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本质所在

合集下载

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方法

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方法

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改善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家校合作和推进德育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一、改善教育资源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基础。

当前,一些地区的高中德育教育存在教材匮乏、实验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需要加大投入,改善教育资源。

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德育类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建设德育实践基地,提升学校德育教师的待遇和培训力度,以确保高中德育教育的资源充裕和质量过硬。

二、优化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学校存在师生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德育氛围淡薄等问题,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需要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大力树立和弘扬正能量,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以及严格管理学校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三、提升教师素质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目前,一些高中德育教育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

需要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素质。

具体可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继续加强德育教育专业化的师资培养,增加德育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和数量质量,定期开展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提升其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理解和对高质量德育教育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相辅相成。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的合力,是提升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健全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机制,发挥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注重道德实践,提高育人实效

注重道德实践,提高育人实效

注重道德实践,提高育人实效【摘要】要成功地实现道德教育,不能片面依赖于道德理论教育,而更应该注重道德实践教育。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应十分注重通过道德实践教育这一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了解生活,提高能力,升华感悟,从而实现道德内化,增进育人效果。

【关键词】道德实践实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道德教育的这一性质,客观上要求不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而应侧重以正确认识为指导,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悟和践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如果只注重普遍性的知识理论、原则规范的说教,而忽视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的根本特征,那么,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将无从实现。

”[1]因此,要成功地实现道德教育,不能片面依赖于道德理论教育,而更应该注重道德实践教育。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应十分注重通过道德实践教育这一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了解生活,提高能力,升华感悟,从而实现道德内化,增进育人效果。

今年的“3·5学雷锋日”恰逢雷锋逝世50周年纪念日,结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二课第一框《公民的义务》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道德习惯和认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在班上开展了“3·5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并为此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雷锋精神,(1)班传承”特色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注重道德实践内容的选择和准备,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避免道德教育上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应当是像杜威所说的那样,使学校生活成为学生的道德经验形成的手段。

”[2] 学校生活,作为学生的一个生活圈以及道德生成圈,本身就蕴含了很多道德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培养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优势,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去挖掘。

针对部分学生与科任教师,乃至宿舍管理人员、保安人员、清洁人员等存在的一些交往冲突以及在保护学校环境方面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我把此次道德实践内容确定为以下四类。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和思考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和思考

汇报人:日期: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和思考德育教育的定义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目前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课堂轻社会等,导致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高。

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网络信息的泛滥、功利化倾向的抬头等,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体验教育法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青少年在模拟的情境中真实地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增强对道德价值的认同和内化。

实践教育法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德育基地体验等,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道德的力量,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互动研讨法通过组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研讨,引导青少年对道德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注重实践和体验德育与语文通过历史课程中的人物事迹、历史事件等,教育青少年珍视民族传统,培养其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德育与历史德育与艺术结合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加强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习惯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德育教育计划注重个性化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个性化德育教育借助信息化手段,拓展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教育01开发德育教育APP02开展远程德育教育031 2 3制定德育教育评价标准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结果并改进教育方法开展德育教育评价,及时反馈和改进德育教育质量03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01增强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02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主题融合活动共享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课程整合030201建立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德育教育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活动加强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010203组织开展有益的德育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青少年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感谢观看THANKS。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论文关键词:道德教育实践性实践活动论文摘要:实践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

实践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道德教育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

实践性道德教育的实施应有助于学生道德的持续发展和道德生活的不断完善,在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必须注意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讲需要实践活动,实践性是道德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

一、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个亘古至今的主题。

在中国,道德从来就是实践“做人”的学问。

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导价值观的传统伦理思想和强烈的处世态度决定了实践在道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行动践行人伦关系的要求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人格的磨练最终落实在人生或现实生活中。

所以,中国古代人之圣贤都是因其在人生道路上体现了至高无上的仁德,或在行动上创造了丰功伟绩才达人成圣。

可见,在道德教育上知性化育固然重要,躬身实践更不可少。

在西方,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就是“实践哲学”。

道德哲学之所以称为实践哲学,就因为它研究实践或行为。

在西方古代和近代伦理思想史上占统治地位的“规范伦理学”,它以研究道德与人的现实生活,与人生、个人需要、礼仪、幸福的关系为基本特征,以确定道德准则、道德原则为基本宗旨。

在伦理学的开山始祖亚历士多德那里,伦理学就是根据实践来定性的。

他认为伦理学“这门科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

而“在实践的事务中,目的并不在于对每一课题的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实践。

对德性只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应用或者以某种办法使我们变得善良。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由于个人贪欲的急剧膨胀,道德情感普遍淡漠,道德意志先天脆弱,道德行为知行分离,所以肯定或凸现道德的实践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和思考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和思考

汇报人:日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方法•对德育教育实效的思考•未来德育教育的展望与建议目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定义目标德育教育的定义与目标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030201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网络信息的泛滥教育方式的创新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方法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科渗透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培养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道德选择和行为的后果,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道德讲座、德育论坛、艺术节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培养奉献精神和公益意识。

体验式活动设计一些体验式活动,如心理训练、团队协作挑战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挫折与成长,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德育教育实效的思考德育教育实效的评价标准影响德育教育实效的因素分析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策略与方法改进创新教育方法协调教育环境未来德育教育的展望与建议德育教育创新发展的可能性03社会教育为辅助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德育教育的模式探讨01家庭教育为基础02学校教育为主导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德育教育研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对未来德育教育的期待与建议感谢观看。

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方法5篇

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方法5篇

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方法5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高中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营造和谐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当前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道德品质下降、道德沦丧现象愈发严重等。

如何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升首先需要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德育课上,而是要贯穿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各方面都应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

教师要做好德育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要关心自己子女的道德发展,与学校共同育人;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社会要为高中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只有通过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才能有效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升还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端正教育观念,做到言传身教。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师德考核机制,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予以表彰和激励,对不良的师德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有效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育,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刻苦勤劳等正确的情感态度。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指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注重情感教育,可以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升还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德育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还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将法律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也是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采用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来。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积极思考,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评估方式也是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评估方式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评估往往被忽视。

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评估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或论文写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建构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自主建构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自主建构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摘要】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德育的目标不能够完全实现,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既是国家和学校重大的思想政治任务,又是德育工作本身急需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德育是多边互动的过程,但是,只有通过自主建构和实践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建构道德实践德育有效性一、引言《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释文,“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德育主要是包括着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意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内容的广义学校德育。

笔者认为,德育的“传递论和生成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其合理科学的部分,但是,德育是处在特定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进行的互动活动,是一个由“主体—客体—主体”的过程。

笔者认为,这种互动是多边的,德育对象也是相互教育的。

德育目标的实现是统治阶级和教育者在特定的价值引导下、在特定的道德情景中,通过多边的相互影响,自我体悟,自主建构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螺旋式上升。

笔者认为,无论是道德自主建构的过程还是德育要素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学校的德育过程受到社会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影响,发生了与学校德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的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偏差。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以及在认识指导下的道德行为与国家和学校所弘扬的主旋律不一致。

笔者认为,要打破“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尴尬,从根本上说,只能是自主建构和实践。

二、德育中理想与现实存在尴尬的原因1.德育中理想与现实存在尴尬的哲学根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但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而且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学校道德教育目标与实践的有效性

学校道德教育目标与实践的有效性

学校道德教育目标与实践的有效性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目标与实践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角色。

道德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对道德教育目标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尤为重要。

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判断何为“善”与“恶”。

这一过程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理论上具备的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探讨道德困境、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道德问题,从而增强其道德敏感度。

第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情感是影响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应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心。

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媒介,更是引发学生内心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

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推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当中。

这要求学校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通过日常的规范、活动和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行为。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行动,从中体验道德行为的价值与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教育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开放、包容和积极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讨论道德问题。

学校文化的建设,包括校训、班级公约等,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

此外,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榜样。

教师应自觉践行道德规范,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课程设计是另一个关键环节。

道德教育应融入到各科课程中,而非孤立存在。

教材选择上,除了传统的道德教育课程,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比如将道德观念融入历史、文学、科学等课程,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形成对道德的全面理解。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高中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一些实践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方法:
1.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

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成果,是提高这些方面能力的绝佳方法。

3. 培养自我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以提高个人表现和自身发展。

4. 鼓励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寻找答案、自己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筛选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5. 尊重价值观和个人信仰。

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和个人信仰,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培养他们的接受和理解其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6. 利用科技手段。

教师可以使用有趣的课外软件、网站、应用程序等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讲授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提高家校合作及学校与社会联系。

存在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和学校与社会联系可以使学校德育教育更加全面和有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具体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道德和法治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也是个体成长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德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加强学校和社会对道德和法治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提供正确的道德范本。

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指导,培养他们正直、诚实、守信等美德。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价值观,让学生成为社会的责任人。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提供良好的道德模范,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之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道德与法治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可以参与环保活动,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或者参与社区服务,感受公益事业的意义。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提高道德修养。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之三是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德育和人格培养属于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道德修养。

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核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社会责任等因素,并进行定期的测评。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并为学校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

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学校可以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政府可以加大对德育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社会组织可以积极组织有益于德育教育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提供正确的道德范本,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以及社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我们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道德价值观是人们的行为
准则和信仰,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

而道德的缺失
往往会导致不良的行为。

作为教育者,应当努力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塑造道德观念,先行引
导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挺身而出、拒绝诱惑,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学
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内
在动力,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而通过法律教育,则可以让学生深入认识到法律在维护
公平正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与法律意识。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
的道德素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既让道德
和法律这两个层面的要求变成学生的信念和行动,又让学生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德育教育中“传道、育人、正心、促进”。

试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试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试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摘要:实践性道德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教育,在实践中提高。

关键词:实践道德教育每每谈到道德教育,都有些老师会联想到说服教育,包括巧妙的说法,高深的理论说法,浅显易懂地说服别人。

笔者认为,这是道德教育中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种片面化倾向。

若任这种倾向发展,是无法探索道德教育的实质的。

受这种倾向的影响,人们更注重道德教育形式化,追求玄妙的说教,从而过分扩大教育者的主观作用。

多年来,道德教育收效甚微,与我们停留在口头说教上是不无关系的。

笔者认为,道德教育不应该停留于此,而应该深入下去,深入到实践中。

应该在实践中教育,在实践中提高,笔者称之为实践性道德教育。

一、实践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1.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实践性道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有了明显进步。

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们从盲目盲从中解放出来,推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实践检验真理已成为一种时代特征。

青少年经历着时代浪潮的冲击,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具有了时代特征的思想特点—证实。

对于充满证实特征时代的学生来说,缺乏实践的空洞说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而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亲自实践为根本,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地理解道德理论。

因此,实践性道德教育是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2.技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求必须实行实践性道德教育技校生思想活跃,缺乏社会经验,独立意识很强,却又没有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既希望得到抽象的真理,又反感抽象的说教。

如此矛盾的心里特征正源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

由于缺乏社会实践而造成的矛盾心理特征,使学生与家长之间形成了代沟,在学习中形成了接受教育的心理障碍。

面对如此复杂的矛盾,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辅之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心理上的一切矛盾才能得到合理解决;采用实践性道德教育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作出的唯一选择。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定位1.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实施方案1.德育课程改革(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

(2)加强德育课程研究,编写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材。

(3)开展德育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2.德育活动创新(1)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道德素养。

(2)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3.德育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

(2)将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

(2)开展德育教师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方案制定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等。

3.实施阶段: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德育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预期成果1.德育工作针对性明显提高,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实效性得到提升。

2.德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实践是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正确途径

实践是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正确途径

是检验儿童道德规范 、内容等是否正确的标志 , 学
走 向综合化 的特征 , 凸显了实践性 。 课程纲要特别
作者简介 : 沈丽萍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 室教研 员( 江苏苏州, 2 1 5 2 2 0 )
基础教育参考 ・ 2 0 1 4 / 1 0 8 3
体育艺 教育与学生成长
体育艺 教 育与学生成长
◇ 沈 丽 萍
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指 出 , 实践是思
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与生活 、 品德 与社会作 为 在小学阶段设置 的综合课程 , 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 品德教育 的落脚点 , 是培养学生 良好的公 民道德 素
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儿童 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 应 在
活为基础 , 通过 与生活中各种要素 的交互作用来实 现品德 的发展 。因此 , 学生必须通过亲 自参与或亲 身实践来获得这些直接体验。 只有用他们 自己的眼 睛观察 、 用 自己的方式探究 了 , 才能得 到真正 的提 升与发展 。 第二 , 通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获得学 习的 自主
化 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 的机会 。
得到丰富体验 。 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实践 , 体现的 是人 『 生的回归和教学无刻不存在着交往 活动 , 与同学 、 教师 、 家
长, 以及生活中各方面的人与事 。在实践交往中 , 学 生经历 了主体一客体一主体 的过程 ,形成了学生德
教学中充分运用实践这一基本策略 , 能发挥学生的 主体 眭, 使学生成为学习与行为的主人。
强调 , 本 课 程学 习是知 与行 相 统一 的过 程 , 注重 接的 , 通过对间接经验的认识 , 学生能更快更好地
学生 在体 验 、 探 究和 问题解 决 的过 程 中 , 形成 良 好道德 品质 , 实 现社会性发 展 。可 见 , 通 过体验 、 探究 、 问题解决 等实践活动 能够搭 建起学 生知行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作者:何建文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7期德育的有效性是指德育活动和期望结果的吻合程度,吻合程度高,谓之有效;反之,实施活动与期望结果差距远,或是出现负向功能,我们谓之低效或无效。

在现实学校德育过程中,常听老师们抱怨:学生屡教不改、我说东他偏要西……这些就是低效、无效的德育。

怎样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是摆在众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德育离不开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知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去。

我们的德育目标最终也实现于个体的行为上,在现实中判断一个人的崇高与低俗、善良与丑恶的标准也是实践。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实践这四个因素相互独立、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当今的学校德育却把这四方面割烈开了,教师往往重视道德认知、道德价值取向的教育,忽视了引导实践。

这种德育培养出的学生,知行分裂、言行不一,与我们的培养教育南辕北辙,又谈何有效呢?现就谈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一、寓“教”于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不仅适用于智育,而且也适用于德育。

“做”就是实践,就是活动。

“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摆脱了枯燥的“灌”,学生乐于参与接受,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我们的德育目标不是靠一两节课,一两次活动就能达成的,这要我们教师把的德育目标按学生的年龄特征、心智成长规律分解、渗透到每一次“做”中,让学生从“做”中有所“知”、有所“悟”,而后有所“行”,我们的德育目标就达成了。

德育的活动模式本人认为应该是“1做—思—2做”,第一次是老师跟据德育目标预设的活动,是有老师的活动;做了要引导学生体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二次“做”是我们德育的最终落点,学生把“知”内化为自觉行为,是没老师的“做”。

二、寓“知”于实践活动这里的“知”是学生的自主的认识。

我们的德育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授法仍旧是德育的主要方式。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高中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以下实践策略:一、建立尊重与信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德育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建立平等、信任、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感受,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多元化德育教育活动。

德育教育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生活技能。

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也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情感教育、学生自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

德育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和观念的灌输。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案例教学、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注重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德育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可以采用情景模拟、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

教师也需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具和网络资源,提供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支持。

五、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基础,家校合作对于提高德育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德育计划。

也要加强与社区组织的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教育的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才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不同角色 的游戏活动。 如“ 布娃娃诊所” “ 过 家家” “ 抓坏人 ” 等等 , 让学 生在参与游 戏的过 程 中识 别真 善美和假恶丑, 了解自己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 与义务 。 交流明理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 交流 、 辨析 , 让学 生充分发表 自己的见解 、 观点 , 产生积极 的道德选择 与判 断, 从 而对道德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自省 内化 : 深化道 德认识 后 , 再引导学生将道德
团活动之中。
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 系 ,而是要形成一 种道德的信
念 以及 与 此 相 应 的行 为 方 式 、 生活方式 , 要使 学 生 过

种 良好 的、 健康 的道德生活 。 所 以说 , 道德 知识应
是 一 种 实践 性 知识 ,道 德 教 育 最 根 本 的是 指 导 学 生 的 道 德 实践 , 一句话 , 道 德 教育 的本 质在 于 实践 。
地开展活动。 假 日小 队实践 活动进入学生们 的生活 ,

个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让他们在念 书之外拥有更
多 的经历 。 儿 童迫 切 需要 一种他 们 “ 自主 的特 别活 动” , 从而超越书本 , 具有实践与创新的价值 。 假 日小

我 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差是一个 不争的事
践活动照片一一展览在校园的走廊等环境 中,时时 处处 感受德育 , 从而使教育浸润其 中。 这是校园文化 的“ 硬环境 ” , 还有校 园文化 的 “ 软
实, 究其 原因 , 主要是长 期以来 , 我们把 道德教育 当
作一种 知识体 系来传授 ,忽略 了道德教 育本质上是


参与校园布置 。 让 德 育 浸 润 其 中
二、 体验课堂活动 。 让德育生动起来 课堂, 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 学校德 育同样离 不开课堂 。 如何 发挥课堂德 育的有效 性 , 本人 以为 : 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 ,让学生在活动体验 中激
发道德情 感 , 通 过 自我 反 省 、 自我内化 , 最 终形成道
德 品质。 体验 活动 的基 本流 程可 以设 想为 : 体 验 动 情一 交流 明理一 自省 内化 。
体验动情 : 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或让学生置 身于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之 中, 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
与的强烈愿望 , 然后在情境 中充分体 验 , 产 生丰富的
道德 情感。 如 根据小学 生好奇 、 爱表 演的天性 , 可 以
的确 ,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氛 围, 是一种
人 文精神 , 是一种 无时不见 、 无处 不在的 隐性 教育 。 营造一个相 对稳 定的道德 教育文化氛 围 ,让学生浸 润其 中, 潜移 默化地从 中获得一种不竭的生命滋养 , 这种滋养最 终将 融入 学生的血脉和 精神 ,内化为人 的心性 品质。 然而 , 这种校 园文化 环境 的布置 , 是些 什 么内容 由谁来布置 ? 却是一 门学 问。 实践证 明 , 假 如能让学生参 与校 园这个 环境 文化 的布置 ,对学生 教育 的针对性 、 感染性会更强 , 渲染氛围会更浓。 浙江省 绍兴市 鲁迅小学是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 的。 “ 首在立人 , 人 立而后凡事 举 ” , 这 是鲁迅 教育思
想 中提炼 出了 “ 独立 、 独特 、 独创 、 独秀 ” 这“ 四独 ” 校
认 知联 系 自己的生 活实 际 , 进 行理 性思 考 , 自我反
省, 自我领 悟 , 逐 步促使道 德 内化 。 如在 学 习“ 人” 字
训, 让学 生按 “ 四独 ” 的要 素 , 亲 自动手 , 把 自己 的实

种实践教育 。 离开了 “ 实践 ” , 道德教育 既不会对学 生任何 影响。 与其他的学科教育不 同, 道 德教育主要
环境 ” , 如学校 努力为孩子们组织一系列 自主参 与的
社团, 这是一个阳光流溢的教育世界 , 这是一种积极
生 心 灵 产 生 任 何 触 动 ,也 不 会 对 学 生 的道 德 行 为 产
46 一 教 学月刊 小学版 2 0 1 4 3综合
的结构 时 , 为了落 实 “ 交往 是 人类 心灵 和精 神 的需 要” 这一 目标 , 教学时 , 笔者先播 放了一段《 鲁滨孙漂 流记》 的视频 , 然后 , 引导学 生围绕“ 鲁滨孙 是否会跟
‘ 星期 五 ’ 交往 ” 进行 了一场 辩论 。 在学 生争 论 不休 时, 让学 生看下一段视 频 , 继而又让 他们讨 论 “ 为什 么要交往 ” : 然后 ,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 感 受理解交 往 的意义 。 又如在 日常的教学生活 中, 我们常常会发现 : 我 们 的学生总是感悟 不到教 师给予的爱意 ,以至于 因
向上充满力量的阳光文化。 “ 旱字 ” 讲解 班 , “ 夕拾 ” 摄
影团 , “ 三味” 墨趣团 , 百灵 乌合 唱团等 , 二 十多个特 色社 团活 动 , 打破 班级界 限 , 符合 学生意 愿 , 既充分 发挥 了学 生的个性与特 长 ,又 培养 了他 们 自立 、 自 主、 自强的意识与能 力, 融道德教 育于新颖 多姿。 记 得 那 次
要让学 生真 正能 够参与社 会 实践 , 我们学校 的 雏鹰假 日小队一直是 队员们利 用节假 日活跃在社 区 的队伍。 小 队活 动采取 “ 小型 、 经常、 灵活 、 多样 ” 的形
式, 并动员 家长参与到活 动之 中 , 面 向社会 , 创造性
想 的精髓 , 也是鲁迅对下一代 的希望 , 是我们教育 的
出发点和 归结 点。 怎样让学生 置身于学 校 “ 立人 ” 教 育 的校 园环境 文化 中?我们把 鲁迅 的这句名言展示 在 校 园广场 的围廊上 , 把“ 立人 ” 两字 镌刻在 校 园广 场的文化石上 , 让每一个学 生每 天进入校 门 , 抬头就 见“ 立人 ” 这 一 目标 。 特别 是我们还从 “ 立人 ” 教育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