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规模和形制:具有京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墙,其 中京城又包括内城和外城。 • 京城内城范围与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缩了5里;南 部为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以容纳官署,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墙南移一里半; 东西墙仍是元大都的城垣。北、东、西三面各开二门,南面 开三门。 • 皇城在京城中,包括三海及宫城。周围18里余,高 一丈八尺,正南门为承天门(清代称天安门),左右设有太庙 及社稷坛,前为干步廊,两侧为五府六部统治机构。 • 宫城在皇城中,布局严整,城墙高大,四角建有角 楼,城外有护城河。共开四门。宫城内主要建筑分三大殿, 高踞在大白理石台基上。整个宫城用“前朝后寝”的形制, 最后有一御花园。
2、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 传统。城市分京缄、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宫城为中 心。严格按照“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礼制布局。 • 皇城前左(东)建太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右(西) 建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各神),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 (先天地全祭、后祭天)、地(北)(祭地)、日(东)(春分 时节祭祀日明神)、月(西)(秋分时节祭祀夜明神)四坛、 山川坛(祭祀天神)、先农坛(皇帝行耕种礼)。皇城北门 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这完全符合“左祖右 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 • 明初,朱元璋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并在 殿前作门五重。 (即 “三朝五门”)
•
故宫金水桥以及天安门
•
4、北京城内的街道坊巷仍沿用元大都的规划系统。由 于皇城梗立于城市中央,又有南北向的什刹海和西苑阻碍了 东西之间的直接联系,故内城干道以平行于城市中轴线的左 右两条大街为主,街巷系统都与这两条大干道联系在一起, 但东西方向交通不便,平民东西来往,必须南绕大明门或向 北绕地安门而行,反映了封建帝都为帝王服务的特点。在街 区内部,以胡同作为内部联系道路,有利于形成安静的生活 环境。由于地处北方,对日照、防寒要求较高,故胡同多为 东西向。
• 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更加坚 固与完善。 • 主要特点:1)在筑城材料上普遍采用砖头砌筑;2) 在胶结材料上采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或粘高粱),以替 代以往的三合土,使其更加坚固;3)加大城墙高度、厚度, 以防敌人逾越、撞坏或挖洞穿孔;4)重视城池纵深配置, 一是增加城墙道数,二是加宽加深护城河;5)重视城墙的 作战设施配置与建设;6)加强城墙重点部位的设防。 • 4、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主要 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类。(还包括寺庙园林)皇家园 林典型代表为清代统治者在北京建造的“三山五园”(圆明 园、畅春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万寿山的清 漪园)和在承德建造的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在江南最为集中, 以苏州、扬州等地最为著名。
• 中国古代都城平面布局的特点:
• • • • 1、整齐划一 2、中轴线贯穿全城 3、宫殿为主体结构 4、宫殿建筑高台化
• 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这是由于农 业商品化和城乡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所致) • 这主要表现在棉、麻、桑、茶、蔗、烟等商品性经 济作物特别是棉花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以及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商品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
• 3、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 • 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加之清代农村人口的急速增长, 原来唐宋时期形成的为数有限的农村市镇已远不能适应商品 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此时我国农村小城镇有了大量的发展。 市镇规模也迅速扩大,并根据所处区位和专业化分工的不同, 形成了棉纺织与贸易中心、蚕丝及丝织业贸易中心、米粮贸 易中心、盐业中心及港口城镇等许多专业性市镇。 • 江西景德镇、广州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 镇都是当时著名的城镇,号称“四大镇”
5、北京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5城37坊。 • 这些坊只是城市用地管理上的划分,不是有坊墙坊 门严格管理的坊里制。居住区与元大都相仿,以胡同划分为 长条形的居住地段,间距约70米左右,中间一般为三进的四 合院相并联,大多为南进口,庭院内植树木。全区无集中绿 地,但由于住房院子中树木较多,全城呈现在一片绿荫之中。 内城多住官僚、贵族、地主及商人,外城多住一般市民。
• 3、皇城规划布局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 • 皇城偏在应天府城的东南隅。皇城以北部富贵山作 为中轴线的基准点而向南展开。分内外两重城垣,外一道是 皇城,内为宫城。宫城左前方建太庙,右前方建社稷坛,是 标准的“左祖右社”格局。宫城内按“前朝后寝”之制布局。 正殿为奉天殿。奉天殿前是奉天门,后面是华盖殿和谨身殿, 是为“外朝”三大殿。 • 4、市肆区集中于鼓楼以南直至秦淮河,是繁荣的商业中心, 主要为自发形成的区域,布局不规则。 • 5、城内道路多呈不规则的东西、南北向,也有弧形和斜街 的形式。
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城市状况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 宋代以来发生的商业和城市变革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使明清时期达到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峰。
•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 1、明清社会长时期统一稳定,基本没有大范围的兵乱, 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 2、明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措施。 • 如鼓励垦荒、屯田、水利建设等。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政策方 面的措施,明初的军、民、匠分籍制减轻了兵役对生产的影 响,明代中后期实行的“一条鞭”法、“匠班银”制和清代 的“地丁银”制缓解了土地和徭役对于人口的束缚,促进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 • 3、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拓展已经接近完成, 明清政府继承了宋代以来“重内虚外”的统治政策,从外延 式扩张转向内聚式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
• 6、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兴起与 发展。 • 造成明朝实行闭关和海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倭寇之患”和欧洲殖民者东来。 • 清朝入关,为了防备西方殖民者和台湾郑成功的抗清 运动,而实行更严的“海禁”。
• 三、城市建设的特点:
• 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集中表现为规划建设和自 发建设相融合,而后者的影响不断扩大。 • 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并有所发展。明清北京城严格按照《周礼》等儒家思想规划 布局。 • 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 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由自发建设形成的更为灵活自由的布 局形式的发展。
• 明代北京城图
• 三、明北京城的特点: • 明清北京城市布局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
重性。 • 一方面,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如城制、宫殿、官署、 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之制思想进行布 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城市传统规 划建设的典型代表。 •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反映城 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会 馆、园林、民间宗教建筑等却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 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
•
6、北京作为都城,超经济的手段为北京城积聚了大量 的财富,带来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 7、明代北京城的园林建设较元代有较大的发展。 • 在大内西部,利用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和琼华 岛建设了西苑,在中轴线上堆煤覆土成山设置了景山公园。 “三山五园”的建造。除此之外的园林基本以王公贵族的小 型私家园林为主。 • 8、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掘 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遗迹尚存。
• 明代南京宫城图
• 明代北京城的改建
•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 其改造扩建的方案基本以明南京为蓝本,并且有所发展。 •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后,曾派大 将军徐达于公元1371年修复元大都城垣,改名北平。当时, 为了减少建城的工程量及缩短防线,将元大都城北较荒凉的 部分划出城外。(大将徐达“缩其城之北五里”)
• 4、沿江、沿运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 原因:1)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城乡商品经济进一步发 展,货物流通量增多;2)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的开 放关闭不一,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3)明清 两代建都北京,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再次分离,大运河又成 为全国经济的主要命脉。 • 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 明清由于政局相对安定,对边疆地区实行移民、屯田 等政策,使边疆地区地域经济得到了开发,各民族之间的联 系也得到了加强,在这种情势下,全国城镇分布的地域空间 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主要有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 区等。
• 二、城市发展的特点:
• 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明代城市总数并不比宋代多, 但明代大中城市数量比宋明显增多了。
宋代
府级城市 30
明代
140
州级城市
县级城市 合计
254
1234 1518
193
1138 1471
• 明代城市类型可分四大类型:
• • (1)政治型城市:南京、北京、开封。 (2)工商业型城市:明代出现了许多规模大、人口 多、工商业繁荣发达的城市,共33个。其中尤以杭州、苏州、 扬州、淮安、临清、济宁等城市工商业最为发达。 • (3)对外贸易港口型城市:广州、泉州、宁波、太 仓黄渡。 • (4)边防军事重镇,主要在北方边境地带,如辽东、 大同、宁夏、太原、榆林、固原等。
•
北京明、清故宫总平面图
3、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 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 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 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水定门两重、正阳门两重、 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直达三大殿,井延 伸到景山和钟鼓楼。沿这条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 桥梁和各种型体不同的广场,以及两旁的殿堂庑廊,更加强 了宫殿庄严气氛,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
•
明清时期的南京城
明代的南京城是在六朝都城建康城城址和南塘都城江 宁府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 • 公元1356年,朱元璋进占集庆路,改为应天府。朱元 璋曾欲定都开封,故称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公元 1378年,罢开封北京称号,南京改称京师,成为正式首都。
• 城市建设的特点:
• 1、城市形态不规整,并考虑到旧城的利用和对自然地形的 顺应。 • 2、由外城、应天府城、皇城三重城组成。应天府城即现存 的南京城,完全是根据南京实际的地理形势和防守的需要而 设计的,是南京历史上集各代城池之大成的一座名城,也被 公认为世界第一大砖城。其城墙以巨石条为基础,上筑夯土, 外砌巨砖,以石灰、糯米汁胶结灌浆,墙顶用桐油和土的拌 合料结顶,极为坚固,是我国古代最坚固宏伟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