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摘要: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概述二、0-6个月的婴儿心理发展特征三、6-12个月的婴儿心理发展特征四、1-3岁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五、转折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六、各年龄段的教育启示正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

它具有年龄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规律。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育和照顾学前儿童。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0-6个月的婴儿期、6-12个月的幼儿期和1-3岁的学前期。

在这些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

二、0-6个月的婴儿心理发展特征1.视听觉迅速发展:婴儿在这个阶段对视觉和听觉刺激有较高的敏感度。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婴儿开始能够协调手和眼的动作,进行简单的操作。

3.主动招人:婴儿开始主动与人交往,表现出亲切和好感的情绪。

4.开始认生:婴儿在这个阶段会对陌生人产生警惕和恐惧的情绪。

三、6-12个月的婴儿心理发展特征1.逐渐形成主动意识:婴儿在这个阶段开始有自己的主张,能够主动表达需求。

2.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这是婴儿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3.语言发展:婴儿开始学习发音,逐步掌握简单的词汇。

四、1-3岁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期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增强,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

2.情绪作用大:幼儿期的情绪表现更加明显,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

3.抽象能力萌发:幼儿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和表达事物的共性。

五、转折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转折期。

这是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新旧特征的更替所导致的。

转折期往往伴随着儿童情绪的波动和与成人关系的恶化。

六、各年龄段的教育启示1.针对婴儿期:家长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满足婴儿的基本需求,鼓励他们进行探索。

2.针对幼儿期: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学会表达情感,培养良好的性格。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2-6岁)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主要特征。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特征,以及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的相应的教育方法。

2-3岁阶段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对周围环境非常好奇,并通过触摸、听、看等感官活动来探索世界。

同时,他们也开始展示一些独立性,渴望自己做一些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较为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和表现出对事物的强烈喜好或讨厌。

此时,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同时要提供安全的环境,促进他们的探索和独立性。

3-4岁阶段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开始发展迅速,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开始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喜欢问为什么。

此外,孩子开始发展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比如与他人分享玩具和与他人合作玩耍。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绘本、玩具等,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语言和社交能力。

4-5岁阶段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大大增强,他们常常会创造自己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言和思维,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对于规则的认知和遵守能力也在逐渐发展。

此时,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5-6岁阶段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开始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做事情。

他们开始对数字、字母和时间等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在这个阶段,孩子也开始发展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此时,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习数字和字母等基础知识。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要特征。

家庭和教育环境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孩子在这些阶段的发展。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3至6岁的儿童心理特征的发展过程。

这个阶段的儿童经历了从幼儿期到学龄前期的过渡,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3岁至4岁:1.言语和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儿童开始使用简单的句子和短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能够用词语描述事件和事物。

2.动手能力的提高: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如拼图、剪纸等,这表明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发展。

3.社交技能的初步发展:儿童开始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求,能够进行简单的互动,如分享玩具。

4.对待规则的理解: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简单的规则,例如在游戏中轮流参与、分享等。

4岁至5岁:1.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儿童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和空间关系,开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如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2.对于朋友关系的发展:儿童开始主动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关系,开始尝试合作和分享。

3.自我意识的形成: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特性,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他们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玩耍。

5岁至6岁:1.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开始理解数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语言表达的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情感控制的增强:儿童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逐渐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态度。

4.自我认同的形成: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格、喜好和能力有更明确的认识,开始形成个体的自我认同。

5.社交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在3至6岁的阶段,经历了语言、思维、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认知和社交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发展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为3岁至6岁,这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也是儿童个性、情感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体和感觉的发展3岁至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和感觉发展的关键期。

他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快速成熟,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增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他们开始学会使用手部动作,逐渐掌握走路、跑跳等基本动作技能,并能通过触摸、听觉、嗅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

二、社交和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在3岁至6岁的年龄段,开始逐渐脱离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接触到更多的同龄儿童。

这种社交环境的改变对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开始学习与他人相处,学会分享、合作和与他人交流。

同时,他们也会面临情绪管理的挑战,如处理分离焦虑、情绪失控等问题。

三、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在3岁至6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他们开始逐渐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学习阅读和写字。

四、性别认同的形成在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中,还发现3岁至6岁的年龄段是性别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形成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认同。

他们对性别角色和性别特征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

五、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前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

在这个年龄段,学前儿童开始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玩具等方式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岁至6岁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年龄段,对于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一、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的变化过程。

这一阶段,儿童在感知、认知、情感、社交、语言和行为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了解这些年龄特征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1.感知觉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知觉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从简单的视觉、听觉发展到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认识周围的环境。

2.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幼儿初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发展为象征性思维。

3.情感和情绪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情绪逐渐丰富,表现为愉快、悲伤、愤怒等基本情绪,并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4.社交发展:从婴儿期开始,儿童逐渐建立亲子关系,进入幼儿期后,开始发展同伴关系,形成初步的社交技巧。

5.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经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单字到词组,从简单句子到复杂句子的过程。

6.行为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行为逐渐规范化,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具体分析各年龄阶段的特征1.婴儿期(0-1岁):这一阶段的特征主要为生理发展,如吃、喝、拉、撒等基本生活能力的逐步建立。

同时,婴儿开始建立安全感,与主要抚养者建立亲子关系。

2.幼儿早期(1-3岁):这一阶段,幼儿开始独立行走,探索周围环境,语言逐渐发展,表现出对事物的好奇心。

此时,家长和教育者应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培养其自主性和自信心。

3.幼儿中期(3-6岁):这一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开始形成道德感和审美感。

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育者和家长的应对策略1.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安全、舒适、富有刺激性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

2.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路径不同,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关爱和支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发射、条件反射的出 现和心理的发生;
2. 了解乳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3. 能够分析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4.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相关概念
(1) 关键期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劳伦兹(K. Lorenz)(1937)提出 来的。他在对禽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小动物,如小鸡、小鹅等,会在 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 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因此,劳伦兹把这段时间 称为“关键期”。
1. 历史上有关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
(1) 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 (2) 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 (3) 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 (4) 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 (5) 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
2. 我国现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三)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4.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
我们所说的年龄特征主要指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学 前儿童的心理年龄与其生理年龄,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例如,有的孩子发展较快些,他 的心理年龄可能比他生理年龄高;相反,有的孩子的心理年龄可能低于其生理年龄。
(二)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一) 心理的发生
1.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1) 吸吮反射。 (2) 抓握反射,又叫达尔文发射。 (3) 巴宾斯基反射,又称脚掌反射。 (4) 惊跳反射。 (5) 游泳反射,又名潜水反射。 (6) 行走反射。 (7) 击剑反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身体发展:3-6岁是孩子身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他们开始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跳、爬等。

他们也开始熟悉自己的身体,并能通过触摸、感觉来获取信息。

2.情感发展: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情绪的控制。

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孩子开始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

他们开始对世界产生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

4.社会发展: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的互动能力的提高。

孩子开始主动与其他孩子进行游戏和交流,并逐渐学会合作和分享。

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并能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和道德。

此外,学前儿童还存在以下一些特征:5.紧张性:学前儿童在面对新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时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不安。

他们需要有稳定的环境和熟悉的人来帮助他们适应。

6.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喜欢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意志力薄弱:学前儿童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常常会受到外界诱惑和自我放纵的影响。

他们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引导来培养自制力和坚持性。

8.短暂记忆: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往往只能记住短时间内的事情。

这也是他们在学习和记忆方面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的原因之一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潜能和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在学前儿童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

1-2岁的学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发展语言和运动技能。

他们开始说一些简单的词语,能够表达基本的需求和情感。

他们也可以站立和走路,并开始学习使用铅笔和其他工具进行绘画。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开始增加。

2-3岁的学前儿童: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逐渐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主。

他们开始使用更多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模仿成年人的行为。

此外,他们开始展示出分辨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并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量概念。

3-4岁的学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很大的进展。

他们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虚构游戏,并开始展示出幽默感。

此外,他们开始理解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例如“今天”和“明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排序。

他们也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开始有更多的关注。

4-5岁的学前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他们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并能够建立一些持久的友谊。

他们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开始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礼仪。

孩子们在此阶段也开始展示出对字母和数字的兴趣,他们可能开始学习写字和阅读的初步技能。

在学前儿童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也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方面的变化。

在认知方面,他们逐渐发展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并应用基本的概念,例如形状和颜色。

他们也开始建立记忆,并发展了注意力和观察力。

在情感方面,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了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学会了分享和合作,以及处理冲突和挫折。

他们也开始发展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认知。

在社交方面,孩子们开始与其他孩子互动,并逐渐发展出友谊和合作的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并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冲突。

在身体方面,学前儿童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各种精细和粗大动作,如跳跃、跑步、投掷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经历了许多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上的变化和成长。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述。

1.身体发展:学前儿童的体格逐渐长高,肌肉得到发展,运动能力提高。

他们开始掌握跳跃、奔跑等简单的动作技能,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能够持续集中精力进行活动。

2.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迅猛发展。

他们开始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他们喜欢提问、探索,并且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3.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在这个阶段迅猛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简单的语句进行表达,并且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言信息。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说话的方式,通过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

4.社交发展:学前儿童渴望与他人互动和合作,并开始建立和维护友谊关系。

他们逐渐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他们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并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5.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经历了较大的起伏,他们可能会经历快乐、兴奋、沮丧、焦虑等各种情绪。

他们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他们也开始学会控制情绪,并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6.注意力和记忆: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提高。

他们逐渐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一件事情,并且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信息。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划和组织活动,并有较好的记忆力。

总体而言,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表现为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他们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他们的情感也逐渐变得复杂和丰富。

这个时期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5.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艾 利康宁和达维多夫 六阶段论
(二)我国现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三、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
原因:
1儿童的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顺序 和阶段的.
2知识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 3儿童由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变和提高,
也要经过一个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原因:
1社会条件不同 2教育条件不同
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
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
关系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
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学前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发展的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表现 (一)从不齐全到齐全 (二)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表现 (一)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二)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 下,学前期儿童在发展的每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根据年龄段划分如下:
1.1-2岁:
-意志力不断增强: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自主性和决策能力,尽管这些能力仍然有限。

-语言发展:儿童开始能够说出单词并尝试模仿成人的语言表达。

-社交能力增强:与其他儿童或成年人相处时能够展示友好和合作的行为。

-探索性行为:通过触摸、品尝和感受周围环境来了解世界。

2.2-3岁:
-自我认知: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够以自己作为参照点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概念发展:开始理解与时间、空间和数量相关的概念。

-饶舌期:在语言方面,儿童开始变得非常健谈,能够组织简单的句子并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模仿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角色扮演来学习和理解社会规范和角色。

3.3-4岁:
-社会和情感发展:儿童开始建立和维护友谊、合作和情感关系。

-情绪调节:儿童开始学习如何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理解和应对他人的情绪。

-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展示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幻
想性游戏和故事创作。

-关注社会认同:儿童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地位,并开始
注意和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言语。

4.4-5岁:
-预读和预写能力:可以通过对书籍和文章的阅读和书写来表达自己
的意思。

-逻辑思维:开始展示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性:儿童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更多地参与日常活动,例如穿衣、饮食等。

-运动能力进步:开始掌握更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跳绳、滑板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儿童出生到小学入学前期,即0-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对其未来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重要的发展任务。

0-2岁婴幼儿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重要的感知和关系发展。

他们开始学会通过各种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例如通过听觉、触觉和味觉来认识世界。

此外,他们开始建立亲子关系,并通过模仿和亲子互动来学习和发展语言能力。

3-5岁幼儿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性。

他们渐渐能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身份,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此外,幼儿也开始发展社交技能,能够与同龄人进行合作和互动。

他们开始学习规则和约定,并能够体会到正常的行为和积极的互动对关系的重要性。

5-6岁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进一步发展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

他们开始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此外,儿童还开始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通过阅读和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除了以上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还有一些重要的发展任务。

首先是建立安全和信任感,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是发展适应和分离能力,幼儿需要逐渐独立于父母并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再次是培养社交和情绪管理技能,幼儿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并逐渐掌握情绪的表达和调节。

最后是发展认知和学习能力,儿童需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探索活动来培养创造力、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性、渐进性的过程,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1.0-1岁:感官发展和身体发展是0-1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他们逐渐对周围的声音、光线和物体产生注意力,开始非语言性的沟通,比如通过哭声和面部表情来表达需求和情绪。

此时期的婴幼儿会尝试爬行、坐立和行走等基本身体动作,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环境的探索和认知。

2.1-2岁:这个阶段是学前儿童最早期的学习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学习走路、说话,并且可以理解简单的指令。

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出非常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通过触摸、抓握和探索周围的事物来认知世界。

同时,他们还在社交和情绪方面有一定的发展,能够感受和表达一些基本的情绪,如开心、生气和难过。

3.2-3岁: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正在积极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好,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穿衣、洗手和吃饭。

此外,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够组织简单的句子并进行一定的交流。

在情感和社交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情感有较强的依恋,并逐渐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4.3-4岁: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他们开始对数字、字母等基本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逐渐掌握一些认知和语言技能。

在社交方面,他们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理解和遵守一些规则和约定。

情感上,他们更加独立和自信,并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

5.4-5岁: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进一步发展认知能力,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语言表达,并开始识别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社交方面,他们逐渐学会与其他孩子进行更复杂的互动和合作,并开始尝试构建和维护友谊。

此外,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也在逐渐发展,开始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从感官和身体发展到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学前儿童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和社交能力强的个体。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地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地主要特征

2-3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指示,并用简单的词汇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他们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探索世界。

他们的情绪也变得更加复杂,表现出愿意与别人合作的倾向。

3-4岁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可以使用更多的词汇和更复杂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创作。

他们开始对朋友产生兴趣,但通常还无法真正理解和关心别人的感受。

4-5岁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他们开始对数字、颜色和形状等抽象概念产生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对社交游戏更感兴趣,并开始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和分享。

他们对规则的遵守和公平性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

5-6岁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继续发展,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他们对文字和阅读开始产生兴趣,并逐渐掌握识字技巧。

他们的社交技能进一步发展,开始与朋友互动,解决冲突,并逐渐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对成就感和自尊心有了更高的要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1.身体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较为稳定,能够自如地跑、跳、爬和踢球等。

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协调,可以用更精确的方式操纵手指和手部。

他们的大肌肉运动也变得更精细,比如能够涂鸦、剪纸和插扑克牌。

2.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迅速,他们开始表现出了逻辑思维的原型,并开始进行类比和推理。

他们对象的数量和尺寸也有了更复杂的理解。

“量”的概念开始出现,例如“多”和“少”、“大”和“小”。

数量概念的掌握也为孩子提供了进行分类和比较的基础。

3.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显著增强,他们能够用更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并开始运用各种语言和语法规则。

他们的词汇量逐渐扩增,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句子和短语。

此外,学前儿童还开始理解和使用一些描述时间和空间的词语。

4.情感发展:学前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他们开始学会自尊、自我意识和自主性,有了独立行动和决策的需求。

此外,他们开始注意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学会理解并回应他人的情感。

5.社交发展:学前儿童对社交关系的需求增加,开始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互动。

他们逐渐学会分享和合作,开始具备团队合作的基本概念。

他们还开始对规则和道德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明白什么是对和错,然而对这些规则的坚持程度还随年龄和个性而有所不同。

6.规划与问题解决能力:学前儿童开始展现出一定的规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够参与游戏并根据规则进行操作,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这种能力的发展不仅对日常生活有帮助,也为将来的学习和思考奠定了基础。

总体而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性等。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孩子开始独立行动和决策,并且对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更加敏感。

他们的思维也由简单的感知向逻辑和抽象的思考转变。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能够帮助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指个体儿童心理与其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演变,包括智力、情绪和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及总体特征。

1、新生儿期(0-2月):是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能够产生本能和条件反射;
2、婴儿早期(1-6月):视听觉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定向活动认识世界,手眼动作也会逐渐协调;
3、婴儿晚期(6-12月):会产生依恋关系,语言功能会萌芽,肢体动作也在此时期迅速发展;
4、先学前期(1-3岁):思维和言语能力逐渐发展,能够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展现出最初的独立性;
5、学前期(3-6岁):此阶段具有较大的情绪作用,拥有强模仿性以及肢体活动性并开始自觉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逐步展现出独特个性,对成人依赖性强,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抽象思维逻辑开始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0-1岁:这个年龄段的婴儿主要处于生理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阶段。


们的心理特征包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受世界;表现出对身边环
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对主要照顾者
有依赖感,并通过亲密的关系来获得安全感。

1-3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展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

他们的心理
特征包括:出现独立行为和表达自我意愿的需求;拥有丰富的感官经验,
开始认识物体和人;通过模仿和玩耍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开始建
立自己的个人身份并探索世界。

3-6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入了自我认同和社会交往的阶段。

他们
的心理特征包括:开始理解和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展示出丰富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观察、模仿和参与社会角色和活动;初步掌握一些
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

同时,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也非
常重要。

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家庭和教育者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给予充分的
关爱和支持,与他们进行亲密互动,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幼
儿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等。

此外,合适的早期教育活动,例如言语和认知
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需要
综合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

通过合适的关爱和教育,我们可以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特征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1 0-6 个月: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2.2 6-12 个月: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依恋关系建立,好奇心增强,自我意识萌芽2.3 1-3 岁:想象力丰富,情绪作用大,爱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建议4.结论: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教育意义正文一、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

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于儿童日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于家长、教师以及相关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0-6 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视听觉迅速发展,他们开始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和颜色。

同时,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婴儿能够抓住眼前的物体。

此外,这个阶段的婴儿会主动招人,对陌生人产生好奇心,但同时也开始认生,对陌生人产生恐惧感。

2.6-12 个月: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学会发音,并能够理解简单的语言。

依恋关系也逐渐建立,儿童会对亲近的人产生依赖,同时,好奇心增强,自我意识萌芽。

3.1-3 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儿童的情绪作用大,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爱模仿成人的行为。

在思维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具体形象的思维,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建议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

例如,对于 0-6 个月的婴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抚摸,以建立亲子关系;对于 6-12 个月的儿童,应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好奇心,同时注意语言的培养;对于 1-3 岁的儿童,应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和空间,同时教育他们学会接受任务和自我组织。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论述题摘要: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满月到半岁: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2.6 个月到1 岁:语言迅速发展,出现初步的思维形式,具备了人特有的自我意识萌芽3.1-3 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4.3-4 岁: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5.4-5 岁:思维具有可逆性,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个性初具雏形6.5-6 岁: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教育因素四、如何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1.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2.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3.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儿童的自主性正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

了解这些年龄特征,对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满月到半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视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给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促进其感官发展。

在6 个月到1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语言迅速发展,出现初步的思维形式,具备了人特有的自我意识萌芽。

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初步的认知教育,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1-3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性。

在3-4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家长和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引导儿童进行积极的模仿行为。

在4-5 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个性初具雏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想自己吃饭,可以给他 安排好椅子,让他坐好,旁边放一 把小勺,一双筷子,供孩子自己选 择,无论孩子吃饭时搞得如何,饭 洒一桌子,菜夹掉地下,都不要指 责,而在鼓励:吃得很好,真能干, 如果饭不洒在桌子上就更好了。
第二,尊重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
❖ 如孩子看书,母亲已准备好饭,这时,不能将孩子硬拉出来吃饭。否 则造成和父母顶牛的局面。可采用这样的办法:
(三)最近发展区
❖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 学前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
发展水平,和学前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之间的差距。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都低 于他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水平。
二、0~3岁婴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3岁,学会走路、说话、思维)
1、先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几个数字。
❖ 一、身高:身高每年增长 8-10 2 厘米左右。3岁时约为初生时的
倍,约 93厘米。
4 ❖ 二、体重:3岁时体重平均为初生时 倍(约 13 公斤)
❖ 三、脑重:出生400克, 1岁 900克,3岁1000克,接近成人脑重
。以后发育速度减慢。
2、什么是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 巴甫洛夫晚年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即条件反射包括第一信号系 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的条件反射做第二信号系统。
❖ 如梅子放在嘴里会流口水这是无条件反射; ❖ 吃过梅子的人,只要看到梅子也会流口水,“望梅止渴”,这是
3.学前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重点题)
(一)小班儿童的心理特点 (3-4岁)
❖ 行为受情绪支配 ❖ (1)喜欢哪位老师就听那位
老师的话。 ❖ (2)高兴时听 ❖ (4)变化快,一哄就笑。
思考:怎样接待新入园的幼儿?
1、态度亲切,要爱孩子。 2、新鲜事物吸引。(玩具、步娃 娃、看动画)
文本
问题:为什么娜娜和堂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进行学前教育时都应采取哪些对策、方法才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 年龄特征 ❖ 它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 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容易形成某 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
❖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 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儿童的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 和抗拒的行为。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行为,或者出现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 折期称为危机期。
❖ (3)体温: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37.5℃,低于35.5℃或高于37.5℃者为 异常。
❖ (4)体重:正常新生儿体重为3000~4000克,如低于2500克,则应按不成 熟儿护理。
❖ (5)大便:出生1~2天,婴儿大便呈墨绿色,粘稠无味,称为胎粪。喂奶 后,大便逐渐转为黄色或金黄(母乳喂养)或淡黄色(牛奶喂养)。颜色不 正常或24小时内不排便者为异常。
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生日:是计算一个人年龄的起点,却不是生命的起点。 266天里,营养、呼吸、排泄等都有母体代劳;身体接触的是温暖 的羊水,很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湿润的羊水被干燥的空气所代替; 温度不再是恒定而温暖的; 黑暗与安静也被打破; 各种声、光、形、色刺激纷纷袭来… 新生儿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斗争!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1个月) 体形: 头大,身长,四肢短; 头占身高的1/4(成人为1/8) 腿占1/3(成人为1/2)
❖ 身高体重:一般身高50厘米,体重3-3.5千克. ❖ 城市,50.0-50.6厘米,体重3170-3270克. ❖ 郊区,49.7-50.2厘米,体重3150-3220克.
❖ 骨骼:尚未骨化,骨质松软.含无机盐少,水分多,血管丰富,弹性教强, 硬度不足,不易折断,单易弯曲.
2-3岁出现自我意识: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 “我”
3岁的孩子:闹独立,爱做事
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自己脱帽子等。这时婴儿非常 喜欢独立行动,不愿意别人喂饭,不愿意被抱着走,很愿意给别 人拿点东西或自己搬动小椅子等。
成人应当保护婴儿独立性的这种萌芽,帮助他进行力所能及 的活动。
第一,孩子想做并能做的事情,尽量放手自己去做, 或者帮助他自己完成。
第一信号系统的话动; ❖ 掌握了语言的人,在听到“梅子”一词时,也会流口水,“谈梅
生津”这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梅子
具体事物
语词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无条件反射,第 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
❖ 孩子打针时哭 ❖ 孩子打针前看到针就哭。 ❖ 孩子听到“打针”这个词就哭。 ❖ 父亲把咸菜挂在墙上。 ❖ 父亲把“风扇”两个字写在墙上。
(2)实物活动是儿童思维的真正源泉。
❖ 桌子上的玩具够不着怎么 办?
❖ 搭积木倒塌怎么办? ❖ 怎样用积木搭桥?
4.掌握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 言语的真正形成 ❖ 思维能力的出现 ❖ 自我意识的萌芽
年龄
刚出生 9-12个月 19-21个月 3岁
言语的发展
能够分辨语音刺激 说出第一个词。如“帽帽” 词语爆炸,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 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
❖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 ❖ 幼儿在1.5岁之后,随着言语的出现,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开
始形成。思维产生了。
3.先学前儿童的实物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实物活动:摆弄实际物体的活动。是该阶段幼儿每天的主要工 作。
(1)通过实物活动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如儿童用杯子喝水,认识了玻 璃的属性,杯子的用途,水的 性质。
❖ 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 1.5-2岁是儿童思维出现的时期。 ❖ 会够东西。会喝水。
❖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 认识,是比较高级的心 理活动。
1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 能把自己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 来,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 身体的一部分,7、8个月的孩 子咬自己的手指、脚趾,有时 会把自己咬疼而哭叫起来。
1
知识目标
❖了解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 理的发生; ❖了解婴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2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状况。
引例
文本 文本
娜娜2岁了,总是“你”“我”不分。她的妈妈很着急,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4岁的堂文堂本已经两次将幼儿园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了。第一次,妈妈告诉 他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他送回去了。但是不久,妈妈又发现他把别人的玩具拿回 家了,还对妈妈说这是别人送给他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妈妈很着急,
❖ 皮肤:常呈红色且有些皱,像个”小老头”.
❖ 内脏器官:未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 完善.
❖ (1)呼吸:新生儿降生之后,先啼哭数声,随即开始肺呼吸,生后头两周 (安静时)每分钟呼吸为40~50次,超过60次则为异常。
❖ (2)脉搏:新生儿脉搏较快,安静时每分钟为120~140次,如超过160次 则为异常。
(3-6、7岁,学前期,也叫幼儿期)
(1)3岁时约93厘米。6岁( 110 )厘米
❖ 3岁时体重平均约13公斤,
20 ❖ 6岁(
)公斤。
(2)脑重: 出生400克,
1岁900克, 3岁1000克, 6岁(
)克,是成人的90%。
2、了解神经元的构造。
❖ 1、人的一切活动由 大脑 支配,而大脑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 神经细胞也叫 神经元 。
二、无条件反射
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对刺激作出的应答。 ❖ 吸吮反射 ❖ 觅食反射 ❖ 眨眼反射 ❖ 怀抱反射 ❖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 巴宾斯基反射 ❖ 惊跳反射 ❖ 击剑反射(强直性颈反射) ❖ 迈步反射(行走反射) ❖ 游泳反射 ❖ 巴布金反射 ❖ 蜷缩反射
❖ 当新生儿看到妈妈的奶头时,他们的嘴会做出吸吮动作并有唾液分 泌,这是非条件的吸吮反射;如果妈妈在每次喂奶前,先用手轻轻 抚摸孩子的前额,那么,以后只要妈妈抱起孩子轻轻抚摸孩子的前 额,孩子就会做出吸吮动作并分泌唾液。
自然条件反射—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人工条件反射—脚底感觉振动就眨眼。
❖ 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数要多些。 ❖ 形成之后不稳定,若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 ❖ 不易分化。
❖ 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四、如何理解教育应从0岁开始
新生儿已具有心理活动能力。 研究发现,胎儿已经开始对外界某些事物作出反应。如胎教。 新生儿已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 比如,出生几天或十几天的婴儿已能注视眼前的物体,喜欢看颜色 鲜艳的东西,喜欢看人的笑脸。爱听温和的说话声和优美的音乐 。 还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自己的愿望。
(一)小班儿童的心理特点 (3-4岁)
❖ 行为受情绪支配
爱模仿(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想干什么)
(1)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一种要多准备几套。 (2)树立样板,表扬先进。(如:坐立端正) (3)上课时不当众批评。
(一)小班儿童的心理特点 (3-4岁)
•行为受情绪支配
❖ 爱模仿 ❖ 直觉行动思维 ❖ 思维靠动作进行,如用积塑片插接 ,事先不会计划,用手数东西。 ❖ (1)要求具体。如聚精会神 ❖ (2)不说反话。
❖ 询问孩子还需多少时间看完;用商量口吻对孩子说:“是先吃饭,还 是看完了再吃饭?”让孩子选择。如果看完所需时间太长,可以商量 的口气对孩子说:“看完还需很长时间,饭要凉了,爸爸胃不好,吃 了冷饭要生病的,你看先吃饭怎么样?”一般说来,孩子见大人和他 商量,他的独立愿望得到满足,很愿意做出决定,去吃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