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1bc5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b.png)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偏向∕别时 ∕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分析:转为安慰的语气,转为自我安慰。
上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 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 分析:进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使全诗顿时开朗,表 现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境域。(千古名句)
小结
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
上片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 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 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
上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译文:人们都会有悲伤、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 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美满解决。
⑦何似:哪比得上。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
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PPT)优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PPT)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6a863b312b3169a551a424.png)
2、以文带读
先朗读用现代汉语描绘的《水调歌头》。再朗读原词,感受原词语言的凝炼,也理解了内容。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 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 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 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 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M O O N
S H A D O W
在情境与朗读中反复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梳理情感脉络,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感。 但在品味写法和体悟哲学意境方面,由于 积累有限和水平差异,部分同学较为吃力, 但也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鉴赏实践。
WUCHAN
谢 谢
•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激励 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家的后院练习 棒球。在挥动球棒前,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男孩子 停下来,检查了球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手。 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是很多人并 不具备的……而许多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 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 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 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 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 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 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 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了下次接受挑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 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 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的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9af8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9.png)
学情 诊断
生字、新词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何年:哪一年。 乘:驾。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不胜:经不住。 弄:玩弄,欣赏。 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 何似:哪里比得上。
学情 诊断
生字、新词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无眠:不能入睡的人。 恨:怨恨。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合作 探究
精析诗句
本词通篇咏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
词以“”开端,以“婵娟”收尾。
上阙:
月下饮酒, 由空想超脱尘世, 转化为爱好人间生活, 可以说是借自喻清高;
下阙:
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可以说是用圆月来衬托别离、 升华为美好的祝愿。
合作 探究
精析诗句
《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 是如何体现的?
自主 探究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在天上的宫殿,现今是何年何月。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经受不住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 那清朗的影子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此情此景,哪像是在人间。
精析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间的聚合离散 看作如的阴晴圆缺, 非人力所能左右, 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合作 探究
精析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是流传千古的关于祝福的名句。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 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课件(共23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课件(共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8066f49d58fb770bf78a55e4.png)
找出主旨句, 说说这首词表 达的思想感情。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调 超远的志向 高尚的境界
主题升华:
• 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 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
•
6.这部带 有自传 色彩的 长篇小 说以“ 我”的 经历和 视角来 安排结 构和故 事情节 。通过 “我” 的人生 经历和 感情遭 遇来展 示人物 性格的 发展。 它既有 利于直 接展示 人物的 内心世 界,也 在无形 中拉近 了作品 和读者 之间的 心理距 离,易 于取得 感人的 艺术效 果。
•
【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在读中 感悟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读中理 解词所表达的感情,在苏轼情感感染 下熏陶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1.
苏轼(1037 -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 后代很有影响。
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 得意外, 他与情谊深厚的弟弟苏辙 已有六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值 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曹 植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调 超远的志向 高尚的境界
主题升华:
• 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 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
•
6.这部带 有自传 色彩的 长篇小 说以“ 我”的 经历和 视角来 安排结 构和故 事情节 。通过 “我” 的人生 经历和 感情遭 遇来展 示人物 性格的 发展。 它既有 利于直 接展示 人物的 内心世 界,也 在无形 中拉近 了作品 和读者 之间的 心理距 离,易 于取得 感人的 艺术效 果。
•
【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在读中 感悟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读中理 解词所表达的感情,在苏轼情感感染 下熏陶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1.
苏轼(1037 -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 后代很有影响。
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 得意外, 他与情谊深厚的弟弟苏辙 已有六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值 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曹 植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幻灯片26张)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幻灯片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a87c32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0.png)
代诗歌的一种。可和乐可歌的文体。始于梁成于唐而盛于宋 因为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豪放 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山川胜迹、农 舍风光、报国壮志等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 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 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答案】 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1分)接 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 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1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 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1分)下阕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 月,情感幽深绵长;(1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1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众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1分)
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 ;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2)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画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无眠”是泛指那些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不能 入睡的人。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这三句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抒发思念亲人,被贬 之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豪放 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山川胜迹、农 舍风光、报国壮志等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 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 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答案】 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1分)接 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 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1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 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1分)下阕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 月,情感幽深绵长;(1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1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众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1分)
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 ;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2)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画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无眠”是泛指那些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不能 入睡的人。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这三句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抒发思念亲人,被贬 之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a242064028915f814dc258.png)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话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 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 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 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 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 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 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19cf7bb14e852459fb577e.png)
我们应该: 失意时,莫悲伤; 苦闷时,莫彷徨; 失败时,莫气馁。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 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学科班长总结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自幼情谊 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因为反 对王安石变法,遭受排挤,宦 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 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 二人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 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 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由几部分组成? 小序、上阕、下阕
2.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
丙辰中秋 中秋大醉 怀子由
自探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将这首词用自己的语言 表述出来。 2.“高处不胜寒”该怎样理解?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分 析。 3.品读文字,揣摩字里行间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3.品读文字,揣摩字里行间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苦闷 矛盾 豁达 祝愿
有人说,中秋词自«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请自选角度分 析它好好在哪里?
重点语句解读: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思想:
通过对中秋醉酒赏月 的描写,既抒发了词人 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又表达了词人乐观旷 达的情怀。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品背景,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作者的人 生态度。 ● 3.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7faea114791711cd791721.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朗 读 诗 词
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节奏。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吟诵 月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学诗词少不了读,那么初读诗词要做到什么呢?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词,注意字音、字形和节奏 宫阙 琼楼 胜 绮户 婵娟
2、学生个体展示朗读女生上阙,男生下阙 (要求:字正腔圆,把握断句,初步尝试诗韵, 有情有味,注重韵脚,语速稍慢)
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
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读 懂 词 把酒:端起酒杯。 意
不胜:经不住,承受不了。 弄:玩赏。 共:一起欣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朗 读 诗 词
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节奏。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吟诵 月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学诗词少不了读,那么初读诗词要做到什么呢?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词,注意字音、字形和节奏 宫阙 琼楼 胜 绮户 婵娟
2、学生个体展示朗读女生上阙,男生下阙 (要求:字正腔圆,把握断句,初步尝试诗韵, 有情有味,注重韵脚,语速稍慢)
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
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读 懂 词 把酒:端起酒杯。 意
不胜:经不住,承受不了。 弄:玩赏。 共:一起欣赏。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7e698a9b6648d7c0c74699.png)
5、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含义+情感/启示)
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 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
情感 这是作者对自己和亲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 政治遭遇的宽慰。既如此,就不必慨叹和悲 伤了,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
6、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祝福的千古名句?(美好祝愿的句子)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能体现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比较,词人最 终还是觉得人间好,表 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 爱之情,也显示了他积 极的人生态度。
4、赏析:怎样理解词中的“转”和“低”? 作者为什么“无眠”。
❶ “转”和“低”都是 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❷“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 苦而难以入眠的人❸表现了作 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熙宁九年(1076年) 到天亮
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 天亮,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兼 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欢饮达旦,大醉”提示上阕内容(把酒 问月);“兼怀子由”提示下阕内容(月 下怀人)。 作用:交代作词时间和缘由,总领全篇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 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 的《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 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 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 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 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为和其他填词区别,选择第一句作为题目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 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我国“唐宋八 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 与父 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因 直谏得罪王安石,遂被贬黄州,曾写 下《记承天寺夜游》,41岁时又被贬 山东,中秋夜写下《水调歌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27张ppt)品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27张ppt)品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a61d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f.png)
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
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
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
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
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 一门父子三词客:
课文图解:
上阕 — 望月(写景)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下阕 — 怀人 — 团圆(人圆)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主题: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亲人的怀念。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 辞、感情)
示例:我喜欢“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 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 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 的赞美和向往。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 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 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 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 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 能早日团圆!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
篇,
。
甚广。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苏洵、苏轼、
苏辙
题解:本文体裁是什么?
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
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进 入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文字。
阕:是词的段落,也叫片。分两段的第 一段叫上阕,第二段叫下阕。每种词调 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水调歌头 苏 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3张PPT)优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3张PPT)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ba83e7482fb4daa48d4ba1.png)
朗读指导
全词押平声韵(天、年、寒、间、眠、圆、全、娟), 宜用平缓深沉的音调诵读,且适当拖长,而不押韵句的尾 字为仄声,音调宜高,短促。这样交替变化,音节和谐, 刚柔相济。
起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笔力奇崛,读时 宜用较高的音调,吐字有力。上片结尾两句宜用升调。下 片感情由深沉到豁达,诵读时音调由低——较高——高, 速度宜由慢——较快,以表达引人向上的意蕴。
“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 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 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朗读指导
朗读应做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读出停顿和句调。 3、要有感情,读出重音,变换语调。
4、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蕴含了哪些情感?
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 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蕴含情感: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
中的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你不禁回头看了看自己走过的路,你没感叹什么来路不易,前途 坎坷;你心无挂碍却吟诵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最后一句 经过千年来到我的桌前,却是如此打动人心。
写封信想告诉你,你的诗句穿越时空,虽然你全然没有在意过。 谢谢你,也祝你在那个时空里,一切都好!
作品推荐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他 睿智的思想、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多方面 的巨大成就,使他的名字在中华文化的历 史长河中,矗立成一座丰碑!让我们一起 走近苏轼,走近宋词。
把握句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0b9890a5e9856a561260e9.png)
17
*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 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 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
短短的词中流露出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全诗表达了 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其旷达的胸襟、积极 乐观情怀。
精品教学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哦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0年10 月下午1 2时3分 20.10. 3012:03October 30, 2020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1 0月30 日星期 五12时3 分49秒 12:03: 4930 October 202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12时3 分49秒 下午12 时3分12:03:4920.10. 30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品教学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哦
9
1.对照注释,小组成员互相说词义。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班上 提出来,请其他同学说说词的意思。
精品教学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哦
18
2018年10月14日上午,杭州钱江四桥附近的钱塘江水域发现一 具浮尸,经家属辨认,确认为失联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侯某某的遗体。 在网传的侯某某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中,他写道:“可能我只是 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 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遗言中 坦言自杀的原因:“厌世界,精神抑郁。”这则新闻反应了什么社 会问题?
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 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 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
短短的词中流露出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全诗表达了 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其旷达的胸襟、积极 乐观情怀。
精品教学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哦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0年10 月下午1 2时3分 20.10. 3012:03October 30, 2020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1 0月30 日星期 五12时3 分49秒 12:03: 4930 October 202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12时3 分49秒 下午12 时3分12:03:4920.10. 30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品教学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哦
9
1.对照注释,小组成员互相说词义。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班上 提出来,请其他同学说说词的意思。
精品教学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哦
18
2018年10月14日上午,杭州钱江四桥附近的钱塘江水域发现一 具浮尸,经家属辨认,确认为失联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侯某某的遗体。 在网传的侯某某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中,他写道:“可能我只是 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 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遗言中 坦言自杀的原因:“厌世界,精神抑郁。”这则新闻反应了什么社 会问题?
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99e9903c1ec5da51e2705f.png)
结合上阕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苦闷 矛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积极
起舞弄清胜寒”?
➢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
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 ➢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细读感悟 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待了时间(中秋),以及写词的目 的(兼怀子由)
找出词中怀念子由的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考:难道仅仅是怀念子由吗?从小序中那个字可以看出来?
兼
写词之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 政治上受到挤压,虽然他一心报国,最终还是 被贬到了密州,心情郁闷难解。
苏轼这种失意郁闷的心情,以及想重回朝廷做官的渴望,表现 在词的哪些句子上?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转朱阁,低绮户” 是承上, “照无眠”是启下。
作者心情的变化: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责备、埋怨
释怀、乐观、 豁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词中“转”“低”“无眠”的妙处
明确:“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指夜已深。 “无眠”指作者遭受被贬的郁闷和思念亲人的痛苦而难以入 眠。
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词人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 又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 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 合,是必然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感叹和悲伤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105221f18583d049645952.png)
• 3.词有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 4.“诗言志,词抒情”,诗词是最能表达情
怀的一种文学样式。
走近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 士,字子瞻,北宋中 期的文坛领袖,精工 散文、诗、词、书法、 绘画等,词开创豪放 一派。 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 ” 之一。卒后追谥文忠。
坎坷人生:
品读诗词
婵娟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
这里指嫦娥, 也就是代指
明月
——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
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
观的精神。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主要内容
上阙:望月问天(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阙:对月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 宋
月水
几
调 歌
) 时头
有
“中秋词自
一出,
余词尽废。“ ——清·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小知识
• 1.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 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 2.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 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确,谁的文笔最优美?
六、板书设计
水
调 歌 头
上 阕 望月 (写景) 问月
明 月 几
情景结合
下 阕
怀人 (抒情)
问天
问 人
时
有
向往 徘徊 热爱 惆怅 慰藉
社 区 工 会 工 作报告 总结模 板4篇
在 此 编 辑 输 入你的 单位名 称
工作总结
怀的一种文学样式。
走近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 士,字子瞻,北宋中 期的文坛领袖,精工 散文、诗、词、书法、 绘画等,词开创豪放 一派。 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 ” 之一。卒后追谥文忠。
坎坷人生:
品读诗词
婵娟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
这里指嫦娥, 也就是代指
明月
——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
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
观的精神。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主要内容
上阙:望月问天(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阙:对月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 宋
月水
几
调 歌
) 时头
有
“中秋词自
一出,
余词尽废。“ ——清·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小知识
• 1.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 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 2.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 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确,谁的文笔最优美?
六、板书设计
水
调 歌 头
上 阕 望月 (写景) 问月
明 月 几
情景结合
下 阕
怀人 (抒情)
问天
问 人
时
有
向往 徘徊 热爱 惆怅 慰藉
社 区 工 会 工 作报告 总结模 板4篇
在 此 编 辑 输 入你的 单位名 称
工作总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0张PPT)优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0张PPT)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d3f1d355270722182ef79e.png)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预习检测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琼楼( )qióng绮户( ) qǐ 婵娟(chán )juā不n 胜寒( )sh丙ēn辰g ( )bǐng chén
二、背会并理解 课下词语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于表现 极有豪情 与气概性 格的人物
身上
用于人 物失意 时、分 别时自 我安慰
户转 ,朱 照阁 无, 眠低
绮
有内 斗心 争有
矛 盾 、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 “月”的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李 月煜 如钩《,相寂见寞欢梧·无桐言深独院上锁西清楼秋》。:孤 寂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词
词来源于民间, 原是配乐的歌词。后 乐谱失传,学者依椐 前人的词制成图谱, 词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 府、长短句,是诗歌 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 一些特点,只是句 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 谱叫词调。每种词 调都有特定的名称 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què
【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 苏”,“唐宋八大家”之 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 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 ”。作品收录在《东 坡文集》。
大家来找茬
《
明 月 几 时 有
欣 赏 歌 曲
》
苏轼
预习检测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琼楼( )qióng绮户( ) qǐ 婵娟(chán )juā不n 胜寒( )sh丙ēn辰g ( )bǐng chén
二、背会并理解 课下词语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于表现 极有豪情 与气概性 格的人物
身上
用于人 物失意 时、分 别时自 我安慰
户转 ,朱 照阁 无, 眠低
绮
有内 斗心 争有
矛 盾 、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 “月”的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李 月煜 如钩《,相寂见寞欢梧·无桐言深独院上锁西清楼秋》。:孤 寂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词
词来源于民间, 原是配乐的歌词。后 乐谱失传,学者依椐 前人的词制成图谱, 词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 府、长短句,是诗歌 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 一些特点,只是句 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 谱叫词调。每种词 调都有特定的名称 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què
【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 苏”,“唐宋八大家”之 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 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 ”。作品收录在《东 坡文集》。
大家来找茬
《
明 月 几 时 有
欣 赏 歌 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 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_____我__欲__乘__风__归__去__,__又__恐__琼__楼__玉__宇__,__高__处__不__胜__寒____。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 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但__愿__人__长__久__,__千__里__共__婵__娟___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 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 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 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象大胆奇特,感 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 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 气派。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
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
译 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文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
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
难全”一句,其中“此事”指的是: ______人__有__悲__欢__离__合__,__月__有__阴__晴__圆__缺________。 6、词人问天句:__明__月__几__时__有__?_ _把__酒__问__青__天__。问 月句:______不__应__有__恨__,__何__事__长__向__别__时__圆____?问 自己句:_____不__知__天__上__宫__阙__,__今__夕__是__何__年_____。 7、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 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10、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 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 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 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 明了人生的哲理。
12、“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表 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如何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 “出世”与“人世”精神?
这首词中,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退想,表现出遗 世独立的一面;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 于世俗的愿望。对词人这两种情感,都不能过于夸 大来理解。词人的“出世”之想,还是一种基于咏 月的浪漫情怀;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也不能过于拘泥地理解为渴望回到朝廷的惶恐不 安。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 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 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苏轼的弟弟 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他曾 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 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 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 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 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 这首名篇。
3、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 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 问,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显露出词人
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
4、作者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 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 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 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5、为什么作者把上天说成“归去”呢?
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 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6、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 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 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 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 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 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 之中。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 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 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 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 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 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 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 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 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 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
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 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 作用?
“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 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表示离情 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 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 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 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 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1、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咏月”题 材。
“咏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从《诗经》中的“月出 皎兮”(《陈风·月出》), 到谢庄《月斌》的“素月流天”,咏 月之作,代代有之。李白的《把酒问月》写道:“青天有月来几 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这首词的起笔,就是从李白的诗句 直接化用过来的,而结尾也化用了《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 月”的词句。明月皎洁,月光如水,诗人对月亮多寄予美好的情 思。“咏月”,实际上都是以月作为咏叹人事的背景或衬托。 苏轼这首词,表面写对月的绵绵遐思、无限依恋,实则是写亲情, 写对亲人的思念。他融古铸今,炼出了“但愿人长久,长里共婵 娟”这样美妙的词句,千载而今还流传在人们的话语里,堪称奇 绝。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 事,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____人__有__悲__欢__离__合__,__月__有__阴__晴__圆__缺__,__此__事__古__难__全__ 。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 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但__愿__人__长__久__,__千__里__共__婵__娟_______ 。
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
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
享这美好的月光。
1、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2、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 么?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 间”的徘徊、矛盾。
下片写对月怀人,表达自己积 极乐观的旷达情怀。
丙辰chén中秋 琼qióng楼玉宇 转朱阁gé 照无眠 mián
宫阙què 高处不胜shēng寒 低绮qǐ户 婵chán娟juān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宋】苏轼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 万事万物在作家的笔下都是一曲浪漫的 歌,一首美丽的诗。团圆之时的中秋佳 节,浩瀚的深蓝的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月 亮就更是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愫。 其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被广为传诵, 这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今天,让 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来对月长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5、这首词,历来被称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 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 得如此高的评价?
(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 (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 境豪放而阔大;(3)、感情乐观而旷达;(4) 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 流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
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重 点 词 语 解 释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 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 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 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词人由 对明月的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归回到对人间 的留恋。继而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 圆缺”作对照,发出了“此事古难全”的感慨。他 悟出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那么,美好的祝愿就不能太“贪”。“但愿人长 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 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 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 (1080),因“乌台诗案”被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 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 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 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