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碳当量对焊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2013-12-18 07:46:07)
转载▼
讨论焊缝内部缺陷的射线或超声检测时机,会涉及“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这个概念,笔者谈了一些讨论意见。如有不当,请指正。
1基本概念
延迟裂纹就是焊接冷裂纹。所谓“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就是焊后容易出现焊接冷裂纹的材料,也即是可以焊接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用低合金换取高强度,当然好;但随着合金元素增加,强度的升高,也带来了延迟裂纹倾向问题,增加了焊接难度,拖延了无损检测时间。所谓“增加了焊接难度”,用老的焊接术语说,这些材料的可焊性较差或差;用今天的术语来说,这些材料属于焊接难度较难或难的等级。
2怎样判断哪些材料是“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目前流行的,有两种方法:
1)合金元素的碳当量法
对于Q345类含碳量≥0.18%的钢,目前仍普遍使用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公式:
CEV(%)=C+Mn/6+(Cr+Mo++V)/5+(Cu+Ni)/15 (%)
当CEV在0.45%至0.50%之间,即0.45%≤0.50%时,认为材料的焊接难度等级为较难;当CEV>0.50%时,认为材料的焊接难度等级为难。
2)屈服强度法
当材料的屈服强度在370MPa--420MPa时,认为材料的焊接难度等级为较难; 当材料的屈服强度>420MPa时,认为材料的焊接难度等级为难。
3具体材料的判断要用理化检验结果
有人问:Q345结构钢(旧牌号16Mn钢),是否是“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我说:不知道。
他说: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把Q345列为Ⅱ类钢材,认为不需要焊完24小时后进行UT或RT,这表示它是没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你怎么说,不知道呢?
我说: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按标称屈服强度(即屈服强度下限)进行分类,Q345结构钢(标称屈服强度为345MPa)当然在Ⅱ类。该标
准规定Ⅲ类(标称屈服强度370-420MPa)和Ⅳ类(标称屈服强度大于420MPa)
的钢材,才需要焊完24小时后进行UT或RT,是很粗略的,我对此持反对意见。我的理由是:
所有低合金高强度钢,都有焊接延迟裂纹倾向,只不过倾向大小而已。判断材料是否有明显的延迟裂纹倾向,不应该用标称屈服强度,而应使用具体批量材料的理化检验结果。如Q345-B结构钢,当它的有关合金元素,如碳,锰,钒,都在合格范围内,但偏上限时,它的碳当量CEV可能接近0.50%,而屈服强度的试验值(实测值)也可能大于370MPa。你说,它有没有焊接延迟裂纹倾向呢?
4有延迟裂纹倾向的焊缝不等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既使从Q345-B钢的理化检验结果,屈服强度小于370MPa,计算的碳当量CEV<0.45%,但不能认为:要检测的焊缝,没有发生延迟裂纹的可能。因为冷裂纹三要素是综合作用的结果,碳当量CEV<0.45%,只能说材料的延迟裂纹倾向较小,但还是有。如果,未使用低氢焊材,如果不注意焊前予热和焊后除氢,如果母材壁厚较大,焊接时伸缩不自由,拘束应力大,焊缝仍可能产生延迟裂纹。
但真正的无损检测时机,不应决定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而应从严要求,综合考虑焊缝是否可能有延迟裂纹倾向(既不但要考虑材质,还要考虑壁厚,应力,焊条与扩散氢清除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时机。不然,如果出了无损检测合格报告后,又发现检测过的部位有裂纹,这是很失职的行为,也是很窝囊的事情。
又附:是的,通常把16Mn列入可焊性较好的材料,所以不认为它有延迟裂纹倾向。但有以下事例,供朋友们参考:
(1) 某锅炉厂因使用合格,但合金元素偏上限的16Mn钢,发现了大量延迟裂
纹;
(2) 16Mn钢用纤维型焊接,又不注意预热和后热除氢,也会出现延迟裂纹;
(3) 长输管线最后的合拢焊口,拘束应力大,不采取特殊措施,也会出现延迟
裂纹。
我很保守,也很胆小。凡我检测的工程,如有可能,我对铁磁性材料焊缝,均会在焊接完成48小时后,派人进行外观再检查和少量MT抽查。这-做法不论是否有规定要求,也不论是否能够取费。如抽查发现明显裂纹,或两条以上裂纹,则RT或UT要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