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之美(师)

合集下载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
语 文 的 东西 . 一 些 语 文 味 ; 文 还要 再 语 文 一点 , 语 多 语 以
吴均 这 篇 简练 精 彩 的 山水 游记 小 品 文 , 如 一首 韵 味 盎 宛 然 的 诗 . 来 让 人 心 旷 神 怡 。 样 的文 章 , 有 多 多 诵 读 这 唯 读 , 能体 验其 独 特 的神韵 美 。 方
文 的方式 进 行语 文教 育 。 ”
什 么是 “ 文 味 ” 什 么 是 “ 语 ? 语文 的方 式 ” ?如 何 才 能 用“ 文 的方式 ” 语 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纯正 、 浓郁 的 “ 文 味 ” 语 ?
最早 提 出 “ 文 味 ” 一 概 念 的程 少 堂 先 生给 “ 文 语 这 语 味” 了这 样 的 界定 : 谓语 文 味 , 指 在 语 文教 学 过 程 作 所 是 中 , 师生 互 学 的师 生 关 系为 前 提 。 以 主要 通 过 情感 激 发 、 语 言 品味 等手 段 . 让人 体验 到 的一 种心 仪 的审美 快 感 。 语 文 味 就是 教 学 过程 中让 人感 受 到 的~ 种 美 感 。 同时 , 语 “ 文 的 方式 ” 丰 富多 样 的 , 根 本是 要 指 向 “ 言 ” 语 言 是 其 语 。
个 妄 想 呀 …… ” 我们 哪怕 只用 眼 睛触 摸 这 段 文字 , 都
能 感 受 到朱 自清 对 “ ” 绿 的倾 慕 、 爱 、 醉 。 于 加点 字 喜 陶 对 词 的 品味与 解读 , 但 能引 导学 生走进 作 者 的情感 世界 , 不
也 能训 练 学生 解读 文 章 的能 力 。 苏 霍 姆林 斯 基说 : 我 一 千次 的 确信 , 有 一 条 富有 “ 没 诗 意 的情 感 和美 的清 泉 , 不 能有 学 生 的全 面 智 力 的发 就 展 。 品 味字 词 , 学 生 感 受 文 字 里 的情 感 美 , 语 文 情 ” 让 用 感 的魅 力 吸弓l 生 , 学 就会 有 学 生语 文素 养提 升 。

语文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语文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经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收获颇丰,感慨万千。

以下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热爱语文,激发学生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只有热爱语文,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对语文的热爱,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1. 课堂氛围营造:我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外阅读推广:我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组织他们进行阅读分享,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感悟:1.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作文比赛;对于喜欢朗诵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朗诵比赛。

2.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积极思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感悟: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

2.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
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则不相同。
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
朱自清的文章往往情感如汪洋恣肆,以《绿》为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地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们哪怕只用眼睛触摸这段文字,都能感受到朱自清对“绿”的倾慕、喜爱、陶醉。对于加点字词的品味与解读,不但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也能训练学生解读文章的能力。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
摘要: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只有让学生诵读、品味、探究、鉴赏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的美。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体验语文之美。
关键词:语文味;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文化之美;表达之美
作者简介:沈娟,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听了很多的公开课,每一堂课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新课标的理念,但专家们仍会善意地指出:“还要多一些语文的东西,多一些语文味;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
我们都学过这篇文章,但很少有人像孔老师这样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它,让教学散发出文化的魅力。
受到孔教授的启发,我在教学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时,也从总结描述泉这一意象着手,让学生体会语文的文化美:“作者笔下那在草丛上轻轻流淌的泉水,多么温柔,细腻,如小提琴那抒情的旋律;从石缝间滴落的一滴一滴珍珠似的水滴,多么晶莹,滴落在水中犹如那清脆的琵琶之声……这就是‘山泉’,这就是‘自然’,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古往今来无数的墨客骚人向往的天地境界,这就是璀璨的文化!它不仅存在于谢大光笔下的鼎湖山山泉中,也存在于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存在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存在于东山魁夷‘泉水从地泉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

学科之美心得体会

学科之美心得体会

语文是一门处处充满美的美丽学科,漫步语文世界,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美的世界。

在这里,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标点符号,一句句意蕴隽永的名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一篇篇至真至纯的美文,一部部厚重深邃的小说,想象和现实巧妙交融,诗情和画意共长天一色,浪漫和婉约亲密携手,哲理和力量并肩前行,读之,让人拍案叫绝,品之,感觉妙不可言,一个个普通的文字经过创意排列组合,就组成了语文世界五彩缤纷的美:语文历史的穿越美,语文书写的形态美,语文文字的凝练美,语文想象的浪漫美,语文思维的哲理美,语文表达的婉约美,语文情感的力量美……这样的美,只有被挖掘、渲染、感受,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美的价值。

生活中我们需要用一双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共同融入这美的意境,徜徉这美的世界,去尽情地发现、领略和享受语文之美。

你可以在语文世界里纵情穿越,感受语文世界的厚重。

一部《诗经》总集就可以让你穿越千年,身临其境来到西周和那些先民们一起劳作,一起歌唱;想探究魏、蜀、吴的兴亡历史吗?一部《三国演义》就让你回到了桃园三结义、纵情驰骋的三国;想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吗?曹雪芹的《红楼梦》会为你徐徐打开一卷错综复杂、耐人寻味的封建图画;想探究资本主义社会当权者如何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吗?法国作家雨果会带你走进真实而又气势磅礴的《《悲惨世界》……语文,用文字记录和折射了人类的历史,在分离聚合,悲喜情仇里有语文世界的厚重。

你可以在语文世界驰骋想象,感受语文世界的浪漫。

在语文世界中,想象和浪漫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彼此相依相偎,谁也离不开谁。

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以身补天的女娲,从夸父追日,再到嫦娥奔月,无不穷尽着人们的想象,演绎一份浪漫的情怀。

很多诗人也在想象中把浪漫发挥到极致:浪漫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凄然愁苦,亦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万千感慨;浪漫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山河,亦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款款,更是“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铿锵誓言……语文,从想象出发,走向浪漫,走向厚重,走向博大。

语文经历感悟总结范文

语文经历感悟总结范文

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贯穿了我的学习生涯。

回首过去的岁月,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过了无数个日夜,历经了无数次的挑战与磨砺。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对语文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一、语文之美,在于其意境深远语文之美,美在诗意,美在哲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领略了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句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

语文之美,让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二、语文之实,在于其功底扎实语文功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从小学到高中,我在语文老师们的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阅读中,我学会了欣赏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扎实的语文功底,让我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游刃有余。

三、语文之用,在于其启迪人生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文让我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用语文去感悟生活、启迪人生。

四、语文之路,在于其持之以恒语文之路,漫长而曲折。

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我遇到过挫折,也尝到过成功的喜悦。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语文之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五、语文之感悟,在于其传承文化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总之,语文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语文,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语文之美,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语文是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具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领略语文之美的力量。

一、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表达能力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语文,我们能够把复杂的思维转化为准确、简明的语言,传递给他人,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

语文的表达能力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二、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情感表达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喜怒哀乐。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能够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语文之美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字唤起读者的感情,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思维启迪语文学科强调思维的训练和启迪,通过阅读和写作,可以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素养和见识,培养我们审美能力和判断力。

写作则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和整理,通过用语言组织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我们的思维敏锐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文化传承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媒介和工具,通过语文我们能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传递文明。

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化的遗产,通过语文的学习和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语文让我们能够与先贤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五、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人格塑造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

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文雅的语言与他人交往,学会了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欣赏、鉴赏和创造美。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人格。

语文之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智慧,启迪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塑造我们的人格。

感受语文之美

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语文的美主要体现在真挚感人的情感美、丰富多彩的形象美、扣人心弦的故事美和摇曳多姿的修辞美。

因此,语文课上,我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在语文园地中汲取养分,提升语文品位。

一、情感美打动学生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情感体现不同。

议论文的观点明确,情感分明。

有的义正词严,悲愤交加,如《纪念刘和珍君》;有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幽默诙谐,劝人警世,如《我若为王》。

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有激励人和鼓舞人的力量。

因此,教师准确把握每一部作品的感情,并把这些感情科学、到位地传达给学生,并与学生形成共鸣,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形象美感染学生语文教材中的形象丰富多样,有优美而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如《西地平线上》神奇辉煌的落日,《神的一滴》中神秘清澈的瓦尔登湖,《荷塘月色》中婀娜多姿的荷塘;有奇异迷人的动物世界,如《松鼠》中机灵乖巧、拖着毛绒绒大尾巴的松鼠,《聊斋志异》中精怪狡猾的狼,《马说》中“食不饱,力不足”的千里马等。

学生通过这些形象能开拓视野,受到感染,接受教育。

语文教材中更有形象生动、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李白……学生受到这些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的美好激情与行为。

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指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教材《守财奴》对葛朗台的形象描写就具有这样的功效:“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

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说说语文之美

说说语文之美

让我们携手共进,与语文成为闺中密友吧!
同学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是美的。”然而,语文之美,美在哪里呢?我们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呢?同学们,我们不妨试试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文之美
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
启发想像,捕捉意境美
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家们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熔铸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意境”。这些文章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性中,浅浅而读是没法读出什么来的,只有唤起想象,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才能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江南》是一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质朴精练,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学习时,不妨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鱼儿是怎样欢快地游来游去的?这些景物若画下来应该如何安排?只有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才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滚动着晶莹的水珠……
语文之美,美在灵动的秀丽。多少年来,语文都在一派婉约的诗词中崭露笑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语文之美,不是死板的美,而是灵动的美。语文抒发了多少文人惆怅、欢喜、悲哀的情感,语文是人类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语文见证了多少美如画的人间仙境,语文是胜似相机的相机!语文有如二八芳龄的少女坐在船头,在莲池中羞涩地歌唱,也好似一片青翠的树叶,旋转着飘向远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语文是惜别的惆怅;“爆竹声中一岁除”,语文是节日的快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语文是亲情的伟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文是思念的苦楚。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标签:语文教学;美;蕴含;情境一、蕴含之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名著属于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

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等等,能使人随处感受语文之美。

1.发现自然美。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当它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人化的自然”时,便成为审美对象。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景物描写的精美文章,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丽的大自然。

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能够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念,激起纯洁无暇的审美情感,净化心灵,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使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品味语言美。

汉字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精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来培养审美情趣。

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的语言,古代诗歌那么严格规定诗词的韵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借助声音的艺术力量,使诗词变得更有魅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精美语言的魅力,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感知生活美。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反映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不可避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两篇散文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浓浓的爱意,对执着、慈爱的父亲的敬意;對勤劳、善良母亲的谢意。

4.感悟艺术美。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文学家能够把生活里看似平凡的语言变成一种蕴藏着深刻真理、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去感悟文章的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其中蕴含的美。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注意简明、概括。

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要生动、有感染力。

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

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

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

作文语文之美

作文语文之美

篇一:《株洲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之美》语文之美其实,在枯燥的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

”我谨慎地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的黄叶是一种美;置身度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是一种美。

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愚公移山’也是一种精神。

”我不解地问语文:“和你交流,会学到什么?”语文笑着告诉我:“学习语文,你可以借李白之笔去描绘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学习语文,你可以用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表达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心;学习语文,你能感受到蓝天中白云的飘逸;学习语文,你可以感受到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

学习语文,你可以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与语文的对话结束后,我的心还在沉思: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原来世界这么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

因此,我想走进大自然,捡两片落叶,去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我想冲进那牛毛般的细雨中感受那浪漫无羁的情调。

哦,语文犹如七色光,丰富多彩。

与语文交流,可以洗涤你那心灵的尘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可以使你生活更加美好。

让我们携手走进语文世界,去体会语文的奥妙与神奇,去体会那无尽的美!【得分点品评】我们写记叙文(散文),往往需要安排一条明晰的线索,让它把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其脉络分明,有条不紊,也有利于表达文章的内容与主题。

这篇考场佳作亦是这样,全文以“我问语文”一线贯之,为了展示语文之美,主体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别具匠心地设置了几个疑问句,来展开对语文之美的阐述:如我轻轻的问语文:“你是什么?”我谨慎地问语文:“美是什么?”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我不解地问语文:“和你交流,会学到什么?”每一个疑问提出之后,考生都是从语文的角度作答,将语文的内涵之美清晰地展现出来。

语文之美欣赏

语文之美欣赏

语文之美欣赏语文是一门关于文字、语言和文化的学科,它被广泛地教授和学习。

语文的美,体现在它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歌韵律等方面。

通过欣赏语文之美,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文字的美感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不仅具有交流的功能,更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不同字体、字形、布局等元素的结合,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触动。

比如楷书的庄重、行书的流畅、隶书的遒劲,它们都展现了文字的独特之美。

清朝书法家王铎曾说:“笔画和声音,视觉音乐” ,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文字的美感和音乐的共通之处。

文字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视觉感受,就像音乐可以通过乐谱的编排和演奏方式,将旋律转化为美妙的声音。

二、修辞的艺术修辞是一种修饰和运用语言的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象征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给人以美感。

在文学作品和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达到意境的提炼和情感的传达。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将雨水的细密和风的猛烈与酒醒后的残留感进行比喻,表达出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排比则通过对分句中的平行成分进行重复,起到强调和修辞的效果。

如《滕王阁序》中的“桂林鹏回航,欧阳询半字闻”,通过对不同人名的排比,突出了他们的才华和声名。

三、诗歌的韵律诗歌是语文中最充满美感的一种表达形式,它通过音节和韵律的配合,创造出优美的声调和韵律感。

诗歌的美感是由字词的音韵、句子的节奏、韵律的编排等元素共同构成的。

音韵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通过音节的选择和排列,给人以特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中“好雨知时节”中的平仄音节,给人一种舒展、悠扬的感觉。

韵律则是诗歌中音节的重复和变化,通过节奏的变动,给人以美妙的旋律感。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和感悟(五篇)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和感悟(五篇)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和感悟(五篇)暑假里,我和老师们一起,有幸走进了小学语文学科培训平台。

在这里,我们观看课程视频、聆听专家讲座、反思教学实践、撰写研修作业、交流心得体会,匆忙有序,受益匪浅。

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将这段时间参加远程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一、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

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

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

培训中,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分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

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之美指的是中文的优美、深邃和多样性,在表达、思维和文化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语文,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词语之美和表达之美。

下面是关于语文之美的一篇1000字的作文。

语文之美,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包含了文字之美、词语之美和表达之美,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文字之美。

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字体系。

在文字的形状和结构上,螺旋上升的比例感、方圆相融的和谐美,无不体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

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特的符号,蕴含了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离”字是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的“移”表示人离开,右边的“火”即火焰,表示人离开时悬动的火焰。

这种形象的构建,让人们在写字时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内涵的美妙。

词语之美。

中文拥有丰富的词汇资源,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中文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

形容词“美丽”有很多形式,如“美轮美奂”、“美好动人”、“美如画”等等,每一个词语都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不同的美丽场景或事物,让人们感受到美的真谛。

这种多样性的词汇选择和巧妙的运用,展示了中文词语之美。

表达之美。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中文表达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情达意的能力,使得思想的交流更加准确、生动和深入。

当我们用“山寨”形容某些劣质的仿冒产品时,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物品的品质差、仿造度高等信息;当我们用“月明星稀”来形容夜空的美丽时,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夜空的神秘和宁静。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文字不仅仅是平铺直叙,更能够展现出语言的魅力和智慧。

正是因为中文语文的优美、深邃和多样性,它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符号。

通过学习和使用中文,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美的存在,让我们对语文之美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语文(心得)之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语文(心得)之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语文论文之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中国有句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语道出了书籍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书是人类思想、智慧、精神的载体。

在过去几千年间,书籍承担了传承、发展人类文明的作用。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读书仍是使人思想深邃、博大的有效和主要的渠道。

作为进行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读书是获取知识智慧的主渠道,是拓展课堂的主渠道。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愿读、乐读,我们在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班级方面有下面几点做法和思考:一、抓住先机,事半功倍小学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经典可谓事半功倍。

诵读经典时,儿童只要耳朵听,心理放松跟着念就行。

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的压力得到舒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变好。

反复诵读一篇文章,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率。

中华经典古诗文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气,千年流传,是永不磨灭的经典。

因此诵读经典对儿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零到十三岁是人类记忆里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此时理解力发展缓慢,比较薄弱。

所以我们只鼓励儿童背诵,不强求理解,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

背诵是儿童的专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给他们背一些有价值的经典,他们就会背诵广告,流行歌曲。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压缩于斗室,也可放纵于天地间。

当这些祖先思想的精华烂熟于胸时,还愁写不出锦绣文章吗?从一年级家长会第一次和家长见面开始,我就把引领指导孩子读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教育的各个层面上向家长介绍了提早阅读,广泛阅读的好处,从思想上得到认可,行动上才会得到支持。

并邀请对孩子早期阅读颇有心得的宋尚霖爸爸做典型发言,发动家长参与到班级读书活动中来。

利用班级论坛和校讯通平台随时指导孩子的阅读。

二、共读乐读,享读书之美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文学作品宛如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让学生得以领略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感悟深邃的思想内涵、品味优美的语言艺术。

然而,要让学生真正能够欣赏文学之美,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引导。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欣赏和探索文学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文学故事、介绍著名作家的传奇人生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讲述曹雪芹在贫困中坚持创作《红楼梦》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作家的坚韧与执着,从而对这部作品产生兴趣。

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文学作品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情感,增加他们对文学的亲近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之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文学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和描绘形象的工具,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比如,诗词中的对仗、押韵,散文中的优美句式,小说中的生动描写等,都值得细细品味。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语句或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形象性。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通过“直”和“圆”两个简单的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沙漠中独特的景象。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也十分重要。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中,了解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比如,在教授鲁迅的作品时,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鲁迅的个人经历,就能让学生明白他为何要用犀利的笔触去批判社会现实。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讲解相关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多义性,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不应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去思考和感悟作品。

挖掘文本之美,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挖掘文本之美,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挖掘文本之美,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作者:陈小淋来源:《新教师》2021年第03期汉语是一种充满审美内涵的语言,汉语之美,亦即语文之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的美丽,力求使语文课充满魅力。

一、突现文本的精美,让学生在熏陶中感悟语文的美丽1. 品读——享受文本的语言美。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统编版小语课本中,不乏文质兼美的好文。

它们有的展现气势磅礴的壮美,有的展现灵动清丽的秀美;有的美变幻莫测,有的美生机盎然。

它们或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或令人惊心动魄、心生敬畏……正是“好茶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读不知其妙”。

读,要出之于口;品,要入之于心。

琅琅书声是享受语言美不可缺少的绿色通道,教师的示范美读,学生的放声诵读,都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进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凸显语文的语言之美。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再现语文优美的意境。

如:听着风声、虫鸣声,美美地读着“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四季之美》),那迷人的情景自然入心;伴着淙淙的流水声,和着轻柔的乐曲,一遍又一遍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搭石》),那富有节奏的“踏踏”声让你仿若置身其中,自有一丝惬意心中来;再观看大屏幕上播放的《桥》中那位普通的老党员在滚滚洪流中果决指挥、拯救村民的动人情景,聆听着画外音的朗读,心中油然而生敬意……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美,从而深刻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 体味——感受文本的哲理美。

语文之美,就是以语文的形式揭示人性美、存在美。

如:《牛和鹅》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惊喜;《夏天里的成长》则以自然朴实的语言激励青少年在自己人生的夏天里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成长;《我不能失信》《鹿角和鹿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则引发我们对价值选择、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正如李吉林老师说的那样:“翻开一册册小语课本,不难发现一篇篇课文呈现着‘美’,浸透着‘爱’。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初步的认识让我们感觉到语文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到用心感受,就会认识到它。

以下是我对于语文之美的一些初步认识:一、字体之美。

文字是传递思想的方式之一,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字体。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是指字体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和气质。

例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话,用隶书体书写,就具有一种神秘的古怪之美。

再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用楷书书写,能够表现出一种平和中正、稳健威严的美感。

因此,字体之美,是一种“文化的魅力”。

二、声音之美。

语文之美也体现在声音中,语音的音调、抑扬顺畅的节奏感,能够激发人们语文方面的美感。

例如有的歌曲,旋律婉转动听,词意精练,歌声舒缓温和,可以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语文之美。

因此,语文之美,是一种“音乐的魅力”。

三、词汇之美。

语文之美还包括词汇的美感。

中文词汇千奇百怪,其中有形似意,有意象形,有多义词,有熟语,甚至还有许多引进外语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有表达思想的功能,而且具有一种美感。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汉字在书写时有着非常独特的美感。

有的词汇则是由两个或多个字组成的,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创造出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因此词汇之美,是一种“诗歌的魅力”。

四、造句之美。

语文之美还包括造句之美。

一篇优美的文章,一个深入人心的故事,背后都离不开精美的语言表达。

组句时,讲究顺畅、连贯,语言简练,表达深刻,就可以构建出优美的句子。

例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两句话通过雄浑有力、意象鲜明、寓意深远等立体化表达,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魅力。

因此,造句之美,是一种“文学的魅力”。

五、内容之美。

语言的美与内容息息相关。

语言是表达内心世界的工具,优美的语言需要有内容支撑,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因此,语文之美包括内容之美,就可以展现出文学的魅力。

通过对语文之美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的时代,语文巧妙地融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表现出广泛而丰富的魅力,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语文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序幕感受语文的美
制作人:韩家林吴沚婧审核人:高一语文组适用范围:全体高一学生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师生交流对语文的认识
感受语文之美
【学习重、难点】
感受语文之美
模块一:课前预习
美文欣赏
《听听那冷雨》(节选)——台湾余光中
春雨。

杏花。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地。

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足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模块二学习过程
导语:语文是美的,在白纸黑字之间,采集思想的火花,凝成世间最美的烟花,绽放在人们的精神桃源。

语文是文明的传承,是人类历史的车轮在红尘中留下的足迹。

与语文交流,可以淘洗你心灵的尘埃,提升你生命的境界,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语文的美无处不在,其中抒情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最易引发我们情感的共鸣。

根据提示,试赏析下面这首诗歌。

一、诗歌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作品
(情感)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写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思念。

(手法)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虚实结合。

全词以梦为线索,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抒发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

拓展:
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抒情性文本的美常使我们的情感波澜起伏,也是我们最易发现的语文之美,而小说的美却闪
烁着深沉的思想之光,往往需要我们经过缜密的思考才能体会。

让我们一起走进下面这篇考试文本,来探索题目后闪烁的思想之美吧! 二、小说赏析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上路上没有一颗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

”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

”他说:“十块钱。

”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

”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

”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

”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

”“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

”这时有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

”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

”“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

”“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

”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候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

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

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

”小伙子告诉他。

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

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

望了望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哪里。

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

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

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

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

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

”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

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

”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

他付了钱,又从冰箱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

小伙
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

”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赏析角度提示:
情节(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天气酷热,讨价还价后雇车搬书
想买汽水的心里挣扎,围绕“洗澡”二人开始貌合神离地交谈 回家后请喝自制汽水,小伙子告辞 (分析人物形象)
他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受过教育的机关职员,处于中等生活水平,温饱不愁。

小伙子:直率、不懂分寸的体力劳动者,底层人民。

环境(分析坏境描写作用)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主题(概括小说主题)
模块三 随堂练习
(04辽宁卷·24)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答案】
例①每一片叶子里,都有森林的色彩;每一缕霞光里,都有太阳的温度
例②每一朵白云里,都有天空的颜色;每一朵浪花里,都有大海的活力
【范例对比】
每一片精巧纤云,都图解着天空的边际;每一朵明丽的山花,都传递姹紫嫣红的希冀;每一细碎的脚步,都承载者未来的沉重。

模块四课外扩展
素材积累--《朗读者》中经典话语
【第一次】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

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

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

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选自《平凡的世界》
说着说不着不在于话语量,而在于特别最根本的那一句话,这个是臧克家先生写的,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在活着。

其实书和电影都是为了让那些应该再活一回的人,重新在书和电影里,永远地活下去。

——刘震云
【勇气】
“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有了改变的机会”。

——茨威格在生命的意义上,我们都是奇迹,正如未来不一定比现在更重要,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海桑《给我的孩子》
生活就是不停的战斗,他的武器是他的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巴金《做一个战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