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
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去,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共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
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一、营造学习氛围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父爱的录像带。
或放一曲《父亲》歌曲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
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
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二、设置悬念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如教学《社戏》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摘要: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利用这些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了如何进行情境教学:一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课文朗读时配上动作、表情等,使枯燥变生动;四是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极思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技巧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利用这些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让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
语文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而且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
一、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让他们陶醉在美的世界中。
如,有些课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习《醉翁亭记》,单靠老师介绍,学生很难领会透彻,对于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可能很难理解,也提不起兴趣,这时就可以使用这一技术。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首先,介绍了新课改对情感教育的要求和指导思想,强调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和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
其次,提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此外,还讨论了情感教育与评价的关系,提出了评价方法。
最后,总结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情感教育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师和教育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情感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新课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方案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成长。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在新课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知和理解人类情感世界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和价值观念。
因此,本文将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探讨,探索如何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情感成长。
二、情感教育理念在新课改下的体现在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理念被充分体现并得到了重视。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品格发展,将情感教育视为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认知、表达和价值判断,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素质[1]。
新课改要求教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对情感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文本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和体验各种情感,培养共情能力和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此外,新课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情感,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

正是作 者惜 墨如金 的体观 。假如 只是单 纯 的语 句翻译 理解 , 一则 学 生不容 撑作 用 , 能从整 体参与性 上引 发学生 思考 、 讨论 、 解 、 理 品析 、 创造 的重 要 的 易准确 地把 握 , 二则无 法体会 其意 境 。于是 教 学 中采用 了增删 法来 理 解 : 问题 或提 问 , 有着 自已鲜 明的特点 。 它 1 原 句改成 “ 下如积 水空 明 , 中藻 、 . 庭 水 荇交横” 吗?2 在 原句后 增上 “ 行 . 远 2 须 注意的 几个 问题 处蝉 鸣鹊 啼 , 近处蛙声 阵 阵 以为合 适吗 ?这样一 来 , 你 学生 马上从 问 1明 2 1 评价 定型 的问题 : . 语文 阅读 教学 中提问 是 否能成 为 启发 学 生 的 确 了原句 中 比喻 的妙 处 : 把月光 比作碧 水 , 把竹柏 影 比作 藻荇 , 问 2 会 思 维 , 授基本 知识 等重要 手段 , 从 体 传 与对 问题答 案的评 价有着 直接 的关 系 , 如 到 了作者 从 中营 造 了一 种幽远 空 明的 意境 这个 问题 的解 决就 加 深 了学 果 评价定 型呆板 , 么提 问要 艺术 化 就 只能是 一 句空 话 有则 寓 言说 , 那 一 生 对作 品思想 内容 的理解 , 这样 的提 问 , 利于调 动学 生的思维 的积 极性 , 只猴子摘 桃子 , 有 往前走 , 看见地 里有西瓜 , 于是丢 掉桃子 抱西瓜 ; 往前 走 , 再 使他们 自然地 了饵到 作品 的内容 与主题 , 从而 收到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看见一 只兔子 , 于是 又丢掉 西瓜去追 兔子 , 后兔子 也没有 追到 , 子一 无 最 猴 I 3 同题 的提出要 有 曲折 性 : . 课堂 的提问如 果只 是一味地 直来 直去 , 所 获 。某 地一 道考题就 是让学 生就上 述寓 言写一篇 议论文 , 多数作 文 的立 学生就 会觉 得索然 无味 , 并在一 定程 度上妨 碍了思 维的发 展 。假 如把 问题 论就是 批评猴 子见异 思迁 以至劳而 无 获 , 有一 篇则 赞扬 猴 子永 不 满足 . 另 换成“ 问” “ 曲 、 活同” 的方 式提 出 , 就能迫使 学生 开动脑 筋 。所 谓的“ 曲问” 虽受挫 而精神 可嘉 , , 可谓新 颖 、 到。但评 分先生不 给后 者及格 . 独 因为后 者 就是变 提 问的角度 , 思路“ 让 拐一 个弯” 从 问题 的侧翼 或者反 面 , , 寻找 思维 偏离 了标准答 案 。传 统的考试 题 目中 , 些题 目不是 鼓 励死 记硬 背 , 有 就是 的切人 口, 朱熹 说过 “ 书 无 疑 须 教有 疑 , 疑 者却 要 无 疑 , 此方 是 长 刁钻古 怪 , 读 有 到 近乎智 力竞赛 和文 字游戏 , 答题 时 稍有 不慎 , 就受 骗上 当, 出 作 进 。 阅读教 学 中, 时学生初 读课文 后就说 “ 懂 了” “ ” 有 全 , 没问题” 那 么事实 错误 的判断 。这类题 目要考 查 的其实 不是 实 实在 在 的语 文读 写 能力 。 由 , 是否 果真 如此呢 ?此 时就 需 教 师能 提 出 出人 意料 的 的 问题 , 教 学 平 中 于这些 试题 的答案 标准统一 , 使 也就导致 了课 堂上唯 一标准答 案是求 的阅读 见奇 。 提 问设计 。 1 4 问题 的提 出要 能培养 学生 的发散性 思维 : . 课堂 中的提 问 , 目的 是 2 2 难题 中 的问题 教 师设 计 提 问要 能 激发 学 生积 极 思 维 : 大 、 . 过 过 使 学生在 掌握知 识 的同时 , 训练 和提 高思 维 能力 , 因而教 师 应善 于从 不 同 深 、 过难 的问题 , 全班 站起 来 一 大片 谁 也 回答 不 了, 最后 只 好 教师 自已 回 的角度启 发学 生 , 以使 学生掌 握解 决 同一 问题 的 多种解 答 方 法 , 可 既拓 宽 答 , 虽然在 形式上 完成 了提问过 程 , 只是 在学 生 的 陪衬 下表 演 了一 下 这 但 思维的 空间 , 又能 培养发 散型思 维能力 。教学 中要善 于把课 本知识 与课 外 教 师 的 高 明 , 过 小 、 浅 、 易 的 问 题 又养 成 了 学 生 浅 尝 辄 止 的 习 惯 。 课 而 过 过 有关知 识联 系起来 思考 , 能扩 大知识 的利用 价值 。 堂提 问的“ ” 应 该是既不 能让学 生高 不可攀 . 度 , 也不 能让学 生 唾手可 得 , 最 L 5 向题 的提 出要 有创新 : 般 的课堂教 学中 , 一 教学 过程的 延伸是 靠 好是让学 生开 发大脑 积极思维 后 获得 准确 答 案 。古人 云“ 走 于思 , 起 学 思 , 好奇” 质疑 ” 课 堂上 适 时适 度 , 且 富 于艺术 技 巧的 与“ , 而 提问来 进行支 撑 的 , 问 的繁 杂细 碎 , 课堂 教学 效率 不 高的 重要 原 因之 于疑” 创新 源之“ 提 是 提问设 计 的不周 , 质上是课 堂教 学 改革 没 有力 度 的表现 。树 立改 革 提问 , 实 能加 快把知 识转化 为语文 索质能 力训练 的进程 , 是发展学 生思 维 , 保 不 不悱 不 发” “ 呼万 唤 始 出 ,千 提问设 计 的意识 , 就该 提到“ 新” 创 的高度上 来认识 。这 就要求教 师进 行课 证和 提高教 学质 量 的有 效 途径 。“ 愤不 启 , 堂教 学“ 问题 ” 主 的设计研 究 , 用少 量具有 牵引力 的“ 主问题 ” 代替 数量众 来” 来 使学 生终感 觉到知 识的“ 活水 ” 源源不 断 。
浅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人文性及素质者育中的“育人”目标,这就要对中学生的某种情感进行培养,而散文教学就正是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简述了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具体阐述了散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这对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好处。
标签: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情感教育新大纲要求使教育者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运用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要任,而中学语文散文篇目的增加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人文性及素质教育中的“育人”目标,这就要对中学生的某种情感进行培养,而散文教学就正是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就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浅谈中学散文教学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
散文理论家葛琴说:“散文的文体,并无严格的规定,举凡日记、书札、游记、随感、悼念文、人物志、风土志等,只要是以抒发作者对真实事物的情感思想为主的,都可归入散文之列。
”散文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非常自由的,内容和形式都很“散”。
但是,散文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并有文字味道,有一种内在的“神”,即散文的主题统帅全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神聚”。
二、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学中的作用散文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有清新脱俗的文采。
散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思想和内容耐人寻味,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真情实感。
因而散文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散文中的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三、散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所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发情感;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的特殊人际交往,既在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
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精心选择“始发点”,激发学生喜爱之心1.1多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
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创设的新课导入要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1.2贴近文本,激发学生共鸣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应贴近文本,适时进行导入。
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就用多媒体先放一段济南冬天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所描写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共鸣之情。
然后,笔者讲道:“一年四季,风骚轮回,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秀丽,秋有秋的韵味,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
”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共同步入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1.3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热情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一下课文的具体情节,但要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2精确抓住“着力点”,激发学生想象之意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 第2 6 7 期
教学实践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程 红 霞
( 哈尔滨市呼兰区利 民中学 , 黑龙 江 哈尔滨 1 5 0 5 0 0 )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 初 中语文教学 中首要解决 的问题
是如何激发学生 的情感。只有解决 这一 重要 问题 , 才 能让 学生
主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 中, 接触新课文之前 , 教师常常可 以从审
题、 解题及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 , 提 出问题 , 巧设
悬念 , 引发学生思考 , 使学生产生学 习的兴趣 , 增强学生阅读课
文的热情。 例如 , 教学 《 在山的那边》 时, 教师可以围绕文题设置 悬念 : 在 山的那边有什么? 作者为什么对 “ 山的那 边” 痴迷? 这就 使学生很快进人课文 的情感世界里 。
想感情 。 四、 妙用课件 。 探究问题
趣, 使 学生 进人美 的情境 中 , 在愉悦 轻松 的氛围 中学 习知识 , 陶冶情操 , 再去创造 。 这就要 求教师要创设 出精 当 、 科攀 、 优美 的板 书 , 唤起学生 的情趣 。如朱 自清 的《 春》 设计板书时 , 可 以 把“ 春草 图 ” 、 “ 春 花 图” 、 “ 春 风 图” 、 “ 春 雨 图” 、 “ 迎 春 图” 这 十 五个 字用五种颜色 的笔绘成五个花瓣 , 组成一朵 花 , 其 中的色
记忆深处 的有关父 爱的往事或课文 ,唤起父子情 深的美好情
内容相 融合 的意境 ,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 激
起 情感 的火花 , 产生学 习课 文 的兴趣 , 从而使课 堂教学达 到和 谐、 轻松 、 愉悦 的境界 , 顺 利地 达到教学 目标 。如教学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的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更需要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关心、尊重、理解。
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为教师所拨动。
学生对教师的爱心感受越深,对教师也就越加信任,对教师的教导越容易理解和接受。
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
”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感教育:一、以自身言行陶冶学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学生会因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
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情感。
第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实践证明,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转校来的学生,他因为在原来的学校经常与老师发生矛盾,一上课不想进教室,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来到我班后,我仔细地找他了解情况,原因竟是该老师看不惯他,于是处处为难他,而这个学生也不愿服输,结果造成裂缝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讲解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礼仪行为,最后,这名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第二,要加强个性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一份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的个性特征是:幽默博学、热情坦率、真诚公平、言行一致、待人宽容、开朗乐观、富于同情心、善于体贴学生等。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往往受到地域、师资和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制约。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渗透,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榜样,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给学生。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关注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情感修养和价值观水平,做学生良好的榜样。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需要注重教师的情感引导和价值观引导。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范文欣赏、学生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我的梦想》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请他们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梦想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需要注重课外阅读和写作实践。
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红楼梦》、《草原》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感悟生活、感受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实践写作,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及途径

、
法 引起学生 的共 鸣。因而 ,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 应该在讲解课 文 时, 首 先对文天祥 所生活 的年代进行 详细 的叙 述 , 让学 生充分 了解 当时的社会 背景 , 并 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文 天祥临行前 的所 见所想 , 从 而真正理解作者 “ 舍生取义 ” 的价值所在 。 2 . 利 用诵读 、 对话 等形 式培养学生 的感情 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来说最重要 的途径就是 朗读 , 并且语 文 课程标准 中也明确规定 : 注意加强学生平 日诵读 的评价 , 鼓励学 生多多诵读 , 在诵读中增加积累 , 发展语感 , 加深体验与领悟。因 而初 中语文教师应该在 日常的教 学活 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一
起诵读 , 引发学生 的感情 , 力争让学生能够与文章中的感情产 生 共鸣 。加强诵读是培养学生感情的重要途径 , 诵读有利于让学生 体会其 中的韵律和感情 , 并且学生诵读的次数越多就容易理解其 中的深层含义 , 这就是 “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现” 的意义所在。 例如 , 《 背影》 一文 中, 随着诵读次数 的增加 , 学生就容易理解作者父亲 对作者那言语言传的浓浓爱意; ( ( , J 、 桔灯》 中作者的勇敢与乐观所 在。 通过诵读《 最后一次演讲》 , 让学生学会与作者互换角色 , 把握 作者的感情 , 从而深深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
3 . 寻找师生心灵 的契合点 , 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能够站在讲 台上为人师表就是因为教师有 着独 特的人 格魅力可 以在潜移默化 中感召学生。因而初 中语文教师在教学 中不仅要做教学 的执行者 , 更应该积极将 自己的感情投入其 中, 用 自己的真情去扣动学生的心弦 ,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使 自己 与学生在感情上心有灵犀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 目标教师在备课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中适当的情感引导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技能、心理素质和生命意义观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
一、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要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的真心、微笑和声音的温柔。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种充满感情和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温情的故事,通过情感故事传递爱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生日或节日时为学生们送上一份小礼物或一张贺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祝福。
在教学场所,可以装饰些富有创意和温情的图画和摆设,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好和温暖的氛围。
二、通过课堂话语传达情感课堂话语是情感教育的载体之一。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传递情感,将语文的真谛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注。
对于学生的话语,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处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背诵诗歌等,也应该注重情感表达的技巧,用动人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将作品的情感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艺术和人文情怀的魅力。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阅读是情感教育最为常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从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同时培育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从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解析文化内涵、感受情绪和情感,让学生接受和感受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阅读体验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情感问题,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教 师可 以用 自己激情 的语 言 去 点燃 学生情 感 的火 炬 ,拨动 学 生 的 心 弦 ,引起 学生 的感 情共 鸣 ,使 学生 与作 者 的感情 相 沟通 。这 样 既 有助 于学 生对 课 文 的理解 ,又 有利 于 学生 的情 感 发展 。实 践证 明 ,教 师妙 语 连 珠 、能 侃 善谈 ,使 课 文 语 言 如 出 我 口、如 出我 心 、丰 而不 余一 言 ,略 而不 失一 词 、规 范准 确 、风趣 幽 默、抑 扬 顿 挫 ,就能 使 学生 顿生 倾慕 之 心 ,从而 产生 “ 其 师 ,信 其 道 ” 亲 的效应 ,进而 就能 使学 生爱 学 、乐 学语 文这 门功 课 。 总 之 , 情 感 教 育 是初 中语 文 教 育 教 学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一个 环 节 。正 确 的情 感态 度和 价值 观 不仅 有利 于学 生 掌握 知识 和技 能 , 对 青少 年 的身 心发 展 、人格 健全 都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 作用 。教 师要 善 于利 用教 学 中 的情感 教育 , 提高 课堂 教学 效 率 ,促进 学生 的 全 面 发展 。情 感 教育 是素 质教 育 改革 的必 然要 求 ,在 初 中语文 教 学 中进行 情感 教 育应 把它 贯彻 到课 内、课 外 的各个 环 节 中去 。教师 应 该在 教 学活 动 中积极 地设 计 和促 成一 种 民主 的 、活泼 的 、适 合 于 学生 情感 发 展 的文化 氛 围 ,使学 生 的身心 在 这种 氛 围之 中得 到 真 正 的完善 和 发展 ,全 面提 高初 中学生 的语 文 素养 。忽 视情 感 教 育 的教 育 是一 种不 完整 的教 育 ,只 有充 分重 视 培养 健康 情感 对 青 少 年 身心 发展 的重 要作 用 ,把 它落 实到 家庭 、学校 和社 会教 育之 中 ,才 能培 养 出真 正有 素质 的一代 人才 ,社 会才 能 不断 向文 明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通过感性的语文教
学来启迪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师要有情感教育的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情感,传递情感,延伸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
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审辨情感,表达情感,处理情感。
要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真实与温暖。
只有这样,才
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融合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传递正能量。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
阅读,感悟人生哲理,启发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进行文学欣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蕴
含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交流
中发展个性,增强情感认知。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
情感元素,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注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培养
以及进行科学全面的情感评价,才能使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取得实效,有力地
熏陶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深入探索,不断完善,使情
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思维导图】
(作者为某中学语文教师)。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这里有赤子之心、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应该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创设情感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人入境。
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
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
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
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感智慧的培养。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积极面对和健康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人文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
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基础。
通过读课文、欣赏文学作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到文学之中,与之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
在教学《秦腔》,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一些真实演绎的秦腔表演,让学生通过观看、倾听和感受,亲身体验秦腔所传达的情感,增强对秦腔的理解和喜爱。
情感认知是培养学生情感智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发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不同情感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就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剖析,理解人物情感发展的原因和内在逻辑。
情感表达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各种情感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意愿。
在教学《小雷锋》时,可以让学生模仿雷锋的行为和精神,写一篇作文或者制作一段视频,表达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探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感教学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方法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情感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
其次,情感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承担着育人的重任。
情感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情感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情感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情境是情感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巧妙地运用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精心营造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示清朝社会的风貌,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切身感受孔乙己生活的背景。
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还需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课文与生俱来的财富,它们或隐或现地存在于文字之中。
教师需细心挖掘这些因素,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无疑是个重要的情感因素。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性格和命运,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冷漠与不公,从而激发他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情境中,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习惯
位智者曾说过 :这世上并不缺少 “ 美 , 缺少发 现美 的眼 睛。语 文课 堂教 只是 ” 学也 是如 此 , 构思 精巧 , 一篇 散发者 , 性 人 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 的宝库 , 智慧 的源 泉, 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 还有待于我们 的挖 掘与发 现 , 中语 文教学 面对 的是 一 初 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 , 他们能鉴赏
浅 谈 初 中 语文 教 学 的情感 教 育
55 1 钦 州市灵 山县檀圩镇 上皇 中学 宁晓珍学的情感教育需要培 养学生浓厚 的兴趣 , 的习惯 ; 初 良好 创设情 感氛 围, 激发情感 ; 出情感信 息, 深体 读 加 情感氛 固 情感信息 情感 思想
、
培 养浓厚 的兴趣 , 良好 的
四、 飞情感 思想 , 放 拓展源 头
中国古代 的绘 画作品常 常 留下 空 白, 让欣赏者 去驰骋 想象 , 进行 再创作 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 , 故 留空 白, 让学 生去体验课文情感 。如教 学《 我的老师》 《 后一课》 , 、最 时 教师可 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 而让学生重读 课文, 结合课后练 习 、 习提 示及 有关 预 资料 , 去体会作者 所要 表达 的情感 , 归 纳主题思想 。
一
一
有的说法。也就是 说情感 教 育应寓 于 朗读训练 中。朗读 是 以声音传 达视 觉 信息 的活动过程 , 而声音本身也 是一种 情 感 、 种 形 象 。文 章 的 多 种 风 格 , 一 就 决定 了多种风格的朗读 。朗读的语调 、 声音或高亢或沉缓 ; 或激越或 悲伤。情 感也逐渐由激动一愤怒一咆哮一 自豪 , 这样闻一多先生 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 、 闪光的泪花 、 愤 的神情 、 悲 有力 的手 势 就如 在眼前 了。同样只有 抱着 掏心 掏 肺 的心态 、 带着恳切无 比的语气 朗读才 能体会得 到《 出师 表》中诸 葛亮 “ 鞠躬 尽瘁 , 死而后 已” 良苦……要使 学生 的 在读 时读得 真 、 得深 , 文教 师在课 悟 语 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 , 那就是广采 博览, 深刻 透彻 地 了解 作 者的 人生 经 历、 思想历程 、 写作背景 , 并把这 一信息 传达给学生。 把 相 似 的 东 西联 系起 来 , 唤 起 学 是 生情感的好办法。学生能触类旁通 , 深 刻地体会课文 的情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学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进行情感教育,应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情感
1.1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心的体验。
情感随生命的诞生而诞生,人们很小就会显示出对一些东西的好恶之情,说明情感是人类最原始、最深层的东西,是最核心的。
它不仅体现一个人在认知过程中的好恶,还是提高认知效率强有力的手段,在认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情感的调控、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和个性和谐的发展,而且在经过自身的体验学习、创造后,把自我融入认识过程,完善情感观。
1.2情感最重要的获取方式是后天的教育,也就是说,人们不但可以发现情感、控制情感,而且还可以丰富、完善情感。
因为情感获取的方式有:从父母那里获得熏陶;在社会中得到历练;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滋养等。
1.3情感式人对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情感是在具体的场景中或氛围中对人们对刺激的反应,甚至是深化、升华,这是情感的情境性的特征。
2 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理解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还不能看透社会的本质,往往凭借主观直觉进行好恶评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崇尚美的追求。
在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我认为最主要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2.1是用好教材。
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等。
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名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奔腾的情感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
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2.2”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情于理。
所谓寓情于理就是要用作品中蕴涵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
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
作品中的”理”,是蕴涵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
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
柳宗元在《黔之驴》中通过对愚蠢的驴的讽刺,其实是表达对不学无术的权势者的蔑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中,从而
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扩大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3 在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阅读教学法。
也就是通过吟咏、分组读、复述等多种有趣的读书方式,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先做一个全面的感悟。
引导学生领悟情感美。
有表情地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
3.2教师要在媒体运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文学作品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景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反映思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而要再现意境,就必须运用现有媒体教学手段。
3.3设境生情,想象人情。
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如果是小说、剧本,则可进行脚色复演得形式进行,让学生亲演场景,以心换心。
可表演其中一个片断,也可编成课本剧来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直接体验人物的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的获取有关知识,真切细腻的体味动作,语言蕴含的内心情感。
如《皇帝的新装》一书,
同过表演,学生更能感受到骗子的狡猾,大臣的愚昧、皇帝的昏庸,人们的牵强附会等。
这种直接的体验,比教师的分析更真切、生动、灵活,更对学生的胃口。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
同时在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培养了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励学生不断的上进、因此,我们应把它落实到每一篇的课文教学中,落实到每一节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