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验报告 王荣珍
网络数据实验报告

1. 熟悉网络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网络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3. 学习网络数据解析和存储的方法;4. 了解网络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数据采集工具:Wireshark3. 数据存储:MySQL数据库三、实验内容1. 网络数据采集(1)启动Wireshark,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2)设置抓包过滤器,例如:只抓取HTTP协议的数据包;(3)观察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了解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2. 网络数据解析(1)利用Wireshark的解析功能,分析HTTP协议数据包的内容,如URL、请求方法、请求头、响应头等;(2)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时间戳等;(3)分析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数据包丢失、重传等。
3. 网络数据存储(1)在MySQL数据库中创建表结构,用于存储网络数据;(2)编写Python脚本,将解析后的网络数据导入MySQL数据库;(3)验证数据存储的正确性,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网络数据采集(1)打开Wireshark,选择网络接口,开始抓包;(2)设置过滤器:http;(3)观察抓包结果,记录下有用的数据包。
2. 网络数据解析(1)打开Wireshark的“详情”面板,分析HTTP协议数据包的内容;(2)提取有用的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时间戳等;(3)整理数据包,编写Python脚本,将解析后的数据存储到MySQL数据库。
3. 网络数据存储(1)在MySQL数据库中创建表结构,如:```CREATE TABLE network_data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ip VARCHAR(15),port INT,timestamp DATETIME,url VARCHAR(255),method VARCHAR(10),status_code INT);```(2)编写Python脚本,导入解析后的数据到MySQL数据库:```pythonimport mysql.connectorimport json# 连接MySQL数据库db = mysql.connector.connect(host="localhost",user="root",password="123456",database="network_data")cursor = db.cursor()# 提取数据包信息def extract_packet_info(packet):# 获取IP地址、端口号、时间戳、URL、请求方法、状态码等信息 ip = packet.ip.srcport = packet['TCP'].porttimestamp = packet.timeurl = packet['HTTP'].URLmethod = packet['HTTP'].Request-Line.split()[0]status_code = packet['HTTP'].Status-Line.split()[1]return (ip, port, timestamp, url, method, status_code)# 插入数据到MySQL数据库def insert_data(packet_info):query = "INSERT INTO network_data (ip, port, timestamp, url, method, status_code) VALUES (%s, %s, %s, %s, %s, %s)"cursor.execute(query, packet_info)mit()# 主函数def main():# 遍历所有数据包for packet in packets:# 提取数据包信息packet_info = extract_packet_info(packet)# 插入数据到MySQL数据库insert_data(packet_info)if __name__ == "__main__":main()```(3)验证数据存储的正确性,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实验二: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与评估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网络传输性能评估的参数;3. 学会使用JPerf工具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实验环境:1. JPerf软件;2. 两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3.以太网交换机;4.网线,以连接两台计算机及交换机。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环境连接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保证网络连接正常。
2. 安装JPerf软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JPerf软件。
3. 运行JPerf服务器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打开JPerf程序,选择“Server”模式,并设置端口号。
4. 运行JPerf客户端打开另一台计算机的JPerf程序,选择“Client”模式,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设置测试参数在JPerf客户端上,设置传输模式(TCP/UDP)、传输时长和数据包大小等参数,并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6.分析结果测试结束后,JPerf会输出传输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带宽、丢包率、延迟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选择了TCP传输模式,传输时长设置为30秒,数据包大小为1MB。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性能参数:带宽:100Mbps丢包率:0%延迟:10ms根据带宽和延迟,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带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延迟表示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延时,延迟越小,传输速度越快。
丢包率表示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越可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说明网络的传输性能较好。
同时,丢包率为0%,说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很高。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对网络的传输性能进行评估。
如果带宽较小、延迟较大或丢包率较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网络的传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配置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网络基础实验报告心得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进行了网络基础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方法;3. 熟悉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实现;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过程1. 实验一:网络设备认识与连接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网络设备的种类、功能以及连接方式。
我们学习了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连接网线、配置IP地址、设置子网掩码等基本操作。
2. 实验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并了解了常见的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设计了符合实验要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实现了网络设备的连接。
3. 实验三:网络通信测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ping命令测试了网络设备的连通性,并分析了网络故障的原因。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网络通信测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网络故障排查能力。
4. 实验四:网络安全配置我们学习了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等。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网络安全配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
四、实验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2. 团队协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保护网络设备,防止网络攻击。
4. 不断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迅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
实验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学无止境,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09网络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课程:计算机网络班级: 09计本学号: 200916704136 姓名:姚毅通教师:陈瑞志分数:寸金学院信息技术系目录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二交换机VLAN间的通信实验三帧中继实验实验四实现不同vlan动态获取IP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了解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VLAN概念2.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3.学会交换机的VLAN配置方法.二、实验要求1.通过对交换机的配置,给交换机设置IP及其的虚拟网划分2.利用交换机的命令,测试不同虚拟网端口的连通情况三、实验环境1.硬件:计算机两台,可网管的CISCO交换机一台,CISCO配置命令线缆一条,直连标准网线两条2.软件:计算机中已安装好Windows XP 操作系统四、实验内容(1)设置交换机用于管理的IP地址和缺省网关(2)建立VLAN(3)交换机端口VLAN划分(4)测试VLAN连通情况五、实验步骤(1)设置交换机用于管理的IP地址和缺省网关在交换机命令提示如下:Switch>en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1,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1,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0.100Switch(config)#exitSwitch#%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Switch#show running-config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995 bytes!version 12.1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Switch!!!interface FastEthernet0/1!interface FastEthernet0/2!interface FastEthernet0/3!interface FastEthernet0/4!interface FastEthernet0/5Switch#writeBuilding configuration...[OK]Switch#disableSwitch>建立VLANSwitch>en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2Switch(config-vlan)#name test1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3Switch(config-vlan)#name test2Switch(config-vlan)#exit使用命令:Switch#show vlan 查询如下图删除VLAN 2,输入的命令Switch(config)#no vlan 2Switch>en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no vlan 2Switch(config)#exit交换机端口VLAN划分witch#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 fastEthernet 0/1-2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1, changed state to downSwitch(config-if-range)#no shutdownSwitch(config-if-range)#exitSwitch(config-if-range)#interface rang fastEthernet 0/3-4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3Switch(config-if-range)#no shutdownSwitch(config-if-range)#exitSwitch(config)#exitSwitch#使用命令Switch#show vlan,结果如下:测试VLAN连通情况将A1设置如下:将B1设置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1端口,B1连接交换机0/2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1端口,B1连接交换机0/3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4端口,B1连接交换机0/3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当A1连接交换机0/2端口,B1连接交换机0/3端口,用ping命令查询如下根据给交换机的设置,可以使得其建立起不同的虚拟网,而使得连接在不同虚拟网端口上的PC机无法连通,否则在同一虚拟网上的PC机可以连通。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层姓名:班级:带教老师:报告日期: 2013.12.9--2013.12.13 电子信息学院目录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2.1 校园网需求分析 (5)2.2校园网规划..................................................................................... 7 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析 ............................................................ 9 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17)3.1项目需求分析 .............................................................................17 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 .............................................17 四、综合实验的要点 ..................................... 18 五、小组分工........................................... 19 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19 七、问题............................................... 20 参考文献 (21)前言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任务。
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网基础实训报告结果分析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的理解,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软件;3. 学会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查;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网络设备连接与配置: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2. IP地址规划与分配:让学生掌握IP地址规划与分配的方法,学会使用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IP地址。
3. 网络协议分析:使用Wireshark等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故障排查方法。
4. 网络故障排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网络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四、实验结果分析1. 网络设备连接与配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方法。
例如,在连接交换机和路由器时,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口,并正确配置VLAN、VRRP等参数。
2. IP地址规划与分配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IP地址规划与分配。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合理规划IP地址段,并使用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IP地址。
这有助于提高网络管理效率,降低人为错误。
3. 网络协议分析在实验中,学生使用Wireshark等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TCP、UDP、ICMP等协议,学生掌握了常见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提高了故障排查能力。
4. 网络故障排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了如何分析网络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实验中,学生遇到了网络延迟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包,发现是交换机端口拥塞导致的。
局域网实验报告实验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为了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进行了局域网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局域网的组建、配置与维护,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双绞线、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
3. 熟悉局域网中TCP/IP协议的应用,包括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等。
4. 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解决网络故障。
三、实验内容1. 网络设备连接与配置2. 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3. 网络安全设置4.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四、实验步骤1. 网络设备连接与配置(1)将交换机、路由器、PC机等网络设备连接到实验环境中。
(2)配置交换机端口,设置VLAN。
(3)配置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2. 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1)根据实验需求,规划IP地址段。
(2)划分子网,实现IP地址的合理分配。
3. 网络安全设置(1)设置交换机端口安全,防止非法设备接入。
(2)配置路由器访问控制列表,限制非法访问。
(3)启用交换机广播风暴抑制功能,防止广播风暴。
4.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2)使用tracert命令分析数据包传输路径。
(3)检查网络设备配置,查找故障原因。
(4)排除故障,恢复网络正常运行。
五、实验总结1.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连接和配置网络设备,掌握了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等基本技能。
2.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网络安全设置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设置端口安全、访问控制列表等安全策略。
3. 在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使用ping、tracert等网络诊断工具的方法,提高了故障排查能力。
4.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网络应用能力。
以下是对实验的一些具体总结:(1)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双绞线连接网络设备,掌握了RJ-45接口的制作方法。
大工15春《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及学习要求答案

姓名:xxxx报名编号: C0xxxxxxxx014学习中心: xxxxxx奥鹏学习中心x层次:专升本专业:网络工程实验一:交换机的登录与配置实验目的:1、使用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2、配置PC的地址和子网掩码实验问题讨论:1.使用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1) 在交换机上做出必须的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登录交换机的用户密码,配置登录用户的权限级别等。
请把你为完成这些预先配置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1、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H3C>system[H3C]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H3C-vlan-interface1] 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0[H3C-vlan-interface1] quit2、配置用户远程登录口令和权限[H3C] user-interface vty 0 4[H3C-ui-vty0-4]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H3C-ui-vty0-4]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123456[H3C-ui-vty0-4] user privilege level3(2) 配置PC A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注意要把PC A的IP地址与交换机的IP 地址设在同一网段。
请把你所做的配置写到实验报告中。
ip address 192.168.0.3 255.255.255.0实验二:交换机VLAN间路由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VLAN间路由的配置方法2、掌握VLAN间路由配置命令实验问题讨论:1.“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的功能是什么?“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删除设备存储介质中保存的下次启动配置文件Reboot:重启设备命令2.Switch A中VLAN1的端口都包括哪几个端口?VLAN2的端口包括哪几个端口?VLAN3的端口都包括哪几个端口?VLAN1端口包括E0/1 to E0/8VLAN2端口包括E0/9 to E0/16VLAN3端口包括E0/17 to E0/243.哪些命令是将Switch B的24个端口划分到三个VLAN?vlan 2port Ethernet 1/0/7 to Ethernet 1/0/12Vlan 3Port Ethernet 1/0/13 to Ethernet 1/0/24其他端口为默认为VLAN14.4台PC机的缺省网关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缺省网关:PCA缺省网关:210.30.101.254PCB缺省网关: 210.30.102.254PCC缺省网关:210.30.103.254PCD缺省网关:210.30.104.2545.4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吗?请写出结果及其原因。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实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和
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我们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以及如何设计和实现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虚拟专用网络等。
我们还将学习网络通信协议的原理和应用,如TCP/IP协议、UDP协议和HTTP协议等,以及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软件,如Wireshark、Nmap、Metasploit和Snort等,进行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扫描、漏洞利用和入侵检测等操作,从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
我们还将学习网络应用的开发和
部署,如Web应用、数据库应用和移动应用等,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应用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的各个方面,提高我们在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和互联网应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
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成为优秀的网络工程师、
信息安全专家和互联网应用开发者,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网络信息收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信息收集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图书馆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提高信息检索与筛选的能力。
3. 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实验内容: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泛滥、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问题。
为了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和质量,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网络信息收集的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步骤1. 确定信息需求在开始收集信息之前,首先要明确信息需求。
本实验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主题,旨在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技术与发展趋势。
2. 选择信息收集途径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信息收集途径。
本实验主要采用以下途径:(1)搜索引擎: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检索相关信息。
(2)专业网站:访问相关领域的专业网站,获取权威、准确的信息。
(3)社交媒体:关注行业人士、专家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获取最新动态。
(4)学术数据库:利用CNKI、万方等学术数据库,查阅相关论文、报告。
3. 信息收集与筛选(1)信息收集:根据所选途径,进行信息收集。
本实验共收集到约100篇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文章、报告、新闻等。
(2)信息筛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无关、虚假、过时的信息。
最终筛选出约30篇有价值的信息。
4. 信息整理与分析(1)信息整理:将筛选出的信息按照主题、时间、来源等进行分类整理。
(2)信息分析: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问题、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通过信息收集与筛选,发现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病毒、木马等手段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泄露。
(2)网络诈骗: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活动,侵害他人利益。
(3)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传播,扰乱社会秩序。
2. 网络安全技术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以下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1)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引言:网络综合实验是一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践性实验,旨在加深对网络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并探讨实验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网络综合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配置和实施一个网络系统,完成基本的网络连接、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等功能。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适用于本次实验的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应包括至少两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并确保能够实现主机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2. 硬件设备配置: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准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主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并按照拓扑结构进行连接配置。
3. 网络地址规划:为每一台主机和路由器分配合适的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4. 路由器配置:对路由器进行基本配置,包括路由表设置、NAT配置、ACL配置等,以实现路由功能和安全限制。
5. 主机配置:对每台主机进行基本配置,包括IP地址设置、默认网关设置、DNS设置等,以确保主机能够正确地与其他主机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6. 网络测试:通过对网络进行Ping、Traceroute、FTP传输等测试,验证网络连接和功能是否正常。
7. 故障排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网络连接不畅、通信故障等问题,需要通过网络调试和故障排查等手段,定位并解决问题。
8.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问题,并对网络综合实验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完成网络综合实验后,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具备基本网络连接、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功能的网络系统。
提供了以下几项实验结果和分析:1. 网络连接正常:通过对网络的Ping测试,我们确认每台主机和路由器都能够正常相互通信,网络连接良好。
2. 路由功能正常:通过设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和NAT配置,实现了主机之间的数据转发和数据包的地址转换,路由功能正常。
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1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局域网组网、交换机及VLAN 姓名周紫玲学号 U201212965班级医学影像学1201班一.环境(详细说明实验环境,包括网络图、IP地址)1. 最简单的局域网❶2台主机连接❷使用交叉线❸配置相同网段IPPC1:202.114.18.8 PC2:202.114.18.72. 集线器局域网❶支持多台主机连接❷使用直通线❸配置相同网段IPPC1: 202.114.18.6 PC2: 202.114.18.5PC3: 202.114.18.4 PC4: 202.114.18.33. 交换机局域网❶支持多台主机连接❷使用直通线❸配置相同网段IPPC1: 202.114.18.2 PC2: 202.114.18.1PC3: 202.114.18.9 PC4: 202.114.18.104. 综合级联局域网❶大规模主机连接❷使用直通线❸配置相同网段IPPC1: 202.114.18.1 PC2: 202.114.18.2 PC3: 202.114.18.3PC4: 202.114.18.4 PC5: 202.114.18.5 PC6: 202.114.18.6PC7: 202.114.18.7 PC8: 202.114.18.8 PC9: 202.114.18.9PC10: 202.114.18.10 PC11: 202.114.18.11 PC12: 202.114.18.12PC13: 202.114.18.13 PC14: 202.114.18.145. 交换机基本配置Cisco Catalyst 2950-24交换机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ompdept,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为teacher,IP地址为202.114.18.3,默认网关为202.114.18.1。
6.单一交换机的vlan配置创建编号为2,3的vlan,分别命名为tea与milk,将端口1-5划分给vlan2,11-15划分给vlan37.跨交换机VLAN在两个交换机上,用于实现汇聚链路的端口,需配置成具有trunking(链路聚集)功能的端口。
计算机网络实践第二次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实验题目 FTP协议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FTP 服务器应用程序的下载、安装、配置和验证;(2)掌握FTP 通信过程;(3)熟悉如何用 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 FTP 通信。
二、实验内容以及步骤:实验内容:安装、配置与验证FTP 服务器应用程序,使用 FTP 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并使用Wireshark 捕获通信。
对捕获结果的分析将有助于您理解 FTP 协议的运作原理。
实验步骤:步骤1:下载、安装IIS FTP服务器;步骤2:在计算机上配置IIS FTP 服务器;步骤3:用 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 FTP通信。
三、实验结果分析:问题1:netstat命令验证.(给出最后效果的屏幕截图)答:问题2:验证合作同学的WEB服务器(给出最后效果的屏幕截图)答:问题3. 键入命令 dir 以显示当前的目录内容,(给出命令输出结果截图)答:问题4:哪台计算机启动了 FTP会话?(也就是说FTP控制进程的TCP连接建立是谁发起的第一次握手)答:客户端192.168.100.75。
问题5:FTP 客户端使用哪个端口号连接到 FTP 服务器端口 21?答:2317问题6:FTP 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使用哪个 FTP-DATA 端口号?答:FTP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使用20和2322的FTP-DATA端口号。
问题7:FTP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 FTP-DATA会话是哪台计算机启动的?(也就是说FTP数据传输进程的TCP连接建立是谁发起的第一次握手)答:服务器端192.168.100.249。
问题8:FTP 服务器的响应 220 表示什么? (给出wireshark的屏幕截图中间部分显示该协议内容)答:FTP服务器的响应220表示服务就绪;问题9:哪台计算机启动了 FTP会话?(也就是说FTP控制进程的TCP连接建立是谁发起的第一次握手)答:服务器端192.168.100.249。
网络调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调查作为一种新兴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调查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调查研究手段。
本实验旨在探讨网络调查在市场调研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网络调查方法的实验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探讨网络调查在市场调研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 分析网络调查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借鉴;3. 评估网络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方法1. 确定调查主题: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场调研主题,如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品牌的满意度调查。
2. 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主题,设计包含多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品牌认知、购买意愿等。
3. 确定调查对象: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消费者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如年龄在18-45岁、关注智能手机市场的消费者。
4. 选择调查平台:选择适合的网络调查平台,如问卷星、腾讯问卷等。
5. 发布调查问卷:在选定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并设置合适的调查时间和样本量。
6. 数据收集:通过平台收集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7. 结果评估: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网络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查对象分析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1000份,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
年龄分布较为均匀,18-25岁、26-35岁、36-45岁三个年龄段各占33%、33%、34%。
2. 品牌认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品牌的认知程度较高。
在调查的10个品牌中,有8个品牌的认知度超过70%。
其中,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认知度较高。
3. 购买意愿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品牌的购买意愿较为分散。
在调查的10个品牌中,有6个品牌的购买意愿超过50%。
其中,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购买意愿较高。
4. 结果评估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调查在市场调研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购买意愿。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讲解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2015年10 月27 日实验项目列表实验报告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实验三网络监听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熟悉IP地址与MAC地址的概念2、理解ARP协议及ICMP协议原理3、了解TELNET应用二、实验原理1、IP地址与MAC地址、ARP协议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即MAC地址),网络层使用IP地址,当数据包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传输时,需要进行MAC地址和IP地址的转换。
ARP协议的功能是实现IP 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
每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操作系统通常会将从网络中得到的IP地址和MAC 地址的映射关系存放在本机的高速缓存中,使用arp命令,可以查看、添加和删除高速缓冲区中的ARP表项。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高速缓存中的ARP表项可以包含动态和静态表项,动态表项随时间推移自动添加和删除,而静态表项则一直保留在高速缓存中,直到人为删除或重启计算机。
2、ICMP协议ICMP协议是配合IP协议使用的网络层协议,它的报文不是直接传送到数据链路层,而是封装成IP数据报后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分组网间探测PING是ICMP协议的一个重要应用,它使用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应答报文,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命令格式为:ping 目的IP地址。
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应答报文格式如下:说明:类型为8---回送请求,为0---回送应答TRACERT程序是ICMP协议的另一个应用,命令格式为:tracert 目的地址。
Tracert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一连串的IP数据报P1,P1的TTL设置为1,当它到达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R1时,R1先收下它,把P1的TTL值减1,变成0,R1丢弃P1,并向源主机发送一个ICMP超时差错报告报文。
网络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网络应用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3. 熟练运用常用网络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4. 学会分析网络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5. 提高网络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3. 网络编程语言:C#4. 数据库:MySQL5. 测试工具:Fiddler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个简单的在线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浏览图书、借阅图书等功能。
1. 用户注册与登录(1)用户注册用户注册功能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等信息的录入。
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用户表,用于存储用户信息。
(2)用户登录用户登录功能用于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
通过查询数据库,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匹配。
2. 浏览图书(1)图书信息展示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图书表,用于存储图书信息。
在界面上展示图书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2)分页显示当图书数量较多时,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采用分页显示技术。
通过计算每页显示的图书数量和总页数,实现分页显示。
3. 借阅图书(1)借阅申请用户选择一本图书后,可以提交借阅申请。
系统将借阅申请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的借阅申请表。
(2)借阅审核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用户的借阅申请,并对申请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将图书信息更新到借阅表。
四、实验步骤1. 设计数据库根据实验需求,设计用户表、图书表和借阅申请表,并创建相应的字段。
2. 创建用户注册与登录界面使用C#编写用户注册和登录界面,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等信息的录入和验证。
3. 设计图书信息展示界面使用C#编写图书信息展示界面,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信息的展示。
4. 实现分页显示通过计算每页显示的图书数量和总页数,实现分页显示。
网络信息检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
3. 提高信息检索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网络信息检索概述2. 常用网络信息检索方法3. 实际案例检索与分析三、实验步骤1. 网络信息检索概述(1)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分类和常用工具;(3)分析网络信息检索的优势和局限性。
2. 常用网络信息检索方法(1)搜索引擎检索:以百度、谷歌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根据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2)数据库检索:利用学术数据库、行业数据库等,对特定领域的信息进行检索;(3)社交媒体检索: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实时、动态的信息;(4)专业网站检索: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网站,获取专业、权威的信息。
3. 实际案例检索与分析(1)案例一:检索“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料利用搜索引擎,以“网络信息安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检索结果,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2)案例二:检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论文利用学术数据库,如CNKI、维普等,检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术论文,分析检索结果,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信息检索概述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网络信息检索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常用工具,认识到网络信息检索在获取信息、辅助学习和研究等方面的优势。
2. 常用网络信息检索方法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了搜索引擎、数据库、社交媒体和专业网站进行信息检索,掌握了不同检索方法的操作技巧,提高了信息检索能力。
3. 实际案例检索与分析(1)案例一: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料,我们发现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大量相关信息,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2)案例二: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论文,我们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网络基础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基础应用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网络基础概念和协议;2. 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3. 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4. 提高网络故障排查能力。
实验内容:一、实验一:网络基础概念与协议1. 实验目的:了解网络基础概念,熟悉TCP/IP协议栈。
2. 实验步骤:(1)阅读网络基础教材,了解网络基础概念;(2)学习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3)了解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概念;(4)掌握DNS、HTTP、FTP等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
3. 实验结果:通过阅读教材和自学,掌握了网络基础概念和TCP/IP协议栈。
了解了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概念,以及DNS、HTTP、FTP等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二:网络设备配置与使用1. 实验目的: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1)了解网络设备的类型,如交换机、路由器等;(2)学习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如CLI(命令行界面);(3)配置交换机VLAN、端口镜像等功能;(4)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功能。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能够使用CLI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基本配置。
学会了配置VLAN、端口镜像、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功能。
三、实验三: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1.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提高网络故障排查能力。
2. 实验步骤:(1)了解网络诊断工具的种类,如ping、tracert、netstat等;(2)学习使用ping检测网络连通性;(3)学习使用tracert追踪数据包传输路径;(4)学习使用netstat查看网络连接状态。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ping、tracert、netstat 等工具检测网络连通性、追踪数据包传输路径和查看网络连接状态。
四、实验四:网络故障排查1. 实验目的:提高网络故障排查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了解协议分析器的使用以及网络性能的监测。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2、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3、实验软件:协议分析器(如Wireshark)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将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或交换机,确保网络设备电源正常工作。
使用网络设备的管理软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或通过命令行界面(CLI)配置设备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
2、IP地址的配置和子网划分: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上配置IP地址,并使用子网掩码进行子网划分。
通过命令行界面(Windows为ipconfig,Linux为ifconfig)或网络设备的管理软件查看和验证IP地址的配置。
3、协议分析器的使用:下载并安装协议分析器(如Wireshark),通过捕获网络流量来分析数据包的详细内容。
设置过滤器以仅显示感兴趣的协议数据包,如TCP、UDP等。
4、网络性能监测: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或命令行界面(如ping命令和traceroute命令)来检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观察网络延迟和丢包情况。
5、网络设备的故障排除:在遇到网络连接问题时,通过查看设备日志、重新配置IP地址、更换网络设备等方式进行故障排除。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结果:成功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设备,并通过管理软件或命令行界面配置了IP地址和其他基本参数。
2、IP地址的配置和子网划分结果: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上成功配置了IP地址,并使用了子网掩码进行了子网划分。
通过命令行界面验证了IP地址的配置。
3、协议分析器的使用结果:成功安装并使用了协议分析器(如Wireshark),捕获并分析了网络流量中的数据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书课程名:《网络安全技术》题目:网络安全实验(1-5)班级:网络083学号:110821329姓名:王荣珍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批阅时间:年月日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常用数据加密方法及入侵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每次实验必须由指导教师点名,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2、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3、考核与课程同步,实验考核分占课程总分数的30%,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成绩的70%,考勤及实验课表现占实验成绩的30%。
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基本方法和内容项目学时项目类型每组人数教学要求01 实现加解密程序熟悉加密、解密的算法;懂得加密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密码工作模式、使用高级语言实现一个加密、解密程序2基础验证型1 必修02 网络监听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了解到端口与服务开放的风险,增强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意识。
2基础验证型1 必修03 网络攻防在中国数字认证网申请证书利用反间谍软件验证网络攻防了解数字证书申请的原理、掌握申请的基本方法。
2基础验证型1 必修04 网络协议分析熟悉网络分析器的操作;熟悉使用网络分析器对局域网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分析2基础验证型1 必修05 防火墙技术的具体应用熟悉防火墙基本知识。
了解防火墙的具体使用,熟悉防火墙配置规则。
掌握防火墙2基础验证型2 必修实验一加密算法验证1.目的与要求1.了解凯撒加密、解密过程,掌握其工作原理;2.编写凯撒加密、解密编码程序3.分别实现对文字和对文件的加密和解密;密钥由用户输入;4.总结实验过程:方案、编程、调试、结果、分析、结论2.实验内容替换方法,每个字母用其后的第三个字母替换Caesar cipher 可以描述如下:Plain: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Cipher: 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一般形式,可以把Caesar cipher 中字母移动的位数由3变为1-25中的任何一个3.实验步骤1、打开加密金刚锁2、加密文件3、解密文件再次选中该文件夹,点击解密文件4、伪装桌面文件夹netSec5、隐藏文件夹选择文件夹netSec,点击隐藏文件夹,提示隐藏成功6、加密文件夹选择文件夹netSec,点击给文件夹加密保护,显示输入密码,点击确定输入密码提示已成功加密再次点击该文件夹,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访问选中该文件夹,点击解密文件夹,显示已成功解密1)凯撒加密算法C语言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void main(){char C[100];int i,k;printf("请输入密文:");gets(C);printf("请输入k值:");k=getchar()-'0';for(i=0;C[i]!=0;i++){if(C[i]>='A'&&C[i]<='Z')C[i]='A'+((C[i]-'A')-k)%26;if(C[i]>='a'&&C[i]<='z')C[i]='a'+((C[i]-'a')-k)%26;}puts(C);getchar();}2)凯撒解密算法C语言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void main(){char C[100];int i,k;printf("请输入明文:");gets(C);printf("请输入k值:");k=getchar()-'0';for(i=0;C[i]!=0;i++){if(C[i]>='A'&&C[i]<='Z')C[i]='A'+((C[i]-'A')+k)%26;if(C[i]>='a'&&C[i]<='z')C[i]='a'+((C[i]-'a')+k)%26;}puts(C);getchar();4.分析与思考图1.凯撒加密结果图2.凯撒解密结果5.实验体会这次实验主要是用编写算法方面出现了很多缺点,犹豫很久没编写代码,所以很多语法都忘记,导致实验进度变慢了,不过最后还是解决了。
简单的算法简单的实现,也算是成功的。
实验二网络监听1.目的与要求1.通过ping等命令了解目标主机的可访问性。
通过使用网络扫描软件,了解目标主机端口和服务的开放情况,从而进一步获取系统信息,找出系统安全漏洞。
2.通过本次实验,读者可以了解到端口与服务开放的风险,增强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意识(1) 熟悉使用ping和tracert,设置不同参数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2) 安装Superscan,并对另一台主机进行扫描,记录扫描步骤和结果。
(3) 安装Nmap,熟悉其命令行操作,扫描主机的TCP端口、UDP端口以及其操作系统和支持的服务,记录扫描步骤和结果。
(4) 使用Windows自带的安全工具或安装防火墙尝试关闭某个指定端口(如139、21、23、3389等端口),以防止端口扫描,查看扫描结果,记录步骤和结果。
2.实验内容1 Ping以及Tracert2 使用Superscan进行扫描3. 实验步骤1.两台运行windows 2000/XP/2003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
使用Superscan 和nmap 作为练习工具。
2.配置软件或者硬件防火墙,就能有效防范外网的网络扫描。
简单结果日志查看详细结果选择选择直接连目标UDP 端目标TCP 端填写目标IP点击箭头目标主机列表点击开始扫描3.配置NAT服务器,可有效隐藏内网的主机信息,防范对内网的扫描4.分析与思考图1.防火墙侦听端口图2.防火墙应用程序控管规则图3.防火墙ICMP控管规则图4.SuperScan工具ping功能等图5.扫描选项设置图6..扫描生成网页文件5.实验体会这次实验花了很多时间才完成的,最后3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和测试才最终得出的结果,失败往往都是细节的问题,很多实验都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设置没弄好就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正是顺利完成了,团队合作还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
实验三网络攻防1.目的与要求1、利用反间谍软件验证网络攻防2、了解数字证书申请的原理、掌握申请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1.利用Spybot反间谍软件验证网络攻防2.在中国数字认证网上练习申请数字证书3.实验步骤1、使用反间谍软件Spybot检测与修复已修复完成免疫操作设置检测数据库需要检测跟踪程序选择锁定IE浏览器起始页面和设置选项2、申请数字证书进入网站,点击注册申请成功输入身份识别码证书安装成功4.分析与思考5.实验体会这次实验主要是设置一个类似于360的系统安全管理软件和申请个人证书,其他没什么,都很简单。
实验四网络协议分析仪1.目的与要求1.理解TCP/IP协议中多种协议的数据结构、会话连接建立和终止的过程、TCP序列号、应答序号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了解FTP、HTTP等协议明文传输的特性,以建立安全意识,防止FTP、HTTP 等协议由于传输明文密码造成的泄密。
2.实验内容两台运行windows 2000/XP的计算机,通过HUB相连组成局域网,其中一台安装Sniffer Pro软件。
(1)将两台主机连接在一个HUB上,其中一台主机使用Telnet登录另一台主机,在任一台主机上按照sniffer网络嗅探工具进行登录口令嗅探,把口令嗅探步骤以及嗅探到的重要信息进行记录。
(2) 在HTTP协议的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过于庞大,不利于分析,可以对Define Filter 中的Data Pattern进行设置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包,请自己查看帮助或查找资料进行相应设置,只捕获含有用户名或口令等关键字的数据包,记录相关步骤和结果。
3.实验步骤Sniffer即网络嗅探器,是一种威胁性极大的被动检测攻击工具。
使用这种工具,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
当信息以明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时,便可以使用网络监听的方式来进行嗅探攻击。
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便可以将网上传输的信息截获。
黑客常常用它来截获用户的口令管理员则可以使用Sniffer分析网络性能和故障如何有效发现并防范Sniffer工具的监控和嗅探呢。
首先,检查网络中是否存在下述情况,其原因可能就是网络中有Sniffer工具正在运行。
一是网络丢包率非常高。
二是网络带宽出现反常现象。
通过使用加密软硬件设备,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从而保护传输数据的安全性VPN、SSL、SSH等加密手段可有效防范sniffer的嗅探。
利用网络设备的物理或者逻辑隔离的手段,可以避免信息的泄密利用交换机的VLAN功能,实现VLAN间的逻辑隔离4.分析与思考图1.Host Table中按照IP显示流量信息图2.FTP口令的嗅探过程图3.Traffic Map图4.sniffer主界面图5.HTTP口令的嗅探过程图6.FTP口令的嗅探过程5.实验体会这次实验是按照实验PPT做的,没有太多的印象,就只是按照实验说明来做,具体的嗅探过程和规则能完成,数据分析完全不理解。
实验五防火墙1.目的与要求(1)掌握软件防火的使用与管理。
(2)掌握对指定站点、应用程序、指定地址、指定端口的禁用实现。
(3)掌握防火墙的各个模块的功能以及实现。
2.实验内容(1)费尔防火墙的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与实现。
(2)对指定站点、应用程序、指定地址、指定端口的禁用实现3.实验步骤(1)费尔防火墙安装启动安装程序,进入安装界面,安装完毕后,提示重新计算机才能使防火墙(2) 监控模块有监控应用程序等功能,能了解哪些应用程序正在连入网络,开放的端口情况。
(3)日志模块可以记录应用程序、网上邻居、ICMP的接收发送或拒绝的情况。
(4)管控中心模块对应用程序等进行管控,可让用户自己编写规则,以便更好的管理网络。
(5)系统设置可以设置日志文件的大小,是否在启动时启动本软件,是否在启动时显示欢迎界面,是否声音警报、图标警报。
4.分析与思考图1.设置网络类型图2.防火墙时间类型设置图3.自定义约束时间进行放行和拒绝图4.启用网站过滤功能,阻止固定网站的访问图5.应用程序控管规则,放行或者拒绝5.实验体会这次实验花了很多时间才完成的,最后3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和测试才最终得出的结果,失败往往都是细节的问题,很多实验都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设置没弄好就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正是顺利完成了,团队合作还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