创作《云台山图》的山水画设计图略。

至南北朝,有宗炳撰《画山水序》,王微撰《叙画》,描写山水画的画理画法。

这都足以说明山水画的体系在此时期已经完全脱离人物画并逐渐确立成为独立画科。

到了隋唐,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b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

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蓬勃发展的道路。

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风景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西方的艺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风景已经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

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有着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画的搭配。

真正纯粹的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幅画面形式出现的。

一直到15世纪,风景才从人物画的背景中彻底的摆脱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画种,但这个时期的风景画还不是非常成熟。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以图作对比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以图作对比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以图作对比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艺术特点之比较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

在此,我们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为代表,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及艺术精神▲《湖庄清夏图》北宋赵令穰描绘了夏季湖的平远景色。

开卷是湖庄临岸,垂柳拂溪;接接着一座小桥横跨水上,湖中莲叶田田,群鸭游;岸上绿树成的,远处烟水迷蒙;路转溪头,又见绿树环抱中,数间村舍,屋后一片林木,在烟雾笼罩下,横向舒展,时隐时显,更增加悠然的灵动气氛,充满幻梦般的诗意。

卷末近景描绘三株形态各异的大树,与卷首树木相呼应。

作品在构图上也颇有特色,斜造的江水,斜向布列的物象构成了斜角线的构图,加强了远近的空间深度,也使自然山水由全景式向特写式转变。

中国古代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就是它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

所谓写意,就是偏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在观察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强调主观情感的融入,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

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

因为中国古代信奉道家思想,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强调“天人合一”老庄思想。

它强调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山水画将山水作为天地化身,来表达画家对天地玄黄的感受。

所以,自古以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只有容纳百川万物的胸中意气,才能做到下笔挥墨洒脱自如,才能表现出山水画那种超然与淡泊的意境。

石涛所说:“予得黄山之性情,不必指定其处也。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绘画是指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包括题材、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

下文将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比较,来浅析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题材差异中西绘画的题材差异主要体现在两者对人物、风景和静物的表现上。

中西绘画的人物题材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以人物表现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写实和外在形象的表现,西方经典绘画中常见的人物题材有宗教题材和历史题材。

在风景题材上,中国绘画注重自然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常以山水画的形式展现。

中国古代山水画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大自然的壮丽和无边无际。

而西方绘画的风景题材更注重的是对于光线和色彩的表现,通过色彩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

在静物题材上,中国绘画注重对于物体形态的把握和意象的表达,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而西方绘画的静物题材更注重对于物体的细腻描绘和真实感的表现。

二、表现手法差异中西绘画的表现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构图、线条、笔触等方面。

在构图上,中国绘画注重构图的平衡感和整体性,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

中国绘画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构图手法,如重心偏高、黄金分割等,来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构图的层次感和透视感,通过透视法和重点突出等来塑造画面的深度。

在线条上,中国绘画追求的是线条的自由和流动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强度和力度来表现不同的形态和情感。

中国绘画中常用的线条有的发散而扭曲、有的遒劲而有力。

而西方绘画的线条则更注重对于物体形态的描绘和细腻的表现。

在笔触上,中国绘画大多以细腻的笔触为主,通过墨色的点、线、面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细节和形态。

而西方绘画的笔触则更加注重肌理的表现和笔触的丰富性,通过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材质和质感。

三、色彩运用差异中西绘画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绘画常采用水墨画的形式,以黑白为主,通过运用水墨墨色的深浅和不同的线条表现来表达形态和情感。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比较
风景 画” 一词 。 初翻译此词 的译者 已无处考证 , 最 对 真实性的补 充” 。且观看 他的风景 画作 孟特芳丹 的 回 另用了 “ 忆 和 ( ( 林妖的舞 蹈》 在这里 , , 微风 轻拂 , 氤氲浮 动 , 树 但是 从他造 出的 “ 景画 ” 风 这样 一个语汇与 “ 山水 画” 来
[关键词 ]西 方风 景画 ;中国 山水 画 ; 画 的 ; 意 ; 如 诗 主客 体性 ; 主体 间性
“ 如画的”与 “ 诗意 ”分 别为西方风景 画与中 国山水 方文 明的源头 , 这样一 种对风 景画的 “ 如画的 ” 追求 , 可
古 观 作 画 的两 个重要审 美范 畴。 追溯两者的形成有利于 帮助我们 以追溯 到古希腊 、 罗马时 期的哲 学 。 为地 中海 中的
视觉 艺术理论研究
新 视觉艺术
2 1 . 005
中 国 山水 画 与 西 方 风 景 画 比较
马 媛 媛
( 江苏 广播 电视大 学2 o 0 { o ) o
[ 摘 要 ]本 文就 西 方 风 景 画和 中 国 山水 画 的两 个 重 要 审 美 范畴 “ 画 的”与 “ 意 ”进行 比较 ,追 溯 形 成 这两 个 不 同 如 诗 审 美 范 畴 的 原 因 。用 哲 学 中 的 “ 客 体 性 ” 与 “ 主 主体 间性 ”来 分 别 解 读 西 方 风 景 画 的真 实性 、模 拟 性 、科 学性 和 中 国 山 水 画 中蕴 藏 着 的 “ 人 合 一 ”境 界 以及 对 内 在 生 命 精 神 的表 达 。 天
叶如绒毛般 柔软 轻盈 , 画面 显得 朦胧而又 真切 , 煦的阳 对 立 , 和 可以知晓 “ 山水 ” 词于 中国文 人有着特殊的 涵义 , 一
光散落在树 权和草 间, 景致美丽 得犹如 身处梦境 , 又 因 同时可以看 出译 者游 刃于 中西方艺术 的深厚造诣 。明代 但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1. 引言1.1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起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图像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密不可分,这种审美文化传统在中国山水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则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壁画和史诗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西方风景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起源上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这也导致了它们在艺术表现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

1.2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两种画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演绎。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演变,直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

中国山水画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则较为复杂,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了相关作品,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真正开始兴盛。

从十四世纪的佛兰德艺术到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再到十七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西方风景画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两种文化下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趋势的差异,也展现了各自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和风格特点。

1.3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重要性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对自然和人文的诗意体现。

而西方风景画则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代表着对自然景色的现实描绘和感性表达。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的异同分析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的异同分析

文化与艺术197作者简介:司淑婷(1994— ),女,汉族,山西晋城人。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起源比较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

最早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则是史前时期的彩陶纹样以及帝王冠冕上的装饰纹样,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作为人物画的装饰背景出现,这一现象我们在现存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

虽然该时期的山水画还不及人物画绘画技法成熟,但是相较之前则有了明显的进步并且发展到隋朝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出现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著名的山水画家,直至五代宋元时期,山水画发展到了高峰。

西方风景画最早同中国传统山水画一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后经过逐步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画科。

就目前所研究的现状来看,在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抄本装饰画中,就已经出现了风景画的绘画样式,同中国传统画一样,也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

直到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雷斯达尔、维米尔等人作品的出现,无论是在绘画技法上还是色彩表达上都为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做了较大的贡献,19世纪后期,在印象派画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使得风景画成为了西方绘画中的重要门类。

二、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比较魏晋时期极为兴盛的玄学可以说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融合了道家及佛家思想并发展成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文化思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画家们在不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时,只能告诫自己用“穷则独善其身”的心态来寄情山水。

因此,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渗透更多的是画家对人生的认同和感触,以求用林泉之景来抒发个人之情。

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原则是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为目的,要求画家要做到“心师造化,中得心源。

”西方艺术是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依据的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艺术家们普遍认为对外在美的准确和完美的表现是对上帝的贡献,这也是西方重视写实的原因所在。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文化内
涵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首先,在表现手法方面,中国山水画注重于意境的表达,强调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和抒发。

中国山水画偏重于笔墨的运用,以线条、点、面的表现技巧为主要手段,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山水画的构图更倾向于静态的平面布局,并且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不追求真实的细节和精细的描绘。

相比之下,西方风景画更侧重于真实性和写实性,
追求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描绘和表现。

西方风景画通常使用油画、水彩等材料,基于色彩和
光影的表现方式,注重细节和空间的处理,甚至可以把风景画拓展到表现人物和社会历史
等多个方面。

其次,在艺术风格方面,中国山水画以含蓄和抱韵的表现方式来表达画家的意境和情感,注重自然景观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中国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秉持“以意驭笔”的绘画思想,更注重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艺术体验。

与此相反,西方风景画强调对自然景
观的客观反映,注重表达真实和具体的情感。

西方风景画的艺术风格更多的体现出厚重和
精神上的力量,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在文化内涵方面,中国山水画注重于抒发自然合人的思想和文化精神。

中国山
水画中常出现的松竹梅、桃花、岩石等元素,常常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传达了中国文
化中的意境与情感。

而西方风景画更注重表达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背景,常常通过绘制
城市风光、人物故事等来表达人类活动与社会进步的历程。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在表现方式、造型特点、画面要求和审美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一、表现方式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为创作素材,以传统的意境意象为主要特征。

艺术家以“写意”为表现方法,多以笔墨淋漓、勾勒飘逸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韵味。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于现实主义表现,利用画笔和颜料来准确再现自然环境的细节,使画面更具真实感和逼真性。

二、造型特点的差异中国山水画注重的是“气韵生动”,偏重表现自然景观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内涵,通过强调在不同时间和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的不同表现形态,展现出“变幻无穷”的崇高艺术感。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加重视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着重描绘自然景观的外形特征和物质存在,通过色彩和细节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细腻之处。

三、画面要求的差异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虚静宏大”的画面效果,通过安排画面的自然、山川、绿树和水流等元素,创造一种静态时空的境界,使观赏者感受到一种开放、自由的精神氛围。

同时,山水画追求“墨韵天成”,强调笔墨的张力和墨色的具象效果,强调笔墨艺术对画面的质感和深度的提炼与表达。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强调对画面的细节表现,包括光影、色彩和线条等方面,通过重新构建自然景观的外部形态,营造出一种质感鲜明、真实可感的画面风格。

四、审美理念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追求的是“意境超然”的审美效果,不仅强调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思想和表现风格,更重视画面共鸣和音律的表现方式,深化画面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这种审美理念在艺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独具一格的核心特征,也成为传统山水画的价值之一。

而西方风景画更注重于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性和真实性的表现,更强调观赏者的视角和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研究摘要:中国山水画基本上代表了东方的绘画形式,西方风景画也基本上代表了西方的表现方法。

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形成了中西并进的绘画形势。

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的梳理,来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中进行研究。

关键词:造型方法;透视运用;空间处理;色彩表现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88-02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大环境下,文化多元化的新秩序初见端倪,中西方艺术相互碰撞交汇的机会日趋频繁,这一文化和艺术现象必将为美术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孕育更为丰富的艺术面貌。

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发展我国绘画理论精髓,使中国绘画美学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都是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的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一些差别。

研究和比较东西方传统文化是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有助于促进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并在共同的发展中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和特征。

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借鉴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在世界绘画的历史中,形成了中西并行的是两条发展主线。

只有重视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比较。

才能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通过造型方法,透视运用,空间处理,色彩表现几个方面的分析,来讨论中西绘画之特征。

一、起源发展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到了六朝山水画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呈现,人大于山。

现在可见的作品,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展子虔《游春图》,它们反映了隋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抒发作者的情怀,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

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山水画的成熟时在宋代,有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山水大家,分南北画派,荆浩,关仝以北方山水为题材,表现风格雄壮刚劲,董源,巨然以南方山水为内容,表现风格秀润淡雅。

这时的山水都是以水墨的形式出现,注重勾,皴,点,染。

首先用线勾勒山水的轮廓图式,然后以皴擦体现出山石的纹理及质感,点出重要物体的转折及结构,渲染出物体空间及层次。

在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已充分注意到图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说。

笔墨的运用也达到较高水平。

元、明、清基本上按宋画的图式来表现,达到以景写情,以情抒意的文人写意画。

如画家董其昌注重个人情感及思想理念,要求达到书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物我两忘的境界。

明清是以文人画为宗旨,讲究意境,体现作者的自我精神,表现胸中之逸气,同时抒发复古情怀,这些都是以抒情为特征的写意性表现方法,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欧洲风景画的发展从人物的背景出来,成为纯风景画,从17世纪荷兰等国家开始到18世纪、19世纪,西方风景画开始走向古典主义画派,主要描绘圣经故事、诗歌题材,以色彩优美,表现逼真的结构空间,表现完美的审美观念。

到19世纪以后法国巴比松出现印象风景画派,画家把光色作为核心研究对象,这时风景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有海水礁石风景,峡谷森林风景,农庄田园风景及城市建筑风景,风景画走进人民生活。

印象派的出现,将主题内容扩大了,着重对光色理论的探讨,完善了风景画表现技法,把风景画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峰。

二、造型方法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

通过在创作中积累出的各种不同的“线”,抒写自己的胸怀,抒写心中独有的山川。

中国山水画造型手段,先勾后染,以线搭骨架,以皴擦来体现质感及纹路,以渲染来体现其远近,画面结构通过线条穿插,依次排列所体现出的远近层次结构,线条对结构的穿插变化来表现与结构与同距离层次;色彩渲染的深色和淡色的运用来表现空间近远关系。

皴法有36皴之说。

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等来塑造不同纹路的山石,再进行润染。

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模式,线条讲究平,园,留,重,变的要求,书法用笔,勾出树和石,讲究点,线,面的聚散关系,很早注重形式美感表现,西方风景画并非如此,以线条确定物体比例,用块面渐变来表现体积,达到逼真的效果,借助明暗光影的变化,用‘三大面五调子’来进行块面塑造结构,要求层次丰富,虚实相生,达到一种形态完整的直观效果。

西方画家在描绘眼中的事物时,是将它们当作“面”来理解的。

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

西方风景画家为了靠拢真实的世界,在艺术实践中选择了这种造型手法,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三、透视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风景画是透视运用是不同的。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是以游动的视点为基础所形成的二维空间。

宗白华先生在研究山水画的空间意识时认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是基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的空间,因为书法是上下左右移动的不具备深度的二维空间。

”一、透视分三远,平远、高远、深远,平远是从近往远看;高远是从下往上看;深远是从上往下看,中国画同时把三种视觉的透视并列在一张画面上;二。

中国画还能把不同时间的情景概况在同一张画面上。

三、根据一个故事内容来进行确定,即人物在情节中重要性的主次,地位的尊卑,权利的大小来安排人物。

中国画的视野往往不确定,有可能边走边看,把典型的景观集中在一个画面,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面角度从郊区外到城区内,从闹市到河边。

闹事的人物杂耍,桥上的行人赶集都一一编织在同一画面,形成多视点、多时空的散点透视;而西方透视讲究透视学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或倾斜透视,一个画面只能有一个视点,使用一种透视方法,并且按照严格的透视法则进行绘制;讲究视点与透视线,变线的运用,追求科学性的几何原理透视,是以固定的视点为基础所形成的三维空间。

西方风景画中透视知识的运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镜的感觉,如同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空间。

四、空间处理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体现为“留白”。

它在表现空间时不太考虑深度空间,用大量的空白来表现上下左右的关系和空间。

这不仅仅是空间结构问题,而且也体现了意境问题。

留白是国画一个重要且独特的特征,它通常把云水,空地,烟雾等内容空白,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与悬念,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省略关于远处江面水纹的描绘,避免重复,墨色变化要以大量白宣纸背景为前提,如著名的《春雨潇湘图》,用大量的留白表现一望无际的深远,其次,留白能更凸显画中主体的特征,用周围的“平”和“净”凸显出主体物的重要地位;最后,留白还能分割画面的结构,“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我国古代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其山水画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它著名的三段式构图利用空白分割上下关系。

空白的处理可使画面有无限的张力和无限想象的可空间。

山水画如果没有空白,就缺乏灵动的结构与空灵的境界。

空白不是遗漏,而是画家有意识的因心造景。

最难的是那似有似无的空白。

山水画的空白处理是独特的空间意境的表现。

笔不到而意到,画之妙在无笔处,无画出皆画,画之空白处,灵动所在,妙境所在。

西方古典风景画的“模糊”在一定意义上同样也体现了空间意识,通常在焦点透视的基础上使用模糊来表现透视,从而获得一定视觉上的真实感。

“模糊”主要用于远出的景物,就像达芬奇所说:“物体可以愈远愈模糊,这称为空气透视”。

在西方古典风景画中,近景物象的外形描绘的清晰,造型肯定,结构分明,色相明确,饱和度高,对比明朗,颜色冷暖变化丰富,色彩塑造结实。

中景次之,而远景更模糊。

然而模糊不仅仅在于表现空间,在一定意义更是制造出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

五、色彩表现古画论中的“随类赋彩”,并不是完全照抄自然,而是经过画家们多年的总结和经验得出的对自然物象概括的认识。

却又并非像印象派那样苦苦追求色彩在不同光影下的变化,中国山水画只讲究四季的区别,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讲求“点到为止”的态度,,中国画相比较而言色彩比较单纯,往往是墨色为主的一种色彩浓淡干湿应用,,随类赋彩,根据物体类型及呈现的某种现象的心境、以人的心理意识来赋予某些物体的色彩,就比如以竹为例,竹本为青色,但在一定的心境下表现为墨竹,墨不等同于黑色,墨可作为色彩。

墨分五彩:浓淡干湿变。

浓淡即是墨的层次变化;干湿即指墨的质感变化,另一种类型就是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为基本色,加上赭石朱砂矿物质颜色为辅,具有一定的装饰色彩意味,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是意象性色彩。

而西方色彩以研究色彩学为理论体系,讲究物体在光源下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即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与色调间的协调,若同样以竹为对象,西方画竹要考虑到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色彩关系,倾向于画面的写生与真实感。

起初的油画是服务于宗教的,表现的是上帝和仙境。

后来,许多著名的画家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单一的以基督教为题材的创作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们逐渐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描绘。

这样不但使宗教题材的作品明显带有的现实世俗的因素,也使后来的风景画家走上了完全描绘现实生活实景的道路。

这样就让生活中鲜活的色彩进入了西方风景画,也因此让西方风景画在色彩的表达上比中国山水画有更强的视觉冲击,通过莫奈、西斯莱等人的作品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西方风景画对色彩表现的细致和美丽,重视光色的呈现。

六、结语综上所述,中国画山水和西方风景画在透视造型、色彩表现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山水画是多视点多时空构图,称之为‘步步观’的散点透视法则,通过联想把不同故事情节连结到一个画面上,充实了画面的内容,这样容易表达作者的世界观,来抒发自我的情感,讲究可观,可玩,可游。

反映自然更趋向于作者修养内涵,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以意象的表现手法,要在似与不似之间,是重感性、重经验的一种写意山水。

而西方风景画利用光色变化再现自然,着重研究色彩学理论体系,分析物体在光源与环境下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即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与色调间的协调关系,以块面表现结构,严格遵守一定的时间地点及空间透视法则,讲究科学性,效果逼真再现自然,是重理性、重实验的一种写实风景。

中西艺术的确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思想和表现手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财富,它们又是并存而向前发展的,完全可以互为借鉴,共同创新,协调发展。

在中西绘画发展的今天,借鉴西方有益文化成果来发展中国山水画。

我们当代青年要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去对待当代艺术,并继承传统,在传统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使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的潮流中更加灿烂多姿!参考文献:[1]郭熙.林泉高致.熊志庭译注.宋人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2]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4]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m].(明—清)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