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e3a8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3.png)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调查方法,用于了解特定地区或群体中的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影响因素。
它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以及相关风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步骤以及方法和技巧。
一、目的:1.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通过调查人群,了解疾病的发病率、传播规律和影响范围;2.确定疾病的病因:通过对发病人群的调查分析,寻找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3.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基于调查结果,确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宣传教育、疫苗接种、卫生保健等方面。
二、步骤:1.确定调查目标和范围:明确调查的目标人群和调查范围,例如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的疫情调查;2.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样本规模和调查指标,以及调查问卷等调查工具;3.开展调查:根据调查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集中式调查和分散式调查两种方式;4.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等;5.结果解释和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调查结果并进行报告,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6.预防和控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并进行宣传教育、卫生保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三、方法和技巧:1.集中式调查:选择特定地区或场所集中进行调查,取样方式可以是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2.分散式调查:将调查对象分散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适用于人口分布较广的调查对象;3.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或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4.数据采集和管理:使用统计软件或电子表格等工具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制定调查指标: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具体的调查指标,例如发病率、感染率等;6.调查员培训: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正确使用;7.调查时注意事项:在调查过程中,尽量避免偏差,例如应该选择代表性样本、避免信息收集时的主观偏见等;8.数据分析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c1a3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3.png)
调查步骤
44
调查了解当地基本情况
经了解该乡距该县城区82公里,全乡人口8162 人,辖11个行政村,是该县最偏僻的乡镇之一, 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该乡中学和中心小学两校共有学生801名(其 中住宿生618人),教师58人。中学有3个年 级12个班,中心小学有6个年级10个班,两校 相邻,共用食堂,教室通风条件良好,住宿条 件拥挤,学生宿舍通风和卫生状况一般。
28
优点
①、比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判断 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②、可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29
缺点
①、比较适用于研究某暴露因素作用后短期内 出现反应的情况,而对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 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较不适用。
②、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观察的时间较长,费 时、费力。 ③、在一项研究中一般只能研究一种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
7
前往调查前需要了解
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 “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 ✓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8
2.核实诊断
n 目的 n 在于排除 –误诊 –实验室检测错误
n方法 –访视病例 –查阅医疗记录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37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38
9.完善现场调查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39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7a49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6.png)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保护个人隐私
调查过程中,应
1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权,避免泄 露个人敏感信息
调查人员应签署
3 保密协议,承诺 不泄露被调查者 的个人信息
在收集、处理和 存储个人数据时,
2 应遵循相关法律 法规,确保数据 安全
在调查报告中, 应避免使用可能
4 识别被调查者身 份的信息,如姓 名、地址等
调查结果的分析
数据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分类、汇 总、统计等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 解释,如病因、流行趋势等
提出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教育等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保护被调 查者的个人信息
03
遵守调查伦理, 避免对被调查者
造成伤害
04
遵守调查规范, 确保调查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谢谢
提出防控建议:根据 调查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调查结果与启示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调查结果:发 现疫情传播途 径、感染人数、 传播速度等
启示:加强疫 情防控措施, 提高公众健康 意识
案例分析:对 案例进行深入 分析,找出问 题所在
改进措施:根 据案例分析结 果,提出改进 措施,提高疫 情防控效果
演讲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课件
目录
01.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0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流程 03.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04.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9f53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0.png)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传播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的健康、疾病和医疗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有关疾病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那么,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呢?一、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需要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研究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社区。
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助于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有利于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设计研究方案和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确定研究方案和问卷。
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问卷是重要的调查工具,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准确地获取被调查者的信息。
调查问卷的设计应考虑到问题的严谨性、流畅性和实用性。
三、选择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和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进行调查实施在调查实施过程中,需要委派专人负责调查工作,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和数据收集。
调查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操作问卷和进行访谈,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五、数据质量控制为保证数据的质量,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和监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出现问题的数据,需要及时纠正和处理。
六、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呈现。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数据情况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推理性分析等。
结果呈现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能够清晰地表达调查结果和发现。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科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只有在严格控制每个环节和细节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3b32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0.png)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人群中疾病的传播、发生和控制的重要方法。
通过了解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的流行趋势。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目标可以是探索某一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某种预防策略的有效性等。
2. 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其设计应该合理和科学。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需要确定研究的类型,是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还是队列研究。
此外,还需要确定样本量、研究人群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解读: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读数据。
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建模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解释,以回答研究的问题。
5. 结果报告和解释:最后,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和解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常用方法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等。
常用的横断面研究包括健康调查和流行病调查等。
2.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的暴露因素,来确定某种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疾病的病因学问题。
3.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在起始时对人群进行测量和暴露因素的评估,并在随访中观察其患病情况,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8d5a9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6.png)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现场流行病学是指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这有助于确定调查的范围和重点,并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指导。
2.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是指确定调查的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工具和调查流程等方面的计划。
调查计划应该合理、可行,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收集背景信息:在开始实地调查之前,需要先收集相关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疾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为后续的调查提供背景知识。
4.确定调查对象和样本:根据研究问题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样本。
调查对象可以是患者、疑似病例、疾病暴露者等。
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受调查群体的特征。
5.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环节。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个案调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受调查者的隐私权。
6.数据分析和解释: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和推断,回答研究问题。
7.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总结。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报告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以便读者理解和应用调查结果。
8.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在完成调查报告后,应该及时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
这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专业期刊、政府报告等方式进行。
通过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可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并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就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3ef9c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9.png)
建立控制措施
1
应急响应
对病例进行隔离,追踪接触者。
收集资讯
2
收集有关疫情的资讯,随时掌握疫情的
变化,采取控制措施。
3
卫生管理
加强卫生监测和干预,控制传染源,管 理病人。
解释和发布结果
准确的报告
向公众呈现准确和清晰的报告,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帮助公众充 分了解疾病的情况。
健康教育
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唤起公众 的防病意识,提高公众的个人卫 生素质。
培训和交流
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和交流,提高 专业人员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回应和追踪
回应措施
• 组织应急救援 • 加强卫生监测 • 规范信息发布渠道
追踪管理
• 追踪病例和接触者 • 收集流行病学数据 • 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设计问卷和调查表
需要设计合理的问卷和调查表, 充分了解被调查者的情况。
收集和分析数据
现场调查
到现场了解情况,例如去医 院、社区、农场等地进行调 查,进行实地检查和观察。
实验室分析
取样检测,分析数据,获取 实验室结果,用科学数据支 持调查结论。
系统分析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 估,相互印证,确定暴露风 险,进行风险评估。
检测案例和确诊
案例检测
• 全部检测 • 随机样本 • 症状区域抽样
确诊方法
• 临床病例诊断 • 实验室检测方法 • 研究方法
推断和评估暴露风险
1 暴露推断
通过提取有关信息来判断可能的暴露源和途 径等信息,确定可能感染的时间和地点。
2 风险评估
评估疾病的爆发和风险,预测未来可能出现 的爆发,以及对人群进行风险评估。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步骤,它包括选择适当的调查对 象、收集数据、建立控制措施等步骤。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现场 流行病学调查的各个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73fe2e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2.png)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应 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监测疾病流行趋势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实时监测疾病 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等关键指标, 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揭示疾病分布和影响因素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时间、地区和人群特征,进而 分析影响疾病分布的主要因素。
评估疾病负担和健康需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 据。
治疗决策支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 所处的环境、生活方式等信息,有助于医生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识别高危人群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识别出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为预防医学提供有针对性的 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预防医学提供科学依据,有 助于优化预防措施,提高预防效果。
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
设计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 方案,包括调查方法、样本量、数据收 集工具等。
VS
制定现场工作计划
明确现场工作的具体任务、人员分工、工 作时间表等,确保现场工作有序进行。
实施现场调查
现场协调和组织
与当地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协调,组织现场调查工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1c14a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0.png)
应 答
如果应答应明确以下问题:当地能提供什么资源调查组能提供什么资源谁指导日常调查工作谁对调查进行全面监督和最终负责各种数据资料如何分头收集,谁负责分析是否要撰写研究报告,如需要,谁写,送给谁
组织准备
病例定义: 例子
2002年8月15日至9月20日X镇5岁以上严重脱水或急性水样腹泻的垂危病例,
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 Possible/Suspect case 患严重腹泻的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Probable case 2002年8月15日至9月20日,X镇,5岁以上严重脱水或急性水样腹泻的垂危病例,确诊病例 Confirmed case 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霍乱弧菌
流行曲线
定义用直方图表示在适当的间隔时间 X轴 内所发生的病例数 Y轴 按发病时间的病例频率分布图从曲线形状可以做出多种推断利用潜伏期后推可能的暴露时间区分暴露的类型预测病例数量
流行曲线的类型
点源传播
人-人传播
流行曲线的类型
连续源传播
间隔源传播
地点分布
常见于居住地点工作地点活动 学校、娱乐、旅行等 地点 标点地图: 特殊居住地和/或暴露建筑物内部街道或邻居县/省分布
受关注,易产生偏倚 有利于发现病例、措施落实
很少受影响
5.合作程度
合作对象常与事件有关,易产生偏倚结果与预期矛盾时
合作较好
6.控制措施
更关注控制措施效果
更关注调查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科研调查的比较
特 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一般调查
7.假 设
调查之初无明确假设 先描述,再假设
有明确假设
8.调查控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4600fbd5bbfd0a795673bc.png)
• ③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 ④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 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 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 ⑥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
– 组织准备 – 核实诊断 – 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 建立病例定义 –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 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 采取控制措施 – 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十个步骤。
•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 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作 出简单描述。
• 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 料。
– 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 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
– 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作出适当的定 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 题。
• 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 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 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 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 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 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 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
• 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 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 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 现。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 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 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
• 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 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 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 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 力的证据。
•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四项因 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 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a02e2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2.png)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
这些事件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事件,迅速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是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组织专业的调查队伍,成员通常涵盖流行病学专家、临床医生、实验室检测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等。
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如调查问卷、采样工具、防护用品等。
在出发前,还需要收集和了解事件的相关背景信息,比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群范围、初步的症状和体征等,为后续的调查提供基础。
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开展现场核实与确认工作。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如患者、医务人员、目击者等,进一步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发病的时间、人数、症状、严重程度等。
同时,对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初步观察,查看环境状况、卫生设施、食品加工和储存情况等,判断事件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
接下来是建立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是确定哪些人属于病例,哪些人不属于病例的标准。
它应该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既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真正的病例,又不能遗漏可能的病例。
病例定义通常包括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暴露史等要素。
然后是开展病例搜索。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医疗机构的病历记录、社区调查、学校和单位的报告等。
要确保搜索全面,不遗漏任何可能的病例。
在收集到病例信息后,需要进行个案调查。
详细了解每个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症状、体征、诊疗情况、接触史等。
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每个病例的特点,还可以为寻找病例之间的关联提供线索。
人群和环境调查也是关键的环节。
要了解事件发生地区的人口构成、生活习惯、卫生状况、环境因素等。
对于传染病疫情,还需要了解人群的免疫接种情况。
对于食物中毒事件,要调查食品的来源、加工、储存和销售情况。
实验室检测在调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73ae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0.png)
二、核实诊 断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 判断。
描述性分析: ( 三)人群
分布
想收集所有与人群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暴 露因素是不可能的。不过,对疾病宿主、传 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你将获得更特 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假设是利用上述 步骤所获得的信 息来说明或推测 暴发或流行的来 源,假设必须建 立在研究设计之 前,通常会考虑 多种假设。
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 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 例定义
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四项 因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 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1
四、建立病例 定义
一个假设中 应包括以下 几项因素:
危险因素来 源;
传播的方式 和载体;
引起疾病的 特殊暴露因 素;
高危人群。
1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2
合理性;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3
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
、实验室和临床特点);
4
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七、建立并验 证假设
1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 注意:
3
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 ;
03
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ef0e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e.png)
通过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评估其对健康状况和服务利用的影响,以指导 健康政策和实践。
确定调查问题和假设
调查问题
假设测试
调查问题应该具体、明确、可操 作、可量化,以便回答研究目的。
通过假设来指导研究的设计和实 施,以便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
变量定义
将研究变量定义清楚,以便能够 进行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3 检查和清理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分析和结论
描述性统计
通过描述和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来深入理解调 查结果和探索相关因素。
推断性统计
通过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 和判断差异是否显著。
调查结果的报告和解读
报告撰写报告应该清晰、Fra bibliotek洁、准确、生 动,以便不同受众理解和应用。
制定调查方案和研究设计
1
研究类型
根据调查目的和问题,选择纵向或横向
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
2
研究设计,以便能够比较不同时间点或 不同人群的变化。
根据预期效应大小和预算要求,选择合
适的样本大小和抽取方法,以获得可靠
且代表性的样本。
3
数据采集工具和流程
根据调查内容和样本特点,选择合适的
调查工具和流程,以方便数据采集和质
伦理和行政管理
4
量管理。
根据实践规范和法律要求,制定调查伦 理和行政管理方案,以确保研究的公正
性和合法性。
数据采集和样本选择
1 访问调查对象
与调查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取得他们的同意和信任,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2 采集多源数据
通过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采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以便丰富和验证研究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c20b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1.png)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一、引言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生规律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制定和评估公共卫生措施、控制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方面。
二、研究设计1. 目标群体选择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群体,通常是受某种特定疾病影响的人群。
比如,针对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可以选择病例群体和非病例群体进行对照研究。
2. 研究类型选择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
横断面研究适用于了解疾病在某一时点上的分布情况;队列研究则可以用于观察疾病的发生和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则适用于探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数据收集1. 问卷设计问卷是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它可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例史、生活习惯、暴露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问卷时,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问卷长度过长而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质量。
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互联网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完整,并设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多次确认、质量检查等。
四、数据分析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不符合分析要求的数据。
清洗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2.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包括计数、比例、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的计算。
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得出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在样本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五、结果解释与应用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结果的解释应该符合科学原则,避免主观臆断。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结果应用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健康教育的开展、疾病监测与防控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调查方法
➢ (一)询问
由于流行病学调查要查清的问题,许多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详细 的询问就是很重要的查清这些情况的方法。
被询问的人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庭成员、邻居、单位负责人、临 床医生以及其他可以提供情况的人。
询问的方式可以个别谈话或开调查会的方式。 询问时要首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实际意义,取得对方的合作。 在调查中要关心病人及其周围人,通过询问,应尽量查清上述应
可通过查阅病历、化验记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检测标本, 结合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者所提的问题, 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以及知情人员要积极配合,并如 实提供病人相关诊疗资料。
如病人因病情较重或已死亡,无法实施对病人的直接调查时,应 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 流行特征:
一是地区性:病例的分布与传播该病的节肢动物的分布一致; 二是季节性:发病率升高与节肢动物的活动季节相一致; 三是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发病多,如森林
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在老疫区发病多集中在儿童,在新疫区发 病则无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 四是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暴发调查
➢ 一、调查目的
暴发调查是指对集体单位或某一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发生许多 同类病人时所进行的调查。如食物中毒、经水传播的伤寒流行等。
疾病暴发的特点:⑴时间较短;⑵单位集中或地区分布集中;⑶ 病人相对较多;⑷症状相似;⑸病人的菌型一致(病原学检查发 现)。
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暴发调查就是对疾病暴发时间、地点、人群和发病因素进行全面
➢ 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一是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二是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三是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四是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 (3)经食物传播
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 式。
食物是病原微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在其生产、加工、运输、储 存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可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其中以鱼、肉类和 乳制品污染最为重要。
• 对虫媒传染病则要调查有关的媒介昆虫以及其叮咬人的可能性等。
由于现场的情况是不断交化的,往往需要多次进行现场观察和调 查。
➢ (三)进行必要的检验
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可疑的传染源,确定周围环境物品被污染 的情况(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昆虫媒介等),该地区人群免疫 水平及易感者数量等。
所需要的检捡方法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包括血清学、化学、微生 物学、寄生虫学、卫生学等检验方法。
一是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 间的传播;
二是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 三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 四是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
➢ (5)经节肢动物传播
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两种方式。 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可通过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机械携带传播 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 流行特征
一是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 二是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 三是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 (4)经接触传播
通常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 性病、狂犬病等可经直接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乙型肝炎等可经
间接接触传播。
➢ 流行特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家兵
内容
➢ 个案调查方法和步骤 ➢ 暴发调查方法和步骤
个案调查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技术是最基本的方法和技术 在疾病的暴发调查和其他现场调查中都要用到 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是在收集基本信息的前提下,力求简便、
明确、可操作,不求全。
➢ 一、调查目的
➢ 2、查明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 (1)经空气传播 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
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 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 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 此方式传播。
➢ (7) 医源性传播
➢ 可分为两类:
一是易感者在接受检查或治疗时由污染的器械导致的疾病的传播; 二是由于输血或所使用的生物制品和药品遭受污染而造成的传播,
如病人在输血时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艾滋病等。
➢ 以上七种传播途径均是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于传播因素 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 故可将其统称为水平传播。
➢ (二)核实诊断,验证暴发
对病例结合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 出诊断,尤其是首例和首批病例。
➢ (三)初步调查
1、首例病人调查 2、发病情况调查:暴发的时间、地点、疫情趋势(继续发展还是
下降),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 3、人口和环境情况调查 4、初步判断,提出假设:可能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5、采取措施:抢救病人,传染源隔离;消除可疑因素;采集标本;
➢ 6、在当地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
➢ 7、对疫情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防疫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能验证初步的 调查分析是否正确。
有无续发病例及新疫区的出观,是防治措施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 之一。
如果发生续发病列,说明其效果不佳成贯彻不力,也可能是因为 初步的调查分析不正确。
因此,需要对疫情趋势进行估计,拟定继续调查分析的内容和进 一步的防治措施,以彻底控制疫情
调查了解,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控制暴发、消除疫情。
➢ 暴发调查的目的
一是确定疫情性质,就是确定本次暴发的性质; 二是查清暴发危害程度,就是疾病三间分布; 三是查明病因和暴发影响因素,如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 四是确定高危人群,并且予以有效的保护; 五是制定切实措施,控制疾病暴发和流行,并总结经验教训,避
➢ (2)经水传播
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 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水源被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所致,也可因
粪便、污物污染水源所致 生物恐怖主义对饮用水源的故意污染同样值得警惕。
➢ 经饮用水传播流行特征
一是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二是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 三是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 是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什么物品、污染的范围
在病人可能传播范围内开展病例搜索,主动发现可疑病人 尽快确定疫点、疫区范围,提出相应处理措施(消毒、停业整顿
等)。
➢ 4、调查并登记密切接触者:
对于某些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传染期内的密切接 触者,有可能已经被感染,而存在发病的可能
因此,要对接触者及时进行调查,根据此种疾病的传染特点,区 分密切接触和一般接触者,查明哪些人应该接受医学观察或留验, 哪些人应该接受预防接种、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应该进行什么 检验等。
➢ (6)经土壤传播
经土壤传播的疾病主要是传播一些肠道寄生虫(蛔虫、钩虫)及 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破伤风、炭疽)所致的感染。
经土壤传播传染病的意义主要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 人与土壤的接触机会以及个人的卫生习惯和劳动条件等,如赤脚 下地劳动易患钩虫病,有破损的皮肤接触土壤易患破伤风等。
经飞沫核传播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 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 式传播。
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可 经尘埃传播。
➢ 流行特征:
一是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二是冬春季节高发; 三是少年儿童多见; 四是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 五是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环境消毒。 6、尽可能使用已近发布的调查表,特殊情况制定调查表。
➢ (四)深入调查 即对疫情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
1、病例调查:实际发病数(尤其是首发病例或首批病例),不要 漏病例,不可误诊。
2、非病例调查:未发病的同一单位的人员进行调查,以找出疾病 暴发的原因。
3、人口调查:疾病暴发时发病单位的总人数,用于罹患率的计算。
通过个案调查(即对单个病例的调查) 核实发病情况 查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基本信息、发病的原因和条件, 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追踪其密切接触者,搜索疑似病例,判断疫点范围及可能蔓延的
范围, 评估已经采取的措施质量,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续发,控
制疫情扩散。
个案调查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弄清一个病例的发病原因和条件, 控制疫情扩散
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 二、调查内容和步骤
赴现场调查前需对此次暴发的基本病情和分布特征作一般性了解 并根据所获得的初步信息,对疾病性质和暴发原因作出初步估计 决定调查组成员,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在多数情况下,首先根据经验采取常规初步措施,然后在暴发调
查过程中不断修正。 暴发调查遵循的原则: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
同时也是为了积累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资料
所以必须把发病的现场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该病的传播途径,详 细观察和记录与发病有关的各种因素
。如果有两例以上的病人,则必须查明他们之间有无相互传染的 关系。
➢ 二、调查内容和步骤
➢ (一)调查内容
1、一般项目:即病人的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住址,工作单位等。
4、流行因素调查:生活和卫生状况、可疑的水源或食物及厨房卫 生进行重点调查。
5、实验室检查:对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厨房环境和可疑食物 或水源进行病原学检查。
➢ (五)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1、资料整理 • 调查卡片内容是否完整;诊断是否正确;其他资料是否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