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某单片机称重仪的设计
基于STM32F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STM32F1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1.本文概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普及,电子秤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与传统的机械秤相比,电子秤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更强的功能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STM32F1单片机的电子秤。
该设计不仅专注于电子秤的称重和单位转换等基本功能,而且通过使用STM32F1微控制器,赋予电子秤更智能的功能,如数据存储、传输和用户界面交互。
文章首先介绍了STM32F1单片机的特点和适用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电子秤的设计原理、硬件选择和软件实现。
本文还包括对系统的测试结果和分析,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设计,有望为电子秤领域提供一种创新实用的解决方案。
2.系统设计原则在这种电子秤的设计中,STM32F1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能力:STM32F1系列微控制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高效的能耗比。
其最大工作频率可达72MHz,足以处理电子秤所需的复杂计算和数据传输任务。
集成:该系列微控制器集成了丰富的外围接口,如ADC(模数转换器)、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I2C(集成电路总线)等。
这些接口对电子秤的设计至关重要。
稳定性和可靠性:STM32F1微控制器具有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工业应用,确保了电子秤在复杂环境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用于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
在该设计中,选择了压力传感器作为主要测量元件。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弹性变形。
当物体受到压力时,传感器内部的电阻应变计变形,从而改变电阻值并通过惠斯通电桥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
信号放大和滤波: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通常较弱,需要通过信号放大器进行放大。
为了提高信号质量,设计了滤波电路来去除噪声,保证信号的准确性。
模数转换:通过STM32F1微控制器内置的ADC将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使微控制器易于处理和计算。
基于某单片机称重仪的设计
湖南理工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称重仪的设计院部:机械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机电二班学生姓名: 贾学号: 111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它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A/D转换器、称重传感器、语音电路、LED显示电路、±5V稳压电源电路等几部分设计内容。
其中压力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A/D变换)后就得到数字量D。
但是,数字量D并不是重物的实际重量值W,W 需要由数字量D 在控制器内部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即数据处理才能得到。
整个设计系统由Atmel公司生产51系列89S51单片机进行控制;软件实现功能开机检测,主要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LED数码管,以防止某段数码管损坏造成视觉误差;出于人性化考虑我们还可以增加语音电路,实现自动语音播报重量。
11目录一、课题设计要求二、总体设计方案三、硬件电路模块分析四、硬件电路设计五、软件设计六、总结1111一、题设计要求1、设计出硬件电路。
2、设计出软件程序2、采用A/D的转换器3、LED显示要显示的内容。
二、总体方案设计2.1 称重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电子元件:称重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电路,显示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组成。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
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
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CPU运算控制。
CPU 根据程序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2.2称重仪的系统总体框图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器部分、信号采集部分、报警部分、数据显示部分、和电路电源部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2.1所示。
11总系统体框图信号采集部分是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得到微弱的电信号(本设计为电压信号),而后经处理电路(如滤波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处理后,送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输出。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实用电子秤设计一、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电子秤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称重传感器。
常见的称重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原理是当物体的重量作用在传感器上时,传感器内部的电阻应变片会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2、信号放大与调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常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和调理才能被单片机处理。
我们使用高精度的仪表放大器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滤波电路去除噪声干扰,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单片机选型单片机是整个电子秤系统的控制核心。
考虑到性能、成本和开发难度等因素,我们选用 STM32 系列单片机。
STM32 系列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电子秤的设计需求。
4、显示模块为了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我们选用液晶显示屏(LCD)作为显示模块。
LCD 显示屏具有功耗低、显示清晰、视角广等优点。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在 LCD 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物体的重量、单位等信息。
5、按键模块为了实现电子秤的功能设置,如单位切换、去皮、清零等,我们设计了按键模块。
按键模块通过与单片机的连接,将用户的操作指令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6、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整个电子秤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我们使用线性稳压器将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适合各个模块工作的电压,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算法1、重量计算算法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放大调理电路的参数,我们可以建立重量与传感器输出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物体的实际重量。
2、滤波算法为了消除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常见的数字滤波算法有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用中值滤波算法,其原理是对连续采集的若干个数据进行排序,取中间值作为滤波后的结果。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方案设计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硬件设计
02 二、总体设计 04 四、软件设计
目录
05 五、调试与优化
07 参考内容
06 六、应用前景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逐渐成为测量与控制领域的主流趋势。 其中,电子秤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在贸易结算、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因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等优点,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本次演示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方案,以期为相 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4、数据显示:将重量数据显示 在显示模块上。
5、报警提示:如遇超重或欠重 情况,系统会进行报警提示。
6、数据存储:可预留数据存储接口,方便用户对重量数据进行存储或传输。
五、总结
本次演示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通过利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进 行重量检测,经过51单片机处理后将重量数据显示出来。这种设计具有精度高、 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重量检测。随着技术的不 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秤设计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 前景。
3、采用软件滤波算法,减少外界干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4、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数据 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经过调试与优化后,电子秤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测量精度得到了提高。
六、应用前景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子秤可应用 于贸易结算、工业生产、食品药品等行业。同时,由于其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可以方便地集成到各种称重系统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电子秤是利用传感器测量物体的重量,并将重量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信号 处理电路进行处理,最终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51单片机作为一种通用的微控制 器,可以方便地对电子秤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
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设计
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设计电子秤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尤其在超市、货运、厨房等场景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设计,以满足人们对便携、精确、易用的电子秤的需求。
1. 简介电子秤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测量物体重量的设备。
传统的机械秤存在读数不准确、不易携带等问题,而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则具备了更高的精确度和便携性。
2. 设计原理该电子秤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物体受力变化,然后将受力信号通过模拟电路转换为电压信号,再由单片机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C)并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物体的重量。
3. 硬件设计3.1 单片机选择本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其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的优势,并且具备8位数据总线、32KB的闪存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小型应用。
3.2 传感器选择为了实现高精度的重量测量,我们选用了一款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备良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重量变化。
3.3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
模拟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再经过条件放大后输入到单片机的模拟转换电路。
数字电路主要由单片机、LCD显示屏和按键等组成,实现数据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
4. 软件设计4.1 硬件初始化在软件设计中,首先需要对硬件进行初始化设置。
通过配置单片机的GPIO口、中断、计时器等功能来实现对各个硬件模块的控制。
4.2 模拟转换和数据处理通过单片机提供的模拟数字转换(ADC)功能,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和校准,得出准确的重量数据。
4.3 显示和人机交互使用LCD显示屏来展示测量结果,并增加按键功能,方便用户进行重量锁定、切换单位等操作。
同时,还可以通过串口通信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
5. 功能拓展在基本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可以对电子秤进行一些功能扩展。
例如,增加存储功能,记录每次测量的重量数据;增加串口通信功能,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增加温湿度传感器等,实现多功能集成。
基于单片机体重秤的设计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体重秤设计院(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时间:2021年12月6日至2021年12月10日说明1.课程设计进行期间,学生应按教学计划、每天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内容、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如实进行记录。
2.结束时,根据课程设计内容和学习记录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3.指导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质量、答辩情况等,给出成绩。
郑州科技学院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体重秤设计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系统可实现体重秤的基本称重功能(称重范围0~100kg、重量误差不大于±0.001kg)(2)用LED 液晶显示屏显示被称物体的重量。
(3)系统超出最大测量范围时会出现自动报警指示功能。
(LED红灯闪烁报警提示、LCD会显示超重提示标语)三、参考文献[1]吴静进,何尚平,万彬. 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01.294.[2]周伟,林凡强.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08.263.[3]付丽辉,杨玉东,徐大华,皇甫立群.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1世纪应用型本科院校规划教材, 201707.199.[4]刘爱荣,王双岭,李景丽,韩晓燕,刘秀敏,李立凯. 51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自动化专业本科系列规划教材, 201505.336.[5]邓胡滨,陈梅,周洁,黄德昌.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2.342.四、设计时间2021 年11 月15日至2021 年11月19 日指导教师签名:2021 年11 月12 日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3 设计方案与论证 (2)4设计原理 (3)4.1 总体原理图 (3)4.2 系统方框图 (3)5 硬件电路设计 (4)5.1复为电路 (4)5.2 传感器电路 (4)5.3 液晶驱动电路设计 (5)5.4 键盘电路设计 (5)5.5 EEPROM外围电路设计 (6)5.6电池低电压检测电路 (6)5.7 AD外围电路设计 (7)5.8声音提示模块 (8)6 系统软件设计 (9)6.1LCD驱动子程序的设计 (9)6.2 AD子程序的设计 (11)7 系统调试 (12)8 总结 (12)参考文献 (14)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 (15)附录2:元器件清单 (16)附录3 :程序源代码 (17)1 课程设计的目的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数字电子秤设计
4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
本设计的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通过A/D转换器读取称重传感 器的模拟信号:并进行数据 处理
根据预设的算法计算被测物 的重量
将重量值通过显示模块显示 出来
通过按键模块进行参数设定 和功能选择
当称重超过预设值时:通过 报警模块发出警报
检查电路板是否焊接正确: 各元件是否连接良好
给系统供电:检查电源是否 稳定
-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软件流程图如下
软件设计
启动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 进入主循环:不断读取称重传感器的模 拟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处理结果更新重量值并显示在液晶 显示屏上 检查是否有按键按下:如果有则进行相 应的处理 如果称重超过预设值:则发出警报 继续循环执行上述操作
5
调试与测试
调试与测试
在完成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后,需 要进行调试和测试。具体步骤如 下
将单片机计算出的重量值 显示出来
按键模块
用于设定单价、重量单位 等信息
报警模块
当称重超过预设值时,发 出警报
7
系统设计
7
8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单片机, 它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作
通过A/D转换器获取称重传 感器的模拟信号,然后进 行数据处理,计算出被测
物的重量
9
最后,将重量值通过显示 模块显示出来
3
硬件设计
电子秤所取代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 能数字电子秤,具有操作简便、
读数准确、智能化等特点
2
基于单片机称重仪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科研、交通、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称重装置不仅是提供重量数据的单体仪表,而且作为工业控制系统和商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推进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它起到了缩短作业时间、改善操作条件、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作用。
称重装置的应用已遍及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此,称重技术的研究和衡器工业的发展各国都非常重视。
5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渗入推动了衡器制造业的发展。
60年代初期出现机电结合式电子衡器以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电子衡器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
现今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
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分析近年来电子衡器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电子衡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其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其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称重系统在功能、精度、性价比等方面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在智能化、便捷式、对微小质量的测量方面更显得力不从心。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人体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人体电子秤设计智能人体电子秤是一种智能化的体重测量设备,可以用于监测人体重量及其他相关数据。
这种电子秤通常基于单片机进行设计,其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体所施加在传感器上的重力来确定人体的重量。
在智能人体电子秤的设计中,单片机起到了关键的控制和处理作用。
一、硬件设计:1.传感器:智能人体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可以选择采用压阻式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可以通过电阻的变化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2.A/D转换器: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需要通过A/D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单片机处理。
3.单片机:这是整个电子秤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负责控制和处理传感器的数据,并将结果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它还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4.LCD显示屏:用于显示人体的重量和其他相关信息,例如BMI指数。
5.按键:用于用户输入和设置,例如调整单位(公斤、斤等)或记录个人信息。
二、软件设计:1.初始化:单片机启动后,需要对各个硬件进行初始化设置,并将LCD显示屏上的初始界面清除。
2.传感器数据读取:单片机需要定时读取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通过A/D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3.数据处理:读取到的数字信号代表了物体的重量,在该阶段,单片机可以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工作,例如校正或滤波。
4.显示结果:将处理后的重量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上,并可以添加一些附加信息,例如BMI指数或其他健康参数。
5.用户交互:单片机可以通过按键与用户进行交互,例如调整单位或记录个人信息。
6. 数据存储:可以将用户测量的数据存储在Flash存储器中,以便后续查看和分析。
7.通信功能:通过添加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可以实现智能人体电子秤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手机或电脑。
三、优化设计:1.省电设计:可以在合理的情况下,通过开关控制部分硬件的电源,以降低功耗。
2.人体干湿重量识别:通过添加湿度传感器,可以识别人体的干湿重量,从而更好地了解健康状况。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2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
电子秤的软件部分主要负责处理重量信息、控制显示屏、存储数据等。以下是一个基本的 软件设计流程
系统初始化:在系统启动时,进行必要的初始化操作,如设定初始重量为0、 清空显示屏等 重量采集:通过传感器和信号调理器采集物品的重量信息,然后传递给单片机
数据处理:单片机对采集到的重量信息进行处理,如滤波、校准等
软件设计
1 显示控制:将处理后的重量信息显示在显示屏上。可以通过编程控制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等参数 2 数据存储:将重量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或传输到计算机
3 通讯控制: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接口将重量信息传输到其他设备
4
异常处理:在称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传感器故障、电量不足等。软件需要能够识别 这些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发出警报或停止称重
的电子秤系统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还可 以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和应用范围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2020-xx-xx
-
硬件设计
目录
软件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
统中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 不仅可以实现对物品的精确称 重,还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各种
智能化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 机的电子秤设计方案
1
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
电子秤的硬件部分主要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硬件设计
负责采集物品的重量信息。通常使用应变片或电容式传感器 对传感器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便于单片机读取和处理 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接收来自信号调理器的重量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串口或LCD显示屏输出 用于显示物品的重量信息。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CD)或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 用于存储重量信息或其他数据。可以是内置的Flash存储器或外接的SD卡等 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通常采用USB供电或内置电池供电 如蓝牙、Wi-Fi等,用于将重量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视越来越深,计算体重的电子秤已成为现代家庭必备的健康产品之一。
电子秤的设计早已从早期的机械式缓慢演变为现代的数字化电子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秤的功能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使得电子秤具有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一、设计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高度集成、可编程的微型计算机,它具有多种接口和控制功能,非常适合用于小型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通讯处理。
本文采用ATmega8单片机,最大工作频率为16MHz,它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单片机。
智能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是在称重传感器所测得的重量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单片机将其数据收集、处理,并输出显示。
本文的电子秤设计基于16 位高精度AD采集芯片HX711,采用负压力式力传感器作为测量重量的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物体的重量。
由于电子秤测量出的重量数据单位是数字,因此只有通过单片机实现数据的处理,才能使得电子秤具有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二、设计方法(一)硬件设计1、称重传感器负压力式力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的传感器,比其它传感器更适合于电子秤的设计。
我们使用HX711芯片进行AD采集,能够提供24位的数据输出,可以极大地提高精度和稳定性。
2、按键开关电子秤需要设置一个方便顾客使用的开关,按下即可开启或关闭电子秤。
我们采用截止开关电阻,即编写程序时在输入中识别此开关,实现开启关闭功能。
3、数码管数码管用于显示测得的重量数据,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本文采用共阴极的 4 位7 段数码管,尺寸为0.56英寸,它需要多路并联才能通过ATmega8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
4、外设根据需要,我们可以为电子秤添加一些外设,比如LCD显示屏,蜂鸣器等。
(二)软件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必须编写针对ATmega8单片机的程序。
我们采用keil C语言编写程序。
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定义AD采样量和检测量我们需要正确设置AD采样量和检测量的量程参数,以确保重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秤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电子秤往往采用复杂的电路和机械结构,使得其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方案。
一、系统设计方案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主要由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和显示模块组成。
其中,传感器负责采集物体的重量信息,信号处理电路则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单片机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读取和计算,并将结果传输给显示模块。
二、硬件设计1、传感器电子秤的传感器部分通常采用应变片式或电容式传感器。
其中,应变片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但其输出信号较小,需要经过放大处理;电容式传感器则具有响应速度快、过载能力强的优点,但其精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
2、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主要包括放大器和滤波器两部分。
放大器用于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以便于后续处理;滤波器则用于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
此外,还需要设计适当的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3、单片机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读取和计算。
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该单片机具有价格低、性能稳定、易于编程等优点。
4、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将单片机的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示给用户。
本设计采用LED数码管作为显示器件,具有简单易用、成本低等优点。
三、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三个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读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数据处理模块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放大和计算;数据显示模块则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LED数码管展示给用户。
此外,还需要设计适当的延时和去抖动算法,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四、测试与结论为了验证本设计的有效性,我们对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电子秤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同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在现代社会,电子秤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秤的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子秤应运而生。
智能电子秤不仅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还具备了数据处理、存储、传输以及智能化控制等功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方案。
一、系统总体设计本智能电子秤系统主要由称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模块、键盘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等部分组成。
称重传感器负责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提高信号的质量。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采集、计算和处理,并控制其他模块的工作。
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物体的重量和相关信息,键盘模块用于输入操作指令,通信模块则用于将测量数据传输到上位机或其他设备。
二、硬件设计1、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是电子秤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本设计选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等优点。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当传感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弹性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即可得到外力的大小。
2、信号调理电路由于称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非常微弱,通常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且含有大量的噪声和干扰,因此需要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
信号调理电路主要由放大器、滤波器和基准电源等组成。
放大器采用高精度仪表放大器,能够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放大到适合单片机处理的范围。
滤波器采用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
基准电源为整个电路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以保证测量精度。
3、单片机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本设计选用 STM32F103 系列单片机。
STM32F103 系列单片机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丰富的外设资源等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秤的设计要求。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它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A/D转换器、称重传感器、语音电路、LED显示电路、±5V稳压电源电路等几部分设计内容。
其中压力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A/D变换)后就得到数字量D。
但是,数字量D并不是重物的实际重量值W,W 需要由数字量D在控制器内部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即数据处理才能得到。
整个设计系统由Atmel公司生产51系列89S51单片机进行控制;软件实现功能开机检测,主要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LED数码管,以防止某段数码管损坏造成视觉误差;出于人性化考虑我们还可以增加语音电路,实现自动语音播报重量。
关键词:称重仪;单片机;LED目录摘要 (1)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第1章绪论 (3)1.1 课题背景 (3)1.2课题目的与意义 (4)1.3课题设计要求 (6)1.4称重仪的国内外现状 (4)本章小结 (7)第2章称重仪的总系统设计与各模块方案选型 (7)12.1 称重仪的总系统框图 (7)2.2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设计 (8)2.2.1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结构 (8)2.2.2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8)2.3 称重仪各模块的方案选型 (9)2.3.1 电源模块方案选型 (9)2.3.2 数据采集模块方案选型 (9)2.3.3 主控制器模块方案选型 (10)2.3.4 数据显示模块方案选型 (10)2.3.5 报警模块方案选型 (11)本章小结 (11)第3章称重仪的各单元电路设计 (11)3.1 所用单片机的简介 (11)3.1.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设计 (12)3.2 电源电路设计 (12)3.3 称重传感器电路设计 (13)3.3.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一、设计要求和总体方案(一)设计要求设计一款基于 51 单片机的电子秤,能够实现以下功能:1、测量范围:0 5kg。
2、测量精度:01g。
3、具备数码管显示功能,能够实时显示测量的重量值。
4、具有去皮功能,方便测量容器的重量。
(二)总体方案本电子秤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 转换电路、51 单片机、数码管显示电路和按键电路等组成。
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后,送入 A/D 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
51 单片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物体的重量值,并通过数码管显示电路进行显示。
按键电路用于实现去皮等功能。
二、硬件设计(一)传感器选择选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它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广等优点。
当物体放在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得到物体的重量。
(二)信号调理电路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比较微弱,需要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放大电路采用仪表放大器,它具有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等优点。
滤波电路采用无源 RC 滤波器,去除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三)A/D 转换电路选用 ADC0809 作为 A/D 转换芯片,它是 8 位逐次逼近型 A/D 转换器,具有转换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四)51 单片机选择AT89C51 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它具有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编程简单等优点。
(五)数码管显示电路采用共阳数码管进行显示,通过 74HC573 锁存器驱动数码管。
(六)按键电路使用独立按键实现去皮、清零等功能。
三、软件设计(一)主程序流程主程序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包括初始化单片机的 I/O 口、A/D 转换芯片等。
然后进入循环,不断读取 A/D 转换的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物体的重量值,最后将重量值发送到数码管显示。
(二)数据处理算法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 A/D 转换的结果进行处理,得到与重量值对应的数字量。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一、引言二、设计要求与整体方案(一)设计要求1、测量范围:能够满足常见物品的质量测量,通常为 0 10kg 或更大。
2、精度要求:达到一定的测量精度,如 01g 或更高。
3、显示功能:清晰显示测量结果,包括质量数值和单位。
4、稳定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整体方案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结合称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 转换电路、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电子秤系统。
称重传感器将物体的质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后,由 A/D 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单片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最终将测量结果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出来。
三、硬件设计(一)称重传感器选择合适的称重传感器是电子秤设计的关键。
常见的称重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等。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秤中。
其工作原理是当物体加载在传感器上时,弹性体发生形变,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片也随之产生电阻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变化即可得到物体的质量。
(二)信号调理电路由于称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较弱且存在干扰,需要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处理。
信号调理电路通常包括放大器、滤波器等。
放大器用于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放大到适合 A/D 转换的范围;滤波器用于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
(三)A/D 转换电路A/D 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单片机进行处理。
选择 A/D 转换器时需要考虑其分辨率、转换速度、精度等参数。
常见的 A/D 转换器有 ADC0809、ADS1115 等。
(四)单片机单片机作为电子秤的控制核心,负责处理和计算测量数据,并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
选择单片机时需要考虑其性能、资源、成本等因素。
常见的单片机有 STM32、51 单片机等。
(五)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常见的有液晶显示屏(LCD)和数码管。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实施计划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实施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电子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为我们的计量工作提供了便利。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电子秤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医疗、家庭等各个领域。
传统的电子秤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称重操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秤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它能够具备更多的功能,如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远程传输等。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称重,还能够满足人们对智能化、多功能的需求。
二、智能电子秤的系统组成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是电子秤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称重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等。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在电子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信号调理电路称重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通常比较微弱,且存在噪声和干扰,需要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A/D 转换等处理,以得到可供单片机处理的数字信号。
3、单片机单片机是智能电子秤的控制核心,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信号调理电路的数字信号,并进行数据计算、存储、显示等操作。
常见的单片机有 51 系列、STM32 系列等。
4、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称重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常见的显示模块有液晶显示屏(LC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屏(LED)。
LCD 显示屏具有显示清晰、功耗低等优点,而 LED 显示屏则具有亮度高、可视距离远等优点。
5、按键模块按键模块用于设置电子秤的参数,如单位转换、去皮、清零等。
6、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称重数据,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常见的存储模块有 EEPROM、FLASH 等。
7、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电子秤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常见的通信模块有蓝牙、WiFi、RS232 等。
三、智能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当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时,称重传感器受到压力作用,产生相应的电阻变化。
信号调理电路将称重传感器输出的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并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
基于单片机的称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称重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称重控制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单片机的称重控制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备受。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称重控制系统设计。
一、系统硬件设计1、主控制器本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
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微控制器,具有4K字节的可编程存储器和128字节的RAM,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如UART、SPI、I2C等。
2、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是称重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本系统采用高精度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3、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将称重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以便于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
本系统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信号调理电路。
4、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称重数据,本系统采用液晶显示器(LCD)作为显示模块。
LCD具有功耗低、寿命长、视角大等优点,同时能够显示较为复杂的数据。
5、键盘模块键盘模块用于设定系统参数和进行操作,本系统采用4×4矩阵键盘作为键盘模块。
这种键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系统的基本需求。
二、系统软件设计1、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称重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
本系统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当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时,触发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单片机读取称重传感器的输出值,经过信号处理后得到实际重量值。
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系统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2、控制算法本系统采用PID控制算法对重量值进行控制。
PID控制算法简单易行、稳定性好、适应性强,能够满足大多数工业控制系统的要求。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调整PID控制算法的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3、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是称重控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本系统采用C语言编写人机交互界面程序。
程序中包括菜单设计、功能按键处理、数据显示等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操作和数据查看。
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设计==中北
设计说明书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4 年 6月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设计摘要电子称重仪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数字技术等技术综合一体的现代新型称重仪器,它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必需的计量器具。
在生产生活中,常规的称量器具已逐渐被智能称重仪器所取代。
本设计采用AT89C51芯片作为单片机的主控芯片,外围以称重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显示电路等构成系统电路,物体重量通过称重传感器输出模拟电压信号,用信号放大系统放大,经过A/D转换系统转换将信号输送给单片机进行控制,利用LED显示系统显示数据。
实际研究结果表明,本设计实现了称重仪的基本功能,具备使用方便,直观,测量准确,成本低等特点。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称重传感器,A/D转换器,LED显示器Electrnoic Scale Design Based on SCMAbstractIntelligent electronic scale is an integrated modern technology of new weighing equip ment, bringing the detection and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 rocessing and digital technology together. It is necessary measuring instruments of scien tific research,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fe. In production of life, weighing a pparatus routine has been replaced by intelligent instrument. This design uses the AT8 9C51chip as the microcontroller control chip, and the external-load including the weig hing circuit, amplifying circuit, A/D converter and display circuit constitute the system circuit. Measured by the sensor,the signal is amplified by the signal amplification sys tem, after A/D conversion system control signal transmission to the SCM, LED displa y system displays. Actual results indicate this design basically realize the basic functio ns of electronic scales,with easy to use, intuitive, measurement accuracy, and lowcost.Keywords:SCM,AT89C51,load sensor,A/D converter,LED display目录1. 绪论 (1)1.1.引言 (1)1.2.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外研究现状 (2)1.3.2. 国内研究现状 (3)1.4. 本课题的设计内容与任务 (4)2. 称重仪的总体方案设计 (5)2.1. 称重仪的工作原理 (5)2.2.称重系统总体框图设计 (5)2.3. 称重仪各模块的设计选型 (6)2.3.1. 称重传感器 (6)2.3.2. 前级放大部分 (8)2.3.3. 信号转换(A/D转换)部分 (9)2.3.4. 主控制器(单片机)的选型 (11)2.3.5. 显示模块 (14)3. 系统硬件设计 (15)3.1. 基于AT89C51的主控电路 (15)3.2. 称重传感器 (16)3.2.1. 弹性体的分析与贴片位置的选定 (16)3.2.2. 传感器电桥电路设计 (18)3.3.信号放大电路 (19)3.4.A/D转换电路 (20)3.4.1. ADC0809 CLK信号产生电路 (20)3.4.2. ADC0809与AT89C52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20)3.5. 显示电路 (21)3.6. 报警电路 (22)4. 系统软件设计 (23)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23)4.2. A/D转换子程序设计 (24)4.3.显示子程序设计 (24)5. 称重仪的调试与安装 (26)5.1. 软件程序调试 (26)5.2. protues模拟仿真 (26)5.3. 硬件模块调试 (27)5.3.1. A/D转换与显示电路调试 (27)5.3.2. 称重传感器的调试 (27)5.4.硬件系统安装与调试 (29)6. 结论 (30)附录A 程序清单 (31)参考文献 (36)致谢 (38)1.绪论1.1. 引言在生活中经常都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于是就用到秤,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其要求操作方便、易于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理工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称重仪的设计院部:机械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机电二班学生姓名: 贾学号:11摘要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它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A/D转换器、称重传感器、语音电路、LED显示电路、±5V稳压电源电路等几部分设计内容。
其中压力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A/D变换)后就得到数字量D。
但是,数字量D并不是重物的实际重量值W,W 需要由数字量D在控制器内部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即数据处理才能得到。
整个设计系统由Atmel公司生产51系列89S51单片机进行控制;软件实现功能开机检测,主要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LED 数码管,以防止某段数码管损坏造成视觉误差;出于人性化考虑我们还可以增加语音电路,实现自动语音播报重量。
2目录一、课题设计要求二、总体设计方案三、硬件电路模块分析四、硬件电路设计3五、软件设计六、总结4一、题设计要求1、设计出硬件电路。
2、设计出软件程序2、采用A/D的转换器3、LED显示要显示的内容。
二、总体方案设计2.1 称重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电子元件:称重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电路,显示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组成。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
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
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CPU运算控制。
CPU根据程序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2.2称重仪的系统总体框图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器部分、信号采5集部分、报警部分、数据显示部分、和电路电源部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2.1所示。
总系统体框图信号采集部分是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得到微弱的电信号(本设计为电压信号),而后经处理电路(如滤波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处理后,送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输出。
控制器部分接受来自A/D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复杂的运算,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体的实际重量信号,并将其存储到存储单元中。
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对扩展I/O的控制,对键盘进行扫描,而后通过键盘散转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数据显示部6分根据需要实现显示功能。
电路电源部分主要是为电路提供稳定方便的电源,将工频电压直接转换成所需的±5伏电压。
报警部分只要是在超重时对使用者发出警告声。
三、硬件电路模块分析3.1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结构(一)主控制系统具备的功能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系统,主要目的在于称重之后的数字化显示和实现精确的测量,故系统应该具有单片机工作所需的稳定的+5V直流电源,又考虑到数字化显示所用到的数码管中会出现某段被损坏而不被点亮的情况,系统应该具有开机自检功能,就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每一个晶体管,用来检查数码管各段是否完好,可以依靠软件编程实现。
除此之外还有超重报警功能,防止超重物对传感器件造成损坏。
(二)单片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2所示:78单片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3.2 电源模块方案选型为了使称重仪的供电方便,这里把电源设计成用220V 的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后输出±9的电压,经整流滤波电路后,通过LM7805和LM7905进行DC/DC 变换得到±5V 供压力传感器器和系统的其他芯片使用。
3.3 数据采集模块方案选型数据采集模块分为3个部分:称重传感器、前级放大器和A/D 转换器。
(一)称重传感器传感器选用型压力传感器,为双孔悬臂梁形式, (二)前级放大器采用专用仪表放大器,此类芯片内部采用差动输入,共模抑制比高,差模输入阻抗大,增益高,精度也非常好,且外部接口简单,且放大器的增益是可以改变的。
(三)A/D转换器。
选用12位逐次比较式ADC,此方案经小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可直接连接单片机,也可以可满足精度要求,故采用此方案。
3.4数据显示模块方案选型本设计只需要显示出所称实物的实际重量,由于LED耗电省、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等优点,再加上驱动简单,容易利用单片机对其进行控制和编程等特点选用LED显示。
3.5 报警模块方案选型报警电路只在实物超出人为设定的值时,才被单片机驱动。
在这就是对使用者有个提醒作用,人为使用普通的声光报警就可以。
我们选用蜂鸣器与发光二极管来设计报警电路。
四、硬件电路设计4.1机的最小系统设计中央处理单元选用我们熟悉的单片机,即最后电路的核心采用最常用、好用和廉价的ATEMAL公司的AT89S51。
设计者必须仔细选择晶振频率,确保标准的通讯波特率(1200、4800、99600、19.2K等)。
不妨先列出可供选择的晶振所能产生的波特率,然后根据需要的波特率和系统要求选择晶振。
有时也不必过分考虑晶振问题,因为可以定制晶振。
当晶振频率超过20M 时,必须确保总线上的其它器件能够在这种频率下工作。
当工作频率增加时,功耗也会增加,这点在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系统中应充分考虑。
单片机采用89S51单片机,它有4K的程序存储空间和256B的数据存储空间,可以满足编程的要求。
P0口和P2口用于LED数码管的显示。
用12Mhz的晶振,时钟周期为1 us。
采用按键复位。
其最小系统的外围电路图如图单片机最小系统104.2电源电路设计本时钟电源采用整流滤波电路和三端稳压电路LM7805和LM7905。
LM7805CT芯片输入端电压约为9V,输出端电压为5V,LM7905芯片输入端电压约为-9V,输出端电压为-5V,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差绝对值都应大于2.5V ,否则会失去稳压能力。
同时考虑到功耗问题,此压差又不易太大,太大则增加7805与7905本身的功率消耗,增加芯片的升温,不利于安全。
根据变压器副边电压与经过滤波后输出电压关系可知,副边电压约为±9V,据此确定变压器原副边匝数比这样即可得到系统所需要的±5V电源,电源设计图如图3-2所示。
图3-2 电源设计图4.3前级放大器电路设计11所采用的专用仪表放大器我们选用INA126,其接口如图3-3所示:4.4 A/D转换器电路设计考虑到本系统中对物体重量的测量和使用的场合,精度要挺苛刻,转换速率要求不太,本设计采用MAXIM 推出的MAX18。
4.4.1A/D转换器原理A/D转换器的原理图如图3-4所示:1213图3-4 A/D 转换原理图在A/D 转换器中,因为输入的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量,而输出的数字信号代码是离散量,所以进行转换时必须在一系列选定的瞬间(亦即时间坐标轴上的一些规定点上)对输入的模拟信号取样,然后再把这些取样值转换为输出的数字量。
A/D 转换器外围电路MAX187外围引脚接线图MAX187有两种工作方式:正常方式和暂停方式。
将SHDN 引脚拉成CP SSADC取样保持电路ADC的量化编码电路...D D D n-11I v (t )v I (t )输入模拟电压取样展宽信号数字量输出(n位)低电平,器件处于暂停状态,电源电流减低至10uA属于低功耗状态;引脚悬空时,禁止内部参考电源,允许使用外部电源;接高电平时,允许使用内部的参考电源。
当CS 变为低电平时, 开始转换, 此时,DOUT输出为低电平。
包括T/ H 时间的转换时间为10μs , 转换结束, DOUT变为高电平, 当检测到DOU T 为高电平时, 即可读出转换数据。
在SCL K 输入一个脉冲, 最高位B11出现在DOUT上,经过11个时钟后,分别移位输出B10~B0数据,再进入一个时钟后,一个转换周期结束。
因此,每次数据读取需经过13个时钟周期,12MHz时钟下共13×0.1μs = 1.3μs ,因此完成一次转换需10+1.3μs ,约为11μs。
4.5 显示电路设计显示器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
特别时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和液晶显示器(LCD),LED是一类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和辐射能的发光器件,具有工作电压低,耗电量小,发光效率高,发光响应时间极短,光色纯,结构牢固,抗冲击,耐振动,性能稳定可靠,重量轻,体积小,所以选用二极管。
4.5.1 动态显示LED 显示器接口14所谓的动态显示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对每一位显示器而言,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
显示器的亮度跟导通的电流有关,也和点亮的时间与间隔的比例有关。
显示部分采用4个八段共阴数码管,采用动态显示,利用驱动器74LS244驱动数码管显示数据,达到控制八段码的目的。
可以用图3-14来形象说明动态显示原理。
段驱动器和位驱动器同时发出有效信号才能点亮对应段,否则就呈现不亮状态。
由单片机来控制点亮的时间,第一位点亮后依次点亮后面各位。
图3-15为设计选用的显示部分电路图驱动器74LS244控制4位数码管的段选,反向驱动器74LS04控制位选,最后由单片机发出采集到的信号指令来决定各个数码管的明灭状态和时间长短。
DS1-DS4四位LED分别显示的是称重结果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单位为克,显示精度为1/5000,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
15图3-14 多位LED动态显示电路图3-15 系统显示部分接线图硬件总图1617五、软件设计4.1主程序设计根据系统方案,特设计出本系统主程序流程,可以用框图4-1表示。
程序清单A/D转换子程序:READ1: CLR P1.1 ;片选有效,启动转换18JNB P1.2, $ ;等待转换结束MOV R7,#8 ;读取前八位数据循环计数READ2: CLR P1.0 ;时钟低电平MOV C,P1.2 ;读入的数据存储在位累加器CY中RLC A ;数据循环左移送ASETB P1.0 ;时钟高电平DJNZ R7,READ2 ;读数结束否MOV R1,A ;读入的八位数据储存在R1MOV R7,#4 ;读取后四位READ3: CLR P1.0 ;时钟低电平MOV C,P1.2 ;读入的数据存入CYRLC A ;送入A中SETB P1.0 ;时钟变高电平DJNZ R7,READ3 ;读数结束否MOV R2,A ;读入的4位数据送A19SETB P1.1 ;片选无效CLR P1.0 ;时钟低电平MOV A,R1MOV R7,AMOV A,R2MOV R6,AACALL HTOBCD ;二—十进制转换子程序RETMOV 显示子程序:MOV P2,#7FH ;一直送数字8的代码段R0,#E0H ;左边第一位显示位控字LCALL DELAY ;延时1msMOV R0,#D0H ;左边第二位显示LCALL DELAY ;延时1msMOV R0,#C0H ;左边第三位显示LCALL DELAY ;延时1ms20MOV R0,#B0H ;最后一位显示LCALL DELAY ;延时1msLED-BUF: EQU 40H ;显示数据首地址DISPLAY: MOV R0, #LED-BUF ;指向显示缓冲首址MOV R3, #77H ;从右边第一位显示MOV A, #FFH ;取全不亮位控字MOV R1, #BITPORT ;指向位控口MOVX @R1, A ;关显示LD1: MOV A, @R0 ;取显示数据MOV DPTR, #TABLE ;指向显示段码表首址MOV A,@A+DPTR ;查显示段码表MOV P0, A ;输出显示段码MOV A, R3 ;取位控制字MOV P2, A ;输出位控制字LCALL DELAY1 ;延时1msINC R0 ;取下一个数21JNB ACC.3,LD2 ;已到最高位则返回RL A ;不到最高位,则向高位移动MOV R3, ASJMP LD1LD2: RETTABLE: DB 3FH ;对应字符0DB 06H ;对应字符1DB 5BH ;对应字符2DB 4FH ;对应字符3DB 66H ;对应字符4DB 6DH ;对应字符5DB 7DH ;对应字符6DB 07H ;对应字符7DB 7FH ;对应字符8DB 6FH ;对应字符922DB 0AH ;对应消隐零DELAY1:MOV R7,#64H ;延时1ms子程序LOOP:NOPNOPNOPDJNZ R7,LOOPRETHTOBCD: PUSH AMOV R5,#03HMOV R4,#0E8HACLL DIVZ ;先除以1000得千位POP R0 ;取出千位BCD码地址PUSH R0CJNE R6,#0,HB1 ;千位不是零就跳MOV @R0,#0AH ;千位是零就消隐SJMP HB223HB0: MOV A,R6MOV @R0,ACJNE A,#5,HB01 ;不超重就跳CLR P3,4 ;超重报警CLR P3,5RETHB01: MOV A,R2MOV R6,AMOV A,R3MOV R7,AMOV R5,#0 ;先除以100得百位BCD码MOV R4,#100ACALL DIVZPOP R0 ;取出百位BCD码存放地址PUSH R0CJNE R6,#0,HB3 ;百位不是零就跳24MOV A,@R0 ;百位是零,查千位是否为零?INC R0 ;存放地址指向百位JNZ HB4 ;千位不为零就跳MOV @R0,#0AH ;千位为零百位零消隐SJMP HB5HB1: MOV A,R6MOV @R0,A ;送千位BCD码到对应的显示区HB2: MOV A,R2MOV R6,AMOV A,R3MOV R7,AMOV R5,#0MOV R4,#10ACALL DIVZPOP R0 ;取百位BCD码存放地址CJNE R6,#0,HB3 ;十位不为零就跳25MOV A,@R0 ;十位为零查百位是否为零?INC RO ;存放地址指向十位JNZ HB4MOV @R0,0AH ;百位为零十位零消隐SJMP HB5HB3: INC R0HB4: MOV A,R6MOV @R0,A ;存放BCD码到对应显示区HB5: INC R0MOV A,R2MOV @R0,A ;个位零不用消隐,不用判断是否为零RETDIVZ: MOV A,R7JNZ BEGINMOV A,R6JNZ BEGIN26RETBEGIN: MOV R2,#0MOV R3,#0MOV R1,#16DIVZ1: CLR CMOV A,R6RLC AMOV R6,AMOV A,R7RLC AMOV R7,AMOV A,R2RLC AMOV R2,AMOV A,R3RLC A27MOV R3,AMOV A,R2SUBB A,R4MOV R0,AMOV A,R3SUBB A,R5JC NEXTINC R6MOV R3,AMOV A,R0MOV R2,ANEXT: DJNZ R1,DIVZ1七、总结本次实际过程相对比较顺畅,期间查阅筛选资料的时间缩短了很多,得益于以前设计的经验积累,对于设计的流程有清楚的把握,不足之处在28于过分的依赖于资料,自己独创的部分比较少,在以后的的设计中应该更多地加入自己创新的部分。