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docx

合集下载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流量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计算雨水流量,可以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和设计要求,以确保在暴雨期间有效排除雨水,防止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雨水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公式。

一、雨水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雨水流量计算是根据雨水的产生、收集和排水原理来进行的。

当降雨发生时,一部分雨水通过自然径流方式回归大气,而另一部分雨水则通过地面或建筑物的收集流入排水系统。

计算雨水流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排水系统所需的运行能力和结构参数,以便能够有效地排除雨水,预防城市内涝。

二、常用的1. 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常用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可以分为均匀雨和非均匀雨两种情况。

首先来看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即在一定时间内,雨水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雨强度相同。

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C × A × i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收集面积,i表示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强度。

2. 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在实际情况中,降雨强度常常是不均匀的。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雨水流量,我们需要使用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Σ (C × A × i)即雨水流量等于各个时间段降雨强度与对应时间段雨水流量的乘积之和。

3. 测点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在实际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往往需要对特定的测点进行流量计算,以确定流量峰值和相应的排水能力。

测点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C × A × i × d其中,Q表示测点的雨水流量,C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收集面积,i表示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强度,d表示持续时间。

三、流量系数的确定在雨水流量计算中,流量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效率。

不同的场地和不同的雨水收集方式会有不同的流量系数。

根据实际情况,常用的流量系数可以参考以下数值范围:- 大型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0.5-0.8- 路面和人行道:0.9-1.0- 屋顶和其他建筑物表面:0.7-0.9- 自然地面:0.15-0.25流量系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地面材料、坡度、排水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情况等因素。

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

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

1167(1lg )()nA C P q t b +=+设计流量计算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1. 雨水设计流量流量Q雨水设计流量流量Q 的计算公式为Q qF ψ=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陡峻山地的径流系数90.0~75.0=ψ;F —汇水面积(ha);q —设计暴雨强度(l/s ·ha),1ha=10000m 2。

2. 设计暴雨强度q设计暴雨强度q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 ——降雨历时(min);P ——设计重现期(a),排水沟渠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

;1A 、C 、n 、b ——参数,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区,参照地方实测暴雨气象资料确定参数。

3. 降雨历时t排水沟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2t t mt =⨯式中t —— 降雨历时(min );t 1 —— 地面集水时间(min ),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15min ;m —— 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 =l.2;t 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1.1 也可采用水利部推理公式0.278Q KIF =(汇水面积小于10hm 2),0.278-单位换算系数;K-洪峰径流系数,山地可取0.7;I-1小时设计雨量(mm );F-汇水面积(km 2),当汇水面积大于10hm 2,采用《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式》中的经验公式:0.8424m Q C H F =⨯⨯计算。

4. 排水沟内雨水流行速度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1321V R I n= 式中,V ——流速(m/s);R ——水力半径(m);I —水力坡降;n ——粗糙系数。

雨水汇水量计算

雨水汇水量计算

雨水汇水量计算【篇一: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设计流量计算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1. 雨水设计流量流量q雨水设计流量流量q的计算公式为q??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f—汇水面积(ha);q—设计暴雨强度(l/s〃ha),1ha=10000m2。

2. 设计暴雨强度q设计暴雨强度q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167a1(1?clgp)(t?b)n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a1、c、n、b——参数,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区,参照地方实测暴雨气象资料确定参数。

3. 降雨历时t排水沟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t1?mt2式中t——降雨历时(min);t1 ——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室外地面一般采用5~10min;m ——折减系数,见下表取值: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折减系数m4. 排水沟内雨水流行速度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1232v?ri n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

排水沟粗糙系数为浆砌毛石时取0.017,混凝土排水沟为0.014。

r?bhb?2h 对于矩形排水沟,水力半径b为排水沟底宽(m),h为排水沟内设计过水高度(m)。

对于梯形断面排水沟,水力半径为r?2二、排水沟设计设计降雨重现期p为5年,根据深圳市中部地区暴雨强度公式推算注:本公式只适用于深圳市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可参照执行。

q(l/s〃ha)式中t——降雨历时(min);q?1275.955(t?1.210)0.408=399.61 l/s〃ha注: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区,采用。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返回本书总目录
5.径流系数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
返回本书总目录
1.雨水斗泄流量
重力流状态下,雨水斗的排水状况是自由堰流,通过雨水斗
的泄流量与雨水斗进水口直径和斗前水深有关,可按环形溢
流堰公式计算: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3 设计计算步骤
返回本书总目录
2.天沟外排水 天沟布置 即确定天沟的分水线及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按照屋面的
构造一般应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天沟分水线,单坡的排泄长 度不宜大于 50m。天沟较长时,坡度不能太大,但最小坡度不 得小于0.003。
确定天沟断面 天沟形状:矩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 天沟尺寸:根据排水量、天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每一条天沟
管径 I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75mm
3.07 3.77 4.35 4.86 5.33 5.75
100mm 150mm 200mm 250mm
6.63 8.12 9.38 10.49 11.49 12.41
19.55 23.94 27.65 30.91 33.86 36.57
211(110.85lgP) q
(t8)0.70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1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5min计算, 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 t1M2t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

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

1167(1lg )()nA C P q t b +=+设计流量计算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1. 雨水设计流量流量Q雨水设计流量流量Q 的计算公式为Q qF ψ=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绿地径流系数0.15-0.25.;F —汇水面积(ha);q —设计暴雨强度(l/s ·ha),1ha=10000m 2。

2. 设计暴雨强度q设计暴雨强度q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 ——降雨历时(min);P ——设计重现期(a),排水沟渠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

;1A 、C 、n 、b ——参数,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区,参照地方实测暴雨气象资料确定参数。

3. 降雨历时t排水沟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2t t mt =⨯式中t —— 降雨历时(min );t 1 —— 地面集水时间(min ),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室外地面一般采用5~10min ;m —— 折减系数,见下表取值:t 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建筑物管道、室外接户管道或小区支管 室外干管 陡坡地区干管 明渠4. 排水沟内雨水流行速度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1321V R I n = 式中,V ——流速(m/s);R ——水力半径(m);I —水力坡降;n ——粗糙系数。

排水沟粗糙系数为浆砌毛石时取0.017,混凝土排水沟为0.014。

对于矩形排水沟,水力半径2bhR b h =+ b 为排水沟底宽(m ),h 为排水沟内设计过水高度(m )。

对于梯形断面排水沟,水力半径为b 为排水沟底宽(m ),h 为排水沟内设计过水高度(m ),m 为排水沟坡率的倒数。

l-雨水管渠相关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l-雨水管渠相关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min)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排水面积的集水时间),min;
t1——地面积水时间,min; t2——在沟道中流行的时间,min;
m---- 折减系数
l——集中点上游各沟段的长度,m;
v——相应各沟段的设计流速,m/s。
折减系数m
雨水在管道内的实际流行时间与计算得出的 流行时间不符,需要采用一个系数进行修正, 此系数叫折减系数.
设计流速:最小流速0.75m/s,最大流速10m/s(金 属管),5m/s(非金属管).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最小管径为 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 最小管径为200mm,最小坡度为0.01
管段衔接:一般用管顶平接,当条件不利时也可 用管底平接。 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0.7m。
第三节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 qA 167Ai
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L/s; Ψ—— 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A —— 汇水面积,公顷; q —— 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一、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
1.地面积水时间: 指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到第一个雨水口所需的
引入折减系数的原因有二:一是雨水管道内
不总是满流,按满流计算的流行时间小于雨水实际的 流行时间;二是雨水管道的最大流量不大可能在同一 时间发生,上游管道存在调蓄容积.
m变化范围1.8~2.2,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 范》建议:暗管m=2,明渠m=1.2。
二 雨水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
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包括两部分内容: 1.当汇水面积最大,最远点的雨水流到设计断面时,雨水管道
的设计流量最大。 2.当降雨历时等于集水时间,雨水管道需要排除的水量是最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

雨水流量

雨水流量

屋面雨水按t=5min的降雨强度、雨水设计重现期P=10年计算。

雨水流量计算资料乃取自北京地区的降雨强度公式,其设计参数详列如下:重现期p=10年,降雨强度(5分钟)q=2001(1+0.811㏑P)/(t+8)0.711q=2001(1+0.811㏑10)/(5+8)0.711=5.85升/秒/100平方米1. 所有屋面汇水面积约=24550平方米,雨水设计流量Q1= k xΨx q x F= 1 x 0.9 x 5.85 x 24550= 1293 升/秒地面雨水按t=5min的降雨强度、雨水设计重现期P=5年计算。

q=2001(1+0.811㏑P)/(t+8)0.711q=2001(1+0.811㏑5)/(5+8)0.711=5.06升/秒/100平方米2. 地面硬地汇水面积约=12770平方米,绿化地面汇水面积约=12770平方米雨水设计流量Q2 = k xΨx q x F= 1 x 0.9 x 5.06 x 12770 + 1 x 0.25 x 5.06 x 12770= 743 升/秒C05地块总雨水设计流量Q = Q1+Q2= 1293 + 743= 2036 升/秒DN600雨水管的排水能力按下面公式计算,取n=0.011,ⅰ=0.003,R=0.15m(满流计算)Q= 1 / n X R2/3Xⅰ1/2 X A= 1 / 0.011 X 0.152/3 X 0.0031/2 X 3.14 X 0.62/ 4= 397.5 m3/ sC03地块需要DN600雨水管数量:= 2036 / 397.5= 5.1≈5注:k - 校正系数q- 设计暴雨强度Ψ- 流量径流系数 F - 汇水面积Q - 排水流量n- 粗糙系数R- 水力半径ⅰ- 坡度A- 截面积。

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计算

3.2 雨水量3.2。

1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 s=qΨF(3。

2。

1)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m2)];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注:当有允许排入雨水管道的生产废水排入雨水管道时,应将其水量计算在内。

3.2。

2径流系数,可按本规范表3。

2。

2—1的规定取值,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综合径流系数,可按本规范表3.2。

2-2的规定取值.表3.2.2-1 径流系数表3.2。

2-2 综合径流系数3。

2。

3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b t PCAq)+() lg+1(167=1 (3.2。

3)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a);A1、C、n、b-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有关规定编制。

3。

2。

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用0。

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3。

2。

5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 =t1 + mt2 (3。

2。

5)式中:t-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15 min;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

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3。

2.6 当雨水径流量增大,排水管渠的输送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设雨水调蓄池.。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雨水量的计算说明书

雨水量的计算说明书

雨水量计算说明书一、雨水量的计算1.1 根据该城镇的暴雨强度公式为:497.0)724.3()y lg 625.01(078.992++=t T q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y T ——设计重现期(a)t ——设计降雨历时(min )重现期:y T =1年,降雨历时:t=t 1+mt 2。

式中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 取5~15min ;t 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

在该城镇中采用暗管排水,取m=2, t 1=10min 。

1.2 径流系数计算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城市市区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0.5—0.8,在此城镇计算中C1-10取0.6,C11取0.4。

单位面积径流量:497.020)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6.0++⨯t 497.021)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4.0++⨯t设计流量Q 为:0q A Q ⨯=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为:t 2=L/v式中 L ——管长(m )V ——雨水在管内的流速(m/s )坡降:L S h ⨯=设计管内底标高的最小值为地面标高减去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加上管径,埋深为设计地面标高减去设计管底标高。

管径、流速、流量等的确定采用满流水力计算表。

二、雨水管网定线2.1排水体制的选择规划区排水设施不完善,无完整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排放,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片区内规划用地竖向高程均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线之上。

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附录:福建各地暴雨强度公式选用。

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2.2管线定线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雨水管排水量

雨水管排水量

雨水管排水量【篇一:雨水管设计】具体计算公式为:天沟计算:q=1/k*a*100r*sqrti/(n+sqrtr)r=a/(2h+w)w=a*(s1+s2/r)/3600其中:sqrt表示开平方根q--天沟排水量(立方米/秒)k--安全系数(一般取1.5)a--排水有效面积(平方米)i--排水坡度n--粗糙系数(一般取0.2)h--天沟积水深度w--降水量(立方米)a--采用的降雨强度(立方米/小时)s1--屋面投影面积(平方米)s2--流过雨水的外墙面积(平方米)r--风速系数(一般取2)落水管的计算:q=c*a*sqrt(2gh)s=q/(a*3600)n=s/s其中:q--落水管排水量(立方米/秒)c--流量系数(一般取0.6)a--落水管有截面积(平方米)g--重力加速度(9.8米/平方秒)h--天沟积水深度(米)s--每根落水管的屋面汇水面积(平方米)ia--降雨强度(立方米/小时)n--落水管数量s--屋面受水面积(平方米)当然也可根据落水管径和降水强度直接查表知落水管的布置,详参给排水规范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 Ⅱ ii1 建筑设计 (1)1.1 建筑平面设计 (1)1.2 建筑立面设计 (4)1.3 建筑平面设计 (6)2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7)2.1 构件截面尺寸及材料选择 (7)2.2 结构体系抗震防火要求 (7)3.荷载统计 (9)3.1恒荷载统计 (9)3.2活荷载统计 (9)3.3整个厂房部分作用的荷载 (12)4.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16)4.1手算内力标准值 (16)4.2电算内力标准值 (21)5.门式刚架计算和选型 (24)5.1 截面选型 ............................................ 24 iii5.2 刚架梁验算 (27)5.3 刚架柱验算 (28)5.4 位移验算 (32)6.檩条设计和计算 (35)6.1设计说明 (35)6.2荷载计算 (35)6.3内力计算 (36)6.4截面选型及计算 (37)7.墙梁设计和计算 (41)7.1 荷载计算 (41)7.2内力分析 (42)7.4 拉条计算 (49)8 支撑设计 (50)8.1屋面横向水平支撑设计 (50)8.2 柱间支撑设计 ........................................ 53 iv9 屋面板设计和计算 (58)9.1内力及截面验算 (58)9.2 强度验算 (61)9.3 刚度验算 (61)10 吊车梁的设计 (63)10.1 吊车梁的设计 (63)11 节点设计 (71)11.1 柱脚设计 (71)11.2 梁柱节点设计 (73)11.3 牛腿 (79)11.4 抗风柱的计算 (81)12 基础设计计算 (84)12.1 基础设计资料 (84)12.2 基础底面尺寸设计 (84)13全文总结 (91)14参考文献 ........................................... 57 v【篇二:雨水管道细则】a.0.4程监理实施细则(雨水部分)内容提要:专业工程特点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要点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项目监理机构(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日期:2015年3月10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拆迁企业安置用房22#地块室外市政工程雨水管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第一部分专业工程特点1.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无锡市无锡市胡埭镇,西侧为杜巷路,南侧为丁香路,东侧为杨树路。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了解雨水的流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计算雨水的流量,我们可以预测洪水的风险,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以及保护环境和基础设施免受雨水的破坏。

本文将介绍雨水流量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雨水流量的计算涉及到降雨强度、径流系数和流域面积等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 = CiA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C是径流系数,i表示降雨强度(单位为毫米/小时),A表示流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

径流系数是表征降雨中被流进河道或溪流的雨水比例的一个参数。

该系数的数值取决于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状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区域的径流系数较高,而农田和森林等自然地区的径流系数较低。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经验值或实测数据来确定径流系数。

降雨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降下的雨水量。

通常以毫米/小时来表示。

为了计算降雨强度,我们需要知道降水量和时间的关系。

从气象部门或其他可靠来源获得的降水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降雨强度。

流域面积是指搜集降雨水分的区域的总面积。

流域可以是一个整个城市的范围,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的流域。

通常,流域面积以平方千米为单位。

在计算流域面积时,应确保所有涉及到的地理特征都被包括进去,例如小溪、湖泊和流入流出的地下水等。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特定时间内雨水的流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假设雨水流量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面积上。

实际情况中,流域的地形、土地利用和排水系统等因素都会对雨水的流量产生影响,因此应谨慎使用这些公式。

在应用这些公式时,我们需要先将降雨数据转化为适当的单位。

通常,从气象部门获取的降雨数据以小时为单位,并以毫米为单位。

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毫米/小时,以与公式中的单位相匹配。

另外,流域面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遵循所选公式的单位要求。

当我们计算雨水流量时,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处理流域的空间数据。

通过使用GIS软件,我们可以创建流域边界、计算流域面积,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空间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式中
———雨水设计流量(L /s)
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公顷)
其中
一、暴雨强度公式为:
式中
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年)
(一)设计降雨历时
,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min)
——地面集水时间(min)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
m——折减系数
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
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
式中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L——各管段的长度(m)
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
v的确定:
式中
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
n——粗糙系数
R确定:
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
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
n的确定:
(二)设计重现期(P)
P的确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 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
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5-0.8.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4-0.6。

三、汇水面积的确定(F)
汇水面积指的是雨水流向同一山谷地面的受雨面积。

跨越河流、山谷修筑道路时,必须建桥梁和涵洞。

兴修水库必须筑坝拦水。

而桥梁涵洞孔径的大小、水坝的设计位置与坝高、水库的蓄水量等都要根据这个地区的降水量和汇水面积来确定。

计算方法
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
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和道路、堤坝连接而成。

由图看出,由山脊线与公路上的AB线段所围成的面积,就是这个山谷的汇水面积。

在图上作设计的道路(或桥涵)中心线与山脊线(分水线)的交点。

沿山脊及山顶点划分范围线(如图的虚线),该范围线及道路中心线AB所包围的区域就是雨水汇集范围。

汇水面积计算
具体方法:计算由山脊线围成的面积。

四、在此次试验中,已知的量有:
=
n=0.0180
L=2m
m=1
P=3年
Ψ=0.5
=12min
五、计算过程(保留四位小数):
A=ah==0.0472
x=3×0.33=0.9900m
=0.0477m
=0.0156m/s
=2.1425min
=14.1425min
=382.8784 L /s・ha
F=0.33×2×40×40=1056 =0.1056 ha =20.2160 L /s
知识改变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