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六度标准
➢高度:理论的独创性及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变革上的意义,彻底改
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深度:研究工作是否深入细致、精确定量、入木三分,达到一个
科学研究应该具有的深入程度;
➢广度:理论的概括能力、系统性及适应面的宽度,实现了在地域
和学科领域的跨越,对相关的研究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第三,诺贝尔奖的评审也有失误,如1948年的生理医 学奖颁发给DDT的发明者P.Muller,这个成果本来意义就 不大,由于其高残留性和对环境有害现已禁用。
第四,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和极为重要的科技成果, 因为各种原因未获诺贝尔奖。如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大 科学家魏格纳,创立控制论的大科学家维纳;就物理化 学奖来说,创建化学反应速度理论的科学家H.Eyring, 对量子化学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J.C.Slater,验证宇 程不守恒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 学家霍金均未获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 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我国公民,23年来有2294 项重大技术发明获得国 家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21项。近几年,获奖项目的专利数量增长 较快,表明专利战略实施成效显著。其中“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 装置”、“石油重质组分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工艺及催化剂”、“冬 小麦矮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高性能炭 /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 料应用技术”等重大技术发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刘东生与中国黄土密码的六次破译
➢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立足黄土高原独特地域,放眼全球气候
与环境变化,揭示由黄土记录的亚洲古季风循环,并将其与南极冰川、 深海沉积相对比,建立了陆地、海洋和极地的联系;
➢ 用微观解释宏观:由观察调查提出概念,到通过验实数测据形成
概念,重点是选择关键性替代指标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从而使地质学 研究从观察调查的经验科学,一跃跨入精细的实验自然科学:
在提出“学问三境界和研究四阶段”时,我总觉得文艺 创作与科学创造的最大差异是,文艺创作可以运用浪漫主 义手法来描写,如李白有诗:“白发三千丈”;而科学研 究主要是靠抽象思维,有时也需要形象思维,但任何科学 研究及其结论的形成,都必须合乎逻辑并受到实践的检验 。
12.4 科学研究的风格与特色
➢ 学者个人宗教与科研风格,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每个 人都是哲学家,西方科学界认为只有对科学形成自己 独特认识的人才是科学家;
1.选题阶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站的高看得远, 抓住关键而新颖的问题,这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成败。
2.研究探索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观 测和实验,假说与突破(假设性、试验性多方面探索), 这是十分辛苦和折磨人的过程。
3.形成结论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即在广泛观测实验和探索的基础上,得到所 期待的结论或新的结果。
第十二章
科学研究的境界与学术地位
孙根年 教授、博导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教学目的: ➢ 了解科学研究的境界, ➢ 在科学研究中提高境界, ➢ 做高水平和大气的研究, ➢ 中国科学的三大奖。
12.1 科研创新的重要性
➢ 在科学研究中,数量的增加并不等于质量的提高,因 为科研并不以数量取胜,关键是提出真知灼见,在理论 方法上有所创新,这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 ➢ 由数据事实上升到理论和规律,从“原料出口”到 “制成品生产”是智力的较量和理性所能达到的境界, 补充验证他人的理论在科学研究上只能算是二流; ➢ 因此,在科学研究上避免就事论事,强化“上纲上 线”:提高理论的独创性、普适性和驾驭能力。
二级学科的影响 (60%)
四级理论创新 轨道对称守恒 (40%)
四级实验创新 如高效催化剂 (40%)
四级综合创新 如生物信息学 (40%)
四级技术发明 电池、太阳电池 (40%)
四级重要 (40%)
关键问题创新 (40%)
较困难 (40%)
10-100年影响 (40%)
一个中小国家影 响(20-30%)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经 过三种境界:认清方向,埋头苦干,喜获成功
认清方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晏殊
埋头苦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喜获丰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栏栅处!”
---辛弃疾
也有人从科研过程理解上述三个境界
全世界影响 (100%)
全科学的影响 (100%)
二级理论创新 分析力学体系 (80%)
重要实验发现 如吴健雄实验 (80%)
二级综合创新 如维纳控制论 (80%)
重要的技术发明 无线电、激光、 雷达(80%)
二级重要 (80%)
较系统完整 (80%)
很困难 (80%)
500-1000年影响 (80%)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奖励在数理化天地生和信息、材料、工程 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 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我国公民,所谓“重大科学发现”,应 当具备下列条件: (1)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该项科学发现为国内外 首次提出,或者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 次发表; (2)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在 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笔者在此勾划治学的演化轨迹: 起始:不知如此(知识较少,不知怎样分析研究) 初步:焉能如此?(当有人提出新见解时,往往有此异议) 进入:也许如此?(随时间推移、资料增多或概念转变) 深入:果真如此!(终于恍然大悟) 超越:不过如此。(窗户纸一捅破,其实也没什么) 如此,下一个发现又在等着我们!整个科学研究应该 是:悟玄机之于大地,拨云雾而见青天。
➢远度:影响是否深远长久并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性,实现了在
时间领域的跨越,成为百年传诵的理论;
➢难度:创新不是的名词概念炒作,而是对关键性问题的深入
系统研究,许多实验研究难度特别非他人可以轻易完成;
➢美度:提出的理论方法是否具有美学特征,给人以独特的科学美
感和很高的鉴赏能力。
原始 创新 理论 实验 综合 技术 等四 要素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的三大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 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 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 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励不分等级。自2000 年开始评审 以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先后授予了吴文俊、袁隆平、 黄昆、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 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12名著名科技专家。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的评价指标:科学思想品德、重要科技贡献、在 科技界威望、专家认可系数。
重要性
系统性
研究 难度
影响的 深远度
一级理论创新 相对论、量子力 学(100%)
重大实验发现 如中子、夸克 (100%)
一级综合创新 如达尔文进化论 (100%)
极重大技术发明 蒸汽机、原子能 (100%)
极其重要 (100%)
系统完整 (100%)
极其困难 (100%)
1000年以上影响 (100%)
一个大洲影响 (80%)
一级学科影响 (80%)
三级理论创新 分子轨道理论 (60%)
三级实验创新 如氢气气泡室 (60%)
三级综合创新 如钱工程控制论 (60%)
三级技术发明 如望远镜、显微 镜(60%)
三级重要 (60%)
关键尚未系统 (60%)
困难 (60%)
100-500年影响 (60%)
一个大国影响 (60%)
4.评论验证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后验评价(排 除错误、确证、实践检验)。
科学研究的四阶段法,立意是想说明科学创造的过程经 历和境界感受。只有身临其境,亲身经历科学研究过程的 人,都能体会到科学创造过程的四种境界,感受到问题的 仿徨探索的煎熬和顿悟的欢欣。孔子有云:“朝闻道,夕 死可矣”。一个人只要一生中能够体验,过哪怕只是一次 科学创造的过程,死而无憾矣。
➢ 跟踪国际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前沿:分析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和指示作用,并验证米兰柯维奇周期;
➢ 冲破传统理论的框架:传统观念认为第四纪冰期有四次循环,
而中国黄土古土壤研究发现,陆地第四纪冰期有37个循环,显示黄土与 古土壤地层的独特魅力,
12.2 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与三个境界
➢ 过程体验:不做研究永远无法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研; ➢ 三个境界:从无知与迷茫到质疑与试探、再到感知与 理解,科学研究才能达到理解; ➢ 科学研究的境界是使研究引人入胜,使论文动人心弦, 增强其刺激性和感召力; ➢ 从具体问题研究走向哲学明理:世界观、方法论、价 值观的反思。
引自Nature
1920's

如何评价一流科技成果
诺贝尔奖是衡量世界级科学家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但 不是唯一标准,这是因为诺贝尔奖还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诺贝尔奖只限于物理、化学、生理医学,不包括 数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等,因此科学覆盖面有限;
第二,20世纪的100年间,有469人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他们成就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百年一遇最伟大的科学家和 最高层次的研究成果大约只占1-2%;十年一遇的大科家和 高层次的研究成果约为28%;一年一遇的科学家和不是很重 要的科技成果占70%。
➢ 在科研选题阶段,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运用非凡的鉴赏能力,解决科学探索的方向, 这是科学研究最关键的第一步; ➢ 当问题选定之后,一定要埋头苦干,使研究工作 深入细致,这时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关键是入迷和投入。 ➢ 当任务完成、成果发表时,您就喜获成功,为科 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
12.3 科学研究的视野和层次
➢ 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广阔渊博的知识有利于科研选题, 独上高楼望断天崖路; ➢ 科学研究要学会从微观认识宏观,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深部去认识表层,从局部去认识整体,具有全局眼光; 关键是立足实证并且深入细致; ➢ 科学研究的关键是独创和“挖井”,在某种情况下深 入细致就是高水平,只有人无我有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 研究,才是有意义和生命力的研究。
20世纪改变世界的10大地理成果
➢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1905年); ➢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1920年); ➢ 威尔逊岛生物地理论(1960年); ➢ 美国NASA地球资源卫星与遥感技术(1960); ➢ 加拿大土地规划局地理信息系统(1967年); ➢ 皮彭等人的地球板块构造理论(1960年代); ➢ 南极臭氧洞发现(1985年); ➢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1895-1985年); ➢ 教科文组织MAB和IGBP计划(1986年) ➢ 美国NASA地球系统科学计划(1995年)
(3)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一年 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国际学术会 议、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尤其是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学术 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23年来,有716项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其中一等奖17项,如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 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等。
➢ 长期的科研积累与特色的形成,科学研究要注意长 期的积累,并且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方向 和特色,没有方向和特色的研究是不能形成学派,不 能形成特色。
北半球表面平均温度的曲棍球杆现象
20世纪是14世纪以来最暖的世纪,全球平 均温度升高了0.60C±0.2。90年代是本世 纪最暖的十年。
1998
三级学科影响 (40%)
五级理论创新 近似计算方法 (20%)
五级实验创新 粒子数据统计 (20%)
五级综合创新 如化学信息学 (20%)
五级技术发明 如卫星定位技术 (20%)
五级重要 (20%)
孤立个别创新 (20%)
机遇不难 (20%)
1-10年影响 (20%)
一个地区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个别问题的影响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