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课件10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课件97页PPT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课件97页PPT

第三节 我国铁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铁路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发展状况
年份
合计
营业里程(km)
复线
电气化
1980
49940
8119 (16.3%)
1667 (3.3%)
1990
53378
13024 (24.4%)
6941 (13.0%)
2019
54616
第二节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5、旅客列车提速 许多国家的铁路都在致力于列车提速:
1987年有15个国家的特快、直快列车达到或超过 120km/h;
欧洲大陆普通铁路客车普遍达到160km/h,德、 法、英个别线路可达200~225km/h;日本窄轨 铁路客车普遍达130km/h,计划向200km/h发展。
第四篇 铁路运输系统 (第一章-第三章)
叶霞飞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 第二章 铁路固定运输设备 第三章 铁路运输移动设备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
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铁路的发展趋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章 铁路固定运输设备
铁路线路与轨道 铁路车站与枢纽 铁路信号与通信
进军。
第二节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7、重载货运 铁路重载始于20世纪20年度的美国。一般单列质
量超过5000t的称为重载列车 8、新型大功率机车:增加轮轴牵引力、制动系统、
车钩强度、减轻自重、提高轴重 9、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和指挥系统:运营管理自
动化、货物装卸机械化、行车调度指挥系统、 ATC(ATO,ATP,ATS)
铁路运输特点 固定导轨 固定的站场 列车
不灵活 大容量、有序

交通工程学课件-第八章--交通流理论

交通工程学课件-第八章--交通流理论

m 1)!
Pk
•时间t内到达车辆数小于k的概率P(K<k) •时间t内到达车辆数大于等于k的概率P(K≥k) •时间t内到达车辆数大于等于x但不超过y的概率
P(x≤K≤y)
第八章 交通流理论
• 该分布的均值M和方差D都等于m=λt。
• 实际应用中,均值M=E(X)和方差D(X)可分别由其样本 均值和样本方差S2分别进行估计:
1、负指数分布
• 交通流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则交通流到达的车头时距 服从负指数分布, 反之亦然
• 已知到达某交叉口的车流车头时距(单位:s)服从负
指数分布,且 P(h 10) 0.2
• 试求任意10s到达车辆数不小于2辆的概率
P0 0.2 et P1 t et P( X 2) 1 P0 P1
交通工程中,另一个用于描述车辆到达随机特性的度量 就是车头时距的分布,常用的分布有负指数分布、移位的 负指数分布、M3分布和爱尔朗分布
1、负指数分布(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由泊松分布知 P( X 0) (T )0 eT eT
0!
四、连续性分布(continuous distribution)
第八章 交通流理论
一、概述
• 交通流理论是运用物理学与数学的定律来描述交 通特征的一门科学,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理,从而使 我们能更好地掌握交通现象及其本质,并使城市 道路与公路的规划设计和营运管理发挥最大的功 效。
第八章 交通流理论
一、概述 当前交通流理论的主要内容: • 1、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的相互关系及测量方法 • 2、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 • 3、排队论的应用 • 4、跟驰理论 • 5、驾驶员处理信息的特性 • 6、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 7、交通流模拟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饮酒与驾驶
捷克斯洛伐克的莫斯试验表明: 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为0.03%-0.09%时,其 事故的发生率比不饮酒者增加7倍,当酒精浓 度为0.1%-0.14%时,事故率为不饮酒的32倍, 当酒精浓度为0.15%时,事故率竟增加128倍。
饮酒对驾驶机能的影响:
美国Loomis认为:当血中酒精浓度为0.03%时, 驾驶能力就有低落;当为0.1%时,低落15%, 为0.15%时,低落30%。 日本学者研究:当酒精含量达到0.5mg/ml时, 驾驶机能受到影响,辨色力降低,反应时间增 加,错误反应增加46%.
二、交通事故(了解)
定义: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由于
违章,造成人、畜伤亡或车物损坏的意外事 件,统称为交通事故。 要素:车辆-在道路上-运动中-发生事态-原因 是人为的-有后果 主要表现:
交通事故的主要表现:
碰撞
交通事故的主要表现:
碾压:
交通事故的主要表现:
擦刮
交通工程学基础
主讲:雍朝康(讲师/维修技师)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重点掌握)
迈克尔· 舒马赫
概述
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主要通 过视觉特性、反应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
1、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
(1)感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 觉。 (2)知觉 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 (3)信息处理 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 车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 应的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反应器”操作车 辆。
2、合流冲突点:由不同方向驶入,在相同方 向驶出的车流交汇点。危险因子:侧撞。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1. 综合运输 2. 公路交通 3. 城市交通
二.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及面临的任务
1.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 2.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1)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 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 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 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3) 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 究
①区域交通控制软件系统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控制系统设备与配套技术的研究; ③高等级公路情报采集与信息传输、监控技术的研究; ④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体制、理论方法
与设施的研究; ⑤高等级公路立交规划设计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交通流理论方面基础研究
hs
V 3.6
ht
式中:V――汽车行驶速度(km/h)。
§2-2 交通量特性
一. 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 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段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 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1.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
1 365
365
KN L
K Q Vs
式中:K――车流密度(辆/km);
N――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13章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13章道路交通安全

英国:
事故相关性因素分析
式中: D─当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V ─当年汽车拥有量; P ─当年人口数。
13.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式中: Y ─公路每千米1年间事故次数; X ─公路某一路段平均日交通量或车公里数; ─参数。
事故原因分析模型
交通量模式
13.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13.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第十三章 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工程学
13.1 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的定义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交通事故是“在道路上所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有害或危险的事件”。这些有害或危险的事件妨碍着交通行为的完成,其原因常常是由于不安全的行动或不安全的因素,或是两者的结合。
中国
由于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日本
由于车辆在交通中所引起的人的伤亡或物品的损坏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情况分类(北京工业大学)
交通事故的分类 1992年,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按死伤人数、经济损失等,将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四类。 13.1 道路交通事故
13.2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01
对驾驶员的教育
02
对骑自行车人的教育
03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04
健全交通法制
05
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06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13.4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对策
交通事故损失研究方法
总产量法
法院裁决法
公共部门的不明确估算法
人生保险法
愿付费用法
净产量法
13.5 道路事故经济损失
道路交通事故损失的构成

交通工程学OD调查课件

交通工程学OD调查课件

VS
例如,在研究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时 ,OD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城市 居民的出行起点、终点、出行方式和 出行时间等数据,从而为城市居民的 出行行为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 数据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交通工程学OD调查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OD调查概述 • OD调查方法 • OD调查内容 • OD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 OD调查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OD调查概述
OD调查的定义
OD调查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通过了解出行者的出行目 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信息,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OD调查应用与案例分析
OD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OD调查用于交通规划中,主要是为了了解出行者的出行起点 和终点,以及出行方式的选择,从而为交通规划提供数据支 持。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OD调查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 居民的出行需求和出行习惯,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交通规划 方案,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03
CATALOGUE
OD调查内容
起终点识别
总结词
确定调查范围内的所有起终点,确保调 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VS
详细描述
在OD调查中,起终点的识别是至关重要 的第一步。起终点指的是交通出行行为的 起始点和终止点,可以是居住地、工作地 、学校等地点。准确识别起终点有助于后 续的数据分析,如计算出行量、出行距离 、出行时间等。
拦截访问法
总结词
一种在特定地点拦截行人进行调查的方法
详细描述
拦截访问法是OD调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调查员在 商场、车站等特定地点拦截行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 他们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信息。该方 法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查,且能够获得较为详尽 的资料,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容易受到被调 查者配合程度和特定地点人流量的影响。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15章道路交通环境的保护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15章道路交通环境的保护
例: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
第三节 汽车污染 物的危害与防治
二.汽车污染物及其危害
危害较大的几种污染物
○ 一氧化碳
二氧化

○ 二氧化氮
碳氢化
合物
● 粉尘及烟雾
光化学
烟雾
第三节 汽车污染 物的危害与防治
三.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规律:
○ 城市越大,人口越密,汽车越多, 则排出的污染物越多
○ 城市多于农村 ○ 城市中心区多于边缘区 ○ 商业区多于居民区
第四节 噪声污染
一、声波及有关概念
声波:机械波,在媒介中传播,来源于发声体的振动; 传入人耳时,耳鼓膜振动,刺激听神经而产生声的感 觉。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乐音与噪音
二、声压与距离的 关系
距声源距离越近,声压 越低,距离增加一倍, 声压减小6dB
第四节 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的传播
三.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四.排气量与车辆运行状态的关系
○ 汽油、柴油汽车: ● 怠速时一氧化碳最多,减速次之,恒速最 小; • 碳氢化合物则减速时量最多,恒速最低
五.排放量同道路总坡的关系
○ 纵坡越大,耗油量越大,排污数量越大
第三节 汽车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
道路交通大气污染的防治 国外概况:
○ 明显改善,解除了城市上空烟雾弥漫的局面;但光化学烟雾有所发展,氮的氧化物仍有增 加的趋势
• 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振动、妨碍日照和电磁波干扰,以及对非再生自然资 源的消耗
○ 交通运输干线(地上和地下)的影响 • 包括: • 对耕地的占用 • 对交通工程沿线文化、历史和古建筑等风景名胜造成的不利影响 • 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一 .

中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件:第6章 交通规划3(吴芳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件:第6章  交通规划3(吴芳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6.5 方式划分
6.5.1 交通方式划分方法
1. 多层或单层划分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交通方式进行划分。从结构层次来 看,可分为多层划分和单层划分。以城市交通的人员出行为 例,可作以下划分:
(1)多层划分(二者选一)
非机动车自 步行 行车 全方式机动车公 个共 人交 机通 动交轨 普通道 通小 摩 交 公汽 托 通 交车 、 ( ((助 地 公 含动 铁 共 出车 、 汽 租轻 、 车轨 电 )等 车) )

全有全无分配法

容量限制-增量加载分配法


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容量限制-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小结
• 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
•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
--出行生成(原单位法)(掌握)
--出行分布(平均增长系数法、Frant法、行程时间
重力模型)
(掌握)
--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掌握)
6.6.3 交通分配方法概述
国际上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与非平衡模 型两大类,并以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为划分依据。
Wardrop第一原理指出: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一种 方式分布,就是所有使用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的路线费 用小。Wardrop第二原理认为,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 使得网路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
• 最短路分配 • 容量限制分配 • 多路径分配 • 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
(2)单层划分(多者选一) 将上述六种基本方式(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普 通公交、轨道交通)作为选择对象。
2. 根据服务提供者划分
有时为了将问题简化,或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 也可从提供交通方式的直接服务者来划分交通方式。 如以城市交通的人员出行为例,可归结为两种:公交 方式——直接服务者是公交公司,非公交方式——直 接服务者是道路部门。我国目前进行的交通方式划分 大多采用这种划分办法。

交通工程学课件

交通工程学课件

如图4.11所示,当C=0.50 时,间距值的摆动衰减很快;当 C=0.80时,其罢动逐渐减小;C=1.57时,摆动停止衰减 ,其间距基本稳定;当C=1.60 时,摆动幅度逐渐增大 。可见,C=1.57为线性跟驰模型中车头间距从稳定到非 稳定的临界值。 渐近稳定:一列处于跟驰状态的车队仅当C<0.5时,才是 渐近稳定的。 与局部稳定相比较,这里C=0.50时,车头间距的摆动衰减 很快。头车运行中的扰动是以 1/λ(s/辆)的速率沿车队向后传播。当C>0.5时,将以增大变 动幅度传播,增大了车辆间的干扰,当干扰的幅度增大 到使车间距小于一个车长时,则发生追尾事故。图4.12 显示了一列有8辆车的车队,可知,前车改变运行状态后,后车也 要改变。但前后车运行状态的改变不是同步的,而是 延迟的。这是由于驾驶员对于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要 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这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感觉阶段——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被察觉; 认识阶段——对这一改变加以认识; 判断阶段—— 对本车将要采取的措施做出判断; 执行阶段—— 由大脑到手脚的操纵动作。 这四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假设反应时间 为△t,前车在t时刻的动作,后车要经过△t在(△t+t)时 刻才能作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延迟性。
1.制约性 在一队汽车中,后车跟随前车运行,出于对旅行时间的考 虑,驾驶员总不愿意落后很多,而是紧随前车前进,这 就是“紧随要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跟驶车辆要满 足两个条件:一是后车的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的车 速只能在前车速度附近摆动,否则会发生碰撞,这是“ 车速条件”;二是前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即前车刹车时,两车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从而有足够的 时间供后车驾驶员做出反应,采取制动措施,这是“间 距条件”。显然,车速高时,制动距离长,安全距离也 应加大。紧随要求、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构成了一队汽 车跟驰行驶的制约性,即前车的车速制约着后车的车速 和两车间距。

《交通工程课件》课件

《交通工程课件》课件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评估道路在不同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以便进行交通规划和优化 。
道路通行能力改善措施
提出改善道路通行能力的措施,如拓宽道路、优化交叉口设计等。
交通规划基础
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以便进行 交通规划和建设。
交通网络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土地利用情 况,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布局, 以提高交通效率。
纵断面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地形条件和排水要 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纵坡和坡长 ,以及竖曲线半径和长度。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选址
根据交通流量、道路等 级和交叉口类型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交叉口位 置。
交叉口形式选择
根据交通流向和交通组 织需求,选择合适的交 叉口形式,如十字路口 、丁字路口、Y字路口 等。
交叉口渠化设计
• 案例结论: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PART 05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
REPORTING
城市交通拥堵案例
案例名称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
案例描述
案例分析
案例结论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交 通拥堵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数量的 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愈 发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极 大不便。
造成北京市交通拥堵的主要 原因包括道路容量有限、公 共交通设施不足、私家车数 量过多等。为了缓解交通拥 堵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 施,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限制私家车购买和使用等。
02
它旨在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效率、舒适性和环保性,以实现 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件:第8章 交通管理1(吴芳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件:第8章  交通管理1(吴芳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与建设道路相比,通过科学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方式,可协 调供需矛盾,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局面,充分发挥路网及其设 施的作用,提高道路交通网络的运输效率,其投入少,见效 快,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现代交通管理理论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之中。通过交通 管理理论的应用,可使交通中的人、车、路与环境状况从时 间与空间上有效协调、合理分布,从而使得机动车、非机动 车、行人在安全、迅速、畅通条件下运行,最终获得最大的 安全率、最少的交通延误、最高的运输效率、最大的通行能 力、最低的运营费用,最终达到良好的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 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10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 北京市汽车超过500万辆。
• 2014年全国主要主要城市汽车保有量前十排名情况: • 汽车保有量第一:北京-拥有汽车总量537.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7.5万辆,
私人汽车中轿车298.2万辆,。 • 汽车保有量第二:重庆-拥有汽车总量399.8万辆 • 汽车保有量第三:成都-拥有汽车总量336.1万辆,日平均新上牌汽车1874辆。 • 汽车保有量第四:深圳-拥有汽车总量290.5万辆 ,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
•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上涨,小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门的日常的代步工具,如 今人们对汽车的依赖不亚于随身携带的手机了。这种形式的上涨势必给汽车 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从前端的汽车销售到后面的汽车维护保养,致使整 个汽车行业前景一片大好
• 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近1.4亿,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是2003 年汽车数量的5.7倍。
道路交通是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动脉,对城市及区域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路通行能 力的大小取决于现有交通结构、数量及其管理水平。从国内 外一些城市道路交通所出现的车辆拥塞、事故多和污染严重 的情况分析,并非都由于道路面积不够所产生,管理不善也 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同的道路交通系统,由于管理的 良莠而使通行能力出入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着 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语言精品资源PPT
9
10.2 大气污染
根据各地区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 定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 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 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包区。
语言精品资源PPT
4
10.2 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其危害 1、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2、大气污染物的发生 大气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成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1)天然污染源 ①火山喷发 ②森林火灾 ③自然尘:风沙、土壤尘等。 ④森林植物释放。
语言精品资源PPT
5
10.2 大气污染
(2)人为来源 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四方面: ①燃料燃烧 ②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③交通运输过程排放 ④农业活动排放
语言精品资源PPT
11
10.3 噪声污染
一、交通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危害 1.声波与噪声 (1)响度(音量) (2)声强与贝尔 :分贝(dB) (3) 声压与声压标准 (4)等效声级 (5)声压与距离的关系
语言精品资源PPT
12
10.3 噪声污染
2、噪声来源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
3、噪声的危害 1)听力机构损伤 2)对睡眠的干扰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4)心理影响
语言精品资源PPT
8
10.2 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监测
根据环境质量基准、各地大气污染状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大气环境 的规划目标,按照分级分区管理的原则,规定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 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 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 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语言精品资源PPT
16
二、振动的感觉 振动对人体的作用方式有三种情况:
①振动时作用于人体的主表面或基本部分 ②振动只是通过支撑面传递给人(如站立或坐在汽车上) ③振动作用在人的某一部分或器官(振动的手柄或头枕) 从人体受害程度划分又可分为: ①降低人的舒适 ②低人的工作效率(增加人的疲劳) ③降低人的健康素质。
语言精品资源PPT
13
10.3 噪声污染
二、交通噪声及其传播 1、道路交通噪声的特点 2、交通噪声的传播
1)声能随距离的衰减 2)声传播过程中的附加衰减 3)声波的衍射现象
语言精品资源PPT
14
10.3 噪声污染
三、交通噪声的控制 1、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噪声法令条例 2、合理的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 3、绿化
语言精品资源PPT
2
10.1 概述
2、道路交通环境的范畴 目前,道路交通的环境影响主要划分为两大类 1)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我国道路交通环境的现状 1)公路交通环境的现状 2)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现状
语言精品资源PPT
3
10.1 概述
二、道路交通污染的种类与危害
1、生态环境方面 2、大气环境方面 3、声环境方面 4、社会环境方面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 枢纽、干线等。
语言精品资源PPT
10
10.2 大气污染
三、道路交通大气污染的控制方法
各国防治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法 2.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3.控制汽车排污昼,发展无公害汽车 4.加强道路养护中的环保对策 5.加强交通管理
语言精品资源PPT
6
10.2 大气污染
3、主要大气污染物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
5)碳氢化合物
6)光化合烟雾
语言精品资源PPT
7
10.2 大气污染
4、大气污染类型 5、道路交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6、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7、道路交通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语言精品资源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10.4 振动污染
三、防护措施 1.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尽量预防。 2. 对振源的措施。 3.加强交通管理 4.加宽两侧用地,使两旁的房屋远离道路,绿化等。
语言精品资源PPT
18
谢谢您的聆听
语言精品资源PPT
15
10.4 振动污染
一、振动的产生 当汽车行驶于凹凸不平或有较深车辙的路面上,汽车 产生上下、左右或前后颠簸、摇动,这种不断变换方 向的冲击力量作用于车体的各部,作用于车上的乘客, 作用于路面,路面又将这巨大的外力传给路基,路基 土壤又传给道路两侧房屋设施,于是沿线一带就产生 不同程度的振动。
第十章 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
主讲:曹从咏 教授
语言精品资源PPT
1
10.1 概述
一、道路交通的发展与环境影响
1、环境的定义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牛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