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为人民服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
《为人民服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二课《为人民服务》。
教材主要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分析我国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分析为人民服务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
5. 小组交流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设计一道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为人民服务板书设计:为人民服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请你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答案:学生在作业中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奉献爱心等,只要符合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还需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开展一次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如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帮助贫困同学等,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的补充和说明1. 实例演示:通过播放视频或分享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让学生看到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内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1.2 技能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为张思德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课文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联系实际生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4.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4.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5.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等。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为人民服务》课文文本,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6.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以便进行课件展示和音频播放。
6.3 课前预习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相关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前言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讲述《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公民责任、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价值观等相关概念。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社区服务项目,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了解公民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公共服务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如何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和讨论,引入《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公民责任?•你们知道有哪些公共服务项目?•为什么我们需要为人民服务?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并引导他们对公民责任和公共服务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步:学习材料(3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相关文章或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学习材料:•《为人民服务》原文解读•公民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项目介绍通过学习材料的介绍和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公民责任和公共服务的概念,并对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步: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可以选取具体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为人民服务的示范。
教师可以选择以下案例进行分析:1.社区清洁行动:学生可以组织社区清洁活动,如垃圾回收和公园整治,来改善社区环境。
2.邻里帮扶计划:学生可以参与邻里间的互助活动,如帮助老年人购物、照顾儿童等,来促进邻里团结和互助精神。
3.环保倡议项目:学生可以发起环保倡议,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节约能源等,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为人民服务项目,并在分组讨论中深入探讨如何组织和实施这些项目,从而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第四步:实践活动(4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以下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项目,并在团队中计划和组织实施。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为人民服务人教新课标
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2.启发式教学: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创设,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反思与评价,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首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展示不同行业为人民服务的事例,如医护人员、教师、志愿者等。
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富有思考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为人民服务”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课文所学,提升语文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3.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能力。
4.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实现教学相长。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语文素养。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自我审视、互相尊重,提高审美和评价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5.实践性强,学以致用
本教学案例强调实践性,将课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尊敬劳动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热爱人民的情感。
-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讨论题目,如:“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作为学生,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
学生将在小组内展开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创设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现实生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关爱他人,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学习烈士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中烈士的英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型。
4. 讨论课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5. 烈士事迹讲解:教师讲解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6. 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文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烈士精神认同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表达和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对烈士精神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烈士事迹的案例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服务,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 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情感。
3. 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行为。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2. 准备讨论题目和讨论指南。
3. 准备实践指导材料。
教案剩余章节将在稍后提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兴趣。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行为。
4. 实践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提供一些实践指导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意义的理解。
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评估学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情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文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伟人、英雄和普通人,他们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
1.分析课文中的伟人、英雄及普通人,讨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理解其精神品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身边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体会平凡人的伟大。
3.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4.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课后作业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从伟人、英雄及普通人的事迹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此外,我还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给予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激励和克服困难。
六年级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培养服务意识,增强国家意识
本篇教案的主题是《为人民服务》,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爱国和个人责任感。
从中体验服务的价值和服务给予自身带来的反馈。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将会深刻理解服务和国家意识的两个重要概念,并付诸行动,行动起来,从服务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感悟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自己应该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2.敬爱祖国,珍视国家荣誉与利益,树立强烈的爱国信仰。
3.提高服务意识,学会从小事做起,主动为他人服务,营造和谐社会。
4.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观看视频《服务从心出发》(5分钟)。
该视频主要讲述了身边的服务和细微之处,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倡服务文化。
2.讲授知识——什么是服务,你有哪些服务行为(20分钟)。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服务的定义和内容,知道了常见且日常的服务行为。
3.团队合作——做文化墙展示(30分钟)。
分小组,每组制作一份文化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将自己所了解的服务行为展示出来,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4.分组讨论——服务的价值(20分钟)。
同一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大家集思广益,交流服务和服务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从不同角度理解服务的价值。
5.实践活动——请老师喝水(10分钟)。
老师在课堂上模拟口渴,让学生主动拿来水杯和水,为老师送上清凉的一杯水,旨在培养服务意识,同时也要从小事做起,增加同学们的参与感与成功感。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提高服务意识。
3.体验服务中的愉悦感。
四、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2.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服务中的愉悦感。
3.如何做好教师模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
五、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
2.讲授知识。
3.团队合作。
4.分组讨论。
5.实践活动。
6.案例解析。
六、教学反思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次教学过程中,也从服务的角度,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国家意识的重要性。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教案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无私奉献精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1.2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他人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1.1.3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他们能够为社会、他人做出贡献。
1.2 课程意义1.2.1 无私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3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3 课程目标1.3.1 学生能够理解无私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1.3.2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1.3.3 学生能够将无私奉献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二、知识点讲解2.1 无私奉献精神的内涵2.1.1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不求回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
2.1.2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
2.1.3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为社会、他人着想的精神。
2.2 无私奉献精神的表现2.2.1 无私奉献精神在个人行为上的表现,如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
2.2.2 无私奉献精神在社会行为上的表现,如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2.2.3 无私奉献精神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如敬业、奉献等。
2.3 无私奉献精神的价值2.3.1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3.2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3.3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内容3.1 理论知识3.1.1 无私奉献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3.1.2 无私奉献精神的表现和方式。
3.1.3 无私奉献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3.2 案例分析3.2.1 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精神的典型事例,如雷锋、白求恩等。
3.2.2 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2.3 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精神在职业领域中的体现。
3.3 实践活动3.3.1 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等。
2023最新-《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优秀10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优秀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篇一一、说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是: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一、说教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共产党的宗旨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在教学案例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一个教学案例。
一、选材背景
某校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决定选取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事件——延安整风运动,以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重要性;
3.帮助学生借鉴“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经过简短的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整风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 结合教材,分析延安整风运动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3.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展开深入探讨,明确每个人都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方式;
4. 在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明确将“为人民服务”精神贯穿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效果
通过该教学案例设计,学生将更加全面地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和要求,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为社
会做出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总之,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
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学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简介:
作为一个公民,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尤为重要。
本教学案
例以此为主题,旨在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情
怀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案例一: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表现优秀,成绩优异。
一天,学校组
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到社区服务站为老人们提供帮助。
在
活动中,小明细心照顾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买菜、扶他走路。
老人感慨地说:“谢谢你们这些孩子,你们是我们社区的好希望!”小
明深受感动,意识到自己的服务行为可以带来他人的快乐和感激。
案例二:
小红是一名高中生,她热爱音乐,擅长演奏钢琴。
一天,学校邀请
义工机构的孤儿来校交流。
小红主动请缺乏音乐教育机会的孤儿们一
起弹奏钢琴,她耐心地教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孤儿们
开心地笑着说:“谢谢你,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音乐!”小红心存感动,明白到自己可以通过音乐带给他人欢乐和美好的体验。
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所在。
他们不仅帮助到了有需要的人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懂得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心系人民,服务人民,实现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揣为人民服务的火热心情,共同为我们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和意义2. 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团队合作与协调5. 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1. 理解人民服务的含义和意义2. 培养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掌握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3.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服务人民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2. 实践场地:联系学校或社区,为学生提供实践服务的场地。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提出服务方法和技巧。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提炼出关键的服务方法和技巧。
6.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7.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课文《为人民服务》教案范文
《为人民服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分析和解读。
2. 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3.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氛围。
2. 讲解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服务人民的相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5.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氛围。
3. 讲解课文: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6.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人物和事例,了解他们在为人民服务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3. 选择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深入了解其事迹和精神品质,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表达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个人心得的表述和案例分析的深度。
教学评全国比赛获奖案例为人民服务
教学评全国比赛获奖案例为人民服务# 导入部分:巧妙设局,勾起兴趣。
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小镇,一下大雨啊,街道就积水特别严重,居民们出门都得蹚水,苦不堪言。
但是呢,有个热心肠的大叔,他天天拿着工具,去疏通下水道。
不管风吹日晒,他都坚持干。
最后啊,下水道通了,大家再也不用蹚水啦,都特别感激他。
讲完故事,老师就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大叔做的事儿怎么样啊?”同学们一听,那可来劲儿了,纷纷举手说:“大叔太棒啦!”“他真是个好人!”老师接着趁热打铁:“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为大家服务的人呢?”这一下,同学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清洁工,有的说医生,有的说老师。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 新授环节:层层深入,轻松理解。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笑着点点头说:“大家说得都挺对的,但是还不够全面。
那咱们就一起来仔细研究研究。
”接下来,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句一句地分析课文。
比如说,讲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就问:“同学们,‘完全’‘彻底’这两个词能不能去掉啊?”同学们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又开始争论起来。
老师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解释说:“这两个词可不能去掉啊,‘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说明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到底。
”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 互动环节:小组合作,各抒己见。
光老师讲可不行,还得让同学们自己动起来。
于是,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为人民服务呢?每个小组都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的小组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当科学家,发明更多对人民有用的东西;有的小组说要保护环境,让大家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环境里;还有的小组说要关心身边的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讨论完了,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有个小组的代表特别有意思,他说:“我们小组觉得啊,就算是一件小小的事儿,也能为人民服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热情。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相关的任务。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并撰写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进行总结归纳。我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总结张思德同志的崇高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我将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考。例如,我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服务人民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在导入新课后,我将进入对课文内容的讲授。我将逐段讲解课文,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例如,在讲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我可以逐段讲解课文,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如“为人民服务”、“博大精深”、“崇高品质”等,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又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为人民服务》概述2. 《为人民服务》的分析与解读3. 《为人民服务》与社会责任三、教学过程: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a. 分享贾平凹的简介: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b. 介绍《为人民服务》的背景:讲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困境。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a. 分析作品主要情节:介绍作品中党员干部方鸿渐在乡村任职的经历,以及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b. 呈现方鸿渐的人物形象:描述方鸿渐处事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以及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a. 引导讨论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
b. 分析《为人民服务》传递的主题:如人民利益至上、争创幸福生活。
c. 探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鼓励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a.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b.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c. 激发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兴趣和意愿,如社区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讲授法:结合文本分析,向学生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情节和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思考作品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2.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 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为人民服务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总结为学生服务的方式,并强调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了解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用于课堂分享。
2.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一些为人民服务的活动方案,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考。
3.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为人民服务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情景剧,体现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进行课堂表演。
2. 服务计划制定:让学生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为人民服务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服务内容、时间、方式等。
3. 分享会:邀请社区志愿者或公益活动组织者来校,与学生分享服务经验,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
七、教学作业八、教学拓展1. 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机构、公益活动组织等,了解它们为人民服务的经验和成果。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为人民服务2人教新课标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下五个突出亮点:
(一)紧密联系生活,凸显实践性
本案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讲述优秀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受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以一首与“为人民服务”主题相关的诗歌或歌曲作为开场,让学生在感受文学之美的同时,思考诗歌或歌曲中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通过展示一组优秀人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人物是谁,他们为人民做出了哪些贡献。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优秀人物,为人民服务。
3.写作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分享自己的感悟。
2.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Nhomakorabea)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平台。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颍上县半岗镇倪纤君
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这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主席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本组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并且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
出示课题后,课件展示课后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
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
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还课件展示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
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
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意。
三、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然后组织大家讨论。
1.第一段,课文用“革命”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任务。
第三句话指出张思德同志生前参加了革命队伍,而且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这一句跟下面三句是总(起)分(述)关系。
这样说可以启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义,从而充分肯定张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绩。
3.第三段共六句话,其中有“不管……都……”“只要……就……”连接的三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加强了语言的力量,突出强调了“我们这个队伍”坚持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4.第四段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指出“我们这个队伍”现时的任务:要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去争取全民族的解放。
第二层和第三层指出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要努力奋斗;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5.第五段在讲演结束时仍回到追悼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紧扣讲话中心,又进一步表达了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悼之情。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检查并帮助学生对讨论中着重分析的词句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入理解。
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精读课
文。
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也是是一篇讲演稿。
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
《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分层进行了论述。
这种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辞藻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可我在教学时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
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我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这节课的安排是合理的,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对此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
学生为何对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呢?简单地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以下选取其中一个教学片段,“开追悼会的目的”的记录。
文章引用: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这要求成为一个制度。
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
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文章,想想从中你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体会开追悼的目的是“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说得很不错,有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段,我读懂了:毛主席能平等待人。
他认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们都要给他开追悼会。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我们就要为他开追悼会。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了。
学生:我也认为开追悼会是为了歌颂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寄托我们的哀思。
师:你特别爱动脑筋,这句话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大家禁不住为你喝彩。
学生:我体会到了开追悼会既可以安慰死者的家属,又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他的精神。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大家一听就懂……
学生:我从文中读出“毛主席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的革命势力并不强大,毛主席就用为死者开追悼会的方式让人民都团结起来,这样一来,革命力量就会慢慢增强,一举歼灭敌人,解放解放全中国。
……
长期以来,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读---想---谈”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学习主
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功课时,教师才去调兵遣将帮助他。
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学习的成功,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发展也得到了提高。
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发现、去想、去说。
上课的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