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茶文化对比

贾小武

2011有机化学

201107022 一、引言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那何为茶文化?其亦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予以解读。广义上茶可以分为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其内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则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著名学者王玲强调:“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2]。为后来的学者研究茶文化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相邻国家,对茶叶的推广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茶叶起源于中国,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沉积下来的茶文化,不仅在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毗邻东方岛国--日本,对茶文化特别是茶道的推广功不可没。本文将从中日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出发,去探索两国茶文化上的异同。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2.1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根据唐代陆羽《茶经》推论,迄今已有4700 多年的历史。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陆羽在《茶经》中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儒、道、佛三教与饮茶过程融合起来,首创中国茶道精神;首次将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贯穿了美学意境;首次将茶事视为一次精神陶冶过程,强调精行俭德,自我修养,养成茶人品格。《茶经》的诞生,对中国茶学、茶文化以及中国的饮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100 多种。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在饮酒风日盛的唐代更是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仅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自宋以后,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明清时出现了蒸青、炒青、烘青等各类茶,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清代时又推出了茶的新制造法,集合了六大茶类: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饮茶的风俗自明朝开始盛行。

到了近代茶馆业的兴起,更是将饮茶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老舍还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不朽剧作《茶馆》,揭示出20世纪中国的生活场景。

2.2中国的茶艺

茶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则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来说,一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为人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感情之功能。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茶艺是不可磨灭的艺术。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3],其过程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茶艺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但是,品茶是茶艺的最后环节,如果没有品尝,泡茶就成了无的放矢,泡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要品。而且,只有通

过品尝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遐想,产生审美的愉悦,才有可能进入诗化的境界,达到哲理的高度,才可能升华为茶道。茶道,顾名思义,即品茶之道。就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它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故中国古代也将茶道精神称作茶德,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精神范畴。刘贞亮所说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的意思。即饮茶可以有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培育,明确地以理性语言将茶道的功能提升到最高层次,可视为中国古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

三、日本的茶文化

3.1茶的引入和茶道的起源

饮茶的风俗最初是在平安初期由入唐僧传到日本的。日本天台宗的创始者最澄在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来到中国,次年将佛教的经典和茶种带到了日本。他是开拓日本植茶技术的第一人。镰仓初期,荣西(1141-1215)再次从中国带回了茶,并著作了《吃茶养生记》二卷。此后,茶作为一般的饮料在日本得到普及,《吃茶养生记》也被看作是日本的《茶经》,成为日本茶道的根本。在此条件下,到了室町时代,形成了茶道这种独特的日本艺术。所谓茶道,“是通过饮茶来进行精神修养,使人进入静寂闲雅的境界之道,也是培养日本式的礼节之道。”[3]从南北朝到室町时代,在平民间类似“斗茶”的茶会已经出现,“斗茶”的场所叫做“茶寄合”。“斗茶”也叫做“云脚茶会”,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参加者通过饮茶,判断茶的品质及产地。在此期间,奈良称名寺有位叫村田珠光的僧人创设了叫做“闲寂茶”的饮茶方式。他在斗茶的基础上加入了禅宗的某些做法,把饮茶和坐禅结合起来,创立了茶道的雏形。此后,武野绍鸥又给茶道带来了更深的改革。他在村田珠光茶道的基础上提出了“茶具简略化”的主张。绍鸥的弟子千利休(1522-1592)是完成茶道艺术的最高深的人物。他在闲寂茶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武士和贵族的书道院茶的做法,把茶道的发展努力向精神修养的方向推进。因此千利休被认为是茶道的创始人。同时,千利休确立起了嫡系相承的“家元制度”。

3.2茶道的规则

茶道的规则是由禅宗寺庙吃点心的规则而来的。僧侣们每天只吃早餐和晚餐,饥饿难耐而开始饮茶。而茶中单宁质含量较高对胃不好,因此必须吃些怀石。这里的怀石指简单的食物和点心,也叫“怀石料理”。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具体的规则是:客人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从茶室的入口进入到茶席。参观完壁龛内的轴画和其他摆设品后入座。接着参观主人点茶,吃完仆人送来的怀石料理。然后走出去,在内茶庭里坐下休息片刻,直至主人招呼后再次入席。这叫做“再入席”。客人参观完壁龛内的插花(茶花)后入座。主人准备好浓茶,拿出干点心,接着捧出盛浓茶的茶碗先敬正客,然后再敬二客、三客等。最后的一名客人喝完之后在正客的建议下陪伴主人同喝。然后,更换茶席,食用干点心,每人再喝一碗主人招待的薄茶,正客代表其他人一起向主人道谢,最后客人一同退席。

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或者一边交谈一边打听茶碗的来历。这是因为茶道所用之茶碗皆有来历,非一般的普通茶碗之故。饮茶完毕之后,应安静地稍坐片刻,每人吃些点心后结束,客人鞠躬告辞,主人跪坐门侧相送。一次大约二至三个小时。

四、日本茶文化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4.1“道”

中国的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