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
黄茂兴 李军军
内容提要:为了保证省域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技术上的支持,这样的支持并不是什么样的技术都可以担当起来的,应针对不同省域的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待选技术系统在省域内能力储量的积累程度,来选择合适技术。省域经济增长是与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密切相关的,而技术选择效果又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在研究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并以1991—200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例,分析了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通过技术选择和合理的资本深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关键词: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 省域 经济增长
* 黄茂兴、李军军,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邮政编码:350108,电子信箱:hmx2001007@ ,ljjmail box @163.c om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 C790018)、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2007R0029)和福建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2007B04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睿智的评论和宝贵的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一、引 言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人类创造了技术,技术又伴随着人类的延续而发展。技术不仅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渗透于生产过程之中,而且广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尤其是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开发所需经费投入日益增长,
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目标,特别是面对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对发展哪些技术做出选择。选择那些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强盛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予以优先发展、推广和应用,已被公认是一项保障国家目标实现的重要的战略性措施。所谓技术选择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目标,考虑系统内外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各种技术路线、技术方针、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可以说,技术选择已成为国家、地区、部门直至企业赢得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选择往往是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体现,是技术政策的核心,是夺取技术优势的前提。
技术选择问题首先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20世纪40—50年代,世界经济从复兴期进入增长期,发展中国家为了缩短他们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试图通过沿袭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工业化过程来达到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但是技术的发展需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环境条件相适应,否则事与愿违。发达国家使用的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移植到一些国家后,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出现负效果。发展中国家需要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技术发展道路,选择技术引进或自主研发的战略。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受资金、技术和资源禀赋的限制,不
143
可能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投入大量的人力,同时一项技术的成熟也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发展中国家往往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对发达国家的前沿技术以及本国技术开发进行选择,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此加快本国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实践证明,技术选择决策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已越来越大,依靠先进技术提高制造能力和对消费者的满足能力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技术选择的问题应运而生了,并陆续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世界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技术选择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得当,技术选择恰当,就能加快经济的发展,加速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以较快的速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现阶段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效应,以及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经济数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以1991—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作为实证对象,分析了技术选择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选择的重要性和关键性。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试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省域差异来看,从全国平均来说,技术选择系数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在不同省份之间,这种促进作用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少数省份甚至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说明没有考虑本省要素禀赋实际情况的技术选择,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产业结构升级,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而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2)从省域经济增长因素的差别来看,区域技术选择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全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就是说,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内部,而不是外部的带动和影响。如果本省没有恰当的技术选择,产业结构没有适当升级,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落后地区经济增长起步就会更慢,从而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难以实现收敛。(3)从发展趋势来看,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越来越积极的,这是因为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重工业化水平随之提高,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进而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
当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各地区特别是省域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差异明显,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不尽相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省域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在技术选择问题上,强调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大资本投入,以期用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对于欠发达地区,不是基于自身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选择先进技术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人为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能否有效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差距,效果有待检验。
二、文献综述
从国外来看,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技术选择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但多数人仅就技术系统的内在要素进行研究。Sen(1960)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出版的《技术选择》最早探讨了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选择问题。Atkinson and Stiglitz(1969)提出适宜技术,他们将之具体表述为“本地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localized learning by doing),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要受到当地特定的投入要素组合的制约,他们以此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巨大的人均收入差距。这一理论同时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不仅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还将在总体上提高工业部门的产出及工资和利润水平,优化经济增长潜力。Basu and Weil(1998)和Acemoglu and Zilibotti(1999)提出的适宜技术理论虽然也认为一国的技术结构必须和本国的要素投入结构相匹配,但是他们或者认为厂商所面临的要素投入结构可以人为地加以提升并偏离本地的要素禀赋结构,或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技术结构必须和发达国家的技术结构相同。斋藤优等研究技术选择的文献大都集中在技术核心能力的研究上,而往往对技术能力发展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