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2016.11

一、选择题(40题,共40分)

1、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2、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攻占苏州C.定都天京 D.青浦大败洋枪队

5、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7、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④⑤⑥

9、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0、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1、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12、请将孙中山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

1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D、都向西方学习

16、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17、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原因是:()

A、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18、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

①被捕的学生获释②北洋政府宣布废除“二十一条”③曹汝霖等卖国贼被免职④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⑤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一位同学参加电视台“历史大富翁”节目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的正确答案应是()

A.虎门销烟

B.清帝退位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20、“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是哪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作战方针()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21、胡锦涛总书记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

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2、1927年,毛泽东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赞颂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3、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C、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24、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的事件是()

A、陕西革命根据地会师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过草地

D、遵义会议

25、“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

26、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

27、中共制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多数国民党将领要求与共产党合作

C.国共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D.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解决

28、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了30万中国军民而饮恨。这个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

29、抗战期间,南京被日本攻陷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A.上海B.北京C.重庆D.武汉

30、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C.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D.将日军赶出华北

31、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2、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中法战争D.抗日战争

33、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①为发动

内战赢得准备时间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35、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A.辽沈

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36、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B.沈阳C.北平D.南京

37、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东北人民解放军B.中原人民解放军C.西北人民解放军D.华东人民解放军

38、为使课堂内容生动丰富,老师要求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都有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互相推荐影视作品。学习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后,他们推荐的下列四部作品有错误的是()

A.《重庆谈判》

B.《大决战》

C.《渡江侦察记》

D.《西安事变》

39、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

①冼星海②田汉③聂耳④郭沫若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