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合集下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0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 及时发现高血糖并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控制饮食
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 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量,保持营养均衡。
规律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 强身体免疫力,建议每周进行 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 动。
特征
DKA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恶心、 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DKA的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缺乏 、脂肪分解加速和肝脏葡萄糖产 生增加,导致高血糖、酮症和代 谢性酸中毒。
病因
DKA的常见病因包括胰岛素治疗 中断或不适当降低胰岛素剂量、 急性感染、应激状态(如手术、 创伤、妊娠等)、饮食不当等。
衡。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教育
提高认识
紧急处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 患者的认知水平。
教会患者及家属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 理高血糖、低血糖等突发情况,以及 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自我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记录血糖和 尿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饮 食习惯。
镁离子补充
对于伴有镁离子缺乏的患者,适当 补充镁离子,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其他电解质补充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补充钠、氯、 钙等其他电解质。
其他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酸中毒患者,可适当补 充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溶液。
预防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感染,对 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评估和干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一病症,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指南进行深入研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

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产生能量,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酮体。

当酮体在体内积累过多,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就会导致血液变酸,引发一系列症状,这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的常见诱因包括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应激(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等)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感染。

那么,如何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呢?临床上,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通常会出现多尿、口渴、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味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在 167 333 mmol/L 甚至更高;血酮体升高,通常大于 5 mmol/L;血气分析显示酸中毒,动脉血 pH 值低于 73,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刻不容缓。

治疗的原则是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由于患者存在严重的失水和电解质丢失,需要迅速补充生理盐水。

补液量和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失水程度、心肾功能等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在最初的 2 小时内输入 1000 2000 毫升生理盐水,之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胰岛素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通常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方法,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能避免低血糖和低钾血症的发生。

开始时以每小时 01 单位/千克体重的速度静脉滴注胰岛素,当血糖降至139 mmol/L 时,应改为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静脉滴注,以维持血糖在83 111 mmol/L 之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一种常见但严重并发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

这篇文章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发病机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全,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来产生能量,而转而进行脂肪酸氧化产生酮体(酮酸和乙酰酮)。

当酮体过多积累时,血液酸碱平衡被打破,患者出现酸中毒的症状。

诊断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口渴、乏力、恶心、呕吐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以下几个指标是诊断DKA的关键:1. 血糖水平≥ 250 mg/dL (13.9 mmol/L)2. 血pH < 7.3 或血碳酸氢根离子(HCO3-) < 15 mEq/L3. 血酮体阳性(尤其是尿酮体)治疗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紧急治疗,主要包括补充胰岛素、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 补充胰岛素:静脉注射短效胰岛素,使血糖水平下降。

2. 补液:给予生理盐水或低钠生理盐水以补充体液不足,并纠正脱水。

3. 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血常规和电解质水平。

4. 寻找并治疗引发DKA的原因:可能包括感染、心血管疾病等。

预防与注意事项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与注意事项:1. 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检测血糖,按医生建议进行胰岛素注射或口服药物治疗。

2. 及时处理感染:感染是DKA的常见诱因,应注意及时治疗感染症状。

3. 注意饮食和运动: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的体检,包括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结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关注的严重并发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同时,通过预防和采取合适的生活方式管理,可以尽力减少DKA的发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当 DKA 患者血糖降至13.9mmoL/L 时,应减少胰岛素输入量至 0.05~0.10U/(kg·h),并开始给予5% 葡萄糖液,此后需要根据血糖来调整胰岛 素给药速度和葡萄糖浓度,并需持续进行胰岛素输注直至DKA 缓解。缓解标准 参考如下 :血糖 <11.1mmol/L,血清酮体 <0.3mmol/L,血清 HCO3- ≥ 15mmol/L,血 pH 值 >7.3,阴离子间隙≤ 12mmol/L。不可完全依靠监测尿酮值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定义
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 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1型糖尿病有发生 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DKA。DKA的发生常有诱因, 包括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 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第14页,共15页。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连 续 性 肾 脏 替 代 治 疗 (CRRT) :早 期 给 予CRRT 治疗,能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其机制为 CRRT 可以平稳 有效地补充水分和降低血浆渗透压。另外,CRRT 可清除循环中的炎性介质、内毒素, 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 CRRT治疗 HHS 仍是 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明确 CRRT 的治疗预后。
其维持在 7.0以上。治疗中加强复查,防止过量。
(5) 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脑水肿和肾衰竭等。 治疗监测 :治疗过程应准确记录液体入量及出量、血糖及血清酮体。
第10页,共15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第一页,课件共有15页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B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第二页,课件共有15页
指南
DKA
要点
1
酮体的检测推荐采用血清酮体,若无法检测血清酮体,可检测尿酮体。血清酮体≥ 3 mmol/L或尿酮体阳性 (2+ 以上 ) 为DKA 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B)
6
第三页,课件共有15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定义
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
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1型糖尿病有发生 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DKA。DKA的发生常有诱因,包 括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 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治疗原则
恢复血容量
A
Blood volume reFra bibliotekovery降低血糖
B
Decrease blood glucose
levels
C
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
Correct electrolyte and
D
寻找和消除诱因
Finding and eliminating
acid-base imbalance
inducements
请勿走开,精彩后续....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15页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定义: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 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脱水和意 识障碍为特征。
第十二页,课件共有15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精选PPT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精选PPT
血浆阴离子间隙计算公式:[Na+]-轻[C、l- +中H度C除O3酮-] (症mm外o,l/L还) 有轻至中度酸中毒 ;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
胰岛素:当血糖降至16.
(DKA 昏迷 ),或虽无意识障碍,但血清CHO3- <10mmol/L。
DKA 常呈急性发病,在 DKA 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
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
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 丙酮气味 ) ;病情进
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
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
至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实验室检查
5 在 血 钾 < 5.2mmol/L 并 有 足 够 尿 量(>40 mL/h) 时即开始补钾 (B) 6 严重酸中毒 (pH<7.0) 需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液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定义
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 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优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南精读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血浆有效渗透压计算公式:2X([Na+] + [K+]) + 血糖(mmol/L) 治疗监测 :治疗过程应准确记录液体入量及出量、血糖及血清酮体。 酮体的检测推荐采用血清酮体,若无法检测血清酮体,可检测尿酮体。
(每5)2阴小离时子测间定隙1<次12血AmpmHo值l/L,。直至其维持在 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严重低钾血症可危及生命,若发现血钾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
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开始胰岛素及补液治疗后,若患者的尿量正 常,血 钾 < 5.2mmol/L即应静脉补钾,一般在每升输入溶液中加氯化钾 1.5~3.0g,以保证血钾在正常水平。治疗前已有低钾血症,尿量≥ 40ml/h 时,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同时必须补钾。严重低钾血症可危及 生命,若发现血钾 <3.3 mmol/L,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当血钾升至 3.5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以免发生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呼 吸肌麻痹。 纠正酸中毒 :DKA 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治疗后会抑制脂肪分解,进 而纠正酸中毒,一般认为无需额外补碱。但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会 引起心肌受损、脑血管扩张、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以及昏迷等严重并发 症。本指南推荐仅在 pH<7.0 的患者考虑适当补碱治疗。每 2 小时测定 1 次血 pH值,直至其维持在 7.0以上。治疗中加强复查,防止过量。 (5) 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脑 水肿和肾衰竭等。治疗监测 :治疗过程应准确记录液体入量及出量、 血糖及血清酮体。
龙湖医院ICU
刘章群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B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1
酮体的检测推荐采用血清酮体,若无法检测血清酮体,可检测尿酮体。血 清酮体≥ 3 mmol/L或尿酮体阳性 (2+ 以上 ) 为DKA 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B)
2
补液是首要治疗措施,推荐首选生理盐水。原则上先快后慢,第 1小时输 入生理盐水,速度为15~20mL/(kg· h)( 一般成人1.0~1.5 L)。随后的补液速 度需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尿量、心、肾功能等调整 (A)
0.05 U/(kg· h),同时续以葡萄糖溶液静滴,并不断调整胰岛素用量和葡萄糖浓 度,使血糖维持在13.9~16.7mmoL/L,直至 HHS 高血糖危象的表现消失。
补钾 :HHS 患者总体钾是缺失的,补钾原则与 DKA 相同。 抗凝治疗 :HHS 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显著高于 DKA 患者,高钠血
可变 可变 >10 >12 清醒 清醒/嗜 睡 木僵/昏 迷
轻度 中度
>13.9 >13.9
15-18 10~<15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重度
>13.9
<7.0
<10
阳性
阳性
可变
>12
注:1.血浆有效渗透压计算公式:2X([Na+] + [K+]) + 血糖(mmol/L) 2.血浆阴离子间隙计算公式:[Na+]-[Cl- + HCO3-] (mmol/L)
指 南 DKA 要 点
3
胰岛素治疗推荐采用连续静脉输注 0.1U/(kg· h) ;重症患者可采用首剂静脉 注射胰岛素 0.1U/kg,随后以 0.1U/(kg· h) 速度持续输注 (A)
4
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糖、血清酮体或尿酮体,并根据血糖或血糖下降速度 调整胰岛素用量 (B)
5
在 血 钾 < 5.2mmol/L 并 有 足 够 尿 量(>40 mL/h) 时即开始补钾 (B)
诊 断 HHS 的 实 验 室 诊 断 参 考 标 准是:(1) 血 糖 ≥ 33.3mmol/L ;(2) 有 效 血 浆 渗透 压 ≥ 320mOsm/L ;(3) 血 清 HCO3- ≥ 18mmol/L 或 动 脉 血 pH ≥ 7.30 ;(4) 尿 糖 呈 强 阳 性,而 血清酮体及尿酮体 阴性或为弱阳性 ;(5) 阴离子间隙 <12 mmol/L。
当 DKA 患者血糖降至13.9mmoL/L 时,应减少胰岛素输入量至
0.05~0.10U/(kg〃h),并开始给予5% 葡萄糖液,此后需要根据血糖来调 整胰岛素给药速度和葡萄糖浓度,并需持续进行胰岛素输注直至DKA 缓解。缓解标准参考如下 :血糖 <11.1mmol/L,血清酮体 <0.3mmol/L, 血清 HCO3- ≥ 15mmol/L,血 pH 值 >7.3,阴离子间隙≤ 12mmol/L。 不可完全依靠监测尿酮值来确定 DKA 的缓解,因尿酮在DKA 缓解时仍 可持续存在。
治疗原则
A
恢复血容量
Blood volume recovery
B
降低血糖
Decrease blood glucose levels
C
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
Correct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nd eliminating inducements
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
失常、脑水肿和肾衰竭等。治疗监测 :治疗过程应准确记 录液体入量及出量、血糖及血清酮体。
请勿走开,精彩后续....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 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 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2. 血浆有效渗透压计算公式: [Na ]-[Cl +HCO 3 ] (mmol/L)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标准
DKA 血清 血糖 动脉血 HCO3(mmol/L) pH (mmol/L)
7.25~ 7.30 7.0~ <7.25
尿酮 体
血清 酮体
血浆 阴离子间 有效 神经状 隙 渗透 态 (mmol/L) 压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临床表现 HHS 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 1~2 周,偶尔急性起病, 约30%~40% 无糖尿病病史 。常先出现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糖尿病症状,或 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多食不明显,有时甚至厌食。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典型症 状,主要表现为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通常患者的血浆渗透压 > 320mOsm/L 时,即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淡漠、嗜睡等 ;当血浆渗透压 >350mOsm/L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痫样发 作、偏瘫、偏盲、失语、视觉障碍、昏迷和阳性病理征。
E
防治并发症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
恢复血容量(补液)
速度为15~20mL/(kg〃h)( 一般成人 1.0~1.5L)。
降低血糖
胰岛素 :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滴注方案已得到广泛认可,指南推荐 采用连续胰岛素静脉输注 ,但对于重症患者,可采用首剂 静脉注射胰岛素 0.1U/kg,随后以 0.1U/(kg〃h) 速度持续输注。若第 1 小时内血糖下降不足 10%,或有条件监测血清酮体时,血清酮体下降速 度 <0.5 mmol/(L〃h),且脱水已基本纠正,则增加胰岛素剂量1U/h。
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
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 至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
实验室检查
首要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糖、尿素氮 / 肌酐、血清酮体、电解质、 渗透压、尿常规、尿酮体、血气分析、血常规、心电图等。若怀疑 合并感染还应进行血、尿和咽部的细菌培养。
临床表现
DKA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
轻、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至中度酸中毒 ;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
(DKA 昏迷 ),或虽无意识障碍,但血清CHO3- <10mmol/L。 DKA 常呈急性发病,在 DKA 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 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 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 丙酮气味 ) ;病情进
6
严重酸中毒 (pH<7.0) 需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液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
定 义
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 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 表现。 1型糖尿病有发生 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DKA。DKA的发生常 有诱因,包括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 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如血清酮体升高或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增高,血 pH 和 ( 或 ) 二氧 化碳结合力降低,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都可诊断为 DKA。具体诊 断标准见下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标准
DKA 轻度 中度 重度 血糖 动脉血 pH ( mmol/L ) >13.9 >13.9 >13.9 7.25~7.30 7.0~<7.25 <7.0
+ +
血清 HCO 3 (mmol/L) 15-18 10~<15 <10
-
尿酮体 阳性 阳性 阳性
血清酮体 阳性 阳性 阳性
血浆有效渗 阴离子间隙 神经状态 透压 ( mmol/L ) 可变 可变 可变
+
>10 >12 >12
-
清醒 清醒/嗜睡 木僵/昏迷
注: 1. 血浆有效渗透压计算公式: 2X ( [Na ]+[K ] ) + 血糖( mmol/L )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补液:当补足液体而血浆渗透压不再下降或血钠升高时,可考虑给予
0.45% 生理盐水。24h 血钠下降速度应不超过 10mmol/L。HHS 患者补液本身
即可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至 16.7mmol/L 时需补充 5% 含糖液,直到血糖
得到控制 。
胰岛素:当血糖降至16.7mmol/L时,应减慢胰岛素的滴注速度至 0.0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